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二物理教案(5篇)_第1頁
2023初二物理教案(5篇)_第2頁
2023初二物理教案(5篇)_第3頁
2023初二物理教案(5篇)_第4頁
2023初二物理教案(5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023初二物理教案(5篇)2023初二物理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教案,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2023初二物理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2)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3)了解色散現(xiàn)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過程和方法

1)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2)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光的直線傳播的內容。

2、分析解釋有關現(xiàn)象。

3、知道顏色、顏料之迷。

教學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煙霧、三棱鏡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①我們?yōu)槭裁纯梢钥匆娢矬w物體有光線射

入我們的眼睛。例如:陽光、日光燈、電視等。

②學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進行新課:

1、能夠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例如:學生舉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幾種類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傳播

演示試驗①:圖片陽光穿過樹林

演示試驗②:激光在水中穿過

演示試驗③:激光在煙霧中穿過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應用:影、排隊、射擊、日食、月食

(可以讓學生先討論,部分現(xiàn)象要解釋)

3、光的速度:

討論:光有沒有速度

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4、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問答:

(1)我們?yōu)槭裁纯吹搅斯爬系氖澜?/p>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顏色:

(1)、試驗:光的色散說明什么問題

結論: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不同顏色的光混合后會變成其他顏色。不同顏色的光分散的過程叫光的色散。

(2)、顏色之迷:不透明物體:

透明物體: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3、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jié)內容。

小結:根據(jù)板書,總結本節(jié)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完成物理套餐內容。

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本節(jié)課在怎樣顯示光路、光的傳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課堂反應比較好,以后應加強這方面的探究。在需要較多時間的課時上,不要只顧進度,要避免出現(xiàn)學生的滯后情況。

2023初二物理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率。能說出功率的物理意義,并能寫出功率的定義式及其單位。

2.能結合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功率的含義。

3.能應用功率的定義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設計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探究人體的輸出功率的過程,進一步熟悉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

2.通過資料認識常見運動物體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實際應用的重要價值。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測量活動的組織安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

2.進一步形成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的習慣,增強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在學習機械功之后,從做功快慢的角度認識功這個物理量。功率在實際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后續(xù)學習電功率等知識的基礎。

教科書通過對生活、生產實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義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學生明確功率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測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對功率概念的認識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功率與功的關系和物體運動速度與距離的關系相似,學生在學習速度概念的基礎上容易進行知識的正遷移,所以,可以結合實例采用類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認識與記憶,也可以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教學重點: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計算。

教學難點:對功率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與速度、密度和壓強的定義方法相同,功率也是采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教學中通過人上樓的實例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思考做相同的功,用時不同,引出做功快慢的問題,為功率概念的提出做鋪墊。類比速度是表征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做功的快慢取決于相同時間內做功的多少,因此新概念的引入需要用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來完成,它的大小為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磅秤、秒表、刻度尺等。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5分鐘)

問題:小明的教室在五樓,通常上樓需要1.5min,一次他跑步上樓只用了40s,請問:

(1)小明在兩種情況下,做的功是否相同?

(2)你認為這兩種上樓做功方法,從物理的角度思考有什么不同?

人們在生產、生活和工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機械來做功,這與人力直接做功或畜力做功,在完成的快慢方面有何不同?請舉例說明。

為了描述做功的快慢,需要引進一個新的物理量──功率。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所舉事例可能有:

人上高樓(如16層樓)時,乘電梯比走路要快得多;拖拉機耕地比牛耕地要快得多;挖土機與人,要完成相同的挖土任務,人花的時間要長得多;從水井里提水,使用抽水機比人工要快得多。

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增強了生活與物理的聯(lián)系。

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新課教學(30分鐘)

一、功率概念的引入

回憶以前我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啟發(fā)同學們思考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

用速度可以表示物體運動快慢來類比,講述功率的定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功率,功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做的功。

公式:功率=功/時間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時間,P表示功率,則可以把上式寫成P=W/t(板書)

思考:類比速度的單位,功率的單位應該是什么?

J/s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瓦特,簡稱瓦,用字母w表示,是為了紀念英國的物理學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

在工程技術中,功率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它們與瓦之間的換算關系是什么?

換算關系:1kW=103W1MW=106W

二、功率的測量

上課鈴響了,你和你的同伴都從一樓爬到了四樓,你們倆的功率誰的大?如何測量你們爬樓的功率?

思考:

(1)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才能測出人的功率?(在學校里,人爬樓的高度通??梢岳靡浑A臺階的高度×臺階數(shù)進行測量)。

(2)所需要的測量工具是什么?

(3)計算功率的表達式是怎樣的?

課堂小結(5分鐘)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2023初二物理教案(篇3)

一、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這節(jié)課是第四章第一小節(jié)內容。從知識結構來看,光的折射一節(jié)是在學生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以及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之后編排的,是光的傳播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光傳播規(guī)律的進一步學習。光的直線傳播及光的反射、折射是幾何光學的基本規(guī)律。研究這些基本規(guī)律并應用這些規(guī)律研究控制光路的平面鏡、透鏡等基本元件以及它們的成像原理,就構成了光學的基本內容。這些知識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緊密相關。就本節(jié)內容光的折射來說,它不但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而且也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xiàn)象的基礎。

二、學情

1、學生已具備的前期認知基礎: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路可逆及光的反射;

2、初中生學習的特點是學習興趣很廣泛,但這種興趣還僅限于一般的直接興趣水平,滿足于被新鮮的生活、實驗現(xiàn)象所吸引,容易忽略對現(xiàn)象本質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實驗的教學功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現(xiàn)象;

②知道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詞

③知道光的折射現(xiàn)象的初步規(guī)律及在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可逆;

④能夠應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①使學生初步掌握正確觀察折射現(xiàn)象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歸納的方法;

②使學生體驗通過實驗探究折射現(xiàn)象、歸納出規(guī)律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領略折射現(xiàn)象的美妙,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在自主實驗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細心觀察和相互交流的學習習慣與合作精神。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光的折射現(xiàn)象及其初步規(guī)律。

難點: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的初步折射規(guī)律;用光的折射規(guī)律解釋一些現(xiàn)象。

五、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的主要理論依據(jù)是建構主義理論和認知理論。教學中主要采用實驗探索、討論等教學法,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討論、動手實驗等,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動眼,通過多種感知覺參與學習,以啟發(fā)學生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滿足每個學生發(fā)展的要求,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學法上主要采用實驗、探究、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交流等方式。

六、教學程序

1、溫故而知新

簡要復習光的反射現(xiàn)象,設問: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時除了在表面發(fā)生反射外,還可能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

2、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先讓學生觀察幾種現(xiàn)象:

現(xiàn)象一:觀察水中的游魚

由看到魚時光的傳播路徑提出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傳播時又會怎樣呢?。

現(xiàn)象二:水中斷筷

從以上現(xiàn)象引入,不但可以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學習折射現(xiàn)象的意義,而且能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有親切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設問:你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xiàn)象?(引出課題)

給學生留下懸念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和探索,為下面的自主探索實驗和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作好鋪墊。

3、新課教學

(1)課本活動4、1:教師出示并介紹實驗裝置,然后演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的現(xiàn)象。讓學生注意觀察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試問:誰能將所觀察到的光路圖大致畫出來?請一同學上黑板畫光路圖,其余同學在下面畫,然后互相交流、評價。

(2)課本活動4、2: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的情況。首先由學生進行猜想,然后師生共同探究,并讓學生用觀察到的現(xiàn)象檢驗猜想是否真確,畫出光路圖。同學之間可相互討論、交流。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學生所畫的光路圖,先由學生評價再與教師事先畫好的規(guī)范的光路圖比較,同時介紹折射光線、折射角等相關概念。

(3)分析論證、歸納規(guī)律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結合光路圖分析歸納討論結果。師生共同探討分析各組的結論,不斷補充整合,歸納出: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折射光線偏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老師可作適當啟發(fā):除了發(fā)現(xiàn)折射光線偏向法線外,還有沒有別的發(fā)現(xiàn)?這時候有的同學還可以歸納出: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等相關知識。

(4)。知識遷移、深化理解

設問:如果讓光從水中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氣,情況會怎樣呢?

教師引導學生猜想,畫出猜想的光路圖。

問:怎樣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請同學們實際做一做試試看。

學生接著繼續(xù)探究光從玻璃斜射入空氣的情況,并通過充分討論很容易得出結論:光從玻璃或其它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也會發(fā)生折射現(xiàn)象,并且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師生共同歸納小結得出光折射時的特點。并介紹光的可逆性。

為了加深對折射規(guī)律的理解,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作出光通過玻璃磚時的折射光路圖。

5、規(guī)律應用、首尾呼應——師生共同解釋現(xiàn)象(滲透STS思想)

現(xiàn)象一:水中斷筷的現(xiàn)象(學生分析+多媒體動畫解釋說明);

現(xiàn)象二:折射使水中物體看起來變淺的現(xiàn)象(安全教育);

現(xiàn)象三:視頻演示說明雨后美麗的彩虹、海市蜃樓、大氣的折射等現(xiàn)象的原因。(書本p86生活、物理、社會)

課堂練習

老師用多媒體展示達標測評題并指導學生完成以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7、小結: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小結,

8、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本節(jié)課文。

2、練習冊相關習題。

3、預習第二節(jié)透鏡

2023初二物理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20__年審定的人教版新教材,本節(jié)與以往教材不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入手感知物理知識,二是增加了一些更直觀的有關摩擦力的彩色插圖,更多的從生活中理解摩擦力。這是本節(jié)的知識體系,包括認識摩擦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生活中的摩擦力三部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摩擦力是學習了彈力、重力后的又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力,是力學的基礎。

(2)這不僅是二力平衡的應用,而且為后面的功和簡單機械的學習,甚至高中學習做好鋪墊,在力學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3)不但使學生學習到摩擦力的有關知識,而且是學生對探究、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升華,同時也逐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探究和重視知識應用的好習慣。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雖具備了初步的歸納能力,但探究能力有差異,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探索過程中樂學、會學,提高能力是關鍵。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2)知道滑動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具體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感受體驗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定義結論、鞏固應用解決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加強團隊合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重點:

(1)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解釋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

難點: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突破的措施:激趣誘導,以多種方式指導教學,把時間教給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教學方法

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通過游戲引入、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新知;設疑啟發(fā),引導探究;辯論比賽,鞏固新知,對學生進行適時正確的引導。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利用對教材的預習,通過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形成物理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分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游戲引入、感受體驗、科學探究、知識應用、回顧反思、作業(yè)布置。

1、游戲引入:

初二學生活潑好動,對知識的渴求欲強,在新課開始我采用游戲引入,男生用一個涂油的碗,女生用一個干凈的碗,在學生都不知情的情況下,比賽抓碗游戲,而力氣小的女生卻出乎意料的贏了。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引人入勝,引出新課,為這節(jié)課順利的進行打下基礎。

2、感受新知:

問題是知識的產生點,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體驗,教師用擬人的口吻,類比拔河,提出問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接受,使師生間的距離拉近。

生生合作,說出摩擦力的定義,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然后采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作用點和方向,不僅鞏固新知,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摩擦力的方向是理解摩擦力的一個難點,學生對運動方向和相對運動方向混為一談,而且生活中的一些經驗使學生總認為摩擦力就是阻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人走路,同時解決了上面兩個問題。而采用舉手指的形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我設計了摩擦力大搜索這一環(huán)節(jié),把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舉例比賽,在這種交流中學生的表現(xiàn)欲被調動,使兩個知識點順利銜接,為突破難點做好鋪墊。

3、科學探究:

根據(jù)學習金字塔的理論,只有讓學生動手操作,甚至是教別人或馬上應用才是效的學習方法。在本環(huán)節(jié)學生說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從生活經驗進行多方位的猜想,拓展學習思路,小組自行合作設計實驗方案,特別是如何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通過生生交流學會,通過我設計的火眼金睛環(huán)節(jié)等多種方式,真正學會控制變量法這一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學生在嘗試成功的喜悅之后,信心更足了,而教師此時及時肯定他們的猜想,,鼓勵他們合理分工后動手去驗證,引導他們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而對于學生的其他猜想,也廣泛討論實驗,本實驗根據(jù)學生的猜想變量太多,小組合作分兩個階段有秩序的進行實驗,使課堂活而不亂,得出規(guī)范的結論,最后交流與評估。教師不僅僅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而且還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即使是失敗了,反思后再實踐驗證,這也是一種收獲。本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小組實驗比賽的方式,選出幾個優(yōu)勝小組來。

目的一是學會科學的探究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習信心;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三是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

為了讓學生多角度、多方法解決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我設計了通過手和桌子探究摩擦力的方法,簡單且可操作性強,有利于學生對影響摩擦力的這兩個因素的進一步理解。

4、知識應用:

根據(jù)學生學習注意力不持久的現(xiàn)象,在此掀起課堂的,我設計了辯論賽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有四個目的,一是在課堂中引用競爭機制,以新穎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二是增強學生的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是順利的進行知識點間的過渡。

再薄的一張紙也有它的兩面性,通過上面的辯論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兩面性,所以要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通過實例說出了具體的方法,從系鞋帶到磁懸浮列車,加上老師展示的一些圖片,使學生大開眼界。這樣不僅教會學生辯證的看問題,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了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熱情。通過聰明屋的這一環(huán)節(jié),,等到知識的升華。

5、回顧反思

達標測試環(huán)節(jié),檢驗學生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

小結部分,先讓學生主動總結,學生交流,看誰的收獲多,查漏補缺,讓學生學會知識的梳理,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六、作業(yè)布置:

作業(yè)題設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簡單而新穎,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

這時我的板書設計,一目了然。

七、設計思路

我們學校一直推行“1525高效生命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激趣誘導,情景教學;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同時加強合作交流,打造高效而有生命力的課堂。

以上是我對這一節(jié)課的看法,非常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仁們的指點、幫助,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2023初二物理教案(篇5)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jù)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3)學習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理解機構效率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2、難點:理解機械效率

(三)教學準備

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