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王安石《答曾公立書》與司馬光《與王介甫第三書》(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1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王安石《答曾公立書》與司馬光《與王介甫第三書》(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2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王安石《答曾公立書》與司馬光《與王介甫第三書》(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3頁
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王安石《答曾公立書》與司馬光《與王介甫第三書》(附答案解析與譯文)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2文言文雙文本閱讀:王安石《答曾公立書》與司馬光《與王介甫第三書》(附答案解析與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答曾公立書①王安石某啟:示及青苗事。治道之興,邪人不利,一興異論,群聾和之,意不在于法也。孟子所言利者,為利吾國、利吾身耳。至狗彘食人食則檢之,野有餓殍則發(fā)之,是所謂政事。所以理財,理財乃所謂義也。一部《周禮》,理財居其半,周公豈為利哉?奸人者因名實之近,而欲亂之,眩惑上下,其如民心之愿何?始以為不請,而請者不可遏;終以為不納,而納者不可卻。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得不然也。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貸之,貨之不若與之。然不與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為其來日之不可繼也。不可繼則是惠而不知為政,非惠而不費之道也,故必貸。然而有官吏之俸、輦運之費、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廣之,以待其饑不足而直與之也,則無二分之息可乎?則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豈可易哉?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選自《臨川先生文集》)與王介甫第三書②司馬光夫議法度以授有司,此誠執(zhí)政事也,然當(dāng)舉其大而略其細(xì),存其善而革其弊,不當(dāng)無大無小,盡變舊法以為新奇也。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茍有司非其人,雖日授以善法,終無益也。介甫所謂先王之政者,豈非泉府賒貨之事乎?竊觀其意,似與今日散青苗錢之意異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顧以此獨為先務(wù)乎?今之散青苗錢者,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強抑與之,歲收其什四之息,謂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與變法而講利者,邪說、壬人為不少矣。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盤庚遇水災(zāi)而遷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盡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已志也。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dāng)少垂意采察而已。(選自《司馬溫公集》,有刪改)[注]①曾公立,王安石同僚。該信寫于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之后不久。②司馬光給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的回信。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寫出這三處的字母。而世之A譊譊者B不足C言也D因書E示及F以為如何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啟,書信開頭格式語。“某”,寫信人自稱,文中指王安石?!皢ⅰ?,指寫信人的陳述,敬請對方看信。B.名實,意為名稱和實際,儒家重視“名”“實”是否相符,如《答司馬諫議書》“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C.“豈可易哉”與《燭之武退秦師》“以亂易整,不武”、《齊桓晉文之事》“以羊易之”的“易”意思都相同。D.泉府,周朝時負(fù)責(zé)政府借貸的機構(gòu)。《周禮》有相關(guān)記載。司馬光認(rèn)為“泉府賒貸”與青苗法有所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指出,青苗法的實施影響了一些人的利益,不少人提出反對意見,這些人的用意并不在新法本身。王安石從為國利民的角度出發(fā),肯定新法的意義。B.司馬光不同意王安石“不征利”之說,他認(rèn)為青苗法的實施中,官府不問百姓貧富、是否愿意,都強行借貸給他們,且收取高利息,這就是“征利”的表現(xiàn)。C.司馬光在信中論述了用人和執(zhí)法的關(guān)系。他認(rèn)為官員任用很重要,如果選用不當(dāng),即使授以善法,最終也沒有益處,王安石周圍有很多歌功頌德、曲意逢迎之人。D.王安石和司馬光持論時,都引經(jīng)據(jù)典,條分縷析。王安石引孟子之語證新法合“義”,司馬光以盤庚遷都事勸王安石應(yīng)改變目前用酷刑威脅百姓服從的做法。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4分)譯文:(2)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dāng)少垂意采察而已。(4分)譯文:14.青苗法實施中收取“二分之息”,王安石陳述了哪些理由?請簡要概括。(3分)【答案】10.BDF11.C12.D13.(1)至于批駁不正確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果然能做到這樣,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氣。(2)我哪里是要勸您不顧念國家大事,而附和世俗、向眾人獻(xiàn)媚討好呢?只是說對于天下不同的議論,也應(yīng)當(dāng)稍加留意,采納察知罷了。14.出于長遠(yuǎn)考慮,為國家理財。國家開支項目多、耗費高,充實府庫,以備饑荒石賑濟百姓。沿用過去常平的常規(guī)手法。【解析】11、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學(xué)文化常識以及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B.正確。句意:讀書人爭論的問題,主要在于名稱和實際的關(guān)系。C.“意思都相同”錯誤。“改變/代替”句意:怎么可以改變呢?/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是不勇武的。故選C。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勸王安石應(yīng)改變目前用酷刑威脅百姓服從的做法”錯誤。由原文“盤庚遇水災(zāi)而遷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盡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已志也。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dāng)少垂意采察而已”可知,盤庚遇到水災(zāi)而要遷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盤庚不忍心使用刑罰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復(fù)勸說,最終還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順從,并不是說廢棄所有人的意見,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勸您不以國事為重,以媚俗從眾為榮?只是說天下有不同的意見,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體察而已。所以司馬光以盤庚遷都事勸王安石要聽取不同的意見。故選D。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能力。(1)“辟”,批駁;“難”,排斥;“是”,這樣;“乃國家生民之福也”,判斷句,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氣。(2)“恤”,體恤,顧念;“異同之議”,不同的言論;“少”,稍微;“垂意”,留意。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為其來日之不可繼也。不可繼則是惠而不知為政,非惠而不費之道也,故必貸”可知,因為都送出去,以后就不能繼續(xù)維持了。不能繼練維持的話,這是恩惠但不懂得如何為政,不是施惠于人而無所耗費的辦法,所以一定要借貸。可見,是出于長遠(yuǎn)考慮,為國家理財。由原文“然而有官吏之俸、輦運之費、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廣之,以待其饑不足而直與之也,則無二分之息可乎”可知,這里有官吏的俸祿、運輸?shù)馁M用、水旱災(zāi)年的拖欠、老鼠鳥雀的損耗,因此一定要增加儲營,準(zhǔn)備饑荒到來民眾匱乏時直接送給人們。這樣的話,沒有兩分利可以嗎?課件,國家開支項目多、耗費高,充實府庫,以備饑荒石賑濟百姓。由原文“則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豈可易哉”可知,兩分利,也是過去常平的常規(guī)做法,怎么可以改變呢?可見,沿用過去常平的常規(guī)手法?!緟⒖甲g文】答曾公立書王安石王某啟:來信說到青苗法的事。新法的實施對奸邪之人是不利的,他們一提反對意見,就有一群不明事理的人隨聲附和,他們的用意其實不在新法本身。孟子所說的“利”,是有利于我們國家、我自身罷了。至于說到狗或豬吃掉人的糧食要禁止,野外有餓死的人要開倉賑濟,這是所謂的政事。(國家)之所以理財,理財就是所說的義。一部《周禮》理財?shù)膬?nèi)容占了一半,周公難道是為了“利”嗎?奸邪之人因為名稱與實際非常接近,就想把事情搞亂,以此來迷惑君主和民眾,(可這樣)拿民意怎么辦?開始以為沒有多少人前來申請借貸,實際上前來申請借貸的人堵也堵不?。缓髞碛忠詾椴粫卸嗌偃私o官府繳納利息,實際上前來繳納利息的人推都推不及。是根據(jù)百姓的利蓋而有利于他們(把部分的利益讓給他們),不得不這樣吧。然而有人會說,兩分利不如一分利,一分利不如一分不收就借貸給他們,借貸給他們不如直接白送給他們。但不白送給他們而必須收兩分利,為什么呢?因為都送出去,以后就不能繼續(xù)維持了。不能繼練維持的話,這是恩惠但不懂得如何為政,不是施惠于人而無所耗費的辦法,所以一定要借貸。這里有官吏的俸祿、運輸?shù)馁M用、水旱災(zāi)年的拖欠、老鼠鳥雀的損耗,因此一定要增加儲營,準(zhǔn)備饑荒到來民眾匱乏時直接送給人們。這樣的話,沒有兩分利可以嗎?兩分利,也是過去常平的常規(guī)做法,怎么可以改變呢?你再去和懂得滅多事理的人討論下這件事,那么我所說的沒有一個字是不符合法度的,而世上那些胡亂嚷嚷的人,不值得和他們爭辯。借這封信把我的想法交代清楚,你認(rèn)為怎么樣?與王介甫第三書司馬光制訂法令并交給執(zhí)行部門去施行,這當(dāng)然是您的權(quán)限范圍的事。但是應(yīng)當(dāng)抓大放小,保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不應(yīng)不分巨細(xì),只圖新奇而將所有舊的法令全部改變。況且法令需要人來執(zhí)行,倘若介甫您能選擇良才在執(zhí)行部門任職,有弊端的法令自然去除;倘若執(zhí)行部門任非其才,即便每天給他們好的法令,終究無所補益。介甫您所說的先王之政是指的周朝的泉府(戲說:周朝央銀)所做的賒貸嗎?我琢磨那時的賒貸,似乎與今日借貸青苗錢還是有差異的,況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獨獨以此為要務(wù)嗎?今日所貸出的青苗錢,不問百姓的貧富,也不問愿意不愿意借貸,便強行貸出,年利率40%,要說這還不是向百姓征利,我是不能相信的。至于說到排除邪說,責(zé)難奸佞之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