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十一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考點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yè)的興起A組
自主命題·江蘇卷題組1.(江蘇單科,6,3分,易)江南制造總局是個十足的封建衙門。管理者是以督辦為首的一群
大大小小的官吏。他們對軍器制造一竅不通,一切生產技術大權都操縱于洋人手中。有些洋
匠不懂技術,招搖撞騙,因造不出火藥,竟稱“中國天氣異于外國,與造此藥不宜”。這表明,洋
務企業(yè)?()五年高考答案
B從材料信息看,江南制造總局屬于封建性質的官督商辦企業(yè),其生產技術大權被
洋人操縱,甚至出現不懂技術的洋匠招搖撞騙的情況,這表明洋務企業(yè)過度依賴西方技術。故
選B項。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務企業(yè)管理的不合理之處,過度依賴洋匠,排除A項;洋務企業(yè)并不
是外資企業(yè),排除C項;材料信息說明個別洋匠屬于外行,而非全部,排除D項。知識拓展洋務運動時期軍事工業(yè)的特點和影響洋務派興辦的軍事工業(yè),具有壟斷性、落后性和封建性等特點,其在客觀上對中國社會生產力
的發(fā)展和民用企業(yè)的產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2.(江蘇單科,7,3分,易)1884年刊行的直隸《玉田縣志》載:“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
至不可勝數,飲食日用曰洋貨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據光緒《雄縣鄉(xiāng)土志》:“亞谷城村,居
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黃蘸促燈為業(yè),自火柴行,而此業(yè)漸歇?!本C合這些材料,可知這一時期?()答案
B材料中沒有涉及“店鋪”“口岸”的信息,A、C兩項排除;“居民多以熬硝或以
硫黃蘸促燈為業(yè),自火柴行,而此業(yè)漸歇”表明中國傳統(tǒng)手工業(yè)遭到沉重打擊,B項正確;“外來
技術的傳入促進手工業(yè)發(fā)展”與材料主旨恰恰相反,D項錯誤。知識拓展晚清時期,隨著外國商品的大量涌入,經營進口日用品(洋貨)的行業(yè)有一定的發(fā)展,
原有的雜貨店開始兼營洋貨。隨著進口的擴大,洋貨的銷售逐步向農村縣鎮(zhèn)擴展。銷售的商
品也由原來的手工業(yè)品而日益傾向于機器制品,并逐漸包括新興的民族工業(yè)制品。機器制品
低廉的價格和優(yōu)良的質地,成為對付傳統(tǒng)手工業(yè)的重炮利器。因此,洋貨的涌入不可能給傳統(tǒng)
手工業(yè)和商業(yè)帶來好運。3.(江蘇單科,7,3分,易)在20世紀20年代浙江上虞縣的下管村,“生產上它是一個農業(yè)社會,
……下管人除糧食和菜蔬肉類等還能自給自足,并有毛竹和茶葉等山貨可以外銷外,日常生活
的工業(yè)品,幾乎全是外來的‘洋貨’?!酥圃旌托蘩磙r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業(yè)外,家庭
紡織業(yè)等已被淘汰殆盡”。據此可知,近代以來下管村自然經濟瓦解的征象是?()答案
D自然經濟瓦解的征象是“耕”與“織”的分離、“紡”與“織”的分離,由題
干材料中“日常生活的工業(yè)品,幾乎全是外來的‘洋貨’”“家庭紡織業(yè)等已被淘汰殆盡”
等信息可知D項正確。A項只是自然經濟瓦解的部分征象;解讀題干信息可知B、C兩項不是
自然經濟瓦解的征象。命題評審
鴉片戰(zhàn)爭之后自然經濟開始了解體的過程,這一過程貫穿于近代中國經濟變遷的
始終。本題所選擇的20世紀20年代浙江上虞縣的下管村案例,比較典型地反映了近代中國自
然經濟瓦解的過程。本題最具干擾性的選項是A項。抽樣數據顯示,11.72%的考生誤選A項,
大概是看到“外銷”的字樣。此處的外銷,并不是指銷往海外市場,而是指銷往山外。怎么看
待這種外銷呢?作為下管村的土產,毛竹和茶葉等山貨的外銷在近代以前就已存在,而不是近
代以來自然經濟瓦解的征象。B組
統(tǒng)一命題、省(區(qū)、市)卷題組4.(課標Ⅰ,28,4分)開平煤礦正式投產時,土煤在國內從一個通商口岸裝船到另一個通商口
岸卸貨,須繳納出口稅和復進口稅,每噸稅金達1兩以上,比洋煤進口稅多20余倍。李鴻章奏準
開平所產之煤出口稅每噸減為1錢。這一舉措?()答案
A從材料信息可知,開平煤礦正式投產時每噸土煤繳稅比洋煤多20余倍,后經李鴻
章奏準減少10多倍,稅收的大幅減少增強了洋務派興辦礦業(yè)的信心,故選A項。材料無法體現
對開平煤礦的管理,排除B項;減輕稅收無法說明近代中國擺脫了列強對煤礦業(yè)的控制,在當時
情況下此舉不可能保證煤礦業(yè)穩(wěn)健發(fā)展,故C、D兩項錯誤。5.(課標Ⅱ,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撥各省,并不索取原價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費由用船一方撥付,采取“協造”方式生產。這種變化反映了?()B.“協造”意在緩解經費壓力答案
B本題以洋務企業(yè)福州船政局采取“協造”方式生產作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理
解事實、分析結論的能力。福州船政局創(chuàng)辦之時,所需經費完全由政府撥付,因此所
造之船完全免費派撥給各省使用。隨著政府投入的減少,福州船政局的資金出現嚴重困難,不
得不讓用船一方承擔一定的費用,這才產生了“協造”這一生產方式,據此分析B項正確。當
時,軍用工業(yè)仍然以官辦為主,故A項錯誤。當時,軍工產品依然是直接供應國家軍隊,市場化趨
勢并不明顯,故C項錯誤。當時,近代輪船制造業(yè)面臨著資金短缺、技術落后等一系列困難,并
沒有走出困境,故D項錯誤。6.(課標Ⅲ,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國創(chuàng)行西法已數十年,皆屬皮毛,空言無補。至今
兩年來,忽大為變動,如郵政、、鐵路,直見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輪,風氣之開,人力誠難阻隔
也。”產生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答案
D本題以19世紀末中國社會出現的現象為切入點,旨在考查考生在全面解讀材料
的基礎上正確解釋現象的能力。材料表明,甲午戰(zhàn)爭以后,中國出現了興辦實業(yè)的高潮,近
代工業(yè)得到了較快發(fā)展,這得益于政府放寬了興辦實業(yè)的限制,故D項正確。這一時期,維新變
法運動還沒有上升到政府的層面,其影響力有限,A項錯誤;政府對官督商辦企業(yè)大力扶持
是在洋務運動時期,甲午戰(zhàn)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B項錯誤;甲午戰(zhàn)爭以后,列強對華資本輸
出大大增加,C項錯誤。7.(課標Ⅰ,28,4分,0.351)1852年,一位在華英國人在報告中稱,英國商人運往倫敦的中國生
絲是以“無用的”曼徹斯特上等棉布包裝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裝的主要是中國產的土
布。包裝布的這種變化反映了當時?()答案
D1852年時,盡管東南沿海地區(qū)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但在廣大的中國農村,自然經濟
對西方工業(yè)品仍有頑強的抵制力,這導致西方工業(yè)品很難在中國銷售。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國
曼徹斯特上等棉布在中國被認為是“無用的”、被在華英國商人當作生絲包裝布使用,說明
英國棉布在中國滯銷,故選D項。B項在題干材料中無從反映。A、C兩項與題干材料表達的
意思不符。8.(浙江文綜,18,4分)有學者認為,徽商胡雪巖“壟斷蠶絲,冀獲暴利。此既為出口大宗,適
光緒九年(1883年)外國絲市不振,洋商不購,而胡氏存貨山積,悉歸腐敝。由是盡喪其資,波及全
國,錢莊分設各地者,紛紛倒閉,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該學者看來,胡雪巖破產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
D題干材料表明,1883年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低迷不振,導致胡雪巖囤積的大量生絲
無法銷售出去,并最終破產,故答案為D。其他選項與材料信息無關。9.(課標Ⅰ,28,4分,0.712)據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費英國棉紗、棉布9.09便士,而中國是
0.94便士。這反映出當時中國
?()答案
D從材料信息看,19世紀中期,中國人均消費英國棉紗、棉布遠遠低于印度,出現此
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對西方工業(yè)品有頑強的抵制力,故D項正確。A項
與材料主旨不符;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國門洞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故B項與史實不符;1853年,
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水平并不低于印度,C項與史實不符。10.(浙江文綜,15,4分)清末某官員談到鐵路修建時說:“內開未盡之地寶,外收已虧之利
權。是鐵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見,而國之利因之。利國之大端,則征兵轉餉是矣。”這
一言論的含義是?()A.“求富”“自強”B.“師夷長技”C.“中體西用”D.“民生主義”答案
A根據題干材料信息“鐵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見,而國之利因之”可知,鐵路
修建可使百姓、國家從中獲利,這體現了“求富”的思想;從“利國之大端,則征兵轉餉是矣”
可以得出“自強”的思想。故A項正確。“師夷長技”“中體西用”這些思想主要指學習西
方先進技術,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B、C兩項錯誤?!懊裆髁x”屬于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顯
然不符合題意,D項可排除。C組
教師專用題組11.(課標Ⅰ,29,4分)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認為中國擁有一定的軍備優(yōu)勢,
“毫無疑問的是必然最后被徹底粉碎”。他們做出上述判斷的主要依據應是,中國?(
)答案
C
材料強調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中國擁有軍備優(yōu)勢,這與洋務運動興辦軍事企
業(yè)、編練海軍、舉辦民用工業(yè)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進近代化并取得明顯成效有關,故C項正
確。當時中國軍隊的西式改革主要體現在海軍建設上,遠未完成對軍隊的西式改革,A項錯誤;
B項中“集權制度”與題干材料中“軍備優(yōu)勢”的敘述不符,排除;當時中國是西方侵略的主
要對象之一,不會獲得更廣泛的外部援助,D項錯誤。12.(課標Ⅰ,28,4分)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雖
窮鄉(xiāng)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這種狀況表明?()答案
C材料表明,19世紀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來越廣泛地進入中國市場,說明民
眾生活與世界市場聯系日趨密切,故C項正確。中國開始喪失關稅主權的標志是《南京條
約》中協定關稅,A項錯誤;中國近代商品經濟雖然有所發(fā)展,但始終未取代自然經濟的統(tǒng)治地
位,B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13.(山東文綜,17,4分)19世紀60年代,江浙地區(qū)出現了“蠶事乍畢絲事起,鄉(xiāng)農賣絲爭赴市
……番舶來銀百萬計,中國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紡車,無復有心種菽粟”的現象。它反
映出?()答案
D根據材料信息“19世紀60年代”“番舶來銀”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絲織品的國外市
場擴大;由“商人皆若狂”“家家置紡車”可知,市場擴大刺激了江浙地區(qū)絲織業(yè)的發(fā)展。故
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不是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排除B項。資本輸出成為列強侵華的主要手段、
中國對外貿易由入超變?yōu)槌龀c中國19世紀60年代的史實不符,A、C兩項錯誤。14.(大綱全國,16,4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機器廠可興作業(yè),小輪舟可便通達,今各省皆
為厲禁……徒使洋貨流行”,建議“宜縱民為之,并加保護”。這種主張被正式推行是在
?()答案
C從材料信息看,該人士主張興辦工廠和航運事業(yè),鼓勵并主張保護民間參與以分洋
商之利。聯系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清政府為擴大稅源,鼓勵民間辦廠,因此出現了民間
辦廠的浪潮,所以該主張被正式推行是在19世紀90年代,故選C項。15.(北京文綜,18,4分)1893年,有位官員上奏朝廷說:“近來體察沿海各口商務情形,洋紗一
項進口日多,較洋布行銷尤廣。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難銷洋布之區(qū),更無不用洋紗之
地?!庇纱丝梢缘贸龅慕Y論是?()答案
D材料反映出洋紗行銷甚廣,南方各省幾乎沒有不使用洋紗的地區(qū),故D項分析正
確。A項洋紗洋布并不是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B項完全曲解了材料的意思,C項內容在材料中
無從體現。16.(課標Ⅱ,4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從英國預購煉鐵機爐,有人提醒先要確定煤、鐵質地才能配置
合適的機爐,張之洞認為不必“先覓煤、鐵而后購機爐”。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購得大冶鐵
礦,開始籌建漢陽鐵廠,由于找不到合適的煤,耗費六年時間和巨資,仍未能煉出合格的鋼鐵。
盛宣懷接手后,招商股銀200萬兩,并開辦萍鄉(xiāng)煤礦,但由于原來定購的機爐不適用,依然未能煉
出好鋼,只得貸款改裝設備,才獲得成功。通過克服種種困難,漢陽鐵廠成為中國第一家大型的
近代化鋼鐵企業(yè)。1949年后收歸國有?!幾躁愓娴染帯吨袊I(yè)史資料》等材料提供了一個中國近代企業(yè)發(fā)展的案例,蘊含了現代化的諸多啟示。從材料中提煉一個啟
示,并結合所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知識予以說明。(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言之成理。)答案略解析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要求從材料中提煉啟示并加以說明。首先要從材料所述現象中總
結出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注意啟示一定要深刻。既可以從經驗的角度談啟示,也可以從教訓
的角度來談。然后運用典型史實論證說明提煉出來的啟示,注意論證要充分,做到史論結合,有
理有據。17.(課標Ⅱ,41,15分)(節(jié)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雍正時期,各地奏請開礦,清廷經常以“開礦聚集亡命,為地方隱憂”為由,下達“嚴
行封禁”“永遠封禁”等命令;對一批朝廷獲利甚多的礦產,則由朝廷和地方官府嚴加控制。1872年,李鴻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廠“日需外洋煤鐵”極多,“可憂孰甚”。他建議
清政府“設法勸導官督商辦,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準洋人代辦……于富國強兵之計殊有關
系”。清政府采納李鴻章建議,決定先在部分地區(qū)試辦“開采煤鐵事宜”?!幾源饕葜骶帯逗喢髑迨贰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間與19世紀70年代礦業(yè)的差異及原
因。(15分)答案(1)差異:雍正年間:限制開礦,政府壟斷。19世紀70年代:允許開礦,官督商辦。原因:雍正年間:推行重農抑商;清廷認為開礦影響社會穩(wěn)定;政府謀取礦利。19世紀70年代:列強的經濟侵略;洋務運動的推動;煤鐵等關系到國防、民生,需求很大。解析(1)第一小問,從政府、開采方式等方面概括;第二小問,雍正年間,從當時主導性經
濟、開礦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政府利益等方面分析;19世紀70年代,從外部環(huán)境、洋務運
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等方面歸納。18.(天津文綜,14,6分)(節(jié)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近代中國大城市主要興起于沿海和條約口岸。這些地方外資集中,進出口貿易繁忙,
政府又開展了自強運動,使得更多的中國商人移居那里,同時,失去生計的農民也來到城市尋找
工作。這樣,越來越多的沿海和條約口岸成為中國金融、工商業(yè)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
京、廣州、漢口、天津都發(fā)展成為相當規(guī)模和擁有一定財富的中心城市。——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2)依據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國大城市發(fā)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時代背景。(6分)答案(2)沿海和條約口岸貿易繁忙;政府的自強運動(洋務運動)。西方勢力侵入,中國開始近代化進程。解析(2)直接提取材料信息,從沿海和條約口岸進出口貿易繁忙、政府開展自強運動等方面
回答第一小問。結合19世紀中期中國社會狀況回答第二小問。19.(廣東文綜,38,8分)(節(jié)選)對同一史實,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應注意史料
的適用性和局限性。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自道光年間,大開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來,操貿易之權,逐錐刀之利,民間生
計,皆為其所奪……自洋布洋紗入口,土布銷場遂滯,紡績稀少,機軸之聲幾欲斷矣?!妒⑹牢Q浴凡牧隙?/p>
(20世紀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樹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織,終歲勤勞,
常見農民自頂至踵所用衣、襪、鞋、帶皆由自力織成者。——民國河北《元氏縣志》(1)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農村經濟結構狀況有何不
同?(8分)答案
(1)特征:以家庭為單位,耕織結合,自給自足。(4分)不同:材料一:自然經濟(傳統(tǒng)的小農經濟)解體;材料二:河北元氏縣仍以自然經濟(傳統(tǒng)的小農經濟)為主。(4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作答,注意語言要精練。第二小問屬于比較題,要從兩則
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加以歸納總結??键c二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A組
自主命題·江蘇卷題組
美元,占總量44.10%,英國11.15億美元,占總量34.88%,其他國家6.72億美元,占總量21.02%。由
此可見
()答案
D本題考查解放戰(zhàn)爭時期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從1948年外國在華的占比情
況來看,占44.10%,比例最大,說明在外國對華中處于優(yōu)勢地位,這與抗戰(zhàn)勝利后
通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取得了在華的政治、經濟等特權有關,因此D項符合題
意。二戰(zhàn)后英國國際地位下降,國際地位迅速提高,排除A項;B項說法在材料中無法體現;
C項中“完全”的說法太絕對,且與史實不符。知識拓展二戰(zhàn)結束后,英、法等國都失去了擴大海外的能力。在中國的外國資本中,美
國居獨霸地位。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對華資本輸出的悠久,但與之前相比,數額有
較大幅度的下降,顯示出英國資本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有所減弱。對華資本額的變動最
大,1945年在華資本額接近70億美元,大部分被南京國民政府接收,至解放戰(zhàn)爭時期,
在華已不復存在。本題主要考查考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這一能力的體現建立在考生對基
本史實掌握清楚的基礎上。在復習過程中,要構建完整細致的知識網絡,清晰地掌握基本
史實,學會數據分析方法。2.(江蘇單科,8,3分,0.74)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華商火柴廠的發(fā)展情況。對表中數據的解讀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導致了1914—1915年工業(yè)發(fā)展D.反對“二十一條”推動了1920年的高潮年代進口火柴(萬羅)新廠數廠均資本額(萬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答案
C辛亥革命的結果與民族工業(yè)發(fā)展構成因果關系,但辛亥革命發(fā)生在1911年,故其
不是導致1914—1915年工業(yè)發(fā)展的“直接”原因,A項解讀錯誤;這一時期火柴進口量遞減,但
華商火柴廠廠均資本額并沒有呈現持續(xù)遞增的狀況,個別年份呈下降態(tài)勢,B項解讀錯誤;表中
數據顯示,1920年出現了高潮,但因為反對“二十一條”而掀起的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運
動發(fā)生于1915年,D項解讀錯誤。此表可以反映近代民族工業(yè)的某些特征,如資金少、偏重輕
工業(yè)等,C項解讀正確。誤區(qū)警示本題多數考生誤選D項,主要原因是時間概念不清,反對“二十一條”的群眾性愛
國運動發(fā)生在1915年,對當時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起了促進作用,但與1920年火柴業(yè)的高潮之
間并無直接的因果聯系。識記是一種能力,學習離不開必要的記憶,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時
間,更要記清記牢。3.(江蘇單科,22,14分,中)20世紀30年代后期,中國在經濟上經歷了從為全國的戰(zhàn)爭作
準備向建立戰(zhàn)時經濟體制的轉變。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1935年前后,國民政府加強了對四川、云貴等地區(qū)的主要工業(yè)資源的調查和開發(fā),陸
續(xù)將東部沿海地區(qū)的軍工企業(yè)西遷,并停辦、調整了一些軍工企業(yè),改善設備,統(tǒng)一制式,增加
生產。政府還進一步整修舊公路,修筑新公路,開辟航空線。1936年通過的1937年度軍費預算,
元??傊?國民政府的抗戰(zhàn)準備,在一定程度上為以后的全國抗戰(zhàn)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材料二
全國抗戰(zhàn)開始后,國民政府開始實行平時經濟向戰(zhàn)時經濟轉軌。從1938年起,國民政
府對龐雜的經濟行政機構進行大規(guī)模調整,把所有經濟機構都定位于為戰(zhàn)爭服務,逐步使經濟
行政機構集中歸行政院管轄。各主要經濟管理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經濟統(tǒng)制措施。與此同時,
政府組織和支持東部沿海地區(qū)的一批軍工企業(yè)和民營企業(yè)內遷。截止到1938年底,遷到大后
方的工廠達304家。這一大規(guī)模的內遷被譽為中國實業(yè)界的壯舉?!陨喜牧险幾灾ЫB曾主編《中國戰(zhàn)爭史》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概括國民政府在經濟上為抗戰(zhàn)所作的準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當時的背
景。(6分)(2)據材料二,指出國民政府為抗戰(zhàn)所采取的新的經濟舉措。(3分)(3)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采取的經濟舉措所帶來的影響。(5分)答案答案要點:(1)準備:發(fā)展內地軍工企業(yè);改善交通;增加國防建設費用。背景:發(fā)動局部侵華戰(zhàn)爭;救亡運動興起;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開展。(2)舉措:建立統(tǒng)一的經濟管理體制;實行統(tǒng)制經濟;支持民營企業(yè)內遷。(3)影響:提供了長期抗戰(zhàn)的經濟支持;促進了西南地區(qū)的開發(fā);改變了全國工業(yè)的布局;造成了
官僚資本的膨脹;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解析
(1)第一小問,直接歸納材料要點作答即可。第二小問,可從侵華、中國抗戰(zhàn)及國民
政府的重大舉措等方面歸納。(2)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并加以概括即可。(3)作答時應從積極和消極兩個角度思考。積極方面要從對抗戰(zhàn)、地區(qū)開發(fā)、工業(yè)布局
的影響等角度分析,消極方面要從官僚資本的膨脹及對民族資本主義的壓制等方面分析。B組
統(tǒng)一命題、省(區(qū)、市)卷題組4.(課標Ⅱ,30,4分)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將日偽紡織企業(yè)合并,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
政府高層解釋稱,商民在抗戰(zhàn)之后,對于所接收之敵偽紗廠,“即便有人承購,事實上仍需由政
府予以維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撥款接辦,國庫并不因出售紗廠而有大量之收入”。這反映了
此時期?()答案
D從題干中“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事實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維持”等關鍵信
息,可知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在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逐漸加強,故選D項。A項題干材料未體現,
排除;僅從成立了國有的中紡公司一件事不能說明國家實行對輕紡工業(yè)的統(tǒng)制,故B項以偏概
全;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開始衰落是在戰(zhàn)爭時期,排除C項。5.(2016課標Ⅲ,30,4分)右圖是1932年出產的一款火柴上的圖案。據此可知,當時中國
()A.民族火柴工業(yè)舉步維艱B.新的營銷方式得到采用C.開始興起實業(yè)救國思潮D.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答案
D
1932年時已經發(fā)動了侵華的“九一八事變”,圖案中的“振我中華”“挽
回利權”“抗敵”等信息表明此時中國掀起了全國性的救亡運動,故應選D項。1932年
正處于民族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時期,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出民族火柴工業(yè)舉步維艱,排除A項;材
料信息也不足以體現新的營銷方式,排除B項;實業(yè)救國思潮早在甲午戰(zhàn)后就已經興起,排除C項。6.(2015山東文綜,17,4分)下圖是英、德、俄、日四國中的某一國在中國出口貿易總額中所占
比重(%)變化示意圖。這一國家是
()
A.英國B.德國C.俄國D.日本答案
D示意圖顯示,1881年后,該國在中國出口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迅速增長,尤其是在
1911—1921年增長更加迅猛,這體現的是在明治維新后發(fā)展為資本主義強國、大肆侵華
并對中國進行大量商品輸出的情況,故D項符合題意。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影響,英、德、俄三
國在戰(zhàn)爭期間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這與示意圖不符,A、B、C三項錯誤。7.(安徽文綜,15,4分)“吾國紗廠事業(yè),自歐戰(zhàn)起后,獲利甚厚,國人鑒于利之所在,均爭相投
資,設廠增錠,大有風起云涌之概。迨歐戰(zhàn)告終,本紗之輸出杜絕,外紗復紛至沓來,遂致連年市
價,一蹶不振?!睋伺袛?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中國棉紡織業(yè)“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紡織業(yè)漸趨萎縮②西方列強經濟侵略③官僚資本擠壓民族企業(yè)④商人規(guī)模過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B“爭相”“風起云涌”表明中國棉紡織業(yè)迅速增長,“外紗復紛至沓
來”表明西方列強重新加緊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得國人競相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棉紡織業(yè)
“一蹶不振”,故B項符合題意?!皻W戰(zhàn)告終,本紗之輸出杜絕,外紗復紛至沓來”表明世界棉
紡織業(yè)的發(fā)展抑制了中國棉紗的出口,①錯誤;③在材料中并未體現,③錯誤。C組
教師專用題組8.(2010江蘇單科,11,3分)下圖反映了國民政府統(tǒng)治時期某一經濟狀況,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
是
()A.抗戰(zhàn)勝利后政府獲得大量經濟賠償B.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刺激了貨幣發(fā)行C.貨幣大量增發(fā)給民族工業(yè)巨大壓力D.布雷頓森林體系推動中國貨幣需求答案
C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政府并未獲得經濟賠償,A項錯誤;因為戰(zhàn)爭的爆發(fā),國民經濟
建設運動早已中斷,B項錯誤;貨幣大量增發(fā)造成通貨膨脹、經濟衰退,民族工業(yè)面臨巨大壓力,
C項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維護的是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不可能推動中國貨幣的大量增
發(fā),D項錯誤。9.(江蘇單科,6,3分)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社會風俗的階段性發(fā)展特點是:洋務早期,風氣初
開;清朝末年,天下移風;民國初年,飆轉豹變。這一特點也可以用來描述近代中國?()答案
A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于19世紀60—70年代,正對應“洋務早期,風氣初開”;中國
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是在19世紀末,對應“清朝末年,天下移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民國
初年出現了短暫的春天,對應“民國初年,飆轉豹變”。10.(江蘇單科,22,13分)傳統(tǒng)經濟社會結構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隨著迷惘和陣痛。學家
陳旭麓認為,在這一過程中,“除了舊生產方式逐步解體所產生的苦難之外,還應當有新生產方
式破土而出的生機和朝氣。如果忠實于唯物主義,就不能不承認:的主題應當是后者
而不是前者”。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們村里有一個老婆婆,年紀已經七十多了。她天天紡棉,每天紡成幾兩棉紗。她很
少停手的時候。到了晚上,我們還聽見她那紡車搖動的聲音。有一回,她對我們說:“我年輕時
候,紡紗織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現在,廠里出的紗和布,又細又好,價錢又便宜。還有外
國運來的紗和布,大鄉(xiāng)小鎮(zhèn)都有得賣。我的利息就遠不如從前了?!彼贿呎f,一邊仍舊搖動
著她的紡車。——葉圣陶等《開明國語課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
我的家鄉(xiāng)余姚離寧波不遠?!习傩宅F在已經能夠適應新興的行業(yè)……任何變
革都像分娩一樣,總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產婦隨即恢復正常,而且因為添了小寶寶而
沾沾自喜?!艘呀洸辉偌徏喛棽?因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們已經沒有多少事可以做,
因此有些就與鄰居吵架消磨光陰,有些則去念經拜菩薩?!行┡t紡織發(fā)網和網線餐巾銷售到去,出息不錯?!Y夢麟《現代世界中的中國·民國初年》材料三
舊時婦女織成布匹,經緯之紗,都出女手。自洋紗盛行,而軋花、彈花、紡紗等事,棄
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け臼录徔?今則洋紗、
洋布盛行,土布因之減銷,多有遷至滬地,入洋紗廠、洋布局為女工者。雖多一生機,而風俗不
無墮落。——方鴻鎧等修,黃炎培等纂《川沙縣志》(民國二十六年版)請回答:(1)依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近代中國自然經濟瓦解的經濟因素。(3分)(2)依據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變遷過程中鄉(xiāng)民們“迷惘和陣痛”的表現。(4分)(3)運用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論證陳旭麓先生提出的觀點。(6分)(要求:觀點理解準確;史論
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中國第一家——中國通商的初創(chuàng)時期》目前的任務就是要有計劃地去組織這樣一個群眾運動,并正確地把這個運動領
導到底。面對這種情況,因西方勢力楔入而產生的經濟變化只能
像水面波紋一樣層層翻出,緩緩蕩開。識記是一種能力,學習離不開必要的記憶,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時
間,更要記清記牢。第(2)問是開放性設問,首先從材料“中國內部因素
在中國演進中具有主體意義。在北洋政府組織下,參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張裕的四種酒獲金質獎章和最優(yōu)等獎狀結合19世紀中期中國社會狀況回答第二小問。答案
C《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的簽訂是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與題干時間不符,A項錯
誤;英國對華出口貿易所占比重并非日趨下降,B項錯誤;民國二十一年至民國二十四年,即1932
—1935年,正值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期間,國內反帝愛國運動不斷高漲,導致對華出口貿易占
比逐漸下降,C項正確;德國對華進出口貿易所占比重最小,增長也不明顯,D項錯誤。若以全國金融機構平均數計,西部15個省市平均擁有136.——葉圣陶等《開明國語課本》(1932年初版)張之洞認為:“中國之大,何處無佳煤佳鐵?但
照英國所有者購辦一份可也。旗昌公司在競爭中敗下陣來,下跌一半,瀕臨破產。迨歐戰(zhàn)告終,本紗之輸出杜絕,外紗復紛至沓來,遂致連年市
價,一蹶不振。官不能護商,而反能病商。15億美元,占總量34.二戰(zhàn)后英國國際地位下降,國際地位迅速提高,排除A項;B項說法在材料中無法體現;
C項中“完全”的說法太絕對,且與史實不符。答案(1)經濟因素:洋務企業(yè)的興起;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發(fā)展;外國資本主義的沖擊。(2)表現:收入的減少;傳統(tǒng)謀生手段的消失;對新生產方式的不適應;百無聊賴;對世風日下的感
慨。(3)略。解析第(1)問注意從經濟的角度概括原因。第(2)問要對三則材料的信息進行歸納合并。第
(3)問要正確理解陳旭麓先生的觀點,從近代中國社會進步的角度選取史實進行論證,注意邏輯
的嚴密性和語言的簡練準確性。11.(福建文綜,24,4分)下表為20世紀前期中國對外貿易出入超變動表。表中數據變動可
以用來佐證?()出超(+),入超(-);單位:百萬元年份美國英國法國俄國(蘇聯)1909—19110-90+56+461919—1921-89-110+32+141929—1931-205-76+40+53D.俄國(蘇聯)對華貿易穩(wěn)步增長答案
A
表格數據顯示中國對美貿易逆差逐年擴大且幅度非常大,這說明對華經濟侵
略不斷加劇,故A項正確。表格數據顯示英國對華貿易優(yōu)勢減弱,故排除B項;中國對法貿易呈
出超局面,故C項不正確;由表格數據無法得出D項結論。12.(四川文綜,7,4分)1935年國民五屆一中全會通過的《確定國民經濟建設實施計劃大
綱案》,明確了“建設國民經濟,必須為全盤之統(tǒng)制”的。該?()①受國家干預經濟思潮影響②消除了列強經濟壓迫③有利于構建戰(zhàn)時經濟體制④遏制了官僚資本勢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
據題干時間“1935年”及“建設國民經濟,必須為全盤之統(tǒng)制”的信息,結合20世
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運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思想和當時中國面臨侵略的史實,可以判斷①
③正確;當時中國仍受列強經濟壓迫,②錯誤;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使官僚資本勢力膨脹,④錯
誤。正確答案為A項。13.(浙江文綜,20,4分)榮德生等刊登宣言:“東(三)省淪亡,于今兩月,我國民政府遷延無措
……且于國際聯盟中顯示讓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責之義,謹先發(fā)起‘國難自救會’之組
織”,相約“監(jiān)督政府之外交進行,對于一切有礙國家利益之行動,共抗爭之”。這可以作為直
接史料來說明?()答案
C由題干中“同人等以匹夫有責之義……‘國難自救會’之組織……共抗爭之”可
知,面對外敵入侵,以榮德生為代表的近代實業(yè)家具有較強的民族救亡意識,故答案為C。14.(安徽文綜,15,4分)下圖顯示以下年份外國資本、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在中國產業(yè)資
本總額中所占比例。據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確的是?()答案
B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19世紀末獲得了初步發(fā)展,而題中的時間是1913年、1920
年、1936年,早就超越了初步發(fā)展這個階段,故A項錯誤。圖中數據表明直到1936年外國資本
在中國產業(yè)資本總額中依然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故B項表述正確。盡管圖中數據表明官僚資
本在中國產業(yè)資本總額中所占比例下降,但無法表明官僚資本體系開始崩潰,故C項錯誤。D
項中“決定”二字表述錯誤,國際局勢是影響中國產業(yè)資本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
素。15.(浙江文綜,38,8分)(節(jié)選)決定社會走向,影響發(fā)展進程的,是的合力。閱讀材料,回
答問題。材料一
20世紀40年代后半期的中國,幾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發(fā)生。學者金沖及獨具慧眼從1
947年入手,寫成《轉折年代》。該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現了1947年的中國社會面貌:有一份雜志刊載了一幅中美貿易的漫畫,畫的是長嘴鶴在一只長頸瓶里喝水,對蹲在旁邊的貓
說:我們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業(yè)工廠竟達132家,尚未宣告歇業(yè)的廠家,也多坐待油盡燈干。上海最大的紡
織廠申新各廠開工紗機,尚不足抗戰(zhàn)前1936年57萬錠之數;晉西北山地農民許多窮困及破產,雖然有些地方農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沒有系統(tǒng)、
普遍和徹底。目前的任務就是要有計劃地去組織這樣一個群眾運動,并正確地把這個運動領
導到底。——摘編自《轉折年代——中國的1947年》(1)閱讀材料一,聯系所學知識,分析說明國民統(tǒng)治后期國統(tǒng)區(qū)經濟在“內”“外”兩個層面發(fā)生的變化。(8分)答案(1)內:國民發(fā)動內戰(zhàn),造成經濟發(fā)展極大破壞;惡性通貨膨脹,使民族工業(yè)遭到致
命打擊;官僚資本依靠國家權力壓迫民族工業(yè),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稅負擔,給民族工業(yè)發(fā)
展造成極大困難。外:通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等不平等條約,商品大量輸入中國,排擠國貨;美
國資本輸出幾乎完全壟斷中國市場,造成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困境。解析(1)注意“內”“外”兩個層面要分開作答?!皟取边@一層面主要圍繞中國民族工業(yè)
陷入困境這個主題展開,“外”這一層面主要圍繞商品大量輸入中國、資本輸出幾
乎完全壟斷中國市場展開。16.(重慶文綜,13,8分)(節(jié)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帝國主義戰(zhàn)爭,但它也影響到了殖民地半
殖民地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國輸華貨物總值表(單位:兩;指數:1913=100)年份英國德國法國總值指數總值指數總值指數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周秀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1)根據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國輸華貨物總值變化的總體趨勢。(2分)并結
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英、德、法三國輸華貨物總值大大縮減。歐洲各國忙于一戰(zhàn),減少了對中國的商品
輸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減少了對外國商品的依賴;提倡國貨運動抵制了外國商品
的輸入。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通過觀察材料一表中1913—1918年英、德、法三國輸華貨物總值與
指數的變化情況,可分析得出變化的總體趨勢;第二小問,據時間“1913—1918年”,遷移與之
相關的國際大事和中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特征,從國際、國內兩方面分析主要原因。17.(北京文綜,40,8分)(節(jié)選)中國工業(yè)布局受政治、資源、市場等因素影響而不斷變化。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鑒于中國重要工廠絕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內地各省
幾乎沒有工業(yè)基礎,難以滿足抗戰(zhàn)的物資需要,南京國民政府計劃將工廠內遷。1937年,國民政
府制訂了《工廠遷移協助辦法》,打算在武漢建立新工業(yè)區(qū)。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遷出民營
企業(yè)146家,各種機件14600余噸。南京淪陷后,國民政府再次動員企業(yè)遷移,擬定《西南西北
工業(yè)建設計劃》。從1938年7月起,已在武漢的工廠又大規(guī)模拆遷,主要遷往湘、桂、黔、
滇、陜、川,共遷出企業(yè)304家,物資511825噸。(1)結合材料及所學,概述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業(yè)內遷的原因及過程。(8分)答案(1)原因:中國現代工業(yè)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qū),分布不平衡;為了支持長期抗戰(zhàn),國民政
府決定將工業(yè)內遷。過程:全面抗戰(zhàn)初期企業(yè)遷往武漢;武漢失守前又遷往西北、西南等地。解析(1)分析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業(yè)內遷的原因,一要結合時間所反映的背景,二要充分
提取材料信息進行概括,如根據“鑒于中國重要工廠絕大部分都集中于上?!薄皟鹊馗魇?/p>
乎沒有工業(yè)基礎,難以滿足抗戰(zhàn)的物資需要”,概括出原因為工業(yè)分布不平衡以及滿足戰(zhàn)
爭的需要。20世紀30年代中國工業(yè)內遷過程根據材料提供的信息,較易歸納。全面抗戰(zhàn)初期
中國工業(yè)遷往武漢,后因南京淪陷、武漢失守,又遷往西北、西南等地??键c三民族工業(yè)在中國近代發(fā)展進程中的地位A組
自主命題·江蘇卷題組1.(江蘇單科,9,3分,易)中國的近代高等教育從無到有,逐步發(fā)展。依據下圖(局部)可以推
斷:影響高等學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
A讀圖可知,1936年時,我國??埔陨蠈W校主要分布在華北、華東和東南沿海一帶
的重點城市,在廣大的內地和西部地區(qū),高校較少,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華北、華東和東
南沿海一帶的重點城市經濟較發(fā)達、政治地位重要,故A項符合題意。山東、湖南等地有良
好的文化傳統(tǒng),但高校數量并不多,B項錯誤;湖南、河南等地人口密度較大,但高校數量較少,C
項錯誤;北京(北平)和南京、江蘇和山西等高校較多的地區(qū),在地理環(huán)境上差異很大,D項錯
誤。誤區(qū)警示
本題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讀圖能力較差,不能從地圖中看出東部地區(qū)
的高等學校明顯多于西部地區(qū),尤其是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京津兩個地區(qū)。二是沒有掌握唯
物史觀,不清楚經濟、政治對教育的發(fā)展起決定性作用。結合相關的教材知識可知,從洋務派
興辦新式學堂到北京大學的改革,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與政權更迭、政治運動以及民族
工業(yè)的發(fā)展等因素密切相關。盡管文化傳統(tǒng)、人口分布、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也會影響高等學
校的分布,但它們都屬于次要因素。在諸因素中起決定作用的只能是經濟、政治因素。B組
統(tǒng)一命題、省(區(qū)、市)卷題組2.(重慶文綜,13,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盛宣懷(1844—1916),江蘇武進人。從1870年開始充當李鴻章幕僚,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實
業(yè)與教育事業(yè)。1896年,他將自辦的見解向清廷作了系統(tǒng)的表述:“昉(開始)于泰西,
其大旨在流通一國之貨財,以應上下之求給。立法既善于中國之票號、錢莊,而國家任保護,權
利無旁撓,故能維持不敝。各國通商以來,華人不知務此,英、法、德、俄、之乃推行
來華,攘我大利……商務樞機所系,現又舉辦鐵路,造端宏大,非急設中國,無以通華商之氣
脈,杜洋商之挾持?!薄幾灾x俊美編《中國通商》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經過盛宣懷一段時間的籌備,中國自辦的第一家——中國通商
在上海正式成立。股份全屬華股,總董全是華人,其構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買辦商人,
實行“權歸總董,利歸股商”。它的內部章則制度完全仿照英商匯豐章程來擬訂,用洋人
為大班,掌握業(yè)務經營上的實權。它以上??傂袨橹行?積極開展業(yè)務。中國通商(上??傂?各類放款占其放款總額百分比年份國內工商業(yè)、交通業(yè)及其他錢莊外國洋行外國在華銀行合計1897年底70141241001898年底51113801001899年底850150100——摘編自中國人民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編《中國第一家——中國通商的初創(chuàng)時期》(1)19世紀中后期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根據所學知識,指出當時世界經濟的基本
狀況。(4分)(2)根據材料一,歸納盛宣懷提出的中國自辦的理由。(6分)(3)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通商初創(chuàng)時期放款的重點領域。(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
行在重點領域放款所起的作用,(4分)指出該行在初創(chuàng)時期存在的不足。(2分)答案(1)工業(yè)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入開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2)比中國傳統(tǒng)金融機構優(yōu)越;有利于促進鐵路建設等事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抵制洋商獨攬中
國利權。(3)民族工商業(yè)及交通業(yè)。推動了民族工商業(yè)及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中國經濟的近代
化。在經營管理上依賴洋人,沒有完全擺脫列強的控制。解析第(1)問緊扣“19世紀中后期”,遷移兩次工業(yè)革命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的
相關知識回答當時世界經濟的基本狀況。第(2)問據材料一信息從與票號、錢莊之比較,
自辦之積極影響角度歸納。第(3)問第一小問據材料二中表格信息判斷放款的重點領域;
第二小問從對民族工業(yè)、經濟近代化產生的影響角度分析其主要作用;第三小問據材料二中
“內部章則制度完全仿照英商匯豐章程來擬訂”“用洋人……掌握……實權”等信息
歸納。C組
教師專用題組3.(江蘇單科,8,3分,中)下表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造成這種狀況
的主要原因是?()C.“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促進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的簽訂中國輪船統(tǒng)計年份船只噸位其中千噸以上輪船船只噸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12答案
C全面抗戰(zhàn)始于1937年,故A項與表中的時間不符,排除。受1929—1933年資本主義
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帝國主義國家加緊了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經濟侵略,故B項不正
確?!吨忻烙押猛ㄉ毯胶l約》簽訂于1946年,故D項與表中的時間不符,排除。南京國民政
府建立后,發(fā)起“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因而出現了材料中的狀況,故
選C項。4.(江蘇單科,8,3分)1934年上海市長指出:“近年以來,上海人口財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
吾人能謂其工商業(yè)均已健全發(fā)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遠。……是何故乎?上海猶魚,內地猶水,
財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榮之象也;人口增加,失業(yè)者日眾,城市生活之病態(tài)也!欲求魚
之生長,而不先實池以水,其可得乎?”這段話體現的施政設想是?()A.強調幫助內地改善經濟,營造發(fā)展環(huán)境B.強調改變城市財富流向,縮小貧富差距C.強調限制城市人口增長,提升人口素質D.強調發(fā)展城市工商百業(yè),增加城市就業(yè)答案
A上海市長認為,上海經濟與內地經濟之間是魚水關系,主張用內地經濟的“水”為
上海經濟這條“魚”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體現出上海市長希望通過幫助內地發(fā)展經濟,改善上
海的發(fā)展環(huán)境,故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均著眼于上海內部經濟的調整,均不符合材料
主旨。A組
—年高考模擬·基礎題組考點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yè)的興起1.(江蘇揚州2月,8)下面為晚清財政收入結構統(tǒng)計表,對該表所含信息正確的解讀是?(
)三年模擬
農業(yè)稅收入工商雜稅收入其他收入總收入數額(萬兩)比重(%)數額(萬兩)比重(%)數額(萬兩)比重(%)數額(萬兩)比重(%)1849年32817796923
42501001885年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年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答案
C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后,自然經濟完全解體,A項錯誤;洋務運動發(fā)生
在19世紀60—90年代,與材料時間不符,B項錯誤;材料表明工商雜稅收入不斷增加并占據主導,
說明隨著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清政府的稅收結構也相應發(fā)生了改變,C項正確;外國資本主義放松
了對華經濟侵略是在一戰(zhàn)期間,與表中時間不符,D項錯誤。2.(江蘇泰州中學、宜興中學測試,6)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講道:“在
資本主義的世界性擴張過程中,非正義的侵略者同時又往往是發(fā)展過程中的進步者?!?/p>
下列能夠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英國通過《南京條約》打開中國市場C.通過《馬關條約》索取巨額賠款D.各國通過《辛丑條約》紛紛設立租界答案
A英國通過《南京條約》打開中國市場,在對中國進行商品輸出的同時也導致中
國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促進了民族工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A項正確;B、C、D三項只體現了殖
民擴張的破壞性一面,均不符合題意。3.(江蘇海門期初,7)同治十三年,李鴻章在《籌議海防折》中寫道:“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
山中議開煤鐵,飭津滬機器局委員購洋器、雇洋匠,以資倡導,固為鑄造軍器要需,亦欲漸開風
氣以利民用也。”下列行動符合其思想主張的是?()答案
B據材料“欲漸開風氣以利民用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洋務派舉辦
民用工業(yè)的主張,江南制造總局屬于軍事工業(yè),故A項錯誤;漢陽鐵廠屬于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民用工
業(yè),故B項正確;籌建北洋水師屬于軍事方面的舉措,故C項錯誤;發(fā)昌機器廠屬于民族資本主義
工業(yè),故D項錯誤。4.(江蘇常州1月,6)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業(yè)品的沖擊下,如棉紡織業(yè)、制針業(yè)
等行業(yè)日益衰落,但類如制茶、繅絲等傳統(tǒng)行業(yè)卻獲得較快發(fā)展。這一時期,制茶、繅絲等傳
統(tǒng)行業(yè)發(fā)展較快主要是因為?()答案
D近代民族工業(yè)興起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清廷允許民間設廠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
后,均與“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近十年”不符,A、C兩項錯誤;傳統(tǒng)工藝品質優(yōu)良不是主要原因,B
項錯誤;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部分傳統(tǒng)行業(yè)的產品因適合國際市場的需
求而發(fā)展較快,D項正確。5.(江蘇蘇錫常鎮(zhèn)3月,5)清末有人說“婦女貪上海租界傭價之昂,趨之若鶩,甚有棄家者,此
又昔之所未見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販營生而奢華漸啟,女以紗絲工作而禮教鮮存
矣”。導致近代以來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答案
D促使封建禮教徹底崩潰的是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運動,此時清朝已被推翻,與
“清末”不符,A項錯誤;民族工業(yè)短暫春天是在民國初年,不是在“清末”,B項錯誤;男女平等
基本實現是指男女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享有基本同等的權利,材料中沒有信息體現,C項錯誤;
“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販營生而奢華漸啟,女以紗絲工作而禮教鮮存矣”表明此時小農經濟趨
于瓦解,D項正確。6.(江蘇聯盟大聯考2月,7)下面為晚清財政收入結構統(tǒng)計表,表中工商雜稅收入發(fā)生明顯
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農業(yè)稅收入工商雜稅收入其他收入總收入數額(萬兩)比重(%)數額(萬兩)比重(%)數額(萬兩)比重(%)數額(萬兩)比重(%)1849年32817796923——42501001885年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年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答案
D注意時間“1885年”“1911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自然經濟
逐漸解體,在此過程中出現了外商企業(yè)、洋務企業(yè)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等近代企業(yè),即近代社
會經濟結構發(fā)生變動,尤其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的產生和初步發(fā)展,促使清政府的工商雜稅收
入明顯增加,故D項正確。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是在19世紀末,不能全面反映兩個階
段的變化,A項錯誤;中國被動地卷入了世界市場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B項錯誤;資本
主義萌芽的發(fā)展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就被迫中斷了,C項錯誤?!呛喂屎?上海猶魚,內地猶水,
財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榮之象也;人口增加,失業(yè)者日眾,城市生活之病態(tài)也!欲求魚
之生長,而不先實池以水,其可得乎?”這段話體現的施政設想是?()全面抗戰(zhàn)初期
中國工業(yè)遷往武漢,后因南京淪陷、武漢失守,又遷往西北、西南等地。方法技巧本題第(2)問,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國經濟現代化的主要觀點寫一篇小論文,具有
開放性,答題要求較高,做此類試題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瀏覽材料,找關鍵詞,明確觀點。(廣東文綜,38,8分)(節(jié)選)對同一史實,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應注意史料
的適用性和局限性。土布消用洋紗所占比重(%)由洋務運動起始的中國現代化歷程,受西方列強入侵的刺
激而開始,但中國內部因素在中國演進中具有主體意義。由材料可知薛福成認識到?()看頭——看對材料的概括說明,包括時
間、地點、名稱等。(3)綜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趨向。答案
C
材料強調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中國擁有軍備優(yōu)勢,這與洋務運動興辦軍事企
業(yè)、編練海軍、舉辦民用工業(yè)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進近代化并取得明顯成效有關,故C項正
確。疑難突破薛福成是早期維新派的代表人物,此外還有王韜、鄭觀應等人。(江蘇揚州1月,5)輪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旗昌輪船公司的競爭。答案
C全面抗戰(zhàn)始于1937年,故A項與表中的時間不符,排除。答案
D蘇聯在經濟體制方面實行單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材料中沒
有信息體現,A項排除;材料中未涉及壓制民族工業(yè)的信息,B項排除;“圍剿”工農紅軍屬于軍
事方面的舉措,與“國民政府實業(yè)部”不符,C項排除;“國民政府實業(yè)部成立國營基本工廠設
計委員會,進一步規(guī)劃了國民經濟”“實業(yè)部又制定了《實業(yè)四年計劃》,計劃興建……”表
明國民政府利用國家力量來發(fā)展國民經濟,D項正確?!边@
一言論的含義是?()考點二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7.(江蘇揚州2月,9)據統(tǒng)計,直到1946年11月,中國西部的15個省市仍擁有金融機構2045家,
占全國總數的38.7%。若以全國金融機構平均數計,西部15個省市平均擁有136.3家,東部24個
省市平均擁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東部。形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是?()答案
C“具有均衡性”不符合史實,A項錯誤;當時中國東部經濟發(fā)展水平高于西部,B
項錯誤;全面侵華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大量民族工業(yè)內遷,導致西部金融機構數量略
高于東部,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1946年東西部金融機構分布數量的變化,與戰(zhàn)爭有關,D
項錯誤。8.(江蘇南通2月,9)1935年國民政府成立資源委員會,擬制了一份“重工業(yè)建設計劃”,以
湖南、江西、湖北三省為中心,建設一個重工業(yè)區(qū),以充實國防力量,促進國家工業(yè)化。到1937
年,資委會共籌辦和整理擴充了21家廠礦或籌備機構。資源委員會推動的工業(yè)化建設?(
)答案
A材料“1935年”“1937年”“以充實國防力量,促進國家工業(yè)化”表明國民政
府積極籌建后方戰(zhàn)略基地以抵御日軍侵略,A項正確。1934年10月,中央機關和紅軍離開中央
蘇區(qū),開始長征;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的是
洋務運動,均與題干時間不符,B、C、D三項錯誤。9.(江蘇大聯考3月,7)下圖反映的是1893—1919年間天津口岸生產資料進口值在進口總值
中的比重變化情況。(設生產資料進口值和消費資料進口值總計為100)此情況主要反映了該
時期?()
答案
B從圖中可以看出,1893—1919年,天津口岸生產資料進口值在進口總值中所占的
比重不斷提高,說明生產資料(用于生產的機器設備或原料)的使用增多,反映了天津地區(qū)工業(yè)
化程度的提高,B項正確。傳統(tǒng)自然經濟徹底瓦解是在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以后,A
項錯誤;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C項錯誤;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失
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D項錯誤。10.(江蘇海門期初,8)下表是1914—1921年中國面粉業(yè)發(fā)展的相關數據統(tǒng)計,對其解讀正
確的是?()年份廠數(家)日生產面粉數(包)1914年63527501918年991233301919年1041378101921年131215370答案
D由數據表可以看出,1914—1921年,中國面粉業(yè)的廠數和日生產面粉數迅速增加,
原因之一是辛亥革命推動了民族輕工業(yè)的發(fā)展,D項正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
族工業(yè)的布局和結構不可能合理,A項錯誤;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B項錯誤;一戰(zhàn)后1919
年到1921年,中國面粉業(yè)的廠數和日生產面粉數迅速增加,C項錯誤。11.(江蘇南京5月,9)下表摘編自《國民政府經濟管理辦法一覽表》據此推斷這一時期
()A.政府注重輕、重工業(yè)協調發(fā)展時間條例名稱主要內容1939年《礦產品運輸出口管理規(guī)則》《川康銅業(yè)管
理規(guī)則》等直接干預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各個環(huán)節(jié)1941年《戰(zhàn)時經濟體系基本綱領》《管理工業(yè)機器、化工材料細則》《管理液體燃料規(guī)則》等擴大國營,聯合民營;部分企業(yè)收歸國有答案
D材料沒有體現輕、重工業(yè)比例的信息,A項錯誤;B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且與史實
不符,排除;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到1937年結束,C項錯誤;材料“直接干預生產、流通、分配、消
費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擴大國營,聯合民營;部分企業(yè)收歸國有”表明國民政府加強對經濟全面控
制,D項正確。12.(江蘇常州1月,9)下表是1931—1936年中國對外貿易額統(tǒng)計表(單位:百萬海關兩)對表中數據解讀不正確的是
()D.“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成效不彰年份進口出口逆差19311433909524193210494935561933864393471193466134431719355903702201936604453151答案
D1927—1936年,民族工業(yè)得到較快發(fā)展,對西方國家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
制作用,A項解讀正確,不符合題意;1929—1933年,西方國家發(fā)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為了轉嫁
經濟危機,它們對中國采取商品傾銷,導致中國對外貿易入超,B、C兩項解讀正確,不符合
題意;“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成效顯著,D項解讀錯誤,符合題意。13.(江蘇蘇州1月,8)張裕葡萄酒悠久。下表是“百年張?!?892—1915年發(fā)展大事
年表(部分)。據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年份發(fā)展大事1892年張弼士創(chuàng)立張裕釀酒公司,開創(chuàng)了中國工業(yè)化生產葡萄酒之先河1912年孫中山到張裕公司參觀,并題贈“品重醴泉”四字1915年在北洋政府組織下,參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張裕的四種酒獲金質獎章和最優(yōu)等獎狀答案
D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yè)中發(fā)展最快的是面粉業(yè)和紡織業(yè),A項錯誤;清政府放寬了
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晚于“1892年”,B項錯誤;孫中山發(fā)展實業(yè)的重點是
鐵路交通運輸業(yè),C項錯誤;材料“在北洋政府組織下……張裕的四種酒獲金質獎章和最優(yōu)等
獎狀”說明北洋政府對張裕產品享譽世界起到一定作用,D項正確。14.(江蘇蘇錫常鎮(zhèn)3月,10)1929年片倉日華蠶絲會社派人到無錫抬價收繭,“較諸本
縣(無錫)繭業(yè)協會議決之限盤每擔五十元,竟超過三十元”。此次繭價上漲?()答案
B繭價上漲是企業(yè)之間競爭的結果,會導致生產原料來源不足,A項錯誤;繭價上漲
導致原料價格上漲,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B項正確;經濟危機導致物價下跌,與材料中繭價
上漲的信息不符,C項錯誤;繭價上漲促使日企完成市場壟斷在材料中沒有信息體現,D項錯
誤??键c三民族工業(yè)在中國近代發(fā)展進程中的地位15.(江蘇天一中學第一次測試,11)1932年,民族資本家宋棐卿在天津創(chuàng)立東亞毛呢紡織股
份,約三年時間里,代理商遍布全國許多大中城市,產品遠銷東南亞。推動其迅速發(fā)展
的主要因素是?()答案
D地處沿海交通方便屬于已經存在的客觀條件,A項錯誤;B項與題中時間不符,排
除;C項發(fā)生在一戰(zhàn)期間,排除;據“1932年……約三年時間里”可知這一時期為國民政府統(tǒng)治
前期,國民政府為鞏固統(tǒng)治,鼓勵發(fā)展工業(yè),民族工業(yè)得到較快發(fā)展,D項正確。16.(江蘇押題卷一,7)某經濟史學者在研究近代中國經濟時,編制了以下數據統(tǒng)計表。表
中數據表明?()時間1840年1860年1894年土布消用棉紗(土紗+洋紗)總量(萬擔)620.9628.6612.4其中:土布消用洋紗量(萬擔)2.53.5143.4土布消用洋紗所占比重(%)0.400.5623.42答案
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織造土布使用的洋紗數量大幅增加,中國自然經濟逐漸走向
解體,B項正確?!爸袊褡寮徔椆I(yè)不斷發(fā)展”的說法與史實不符,A項錯誤;表格中土布消
用洋紗所占比重雖然有所增加,但并未取代土紗,C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沒有信息體現,排除。17.(江蘇儀征中學學情檢測,5)林增平的《近代中國資產階級論略》一文中認為,中國封
建社會孕育的資本主義萌芽過于微弱,鴉片戰(zhàn)爭后因西方資本主義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絕
少,因之“在原始積累的過程中,就缺乏原來的手工工場作為發(fā)展的基礎。中國新興的近代企
業(yè),絕大部分是從無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業(yè)成套地移植過來的”。作者的觀點是?()答案
B材料“中國新興的近代企業(yè),絕大部分是從無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業(yè)成套地移
植過來的”表明作者認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興起的主要原因是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B項正
確?!胺饨ㄉ鐣杏馁Y本主義萌芽過于微弱”“大多凋零”表明近代民族工業(yè)與明清資
本主義萌芽無關,A項錯誤;C項中“同樣重要”的說法錯誤;D項中“無關”的說法錯誤。18.(江蘇揚州中學2月,8)下圖是近代以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過程中資本總額發(fā)
展變化曲線圖,從1866年到1956年90年間共出現了三個資本總額的高峰,其中第二個高峰
出現的原因主要在于?()
答案
C圖中第二個高峰出現的時間是在20世紀30年代左右。結合所學可知,南京國民
政府統(tǒng)治前期(1927—1936年),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鼓勵發(fā)展工業(yè)、農業(yè)和
交通運輸業(yè),民族工業(yè)得到較快發(fā)展,C項正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在1914—1918年,洋務運動
是在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均與圖中第二個高峰出現的時間不符,A、B兩項錯誤;20世紀30
年代左右,內憂外患,政局動蕩,不可能出現和平的國內外環(huán)境,D項錯誤。19.(江蘇揚州1月,5)輪船招商局成立后首先遇到旗昌輪船公司的競爭。旗昌公司聯
合其他外國船運公司將運價壓低一半,力圖一舉擊垮新組建的輪船招商局。招商局通過吸納
商股、延攬漕運等方式渡過了難關。旗昌公司在競爭中敗下陣來,下跌一半,瀕臨破產。
輪船招商局決定購并旗昌輪船公司。材料主要說明?()答案
C中國近代的“夾縫”指的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束縛和壓
迫,而輪船招商局本身就是清政府內部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A項錯誤;輪船招商局是洋務企業(yè)而
不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B項錯誤;材料顯示外國資本主義企業(yè)在和洋務企業(yè)的競爭中失敗,這
說明洋務企業(y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只是個別外
國資本主義企業(yè)在同洋務企業(yè)的競爭中失敗,并不能說明洋務企業(yè)實力強于外國資本主義企
業(yè),D項錯誤。20.(江蘇徐州、連云港、宿遷5月,6)下圖是1870—1911年晚清時期金融類文章發(fā)表的數
量統(tǒng)計圖,其內容涉及貨幣、國際金融、證券和等多方面。金融類文章明顯增多的
根本原因是?()
答案
C根本原因是引起一個事件最本質的原因,要歸結到經濟領域、制度層面。從圖
中可以看出,1875年左右出現第一個小高峰,根本原因是民族工業(yè)產生。1895年后開始逐漸上
升,根本原因是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工業(yè)得到初步發(fā)展,C項
正確。B組
—年高考模擬·綜合題組時間:45分鐘分值:63分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6分)1.(江蘇蘇北四市2月,8)“由民國元年至十年……舉清末獎勵實業(yè)之成績盡破壞之,
而無以為繼……就政府對待實業(yè)之態(tài)度及影響言,六十年中清末之九年為時代,而民初之
十年為黑暗時代?!辈牧现小皶r代”的到來主要是由于?()答案
A材料“清末之九年為時代”中的“時代”指1903—1912年,政府放寬
民間設廠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A項正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B項錯誤;歐洲列
強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是在一戰(zhàn)期間,C項錯誤;此時國民政府尚未成立,D項錯誤。誤區(qū)警示本題易誤選C項,誤選的原因主要是把本題中的“時代”判斷成民族資本主
義發(fā)展的短暫春天。2.(江蘇鎮(zhèn)江2月,8)分析我國《1901年至1911年工人罷工次數分布統(tǒng)計表》,造成這種地
區(qū)差異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1901—1911年工人罷工次數分布統(tǒng)計表省份總計省份總計省份總計江蘇45安徽17奉天5廣東24湖北9北京2浙江22四川11陜西2福建17廣西8吉林1答案
B由表中可以看出,1901—1911年,江南及沿海地區(qū)工人罷工次數較多,說明這些地
區(qū)經濟發(fā)展較快。同時,這也反映出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B項正確。A、C兩項并不是
造成這種地區(qū)差異較大的最主要原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工人罷工”,并沒有涉及商人的政
治訴求,D項錯誤。知識歸納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發(fā)展進程艱難曲折,發(fā)展程度極不平衡,地點集中于
沿海沿江工業(yè)城市,類型集中于輕工業(yè),發(fā)展水平整體落后,帶有顯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3.(江蘇蘇錫常鎮(zhèn)3月,6)閱讀下面《1838—1852年英國制造品輸華值》統(tǒng)計圖。對圖中信
息解讀正確的是?()
答案
B英國對華商品輸出值在1847年以后有所下降,A項錯誤;1843—1847年英國對華
商品輸出值明顯升高,主要原因是,鴉片戰(zhàn)爭后,開放廣州、廈門等五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品
大量涌入,B項正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C項錯誤;D項在圖中沒有信
息體現,排除。方法技巧圖表類選擇題的解題方法:一是兩頭看??搭^——看對材料的概括說明,包括時
間、地點、名稱等??次病床牧系某鎏幒歪槍Σ牧纤岢龅膯栴}。二是察變化、譯文
字。首先根據問題找出數據變化或特殊數據的信息,將其轉化為文字;然后回歸課本,尋求正確
答案,大多采用排除法。4.(江蘇鹽城期中,7)薛福成在《籌洋芻議·商政》中記述,“今以各國商船論,其于中國每
歲進出口貨價銀在二萬萬兩上下,約計洋商所贏之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陜西華源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省民航藍天實業(yè)總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福建三明三元區(qū)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河南衡陽縣高新技術產業(yè)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與儲存服務合同2篇
- 2025年湘教版九年級歷史下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度外墻廣告位安裝承攬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米面油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琉璃工藝品藝術品投資與資產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蘇科新版必修2物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軟件研發(fā)安全管理制度
-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豎式運算300題
- 2023年12月廣東珠海市軌道交通局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人筆試近6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薈萃答案帶詳解附后
- 寺院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比摩阻-管徑-流量計算公式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檢驗
- 五年級數學應用題100道
- 西方經濟學(第二版)完整整套課件(馬工程)
- 高三開學收心班會課件
- GB/T 33688-2017選煤磁選設備工藝效果評定方法
- 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