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華文化經(jīng)典研讀《論語》專題-仁為先_第1頁
人教版中華文化經(jīng)典研讀《論語》專題-仁為先_第2頁
人教版中華文化經(jīng)典研讀《論語》專題-仁為先_第3頁
人教版中華文化經(jīng)典研讀《論語》專題-仁為先_第4頁
人教版中華文化經(jīng)典研讀《論語》專題-仁為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論語》專題:仁為先人教版中華文化經(jīng)典研讀

高二年級語文仁義禮智信儒家“五?!薄弧ⅰ叭省钡墓艥h字仁,親也?!墩f文》上下相親謂之仁?!抖Y記·經(jīng)解》仁者,謂其中心欣然愛人也。——《韓非子·解老》仁人二人與人之間平等無高低貴賤之分一、“仁”的古漢字孔子思想“仁”“愛”核心基本表現(xiàn)樊遲問仁。子曰:“愛人?!?/p>

——《顏淵》12.22二、《論語》中的“仁”(一)“仁”的含義“仁”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109次孔子推崇和倡導的道德標準(105次)有仁德的人(4次)1.孔子推崇和倡導的道德標準

子貢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7.15【譯文】子貢問道:“伯夷和叔齊是怎樣的人呢?”孔子說:“他們是古代賢人啊。”子貢說:“他們會有怨悔嗎?”孔子說:“他們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怎么會有怨悔呢?”誠信禮讓,忠于祖國,抱節(jié)守志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p>

——《顏淵》12.1【譯文】

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合于禮,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行動的綱領。”孔子說:“不合禮的現(xiàn)象不看,不合禮的消息不聽,不合禮的話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薄翱思簭投Y為仁”復禮克己通過提升道德修養(yǎng)自覺遵守禮的規(guī)定孔子思想的核心內容“禮”和“仁”的關系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xǐ),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p>

——《泰伯》8.2葸:膽怯,畏縮。絞:急切而刺人之非?!咀g文】

孔子說:“一味恭敬而不知禮,就未免會勞倦疲乏;只知謹慎小心,卻不知禮,便會膽怯多懼;只是勇猛,卻不知禮,就會莽撞作亂;心直口快卻不知禮,便會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對待自己的親族,民眾中則會興起仁德的風氣;君子不遺忘背棄他的故交舊朋,那民眾便不會對人冷漠了?!薄岸Y”的重要性恭敬、謹慎、勇敢、直率,都是很好的德行,但過猶不及,凡事都要適度合宜。禮仁維護基礎外在內在2.表示“仁德之人”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薄秾W而》1.6【譯文】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要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敬愛兄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博愛大眾,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教育應從人倫修養(yǎng)抓起,先修德行,再學知識。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薄独锶省?.7(1)一種觀點是,“仁”同“人”??鬃诱f:“人是各種各樣的,人的錯誤也是各種各樣的。什么樣的錯誤就是由什么樣的人犯的。仔細考察某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人了?!薄獥畈墩撜Z譯注》觀過知仁(2)“仁”表示“仁人”含義??鬃诱f:“人的過失,各分黨類。只觀其人之過失處,便知其人心中仁的分量了?!薄X穆《論語新解》錢穆先生仍將“仁”理解為“仁義”之“仁”,他說,《論語》言仁,或指心,或指德。本章觀過知仁,謂觀于其人之過,可以知其心之有仁。不親仁者犯錯,親仁者亦犯錯。親仁與否,所犯錯誤性質不同,輕重不同。似可由所犯過失的性質和輕重來推測仁在其心中的分量。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7.30【譯文】

孔子說:“仁德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自己愿意實行仁,仁就可以達到?!敝鲃幼非?、主動踐行(二)“仁”的底線與最高境界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薄额仠Y》12·2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強加于別人。一是事君使民都要嚴肅認真;二是要寬以待人。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p>

——《雍也》6·30可以稱之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穩(wěn),也要讓別人站穩(wěn),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從自己身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樂于助人,這才是可能通往仁的路徑。最高境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兼濟天下立人達人騰達己欲達而達人三、孔子心中的“仁人”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薄稇梿枴?4.6【譯文】

孔子說:“君子之中不仁的人是有的,小人之中卻不會有仁人?!保ㄒ唬┎蝗手?/p>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弊釉唬骸把捎秘坑艘钥诮o,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公冶長》5.5【譯文】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沒有口才?!笨鬃诱f:“何必要有口才呢?伶牙俐齒地同別人爭辯,常常被人討厭。我不知道他是否可稱得上仁,但為什么要有口才呢?”批評狡言強辯的行為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庇謫?。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薄俺嘁埠稳?”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薄豆遍L》5.8“仁”的標準很高【譯文】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有沒有仁德?”孔子回答:“子路啊,可以管理千乘大國的稅賦,但是他仁不仁我不知道?!泵衔洳謫枺骸澳侨角笥腥实聠??”孔子說:“冉求啊,可以管理千戶的邑地,百乘的大家。但他仁不仁,我不知道?!泵衔洳謫枺骸澳敲垂鞒嗄兀蕟??”孔子回答:“公西赤啊,他可以身穿朝服,立于堂上,與賓客侃侃而談,他仁不仁我不知道。”不輕易以仁許人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痹唬骸叭室雍??”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之。何如?”子曰:“清矣?!痹唬骸叭室雍酰俊痹唬骸拔粗?,焉得仁?”——《公冶長》5.19【譯文】子張問道:“楚國的令尹子文幾次擔任令尹的職務,沒有顯出高興的樣子;幾次被罷免,也沒有怨恨的神色。他當令尹時的政事,一定交代給下屆接位的人。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可算得上對國家盡忠了。”子張問:“算得上有仁德嗎?”孔子說:“不知道,這怎么能算仁呢?”子張又問:“崔杼(zhù)殺了齊莊公,陳文子有四十匹馬,他都丟棄不要,就離開了。到了另一個國家,說:‘這里的執(zhí)政者和我國的崔子差不多’,又離開了。再到了一國,說:‘這里的執(zhí)政者和我國的崔子差不多’,還是離開了。這人怎么樣?”孔子說:“很清高?!弊訌堈f:“算得上有仁德嗎?”孔子說:“不知道,這怎么能算有仁德呢?”“仁”不能等同于某種外在才能或行為,難以具體化。內在性,抽象性,整體性,本質性,超越性(二)仁人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憲問》14.16【譯文】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殉主,但管仲卻沒有死。”接著又說:“管仲是不仁吧?”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會盟,止息了干戈,這都是管仲的功勞。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憲問》14.17【譯文】子貢說:“管仲不是仁人吧?齊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以死相殉,反又去輔佐齊桓公?!笨鬃诱f:“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匡正天下,人民到現(xiàn)在還受到他的惠賜。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大概都會披散著頭發(fā),衣襟向左邊開了。難道他要像普通男女那樣守著小節(jié)小信,在山溝中上吊自殺而沒有人知道嗎?”從對管仲的評價可以看出,孔子對仁的稱許,著眼于大德,不恤小義,能從于國于民的長遠角度考慮問題,而不對白璧微瑕求全責備。

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薄豆遍L》5.16【譯文】孔子評論子產(chǎn)說:“他有四個方面符合君子的標準:他待人處世很謙恭,侍奉國君很負責認真,養(yǎng)護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乎情理?!薄耙允怯^之,人謂子產(chǎn)不仁,吾不信也?!薄蹲髠鳌ぷ赢a(chǎn)不毀鄉(xiāng)?!匪?、如何成為“仁人”“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薄吨杏埂?/p>

努力“請事斯語”(顏回)朝著“近乎仁”的方向努力。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薄蹲勇贰?3.27【譯文】孔子說:“剛強、果敢、樸實、謹慎,

具備這四種品德的人近于仁人。(一)一己之修身質樸,樸實,憨厚老實。說話遲鈍。引申為言語謹慎,不輕易說話。四者皆仁之質,若加文,則成仁矣,故曰“近仁”。

——唐·李賢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队阂病?.18剛強果敢樸實謹慎文采(二)求仁之道何在?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痹唬骸捌溲砸沧殻怪^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

——《顏淵》12·3【譯文】司馬牛問怎樣做才是仁??鬃诱f:仁人說話是慎重的。”司馬牛說:“說話慎重,這就叫做仁了嗎?”孔子說:“做起來很困難,說起來能不慎重嗎?”說話謹慎克制是為讱,言行相顧乃求仁。因人施教,是孔子教育學生的基本方針,本則是孔子針對司馬?!岸嘌远辍钡拿√岢龅母嬲]。“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孔子并非推崇口訥,而是因為言語是內在德行的外在表現(xiàn),有仁德的人,言語一定會慎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