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入蜀記》稱引唐詩考論
譚子瑋陸游的《入蜀記》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他在乾道六年(1170年)自山陰(今紹興)赴任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通判五個多月的行程經(jīng)歷。其內(nèi)容極為豐富,有對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的描繪和鑒賞,也包含著史事雜錄、辨證考據(jù)、詩文評論等,行文夾敘夾議,語句明曉暢達。《入蜀記》是陸游作品中獨特的部分,學界對此多有關注①。值得一提的是,陸游在寫作《入蜀記》的過程中,稱引了許多唐詩,或抒發(fā)感慨,或印證史實,或借以敘事,這不僅彰顯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增添了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據(jù)統(tǒng)計,《入蜀記》稱引唐詩共64處,涉及的作者及次數(shù)如下:李白34次,杜甫12次,劉禹錫5次,杜牧3次,白居易2次,陳存1次②,韓愈1次,溫庭筠1次,張繼1次,王維1次,崔灝1次,李貽1次,皮日休、陸龜蒙1次。本文在此基礎上研究《入蜀記》對唐詩的稱引。一陸游在《入蜀記》中,逐日記載了由山陰到夔州的所經(jīng)之地、所歷之事、所觀之景,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感慨與思考。《入蜀記》中稱引的唐詩可分為“眼前所見”和“心中所思”兩大類別,亦可概括為即景憶詩、借詩抒情、文獻考證和地理考辨四類,陸游在每日所見所感時用詩句加以佐證,情感豐富,也使得觀點的可信度更高。(一)即景憶詩游覽之時由眼前景物而憶起往昔與之相關的詩歌則為“即景憶詩”。陸游的即景憶詩,成為江山和古詩的鑒賞者。這一類詩歌稱引在《入蜀記》中占比很大。如李白《登瓦官閣》:“鐘山對北戶,淮水入南榮。”(卷二)③詩人登臨金陵城西崇勝戒壇寺,看見秦淮河浩浩蕩蕩從寺旁流過,不禁聯(lián)想起數(shù)百年前李白對寺中巍峨的瓦官閣的描寫,古今對比,地勢依舊,而人事多變遷,遂不勝感慨。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望夫人化石,夢帝日環(huán)營。”(卷三)詩人途經(jīng)歷陽,聯(lián)想起劉夢得曾于此地任職并借詠望夫石寄托哀思,此時的陸游仕途失意,為實現(xiàn)自己光復山河的抱負不惜拖著病弱之體千里跋涉,其心境與劉氏可謂是異代同調。李白《銅官山醉后絕句》:“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卷三)詩人到達繁昌縣,在與游龍廟的老道人交談后,聽僧言隔港便是銅陵界,望見“遠山嶄然”,不覺感嘆李白于數(shù)百年前對銅官山的描繪,至今仍覺壯觀天地間,令人流連忘返。生性豪縱的陸游,對李白“千年未擬還”極度夸張的情感表達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但“恨不一到”,不免遺憾。李白《望鸚鵡洲懷禰衡》:“至今芳洲上,蘭蕙不敢生。”(卷五)詩人離開鄂州,沿鸚鵡洲南行之時,看到州上神祠,憶起禰衡被殺于此。李太白作懷古之詩,到底是意難平。陸游當時經(jīng)過此地,想必由對禰衡的敬仰惋惜之情而聯(lián)想到自身身世之感不會少于太白作此詩時。(二)借詩抒情陸游在入蜀途中,因遠離故居、貶謫遭際,內(nèi)心感悟頗多,引用前人詩歌來抒情在《入蜀記》中屢屢可見。如張繼《楓橋夜泊》:“半夜鐘聲到客船?!?卷一)陸游到達平江(今江蘇蘇州)楓橋寺后,以唐人張繼之詩謂心中隱憂。這種情感與其曾抒懷的《劍南詩稿》卷二中的《宿楓橋》如出一轍:“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風月未須輕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盵1]137看似仕途較前段時間有所好轉,實則依然壯志難酬。陸游詩中所謂“風月未須輕感慨”者,恰是心中感慨至深的表現(xiàn)。整首詩看起來閑散,讀來卻能隱隱感受到不平之氣,詩中亦體現(xiàn)了思鄉(xiāng)之情。李白《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四首》:“南國新豐酒,東山小妓歌?!?卷一)陸游于立秋日過丹徒新豐鎮(zhèn),借李白之詩說明此新豐非彼(長安)之新豐,但同樣有好酒,只是“對君君不樂,花月奈愁何”[2],難免有悲秋之意。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卷二)李白曾在金陵(今南京)鳳凰臺留下一篇登臨懷古之名作,而詩人游歷時“已廢為大軍甲仗庫”,器物的更替讓詩人發(fā)出時代無常,滄桑變幻的喟嘆。杜甫《次空靈岸》:“幸有舟楫遲,得盡所歷妙?!?卷三)陸游在入蜀途中有內(nèi)心憂慮的嘆息,也有對沿途風光的喜愛驚嘆。深秋之烽火磯的“怪奇萬狀”“色澤瑩潤”也讓詩人憶起杜甫所描繪的“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3]之境。江水枯落,舟行緩慢,人未免心急。陸游卻因此陶醉于詩情畫意之中,此時心境之寧靜淡泊可見一斑。他能于屢遭挫折時一直保持這般積極的心態(tài),也極具啟發(fā)意義。杜牧《憶齊安郡》:“平生睡足處,云夢澤南州?!?卷四)十八日,陸游至黃州。黃州本是僻陋之地,不足為人道。但因杜牧、王禹偁都曾做過黃州地方長官,又蘇軾因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張耒曾貶為監(jiān)黃州酒稅,黃州遂成了名邦。陸游經(jīng)此地,憶及多位文人與此地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恐怕不會是艷羨杜牧在此睡足了覺,只覺愁苦與悲哀并存罷了。(三)文獻考證陸游于入蜀途中,除吟詩抒情外,也有對前人詩歌的來歷、內(nèi)容進行考證和??钡?。這一引詩方式在整篇中也較為常見,例如《姑熟十詠》(卷二)④。《姑熟十詠》詠頌了姑孰縣境內(nèi)姑孰溪、丹陽湖、謝公宅、凌歊臺、桓公井、慈姥竹、望夫山、牛渚磯等十個代表性景觀,對于此詩的作者多傳為李白,但也有質疑者。如《苕溪漁隱叢話》卷五中即有此語:“東坡云:‘余嘗舟次姑孰堂下,讀《姑孰十詠》,怪其語淺近,不類太白?!跗礁υ疲骸死畛嘣娨病3嘁娏雍窦?,自比李白,故名赤,后為廁鬼所惑以死。今觀其詩止此,而以太白自比,則其人心疾久矣,豈廁鬼之罪也。’苕溪漁隱曰:‘東坡此語,蓋有所譏而云?!盵4]陸游在《入蜀記》中提到此事,論及:“然觀太白此歌,高妙乃爾,則知《姑熟十詠》決為贗作也?!?卷三)顯然認同蘇軾的觀點。陸游認為《湖陰曲》(卷三)該詩的作者“飛卿蓋誤讀也”[5]90,并引用宋人張耒之觀點:“晉王敦反,屯于湖陰,帝微行至其營,故樂府有《湖陰曲》。按《晉書·地志》有于湖無湖陰,《本紀》云敦反,屯于湖。予頃游蕪湖,問父老湖陰所在,皆莫知之也。然則帝至于湖,當為斷句,乃作《于湖曲》以遺之,使正其是非云。”[6](《于湖曲》序)例證唐人溫庭筠所作《湖陰曲》中“湖陰”應為“于湖”。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卷四)詩人在從江州至武昌(宋武昌縣,即今湖北鄂州市)的路上,由親身經(jīng)歷而得出結論“自江州至此七百里,溯流,雖日得便風,亦須三四日”。當聯(lián)想到韓愈所作的“盆城去鄂渚,風便一日耳”一句時,陸游認為是因退之沒有行這段路,才會在詩中如是說。陸游由親歷行舟而看出前人詩句的得失,這是在書齋生活中難以知曉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正是陸游所一貫倡導的親身實踐之風的體現(xiàn)。(四)地理考辨陸游自閏五月十八日晚從山陰動身,搭船由運河、長江水路行進,經(jīng)今浙、蘇、皖、贛、鄂、渝六省市,歷時160日,于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達夔州。既為學識廣博之士,陸游對所到之處的一些地理地形、人文淵源等也通過引用唐詩進行了一定考辨。如“白狗到黃牛,灘如竹節(jié)稠?!?卷一)詩人在到達鎮(zhèn)江后的第三日,與友人相見閑談時聯(lián)想起白居易《發(fā)白狗峽次黃牛峽登高寺卻望忠州》的詩句,恰與其友人之說“言自峽州以西,灘不可勝計”相符,臨此地而憶白居易詩,形象生動地佐證了該地地形特色。“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卷二)過采石鎮(zhèn)之際,詩人詠出劉禹錫之詩《晚泊牛渚》,想到“采石一名牛渚”“江面比瓜洲為狹”“然微風輒浪作不可行”,恰與“蘆葦晚風起,秋江鱗甲生”句相吻合?!叭f里南遷夜郎國,三年歸及長風沙。”(卷三)詩人過長風沙時,憶起李白的《江上贈竇長史》、梅堯臣的《送方進士游廬山》等詩,又想到“仁廟時,發(fā)運使周湛役三十萬夫,疏支流十里以避之,至今為行舟之利”,詩人對長風沙、羅剎石的歷史進行了梳理,認為史載“舊最號湍險”“疏支流十里以避之”等與其所提到的詩歌皆是吻合的,于此詳細地解說了長風沙及羅剎石的演變歷程。“楚水清若空”(卷五)詩人離開鄂州路上,看見沿途船行處“水色澄澈可鑒”,于是自然地詠出李白《江夏別宋之悌》之句“楚水清若空”,佐證了楚地水質清澈透亮的特點。“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卷五)陸游在文中生動地描繪了舟泊三江口(在今石首東)之前水天相接,水禽浮江的遼闊景色。漸泊三江口,水愈淺,舟行也愈艱難,自此便不再有山。此時陸游才明白太白之詩《渡荊門送別》的真切與妙處,借前賢古詩對地理進行了考辨。為了更直觀地了解《入蜀記》對唐詩的稱引,筆者將所引唐詩大體上分為了以上幾類,但這幾類互有交叉部分,并無十分嚴格的界限。二《入蜀記》稱引唐詩的形式有多種,如直接引用與間接引用、明引與暗引等,而稱引句數(shù)多少最為直觀?!度胧裼洝匪圃娀径际请p句,單句及三句以上較少,也有點到為止,只提詩集名或篇名而不稱引具體詩句的。不同的稱引形式隱含了陸游對唐詩的理解。(一)稱引唐詩四句及以上“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鬢,長短盡成絲。”(李白《秋浦歌》,卷三)“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到長風沙?!?李白《長干行》,卷三)“誰道此水廣,狹如一匹練。江夏黃鶴樓,青山漢陽縣。大語猶可聞,故人難可見。”(李白《江夏寄漢陽輔錄事》,卷五)“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李白《望黃鶴樓》,卷五)“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李白《上三峽》,卷六)這樣大篇幅的稱引一共有5處,可歸類到“地理考辨”和“即景憶詩”之中。頗有趣味的是,這些稱引皆為李白的詩句。陸游有“小太白”之稱⑤,他胸懷壯志,卻因時乖命蹇,志向難以實現(xiàn)。于是,他多將幻境、夢境與寫實手法相結合,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壯志豪情,形成了宏肆奔放的風格。放翁之詩,詩風豪健,字詞間雄壯廣闊、流程爽朗,這與李白的飄逸奔放有著相似之處。從文中的屢屢稱引,可見陸游對李白詩句的熟悉至深及對其詩風的推崇。(二)稱引唐詩兩句稱引唐詩兩句在文中最為常見,據(jù)統(tǒng)計,一共出現(xiàn)了30次,在此不一一列出。其中以稱引李白、杜甫的詩句居多,以即景生情為多。陸游博覽群書,人生經(jīng)驗亦十分豐富。這使得他每至一處便有獨特的感悟,將這些感悟借前人詩句抒發(fā),不僅精確地表達了自身情感,同時可以增添《入蜀記》的韻味。如李白《秋浦歌》:“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边@句詩是陸游行至池州時,想到李白往來江東,在此州所賦尤多而憶起的?!啊肚锲指琛吩疲骸锲珠L似秋,蕭條使人愁?!衷唬骸畠婶W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鬢,長短盡成絲。’則池州之風物可見矣。”如今池州市的貴池區(qū),在唐代稱作秋浦縣,酷愛山川古跡的李白游覽秋浦時寫下了著名的十七首《秋浦歌》,將秋浦的自然風貌和風俗民情盡收眼底,組詩中也暗含李白的身世之悲與時事之嘆。陸游稱引李白此句,自然地讓讀者聯(lián)想到詩句所展現(xiàn)的池州風貌與情感抒發(fā)。引詩及情,文章韻味得以增添。“烈火張?zhí)煺赵坪?,周瑜于此敗曹公?!贝司涫顷懹卧诔啾诖墪r憶起的。赤壁之戰(zhàn)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其發(fā)生地在今湖北省赤壁市(原名蒲圻)長江段。在《入蜀記》原文中,陸游說傳者皆以為赤壁磯是周公瑾敗曹操之地,但他認為江上多此名,不可輕易下結論。之后他又以李太白《赤壁歌》、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例,說二者詩作“不指言在黃州”“蓋一字不輕下如此”,可見陸游對他們嚴謹治學的認同。又韓子蒼云:“此地能令阿瞞走”,陸游評價此句曰:“則真指為公瑾之赤壁矣”。三相比較,不難看出陸游對學問秉持嚴謹?shù)膽B(tài)度,求真、求實是他的一貫作風。(三)稱引唐詩一句“半夜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卷一)“巉絕稱人意”(李白《江上望皖公山》,卷三)“開帆入天鏡”(李白《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卷三)“潯陽紫極宮”(李白《潯陽紫極宮感秋作》,卷三)“殿腳插入赤沙湖”(杜甫《岳麓道林二寺行》,卷四)“頭陀云外多僧氣”(李白《江夏贈韋南陵》,卷四)“白遷于夜郎”(李白《沔州泛城南郎官湖詩序》,卷五)“楚水清若空”(李白《江夏別宋之悌》,卷五)“數(shù)月憩息此縣”(杜甫《曉發(fā)公安》,卷五)“江色綠且明”(李白《荊門浮舟望蜀江》,卷五)“群烏幸胙余”(李貽孫《神女廟詩》,卷六)“白帝夔州各異城”(杜甫《夔州歌》,卷六)。這種稱引在文中一共有12處。“半夜鐘聲到客船”,今一般作“夜半鐘聲到客船”,陸游稱引變換了字序?!皫f絕稱人意”,出自李白的《江上望皖公山》,文中說,“‘巉絕’二字,不刊之妙也”。陸游著有《南唐書》,對南唐史事熟悉至深。臨此地(皖山)而憶其史,想到南唐李璟畏逼,留太子李煜守金陵,而將都城遷至洪州,改名南昌之事,陸游不禁感嘆其國勢衰微,頓生滄桑變幻悲涼之感。由歷史之事而映射現(xiàn)實,這也體現(xiàn)出陸游對南宋國勢的深切關心。陸游不僅是詩人,也是戰(zhàn)士。在其他人大力主張抗金時,陸游積極從軍??菇鹦蝿葸M入低潮時期,陸游被閑放農(nóng)村,年邁而收復失地無望時,仍未停止對北伐事業(yè)的深切關懷與殷切熱情。陸游這種出于愛國熱情而產(chǎn)生的巨大感發(fā)力量遠超前人和同時代人,這也是他的詩文長久深切地感動人心的根源所在。《入蜀記》中言:“祠舊有烏數(shù)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貽詩已云‘群烏幸胙余’矣”。李貽孫,原作李貽。陸游在文中明確說李貽是唐人,還指出其官職是夔州刺史。但《全唐詩》無李貽孫詩,《全唐詩補編》中指出“陸游在述巫山神女祠中景物時引及此句,應即《神女廟詩》之殘句?!盵7]由此可見,陸游在《入蜀記》中提及此詩對于文獻整理考辨具有一定價值?!敖G且明”,當時陸游與兒輩登堤觀蜀江,親臨其境,對此句詩感悟尤深,于是知太白此句為善狀物也。(四)只提集名(篇名)或作者《入蜀記》中提及文集名有《松陵倡和集》(卷一),只言作品名稱而不引文的有《登三山望金陵》(卷二)、《十詠》《歸來乎》《笑矣乎》《僧伽歌》《懷素草書歌》(卷二)、《湖陰曲》(卷三)、《秋浦歌》十七首(卷三)、《九華山》《青溪》《白笴陂》《玉鏡潭》(卷三)、《公安送李晉肅入蜀余下沔鄂》(卷五)、《登舟將適漢陽》(卷五)、《送石首薛明府》(卷五),只提作者的有王摩詰(卷一)、李太白(卷三)、劉夢得(卷三)、杜牧之(卷三)、崔灝(卷五)。這種稱引在文中一共有15處。這些提到的詩集現(xiàn)多具詩學文獻價值,如《松陵集》。晚唐詩人皮日休曾任蘇州刺史從事,其好友陸龜蒙是蘇州人,二人自結交后,所為詩歌往來唱和,嘗自編其唱和之詩為《松陵集》。他們的詩,詩風清秀平淡,多題詠風物之作,于晚唐詩壇別成江湖隱逸一派?!度胧裼洝吩疲骸翱h治有石刻曾文清公《漁具圖詩》,前知縣事柳楹所刻也?!稘O具》比《松陵集》所載又增十事云?!?卷一)曾文清公即曾幾,他是南宋江西詩派代表人物之一,有《茶山集》傳世。陸游所引《漁具圖》已失傳。陸龜蒙有《漁具》《和添漁具五篇》共20首,皮日休有《奉和漁具十五詠》《添漁具詩》計20首。據(jù)此判斷,曾幾所寫《漁具圖》詩應為30首。陸游敬重曾幾的人品,又曾從他學詩,交往密切。曾幾死后,陸游應其子之請作《曾文清公墓志銘》,見《渭南文集》卷三二。據(jù)此文,曾幾文集為三十卷,現(xiàn)存《茶山集》僅為八卷,30首的《漁具圖》全部失傳,也就不難理解了[8]。文中拿此與《漁具圖》詩相對比,即景而憶,有詩學考證和文獻整理考辨方面的價值。至于《十詠》《歸來乎》《笑矣乎》《僧伽歌》《懷素草書歌》,陸游文中說“太白舊集本無之,宋次道再編時,貪多務得之過也”,可見其非李白所作。這幾首詩對文獻考辨具有一定的價值。此外,《公安送李晉肅入蜀余下沔鄂》是杜甫大歷三年秋末冬初將要告別湖北公安并南下至洞庭時寫給李晉肅的送行詩。這首詩不僅有助于了解杜甫的經(jīng)歷和思想,而且是后世考察李賀家世的重要作品。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在《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余下沔鄂》題注中即指出:“晉肅,即李賀之父,韓退之嘗為賀作《諱辯》?!盵9]此后,王應麟《困學紀聞》、仇兆鰲《杜詩詳注》、浦起龍《讀杜心解》,均傾向于這種說法。由此看來,杜甫詩中的李晉肅為李賀之父是無疑的。且杜甫作贈答詩時使用稱呼,向來十分嚴謹。從杜甫此詩詩題稱呼和內(nèi)容方面來看,他和李晉肅是有某種親屬關系的。但對于李賀本人,除有二百多首詩歌傳世,其他如書信、文章,一概無存。如要研究李賀的家世,除李賀在《金銅仙人辭漢歌》序里曾自稱“唐諸王孫”,在其他詩中多次說到自己是“宗孫”“宗人”外,迄今尚無第一手資料[10]。文中提及此詩,為我們考察李賀家世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線索。三從以上的舉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入蜀記》對李白、杜甫引用之頻,而客觀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更是印證了這一點。陸游《入蜀記》中引用前代詩文約150處,其中引用唐詩共64處,占所有稱引詩文的43%。引用的唐詩中,李白之詩句最多,達34句,占所有稱引唐詩的53%;杜甫次之,達12句,占所有稱引唐詩的19%。此數(shù)據(jù)足以說明陸游對唐詩尤其是李杜之詩的學習和推崇,探究其緣由。一則是杜甫長期游歷居于巴蜀等地,遍覽山河人文風光,留下很多膾炙人口的佳作。陸游入蜀途中所經(jīng)的地方恰是杜甫曾留下詩作之地,實地游歷引發(fā)了陸游與杜甫的心神交會,從而稱引在他的詩文當中,這不必多說。二則還應看到其內(nèi)在因素——宋代流行崇儒重道的思想和義理學問并重風尚,抑李揚杜成為當時的主潮,崇杜、學杜、注杜之風大加盛行。陸游身處南宋初期詩壇,這時期詩人們的師承情況,被學者分為三類,歸納為學術型、政治型、文學型三個系統(tǒng),其中“文學型”的師承包括陸游、曾季貍、晁公慶、范顧言、韓元吉、蕭德藻、章甫、姜夔、黃巖老、曾思等詩人,以呂本中、曾幾一脈為主。[11]呂本中是兩宋之際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對此詩派加以命名,江西詩派即是以杜甫為祖的詩派;陸游直接師從曾幾,由曾幾引入詩歌創(chuàng)作道路,其在《曾文清公墓志銘》中明確稱曾幾以杜甫、黃庭堅為宗。因此陸游自然十分推崇杜甫。但從整體來看,陸游似乎更接受和推崇李白,受李白影響尤深遠。陸游游覽時對李白的軼事常常信手拈來,稱引時也獨青睞有加。如他在過陽山磯,初見九華山時,講述了九華山名稱的由來:“九華本名九子,李太白為易名?!本湃A山在今安徽青陽縣西南,為佛教名山,山勢十分秀麗,引來多位文人墨客游覽賦詩,李白也是其中之一。李白《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詩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盵5]99人遂由此改名為九華。再如陸游到池州時,憶起李白和杜牧之詩,言:“杜牧之池州諸詩正爾,觀之亦清婉可愛,若與太白詩并讀,醇醨異味矣?!标懹卧凇度胧裼洝分星捎冕劸频谋扔髡撛?,說杜牧的詩讀來也覺“清婉可愛”,但與李白相比,“醇醨異味”矣。兩相比較之下,陸游對李白詩作的喜愛和贊賞之情躍然紙上。錢鐘書在《談藝錄》中指出:“放翁頗欲以‘學力’為太白飛仙語,每對酒當歌,豪放飄逸,若《池上醉歌》、《對酒嘆》、《飲酒》、《日出入行》等篇,雖微失之易盡……而有宋一代中,要為學太白最似者?!盵12]這恰與陸游在《入蜀記》稱引的唐詩中李白詩句最多相呼應。陸游引用李白詩句時往往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探究其原因,一是李白曾多次往返于長江一帶,留下了很多詩歌,飽讀詩書的陸游一路沿著長江船行,面對李白留下文墨的地點,他面對的已不是自然的風景,而是具有文化意義的景觀。歷經(jīng)這些地方,會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自己所喜愛的詩人之詩,從而體現(xiàn)在他的詩文中;二是陸游在人生經(jīng)歷和個性氣質方面與李白有神似之處。陸游的創(chuàng)作與他的人生經(jīng)歷和情感取向有著密切關系。陸游生于動蕩不安的靖康元年,他的父親陸宰以及與其交游的皆為愛國志士。陸游深受家庭熏陶,愛國思想在他心中早已植根,關心國事、為民請命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然而,受時代和政治復雜性的影響,不得志成為陸游人生的“常態(tài)”,所以他多將幻境、夢境與寫實手法相結合,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實現(xiàn)的壯志豪情。在這一點上,陸游與李白可謂是異代知音。綜上,陸游尤喜李杜之詩受多種因素影響,也體現(xiàn)了他打破江西詩派藩籬,自成一家的努力。四從意義和影響來看,《入蜀記》大量稱引唐詩不僅顯示了陸游不凡的才學與文字駕馭能力,透露出陸游的詩學觀念。同時反映出唐詩對宋人詩文創(chuàng)作的巨大影響,對《入蜀記》和入蜀詩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一)陸游得“江山之助”的詩學觀陸游有“揮毫當?shù)媒街?,不到瀟湘豈有詩”[1]3474“工夫在詩外”[1]4263的切身體會,他認為文學同作家的生活經(jīng)驗息息相關,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詩的“真”與價值在于作家能把親歷的邦家事變、名山風物等種種復雜多變的現(xiàn)象,以及由此帶來的深沉情感表達出來。“詩外工夫”首先是指作者要多同外面的世界接觸,多同社會生活接觸,否則只是閉門覓句,終究空無所有。陸游此次入蜀,正是對他所提倡的詩學觀的實踐與深化:前人得“江山之助”所作之詩再由陸游在行程中認識,這是一種奇妙的對話,陸游也有所感想并記錄。身為讀者,他曾言:“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盵1]3021事實上,他也是如此做的。陸游比其他詩人有更為強烈的自覺意識,能夠有意識地借助山川游歷來解讀前代大家的文學作品。入蜀之前,陸游僅在福州、臨安、鎮(zhèn)江等地任職,而且“一從南昌免,五歲嗟不調”[1]131,賦閑在家之時,陸游主要在書齋讀書?,F(xiàn)存《劍南詩稿》中,入蜀前陸游的詩作僅有一卷多。在入蜀之后,特別是在入幕南鄭后,陸游的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詩家三昧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1]1803的境界,此時期是其創(chuàng)作的高峰。此次入蜀經(jīng)歷是陸游由山陰創(chuàng)作到蜀中創(chuàng)作的一個過渡,也確實改變了他自己對作品的一些錯誤認識,深化了對相關作品的理解,客觀上保存了一些具有??焙洼嬝齼r值的文獻。(二)稱引對《入蜀記》及后世游記書寫的重要意義《入蜀記》中所稱引的唐詩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變,這極大地增強了《入蜀記》的文字表現(xiàn)力?!度胧裼洝吩趯懽髦袑μ圃姷姆Q引使得其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的描寫充滿詩情畫意,詩景合一,這也是《入蜀記》有別于其他日記體游記的特殊魅力之所在。陸游在寫作中對唐詩的稱引不僅對《入蜀記》的創(chuàng)作具有很大意義,而且對后世的游記創(chuàng)作也有深遠影響。例如范成大的《吳船錄》,明代的《徐霞客游記》等等。綜而觀之,陸游的《入蜀記》對《吳船錄》的影響尤大?!度胧裼洝纷饔谒涡⒆谇懒?1170年)末,為入蜀之作?!秴谴洝纷饔谒涡⒆诖疚跛哪?1177年),為出川之作。兩部游記創(chuàng)作時間相距不長,并且陸游和范成大所走都是水路,行程重合之處較多,出行季節(jié)亦相仿,所以《吳船錄》受《入蜀記》影響尤深。兩部游記都用自己的妙筆將物化形態(tài)的景物變成了富有人文內(nèi)涵與詩意的情感載體。他們不再是孤獨的遠行者,而是通過觀景讀詩獲得了與前人的交流和感應,各種景物在他們的筆下富有了生命力?!秴谴洝分幸昧撕芏嗲按娙说脑?,這與陸游在入蜀途中稱引了大量前代詩文有所相似。但從引用數(shù)量上來看,《吳船錄》總體上較《入蜀記》少,這也是前者的整體價值不如后者的原因之一。(三)稱引對入蜀詩創(chuàng)作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明人推崇唐詩,提出“詩必盛唐”的主張:“夢陽才思雄鷙,卓然以復古自命?!晕谋厍亍h,詩必盛唐,非是者弗道。”[13]他們重視唐詩的典范地位,積極探尋詩歌的出路。但明人的努力其實是沿著宋人的足跡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內(nèi)購房轉讓合同范本
- 個人轉讓德文合同范本
- 分包混凝土合同范本
- 買賣車位轉讓合同范本
- 包子工用工合同范本
- 創(chuàng)業(yè)加盟合同范本
- 廣西買房合同范本
- 出國勞務外派合同范本
- 勞動合同范本工資
- 出租包車合同范本
- 2022-2023學年湖南省長沙市統(tǒng)招專升本語文模擬練習題三及答案
- 社會救助法課件
- 1.裝配式建筑概述(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 第七講+漢字字音
- 新零件的成熟保障MLA
-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企業(yè)盈利能力研究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4000字】
- 初中語文七下-上下句默寫
-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PPT課件新
- 新川教版信息技術六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第20章補充芯片粘接技術
- 旅行社運營實務電子課件 5.1 旅行社電子商務概念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