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3/2023小兒中醫(yī)推拿
(內部資料)李老師7/28/2023小兒中醫(yī)推拿110/3/2023緒論7/28/2023緒論210/3/2023第一章小兒推拿簡史1、發(fā)源
按摩發(fā)源于我國中部地區(qū),《黃帝內經》有記載2、春秋戰(zhàn)國或更早時期
長沙馬王堆帛書、竹木簡扁鵲運用按摩搶救尸厥治愈虢太子的病說明按摩療法就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治療。7/28/2023第一章小兒推拿簡史1、發(fā)源310/3/20233、秦漢時期
把導引、吐納、膏摩列入保健預防漢張仲景《金匱》有記載4、隋唐時期
列入國家醫(yī)學教育正式科目按摩設有???,有按摩??漆t(yī)生7/28/20233、秦漢時期410/3/20235、宋金時期運用范圍更加廣泛宋龐安時運用腹部按摩催產在產科得以運用是世上首例7/28/20235、宋金時期510/3/20236、明清時期小兒推拿有突破性進展,現存最早的推拿書《小兒按摩經》,
《小兒推拿秘訣》等30多部書出版,按摩被推拿一詞代替,標志推拿史上很大的飛躍。乾?。ㄡt(yī)學全書)《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
把骨傷按摩歸結八法,現存古籍都是這時期出版的7/28/20236、明清時期610/3/20237、新中國成立
1956年推拿正式列入國家教育體系成立推拿??崎T診建立推拿??茖W校
50年代上海已設小兒疾病推拿。7/28/20237、新中國成立710/3/20238、推拿是一種古老的醫(yī)療方法具有獨特的醫(yī)療作用在與現代醫(yī)學科學相結合的基礎上,一定會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7/28/20238、推拿是一種古老的醫(yī)療方法810/3/2023基礎篇7/28/2023基礎篇9第二章小兒推拿學基本知識小兒生長發(fā)育小兒生理病理五臟特點兒科辨證論治第二章小兒推拿學基本知識小兒生長發(fā)育1010/3/2023第二章小兒推拿學基本知識小兒生長發(fā)育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兒科辨證論治7/28/2023第二章小兒推拿學基本知識小兒生長發(fā)育11【小兒年齡分期】胎兒期——從受孕到分娩約40周。新生兒期——從出生到28天。嬰兒期——從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歲。幼兒期——從一周歲到三周歲。幼童期——從三周歲到七周歲。(學齡前期)兒童期——從七周歲到14周歲。(學齡期)【小兒年齡分期】胎兒期——從受孕到分娩約40周。12胎兒期——從受孕到分娩約40周。胎兒期——從受孕到分娩約40周。13新生兒期——從出生到28天。新生兒期——從出生到28天。14嬰兒期——從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歲。嬰兒期——從出生后第28天到一周歲。15幼兒期——從一周歲到三周歲。幼兒期——從一周歲到三周歲。16幼童期——從三周歲到七周歲。(學齡前期)幼童期——從三周歲到七周歲。(學齡前期)17兒童期——從七周歲到14周歲。(學齡期)兒童期——從七周歲到14周歲。(學齡期)18【小兒生長發(fā)育】
一視二聽三抬頭,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歲獨站穩(wěn)。——一周歲以內
【小兒生長發(fā)育】一視二聽三抬頭,19【小兒生理特點】
1、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爸申栁闯?、稚陰未長”
2、生機蓬勃,發(fā)育迅速?!凹冴栔w”【小兒生理特點】1、臟腑嬌嫩,形氣未充。20【小兒病理特點】
1、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
2、臟氣清靈、易趨康復?!拘翰±硖攸c】1、發(fā)病容易、傳變迅速。2110/3/2023【小兒五臟特點】“三不足兩有余”1、肝常有余2、脾常不足3、心常有余4、肺常不足5、腎常虛7/28/2023【小兒五臟特點】“三不足兩有余”22【小兒辨證論治特點】
四診:望、聞、問、切兒科主張四診和參,但特別重視望診
《幼科鐵鏡》:而小兒科,則惟以望為主,問繼之,聞次之【小兒辨證論治特點】四診:望、聞、問、切23望診主要內容:望神色察舌象察大便察指紋★望診主要內容:望神色24望神色大凡小兒面青,一般病情較重,應注意觀察望神色大凡小兒面青,一般病情較重,應注意觀察25察舌象觀察舌體、舌質、舌苔三方面。注意:新生兒舌紅無苔,哺乳期嬰兒乳白苔均屬正常。進食藥物或某些食物會影響舌苔。
黑:橄欖、烏梅、鐵劑
青:青黛
白:牛奶、豆?jié){
黃:橘子、蛋黃察舌象26察大便胎糞:出生3-4天內,粘稠糊狀,褐色,無臭氣,2-3次/日純母乳喂養(yǎng):卵黃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3次左右/日動物乳品喂養(yǎng):淡黃色,較干硬,有臭氣,1-2次/日察大便27大便燥結:實熱、陰虛內熱大便稀薄+白色凝塊:乳食內傷大便赤白粘凍:痢疾大便成果醬色+陣發(fā)性哭鬧:腸套結大便灰白不黃:膽道阻滯大便燥結:實熱、陰虛內熱28察指紋★①一般用于三歲以下②指紋是指食指橈側緣所顯露的一條脈絡。
按指節(jié)分為三關:近掌側一節(jié)為風關,第二節(jié)為氣關,第三節(jié)為命關。察指紋★29③中醫(yī)上是屬于手太陰肺經的一個分支;現代醫(yī)學認為是淺表靜脈。④檢查方法:將小兒的手放在光線較亮處,醫(yī)生用手指輕輕從命關推向風關,使指紋容易顯露。③中醫(yī)上是屬于手太陰肺經的一個分支;現代醫(yī)學認為是淺表靜脈。30⑤臨床意義:三關測輕重——位置。紅紫辯寒熱——顏色。浮沉分表里——深淺。淡滯定虛實——顏色。⑤臨床意義:31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32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33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34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35小兒推拿適應癥小兒推拿禁忌癥小兒推拿注意事項小兒推拿常用介質小兒推拿適應癥36【小兒推拿適應癥】
①新生兒疾?。盒律鷥阂固洹⑿律鷥罕忝氐?;②傳染?。喊偃湛?、麻疹等;③時令疾病:感冒、暑熱癥、咳嗽、哮喘等;【小兒推拿適應癥】①新生兒疾?。?7④內科雜?。簢I吐、腹瀉、疳積、遺尿等;⑤骨傷科病癥:橈骨小頭半脫位、肌性斜頸、臀肌攣縮、小兒麻痹癥等;⑥預防保?、邆鹘y(tǒng)小兒推拿主要用于6歲以下的兒童,年齡越小療效越好。7歲以上的兒童配合臟腑點穴位法或成人推拿手法進行治療。⑧無創(chuàng)傷醫(yī)學,自然療法。④內科雜?。?8小兒推拿特點
小兒推拿特點39小兒推拿不是推拿診治方法在小兒疾病中的簡單應用,而是在理論、手法、穴位上都有不同于推拿在其他臨床各科中應用的特色。小兒推拿不是推拿診治方法在小兒疾病中的簡單應4010/3/2023推拿治療的作用原理1、作用于皮膚組織2、作用與肌肉組織3、促進骨關節(jié)損傷后的康復4、糾正異常解剖位置5、改善血液循環(huán)6、幫助消化7、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8、改善心理9、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提高免疫力7/28/2023推拿治療的作用原理4110/3/2023【小兒推拿禁忌癥】天花、胎毒及一切瘡瘍疾患。由結核桿菌引起的疾患。有嚴重癥狀而診斷不明確者慎用。膿毒血癥。正在出血的局部。骨折、脫位及扭傷等癥的急性期。急性傳染病的傳染期。傳染性及潰瘍性皮膚病。燙傷局部及皮膚有破損者。危重病癥一定在搶救脫離危險期后,方可配合推拿治療。7/28/2023【小兒推拿禁忌癥】天花、胎毒及一切瘡瘍疾患4210/3/2023小兒推拿注意事項治療室內環(huán)境安靜,光線充足,空氣流通,溫度適宜;醫(yī)者態(tài)度和藹,耐心仔細,認真操作,雙手潔凈、溫暖、干濕適中,指甲修剪圓滑,長短適宜,以不觸痛患兒皮膚為宜;治療時間:應根據患兒年齡、體質、病情及手法特性而定。治療時間掌握在10分鐘為宜,一般不超過20分鐘;通常每日治療一次,急性病可一日兩次,慢性病隔日一次。治療時應選擇相應的介質,一般取潤滑劑為介質,如冬天用姜汁類溫熱藥物,夏秋取酒精、滑石粉之類,一則可保護皮膚,二可增強療效。根據病情,靈活掌握。推拿時不宜過饑或過飽,飯后1小時推拿最佳。手法后注意避風,忌食生冷。7/28/2023小兒推拿注意事項治療室內環(huán)境安靜,光線充足4310/3/2023【小兒推拿常用介質】【滑石粉】可潤滑皮膚,減少摩擦,一年四季均可使用,是小兒推拿臨床最常用的一種介質?!旧咳∑湫翜兀馨l(fā)汗解表、溫中健胃、助消化之功效。既可用于風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嘔吐及腹痛、腹瀉之證?!臼[白汁】蔥白能散在表之風寒,有發(fā)汗解表、散寒通陽之作用。對于感冒風寒的輕癥,常用蔥白汁作介質,此外,對于因寒凝氣滯所導致的小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倦u蛋清】用于消化不良,熱性病,或久病后期煩躁夫眠,手足心熱等病癥?!景拙啤烤哂谢钛?、通絡、止痛之功效?!韭橛汀靠蛇m用于小兒身體各部位推拿,也可在使用刮法時用,常用于治療痧氣。7/28/2023【小兒推拿常用介質】【滑石粉】可潤滑皮膚,44第三章小兒推拿學常用手法1、定義:是以醫(yī)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器具、介質,按各種特定的技巧和規(guī)范化的動作,以力的形式在小兒體表進行操作的方法。第三章小兒推拿學常用手法1、定義:452、要求:①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滲透②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3、補瀉:結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4、頻率:小兒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鐘150-200次為宜。1次治療,每個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約需要5-15分鐘?!锻颇萌纸洝氛f:“大三萬,小三千,嬰三百,加減良”,說明推拿的時間和速度,應依據病情、年齡酌情增減,靈活掌握。2、要求:465、介質: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蔥姜汁6、順序:先頭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可選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選一側即可7、處方:
手法+穴位+時間(操作次數)如:揉太陽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鐘5、介質:4710/3/20238、小兒推拿手法種類較多,很多手法和成人推拿手法相似。9、一些手法在名稱上和成人推拿手法一樣,而在具體操作上卻有很大差異,如推法。10、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兒,而成人推拿中則沒有,如運法。7/28/20234810/3/202311、小兒推拿手法操作的時間因手法不同而有差異。12、如推法、揉法次數多,而摩法時間長,掐法則要求重、快、少,掐后繼用揉法。13、手法必要時還可以結合使用,如按法和揉法配合應用。14、小兒推拿手法需和具體穴位結合使用,如清肺經(直推肺經穴)。15、掐、拿、捏等強刺激手法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過強,使小兒哭鬧,影響后來操作治療。7/28/202311、小兒推拿手法操作的時間因手法不同而有49推拿手法分類:1、小兒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運、搓、搖2、其它手法:
拿、捏脊、捻、拍法等3、復式手法:黃蜂入洞、運水入土、運土入水、打馬過河、水底撈月、揉臍及天樞龜尾并擦七節(jié)骨等。推拿手法分類:1、小兒推拿八法:5010/3/2023單式手法7/28/2023單式手法51
垂直方向↓逐漸用力↓按而留之↓逐漸放松垂直方向52在體表做環(huán)行而有節(jié)奏的撫摩,不帶動皮下組織在體表做環(huán)行而有節(jié)奏的撫摩,不帶動皮下組織53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人中老龍內關合谷(掐法)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人中(掐法)54輕柔緩和的環(huán)旋運動,并帶動皮下組織。中指揉法多用(單指揉法、雙指揉法、三指揉法)。輕柔緩和的環(huán)旋運動,并帶動皮下組織。55小兒推拿的代表性手法①直推法:
用拇指的橈側緣或食指、中指的指面做直線的單方向的運動。除單手操作外,有時用雙手交替進行;速度易快,200—300次/分。要求輕快連續(xù),一拂而過,以推后皮膚不發(fā)紅為佳。小兒推拿的代表性手法56②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羅紋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轉推摩。②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羅紋面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轉推摩。57③分推法——分法,用雙手拇指指端或羅紋面從中間向兩旁分向推動,可以是直線的,也可是曲線的。④合推法——與分推法相反。③分推法——分法,用雙手拇指指端或羅紋面從中間向兩旁分向推動58⑤運推法——運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從一點向另一點作弧形或環(huán)形推動的方法。宜輕不宜重,宜緩不宜急。(最輕)⑤運推法——運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從一點向另一點作弧形或59雙手掌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時上下往返移動。用力對稱,快搓忙移。雙手掌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時上下往返移動。60使關節(jié)作被動的環(huán)轉活動使關節(jié)作被動的環(huán)轉活動61相對用力捏住↓逐漸內收提起↓持續(xù)不斷揉捏拿五經、拿風池、拿肩井相對用力捏住拿五經、拿風池、拿肩井62
捏脊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捏脊63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64①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時對稱用力捏拿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南方多用,又稱“翻皮膚”)。②用食指中節(jié)橈側緣頂住皮膚,拇指前按,兩指同時對稱用力提拿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北方多)。①用拇指橈側緣頂住皮膚,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時對稱用力捏拿皮65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66捏脊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兩旁,背部的正中,即督脈所在,脊柱的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經絡穴位有風府、大椎、腰俞、至陽、命門、腰陽關、八髎、背俞穴等。捏脊部位主要在背部脊柱及兩旁,背部的正中,即督脈所在,脊67尾骶骨端是長強,二十一椎腰俞當十六陽關十四命,十三懸樞脊中央十一椎下尋脊中,十椎中樞穴下藏九椎之下筋縮取,七椎之下乃至陽六靈五神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鄉(xiāng)一椎之上大椎穴,上至發(fā)際啞門行尾骶骨端是長強,68此自夾脊開寸半,第一大杼二風門第三肺俞四厥陰,心五督六椎下至膈七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腎,氣海腧在十五椎大腸十六椎之下,十七關元俞穴椎小腸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百環(huán)二一椎下當,以上諸穴可推之又從脊上開三寸,第二椎下為附分三椎魄戶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第六譩譆膈關七,第九魂門陽綱十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倉穴已分十三肓門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須論十九胞肓二一秩,……此自夾脊開寸半,第一大杼二風門69捏脊方法捏起皮膚,從長強穴開始,雙手交替捻動,邊捏邊提邊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捏至最后一遍時每捏三次增加一個較重的提拉動作,謂之“捏三提一”法。捏脊方法捏起皮膚,從長強穴開始,雙手交替捻動,邊捏邊提邊70要領:
↗捻動(食指、中指)捏住→提起→↘推動(拇指)要領:71捻法(勒法):四肢小關節(jié)捻法(勒法):四肢小關節(jié)72拍法:虛掌拍
(五指并攏,掌指關節(jié)微屈,掌心內凹)拍法:虛掌拍73復式手法特點:①特定的名稱。A、根據操作形象——黃蜂入洞、二龍戲珠等;B、根據手法名稱和操作穴位——運土入水、運水入土;C、根據操作功能和主治二定——按經搓摩、飛經走氣。②特定的主治作用。③特定的操作程序。復式手法特點:74黃蜂入洞【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兩
鼻孔的下緣或兩側迎香穴?!敬螖怠?0-100次。【功效】開肺竅、通鼻息、發(fā)汗解表?!局髦巍客飧酗L寒引起的鼻塞流涕、
發(fā)熱無汗。黃蜂入洞【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兩75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76運土入水【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從脾
土根沿掌跟運至腎水根下。【次數】100次?!竟πА孔棠I利尿?!局髦巍啃”泓S短頻數、癃閉等。運土入水【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從脾77運水入土【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從腎
水根沿掌跟運至脾土根下?!敬螖怠?00次?!竟πА拷∑櫾锿??!局髦巍肯涣?、大便秘結、痢疾運水入土【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從腎78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79水底撈月【操作】用右手中指指端蘸上涼水從
水底開始運至內勞宮,帶跳
動的手法,行走路線似月牙
形,操作時配合用嘴吹氣。【次數】30-50次?!竟πА壳鍩帷!局髦巍堪l(fā)熱、高熱實證。水底撈月【操作】用右手中指指端蘸上涼水從80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81打馬過天河【操作】A、運內勞宮——直接滴涼水于
內勞宮,用運法在其周圍操作,
邊操作邊配合吹氣。100次。
B、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內側中
線從腕部總筋穴(大陵穴)彈打
至肘彎(尺澤穴)。30遍。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彈擊(但
力度較差)。打馬過天河【操作】82
【功效】清熱、通經、行氣。
【主治】心經有熱,邪陷心包(神昏、煩躁、譫語、高熱等【功效】清熱、通經、行氣。83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84揉臍及天樞、龜尾并擦七節(jié)骨【操作】A、揉臍及天樞(三指揉)2分鐘。
B、揉龜尾100次。
C、推(上、下)七節(jié)骨100次。【功效】健脾理氣止泄?!局髦巍恐委熞磺行篂a、痢疾的基本方。揉臍及天樞、龜尾并擦七節(jié)骨【操作】A、揉臍及天樞(三指揉)85總收法【操作】一手中指掐按一側肩井,
另一手拿患兒的食、無名指,
使其上肢伸直并搖之?!敬螖怠?0-30次?!竟πА刻嵘?、開通血脈、調和氣血?!局髦巍扛忻?、上肢痹痛??偸辗ā静僮鳌恳皇种兄钙匆粋燃缇?,86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87小兒推拿入門基礎篇課件88
第四章小兒推拿常用穴位定義:
穴位,也稱腧穴,是指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部位,是疾病的反應點,也是治療的刺激點。第四章小兒推拿常用穴位89
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體表形態(tài)標志法;簡便取穴法。定位方法:9010/3/2023骨度分寸法標準7/28/2023骨度分寸法標準9110/3/2023部位
起止點
折量寸
度量法
說明
頭面部
前發(fā)際至后發(fā)際12寸直寸
用于確定頭部經穴的縱向距離前后發(fā)際不明時可幫助確定頭部經穴的縱向位置。確定前發(fā)際確定后發(fā)際
眉心至大椎18寸眉心至前發(fā)際3寸大椎至后發(fā)際3寸前兩額發(fā)角(頭維)之間9寸橫寸用于確定頭部經穴的橫向距離耳后兩乳突(完骨)之間9寸
胸腹脅部
胸骨上窩(天突)至胸劍聯(lián)合中點9寸直寸用于確定胸部任脈穴的縱向距離胸劍聯(lián)合中點至臍中8寸直寸用于確定上腹部經穴的縱向距離臍中至恥骨聯(lián)合上緣5寸直寸用于確定下腹部經穴的縱向距離兩乳頭之間8寸橫寸用于確定胸腹部經穴的橫向距離腋窩頂點至第11肋游離端12寸直寸用于確定脅肋部經穴的縱向距離背腰部肩胛骨內緣至后正中線3寸橫寸用于確定腰背部經穴的橫向距離肩峰緣至后正中線8寸橫寸用于確定肩背部經穴的橫向距離上肢部
腋前,后紋頭至肘橫紋9寸直寸用于確定上臂部經穴的縱向距離肘橫紋至腕橫紋12寸直寸用于確定前臂部經穴的縱向距離下肢部
恥骨聯(lián)合上緣至股骨內上髁上緣18寸直寸
用于確定下肢內側足三陰經穴的縱向距離
脛骨內側髁下方至內踝尖13寸股骨大轉子至腘橫紋19寸用于確定下肢外后側足三陽經穴的縱向距離臀橫紋至腘橫紋14寸腘橫紋至外踝高點16寸外踝高點至足底3寸7/28/2023部位起止點折量寸度量法說明
前發(fā)92
小兒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經穴、經外奇穴、經驗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小兒推拿穴位包括:93特點:1、形態(tài)——點狀、線狀、面狀。2、分布——大多數在頭面和四肢(特別雙手)3、聯(lián)系——散在的,沒有經絡樣的聯(lián)系。4、理論——初步的、樸素的、部分的,尚未連貫成系統(tǒng)。(直接來源于實踐)。特點:941、五臟六腑——心經、大腸、膀胱等2、人體部位——五指節(jié)、腹、脊等3、作用功能——端正、精寧等4、五行學說——脾土、肝木等5、山谷河流——山根、洪池等6、建筑物體——天庭、三關等7、動物名稱——老龍、龜尾等8、哲學名詞——陰陽、八卦等名稱1、五臟六腑——心經、大腸、膀胱等名稱9510/3/20237/28/20239610/3/20237/28/20239710/3/2023(一)頭面部穴位7/28/2023(一)頭面部穴位9810/3/20237/28/20239910/3/20231、攢竹(天門)
位置:二眉之間至前發(fā)際成一直線操作:兩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主治:發(fā)熱、頭痛、感冒、精神萎靡、驚煩不安7/28/20231、攢竹(天門)10010/3/20232、坎宮(陰陽、眉弓):線穴位置:自眉頭起沿眉梢成一橫線。操作: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次數:30到50次。主治:外感發(fā)熱、驚風、頭痛、目赤痛。
7/28/20232、坎宮(陰陽、眉弓):線穴10110/3/20233、太陽穴位置:由眉梢到耳朵之間大約三分之一的地方,用手觸摸最凹陷處操作:推、揉、運次數:30~50次主治:頭痛、牙痛等疾病7/28/20233、太陽穴10210/3/20234、人中:位置: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操作:掐、揉3~5次或醒后即止次數:3~5次主治:昏迷,暈厥,暑病,癲癇證,急慢驚風,鼻塞,鼻出血,牙痛,牙關緊閉,黃疸。
7/28/20234、人中:10310/3/2023
7/28/2023
10410/3/20235、迎香位置:鼻翼旁5分操作:食、中指揉次數:20~30次主治: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癥7/28/20235、迎香10510/3/20236、百會: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lián)線的交點處操作:拇指按或揉次數:100~200次主治:頭痛、驚風、脫肛、遺尿等7/28/20236、百會:10610/3/20237、耳后高骨位置:頭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處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次數:30~50次主治:頭痛、驚風、煩躁不安。7/28/20237、耳后高骨10710/3/20238、風池:位置: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平風府穴處操作:用拿法次數:5~10次主治:頭痛、感冒。7/28/20238、風池:10810/3/20239、天柱骨:線狀穴,位置:頸后發(fā)際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線。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稱推天柱,或用瓷湯匙的邊蘸水自上而下刮。作用同推天柱次數: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輕度瘀血即可。主治:惡心、嘔吐、項強、發(fā)熱、驚風、咽痛等癥。7/28/20239、天柱骨:線狀穴,10910/3/2023頭面部常用穴位小結①解表: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拿風池、推天柱②鎮(zhèn)驚開竅:按揉百會、揉迎香③升陽舉陷:按揉百會7/28/2023頭面部常用穴位小結①解表:11010/3/2023(二)、胸腹部穴位7/28/2023(二)、胸腹部穴位11110/3/20231、天突:位置:胸骨上窩中央操作:中指端按或揉次數:10~15次主治:①咳嗽、氣喘、胸痛等肺部病證;②咽喉腫痛,暴喑。7/28/20231、天突:11210/3/20232、膻中:點、線狀穴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中點。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約揉50~100次;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主治:胸悶,咳喘、吐逆,等7/28/20232、膻中:點、線狀穴11310/3/20233、乳旁位置:乳外旁開2分。操作:中指端揉。次數:20到50次。主治:胸悶、咳嗽、痰鳴、嘔吐。
7/28/20233、乳旁11410/3/20234、乳根穴位置:該穴位于人體的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操作:常與乳旁穴合并應用,食、中兩指揉20~50次次數:20到50次。主治:胸悶,咳喘,嘔吐,痰鳴.7/28/20234、乳根穴11510/3/20235、中脘:點、線、面狀穴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操作:揉、摩、推次數:100~300次主治:胃痛、腹脹、嘔逆、吞酸、泄瀉、黃疸等脾胃病證7/28/20235、中脘:點、線、面狀穴11610/3/20236、腹:面、線結合穴位置:腹部。操作:沿肋弓邊緣向兩旁分推,稱分推腹陰陽;用掌或四指摩腹。次數:分推100到200次;摩腹5分鐘。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脹、惡心、嘔吐。7/28/20236、腹:面、線結合穴11710/3/20237、臍:點狀、面狀結合穴位置:肚臍。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稱揉臍;指摩或掌摩稱摩臍;用拇指和食、中兩指抓住肚臍抖揉,亦稱揉臍。次數:揉100到300次,摩5分鐘。主治:腹脹、腹痛、食積、便秘、腸鳴、吐瀉。7/28/20237、臍:點狀、面狀結合穴11810/3/20238、天樞:左右成對,食、中指揉50~100次位置:臍中旁開2寸操作:食、中指揉50~100次。次數:50~100次主治: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等胃腸病7/28/20238、天樞:左右成對,食、中指揉50~10011910/3/20239、丹田:點狀、面狀相結合穴位置:臍下2到3寸之間。操作:或揉或摩,稱揉丹田或摩丹田。次數:揉50到100次,摩5分鐘。主治:腹痛、腹瀉、脫肛、遺尿、疝氣、尿潴留。7/28/20239、丹田:點狀、面狀相結合穴12010/3/202310、肚角位置:臍下2寸、旁開2寸。操作:用拇、食、中三指拿法,稱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稱按肚角。刺激性較強,可在諸手法施畢后再拿此穴。次數:3到5次。主治:腹痛、腹瀉。7/28/202310、肚角12110/3/2023胸腹部常用穴位小結①胸部諸穴主要用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如咳喘,痰鳴,胸悶諸癥。②中上腹部諸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統(tǒng)功能性紊亂:如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秘諸癥。③下腹部諸穴主要用于溫煦下焦,培腎固本,治泌尿系統(tǒng)疾病如遺尿等。7/28/2023胸腹部常用穴位小結12210/3/2023(三)、背部穴位7/28/2023(三)、背部穴位12310/3/2023
1、肩井:點、面結合穴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操作:按30~50次;拿3-5次可用于治療結束后的總手法。次數:按30~50次;拿3-5次。主治:感冒、驚厥、上肢抬舉不利等。7/28/2023
12410/3/20232、肺俞:左右成對位置:大椎下第三個脊椎下凹窩左右外各量一寸五的地方操作:推肺俞(分推肩胛骨)100~300次揉50~100次;。主治:咳嗽、氣喘7/28/20232、肺俞:左右成對12510/3/20233、脾俞:左右成對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時,俯臥,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操作:食、中兩指揉脾俞。50~100次。主治:胃腸病、腹瀉7/28/20233、脾俞:左右成對12610/3/20234、腎俞:左右成對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取穴時,俯臥,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操作:食、中兩指揉腎腧。50~100次主治:泌尿系統(tǒng)疾病。7/28/20234、腎俞:左右成對12710/3/20235、大椎穴位置: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用中指揉,20~30次。主治:熱病、感冒、咳嗽、氣喘、頭痛項強、小兒驚風7/28/20235、大椎穴12810/3/20236、風門:左右成對位置:第2胸椎與第3胸椎間旁開1.5寸操作:揉風門,20~30次主治:感冒、咳嗽、氣喘等。7/28/20236、風門:左右成對12910/3/2023(四)腰部穴位7/28/2023(四)腰部穴位13010/3/20231、腰俞:左右成對位置:第三、四腰椎棘突尖左右旁開3.5寸。操作:可食、中兩指或雙手拇指揉。50~100次主治:腰痛、下肢癱瘓7/28/20231、腰俞:左右成對13110/3/20232、脊柱位置:大椎至長強成一直線。操作:用食中兩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稱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稱為捏脊。捏脊一般捏3到5遍,每捏3下再將背脊皮膚提一下,稱為捏三提一法。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松。
次數:推100到300次;捏3到5次。主治:發(fā)熱、驚風、夜啼、疳積、腹瀉、嘔吐、腹痛、便秘等。7/28/20232、脊柱13210/3/20233、七節(jié)骨:線狀穴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操作:用拇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別稱為推上七節(jié)法和推下七節(jié)法。
次數:100到300次。主治:泄瀉、便秘、脫肛、遺尿。7/28/20233、七節(jié)骨:線狀穴13310/3/20234、龜尾位置:尾椎骨端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稱揉龜尾100到300次主治:泄瀉、便秘、脫肛、遺尿。本穴調節(jié)大腸具有雙向性。7/28/20234、龜尾13410/3/2023腰背部常用穴位小結①按揉肺俞、脾俞、腎俞能調治肺、脾、腎本臟器及其相關的疾病,能補其不足,瀉其有余。②推脊、揉大椎、揉風門均能清熱。前者清熱作用較大,后兩者以解表平喘為長。③龜尾、七節(jié)具有雙向調節(jié)大腸功能的穴位,一起應用,形成一組合穴。7/28/2023腰背部常用穴位小結13510/3/2023(五)手掌及上肢穴位7/28/2023(五)手掌及上肢穴位13610/3/2023手背及上肢伸面穴位7/28/2023手背及上肢伸面穴位13710/3/2023
1、脾經:面、線結合穴位置:拇指末節(jié)羅紋面操作:100~500次。宜補不宜清,或清后加補主治:食欲不振、便秘、腹瀉7/28/2023
1、脾經:面、線結合穴13810/3/20232、肝經:線、面穴位置:食指末節(jié)羅紋面操作:旋推為補,稱補肝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肝經。補肝經和清肝經統(tǒng)稱推肝經。100~500次。宜清不宜補,補后加清,或補腎經代之主治:煩躁不安、驚風、目赤、五心煩熱、口苦咽干等7/28/20232、肝經:線、面穴13910/3/20233、心經:線、面穴位置:中指末節(jié)羅紋面操作:旋推為補,稱補心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心經。補心經和清心經統(tǒng)稱推心經。100~500次,宜清不宜補,補后加清,或補腎經代之。主治:高熱昏迷、五心煩熱、口舌生瘡、小便赤澀、驚煩不安等7/28/20233、心經:線、面穴14010/3/20234、肺經:面、線穴位置:無名指末節(jié)羅紋面操作:旋推為補,稱補肺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補肺經和清肺經統(tǒng)稱推肺經。
次數:100到500次。
宜清宜補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氣喘、虛汗、脫肛等7/28/20234、肺經:面、線穴14110/3/20235、腎經:面、線穴位置:小指末節(jié)羅紋面操作:旋推為補,稱補腎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腎經。補腎經和清腎經統(tǒng)稱推腎經,100~500次。宜補不宜清,若清以清小腸代替主治:先天不足、久病體虛、腎虛腹瀉、遺尿、虛喘、膀胱蘊熱、小便淋漓刺痛等7/28/20235、腎經:面、線穴14210/3/20236、大腸:線穴位置: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操作:從食指尖直推向虎口為補,稱補大腸;反之為清大腸。補大腸和清大腸統(tǒng)稱推大腸。100到300次主治:腹瀉、痢疾、便秘、脫肛7/28/20236、大腸:線穴14310/3/20237、小腸:線穴位置:小指尺側邊緣,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線操作:從指尖推向指根為補,稱補小腸,反之為清,稱清小腸。補小腸和清小腸統(tǒng)稱推小腸。100~300次主治:小便赤澀、遺尿、尿閉、水瀉等7/28/20237、小腸:線穴14410/3/20238、四橫紋:短線狀穴位置: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間關節(jié)橫紋處操作:拇指甲掐揉,稱掐四橫紋;四指并攏從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稱推四橫紋。推四橫紋;掐四橫紋。推100~300次,掐5次主治:疳積、腹痛腹脹、驚風、氣喘。7/28/20238、四橫紋:短線狀穴14510/3/20239、板門:面狀穴位置:手掌大魚際平面操作:指端揉,稱揉板門或運板門;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橫紋,稱板門推向橫紋,反之稱橫紋推向板門。主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等。板門穴推向腕橫紋能止瀉,腕橫紋推向板門能止嘔吐。7/28/20239、板門:面狀穴14610/3/202310、內勞宮:位置:在掌心中央,屈指時中指、無名二指所指處中間操作:用中指端或拇指按揉,約揉50~100次。主治:發(fā)熱,口干口渴等一切熱證。7/28/202310、內勞宮:14710/3/20237/28/202314810/3/202311、小天心位置: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操作:中指端揉,稱揉小天心;拇指甲掐小天心;以中指關節(jié)或屈曲指間關節(jié)搗,稱搗小天心。揉100~300次;掐搗5~20次。主治:驚風、抽搐、煩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澀、斜視、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7/28/202311、小天心14910/3/202312、總筋位置:位于腕部掌側橫紋,正對中指處操作:揉100~300次;掐3-5次。主治:口內生瘡,遍身潮熱,夜間啼哭,四肢抽掣,驚風等癥。7/28/202312、總筋15010/3/202313、大橫紋(手陰陽):線狀穴位置:在手掌下一道橫紋,撓側紋頭盡端稱陽池,尺側紋頭盡端稱陰池。操作:兩拇指分推大橫紋,又稱分手陰陽;向中央(總筋)合推,稱合陰陽。30~50次主治:腹脹、腹瀉、嘔吐、食積、煩躁不安7/28/202313、大橫紋(手陰陽):線狀穴15110/3/202314、外勞宮位置:掌背中,與內勞宮相對處操作:用揉法,稱揉外勞宮;用掐法,稱掐外勞宮。掐5次,揉100到300次。主治:風寒感冒、腹痛、腹脹、腸鳴、腹瀉、痢疾、脫肛、遺尿、疝氣。本穴性溫,為溫陽散寒,升陽舉陷佳穴,兼能發(fā)汗解表7/28/202314、外勞宮15210/3/202315、三關:線狀穴位置:前臂橈側,自腕部到肘部操作:推三關,或稱推上三關;屈患兒拇指,自拇指撓側推向肘,稱大推三關。100~300次。主治:腹瀉、腹痛、氣血虛弱,病后體虛、陽虛肢冷、腹痛、腹瀉、斑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風寒等一切虛、寒病癥等,推三關性溫熱,能益氣行血,溫陽散寒,發(fā)汗解表。7/28/202315、三關:線狀穴15310/3/202316、六腑:線狀穴位置:前臂尺側,陰池至肘成一直線。操作: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100~300次。主治:一切實熱病癥。高熱、煩渴、驚風、鵝口瘡、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結干燥等。本法與推三關為大涼大熱之法,可單用,亦可合用。若患兒氣虛體弱,畏寒拍冷,可單用推三關,如高熱煩渴,可單用退六腑。而兩穴合用能平衡陰陽,防止大涼大熱,傷其正氣。如寒熱夾雜,以熱為主,退則可以退六腑與推三關之比為3︰1;若以寒為重,則可以推三關與退六腑之比為3︰1.。7/28/202316、六腑:線狀穴15410/3/202317、天河水:線狀穴位置: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稱清天河水;用食、中二指沾水自總筋處,一起一落彈打如彈琴狀,直至洪池,同時一面用口吹氣隨之,稱打馬過天河。100~300次。主治:外感發(fā)熱、內熱、煩躁不安、口渴、驚風等一切熱證??偨睢槌兀ㄇ鷿桑┩铺旌铀?,或清天河水;打馬過天河。清天河水性微涼,較平和,能清熱解表,瀉火除煩,可用于一切熱證;打馬過天河清熱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實熱、高熱等證。7/28/202317、天河水:線狀穴15510/3/2023上肢部常用穴位小結
①脾經、肝經、、心經、肺經、腎經、胃經、大腸經、小腸經等諸穴主要用于本臟腑的病證;用補法能補其不足,用清法能瀉其有余。其中肝經、心經兩穴宜清不宜補;脾經、腎經兩穴宜補不宜清。7/28/2023上肢部常用穴位小結
①脾經、肝經、、心經、15610/3/2023②清熱類穴位:掐揉二扇門、清天河水、推三關,治外感發(fā)熱。清天河水、打馬過天河、退下六腑、揉小天心,清營分血分之熱。揉內勞宮、揉上馬,清虛煩內熱。揉內勞宮與揉小天心結合,可清心經之熱。分手陰陽能調和氣血,用于寒熱往來。7/28/2023②清熱類穴位:15710/3/2023③健脾類穴位:推板門、揉板門、推四橫紋、推小橫紋,健脾和中、助運消滯。7/28/2023③健脾類穴位:15810/3/2023(六)、下肢部穴位(正面)7/28/2023(六)、下肢部穴位(正面)15910/3/2023下肢部穴位(背面)7/28/2023下肢部穴位(背面)16010/3/20231、箕門:線狀穴位位置:大腿內側、膝蓋上緣至腹股溝成一直線操作:推箕門。100~300次主治:穴性平和,有較好的利尿作用7/28/202316110/3/20232、百蟲:位置:膝上內側肌肉豐厚處操作:或按或拿,稱按百蟲或拿百蟲5~10次主治:通經絡,止抽搐,若用于驚風、抽搐,手法應加強刺激。7/28/20232、百蟲:16210/3/20233、足三里:位置:正坐曲膝垂足,由外膝眼(膝蓋外下凹陷處)直下3寸(或四橫指),距離脛骨約一橫指尖的地方操作:按揉足三里。50~100次主治:胃、腹痛,嘔吐,腹脹,便秘,痢疾等。本穴為足陽明胃經合穴,能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滯通絡,是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主穴。按摩足三里,好比吃只雞7/28/20233、足三里:16310/3/20234、三陰交:位置: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操作:按揉三陰交。100~300次。主治:遺尿,尿潴留,驚風,腹痛等,按揉三陰交能通血脈、活經絡、疏下焦、利濕熱、通調水道,亦能健脾胃、助運化等;是治療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的主穴7/28/20234、三陰交:16410/3/20235、委中穴位置: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操作:拿委中。3~5次主治:肚子疼痛、腰部疼痛或疲勞7/28/20235、委中穴16510/3/20236、涌泉:點狀、線狀結合穴位位置:將五個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中可出現一個凹窩,就是本穴。操作:推涌泉;揉涌泉。50~100次主治:推涌泉能引火歸元,退虛熱,主要用于五心煩熱、煩躁不安等癥。退實熱,可與推脊,退下六腑,清天河水等穴合用;揉涌泉能治吐瀉,左揉止吐,右揉止瀉7/28/20236、涌泉:點狀、線狀結合穴位16610/3/2023下肢常用穴位小結
①百蟲、承山、前承山、解溪、委中、仆參等諸穴均能治驚風抽搐和下肢轉筋,亦能治下肢痿痹諸證。②箕門、三陰交兩穴能治尿閉、小便不利等泌尿系統(tǒng)疾病。③有個性的穴位足三里是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主穴。豐隆能化痰濕,止咳平喘。推涌泉釜底抽薪之法,不僅能退實熱也能退虛熱。7/28/2023下肢常用穴位小結
①百蟲、承山、前承16710/3/2023治療篇
7/28/202316810/3/2023第五章小兒常見病癥推拿治療
7/28/2023第五章小兒常見病癥推拿治療
16910/3/2023【感冒】(一)風寒感冒癥狀:發(fā)熱惡寒,無汗,頭痛,體痛,流涕,噴嚏,咳嗽,喉癢,口不渴,舌苔薄白,脈浮。治則:疏鳳.解表,散寒。處方: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揉風池,黃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揉一窩蜂,揉外勞宮,推三關,清天河水。7/28/2023【感冒】(一)風寒感冒17010/3/2023【感冒】(二)風熱感冒癥狀:發(fā)熱惡風、有汗或少汗,頭痛咽痛,鼻塞濟濁涕,口渴,面赤辱紅,舌紅苦薄白微黃,脈浮數。治則:清熱解表。處方: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黃蜂入洞,揉耳后高骨,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7/28/2023【感冒】(二)風熱感冒17110/3/2023【小兒腹瀉】(一)傷食瀉癥狀:腹瀉腹脹,瀉前哭鬧,瀉后痛減,大便量多酸臭,伴納呆,口臭,腹痛,嘔吐酸餿。苔厚或厚膩,脈滑。治則:消食導滯,和中助運。處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樞,運內八卦,清大腸,揉板門。7/28/2023【小兒腹瀉】(一)傷食瀉17210/3/2023(二)寒濕瀉癥狀: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腸鳴腹痛,口不渴,小便清長,面色淡白。舌苔白膩或薄白,脈濡,指紋色紅。治則:溫中散寒,化濕止瀉。處方:推三關,揉外勞宮,清大腸,推上七節(jié)骨,揉龜尾。
【小兒腹瀉】7/28/2023(二)寒濕瀉17310/3/2023【小兒腹瀉】(三)濕熱瀉:主要癥狀:腹痛即瀉,急迫暴注,色黃褐熱臭,伴身熱,口渴.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象滑數,指紋色紫。治療原則:清熱利濕,調中止瀉。處方:清脾胃,清大腸,退六腑,下推七節(jié)骨,揉龜尾。7/28/2023【小兒腹瀉】(三)濕熱瀉:17410/3/2023【小兒腹瀉】(四)脾虛瀉:主要癥狀:久瀉不愈,或經常反復發(fā)作,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大便挾有不消化奶塊及食物殘渣,或食后即瀉。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象細弱、指紋色淡。治療原則:健脾益氣,溫陽止瀉。處方:補脾經,補大腸,摩腹,揉臍,揉龜尾,捏脊。7/28/2023【小兒腹瀉】(四)脾虛瀉:17510/3/2023【疳積】
(一)積滯傷脾:主要癥狀:形體消瘦,腹部脹滿,納呆,精神不振,夜寐不安,大便不調且常有惡臭。舌苔厚膩,脈滑,指紋色淡略紫。治療原則:消食導滯,調理脾胃。處方:補脾經,揉板門,推四橫紋,運內八卦,揉中脘,分腹陰陽,揉足三里。7/28/2023【疳積】
(一)積滯傷脾:17610/3/2023
【疳積】(二)脾胃虛弱:主要癥狀:面色萎黃或恍白,毛發(fā)枯黃稀疏,骨瘦如柴,寐差,精神萎靡,啼聲低弱,腹部凹陷,便溏。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象沉細無力,指紋色淡。治療原則:溫中脾健,補益氣血。處方:補脾經,推三關,揉外勞宮,運內八卦,掐揉四橫紋,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7/28/2023【疳積】(二)脾胃虛弱:17710/3/2023【小兒肌性斜頸】癥狀:小兒肌性斜頸是指患兒頭部向一側傾斜或前傾,顏面旋向另一側的疾病。治則:舒筋活血,軟堅消腫。處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骨、風府、大椎、風門、肩井、患側橋弓穴、翳風、風池以及腫塊周圍。7/28/2023【小兒肌性斜頸】癥狀:小兒肌性斜頸是指患兒17810/3/2023【小兒夜啼】(一)驚嚇啼主要癥狀:癥見夜間啼哭,面紅或泛青,心神不寧,驚惕不安,睡中易醒,夢中啼哭,聲慘而緊,呈恐懼狀,緊偎母懷,脈象唇舌多無異常變化。治療原則:平肝,鎮(zhèn)驚安神。處方:處方:清肝經,清心經,清補脾經,掐五指節(jié),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揉內勞宮。7/28/2023【小兒夜啼】(一)驚嚇啼17910/3/2023【小兒夜啼】(二)傷食啼主要癥狀:夜臥不安,時時啼哭,不想喝奶,胃脘脹滿,或者腹痛拒按,甚至嘔吐酸腐,大便秘結或瀉下穢臭,舌苔膩,脈滑,指紋滯。治則:消積導滯,和中安神。處方:清補脾經,揉板門,清肝經,運內八卦,分腹陰陽,揉中脘,推下節(jié)骨。7/28/2023【小兒夜啼】(二)傷食啼18010/3/2023【小兒夜啼】(三)心熱啼。
主要癥狀:面赤唇紅,哭聲洪亮有力,手腹俱熱,口中氣熱,大便秘結,舌尖紅,指紋紫滯,小便短赤。治則:清心導滯處方:清心經,揉內勞宮,清天河水,掐五指節(jié),搗小天心,清小腸。7/28/2023【小兒夜啼】(三)心熱啼。18110/3/2023【小兒夜啼】(四)脾寒啼。主要癥狀:面色白,手足欠溫,蜷曲而啼,啼聲無力,不欲吮乳,口中氣冷,腹痛喜按喜暖,大便色青而溏,唇舌淡白,指紋淡紅。治則:溫中健脾,養(yǎng)心安神。處方:推三關、揉外勞宮、補脾經、揉中脘、揉臍、揉小天心,揉百會。7/28/2023【小兒夜啼】(四)脾寒啼。18210/3/2023【嘔吐】(一)寒吐癥狀:飲食稍多即吐,時作時止,吐物不甚酸臭,面色蒼白,四肢欠溫,腹痛喜暖,大便溏薄,小便清長
治則: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處方:補脾經,清板門,揉外勞宮,推三關,推天柱骨,揉中脘7/28/2023【嘔吐】(一)寒吐18310/3/2023【嘔吐】(二)熱吐主要癥狀:食入即吐,吐物酸臭,身熱口渴,煩躁不安,大便臭穢或秘結,小便黃赤,唇紅,舌干,苔黃膩,指紋紫色。治則:清熱和胃,降逆止嘔處方:清脾經,清胃經,清大腸,退六腑,推天柱骨,橫紋推向板門,運內八卦,推下七節(jié)骨。7/28/2023【嘔吐】(二)熱吐18410/3/2023【嘔吐】(三)傷食吐癥狀:嘔吐頻繁,吐物酸餿,口氣臭穢,拒食拒乳,脘腹脹痛,拒按,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黃膩,脈滑實,指紋滯。治則:消食導滯,和中降逆處方:補脾經,揉板門,運內八卦,揉中脘,按揉足三里,橫紋推向板門,推天柱骨,分腹陰陽。7/28/2023【嘔吐】(三)傷食吐18510/3/2023【腹痛】(一)寒痛癥狀:腹痛急暴,哭叫不安,常受涼或飲食生冷后發(fā)生。遇冷痛劇,得熱較舒面色青白,苔白滑,指紋色紅。治則: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處方:補脾經,揉外勞,推三關,摩腹,掐揉一窩風,拿肚角。7/28/2023【腹痛】(一)寒痛18610/3/2023【腹痛】(二)傷食痛癥狀:腹部脹滿疼痛,拒按,噯腐吞酸,失氣頻作,厭食,苔厚膩,脈滑實。治則:消食導滯,行氣止痛處方:補脾經,清大腸,揉板門,運內八卦,揉中脘,揉天樞,分腹陰陽,拿肚角。7/28/2023【腹痛】(二)傷食痛18710/3/2023【腹痛】(三)蟲痛癥狀:腹痛突然發(fā)作,以臍周為甚,時發(fā)時止,小兒消瘦,食欲不佳,或嗜食異物。
治則:溫中行氣,安蟲止痛。處方:揉一窩風,揉外勞,推三關,摩腹,揉臍,拿肚角。7/28/2023【腹痛】(三)蟲痛18810/3/2023【腹痛】(四)虛寒腹痛癥狀:腹痛隱隱,喜溫喜按,形體消瘦,食欲不振,舌淡苔薄,指紋色淡。治則:溫補脾腎,益氣止痛。處方:補脾經,補腎經,推三關,揉外勞,揉中脘,揉臍按揉足三里。7/28/2023【腹痛】(四)虛寒腹痛18910/3/2023【遺尿】癥狀:睡眠中不由自主的排尿,若白天疲勞,加之天陰下雨更易發(fā)生。長期遺尿的患兒常面色萎黃,智力減退,精神不振,四肢不溫,肢體倦怠等癥。遺尿是指年滿三周歲后睡覺時尿床的病癥。3歲以下的兒童,由于腦髓未充,智力未足,或排尿習慣尚未形成,不屬病理現象。治則:溫補腎陽,益肺健脾,固澀下元。處方:揉丹田、關元、氣海,揉龜尾,按揉三陰交。下元虛寒者加補腎經,清小腸,揉腎俞,擦八髎以溫補下元,因澀止尿。肺脾氣虛者加按百會,補脾經,補肺經,清小腸,揉中脘以達到益氣健脾,固澀的作用。7/28/2023【遺尿】19010/3/2023【咳嗽】(一)外感咳嗽癥狀:主證:咳嗽,鼻塞流涕,惡寒發(fā)熱,無汗或有汗,頭痛,痰稀白或黃稠。治則:疏風解表,宣肺止咳
處方:清肺經,按天突,推膻中,開璇璣,揉乳旁揉乳根,擦胸背。加推攢竹,推坎宮,推太陽,拿風池,推上關,退下六腑,拿合谷。
7/28/2023【咳嗽】(一)外感咳嗽
19110/3/2023【咳嗽】(二)內傷咳嗽癥狀:咳嗽,胸悶氣短,干咳少痰,或咳嗽痰多,自汗或盜汗,神疲乏力,形體消瘦。
治則:健脾養(yǎng)肺,止咳化痰。處方:清肺經,按天突,推膻中,開璇璣,揉乳旁揉乳根,擦胸背。加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揉上馬,按揉氣海,揉中脘,揉肺俞,揉腎俞。
7/28/2023【咳嗽】(二)內傷咳嗽
19210/3/2023【發(fā)熱】(一)外感發(fā)熱癥狀:分風熱,風寒:
主證:風寒者:發(fā)熱輕畏寒重,無汗,鼻塞,咳嗽,流清涕,指紋鮮紅。
主證:風熱者:發(fā)熱重畏寒輕,有汗,鼻塞,流膿涕,咽紅,痰黃,指紋紫紅。治則:清熱解表,發(fā)散外邪。
處方:推攢竹,推坎宮,揉太陽,清肺經,清天河水,風寒者加推三關,掐揉二扇門,拿風池,風熱者加推脊。加減(1)、咳嗽,痰鳴氣急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豐隆運內八卦。
(2)、脘腹脹滿,不思乳食,噯酸嘔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門分腹陰陽,推天柱骨。
(3)、煩躁不安,睡臥不寧驚惕不安者加清肝經,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
7/28/2023【發(fā)熱】(一)外感發(fā)熱
19310/3/2023【發(fā)熱】(二)陰虛內熱癥狀:午后發(fā)熱,手足心熱,形瘦盜汗,食欲欠佳,舌紅苔剝,指紋淡紫。
治則:滋陰清熱。處方:補脾經,補肺經,揉上馬,清天河水,推涌泉,按揉足三里運內勞宮。加減:煩躁不眠加清肝經,清心經,按揉白會。自汗盜汗加揉腎頂,補腎經。
7/28/2023【發(fā)熱】(二)陰虛內熱
19410/3/2023【便秘】癥狀:實證可見大便干結,面赤身熱,口臭唇赤,小便短赤,胸脅痞滿,納食減少,腹部脹痛,苔黃燥,指紋色紫。虛證可見面色光白無華,形瘦乏力,神疲氣怯,大便努掙難下,舌淡苔薄,指紋色淡。治則:通下處方:基本手法:揉中脘,摩腹,揉龜尾,推下七節(jié)。實證:順氣行滯,清熱通便。國清脾胃,清大腸,搓摩脅肋,揉天樞——以消積行氣導滯。虛證:益氣養(yǎng)血,滋陰潤燥。加補脾胃,清大腸,推三關,揉天樞,捏脊,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補氣養(yǎng)血,潤腸通便。7/28/2023【便秘】19510/3/2023【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常見于4-7歲的智力基本正常小兒,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過多,情緒沖動,并可有學習困難的一組癥候群。(一)肝腎虧虛癥狀:神思渙散,多動多語,煩熱消瘦,毛發(fā)不榮,舌紅少津,脈細數。治則:滋腎補肝、潛陽止動處方:補腎經、清肝經、搗小天心、揉威靈、精寧、上馬。7/28/2023【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常見于4-7歲的智力基19610/3/2023【注意力缺陷多動癥】(二)心脾不足癥狀:神疲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多語而少激昂,舌淡胖苔薄白。治則:養(yǎng)心健脾、安神止動。處方:補脾經、補胃經、揉足三里、揉胃俞、脾俞、心俞7/28/2023【注意力缺陷多動癥】(二)心脾不足19710/3/2023【注意力缺陷多動癥】(三)痰火擾心癥狀:多動多語,煩怒沖動,痰多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則:清熱化痰,寧心安神。處方:清心經、清天河水、退六腑、揉豐隆、揉陽陵泉、推脊、搗小天心、揉丘墟、揉行間7/28/2023【注意力缺陷多動癥】(三)痰火擾心19810/3/2023【厭食】癥狀:以納呆,甚則拒食為主癥;面色少華,形體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動如常;病程在一個月以上;有喂養(yǎng)不當,飲食失節(jié),或病后失調史;排除因各種疾病、藥物引起的食欲低下。治則:健脾益胃,消食化滯處方:推脾經、揉板門、掐揉四縫、分推腹陰陽、摩腹、按揉足三里7/28/2023【厭食】19910/3/2023【近視】推拿治療假性近視有明顯效果,對軸性近視有改善作用。癥狀:視力減退、外斜視、視力疲勞、眼球突出。治則:調和氣血,疏通脈絡。處方:揉睛明、攢竹、太陽、四白、翳風,按風池、按揉天柱骨、分推坎宮,抹眼眶。7/28/2023【近視】推拿治療假性近視有明顯效果,對軸性20010/3/2023附錄篇7/28/2023附錄篇20110/3/2023小兒推拿流派介紹
所謂“推拿流派”,是指世襲相傳的,有其自身特色和風格的關于推拿操作與運用的群體。目前國內發(fā)展比較充分,影響較大的兒科推拿流派有山東地區(qū)的推拿三字經流派、孫重三推拿流派及張漢臣推拿流派,北京地區(qū)的小兒捏脊流派,上海地區(qū)的海派兒科推拿和湖南地區(qū)的劉開運兒科推拿流派。7/28/2023小兒推拿流派介紹所謂“推拿流派”,是指世20210/3/2023推拿三字經流派1、傳承:以山東青島市中醫(yī)院已故老中醫(yī)李德修為代表,李德修是清末膠東著名推拿名醫(yī)徐謙光的四代傳人,繼承了徐氏推拿學派之精華并有所發(fā)展,著有《李德修小兒推拿技法》一書。2、學術特點:該派常用穴僅三十有余,其手法亦較其他學派簡單,歸納起來只有推、拿、揉、搗、分合、運六種。主張取穴少而精,還強調用“獨穴”治病。所謂“獨穴”,就是在一定的情況下,只取一個穴位多推久推,以得效為度。在辨證上主張祛邪為先,重視小兒純陽之體,取穴少而多用清法。7/28/2023推拿三字經流派20310/3/2023認為小兒雖然“稚陰稚陽”,抵抗力不足,但是“純陽之體”生機旺盛,易趨康復。因小兒患病臨床多表現為實證或虛中夾實之證,純虛者較為少見,所以論治小兒,實證用清法,虛中帶實亦多用清法。在處方取穴上,因小兒具有“脾常不足”、“肺臟嬌嫩”、“肝常有余”等生理病理特點,根據木能克土,“木火刑金”之理,臨床取穴常常首選平肝穴,治療呼吸道疾病喜取平肝、清肺、清天河水、運八卦、一窩風等,治療消化道疾病常用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大腸、運八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茶青種植基地技術合作與采購合同4篇
- 2025年度超精密注塑機轉讓合同范本(含專利技術)4篇
- 2025年個人股權收購與轉讓盡職調查合同4篇
- 機器人制造產業(yè)鏈-深度研究
- 二零二五年度儲煤場租賃及煤炭檢驗檢測服務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鎳礦國際貿易爭端解決合同4篇
- 美團2025版商家入駐平臺傭金調整合作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航空器購置合同示范文本4篇
- 威脅情報共享機制-第1篇-深度研究
- 實時進程控制-深度研究
- 多重耐藥菌病人的管理-(1)課件
- (高清版)TDT 1056-2019 縣級國土資源調查生產成本定額
- 環(huán)境監(jiān)測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
- 2023年數學競賽AMC8試卷(含答案)
- 神經外科課件:神經外科急重癥
- 2024年低壓電工證理論考試題庫及答案
- 2023年十天突破公務員面試
- 《瘋狂動物城》中英文對照(全本臺詞)
- 醫(yī)院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證明(樣本)
- 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理解100篇(及答案)
- 氣功修煉十奧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