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運動學基礎-運動力學基礎_第1頁
康復運動學基礎-運動力學基礎_第2頁
康復運動學基礎-運動力學基礎_第3頁
康復運動學基礎-運動力學基礎_第4頁
康復運動學基礎-運動力學基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康復醫(yī)學基礎理論主講人:黃朝露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第一節(jié)運動力學基礎

學習目標掌握運動的生理生化效應熟悉牛頓運動定律的在人體運動中的應用;熟悉骨、關節(jié)、韌帶和肌腱的生物力學特性及其在康復治療中的應用。了解運動中力的合成與分解及其在人體運動中受力分析中的應用。運動是生命的標志,不僅表現(xiàn)為物體的物理性位移,而且也表現(xiàn)為生物體內部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和功能的發(fā)揮。運動是良醫(yī)(ExerciseisMedicine)作為一種學術理念和健康促進項目在2007年11月由美國運動醫(yī)學和美國醫(yī)學會正式提出。一人體運動學運動學是理論力學的一個分支,是運用幾何學的方法來研究物體運動的一門學科。人體運動學是研究機體活動時各系統(tǒng)生理效應變化的科學,主要包括運動生理學(exercisephysiology)和生物力學(biomechanics)。人體運動學是力學,生理學,生物學和醫(yī)學相互滲透的學科,運動學知識在康復醫(yī)學中用于分析運動功能障礙的原因,指導康復治療實踐,是康復醫(yī)學的重要基礎理論之一(一)運動的生理生化效應運動是人類最常見的生理性刺激,對多個系統(tǒng)和器官的功能具有明顯的調節(jié)作用,只要生命存在,運動就不會停止。運動時身體的各個系統(tǒng)都將產(chǎn)生適應性變化,繼而引起功能的改變心臟大比拼1.運動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心臟即是儲血器官,也是動力器官。心血管系統(tǒng)是以心臟為中心通過血管與全身各器官,組織相連,血液在其中循環(huán)流動體循環(huán):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huán):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液循環(huán)心臟的一次收縮和舒張,構成一個機械活動周期,稱為心動周期。分為收縮期和舒張期。運動時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神經(jīng)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局部血流調節(jié)冠狀血流的調節(jié)交感神經(jīng)VS副交感神經(jīng)交感神經(jīng)VS副交感神經(jīng)交感神經(jīng)興奮的場景就像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士們殺敵的場面:他們手拿沖鋒槍,大喊一聲:沖啊!然后向敵人陣地沖去神經(jīng)調節(jié)心臟接受心血管中樞發(fā)出的心交感神經(jīng)和心迷走神經(jīng)的雙重支配心交感神經(jīng)緊張:心跳加快,收縮加強,每搏輸出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血管收縮,外周阻力加強副交感神經(jīng):心跳減慢,收縮變弱,每搏輸出量減少,心排出量減少返回體液調節(jié)運動時交感神經(jīng)興奮,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進入血液,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心排出量增加,血壓升高。皮膚,腎臟,腸胃等內臟的血管收縮,骨骼肌和肝臟中血管及冠狀動脈舒張,有助于血液的重新分配。返回局部血流調節(jié)運動使組織代謝活動增強,局部組織中氧分壓降低,代謝產(chǎn)物積聚增加,CO2,H+,腺苷,ATP,K+等能刺激局部的微動脈和毛細血管舒張,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多,能向組織提供更多的氧,并帶走代謝產(chǎn)物返回冠狀血流的調節(jié)在運動或精神緊張等情況下,心肌代謝活動增強,耗氧量也隨加。此時,機體主要通過舒張冠狀動脈,即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來滿足返回運動時心血管功能的變化心率變化每搏輸出量和心排出量變化血壓的變化運動時器官的血流變化心率的變化低強度運動:100次/min中等強度運動:150次/min極量運動:200次/min正常心率:

60-100次/min平均:75次/min返回每搏輸出量和心排出量的變化運動時血流速度加快,靜脈回心血量增加,使舒張末期心室容積提高。交感神經(jīng)興奮及兒茶酚胺分泌增加,使心肌收縮力增強,減少收縮末期心室容積,二者共同作用使每搏輸出量明顯增加,每搏量的增加和心率的加快使心排出量顯著加大。心率超過150-160次/min,每搏輸出量逐漸減少。心率超過180次/min,心室充盈期縮短,心輸出量減少返回血壓的變化動脈血壓水平取決于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兩者之間的關系。運動時,心排出量增加,故收縮壓升高,外周阻力變化不大。等長收縮運動時,因心排出量增加不明顯,而骨骼肌持續(xù)收縮壓迫血管,使外周阻力增加,故血壓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舒張壓升高。長期有氧運動有助于降壓,高血壓長期堅持有氧運動對血壓降低(尤其舒張壓)有較大意義。人體血壓血壓(bloodpressure)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平常所說的血壓是指動脈血壓。收縮壓:心室收縮時血液對動脈管壁的最大壓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臟的收縮能力和大動脈的彈性貯器能力舒張壓:心臟舒張時血液對動脈管壁的最小壓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周阻力高低高血壓原發(fā)性高血壓:是體循環(huán)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心血管綜合征。收縮壓≥140mmHg或舒張壓≥90mmHg.分類(血壓mmHg)收縮壓舒張壓正常血壓<120<80正常高值血壓120-13980-89高血壓1級(輕度)140-15990-99高血壓2級(中度)160-179100-109高血壓3級(重度)≥180≥110單純收縮期高血壓≥140<90返回運動時器官的血流變化人體安靜時骨骼肌血流量約占心排出量20%。運動狀況下,骨骼肌的血流量比安靜時增加4-20倍,心肌血流量增加3-5倍,而內臟器官,皮膚等部位的血管收縮,血流量比安靜時減少2-5倍如果持續(xù)運動,肌肉產(chǎn)熱增加,體溫升高有利于散熱返回運動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機制適當?shù)倪\動可增加體能并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有重要意義。運動可以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可以延緩動脈粥樣斑塊的進展增加冠狀動脈血流貯備,有利于冠心病對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適當?shù)倪\動可使患者癥狀得到改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整體功能,生活質量,存活率。維持或增加心肌氧的供應,減少心肌工作耗氧量:可預防或延緩冠狀動脈樣硬化的進展,并且能增加冠脈側支循環(huán),增加冠脈直徑,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和分布運動訓練能降低安靜心率和動脈血壓,減少循環(huán)血液中的兒茶酚胺水平,從而減少心臟負荷,降低心臟耗氧量。提高心肌功能和電穩(wěn)定性:運動可以增加休息和運動時的每搏輸出量,射血分數(shù),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從而增加心肌收縮力和電穩(wěn)定性。血管貯備力增強運動使毛細血管增加,促進血管內產(chǎn)生內皮舒張因子,更好的參與心血管功能的調節(jié)。運動后血管對縮血管物質的反應性減弱,從而使心臟負荷降低,心功能改善。縮血管物質:內皮素,兒茶酚胺,血管緊張素,血管升壓素,血栓烷A2,,舒血管物質:內啡肽,激肽,PGI2,NO,腺苷,組胺提高抗動脈粥樣硬化能力:改善HDL-c/LDL-c比值,改善糖代謝,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血小板聚集,增加纖溶酶活性,減輕肥胖等2.運動對呼吸系統(tǒng)的影響運動時機體代謝加快,呼吸系統(tǒng)也將發(fā)生一系列變化,以適應機體代謝的需求和保證運動的順利完成肺通氣的動力主要吸氣肌膈肌,肋間外肌主要呼氣肌肋間內肌,腹肌輔助吸氣肌斜角肌,胸鎖乳突肌平靜呼吸吸氣主要是膈肌,肋間外肌收縮產(chǎn)生,呼氣是膈肌,肋間外肌舒張產(chǎn)生用力呼吸吸氣和呼氣都是主動過程吸氣由膈肌,肋間外肌輔助吸氣肌參與,呼氣除了吸氣肌舒張外,還有肋間內肌和腹肌參與腹式呼吸是以膈肌舒縮活動為主的呼吸運動胸式呼吸是以肋間外肌舒縮活動為主的呼吸運動呼吸肌收縮和舒張胸廓擴大和縮小肺的舒縮外界環(huán)境和肺泡間周期性壓力差通氣肺通氣的直接動力是外界環(huán)境和肺泡間的壓力差原動力是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引起的節(jié)律性呼吸運動肺通氣的阻力彈性阻力非彈性阻力比例占總通氣阻力的70%占總通氣阻力的30%阻力類型彈性阻力在氣流停止的靜止狀態(tài)下仍存在,屬于靜態(tài)阻力非彈性阻力只有在氣體流動時才有,屬于動力阻力阻力來源(1)肺的彈性阻力:主要來源于肺泡內側面表面張力產(chǎn)生的回縮力(2/3)(2)胸廓的彈性阻力(1)氣道阻力(2)慣性阻力(3)組織的黏滯阻力總阻力總順應性=0.1L/cmH2o總氣道阻力=1-3L/cmH2o(L/s)肺容積和肺容量肺換氣肺換氣是指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在肺泡,O2從分壓高的肺泡通過呼吸膜擴散到血液CO2則從分壓高的毛細血管血液中擴散到分壓低的肺泡中

每分鐘肺泡通氣量Va/Q=

每分鐘血流量

=4.2/5=0.841.O2,CO2在血液中存在形式O2CO2物理溶解占總運輸量的1.5%占總運輸量的5%化學結合氧合血紅蛋白(HbO2,占98%)碳酸氫鹽(HCO3-,占88%)氨基甲酰血紅蛋白(HHbNHCOOH,占7%)

1.肺擴張反射:肺充氣或擴張時,抑制吸氣沖動傳導:肺擴張感受器迷走神經(jīng)髓延切斷吸氣轉入呼氣加快呼吸頻率

2.肺萎縮反射:肺萎縮時,增強吸氣,使呼氣轉為吸氣沖動傳導:肺萎縮感受器迷走神經(jīng)阻止呼氣過深,防止肺不張2.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運動與肺通氣功能的變化運動時機體需要消耗更多的O2和排出更多的CO2。通氣功能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氣量增加。潮氣量:500ml-2000ml呼吸:12-18-40-60次/min每分通氣量:6-8L-80-150L通氣耗氧量:安靜時占總耗氧量的1%-2%,劇烈運動時占8%-10%。運動與肺換氣運動時換氣機能的變化,主要通過O2的擴散與CO2的交換體現(xiàn)。(1)通氣血流比值:Va/Q大于0.84,意味肺泡通氣量過剩,而血流不足,有部分肺泡氣未能與血液充分交換,增加肺泡無效腔,使通氣效率下降。反之比值小于0.84,則意味著肺泡通氣量不足,部分血液不能得到充分的氣體交換,造成機體缺氧2.運動時肺換氣的具體變化:(1)PO2比安靜時更低,呼吸膜兩側PO2差增加,O2在肺部的擴散速度增大(2)兒茶酚胺增多(3)毛細血管前括約肌擴張(4)右心室泵血量增加運動與氧耗最大攝氧量(maximaloxygenconsumption,VO2max):指長時間進行有大量骨骼肌參與的激烈運動時,人體單位時間內所能攝取的最大攝氧量。氧虧和氧債:在攝氧量能瞞足需氧量的小或中等強度不變能量消耗恒定時,攝氧量能保持在一定水平,稱為“穩(wěn)定狀態(tài)”。但在運動起始階段,因呼吸,循環(huán)的調節(jié)較為遲緩,氧在體內的運輸滯后,致使攝氧水平不能立即到位,而是呈指數(shù)函數(shù)曲線樣逐漸上升,稱為“非穩(wěn)定期”。這一階段的攝氧量與根據(jù)穩(wěn)定狀態(tài)推斷的需氧量相比,不足部分叫“氧虧”。運動后通過快速,慢速兩個階段逐漸移行到安靜水平,超過安靜水平的耗氧量叫“氧債”。3.運動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所有的運動都可向中樞神經(jīng)提供感覺,運動和反射傳入。隨著復雜性的增加,神經(jīng)活動的興奮性,靈活性和反應性都可以得到提高。周圍神經(jīng)按部位可分為:腦神經(jīng)(12對)脊神經(jīng)(31對)。根據(jù)分布的對象不同分為軀體神經(jīng)和內臟神經(jīng)周圍神經(jīng)??筛鶕?jù)傳遞神經(jīng)沖動的方向不同分為傳入神經(jīng)(感覺神經(jīng))和傳出神經(jīng)(運動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endocrinesystem)是一種整合性的調節(jié)機制,通過分泌特殊的化學物質來實現(xiàn)對有機體的控制與調節(jié)。同時它也是機體的重要調節(jié)系統(tǒng),它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相輔相成,共同調節(jié)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和各種代謝,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并影響行為和控制生殖等。運動對內分泌系統(tǒng)的影響胰腺腎上腺性激素胰腺胰腺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島能分泌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人類的胰島細胞按其染色和形態(tài)學特點,主要分為α細胞、β細胞、γ細胞及PP細胞。α細胞約占胰島細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β細胞占胰島細胞的60%-70%,分泌胰島素;γ細胞占胰島細胞的10%,分泌“生長抑素”;PP細胞數(shù)量很少,分泌胰多肽。運動使體內胰島素水平下降,且降低程度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相關。運動結束后需要1小時或更多時間,血漿胰島素才可以恢復到運動以前的水平。運動可以提高血漿胰高血糖素水平,后者與運動負荷有關,大幅度運動后胰高血糖素水平明顯提高。腎上腺腎上腺主要產(chǎn)生腎上腺皮質素和腎上腺髓質素。腎上腺皮質球狀帶鹽皮質激素(醛固酮)束狀帶糖皮質激素(皮質醇)網(wǎng)狀帶性激素+少量糖皮質激素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4:1)腎上腺皮質素主要生理效應是調節(jié)機體水鹽糖,蛋白質代謝,并與第二性征及及性器官的發(fā)育有關。腎上腺髓質包括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合稱兒茶酚胺),與α受體結合跟血管收縮有關,與β受體結合跟糖原分解,脂肪動員,血管擴張,心率增加,支氣管擴張有關性激素性激素sexhormone(化學本質是脂質)是指由動物體的性腺,以及胎盤、腎上腺皮質網(wǎng)狀帶等組織合成的甾體激素,具有促進性器官成熟、副性征發(fā)育及維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動物卵巢主要分泌兩種性激素——雌激素與孕激素,雄性動物睪丸主要分泌以睪酮為主的雄激素。雄激素主要在睪丸合成,腎上腺皮質,卵巢也能分泌也能分泌少量的雄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和胎盤產(chǎn)生,腎上腺皮質也產(chǎn)生少量雄激素。物質代謝運動對代謝的影響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不同的運動能力和功能狀態(tài)的人在運動中的代謝特點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康復治療中應根據(jù)不同運動類型的特點,科學地制訂運動處方,以更加有效地促進康復。運動對糖代謝的影響糖是人體主要的能量來源,一般情況下機體60%的熱能由糖提供。短時間大強度運動時的能量絕大部分由糖供給;而長時間小強度運動時,也首先利用糖氧化供給,當可利用的糖耗竭時才動用脂肪和蛋白質。糖在體內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一是以糖原的形式存在于組織的細胞漿內,主要是肌糖原和肝糖原;二是以葡萄糖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即血糖。運動對糖代謝的影響主要涉及對肝糖原,肌糖原以及血糖三個方面的影響。運動對肝糖原的影響肝糖原的分解與運動時間有關運動對肌糖原的影響運動時肌糖原是骨骼肌的最重要能量來源運動的血糖的影響

安靜狀態(tài)下,肌攝取血糖量不多,運動時,骨骼肌吸收和利用血糖增多,其數(shù)量與運動強度,持續(xù)時間和運動前肌糖原儲量有關運動對蛋白質代謝的影響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進行分解代謝供能或參與新的蛋白質合成。氨基酸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質,成為細胞的構成成分,以實現(xiàn)組織的自我更新。為機體提供能量是氨基酸的次要功能,只要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長期不能進食或體力極度消耗時,機體才會依靠由蛋白質分解所產(chǎn)生的氨基酸供能,以維持基本的生理功能。運動對蛋白質供能的影響在機體肌糖原貯備充足時,蛋白質供能僅占總量的5%,在肌糖原耗竭時,可升至10%-15%.機體運動時蛋白質提供能量的比例取決于運動類型,強度,時間。運動能促進蛋白質,尤其是肌肉蛋白質的合成運動對脂代謝的影響脂肪在人體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和供給能量。1g脂肪在體內氧化能,是同量糖和蛋白質的2倍多。脂肪在體內的儲量很大,是長時間運動的主要能量來源。長時間中等強度運動(60%-85%VO2max)能夠增強脂代謝,維持機體熱量平衡,減少過多脂肪堆積,保持正常體重。運動能夠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使體內三酰甘油清除增加。同時,運動還能夠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濃度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濃度,促進膽固醇從周圍組織轉運回肝臟,清除周圍組織包括動脈壁的膽固醇沉淀,這對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心腦血管疾病具體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二、運動的生物力學生物力學是生物學和力學融合而成的一門邊緣學科,是利用力學的原理與方法研究生物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的一門科學。運動生物力學是生物力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研究人體或者生物體在外力和內部受控的肌力作用下的運動規(guī)律。運動生物力學是康復醫(yī)學的理論基礎之一。骨與關節(jié)的生物力學骨、關節(jié)和骨骼肌共同組成了運動系統(tǒng),在運動系統(tǒng)中骨骼肌是運動的動力,而骨起著支撐和杠桿作用,關節(jié)是骨于骨連接成“鏈”的樞紐,為骨的杠桿作用提供支點。三者的協(xié)調活動,使人體能完成各種動作。因此,研究骨、關節(jié)的力學特征,對提高運動機能、預防關節(jié)損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55運動中的內力和外力的關系2.內力可以改變外力的大小3.外力可用來增強內力人體整體人體環(huán)節(jié)骨骼肌張力外力內力1.內力與外力是相對的56當骨骼肌在某一平面產(chǎn)生力作用時,可將肌力分解為兩個垂直分量:一個沿著骨軸線作用,另一個垂直骨軸線。前者起穩(wěn)固關節(jié)的作用,因而叫穩(wěn)固分量,后者是使骨產(chǎn)生轉動的分量,所以叫轉動分量。57第四節(jié)骨、關節(jié)生物力學

(一)骨受載荷形式

一、骨的生物力學性質

拉伸載荷壓縮載荷彎曲載荷剪切載荷扭轉載荷復合載荷58骨的應力是指骨結構受到外來載荷時其表面單位面積所受到的力。骨的應變是指骨在外力作用下的局部形變,包括線性應變和剪切應變。(二)骨的應力與應變曲線59應力較小時,在一定的范圍內,應力與應變之間存在著一個線性關系,應力-應變曲線為直線,即應力與應變成正比關系,稱為彈性區(qū)。去除外部載荷移后,材料將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即不會造成永久形變。載荷持續(xù)增加時,骨最外層某些部位就會發(fā)生屈服,即彈性區(qū)末端點稱為屈服點。屈服點以后的曲線則變成了非線性,骨將產(chǎn)生永久變形,稱為塑性區(qū)。載荷持續(xù)增加,骨組織的結構體將在某個部位失效(骨折,圖中C點為斷裂點),對應的應力稱為極限應力(C’)。在應力-應變曲線圖中的彈性區(qū),材料的應力與應變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即應力/應變是常數(shù),此常數(shù)為材料的彈性模量或楊氏模量,其大小等于這段直線的斜率。彈性模量或楊氏模量大小表示了材料抵抗變形的能力,稱為剛度。

達到極限應力時的應力-應變曲線下面的面積表示導致骨折所需要的能量。一般骨在生理負荷范圍內,骨產(chǎn)生彈性變形,當外力去除后,彈性區(qū)內的能量能同時被骨釋放,使骨恢復原狀。但當骨不斷受到外力作用時,其應變能量不能被及時完全釋放,經(jīng)積累后可能會損壞材料的結構。62

骨的生長是破壞和重建兩個過程對立統(tǒng)一的結果。骨的塑形與重建是通過適應力的作用,這種適應性是按沃爾夫(Wolff)定律進行的。適宜的載荷對骨有積極的影響,但過載、過用或過度沖擊性載荷可引起骨損傷甚至骨折發(fā)生。

(三)機械應力對骨生長的影響63

運動中,骨會反復受力,超過某一生理限度時使骨組織受到損傷,造成骨的損傷為疲勞性損傷。在持續(xù)性緊張的骨骼肌運動中,首先引起骨骼肌疲勞,收縮能力降低,其結果是抵消作用于骨上的應力的能力也減弱,導致對骨的作用力過大,骨結構在反復的應力刺激下導致結構的改變而發(fā)生骨折。(四)骨疲勞64持續(xù)劇烈運動/大強度勞動骨骼肌疲勞貯存能量能力下降動作結構特征改變骨受載荷異常應力分布改變高拉伸復合高壓縮斜行骨折斜行裂紋橫行骨折橫向裂紋疲勞性骨折的發(fā)生過程示意圖65骨的力學性質還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骨的大小和形狀骨折愈合:當骨折愈合開始時,骨痂在骨折處周圍形成套狀以穩(wěn)定骨折區(qū)。骨痂使截面積顯著增加,從而增加骨骼的強度和剛度。手術因素:有些外科手術造成骨缺損而使其力學性能明顯減弱。衰老與骨質疏松:骨組織總量的減少和骨體積的輕度減少。(五)影響骨力學性能的其他因素66人類三種類型的杠桿(六)骨的杠桿功能67二、關節(jié)的生物力學

關節(jié)面形狀韌帶強弱骨骼肌力量關節(jié)負壓(一)關節(jié)穩(wěn)定性68

關節(jié)的存在使骨的杠桿作用得以實現(xiàn),而提供骨杠桿轉動的力、力矩可來自多方面,如承載的負荷與環(huán)節(jié)重量、關節(jié)韌帶牽拉、肌收縮力等。

(二)關節(jié)的力和力矩69力學性能與固體材料特性和滲透性有關。滲透性是指液體流過多孔固體基質時的摩擦阻力,是雙相材料的重要參數(shù)。關節(jié)軟骨損害、變性與關節(jié)載荷的頻率與量級有關。關節(jié)的先天性發(fā)育不良以及關節(jié)損傷等因素,可以導致應力集中。(三)關節(jié)軟骨生物力學特性70肌腱和韌帶都是粘彈性組織,其應力-應變曲線的形狀取決于組織中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的比例。三、肌腱和韌帶的生物力學(一)肌腱和韌帶的應力-應變曲線711.解剖位置2.鍛煉和固定3.年齡4.激光和熱治療(二)影響肌腱生物力學特性的因素72

1.溫度、負荷加載速度的影響2.機械應力的影響3.年齡的影響(三)影響韌帶生物力學特性的因素骨骼肌的生物力學白肌1型纖維(快速糖酵解纖維),具有最快的收縮時間和最小的抗疲勞能力。白肌1型纖維的線粒體和毛細血管少,有完善的酵解系統(tǒng),但氧化系統(tǒng)不完善,主要依靠無氧糖酵解來提供能量。白肌2型纖維是一種中間型纖維,氧化和酵解代謝途徑均較完善,特性在1型纖維和紅纖維之間。紅肌纖維含有豐富的氧化酶,收縮和舒張時間比其他類型都要長,抗疲勞能力比白肌纖維大得多,更適應于有氧代謝。在維持姿勢的靜力性工作為主的肌中,紅纖維的比例較高,以動力性工作為主的肌中,紅纖維的比例較低。運動對肌纖維類型的影響在白肌纖維中,白肌1型和2型纖維可以相互轉化。耐力訓練在減少白肌1型纖維的同時可增加白肌2型纖維的比例,而力量訓練可增加白肌1型纖維的比例。運動單位動員指運動過程中不同類型的運動單位參與活動的次序和程度,也稱為運動單位募集。運動神經(jīng)沖動頻率越高,募集的運動單位越多,肌收縮產(chǎn)生的張力就越大,反之則少。骨骼肌的特性物理特性:(1)伸展性(2)彈性(3)黏滯性生理特性:(1)興奮性(2)收縮性

骨骼肌在運動中的作用類型(1)原動肌:在運動的發(fā)動和維持中一直起主動作用的肌肉(2)拮抗?。号c原動力功能相反的肌群為拮抗肌(3)固定?。簽榱税l(fā)揮原動機對肢體的動力作用,需將肌肉近端附著的骨骼做充分固定(4)協(xié)同?。阂粔K原動機跨過一個單軸關節(jié)可產(chǎn)生單一運動,,如多個原動肌跨過單軸或多個關節(jié),就能產(chǎn)生復雜的運動。骨骼肌的運動形式肌運動是肌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結果。骨骼肌收縮時產(chǎn)生兩種基本運動形式:靜力性運動和動力性運動。1.靜力性運動:又稱等長運動或等長收縮,等長運動時,肌收縮阻力相等,肌肉的起止點無位移,肌長度不變,不引起關節(jié)運動,不做功。2.動力性運動:又稱等張收縮,是形成運動動作的肌運動形式,分兩種:(1)向心運動(向心收縮)是指肌肉收縮時肌力大于阻力,肌肉起止點相近,肌的長度縮短的工作形式。(2)離心運動:(離心收縮)是指肌收縮時肌力低于阻力,肌肉起止點相互遠離,肌的長度被拉長的工作形式。3.等速運動:又稱等速收縮,是指在整個關節(jié)活動范圍內,骨骼肌以恒定的速度進行最大的收縮,要通過儀器來完成。骨骼肌收縮與負荷的關系(1)肌收縮的長度-張力關系:指前負荷(肌收縮前所承受的負荷)對肌收縮的張力影響(2)肌收縮的張力-速度關系:指后負荷(肌開始收縮時遇到的負荷和阻力)對肌收縮速度的影響三制動對機體的影響及康復原理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