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頜竇開放式提升術方式及常見問題_第1頁
上頜竇開放式提升術方式及常見問題_第2頁
上頜竇開放式提升術方式及常見問題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頜竇開放式提升術方式及常見問題

上下頜骨后骨的數(shù)量不足。此外,這一高度不足通常是由于上下頜骨氣腔化引起的。因此,上下頜骨粘膜從洞穴底部排出后會得到改善。骨移植材料可以在孔底粘膜和孔底骨之間移植,從而有效增加骨的高度。提升上頜竇底粘膜及植入骨移植材料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上頜竇側壁開窗,在直視下植入骨移植材料,這種方式稱上頜竇開放式提升術;另一種方式是從種植窩內將上頜竇底粘膜推向上與竇底骨分離后,送入骨移植材料提升上頜竇底,這種方式稱上頜竇閉合式提升技術或者內提升技術。現(xiàn)將上頜竇開放式提升手術方式及常見的問題分析報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下頜竇開放式提升術8例我院口腔種植中心就診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8歲。8例患者中,3例作雙側上頜竇提升,5例作單側上頜竇提升,共11個上頜竇。上頜竇底厚度在2~4mm間。所有患者皆采用上頜竇開放式提升術植入骨增量材料,6~9個月后根據(jù)X光骨修復情況,二期植入種植體。除一例病員在輔助麻醉加局部麻醉下手術外,其余病員皆在局部麻醉下手術。1.2骨溝的磨除及骨移植的制作手術方式參見圖1~5(見彩頁前插4),從上頜結節(jié)到中線部位浸潤及腭大神經(jīng)阻滯麻醉,在上牙槽嵴頂處從上頜結節(jié)向尖牙區(qū)作全層切口,在切口的前端作一垂直松弛切口。用骨膜分離器將齦辦翻開至眶下孔下,顯露顴牙槽嵴附近的上頜骨外側壁。用高速直手機、金鋼石圓鉆在上頜骨側面骨皮質上鉆磨開窗。先在上頜竇底平面與竇底平行作一水平線,小心磨除表面骨質,形成一條骨溝,注意勿突破內板。骨質磨除的深度以肉眼觀骨溝底略顯藍色即可。該骨溝的長短取決于似開骨窩的大小,如擬植入顆粒狀骨代用品時,開窗大小可超過1cm2,則該骨溝長度則可為1cm。如擬植入塊狀骨時,開窗大小一般為1.5~2cm2,這時骨溝的長度則應作相應延長。同法形成第二條骨溝。第二條骨溝應與第一條平行,但向上約10mm,注意避免損傷眶下孔及其內的神經(jīng)血管束。水平骨溝形成后再用金鋼石磨頭小心在此兩條線的前后末端磨一垂直線,由此形成一長方形骨塊,注意將兩個下角作成圓孤狀以便在下一步操作時不致撕傷竇粘膜。下一步是用移植材料充填竇底,采用Bio-Oss與自體骨混合后填入將骨移植材料填入直到開窗的上平面。將翻成水平狀的骨塊支撐穩(wěn)定。竇粘膜被骨移植材料向上推移翻于骨塊的上方。移植材料填滿至與開窗處骨面平其后,在其表面蓋上一屏障膜,屏障膜邊緣應超過骨窗邊緣2mm左右。最后,頰腭側粘膜瓣復位,連續(xù)褥式縫合。告訴病員在此手術后兩周不要用鼻子吹氣,全身用抗菌素一周,使用漱口液,術后24~48小時內冷敷。1.3頜竇的植入11個上頜竇提升,植入骨增量材料,其中5例7個上頜竇采用自體骨加Bio-Oss、3例4個上頜竇內植入單純的Bio-Oss小牛骨粉。自體骨分別來源于頦部(2例)、上頜結節(jié)(2例)及下頜外斜線(1例)。2材料植入骨的x線片觀察術后有三例患者出現(xiàn)輕度的鼻腔內出血,兩天后好轉,于頦部(2例)、上頜結節(jié)(2例)取骨者,術后出現(xiàn)供骨區(qū)較明顯的腫脹,其余皆未出現(xiàn)明顯的不適。無感染及上頜竇炎發(fā)生,創(chuàng)口愈合良好。6~9個月X線片顯示:Bio-Oss骨粉改建形成了新骨,原骨粉阻射影內有骨紋理進入,其中,采用自體骨加Bio-Oss的7個上頜竇在術后6個月X光片顯示骨替代材料內骨紋理生長進入的骨改建成熟癥象,植入單純Bio-Oss小牛骨粉的4個上頜竇,X光骨改建情況在術后9個月達到與混合材料植入者相似表現(xiàn)。二期手術植入純鈦種植體(FriadentGmbH)(圖6,7)??偣仓踩肓?4枚純鈦種植體,植入后種植體骨結合滿意,修復后6~15個月觀察,X線片見種植體與骨結合緊密,種植體周圍骨垂直吸收小于1mm,牙齦組織健康,種植體上部結構功能恢復滿意。3討論3.1種植體植入后如何確定穩(wěn)定性上頜竇底開窗式提升術最先由Tatum提出,在隨后的臨床驗證中,取得滿意效果。本組資料顯示,上頜竇開窗式提升術可有效解決上頜重度萎縮牙種植的難題。上頜竇提升后是否能同期植入種植體取決于種植體植入后能否獲得初期穩(wěn)定性,一般來說,如果原牙槽嵴高度大于4mm,則通常能獲得初期穩(wěn)定性,能夠同期植入種植體,相反如原牙槽嵴高度小于4mm,則原則上不能同期植入種植體。在我們的病例中,如上頜竇底厚度超過4mm,可采用相對較為簡單的閉合式提升術式完成竇底提升及同期種植體植入,所以本組病員采用開窗式提升術式的患者全都是竇底厚度小于4mm,皆未行同期種植體值入,這種方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在二期植入種植體時,如有必要還可進一步作少許閉合式提升。3.2下頜竇內黏膜的提升手術麻醉一般為從上頜結節(jié)到中線部位浸潤及腭大神經(jīng)阻滯麻醉,加上眶下孔、上齒槽后神經(jīng)的話,麻醉持續(xù)時間可較長,另外,如不加阻滯麻醉的話,在開窗進入上頜竇時常有疼痛。一般不用全身麻醉,但個別作雙側上頜竇提升且需取自體骨者,加適量輔助麻醉可使病員感覺較為舒適。本組病員中僅有一例65歲患者作雙側上頜竇提升及頦部、外斜線處取自體骨,因手術時間較長,加用了適量輔助麻醉,余皆完全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術。上頜竇提升技術關鍵在于完整無損地剝離與提高上頜竇底粘膜,要做到這一點,在開窗時應選用金剛砂鉆針,這樣可避免鉆破骨壁時掛傷竇內黏膜;鉆磨骨溝時應注意下方的水平骨溝及前后的垂直骨溝應充分磨透,上端的水平骨溝則保留少許,這樣在輕敲施力后,下方及兩側邊緣首先斷離,上方水平骨溝處則為青枝骨折,如果上方骨溝首先斷開,則有可能造成黏膜撕裂;另外,所形成的矩形骨窗下方的兩個角應圓鈍,以確保在其斷離關向內翻入時,不會損傷竇內黏膜。在這些步驟的任何一步皆要小心,稍有不慎即可撕傷竇內黏膜,國外的報道中介紹黏膜撕裂后可采用可吸收縫線縫合粘膜,但我們感覺,中國人上頜竇粘膜非常菲薄,要想縫合修復裂口常較困難,縫合時縫針還可造成粘膜的進一步撕傷。所以一般應不作縫合,可用一塊膠原膜貼于粘膜裂口處,再填入骨移植材料,只要能確保骨移植材料不漏入上頜竇內,則可順利愈合,本組病員中有一例由于原患牙慢性尖周炎,侵犯竇內黏膜,拔除后竇底處形成瘢痕,術中進行竇底黏膜剝離時穿破,經(jīng)上述處理后,順利完成了植骨及種植修復。3.3自體骨加bio-oss小鼠骨粉的術后入路比選一般認為上頜竇提升所需的骨移植材料以自體骨與骨代用品混合較好。單純的自體骨移植后雖然成骨性能最好,且較為安全可靠,一般較易成活,但自體骨最大的一個缺點是吸收較快;單純的骨代用品移植則由于無成骨活性,僅有骨引導性,所以最好是自體骨與骨代用品混合使用效果較好,一般以50%體積的自體骨加50%的人工骨最好。自體骨取骨區(qū)雖然以髂骨、肋骨等處較為豐富,采取方便,但常不為病員所接受,所以目前自體骨來源多為頜骨范圍內。本組上頜竇提升中5例7個采用自體骨加Bio-Oss小牛骨粉植入者,皆在6個月內即完成了骨結合。但頦部及上頜結節(jié)取骨者在術后供區(qū)出現(xiàn)較明顯的腫脹,這給病員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恐懼心理,下頜外斜線處供骨者,雖然術后反應較輕,但該部位的骨主要為骨皮質,骨的再生和成活不及頦部及上頜結節(jié)部位的骨。3例4個上頜竇內植入單純的Bio-Oss小牛骨粉者,X光表現(xiàn)骨結合較慢,皆在術后9個月行二期植入種植體,雖然所需時間較長,但由于不用第二術區(qū),多數(shù)病員希望采用這一方式。有研究證實,上頜竇提升后,新生骨主要來自竇底和四周的骨壁,我們的體會是:如果上頜竇在術前全景片上顯示為下部縮小的倒三角形,手術中竇底黏膜向上提升后可形成-五壁骨腔,這種情況可全部應用Bio-Oss小牛骨粉,術后由于下方和四周的骨壁皆在新生骨向骨粉內生長,可較快地形成新骨。相反,如果上頜竇在術前全景片上顯示為接近矩形,下部較為寬大時,四周的骨壁皆距骨腔中心較遠,術后新生骨生長較慢,甚至在骨腔中心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