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教案_第1頁
陀思妥耶夫斯基教案_第2頁
陀思妥耶夫斯基教案_第3頁
陀思妥耶夫斯基教案_第4頁
陀思妥耶夫斯基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罪與罰》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簡介

費?米?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俄羅斯作家中非常神秘又頗具爭議的人物,在自己同時代的作家紛紛把目光投向滿是污泥濁水的俄羅斯現(xiàn)實的時候,他卻把關(guān)切的目光轉(zhuǎn)向人的心靈,進行著自己獨特的對人類心靈的拷問。他帶著自己患有癲癇病的病弱的軀體和自己具有強大的思考能力的大腦不懈地在探索人類心靈奧秘的羊腸小道上躑躅獨行。在這種探索與拷問之中盡顯他作為一個深刻的人道主義者的慈悲的胸懷,在那里不僅一切被欺凌與被侮辱人找到了申述的法庭,許多迷途的心靈也可以在他那里找到棲息的港灣,他的慈悲和憐憫源于他對人類的深切的愛和對人類苦難的同情,而他的愛和同情又出自他對人類心靈的獨特理解。

費?米?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出生于一個軍醫(yī)的家庭,在年輕時即大量閱讀俄國和西方的文學作品。1838年他進入彼得堡軍事工程學校學習,畢業(yè)以后在軍事工程繪圖處工作,一年以后辭職,專門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

1845年他與涅克拉索夫和別林斯基相識,偉大的民主主義批評家的社會思想給了他十分有益的影響。1845年他的小說《窮人》問世,受到涅克拉索夫和別林斯基的好評,也為他帶來了巨大的文學聲譽。這部作品是繼普希金的《驛站長》和果戈理的《外套》之后的又一部描寫小人物主題的作品。但在同樣的題材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選取了自己獨特的視角,如果其他作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小人物的“窮”和“小”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則更強調(diào)他身上的“人”的一面。費?米?陀思妥耶夫斯基40年代在中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上成果甚豐,其中引起廣泛爭議的是他繼《窮人》之后發(fā)表的作品《二重人格》。在這部作品中他刻畫了一個精神空虛,渴望向上爬,但未能如愿的小官員戈里亞特金的形象,戈里亞特金在官場上的失敗導致了他人格的分裂,幻覺中出現(xiàn)了另一個戈里亞特金的形象,這個小戈里亞特金在生活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處處映襯出主人公的失敗,其實這正是他期望中的自己的形象。雖然戈里亞特金的形象包含了對精神病學的研究,但塑造的仍可以說是時代的典型。這種似乎非現(xiàn)實主義的寫法在當時引起許多爭論,特別是使別林斯基非常失望,別林斯基認為作品應(yīng)挖掘小人物身上的美德和揭露社會的陰暗面,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興趣則是集中在刻畫人物心理的各個層面,作家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中一直都保持著這種興趣,甚至“二重人格”的母題在他后面的很多作品中都得到了進一步的開掘。40年代陀氏創(chuàng)作了許多中短篇小說,在這些小說中他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各種各樣的在社會底層掙扎的小人物形象。

4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參加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彼特拉舍夫小組的“星期五”聚會活動。1849年四月按照尼古拉一世的命令所有彼得拉舍夫小組的成員,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都被逮捕,并判處死刑,只是在臨行刑前一剎那,才宣布改判為四年的苦役??嘁凵畈粌H在他的身體上,甚至在精神上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此期間他有了對人性的進一步思考,他開始拋掉從前的信仰,徹底轉(zhuǎn)向宗教。

1859陀思妥耶夫斯基年獲準退役,并恢復發(fā)表作品的權(quán)利。他開始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新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作品有《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死屋手記》等。在《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這部作品中他繼續(xù)了自己的小人物的主題,塑造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小人物的形象?!端牢菔钟洝肥嵌韲膶W中第一部描寫沙皇俄國苦役犯生活的小說?!端牢荨芳词峭铀纪滓蛩够痰目嘁郾O(jiān)獄。小說假托一個犯人之口描述了殘酷的牢獄制度,以及犯人受到的非人待遇。小說更關(guān)注囚犯們的復雜性格,在獄中他對人性有了進一步的思考,看到了敢于為所欲為的所謂強者,也看到了甘于受人支配的弱者性格,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強者與弱者的主題也十分關(guān)注。

在1861-186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其長兄先后出版了《時代》和《時報》(1861-1863)月刊,在雜志中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宣傳他當時開始形成的所謂“根基論”的思想,其本質(zhì)是宣揚有教養(yǎng)的文明階層應(yīng)與人民這個根基相融合。

1862-1863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出訪西歐德,法,英,瑞士,意大利等國,并寫下了特寫《冬天記的夏天的印象》。在特寫中他揭露了歐洲文明的虛偽性,但并沒看到其相對于俄國的進步的一面。

在186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發(fā)表了小說《地下室手記》。作品的主人公是退職的八品文官,這是一個個人主義者的形象,他封閉在自己的地下室里,與人民隔絕,他發(fā)表了一系列的奇談怪論,怪論的中心是鼓吹人的自由意志,以及不應(yīng)受理性約束的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思想。

陀思妥耶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最后時期(1860年底——1881年)是他創(chuàng)作的頂峰,在此期間他寫了一系列社會哲理小說:比如《罪與罰》,《白癡》,《群魔》,《少年》,《卡拉瑪佐夫兄弟》。這些作品確立了陀氏的世界性的文學聲譽,充分表現(xiàn)了作家的創(chuàng)作才華和他的藝術(shù)世界的主要特點,這些作品是作家生命的最后二十年的思想和藝術(shù)探索的總結(jié)。

小說《白癡》是1868年在國外寫成的。他在作品中試圖塑造一個十分美好的人——人間基督梅什金公爵的形象?!度耗А罚?871-1872)是一部反虛無主義的小說,他把抨擊的矛頭指向60年代年輕的革命家。從1873年起陀思妥耶夫斯基開始發(fā)表自己的《作家日記》,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日記,而是作家發(fā)表自己對時代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文學作品的陣地,在他的文學遺產(chǎn)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70年代應(yīng)涅克拉索夫之邀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祖國紀事》上發(fā)表長篇小說《少年》(1875),70年代資本主義的迅猛發(fā)展,導致了社會生活的日益瓦解,也引起了家庭關(guān)系的瓦解,主人公阿爾卡基是一個“偶合家庭的成員”,作品描繪了這個初涉世事的年輕人在物欲橫流,道德淪喪的社會中艱難,痛苦的思想探索。

《卡拉瑪佐夫兄弟》是作者的最后一部巨著,匯集了所有作家的思想和藝術(shù)探索的結(jié)晶。小說的情節(jié)以一個偶合家庭的記事的形式,描寫了一樁弒父的丑聞。作品涉及道了社會政治,哲學,宗教道德等時代的方方面面的問題。其中的《宗教大法官》的章節(jié)對無論是俄羅斯還是西方的很多作家,甚至哲學家都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1881年2月9日,作家?guī)е簧鷮θ祟惷\的思考和對人性的拷問離開了這個引他深思的世界。

(二)小說《罪與罰》的評析

《罪與罰》(1864)是第一部給作家?guī)硎澜缏曌u的作品。《罪與罰》這部小說寫于19世紀的60年代。陀氏曾在自己的一封信中稱“這是一起犯罪的心理報告”。其實“這部小說的醞釀可能始于作者在鄂木斯克監(jiān)獄時期。西伯利亞的囚徒的許多案例以及他們的故事,想必引起陀氏的種種藝術(shù)思考。另一方面,當時俄國報刊報道過幾起謀殺案件……這些現(xiàn)實的案例可能促進了他的小說的構(gòu)思。但更為重要的似乎是對‘漂浮在空中的若干奇特的未完備的思想’的思考,是繼《地下室手記》之后對唯意志論的研究和對人類前途的思考?!?彭克巽138)這一切促使他著手《罪與罰》的寫作。在這部小說中緊張的情節(jié),對當時現(xiàn)實生活的廣闊畫面的描述,以及對道德問題的思考等都交匯在一起,反映出了改革之后資本主義在俄羅斯的迅猛發(fā)展不僅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甚至在社會生活,特別是思想道德領(lǐng)域?qū)Χ砹_斯產(chǎn)生的巨大的沖擊。

1.情節(jié)與人物分析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同時代的作家相比,在關(guān)注現(xiàn)實中的各種事件和問題的同時,更注重分析現(xiàn)實中形成的人物性格。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是關(guān)于貧窮的大學生拉斯科爾尼科夫殺死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的犯罪事件,但小說更多的篇幅則用來描寫主人公犯罪前后,主要是犯罪后的心理活動,以及受到的良心的懲罰。

拉斯科爾尼科夫是在彼得堡學習法律的大學生,他沒有父親,只靠母親微薄養(yǎng)老金和妹妹做家教掙來的錢來維持大學的生活,由于貧窮他不得不中途輟學。他在彼得堡租了一間非常簡陋的房間,用作品中的話來說,那與其說像個住人的屋子,倒不如說像個棺材。與他的貧窮的處境不相稱的是他的高傲的性情,耽于幻想的性格,他的自尊心和幻想幾乎可以說達到了病態(tài)的程度。但拉斯科爾尼科夫又是一個非常賦予思考能力,擁有聰敏性格的人,他在輟學前曾寫過一篇關(guān)于犯罪學方面的論文,并在一家雜志上發(fā)表。在這篇論文中作者把人分成了兩種,一種是強者,就像拿破侖一樣,他們可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為所欲為,并毫不猶豫地清除自己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哪怕是犧牲他人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而另一種人則是蕓蕓眾生,是繁殖同類的材料,是別人的工具和犧牲品。前一種人身上蘊涵著犯罪的可能性。他的觀點可謂有點駭世驚俗,但拉斯科爾尼科夫本人實際上是個非常善良的人,他曾節(jié)約自己微薄的生活費去資助一個貧窮的同學,在大火中奮不顧身救助小孩子的生命,遇到遭難的人他會慷慨解囊,哪怕用掉自己的最后一個盧布。但正是這樣一個人,卻犯下了殺害手無寸鐵的老太婆的滔天罪行。小說中主人公一出場時已經(jīng)帶著他的關(guān)于強者與弱者的理論,這個理論可以說是他在孤獨的充滿幻想的生活中冥想出來的,但是卻有著深刻的社會基礎(chǔ),周圍許多人的痛苦遭遇以及社會權(quán)利的不平等正是他產(chǎn)生這種不正確的理論的基礎(chǔ)。

在拉斯科爾尼科夫輟學的貧困,孤獨的日子里,他的生活是完全病態(tài)的,他整日躺在床上空想,不和任何人接觸,在痛苦中也反復思考自己的理論。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小酒館里邂逅了丟了職務(wù)的小官員馬美拉多夫,后者在痛苦之中向拉斯科爾尼科夫講述了自己的遭遇。馬美拉多夫心地善良,由于小的過失丟了差事,使一家人陷入了經(jīng)濟上的絕境,他的妻子患有肺結(jié)核,還得照料家事和一堆不懂事的孩子,他與前妻所生的大女兒,不到二十歲的姑娘索尼亞看到弟妹們挨餓,毅然走上街頭,去出賣自己年輕的身體,來供養(yǎng)家庭,馬美拉多夫一家的遭遇正是千千萬萬弱者生活的寫照。作品中對彼得堡的描寫也充滿了病態(tài)的氣息,隨處可見的醉漢,妓女,投水自殺的女人,陰郁灰暗的城市,里面充斥著馬美拉多夫之類的故事??梢哉f這里是拉斯科爾尼科夫理論產(chǎn)生的土壤。馬美拉多夫的故事和年輕的索尼亞的遭遇刺痛了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心靈,此外,他收到了家里的一封來信,說她的妹妹,美麗,聰明,高傲的姑娘杜尼亞就要嫁給一個富人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很快就會有錢繼續(xù)上學,拉斯科爾尼科夫知道他的妹妹決不會為了錢而嫁給自己不愛的人,他從母親的信中看到這個未婚夫也絕不會是妹妹會愛上的人,妹妹為他做出犧牲的想法使他格外地感到痛苦。

在這種處境下一個本來模糊的設(shè)想在拉斯科爾尼科夫的頭腦中逐漸清晰起來,他想把自己的理論付諸于實踐,來向這個充滿不公正的社會挑戰(zhàn),以證明自己是他理論中的強者。拉斯科爾尼科夫預(yù)謀了一個殺死放高利貸老太婆的計劃,然而,他又常常覺得這不過是個空想,在矛盾中他痛苦地掙扎。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拉斯科爾尼科夫得知,某一天的傍晚只有老太太一個人在家,他覺得仿佛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他不能錯過這個機會,他把一切都安排得非常周密,拉斯科爾尼科夫殺死了老太太,并成功地得以逃脫,沒留下任何蛛絲馬跡。拉斯科爾尼科夫從肉體上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太,但他從精神上卻殺死了自己。他生了病,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幻覺,孤獨地躺在自己的房間里。這時他的一個昔日的同學拉祖米欣得知他生病的情況,便請來醫(yī)生給他看病,自己則日夜守護他,這是一個善良而品格高尚的小伙子,他的關(guān)心常引起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煩躁,因為發(fā)生了那樣的事,他不想面對任何人,他仿佛覺得有一把剪刀把他和別人剪開了,因為他今生已不能與別人一樣了,他不能殺了人,還能若無其事地生活在人群之中。

此時,他妹妹的未婚夫盧仁到訪,并說他要到彼得堡發(fā)展,不久他的妹妹和母親也會到這里。盧仁是一個律師,從各方面都可以對他有所幫助,但拉斯科爾尼科夫一眼就感到對他的反感,特別是想到妹妹的自我犧牲和盧仁仿佛是利用了妹妹不利的處境的時候,于是無理地把他趕走了。很快母親和妹妹也來了,他曾那樣地思念她們,但她們來了,他卻不能像往常那樣與她們相處,他對她們的態(tài)度不僅心不在焉,還十分冷淡,多虧拉祖米欣一直幫助他照顧母親和妹妹。

警察局里也正在進行對此案的調(diào)查,負責案件的人是拉祖米欣的親戚,經(jīng)驗豐富的預(yù)審官波爾費利。拉斯科爾尼科夫為了一件小事去警察局時,忽然聽到他們在談?wù)撨@樁殺人案,拉斯科爾尼科夫受刺激而暈倒,這引起了波爾費利的懷疑,他曾經(jīng)看到過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文章,并對文章很感興趣。把這兩條線索連在一起,他幾乎可以斷言拉斯科爾尼科夫即是殺人犯,不僅因為他豐富的辦案經(jīng)驗,更因為他對人心靈的深刻了解。但波爾費利并沒掌握任何確鑿的證據(jù),所以在他和拉斯科爾尼科夫之間仿佛展開了一場心理的較量,波爾費利企圖通過與拉斯科爾尼科夫的接觸向他施加壓力來發(fā)現(xiàn)破綻,但拉斯科爾尼科夫應(yīng)付的無懈可擊。盡管能成功地與波爾費利周旋,但拉斯科爾尼科夫卻始終不能逃脫良心的譴責。

在一次閑蕩中他恰好遇到馬美拉多夫被馬踩傷了,他急忙把他送到家里,并把所有的錢都給了他的家人,在這里拉斯科爾尼科夫遇到了馬美拉多夫的女兒——他已有所聞的索尼亞,后者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年輕,靦腆,溫順,善良,使拉斯科爾尼科夫感到親近。不僅因為后者和他一樣在上帝的面前也是個罪人,更因為她在自己痛苦的處境中能保持不至于發(fā)瘋的忍耐態(tài)度,使拉斯科爾尼科夫相信她確有某種自己所不具備的精神力量,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就是索尼亞對上帝的信仰和愛。拉斯科爾尼科夫很想有另一個人來分擔自己的痛苦,他憑本能感到索尼亞就是那個人能值得他信任的人。于是拉斯科爾尼科夫把自己的痛苦和秘密向索尼亞和盤托出,索尼亞不僅沒有輕視他,而且非常的心疼他,同情他的痛苦,她勸拉斯科爾尼科夫去自首,用受難來洗滌自己的罪孽。她認為拉斯科爾尼科夫之所以犯罪是因為他不信仰上帝,而受到了魔鬼的引誘。但拉斯科爾尼科夫還想繼續(xù)與波爾費利較量,不想認輸。但另外一件事使他有所顧慮,就是他妹妹曾做過家庭教師那一家的地主斯維里加洛夫,一個放蕩的惡棍,向杜尼亞求愛不成,他便毒死了自己的妻子,來到彼得堡追逐杜尼亞,此刻恰巧住在索尼亞隔壁,并偷聽到他們的談話,他開始以此威脅拉斯科爾尼科夫并想和杜尼亞做交易。拉斯科爾尼科夫深怕傷害自己的妹妹,特別是索尼亞勸他自首的想法似乎也占了上風,他需要盡快解決這個局面,波爾費利也親自來訪,他真正地同情這個年輕人,也勸他自首,這樣比被抓住會受到更為寬大的處理。自殺或自首,拉斯科爾尼科夫掙扎著。他牽掛著自己的親人,想在自己的一切即將結(jié)束的時候把她們安排好。特別是因為盧仁在受到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冷遇之后,迫使杜尼亞在他與哥哥之間進行選擇,這導致了他們關(guān)系的破裂,母親和妹妹已無人照顧,他把她們托付給了拉祖米欣。

正當拉斯科爾尼科夫在自殺和自首之間猶豫的時候,在杜尼亞和斯維里加洛夫之間也正在進行一場較量,斯維里加洛夫試圖和杜尼亞做交易,遭到拒絕后心灰意冷,他反思了自己一生的種種罪孽,深感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于是用手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拉斯科爾尼科夫也想自殺,特別在聞此訊后,但他下不了決心,并不是怕死,而是感到自己生活中還有未完成的事,也許是自己思想的探索尚未終結(jié)。于是拉斯科爾尼科夫來到索尼亞那里,戴上了她的象征受難的十字架,到警察局坦白自己是真正的殺人兇手,拉斯科爾尼科夫被從輕判了八年苦役。拉祖米欣和杜尼亞結(jié)婚了,而索尼亞則陪伴拉斯科爾尼科夫一起去了西伯里亞,在那里她受到人們的尊敬和喜愛,拉斯科爾尼科夫經(jīng)過一段陰郁的時光后與索尼亞真正地相愛了,他們盼望著新生活的到來。

2.“超人”思想與宗教思想的對話

拉斯科爾尼科夫與索尼亞的相識,相知與相愛在作品中不僅僅是兩個被貌似被生活主流拋棄的年輕人命運軌跡的交集,更是兩種當時具有代表性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撞擊。

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理論的產(chǎn)生有其性格和遭遇的原因,也有社會背景的因素,比如馬美拉多夫一家的命運和為了金錢或其他的個人利益可以去為所欲為的盧仁和斯維里加洛夫之流的所作所為構(gòu)成的對比不能不說是這個理論產(chǎn)生的的基礎(chǔ),拉斯科爾尼科夫賦予幻想和孤僻,迷戀理性的性格確實也是這個理論產(chǎn)生的內(nèi)因。他在長期的思考中得出了錯誤的結(jié)論,雖然他的理論的出發(fā)點是反抗社會的不公平,但結(jié)論則不僅無助于消滅這種不平等,反到更深入地陷入了個人主義的泥潭。

除此之外,19世紀下半期資本主義迅猛發(fā)展,西方各種哲學思想的滲入,也為這個理論的產(chǎn)生提供了先決條件。拉斯科爾尼科夫的關(guān)于強者的理論散發(fā)著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的“超人”思想的氣息。關(guān)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的關(guān)系在學界也有過很多的評價和爭議。例如俄國存在主義作家和哲學家舍斯托夫認為尼采的哲學可以被看作是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次憑借書中人物之口所表達出的思想的一種理論上的闡釋。他在自己的《悲劇的哲學》一書中寫道:“拉斯科爾尼科夫文章的基本思想在尼采那里以另一種形式詳細地展開,……我不想說,尼采從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借鑒了思想……如果不是感到背后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支持,這位德國哲學家在《道德的系譜》中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敘述得如此大膽和直率。”(舍斯托夫98)學者弗里德連杰爾則有力地反擊了這一觀點。他認為尼采的哲學體系形成于發(fā)現(xiàn)陀氏作品之前,所以也不能說他受到陀氏的思想的影響,他的代表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寫于(1883-1885),里面已經(jīng)提出了上帝已經(jīng)死亡,因此現(xiàn)在的我們便是超人的生存這個命題?!敖裉煳铱匆娨粋€高超的人,一個莊重的人,一個精神的懺悔者,呵,我的靈魂如何為他的丑陋而發(fā)笑!”(尼采258)。弗里德連杰爾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一文中寫道:“在80年代的后期,尼采的大量的最終確立他的哲學研究思想和方向的主要著作已經(jīng)寫成并出版,……尼采的崇拜者認為是最有名望的一本書《扎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也已完成(1883-1885),他們企圖毫無根據(jù)地從此書中找到拉斯科爾尼科夫思想的影子,而這時尼采還不知道此人。尼采實際上接觸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在1887年,也就是哲學家寫作最后一批著作之前的一段時間”(弗里德連杰爾247)。弗里德連杰爾認為“超人”思想的影子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之前便已存在,所以把這一思想看成兩個人之間的獨特聯(lián)系似乎有些牽強。但是否定兩人之間的聯(lián)系是不客觀的,因為他們對彼此思想與創(chuàng)作的關(guān)注是不爭的事實,他們都敏感地捕捉到了“超人”這一思想的時代氣息,并以或文學創(chuàng)作和理論分析的方式來反思回應(yīng)這一思想,將其提煉到一個精華的高度則不能不說是這兩個人內(nèi)在關(guān)注點上的某種聯(lián)系。

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在《死屋手記》中已關(guān)注到了強者與弱者這兩種心理類型。在《罪與罰》中“超人”心理得到了陀氏淋漓盡致的描寫,但作者對這種思想的態(tài)度又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把它當作批判的對象,所以讓它在作品中與代表東正教精神的索尼亞的思想相對話,并讓索尼亞在對話中占了上風,但另一方面在拉斯科爾尼科夫與索尼亞交談中為自己的辯解又未嘗不是作家內(nèi)心的矛盾與糾結(jié)的反映。

溫和的索尼亞是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對照,她因為社會的不平等而飽受痛苦,但她順從地走自己的苦難之路,年輕的她為了自己的親人毫無怨言地犧牲了自己,她從東正教的懺悔,受難,到洗滌罪惡,獲得來世的救贖的的觀念出發(fā),力圖挽救拉斯科爾尼科夫,讓拉斯科爾尼科夫重新回到上帝的懷抱并獲得新生,通過受苦來洗滌罪孽獲得救贖是陀氏思想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索尼亞是作品中陀氏十分鐘愛的女主人公形象。盡管作家對作品中的兩個女性形象都十分欣賞。冬尼亞盡管誠實,高尚,真誠,但她對信仰的問題似乎十分冷淡,她理性而實際,對新生活的思考很多從物質(zhì)或?qū)嶋H的層面上進行的。但索尼亞則不同,索尼亞對新生活的理解更多是從精神層面的?!八粓A滿,但她道德高尚,內(nèi)心能夠產(chǎn)生強烈的熱情,和感情上圓滿,平穩(wěn)的冬尼亞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覺得她要可愛的多”(Соколов99)。

作品中索尼亞和拉斯科爾尼科夫兩人的思想在交鋒碰撞后,仍按各自的邏輯軌跡發(fā)展,變化,構(gòu)成一種對話,而作者本身作為思想家對宗教的宣揚和作為現(xiàn)實主義作家對現(xiàn)實的描繪似乎也不能得出相同的結(jié)論,這種不同也可以理解為作者與描繪的主人公之間的對話,作者本人更重視這種對話性,而不是任何凌駕于主人公之上的絕對思想,這是陀氏作品的一個基本詩學特征。

3.藝術(shù)特色:復調(diào)小說與心理描寫

1)復調(diào)小說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帶給俄國文學的一大貢獻在于他開創(chuàng)了一種不同于傳統(tǒng)小說的新形式——復調(diào)小說,這確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一個明確的詩學特征。復調(diào)作品多用于音樂領(lǐng)域,復調(diào)樂曲常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同時進行、相關(guān)但又有區(qū)別的聲部所組成的音樂作品,這些聲部各自獨立,但又和諧地統(tǒng)一為一個整體,彼此形成和聲關(guān)系。運用復調(diào)手法,可以豐富音樂形象,加強音樂發(fā)展的氣勢和聲部的獨立性,造成前呼后應(yīng)、此起彼落的效果。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巴赫金將這個概念移植到文學理論中,他在1929年初版,1963年修訂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一書中指出“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不相融合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復調(diào)——這確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長篇小說的基本特點。在他的作品里,不是眾多的性格和命運構(gòu)成一個統(tǒng)一的客觀世界,在作者統(tǒng)一的意識支配下層層展開;這里恰恰是眾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識連同他們各自的世界,結(jié)合在某個統(tǒng)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間不發(fā)生融合”(巴赫金4)。

這種對話性在《罪與罰》這部作品中隨處可見。例如在拉斯科爾尼科夫與索尼亞的對話中,不僅包含兩種思想的對話,甚至在拉斯科爾尼科夫自己的自白中也可以聽到他內(nèi)心深處的不同聲音的較量?!澳菚r候我才看穿了,索尼亞”他興高采烈地接著說道,“權(quán)利只給那種敢于彎腰去把它揀起來的人。這里只需要一點,就一點:只消有膽量!于是我有生以來頭一次在腦子里形成了一種看法,這種看法在我之前還從來沒有一個人想到過!沒有一個人!忽然間我看得象白晝一樣清楚:怎么在此以前就沒有一個人敢,現(xiàn)在也沒有一個人敢,現(xiàn)在也沒有人敢無視這一切謬論,沒有人敢把這一切甩得一干二凈!我……我想冒昧一試……于是就殺了人……我只是想冒昧一試,索尼亞!這就是全部原因!”

“哦,別說了,別說了!”索尼亞兩手一拍,叫了起來。“您離開了上帝,上帝就懲罰了您,把您交給了魔鬼!”

“這么說來,索尼亞,當我在黑暗里躺著,想象著這一切的時候,是魔鬼在誘惑我嗎????

“別說了!您別笑。瀆神的人!您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懂!哦,主??!他什么,什么也不會懂的!”

“別說了,索尼亞,我根本沒有笑,我自己也知道是魔鬼把我拉下了水。別說了,索尼亞,別說了!”他憂郁地,固執(zhí)地又說了一遍。(413)在這段對話中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超人”思想與索尼亞的宗教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話,不僅如此,拉斯科爾尼科夫本身的思想中也有兩種聲音在互相撞擊,他時而興高采烈,認為自己是一種偉大思想的發(fā)明者和實踐者,時而又異常憂郁,認為這一切不過是受到了魔鬼的誘惑而已。

巴赫金按著作者與主人公的不同關(guān)系把小說文體分為:獨白型小說和復調(diào)小說。在傳統(tǒng)的小說中,作者是主體,主人公是客體,主人公存在于作者視野的世界中,小說的整體性服從與作者的聲音和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小說所描繪的世界是作者意識的統(tǒng)一天下,這是獨白型小說。但陀氏的小說打破了這個統(tǒng)一體,充滿著多種不同聲音的對話,他筆下的主人公不僅不受作者的支配,甚至與作者平起平坐,非但可以反駁作者,而且可以與之抗衡。這種復調(diào)既包括主人公之間或同一主人公的不同意識之間,也包括主人公與作者之間的對話。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改變了自己同時代小說家創(chuàng)作中獨白小說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豐富和完善了俄羅斯小說的創(chuàng)作模式,這也是他對俄羅斯文學的不可忽視的貢獻。

2)心理描寫

無疑,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拷問人類心靈的天才。他在《罪與罰》中表現(xiàn)出十分細膩而深入的心理分析才能。作品雖然描述的是大學生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犯罪與受到良心和法律的雙重懲罰的故事,但小說中絕大多數(shù)的篇幅都用來描寫主人公犯罪前和犯罪后的矛盾和復雜的心理感受。

陀思妥耶夫斯基善于把主人公放到一種非常的狀況之下來考驗,并在此種情況下揭示出主人公來不及偽裝的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整篇小說可以說即是拉斯科爾尼科夫在極端狀況下的一個“心理報告”。除了主人公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常常把作品中的其他人物置于一種非常的情境之下,來考察他們的心靈。比如作品中描寫盧仁誣陷索尼亞偷錢被當場揭露后,他馬上撕下平日里文雅的面具,幾乎剎那間就把自己的無恥的嘴臉暴露無疑。又比作品中描寫了斯維里加洛夫在試圖和杜尼亞做交易,遭到拒絕后,惱羞成怒,企圖對她實施強暴,但看到杜尼亞的無助之后,他良心發(fā)現(xiàn),他不忍心那樣做,因為這個惡棍深深地愛著杜尼亞,他讓杜尼亞以最快的速度在自己后悔之前離開,遭到拒絕的他心灰意冷,在痛苦的幻覺中仿佛看到了自己所有的罪孽,他曾無恥地強奸過一個幼女,并聽任她含辱死去。斯維里加洛夫覺得自己的人生也是罪孽深重而毫無意義,他把自己的錢分給了索尼亞,幫她安置好她的弟妹,也給了自己的小未婚妻一筆錢,便用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斯維里加洛夫這個惡棍內(nèi)心的“善”的一面在極端的情景中被凸現(xiàn)出來,帶給讀者意想不到的震驚和洗禮。

對心理肖像的描寫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寫的一個特點,這種心理肖像的描寫在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中對畢巧林的肖像描寫可謂是心理肖像的典范,陀思妥耶夫斯基繼承了這一特點。比如《罪與罰》中對放高利貸老太太的肖像的描寫就非常成功?!斑^了不一會兒,門開了一條小縫:女主人帶著明顯的疑慮從門縫里大量來客,只能看見她那雙在黑暗中閃閃發(fā)光的小眼睛??墒?,當她看見樓梯口有很多人的時候,就放大了膽子,把門全打開了。于是年輕人邁過門坎,走進黑洞洞的過道,那個過道是和后面的一間小廚房隔開的。老太婆默默地站在他面前,疑慮地打量著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