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孟州市老城區(qū)傳統(tǒng)格局保護研究
孟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圖1)。孟州市(孟縣)原名孟土國,秦為河陽縣,漢武、元朝、魏為河陽縣。唐武宗隆昌三年(843年),賀陽升格為孟州,領導河陽、濟源、文、水、河陰五縣。五代、北宋、金朝和元朝仍然是朝鮮的一部分。洪武初年,孟州、賀陽、文、濟源三縣合并。洪武十年(1377年)改州為縣,始稱孟縣,屬河南布政使司懷慶府,清因之。孟州“南帶黃流之阻,西接太行之鹿”,黃河從市境南流過,防御洪水的黃河大堤(左岸)從孟境東曹大王廟筑起。明清時期的孟縣屬懷慶府管轄,為懷府八縣之一,懷慶府在明代始設,轄河內、濟源、孟縣、溫縣、修武、武陟六縣,府衙設在河內縣(今沁陽),清代增轄原武、陽武,擴為八縣。懷慶府地性屬多年形成的沖積平原,其土壤富含多種礦物質和腐殖質,尤其是該土壤中富含對人體有利的微量元素,是生長地黃、牛膝、菊花、山藥“四大懷藥”的獨特土壤(圖2)。1孟州東南角的空間布局圖四孟州故城“以今考之,古河陽縣城在今縣城西南三十五里,俗稱為野戌鎮(zhèn)?!币驗辄S河水患,隋唐時東遷至今城南的黃河灘,稱下孟州。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孟州因河患,北向十五里筑今城為上孟州,元初治下孟州,元憲宗八年(1254年),遷上孟州。因此當今孟州老城為上孟州城,繼金大定防御使么公筑城始,上孟州城“公廨、私第、庵觀、寺廟,一依舊制”,至元憲宗八年復立上孟州,然后明景泰三年知縣賈珍重筑,正德十三年知縣劉澄增修,易堞以磚,增置四門,萬歷三十六年重修,崇禎六年、七年、十三年增修。孟州城池形態(tài)為典型的方形形態(tài),至清乾隆55年(1790年),孟州城垣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頂寬一丈五尺,底寬三丈三尺,土墻磚垛,垛共3270個,城門四南曰河陽,北曰拱極,東曰迎秀,西曰凝翠,城樓四,俱在甕城上。池闊一丈二尺,深八尺。池外攔馬墻高一丈五尺,寬兩丈三尺,周圍長1730步。清乾隆年間城內東西大街、西門、東門在同一軸線上,南北大街和南門、鐘樓、縣署在同一軸線上,北門偏東布局。東西大街主要有縣衙、主薄署、典史署、城守署、大公館、觀音堂、學山書院、城隍廟、濟瀆廟、泰山廟、增福寺、關帝廟、河陽古治坊。東西大街以南城池東南部分主要有魁星樓、魁星塔、文昌祠、龍亭、學宮、明倫堂、學署、上生寺等;西南部分主要有南水廟、關帝廟、湯帝廟、韓文公祠、河陽書院、尊師寺等。登鐘樓眺望,北仰太行之巔,南觀長河之流,西望丘陵延綿,東看阡陌沃野,氣勢巍峨。知縣署在城中,明洪武三年因舊址重建大堂,正德年間重修大門、儀門、庫房,由于縣衙是在孟州州署舊址上所建,因此具有五楹大門的規(guī)格,大堂三楹。孟州鐘鼓樓始建于明代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位于縣正中東西大街和南北大街的交匯處,乾隆《孟縣志》卷三記載:“鐘樓在縣署南,當城之中,為南北東西大街交會,下為高臺,臺上層樓二重,高可七尺,上懸警旦洪鐘一枚,下為四門,南曰仰篙,北曰拱辰,東曰朝陽,西曰凝暉”、“城守署在縣署東南”、“常平倉在縣署東”、“義倉在縣大門外東”、“演武場在縣城北關外半里”,縣署及城隍廟前均有坊表。明洪武十年孟州降州為縣時,州學改為縣學,縣學位于縣城之東南,學校規(guī)模位懷州之冠。孟縣城池外有東、西、南、北四關,北關有北水廟、筆架山、教場等;南關有岳云宮、風云雷雨山川壇、先農壇等;西關有社稷壇等(圖3)。清時期孟縣最多的牌坊是節(jié)孝坊,僅乾隆年間就建立節(jié)孝坊十六座,其中四座在城內,十二座在城外。書院有河陽書院、學仁書院、花封書院、桃潭書院等,河陽書院位于縣城南大街,花封書院位于位于縣城北關南北關道之西、楊公祠之南。清時期孟縣西盛產棉花,城內市場以布匹貿易、糧食交易、藥材貿易為大宗,城內設布店多處,土地肥沃的懷慶府所屬各縣盛產藥材,其中孟縣出產地黃最多,東部農民靠種藥為生。城內具有布店、糧坊、藥鋪、鹽店、銀樓、當鋪、估衣店、雜貨店、票號、錢莊和染房、皮坊、油坊等手工業(yè)鋪戶,與這種傳統(tǒng)商業(yè)活動相關的公共建筑曾有在城東北的關帝廟、增福寺、山西會館等。民國時期,孟州城池形態(tài)較為完整(圖4),保留了比較完整的四門十字街的棋盤式布局,以鐘樓為中心的東西南北四條主干道,將全城劃分為四個區(qū)域,每個區(qū)域均為方格網道路系統(tǒng)。民國時期的公安局在城內東街,財政局在縣政府東南,建設局在北頂坡祖師廟。山西會館坐落于縣城內東北角,占地十余畝,大門內有戲樓、鐘樓、鼓樓,抗戰(zhàn)時期拆除。民國時期共建節(jié)孝牌坊九座,直到20世紀50年代,孟縣城池格局仍然具有清晰的方形城池形態(tài)及方格網路網系統(tǒng)。民國年間紡織業(yè)仍然十分興隆,染織業(yè)、面粉加工業(yè)也有相當規(guī)模,其次為磚瓦制造、皮革加工、中藥等,當時孟縣縣城內有商戶300多家,其中西關多開糧食坊,西街多為糖坊、棉花行和菜市,藥材、瓜果、肉市集中在南街,布店、鹽店、當鋪、油坊集中在東街,北街多為油坊和車馬店,縣前街有百貨店和京貨店。當時著名的藥材經營企業(yè)有“三春榮”和“三鼎堂”等。為了協(xié)調各行業(yè)的利益,不同行業(yè)都成立不同的幫會組織,解放前夕,城內的工廠、作坊、店鋪紛紛倒閉和破產。2孟州城內的傳統(tǒng)街道在老城的整體格局方面,自50年代以后,孟縣古代城池格局逐步喪失,具有800年的孟州城墻陸續(xù)拆除,僅北門之東尚保存一段約10m的夯土城墻。位于縣前街北部的孟縣縣治在1985年因擴大街道,縣衙大堂及所有建筑均被拆毀。清時期縣城牌坊現均已拆除,孟州鐘鼓樓于1946年拆除。1992年底,孟縣《孟縣縣城總體規(guī)劃圖》決定向北發(fā)展,撇開老城建新城,因此老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目前老城區(qū)內仍為棋盤式街道網絡,鐘樓遺址的十字路口仍然是孟州城最繁華的商業(yè)集聚區(qū),老城內的東、西大街仍具有傳統(tǒng)商業(yè)文化特點,東西大街兩側具有眾多的傳統(tǒng)店鋪和傳統(tǒng)住宅。老城區(qū)內傳統(tǒng)商業(yè)文化具有以本地區(qū)農副產業(yè)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小商品商業(yè)貿易特點。在孟州市城區(qū)迅速擴大的情況下,老城區(qū)外圍的擴展延續(xù)了這種方格網道路系統(tǒng)(圖5)。目前縣前街、南大街、北大街等街道被拓寬,喪失傳統(tǒng)空間特征。老城外圍的城北路(韓愈大街)、城東路(梧桐路)等均為拓寬后的城市道路。孟州老城的整體格局特征主要體現在以縣衙為中心形成政治職能較強的方形城池,商業(yè)職能也較為突出,城市街道空間呈現方格網路系統(tǒng),目前老城內傳統(tǒng)的東西大街、老城周邊的歷史建筑、河流等是組成老城區(qū)整體空間格局的重要因素,孟州老城區(qū)外圍有顯圣王廟、無梁廟、韓愈陵園、黃河鎖水閣、岳云宮大殿、東周古城遺址等歷史建筑和構筑物等,蟒河是流經孟州的一條主要河流,它從縣城東門外二里處折向東南,蟒河上有座馬橋,馬橋是通往溫縣官道上的一座主要橋梁,蟒河附近曾有汪公祠、桃潭書院、姚公堤等。在老城的傳統(tǒng)街道方面,目前老城內僅有東大街、西大街及其兩側的胡同仍保留有傳統(tǒng)空間的尺度,沿街尚保留有部分明清及民國風格的傳統(tǒng)民居和店鋪。東大街、西大街兩側分布有連續(xù)的傳統(tǒng)店鋪,街道整體空間具有明清、民國時期、文革以前的傳統(tǒng)空間特點。其中西大街西段沿街店鋪以一層為主,沿街建筑形式為連續(xù)的坡屋頂形式,多數建筑質量較差,少部分住宅建筑墻體為土坯房,部分房屋已自然坍塌,個別新建建筑為二層現代風格。在西大街東段,街道兩側建筑基本為20世紀50~70年代之間即民國時期的近現代建筑,這些近現代建筑能夠反映城鎮(zhèn)的發(fā)展歷史、體現了一定時期城鎮(zhèn)的建設水平,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東大街兩側基本為明清、民國時期以一層為主的傳統(tǒng)店鋪(圖6)。老城內傳統(tǒng)店鋪總體上排列方式沿街道呈簡單的“一”字形分布,缺乏豐富多變的空間序列,這些街道中的店鋪一般是將院落臨街的一面向外敞開做鋪面房,后面布置庭院和房屋,作為庫房、居室或作坊,有的將邊上一間辟為門道,以便車輛進出院內,有的通過街區(qū)內部巷路進入園內。離縣城中心較近的沿街店鋪較為繁華,門店均全部敞開,而離縣城中心較遠的店鋪形式多由住宅開一扇或兩扇門組成。傳統(tǒng)民居一般院落狹窄,平面布局緊湊,用地為長方形,通過居住建筑的圍合形成合院式院落空間,住宅向院外不開窗或開高窗、小窗,所開窗戶多設在二層,在院內開大窗,用以采光和通風。老城區(qū)街坊內部住宅建筑基本被更新為現代住宅風格的建筑,街坊內零星分布有傳統(tǒng)特色民居,因此老城內缺乏完整的傳統(tǒng)街區(qū)。在老城的歷史建筑構成方面,孟州城內的歷史建筑除了沿東西大街兩側分布有連續(xù)的傳統(tǒng)店鋪、傳統(tǒng)住宅以外,老城南關還有岳云宮大殿一處。孟州人居住自古崇尚因陋就簡,宅院多為三開間,三丈寬,少數為五開間,院子大多為一進的四合院,院子由街房、上房和東西廂房組成,二進的院子由街房、兩廂、過廳、兩廂和堂房構成,三進的院子再加上后群房。房屋多為不出檐,也有前出檐和后出檐,臨街的門面多為雙扇開。岳云宮位于孟州南關,草創(chuàng)于金末,元代六年(1269年)改名岳云宮,原有山門、前殿、配房、戲樓、卷棚和大殿等建筑,石碑數十通,現僅存大殿五間,明代殘碑一通。岳云宮大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進深六架椽,單檐懸山造,后檐使用重唇板瓦?!霸摰瞵F存木構件較雜亂,除使用有元代晚期的斗拱、少量梁枋及部分裝修件外,其余大部分為元代以后重修時更換的?!痹涝茖m鼎盛時期占有土地兩千余畝,為道教、全真教之勝跡。顯圣王廟(又稱漢光帝廟)位于孟縣城西南3.5km堤北頭村,建于元代至正十一年。該廟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架櫞,五脊懸山式,滴水為園薄唇琉璃瓦,大梁系雙梁結構;觀音堂(俗稱無梁廟)位于孟縣城東1.5km的梧桐村,修復于明嘉靖十二年七月,廟為磚石仿木結構,內有浮雕畫面38幅,皆為五色硫璃制造;金山寺原位于孟縣紫金山山腰上,根據清代康熙二十三年石碑記載,金山寺座北朝南,有山門、大佛殿、放生池、東西陪殿、地藏殿、伽藍殿、東西舞臺、鐘樓、鼓樓、齋堂、經樓、住室、倉房、磨房、碾房、水井等,1996年將金山寺搬遷到孟州義井村南東200m處;韓愈墓位于孟州市孟縣城西6km韓莊村北半嶺坡上。墓前有韓愈祠,明代建筑,三進院落,韓愈雕像坐于祠中,墓前院內有古柏兩株,相傳為唐代栽植,韓園始建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重修了韓愈墓祠的享堂、山門、圍墻等;黃河鎖水閣聳立在孟州市區(qū)東南2km的北開儀村黃河大堤南側,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過的鎖水閣,今尚保存完好,鎖水閣為正方體,高約30m,圍足13m,磚石結構;東周古城遺址位于孟州市西北14km處的槐樹鄉(xiāng)桑洼村,北依丘陵,三面臨澗,后依龍原,長嶺四抱,東南微見嵩邙,風氣回聚,頗具形勝。一條官道穿城而過,貫穿南北,是溝通黃河兩岸的交通要道,也是通往山西、河北的必經之路,保存至今的周代土城墻共522m,6m寬,8m高。目前老城內及其周邊的歷史建筑多數年代久遠,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如岳云宮大殿、顯圣王廟對研究元代的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圖7)。3關于保護舊城區(qū)的傳統(tǒng)模式3.1加強景觀保護目前雖然老城區(qū)的城墻、護城河等基本消失,但是老城區(qū)內街道空間仍然呈現明清時期的方格網路系統(tǒng),城市東西大街基本保留明清時期的空間特點,老城內仍然具有較強的傳統(tǒng)商業(yè)職能,而且老城周邊的歷史建筑、河流等是組成老城區(qū)整體空間格局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后要充分加強老城區(qū)整體空間格局的保護。首先要加強老城城池形態(tài)格局的保護。孟州城池形態(tài)具有獨特的格局特征,一般的縣城城池周長多為六里以下,而孟州城垣九里三十步,規(guī)模較大,具有州城形態(tài)等突出的特點。這種城池規(guī)模的背后具有古代宗法、政治等傳統(tǒng)文化觀念。當前由于城市快速擴展導致老城及老城外圍地帶連片發(fā)展,致使老城邊界模糊,從而使老城失去原有的規(guī)模和尺度,進而喪失老城的空間形象特色。為了顯現明清時期的方形城池形態(tài)格局,要加強老城區(qū)周邊城墻遺址、護城河遺址的保護,孟縣城墻遺址極具保護價值,老城城垣草創(chuàng)于金代,經歷代修繕,至20世紀60年代除西北角略有缺損以外,基本保持完整。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城墻陸續(xù)被毀?,F階段要根據明清時期的資料、考古資料確定已經消失的城墻、城河、城門等,逐步拆除占壓護城河遺址、城墻遺址的建筑,被填埋、覆蓋的護城河道應恢復其本來面貌,在城墻、護城河、城門遺址上建立遺址公園,從而明晰老城區(qū)的邊界形態(tài),進而控制老城區(qū)的規(guī)模,并避免城區(qū)擴展沿老城周圍攤大餅發(fā)展。老城城墻底寬三丈三尺、護城河闊一丈二尺,護城河遺址的保護要遵循原有尺度,城門樓遺址公園應采用清時期城門樓名稱進行命名,如河陽公園、拱極公園、凝翠公園、迎秀公園等,老城區(qū)內的現有路名要逐步恢復明清時期的街道名稱,從而深化老城傳統(tǒng)文化內涵,逐步恢復老城區(qū)整體空間格局特色;其次要加強傳統(tǒng)街道、街區(qū)的保護,目前老城傳統(tǒng)街道、街區(qū)主要體現在西大街、東大街及其周邊的街區(qū)中。當前東、西大街及其周邊的街區(qū)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沿街新建的商業(yè)建筑缺乏地域特點,新建住宅高度過高、體量過大并且缺乏地域性特點,傳統(tǒng)街道逐漸失去原有空間形象特征,由于該地段地處城市中心地帶,個別地段已更新為現代住宅建筑、商業(yè)建筑,新建的建筑風格和東大街整體傳統(tǒng)風格缺乏協(xié)調性,部分傳統(tǒng)店鋪已經列入拆遷范圍(圖8)。二是傳統(tǒng)店鋪逐年損壞,這些歷史建筑往往未能定為文物古跡建筑而得不到相關文物建筑的法律保護。因此要積極探索歷史建筑新的管理機制,充分發(fā)揮文物部門、建設規(guī)劃部門的共管機制,并注重全民參與歷史建筑的保護,要控制好傳統(tǒng)街道兩側、傳統(tǒng)街區(qū)內部新建住宅建筑的高度、建筑風格、建筑體量,并注重和原有街道尺度和比例的協(xié)調,從而使歷史街道、歷史街區(qū)得到較為完整地保護;再次要加強老城和周邊河流蟒河的聯系,加強建設老城和河流之間生態(tài)綠化帶的建設,使河流和老城形成整體性發(fā)展。嚴格控制自然河道兩側的空間,控制河岸沿線建筑高度,提高河岸視覺可達性,保持空間的通透性和開敞性,通過濱河生態(tài)防護綠地、濱水廣場、濱水游園、親水碼頭、橋梁等設施,建構濱河生態(tài)空間,使老城與河流形成整體性發(fā)展。3.2調整布局,恢復傳統(tǒng)建筑的整體性孟州城內的歷史建筑及其遺址許多都具有州城公共建筑的規(guī)模特點,如縣衙是在孟州州署的舊址上所建,整體建筑群由中軸線及東側兩副線和西側一副線四部分建筑群所組成,中軸線上的建筑有大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四堂組成,西側副線上是主薄署,東側兩條副線分別是典史署和城守署,縣衙前有“河陽古治”牌坊,民國之后縣衙屢有改建,但大堂及部分建筑保存得十分完好。1982年在縣衙北200m處建立縣政府辦公樓,1984年縣衙所有建筑遂被拆除。一般的縣衙只有三堂組成,因此孟縣縣衙遺址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孟縣縣學位于縣城之東南,創(chuàng)修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當時為州學,其規(guī)模位居懷州之冠。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州學、縣學合并,乾隆年間,孟縣學宮呈左學右廟的布局形式,孔廟大成殿七間,成為一所頗具規(guī)模、在豫北一帶有較大影響的官辦學堂。目前孟州鐘樓遺址被寬闊的會昌路所覆蓋,明清以來在豫北的幾十個縣城中,只有孟縣、??h、淇縣等縣有鐘鼓樓,因此古代有鐘鼓樓的縣城較少(圖9)。山西會館遺址坐落于孟縣城內東北角,在清道光、咸豐年間最為興旺,會館內具有大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哺乳期解除勞動合同協(xié)議范本
- 2024年房屋補漏維修工程合同
- 2024專項資金借款的合同范本
- 員工聘用合同協(xié)議書范文2024年
- 建設工程內部承包合同書2024年
- 2024新款供貨合同協(xié)議書
- 2024【流動資金外匯借貸合同】公司流動資金合同
- 2024年公司股東之間借款合同實例
- 專業(yè)房屋買賣合同模板大全
- 2024年事業(yè)單位聘用
- 民間借貸利息計算表
- 員工每日考勤表
- 2020資料江蘇省建筑與裝飾工程計價定額詳細目錄
- 變頻電機參數規(guī)格-YP2
- 廈門廚余垃圾現狀
- 煤礦建設工程施工技術資料
- 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解讀PPT課件
- 面試信息登記表
- 讀秀學術搜索平臺PPT課件
- 市質量獎中層領導座談會準備的問題
- 優(yōu)秀學生寢室獎勵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