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故都的秋的教案_第1頁
2023年故都的秋的教案_第2頁
2023年故都的秋的教案_第3頁
2023年故都的秋的教案_第4頁
2023年故都的秋的教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故都的秋的教案故都的秋郁達夫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是怎樣緊扣清靜悲涼來寫故都的秋的,又是怎樣通過聯(lián)想來把故都的秋與南國的秋進行對比的。

2、理解本文的脈絡結構。領會故都的秋聲、秋色、秋味。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情景俱到,既細且清真實敏捷的散文特色,進一步體會散文形與神的辯證關系。

教學設想:

通過閱讀體會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領悟并學習課文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表現(xiàn)手法。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學生的審美實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騷人墨客。從古到今,關于秋的詩文,可謂汗牛充棟。歷代名家描寫秋的名篇和佳句是舉不勝舉。有哪位同學能就這些名篇和佳句略舉幾例?(展示幻燈)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寫秋天的蕭殺和凄涼,抒發(fā)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畫了秋天。有的刻畫了秋天的絢麗多彩,寄寓了作者濃濃的贊秋之情。而郁達夫卻以自己特性顯明的思想,選擇了獨特的角度,運用別出心裁的手法,寫出《故都的秋》這篇散文精品。原委郁達夫筆下的秋是怎樣一種景象?秋景如何?秋意怎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板書課題、作者)

導入新課2:我爺爺小的時候常在這里玩耍,高高的前門仿佛挨著我的家。一逢衰草,幾聲蛐蛐叫,伴隨他度過了那灰色的年華。吃一串冰糖葫蘆,就算過節(jié),他一日三餐窩頭咸菜就著一口大碗茶„„這首歌名叫《前門情思大碗茶》,歌中唱的是我們國家的哪個城市呢?對,北京。(歌曲可以放錄音替代)

導入新課3:今日,我們來學習一篇也是寫北京的散文,不過,它寫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蘆,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大家知道,北京現(xiàn)在是我們國家的首都,歷史上也曾是幾個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達夫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北京已經(jīng)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因此,郁達夫把它叫做故都。(板書課題)

導入新課4:春天到處充溢朝氣、充溢活力、充溢鮮花、充溢漂亮,因而很多人都寵愛春天,不少人寫過贊美春天的文詞,如春來江水綠如藍、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等,與春天相對的秋天,在人們的.眼中往往充溢枯黃、充溢悲涼、充溢蕭瑟、充溢哀傷,我們今日就在郁達夫的筆下領會北國之秋的那份清靜,那份悲涼。二、釋題及作者簡介

明確:故都兩字表明描寫的特點,帶有深切的眷戀之情,秋字明確描寫的內(nèi)容,題目很深厚。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F(xiàn)代聞名的小說家、散文家。誕生于一個學問分子家庭。從小熟讀唐宋詩詞和小說雜劇。1913年赴日本留學。1921年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發(fā)起成立創(chuàng)建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說集《沉淪》問世,產(chǎn)生巨大影響。1923年發(fā)表(春風沉醉的晚上)。l923__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師大、廣東高校任教。1930年3月參加發(fā)起成立左聯(lián),1932年12月發(fā)表《遲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寫了不少山水游記和詩詞,1935年發(fā)表《出奔》,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主動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后流亡蘇門答臘,堅持抗戰(zhàn)。1945年9月被日本憲兵隱私殺害。

郁達夫的作品風格清爽,抒情濃烈,有感傷情調(diào),有時流露出頹廢色調(diào)。三、理清思路,劃分段落

課文分四個部分:思秋、繪秋、議秋、戀秋。

繪秋部分有五幅圖畫:破屋秋色、街頭落蕊、室內(nèi)蟬鳴、橋頭秋雨、庭院秋果。(依次出示投影片2、3、4、5、6。學生找出有關段落)

提問:1作者主要通過哪些景物來寫故都的秋的?破屋秋色、街頭落蕊、室內(nèi)蟬鳴、橋頭秋雨、庭院秋果。

提問4、作者為何將淡紅色的牽?;ㄒ暈樽畲?點撥:因為紅的暖色調(diào)不符合作者悲涼的心境。

提問5、棗子熟了不也是紅的嗎?作者又為何喜愛呢?

點撥:作者觀賞的是全盛時期的秋(七、八月之交),這時的棗是淡綠微黃,色調(diào)依舊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提問6、雨后話秋有一句,唉,天可真涼了,作者寫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是出于什么目的?

點撥:目的在于渲染清、靜、悲涼的氣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長,好比是對著無邊的大森林呼喊,呼喊的越響,回蕩得越遠,森林更加顯得空寂。

提問7、作者為何要寫故都之外的南國之秋?

點撥:為了對比,兩者的比較點都是秋味,突出北國之秋更夠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由此可見,為了突出景物特色,顯明的對比是有效方法。

提問8、思索第12自然段的爭論有無必要?(試從爭論的落腳點上考慮)點撥:這一段通過古今中外的引證,說明感秋到處有,而中國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屬,還是為了突出北國之秋。這就使整個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來,充溢了內(nèi)容,深化了主題,同時也使文章疏朗不羈,揮灑自如。

提問9、作者在文中綻開聯(lián)想,體現(xiàn)在哪里?其作用是什么?

點撥:作者由故都的秋寫到江南的秋,由故都秋中的槐樹、蟬聲、果樹寫到南國秋中的二十四橋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由現(xiàn)實中作者對故都的秋的感受,寫到外國聞名詩人、中國古代聞名詩人對秋的描寫。

作用:在對比、襯托中,突出了故都的秋之清、靜、悲涼的特點,表達了在這一時期作者的苦悶、憂愁的思想感情。

提問10、大家這堂課心情怎樣?

學生答:老沉醉在清、靜、悲涼之中,心里感到壓抑。

點撥:就要這個感覺!有了這種感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