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與孫中山思維方式的發(fā)展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f1ee0f52eb5226c8258b99dc0d73bf/b7f1ee0f52eb5226c8258b99dc0d73bf1.gif)
![辛亥革命與孫中山思維方式的發(fā)展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f1ee0f52eb5226c8258b99dc0d73bf/b7f1ee0f52eb5226c8258b99dc0d73bf2.gif)
![辛亥革命與孫中山思維方式的發(fā)展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7f1ee0f52eb5226c8258b99dc0d73bf/b7f1ee0f52eb5226c8258b99dc0d73bf3.gif)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辛亥革命與孫中山思維方式的發(fā)展
許多邏輯名稱,如中國的“名學”和“捍衛(wèi)”。日本的“理性研究”;在西方的“邏輯”和印度的“陰明”理論中,孫中山將“邏輯”翻譯成“理性”。首先,據現有資料可查,“理則”一詞出自中國唐代因明典籍,即唐代尚藥奉御呂才居士所著之《因明注解立破義圖》序。從呂才全文來看,“理則”一詞作“通于一切的法則”的解釋比較貼切,而孫中山認為“理則”乃是“諸學諸事之規(guī)則,思想行為之門徑”,其核心是“思想的法則”。這一功用定義和“通于一切的法則”的解釋在意義上有相通之處。前者指向具體,后者概念宏闊,二者是包含于關系。其次,孫中山的主要助手之一胡漢民在《孫文學說寫稿經過之發(fā)現——孫文學說采用的邏輯方法》中說:“孫文學說文章的做法,實在是東方的邏輯方法。西方的邏輯重用歸納法(或指一部分科學方法)用三段式來推斷。東方的方法如印度的因明法,即是用宗、因、喻來說明道理。孫文學說可以說就是用因明法,最主要的是喻。喻所以破他,用喻來說明道理,這種力量是很大的。孫先生平日演說,用喻的地方是很多的?!蔽覀円埠苋菀卓吹皆趯O中山的立論學說和平日演講中,好多地方都用“喻”來說明深奧的道理。這從“喻”的功能和地位上也可見一斑。而“喻”來自因明,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中山先生十分了解“喻”。在眾多邏輯中,獨愛因明,并對因明有過相當的研究,且用于闡揚他的主要學說。具體實例不在此例舉?!耙蛎鳌本褪枪庞《鹊倪壿?。邏輯也叫“理則”,現在臺灣地區(qū)就普遍使用該詞。其主要含義有:(1)一般的規(guī)律、原理和規(guī)則。在這一點上,“理則”類似于中國老莊哲學的“道”。(2)命題、說明、解釋、論題、論證等。(3)理性、推理、理性能力、與經驗相對的抽象理論,與直覺相對的有條理的推理。不管怎樣,“理則”的基本詞義是言辭、理性、秩序、規(guī)律,其中最基本的含義又是“秩序”和“規(guī)律”、“規(guī)則”,其他含義都是由此派生出來的。例如,“有秩序的”、“合乎規(guī)律的”就是合乎“理性”的;“推理”就是按照“規(guī)律”“規(guī)則”進行有“秩序”的、有條理的思維。它本身具備一個深層次的要求,就是我們要不斷更變思想與時俱進。這是它的本質。“理則”之意義不同于單純的名、辯之類,也不局限于論辯、論理之類,而是在這些具有強烈傳統文化色彩的基礎上,融入了西方重理論重思維、理性、民主、講究規(guī)則的精神內涵,而這也正是我們傳統文化中所缺少積累的東西,也正是孫中山先生的偉大過人之處:他抓住了這一關鍵缺失,抓住了西方邏輯的本質?!袄韯t”是關于思維及其本質的學說,但是其本質突出思維方式,深層次來說,“理則”就是關于思維方式的學說。思維方式是人們大腦活動的內在程式,它對人們的言行(及至影響外部世界)起決定性作用,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失敗有諸多原因,其中孫中山認為,“吾黨不革心”乃是重要因素,思維不與時俱進,思維方式不能改進,就不能掌握西方“二百年學運昌明”的思理?!袄韯t”作為諸學諸事之規(guī)則,思想行為之門徑,其核心是理性和規(guī)則,即崇尚理性民主主義精神、崇尚秩序和規(guī)則,這與孫中山先生的資產階級民主救國的理想息息相關,掌握“理則”這一工具對民主革命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厥捉袊?當孫中山踏上近代中國的政治舞臺時,古老的帝國正在處于從封建“末世”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崩解過程中。近代中國的發(fā)端既非生產力的突變所致,亦非以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為契機,而是由英國發(fā)動的鴉片戰(zhàn)爭所拉動。強大的外力作用嚴重地影響了中國社會的進程,使之循著獨特的軌道形成畸形的、過渡的社會形態(tài)。雖然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在客觀上促進了傳統社會經濟的瓦解和近代資本主義的萌發(fā),但更為重要的是它以“殘酷的統治”截斷了中國社會正常發(fā)展的途徑。外國侵略者同本國統治者逐步結成同盟,阻抑著任何真正的變革,維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秩序,使中國喪失完整的獨立和起碼的民主,并陷于貧困落后的狀態(tài)。嚴峻的現實是:只有砸碎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沉重鐐銬,徹底改變現存社會秩序,中國才能踏上近代化的路程,得到拯救和發(fā)展。不可否認,孫中山作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完成了很多革命事業(yè),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孫中山視為他自己對辛亥革命反思結果的《建國方略》中看到“近代中國秩序混亂”的場景和他無奈的心情。這在他的自序中有十分清楚的表白。辛亥革命以后多年的事實與其初衷完全相悖,“本可從此繼進”,但其主張卻難“有效而見之實行”。而他認為正是“吾黨之士”健全的思維方式的缺乏,理性主義、規(guī)則意識、邏輯精神的缺失才是其主張不可實行、不能取得革命勝利的主要原因。普遍認為,傳統文化對孫中山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孫中山從年少開始接受的大多是“歐洲式的教育”,較為廣泛地接觸和了解了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社會政治學說,隨著他對世界了解的增多,使他不再局限于長期閉關鎖國所造成的偏狹觀念,有了“迎合世界潮流去做”的遠大抱負。至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孫中山思想的內容是以西方為主,傳統文化的影響是次要的。所以在孫中山后來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中,他既立足于祖國大地,對傳統文化加以批判地繼承,又更加積極充分地向西方學習。這些與他骨子里固有的傳統文化本位結合起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的正是他的資產階級救國理想。而從西方學習而來的“科學和民主”是近代資產階級救國救民的核心內容。雖然科學對社會發(fā)展有強大的推動力,可以使國力強盛,雖然民主可以照顧更廣泛的群眾利益,但是要真正讓這些救國救民的理想和觀念深入人心并使國民切實實踐,其根本途徑乃是改善國民固有的傳統的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開發(fā)民智,實現科學救國、民主救國。孫中山先生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談到新文化運動時說:“此種新文化運動,在我國今日,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狳h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賴于思想之變化,兵法“攻心”,語曰‘革心’,皆此之故?!薄案镄摹焙汀八枷胫兓?包含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在學習西方掌握真理的同時,進而學習和掌握西方“二百年學運昌明”的思理是最為根本的。所以,學問之士要倡其“新理”,要以邏輯與數學教會人們“致思窮理之術”。這在西方是教民之要術,在我們自然也應是開發(fā)民智之所在。即“理則”對于開發(fā)民智有著置關重要的作用。另外,孫中山把“理則”放在很高的位置上,不僅體現在他治學方面,更體現在他的政治策略中。比如孫中山讓位于袁世凱就是一種大策略。武昌起義后復雜的階級斗爭形勢和復雜的政治格局,使資產階級不但沒有足夠的力量推翻清王朝,消滅封建勢力,內部反而潛存有內訌分裂的可能。若從對立的各種勢力角度觀察,則全國分裂的可能性最大。孫中山為避免分裂的局面,避免帝國主義干涉和瓜分中國,決定革命分兩步。第一步是以和談的手段或借袁世凱之力推翻清廷的統治,廢除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第二步是健全與發(fā)展民主共和國的政治制度與國家職能,迫使封建勢力要么向資產階級轉化,擁護民主共和國,要么退出歷史舞臺,成為失敗者。孫中山讓位更有利于促使清政府脅迫清帝退位,從而順利地達到推翻帝制的目的,取得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勝利。此舉也體現了孫中山忠于資產階級民主原則的崇高精神風貌。這也說明孫中山先生的英明博弈,在內心深處忠于“理則”,即,遵循諸學諸事之規(guī)則,篤行思想行為之門徑。眾所周知,孫中山在認識論上堅持“知難行易”的邏輯構想。所謂“行”是人對外界事物作用的過程,包括對“知”的運用;所謂“知”是指對“行”的認識,解決做什么,為什么做和怎樣做的問題。所謂“知難行易”,是說求知得知難,行動使用易。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識和方法,行起來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一些革命黨人思想保守、理則修養(yǎng)薄弱、意志衰頹,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方略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和動搖,因而引起革命隊伍分化。這些人的理論依據便是“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傳統理論,他們認為孫中山的理想太高,在中國行不通,百般抵制孫中山提出的許多革命主張。?;庶h人也是受了這種思想的影響,因而反對革命??梢娺@種學說在當時已經不同程度地成了反動派、資產階級右派、改良派和革命隊伍中的蛻化分子用以反對革命的理論基礎。“知之非艱,行之惟艱”的原意是“知”并不難,問題的關鍵是把“知”見諸“行”,知之是為了行之,知而不行是最大的禍害,是在知先行后的前提下強調知行一致,反對知行分離,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知易行難”的思想卻被封建統治階級及其思想代表奉為永恒不變的絕對教條,成為保守、盲從、因循守舊的封建意識形態(tài)。孫中山認為他在革命實踐中遇到的最大的思想理論上的禍害就是這種思想及其與之相近的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學說。他認為,這種思想的流弊是:因為“知易”,所以就想先求知而后行,但一遇困難,就不去求知了;因為“行難”,所以不知就固然不去行,而知之又不敢行,則天下事就無可為者了。結果是,既不能求得真理,又不能有所行動。因而當務之急是從認識論的高度搞好革命黨的“心理建設”即思想建設問題?!靶睦斫ㄔO”中思維方式的建設,尤其是國人思維方式的變革必然居其首位。孫中山認為,只有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努力和西方的思維方式相鍥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部編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學八年級上冊1.5《分式方程的應用》聽評課記錄2
- 八年級數學下冊23.3事件的概率1聽評課記錄滬教版五四制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6.3《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聽課評課記錄1
- 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上冊聽評課記錄《5-1物體位置的確定》
- 用功合同范本(2篇)
- 環(huán)境友好原材料采購合同(2篇)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2單元因數與倍數 第1課時 因數和倍數(1)》聽評課記錄
- 聽評課記錄2年級
- 統編教材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3.2 與世界深度互動》聽課評課記錄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自動化設備買賣合同模板2篇
- 2024版金礦居間合同協議書
- 江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英語試題(含解析無聽力音頻有聽力原文)
- GA/T 2145-2024法庭科學涉火案件物證檢驗實驗室建設技術規(guī)范
- 2025內蒙古匯能煤化工限公司招聘30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限公司春季招聘(51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寵物護理行業(yè)客戶回訪制度構建
- 電廠檢修管理
- 《SPIN銷售法課件》課件
- 機動車屬性鑒定申請書
- 2024年中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學生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