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中醫(yī)內科學 課件_第1頁
便秘中醫(yī)內科學 課件_第2頁
便秘中醫(yī)內科學 課件_第3頁
便秘中醫(yī)內科學 課件_第4頁
便秘中醫(yī)內科學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便秘

便秘2023/9/17中醫(yī)內科學課件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心都子學醫(yī)從《傷寒論》入手,始而難,既而易;從后世分類書入手,初若易,繼則大難矣?!懢胖?023/8/5中醫(yī)內科學課件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一·

定義

便秘:大腸傳導失常導致大便秘結,排便周期延長;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艱難;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便出不暢

病機:大腸傳導失常病位:大腸一·定義便秘:大腸傳導失常導致二、源流

1.《內經》:“后不利”、“大便難”,病機:脾胃受寒,腸中有熱;臟腑:脾、胃、腸《厥論》:“太陰之厥,則腹?jié)M瞋脹,后不利”?!杜e痛論》:“熱氣留于小腸,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堅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二、源流1.《內經》:“后不利”、“大便難”,2.《金匱要略》:

“脾約”、“閉”、“陰結”、“陽結”。

病機:寒、熱、氣滯。

首分陰結、陽結二類。二、源流

2.《金匱要略》:二、源流3.《諸病源候論?大便難候》:五臟不調、陰陽虛實寒熱

“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虛實,謂三焦不和則冷熱并結故也”“邪在腎亦令大便難”、“渴利之家大便亦難”4.《丹溪心法·燥結》:血少,或腸胃受風,涸燥秘澀二、源流

3.《諸病源候論?大便難候》:二、源流5.《景岳全書》

陰結、陽結有火為陽結,無火為陰結。

6.《石室秘錄》

肺燥清肅之氣不能下行于大腸二、源流

5.《景岳全書》二、源流7.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強調腎臟功能失調

8.嚴用和《嚴氏濟生方》:風秘、氣秘、濕秘寒秘、熱秘

9.程國彭《醫(yī)學心悟》:實閉、虛閉、熱閉、冷閉二、源流

7.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二、源流治療上:苦寒瀉下:大承氣湯溫里通下:大黃附子湯養(yǎng)陰潤下:麻子仁丸理氣通下:厚樸三物湯治療上:三、范疇

功能性便秘、腸道易激綜合征、腸炎恢復期、直腸及肛門疾病、內分泌及代謝疾病、肌力減退三、范疇功能性便秘、腸道易激綜合征、病因病機

1.腸胃積熱素體陽盛飲酒過多過食辛辣過服溫藥熱病之后,余熱留戀肺熱肺燥下移大腸熱毒內盛胃腸積熱,腸道干澀病因病機1.腸胃積熱熱毒內盛2.氣機郁滯憂愁思慮,脾傷氣結抑郁惱怒,肝郁氣滯肺失肅降,腑氣不通久坐少動,氣機不利蟲積腸道,氣機阻滯大腸氣機郁滯病因病機

2.氣機郁滯大腸氣機郁滯病因病機3.陰虧血少素體陰虛,津虧血少病后產后,陰血虛少失血奪汗,傷津亡血辛香燥熱,損耗陰血房室勞倦,陰津虧損陰虛干澀血虛不榮3.陰虧血少陰虛干澀4.陰寒積滯過服寒涼

外感寒邪陰寒內盛凝滯胃腸病因病機

陰寒內盛病因病機5.氣虛陽衰

飲食勞倦素體虛弱年老體弱苦寒攻伐氣虛-傳導無力陽衰-失于溫煦病因病機

5.氣虛陽衰氣虛-傳導無力病因病機綜上所述:

病因:熱、實、冷、虛胃腸積熱--熱秘;氣機阻滯--實秘;陰寒積滯--冷秘;氣血陰陽不足--虛秘。

綜上所述:

病位:大腸涉及臟腑:肺、脾、腎

基本病機:大腸傳導失職

病位:大腸診斷

臨床特征:

伴隨癥狀:

誘因:理化檢查:

診斷臨床特征:鑒別診斷

便秘

積聚相同點

腹部包塊不同點

部位小腹左側腹部各處均可性質索條狀形狀不定與排便的關系便后消失或減少與排便無關鑒別診斷便秘積聚相同點腹部包塊不部位小腹左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干燥堅硬,伴有肛門灼熱,苔黃厚—積熱素體陽虛,排便艱難,舌胖苔白滑,無肛門灼熱—陰寒糞質不甚干結,排便不暢—氣滯糞質不干,便下無力,或欲便不出,舌淡少苔—氣虛糞便干燥,排出艱難,舌紅少津無苔--陰(血)虛辨證論治一、辨證要點:二·治療原則

實則通瀉--清熱潤腸通便,順氣導滯;虛則潤補--益氣養(yǎng)血,溫通開結。審證求因,審因論治二·治療原則三、分證論治

(一)實秘1、腸胃積熱

主癥:大便干結,腹中脹滿,口干口臭兼次癥:面紅身熱,心煩不安,小便短赤舌脈:舌質紅干,苔黃燥,或焦黃起刺治法:瀉熱導滯,潤腸通便方藥:麻子仁丸(三承氣湯)麻子仁丸治脾約,枳樸大黃麻杏芍土燥津枯便難解,胃腸積熱病能卻。三、分證論治(一)實秘麻子仁丸治脾約,枳樸大黃麻杏芍2023/9/17中醫(yī)內科學課件三承氣湯區(qū)別:大承氣湯硝、黃并用,大黃后下,且加枳、樸,故攻下之力頗峻,為“峻下劑”,主治痞、滿、燥、實四癥俱全之陽明熱結重證;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樸用量亦減,故攻下之力較輕,稱為“輕下劑”,主治痞、滿、實而燥不明顯之陽明熱結輕證;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樸,雖后納芒硝,但大黃與甘草同煎,故瀉下之力較前二方緩和,稱為“緩下劑”,主治陽明燥熱內結,有燥、實而無痞、滿之證。2023/8/5中醫(yī)內科學課件2.氣機郁滯主癥:大便干結,腹中脹滿兼次癥:胸脅滿悶,噯氣呃逆,食欲不振,腸鳴矢氣,便后不暢

舌脈:苔薄白或薄黃、或薄膩

治法:順氣導滯,降逆通便

方藥:六磨湯(厚樸三物湯)

四磨沉烏檳人參,五磨去參木枳實五磨大黃六成方,順氣導滯效更彰2.氣機郁滯主癥:大便2023/9/17中醫(yī)內科學課件厚樸大黃湯、小承氣湯、厚樸三物湯三方均由厚樸、大黃、枳實組成,但藥量不同。厚樸三物湯厚樸八兩,枳實五枚,大黃四兩;小承氣湯厚樸三兩,枳實三枚,大黃四兩。前者意在行氣,故君厚樸;后者意在攻實,故君大黃。厚樸三物湯用于里實氣滯,脹重積輕;小承氣湯用于里實氣滯,積脹俱輕。2023/8/5中醫(yī)內科學課件厚樸大黃湯、小承氣湯、厚樸三物2023/9/17中醫(yī)內科學課件《金匱玉函經衍義》:凡仲景方,多一味,減一藥,與分兩之更重輕,則異其名,異其治,有如轉丸者。若此三味,加芒消則謂之大承氣,治內熱腹實滿之甚;無芒消,則謂之小承氣,治內熱之微甚;厚樸多,則謂之厚樸三物湯,治熱痛而閉。今三味以大黃多,名厚樸大黃湯,而治是證。上三藥皆治實熱而用之。厚樸大黃湯、小承氣湯、厚樸三物湯2023/8/5中醫(yī)內科學課件《金匱玉函經衍義》:凡仲景方,(二)虛秘

1.氣虛

主證:有便意,努爭乏力,難以排出。兼次癥:乏力、汗出、氣短、面色無華、懶言。舌象:淡胖、齒痕,苔薄白脈象:細弱治法:補氣健脾,潤腸通便方藥:黃芪湯黃芪、火麻仁、陳皮、蜂蜜(二)虛秘2023/9/17中醫(yī)內科學課件行(理)氣則后重自除;理血則膿血自愈。本證型用補中益氣湯也有效!用本方時腎虛需加補腎藥。2023/8/5中醫(yī)內科學課件2、血虛便秘主癥:大便干結,難排兼次癥:面色無華,心悸氣短,頭暈目眩,失眠健忘;口干心煩、潮熱盜汗、腰膝酸軟舌脈:淡、苔白或紅少苔治法:養(yǎng)血潤燥,通便方藥:潤腸丸當歸、生地、火麻仁、桃仁、枳殼2、血虛便秘3、陽虛主癥:大便艱澀,排出困難兼次癥:面色晄白,四肢不溫、喜熱怕冷、小便清長;腹中冷痛,拘急拒按,腰膝酸冷舌脈:淡,苔白、薄膩,脈沉遲或沉弦。治法:溫陽通便方藥:濟川煎(大黃附子湯)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

陰虛血弱腸中燥,滋陰養(yǎng)血便自通。3、陽虛濟川歸膝肉蓯蓉,澤瀉升麻枳殼從;

2023/9/17中醫(yī)內科學課件門純德教授對大黃

附子湯的精辟論述此方以附子扶了腎陽,細辛溝通腎陽到達末梢,在此基礎上腸部的循環(huán)好了,再拿大黃長驅直入通大便,病自然就會好的。凡遇腹痛,則常用此方,一服即效。如服藥后,出現(xiàn)腹痛加重,則可加生白芍12克以減輕由于腸蠕動增強后導致的腹痛加劇。此方對麻痹性腸梗阻或叫功能性腸梗阻效果更好,機械性腸梗阻一般用大承氣湯。且應謹記用大黃附子湯時,不能畫蛇添足的再額外的加枳實、厚樸等藥。2023/8/5中醫(yī)內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