炎帝陵風景介紹_第1頁
炎帝陵風景介紹_第2頁
炎帝陵風景介紹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旅游景觀一概況株洲,位于湖南省東部、湘江中下游東岸。北接長沙,南臨衡岳。湘江繞城而過,上溯衡廣,下入洞庭、長江,有“南北通衢”之稱。三國時期,吳國在此建立建寧郡。南宋紹熙元年(1190)前,湘江??菟?,出現沙洲,又因此地盛產櫧樹,故稱“櫧洲”,后以“櫧”、“株”同音,改稱株洲。株洲市的自然風光十分優(yōu)美。位于市東南建設路西側的奔龍公園,涼亭曲徑,假山飛石,歌榭舞池,水繞洞天,景色秀麗,風貌宜人。城北區(qū)的石峰公園,樹木蒼翠,石脈嶙峋。株洲東去200多公里為眾多旅游者特別是炎黃子孫向往的勝地一一炎陵縣炎帝陵和桃源洞。炎陵縣是一個不到20萬人口的小縣。它東鄰井岡山,北連長沙、株洲。炎帝陵座落在縣城西南15公里處的洣水江畔一個叫塘田鄉(xiāng)鹿原坡的地方。桃源洞與炎帝陵緊緊相鄰,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一個新開發(fā)的旅游休閑度假地。旅游景觀一奔龍公園位于株洲市建設中路西側。瀕臨湘江,占地30公頃,有東、西、北三個園門。相傳古代有一黃袍怪在湘江興風作浪,一條青龍從山中騰空而出,降服了它,后人為感龍恩,遂將此山取名奔龍山。公園依山而建,故名“奔龍”。奔龍公園始建于1955年,是一座頗具規(guī)模的現代化公園。全園分區(qū)設景。在奔龍山密林中,建有教習武術的武術館,以及清幽恬靜的木涼亭、思龍亭等。公園南面,是前擁后簇高矮參差的座座假山。公園北面是水面遼闊的龍池,四周曲徑通幽,柳絮紛飛。龍宮不遠處有龍洞,深半華里,洞穴由北往南,穿越奔龍山,宛如橫躺在山底下的一條巨龍。旅游景觀一石峰公園位于株洲市城北區(qū)。東依建設大道,西瀕湘江,占地160公頃。瀕臨湘江的石峰頭,海拔167米,兀立江面,傲視群峰,氣象非凡。石峰公園建于1964年,現已發(fā)展成一個地域寬闊、風景別致的游覽勝境。旅游景觀一先農壇又名神農殿。位于醴陵市城東正街。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修建。原是祭祀神農氏的祠廟。1910?1918年,醴陵縣立女中設此。1926年8月中共醴陵縣委和縣農民協會設在這里,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時,在這里召開過重要會議?,F為毛澤東革命活動紀念地。先農壇分前廳和正殿兩部分。前廳有當年農民協會的辦公室和毛澤東考察農民運動時在此居住的房間,室內床鋪、桌椅、油燈、筆硯等物,均按原樣陳設。正殿面積約300平方米,現為醴陵革命烈士事跡展覽室,展出了左權、朱克靖、蔡中照、陳覺等30多位烈士的光輝事跡。正殿二樓毛澤東曾在此召開醴陵農運骨干會議?,F室內桌凳、講壇、油燈等物,均按舊貌陳設。1976年在先農壇旁修建《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醴陵紀念館》,三間展覽大廳,通過圖片、文字和實物的陳列,再現了毛澤東考察湖南農民運動的光輝史實。位于醴陵市淥江鄉(xiāng)腳盆塘,寓名“芋園”,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平房建筑。大門的正上方,為一塊新嵌的祁舊石匾額,上面鐫刻著胡耀邦題寫的“李立三同志故居”七個金色大字。正堂屋安放著李立山半身塑像。故居1983年按原貌修復,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景觀一濕江書院位于醴陵市西山東腰。原建于東正街青云山下。為宋、明學宮故址;宋呂東萊曾講學于此。清乾隆十八年(1753)正式命名淥江書院。清道光五年(1825)書院遷西山,左宗棠在此任山長。清光緒年間廢科舉,祿江書院改為高等小學,1919年改為縣立中學,1939年改為縣立鄉(xiāng)村師范學校。我國著名人物李立三、程潛、陳明仁、左權等,青少年時代均在此就學?,F為教師進修學校,保持有前頭門講堂、內廳、日新齋、又新齋等原有建筑及一些名人留下的篆刻碑文。旅游景觀一炎帝陵位于炎陵西南15公里處的塘田鄉(xiāng)鹿原坡。鹿原坡又名白鹿原,相傳古時常有白鹿出沒,故名。民間傳說,遠古時期,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到南方巡視,為民治病,誤嘗斷腸草身亡。晉皇甫謐著《帝王世紀》中載:“炎帝神農氏晚年,為民治病,采藥到湖南,味毒草而歿,葬于長沙”。宋羅泌《路史》也說:“宿葬于長沙茶鄉(xiāng)之尾,是曰茶陵”(炎陵、茶陵古屬長沙郡)。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訪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覓見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廟奉祀。宋代以后,炎帝陵曾多次毀于戰(zhàn)亂和火災,歷經10余次大的修茸,規(guī)模不斷擴大?,F炎帝陵是1988年6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和株洲市人民政府撥專款修復的,建筑仍按皇宮式樣,但規(guī)模比清道光十六年(1837)修葺的有所改進和擴充,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進,在參天古木和環(huán)繞山水的陪林下,整個陵殿顯得氣勢宏偉,莊嚴肅穆,古樸凝重。旅游景觀一洣泉書院位于炎陵縣城西北面。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書院建筑古樸,校舍之間有走廊相環(huán),天井相通,月前四很大圓柱威武挺立于兩側,氣勢非凡。院內古樹蒼綠青翠,后院有花壇、魚池裝飾。1928年,毛澤東率領紅軍部隊前往湘南,消滅尾追湘南起義部隊的敵人,在回師井岡山途中于4月19日到達炎陵縣城。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團團部就設在此。毛澤東當時住在后廳右側的小房里。同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軍長朱德率二十八、二十九兩個團,由寧岡攻克炎陵縣城,也曾住此。后遭兵亂而毀。1970年按原貌修復,1971年在書院左側建陳列館,陳列革命歷史文物。旅游景觀一桃源洞自然保護區(qū)位于炎陵縣城東南端,距縣城約40公里,與江西井岡山、寧岡、遂川和湖南省桂東等縣接壤,總面積7萬多畝。這里群山密集,險峰如林,森林密布。保護區(qū)自然景觀有桃源洞瀑布,“雄獅滾繡球”石崖、白水寨瀑布、田心里清溪澗等景點40多處和大森林云海林濤。區(qū)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0%以上。有樹種資源81科、191屬、478種,脊椎動物200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植物20多種、重點保護動物30余種。是一個集風景觀賞和科學考察于一體的旅游佳境。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途經酃縣(今炎陵縣)水口鎮(zhèn),曾在水口橋頭江家住宿辦公。工農革命第一軍第一團團部,當時設在水口朱家祠。毛澤東在水口期間,領導部隊進行政治和軍事訓練,親自在葉家詞主持連隊建黨,并指示地方黨支部盡快健全黨的組織,擴大農民協會,組織農民暴動,用革命武裝反對反革命武裝。這三處地方,均己進行修繕,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特產品一醴陵釉下彩瓷醴陵為著名瓷都,全城瓷窯遍布,瓷器五彩繽紛。醴陵瓷業(yè),創(chuàng)始于清雍正七年(172)。所產釉下彩瓷,不含有毒物質,耐酸堿,永不脫落和變色,是使用衛(wèi)生、美觀耐用的理想彩色瓷器。醴陵制瓷工藝,無論瓷質、造型,還是色彩、圖案等均達到驚人水平,有“東方藝術精華”之譽。醴陵釉下彩瓷早在本世紀初就曾多次參加南洋勸業(yè)會和意大利、已拿馬世界博覽會,均獲一等金牌獎章。著名產品有雙鳳牌釉下彩餐具、白玉牌西餐具、厚胎瓷餐具和醛陵牌45頭西餐具等。現醴陵釉下彩瓷已暢銷全國各省市、香港地區(qū)和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名特產品一醴陵辣椒醴陵大障區(qū)是著名辣椒產地。辣椒在這里培育種植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醴陵辣椒色紅、肉厚、籽少,辣中含甜。醴陵人一遇感冒,就熬辣椒蔥花湯發(fā)汗,效果極佳。名特產品一炎帝陵蜜錢茶點炎陵縣傳統食品。明代洪武年間,江浙道士龍行三恭神農氏豐功偉績,云游酃縣(今炎陵縣),住廟設壇傳道,并常年制作蜜餞自食與招待香客。其制品以蔬菜瓜果為原料,切成類似佛手、仙人棒、繡球等形狀,浸泡于蜂蜜或糖中,經晾曬、淋糖等工序,成為色艷香甜、清涼可口的蜜餞茶點,人皆稱絕。自此,制作技藝便在當地民間傳承不斷。1985年炎帝陵修復以后,海內外同胞瞻仰拜祭,紛至沓來。78歲老人羅惠蘭主動獻藝,炎帝聯合食品廠將蜜餞茶點進行了商品性開發(fā)生產,花色品種更加豐富,主要有:番茄制成的珊瑚片,山梨制成的鶴冠;青椒制成的宮燈;南瓜藤制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