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沖刺高分訓練現(xiàn)代文閱讀:記敘文閱讀 教師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1.gif)
![2021屆高考語文沖刺高分訓練現(xiàn)代文閱讀:記敘文閱讀 教師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2.gif)
![2021屆高考語文沖刺高分訓練現(xiàn)代文閱讀:記敘文閱讀 教師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3.gif)
![2021屆高考語文沖刺高分訓練現(xiàn)代文閱讀:記敘文閱讀 教師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4.gif)
![2021屆高考語文沖刺高分訓練現(xiàn)代文閱讀:記敘文閱讀 教師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3fd2f11498bf7884fc825dd6731f98ba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記敘文閱讀
高度和溫度
一一記著名美術(shù)教育家畫家方增先
錢曉鳴
①他是新中國培養(yǎng)的第一批美術(shù)家,他是新中國建設和新中國美術(shù)70年歷
程的全程親歷者,他開創(chuàng)的新中國水墨人物畫成功地把西方造型藝術(shù)語言轉(zhuǎn)化為
中國人物畫語言,在中西結(jié)合上堅守了中國藝術(shù)的審美觀念。從《粒粒皆辛苦》
《說紅書》《艷陽天》《母親》《草原祝酒歌》《沃土》到《家鄉(xiāng)板凳龍》《閑
看行路人》《行行復行行》……他為新中國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經(jīng)典的農(nóng)民形象。他
就是著名美術(shù)教育家、杰出畫家方增先。
②方增先撰寫的《怎樣畫水墨人物畫》從1965年出版以來,不斷再版,總
發(fā)行量達百萬以上,何家英、田黎明等一代代年輕畫家都是讀著這本書翻開自己
的藝術(shù)人生的。
③12月3日,著名美術(shù)教育家、畫家方增先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
④作為當代的經(jīng)典藝術(shù)家,在從藝70個春秋里,方增先為新中國美術(shù)史貢
獻了各個年代一系列的代表作,每一幅代表作品的背后都充滿著傳奇。
⑤《粒粒皆辛苦》(1955年)是方增先的成名作。1953年方增先從中央美
院華東分院油畫專業(yè)畢業(yè)留校后,被轉(zhuǎn)入黎冰鴻副院長的研究生班研習國畫。當
時國家開始了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全國上下開展節(jié)約糧食的運動,他就想創(chuàng)作一張節(jié)
約愛惜糧食的作品。原來設想是一個小孩拾稻谷,后來覺得還是老農(nóng)民更合適。
構(gòu)思確立后很快就完成了創(chuàng)作。當年的國畫系主任吳弗之先生說,這張作品太好
了。后來,《粒粒皆辛苦》風靡全國,乃至整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陣營,以至于
一些東歐國家外賓見到方增先都會說,你就是那張《粒粒皆辛苦》的作者。
⑥廣為人知的《艷陽天》系列人物作品,是方增先根據(jù)小說《艷陽天》創(chuàng)作
的插圖畫,主要是在1975年前后創(chuàng)作的,一共有30多幅。為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方
增先還特別到北京附近的農(nóng)村體驗生活、寫生。作品創(chuàng)作完成后,上海、北京、
河北三地多次出版。因為是小說插畫,隨著小說情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隨時間、空
間的移動,出現(xiàn)的氣氛,運用水墨畫的各種藝術(shù)處理去表達?!镀G陽天》成為當
年最具時代影響力的作品。
⑦改革開放以后,面對蜂擁而入的西方美術(shù)思潮,方增先的態(tài)度是先看清楚
了再說。在長達數(shù)年的時間里,他幾乎不畫畫,只是觀察、思考、讀書?!笆?/p>
面壁圖破壁”,待方增先再次拿起筆來創(chuàng)作時,他一掃心中疑惑,更加堅定了對
中國文化和中國化的信念。所不同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在中國人物畫的
第一次創(chuàng)新上,更多地吸收了花鳥畫的技法。而八十年代后期,他開始探索把山
水畫技法融入運用到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特別是用積墨法追求人物塑造的厚重感。他
創(chuàng)作的《母親》(1988年)榮獲了全國美展銀獎。
⑧進入21世紀以后,方增先在解決中國畫畫大畫、追求大動態(tài)、大場面的
宏大氣象巨制上做出了令人驚嘆的探索。從2002年他創(chuàng)作的《家鄉(xiāng)板凳龍》《閑
看行路人》《行行復行行》把積墨法的探索推向了成熟。
⑨2009年在北京中國美術(shù)館圓廳,長達18米的《祭天》,豪放而不失精到
的筆墨,恢弘的氣勢,讓觀眾對這位當時已年屆八旬的老藝術(shù)家贊嘆不已。方增
先對這幅巨制的要求仍然是:筆筆有交代,起筆落筆都很清楚。
⑩中國美協(xié)名譽主席馮遠是方增先的入室弟子。當年,馮遠是一名上海到東
北下鄉(xiāng)鍛煉的“知識青年”,是方先生改變了他的命運。當他看了馮遠的作品后
就對馮遠說,來杭州浙江美院報考我的研究生。馮遠很吃驚地說,我只讀過初中。
方增先鼓勵他一定要來。說起當年報考,馮遠說他都沒有用毛筆畫過畫。方增先
的“愛才”是出了名的。
(11)如今,方先生帶著藝術(shù)家的真誠和后輩的不舍走了,但他那份憂世憫
農(nóng)的心卻永遠縈繞在他的作品中。
——選自《北京晚報》(2019年12月11日)(有刪減)
1.文章的題目是“高度和溫度”,那“高度”“溫度”在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讀全文,我們不難看出,“高度”指的是方先生的藝術(shù)造詣之
高,而“溫度”則體現(xiàn)的是在藝術(shù)作品中表達的他憂世憫農(nóng)的情懷以及他“愛才”
的品性。回答此題時一定要抓住第④自然段的內(nèi)容來回答“高度”的體現(xiàn);抓住
最后一個自然段中“但他那份憂世憫農(nóng)的心卻永遠縈繞在他的作品中”以及第⑩
自然段的內(nèi)容來解釋“溫度”的內(nèi)涵。
【答案】:“高度”是指方先生藝術(shù)作品水平高,為新中國美術(shù)史貢獻了
各個年代一系列的代表作,每一幅代表作品的背后都充滿著傳奇;“溫度”是指
在方先生的作品中充盈著他憂世憫農(nóng)的情懷以及他“愛才”的品性。
2.請概括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內(nèi)容,并簡述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對文段內(nèi)容的概括是記敘性文體的一個??柬?。本段屬于對方先
生一生地位、影響及其作品的總括。至于此段的作用,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選項
中選定正確的選項(第一、引起下文;第二、概括全文內(nèi)容;第三、渲染文章的
感情基調(diào);第四、提出文章栗寫的話題),然后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來作答。
【答案】:內(nèi)容:從在美術(shù)界的地位、影響以及著名的作品等角度對方先
生進行簡介。作用:總括全文的內(nèi)容。
3.請簡析下面句中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12月3日,著名美術(shù)教育家、畫家方增先先生永遠離開了我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我們必須明了句中的“離開”具體的含義——逝世,離世,
然而,我們繼續(xù)想下去,為什么作者不用“逝世,離世”而用“離開”——作者
不愿意用“逝世,離世”說明了作者不想接受這個現(xiàn)實而又無可奈何,從中可以
看出作者對方先生的敬仰之情。
【答案】:“離開”一詞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方先生離世無比痛苦的心情以
及對方先生的無比敬仰。
4.文章第④自然段與下面的第⑤一一⑨自然段在結(jié)構(gòu)上屬于什么關(guān)系?請簡
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guān)系有并列式、層遞式、總分式,結(jié)合第④自
然段與下面的第⑤——⑨自然段的段落內(nèi)容,我們不難得出答案:總分關(guān)系。
【答案】:總分關(guān)系。
5.通讀全文,說說方增先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題需要抓住文中能概括全文內(nèi)容的段落以及重點段落第⑦、
⑩自然段的內(nèi)容來進行。第①段給我們的信息是:方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藝術(shù)教育
家、畫家;第⑦段給我們的信息是:方先生對于藝術(shù)有自己的審美觀點,從不盲
從;第⑩段給我們的信息是:方先生的作品中充滿著憂世憫農(nóng)的情懷。
【答案】:他是一位憂世憫農(nóng)藝術(shù)教育家,是一位畫家;他對藝術(shù)從不盲
從,有自己獨到的審美觀念;他非常愛惜人才。
6.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結(jié)尾這段話的?請寫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最后一自然段也是對全文的一個總結(jié),是對方先生藝術(shù)作品所表
達的主題的概括。
【答案】:文章的結(jié)尾從方先生藝術(shù)作品要表達的主題來對方先生的高尚
品性予以高度贊美。
另有思路的文人張賢亮
汪兆騫
①一個多月前,驚聞從維熙老哥因罹患癌癥辭世,不勝哀戚,又不禁想起五
年前秋季仙逝的張賢亮兄。文學史家把這二位經(jīng)歷歷史風雨考驗、閱盡人世滄桑
的作家,以自己勞改生活為素材創(chuàng)作的《大墻下的紅玉蘭》(從維熙)、《靈與
肉》(張賢亮)等小說,稱之為“大墻文學”,認為這類作品沖破了題材禁區(qū),
開辟了一個新的藝術(shù)領(lǐng)域,給“傷痕文學”留下了一個絕響。
②張賢亮上世紀五十年代始發(fā)作品,二十一歲因發(fā)表抒情長詩《大風歌》被
錯劃為“右派”,此后二十余年經(jīng)歷流放、勞改、專政、關(guān)監(jiān)的磨難。他重返文
壇后,曾對我說:今天只看長詩《大風歌》的副標題“獻給在創(chuàng)造物質(zhì)和文化的
人”,人們就不能不說我張賢亮有超前意識。一九七九年,張賢亮發(fā)表短篇小說
《靈與肉》,獲全國第三屆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而一舉成名,后被謝晉改編成電影《牧
馬人》,觀眾達一億三千萬,他被家喻戶曉。
③張賢亮接著發(fā)表了中篇小說《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使他
成為膾炙人口的小說家。它們也都是寫知識分子落難的小說,但是張賢亮從不去
譴責玩味所遭受的苦難,而是理性又充滿詩意地創(chuàng)造了落難者自我的靈魂世界和
勞動女性優(yōu)美的心靈世界,著力表現(xiàn)“傷痕中能使人振奮、使人前進的那一面”,
強調(diào)煉獄中的精神搏斗、靈魂升騰的自我救贖。這在“大墻文學”中是個異數(shù),
與維熙老哥的作品所保持的強烈的社會批判精神,共同構(gòu)成“大墻文學”的頌歌
和悲曲的樂章。
④到了1998年,《中篇小說選刊》在福州舉行頒獎活動,我與獲獎的蔣子
龍、陸文夫、張賢亮等齊聚榕城。會后,我與張賢亮有了一次秉燭夜談。我說讀
他的小說,帶給我一種新鮮感,好像評論界對他的小說所具有的“新時期”意識
形態(tài)重建和知識分子主體性與合法性的深刻內(nèi)容,沒有足夠的觀照。張賢亮聽罷,
跳將起來,使勁地拍著我的肩頭,兩眼放光說:“老弟,多年來我對文學和生活
有些思考,準備寫些相關(guān)的隨筆,你為我編本書吧?!?/p>
⑤此后多年,我們各忙各的工作,直到2008年我們才兌現(xiàn)了各自的承諾。
盡管那時我正緊鑼密鼓地忙著為長卷《民國清流》做準備,還是擠出時間編了一
套老朋友邵燕祥、蔣子龍、劉心武、張抗抗等人的散文隨筆叢書,每人一冊,其
中就有張賢亮的一本《中國文人的另一種思路》。這是一本關(guān)于他思文、參政、
經(jīng)商和生活的集子。
⑥書中賢亮有一篇《一切從人的解放開始》,談到一九八三年自己成為新增
的政協(xié)委員,一天他與馮驥才、何士光、葉文玲被統(tǒng)戰(zhàn)部邀到中南海座談。張賢
亮大膽地提出“應改變共產(chǎn)黨的黨員結(jié)構(gòu)”、“大力吸收知識分子入黨”,才能
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有點書生越位的“狂士”味道,舉座皆驚。就
在那年,他和二十幾位知名知識分子同時入黨,新華社還發(fā)了消息。作為六、七、
八、九、十屆政協(xié)委員和常委,他總是以政治家的眼光、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
理性大膽地參政,受到重視。
⑦張賢亮下海經(jīng)商也搞得風生水起,他在寧夏乾隆五年重修的鎮(zhèn)北鋪這座廢
棄邊防戍塞的荒原上,硬是建起了名聞遐邇的“鎮(zhèn)北堡西部影視城”。從電影《一
個和八個》開始,有百多部影視在這里誕生。幾年后影城由78萬元的原始資金,
滾動到固定資產(chǎn)數(shù)以億計,此外還收集保存了許多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比如
鑄造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與清官海瑞同期的“太平鐵缸”就有27口o
⑧說到底,張賢亮是位讀書明理、至情至善的詩人,不管在政治風煙里,還
是在文學江湖,總有一腔慷慨不已的豪情,如陸放翁那般“更呼斗酒作長歌”的
男兒意態(tài),人格浣洗的真率。張賢亮懂得感恩生活,有了如此豐富斑斕的生活,
他才有花樣的文章,錦繡的人生。
——選自《北京晚報》(2019年12月06日)(有刪減)
1.文章的題目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文章的題目有這樣幾個作用:交代文章寫作的內(nèi)容或主題;交代
文章寫作的話題(問題);交代文章的線索。很明顯,本文題目的作用屬于第一
種情況。
【答案】: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作者說張賢亮是一個“另有思路的文人”,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張賢亮
“另有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通讀全文,我們可以看出:本文是從文學創(chuàng)作、從政、下海經(jīng)商
等三個大的方面來寫張賢亮的。那么在這三個方面,他有別于他人的地方是什
么?這就是我們要得到的答案。
【答案】: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他有超前意識,他因著力表現(xiàn)“傷痕中能使
人振奮、使人前進的那一面”,而讓他成為“大墻文學”中是個異數(shù);他理性從
政,大膽地提出“應改變共產(chǎn)黨的黨員結(jié)構(gòu)”、“大力吸收知識分子入黨”的主
張并被采納;他下海經(jīng)商搞得風生水起且收集保存了大量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
產(chǎn)。
3.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結(jié)尾段的作用無外乎就是:概括總結(jié)、深化升華、鼓舞號召
等。根據(jù)最后一段中的“說到底”一詞可以看出本段屬于概括總結(jié)。
【答案】:畫龍點睛,概括總結(jié)全文內(nèi)容。
4.體味下面句中加點字詞的表達效果。
認為這類作品沖破了題材禁區(qū),開辟了一個新的藝術(shù)領(lǐng)域,給“傷痕
文學”留下了一個絕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我們必須正確理解“絕唱”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本句的內(nèi)容
再進行賞析?!敖^唱”指詩文創(chuàng)作的最高造詣,句中的“絕唱”一詞高度稱贊了
張賢亮對“傷痕文學”的影響與貢獻。
【答案】:“絕唱”一詞高度稱贊了張賢亮對“傷痕文學”的影響與貢獻。
語言簡練而語意豐盈。
5.從描寫人物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張賢亮聽罷,跳將起來,使勁地拍著我的肩頭,兩眼放光說:“老弟,多
年來我對文學和生活有些思考,準備寫些相關(guān)的隨筆,你為我編本書吧?!?/p>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題干已經(jīng)規(guī)定了賞析的角度——人物描寫。人物描寫的方法包括:
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等。首先,分析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寫
手法,然后分析借助這種手法刻畫了人物怎樣的性格、情態(tài)即可。
【答案】:這句話采用了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手法,形象生動地刻畫出
張賢亮當時高興、喜悅以及迫不及待的情態(tài)。
艾豐印象
宋麗安
①夜晚,在單位值班。寂靜中的電話令人心跳。我拿起電話,那邊,是朋友
沉重的聲音:“艾豐老師……”
②聞聽話語,我一下子驚呆了……
③窗外,萬家燈火。新華道上,飛奔的汽車形成了一道光流一一那是生命的
律動。然而,艾豐老師卻走了……
④倚窗獨坐,心情郁重。從書櫥中取出自己的新聞作品集《青色的收獲》,
序章即為艾豐老師所作,手寫簽名“艾豐”二字,飄逸中又有凝重。撫字重讀,
往事歷歷……
⑤2005年,我把自己當新聞記者十幾年的代表性作品歸整到一起,結(jié)集出
版《青色的收獲》。和一般小人物出書的心理一樣,想請個“有來頭”的“大人
物”作序撐撐門面,我第一個就想到了艾豐老師。
⑥辦公室電話早已變了,鼓足勇氣撥通家里的電話。電話真的通了,而且正
是艾豐老師熟悉又親切的聲音:“喂,我是艾豐……哦,小宋,記得,記得,小
老鄉(xiāng)嘛……”簡短、親切的幾句話讓我很快放松了下來。我一口氣地說:我已到
唐山電視臺當記者,要出一本書,想請艾豐老師作序,等等。電話那邊艾豐老師
笑了:“小宋啊,你當記者了?還要出書啦?那你抽時間把書稿送來我看看?!?/p>
通話后的第三天正逢周六,我按著艾豐老師給出的詳細地址趕往北京。
⑦見面后,艾豐老師首先詢問了書的內(nèi)容,又像拉家常一樣詢問了一些我個
人的工作、學習情況。大約40分鐘之后,艾豐老師說:“我從來沒有給作品集
寫過序,這次破例了。下星期交稿,可以嗎?"我喜出望外,連連點頭。
⑧回到唐山,我仍然不敢相信他為我的小書作序是真的,心里總是忐忑不安,
假想著艾豐老師如此繁忙會不會忘了?會不會沒時間寫?會不會……在這種情
境中過了四五天。這天早晨,我剛進辦公室,只聽一陣電話鈴響:“喂,是小宋
嗎,我是艾豐。稿子寫完了,給你傳過去。如果看著有什么問題,隨便改吧!”
序章滿滿的五頁紙,通過傳真清晰地擺在了面前。我捧著這五頁紙,激動地含著
眼淚,思緒紛飛……
⑨第一次見到艾豐老師是1986年7月,正值唐山抗震10周年。艾豐老師和
首都新聞界的記者采訪震后新唐山,順道到玉田。當時,我在玉田縣委宣傳部做
報道干事,有幸陪同采訪。不久,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他撰寫的通訊《新唐
山的崛起》,捧讀再三,愛不釋手。
⑩第二次見到艾豐老師是1988年4月。玉田縣舉行玉田籍全國新聞記者聯(lián)
誼會,我作為主辦單位的工作人員之一,忙里偷閑地找機會向艾豐老師求教新聞
寫作和采訪的技巧,并表達了對記者職業(yè)的熱愛和向往。艾豐老師熱情地鼓勵我,
并把他自己撰寫的《新聞采訪方法論》簽名送給了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把《新
聞采訪方法論》奉為珍寶。
(11)它是我從事新聞采訪和寫作的教科書,更是它引導我從宣傳部干事走
上了專業(yè)記者的道路,并且沿著這條路堅定、快樂地前行。在這期間,因為艾豐
老師到玉田采訪,還和艾豐老師有過兩次近距離接觸;再之后,我就把自己寫的
新聞稿直接郵寄給他,并多次帶著稿件到北京請他修改指導。
(12)就這樣“得寸進尺”,我在艾豐老師的教導下成長,堅定了當專業(yè)記
者的決心。
(13)艾豐老師走了。但是,他對我的教誨已深深地植根在我的生命中。在
《青色的收獲》序中,他寫的這樣一段話成為我一路走來的動力: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們特別是年輕人都在向往著成功,追求著成功。
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成功觀。不同的主客觀條件,不同的工作崗位,
不同的生活機遇,會有不同的成功;適合什么,干了什么,而且努力干了,就是
成功。一個人,以鍥而不舍的艱苦努力,去實現(xiàn)所能及的目標,就應該是一個成
功的人;一個人,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長,得到了無愧于心、無愧于職業(yè)的收獲,就
應該是一個成功的人。有這樣的成功觀,就可以成為樂觀的人,腳踏實地而又積
極進取的人?!币灰贿x自《河北日報》(2019.10月25日)(有刪減)
1.文章的題目是“艾豐印象”,通讀全文,說說艾豐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
印象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我們應該從文章的第⑥——?7?8段中尋求答案,這其中寫
了“我請‘艾豐'給我的新聞作品集《青色的收獲》寫序、我與艾豐老師的兩次
見面、艾豐老師在序言中的話語”等內(nèi)容,從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艾豐老師怎樣的印象?
據(jù)此回答即可。
【答案】:平易近人、熱情幫助和鼓勵青年成長、樂觀、腳踏實地而又積
極進取。
2.請簡析文章中劃波浪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這句話從描寫的內(nèi)容上講屬于環(huán)境描寫。環(huán)境描寫一般有如下作
用: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渲染氣氛、襯托人物的心境、交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深
化主題等作用?!帮w奔的汽車形成了一道光流——那是生命的律動。然而,艾豐
老師卻走了……”將充滿生命律動的環(huán)境與艾豐老師的離去形成鮮明的對比,這
種悲涼之氣氛躍然紙上。
【答案】: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3.記敘文中記敘的方式很多,請說說本文采用了什么記敘方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記敘的方式包括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等。由前幾個自然段
寫艾豐的離去與后面寫艾豐印象,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倒敘的方式,從作者回憶
起與艾豐的兩次見面,又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插敘。
【答案】:倒敘、插敘。
4.按照后面括號里的要求,賞析下面的句子。
(1)我仍然不敢相信他為我的小書作序是真的,心里總是忐忑不安,假
想著艾豐老師如此繁忙會不會忘了?會不會沒時間寫?會不會……(人物描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把《新聞采訪方法論》奉為珍寶。(修辭的角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括號內(nèi)的文字規(guī)定了賞析的角度。第(1)句采用的是心理描寫,
當時的心理可以從句中的“總是忐忑不安”來看出;第(2)句采用的是比喻的
修辭手法,我們可以把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主要作用先寫出——生動形象,然后
再結(jié)合語句內(nèi)容來敘說——《新聞采訪方法論》這本書對于我的價值之高、影響
之大。
【答案】:第(1)句話采用心理描寫的手法,細膩地刻畫出“我”當時
忐忑不安的緊張心理;第(2)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艾豐
先生的《新聞采訪方法論》對于我來說極高的價值與影響。
5.文章最后引用艾豐在《青色的收獲》序中的話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從這段話中我們應該能讀出艾豐樂觀、腳踏實地而又積極進取的
成功觀。讓我們對艾豐的印象更為豐滿。
【答案】:這段話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艾豐樂觀、腳踏實地而又積極進取
的形象。
林琴南的伊索
趙潤田
①1902年,林琴南翻譯出版了《伊索寓言》,在前言里他說明自己翻
譯這部小書的緣由:“伊索氏之書,閱歷有得之書也,言多詭托草木禽獸之相酬
答,味之彌有至理,歐人啟蒙,類多摭拾其說,以益童慧?!?/p>
②我們今天已經(jīng)不必通過文言來了解外國文學,那也太繞彎了。然而,
與那些重頭譯著相比,林琴南的一些翻譯小品,譬如他所譯的《伊索寓言》今天
讀來卻讓人感覺另有意味。
③1901年,林琴南來到北京,在崇文門外東曉市大街的金臺書院任講
席。就在此期間,他接觸到這本西方古老寓言,當即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1902
年,他翻譯出版了《伊索寓言》,在前言里說明自己翻譯這部小書的緣由:“伊
索氏之書,閱歷有得之書也,言多詭托草木禽獸之相酬答,味之彌有至理,歐人
啟蒙,類多摭拾其說,以益童慧。”他認為,中國古代除了《莊子》,缺乏這種
面對兒童的啟智通俗讀物,并舉中國古代包括呂居仁《軒渠錄》、元懷之《拊掌
錄》和蘇東坡《艾子雜說》在內(nèi)的多部笑話集,說那些書只能用以談笑佐酒,“任
為發(fā)蒙,則莫逮也”。
④看中這樣一本薄薄的小書,津津有味地翻譯出來,正是林琴南眼光獨到之
處。他把《伊索寓言》當作獻給中國兒童的啟蒙讀物來對待,而且,在每則寓言
后面將自己的理解作為批注,以“畏廬曰”(林琴南號畏廬)的方式點化讀者,
就像說完謎語之后直接點破謎底。當然,對寓言的這種“直接點破”有高低之分,
林琴南應屬高手。
⑤通讀林譯《伊索寓言》,不難有這樣的感覺:一方面,誠如其言,他獻給
小讀者們的是一本有趣而有益的啟蒙讀物;另一方面,他借此略申家國之情,表
達他自己的思想。
⑥譬如他翻譯的這樣一則寓言:“冬蟻出曝其夏取之粟,他蟲饑過其側(cè),
祈粟于蟻。蟻日:'爾胡為不儲糧于夏?‘蟲曰:'吾方向夏風而歌。'蟻笑曰:
'君當夏而歌,則亦宜乘冬而眠矣,胡言饑?’”結(jié)末,他批注道:“畏廬日:
'平日不儲才,事集求才;平日不練兵,亂起征兵,均非善謀國者。'”這真是
見微知著,由蟻蟲而發(fā)國事之思,典型的林式風格。
⑦他這種直接跳出來面對讀者說話的做派在他的其他譯著中也有,但讀
者往往不自知。有不少林譯著作都有他認為原著不盡意而給予補筆的情形,或刪
改或增文或議論,有趣的是,他那些補筆甚為高妙,不但不影響閱讀,反而因適
合當時國情而很得讀者之悅。
⑧除了借寓言以傳播做人道理,林琴南有感于時事而呼吁國人奮起、除弱圖
強的呼吁也時時閃現(xiàn)紙上。
⑨在上個世紀之交的滿天陰云中,林琴南是一個關(guān)注動蕩時局、疾呼革除政
弊的熱血男兒,他的滿腔感慨在翻譯《伊索寓言》中曲折地表現(xiàn)出來。
⑩林琴南在一則寓言后批道:“材而不求大用,乃反羨其最無用者,
以自蹈匿,吾國莊生,正本此旨。然隱淪也,吾甚愿中國有才之男子,寧受斧斤
而成棟梁,勿效荊棘槁死于無人之城?!彼谶@里直接否定老莊哲學中的平庸求
生思想,號召國人自強自立,切勿平庸自保,應該說,他對這則寓言是做了相反
的解讀,與他當時渴思救國之道的想法和他一生所秉持的耿介強悍性格非常一
致。
(11)這就是戊戌慘案和庚子事變剛剛過去的頹敗局勢里,林琴南讀西
方寓言而思忖自家國事得到的聯(lián)想。他推崇敢與疾風廛戰(zhàn)的橡樹,稱之為“獨立
之英雄”,一旦倒下,倒則倒矣,不必求教于偃風之草,跟小草去學做奴隸。
——選自《北京晚報》(2019年12月19日)(有刪減)
1.閱讀文章,把林琴南翻譯《伊索寓言》的原因。
【解析】:本文的第③自然段重點解說林琴南翻譯《伊索寓言》的原因,
通過對中外兒童讀物的對比,他認為,中國古代除了《莊子》,缺乏這種面對兒
童的啟智通俗讀物。這就是激發(fā)他翻譯《伊索寓言》的根本原因。
【答案】:他認為,中國古代除了《莊子》,缺乏這種面對兒童的啟智通
俗讀物。
2.通讀全文,說一說林琴南譯著有什么顯著的特點?
【解析】:解答此題可以從第⑦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中尋得答案。
【答案】:常加批注。
3.第⑤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解析】:文段的作用無外乎有如下三種:引起下文;總結(jié)概括;承上啟
下等。由本句內(nèi)容來分析,此段的作用屬于承上啟下。
【答案】:承上啟下。
4.文章第⑥自然段寫到:這真是見微知著,由蟻蟲而發(fā)國事之思,典型的
林式風格。其中的“林式風格"指的是什么?請從下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解析】:“林式風格”的具體所指可以從本句中的“見微知著”得到答
案;下文第⑩自然段作者繼續(xù)引用林琴南的批注來印證第⑨自然段的內(nèi)容。
【答案】:在上個世紀之交的滿天陰云中,林琴南是一個關(guān)注動蕩時
局、疾呼革除政弊的熱血男兒,他的滿腔感慨在翻譯《伊索寓言》中曲折地表現(xiàn)
出來。
5.作者說''今天讀來卻讓人感覺另有意味?!?,在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請
寫在下面。
【解析】:第②自然段的這句話有總括全文的作用,下文重在從“另有意
味”進行分述。我們可抓住第⑤、⑦自然段的內(nèi)容來進行解答。
【答案】:他翻譯的《伊索寓言》不僅是一本通俗的兒童讀物,而且還通
過文字來申家國之情。他的譯著還常加有批注。
6.給出上聯(lián),按照本文的內(nèi)容,續(xù)寫下聯(lián)。
上聯(lián):司馬遷著《史記》究天人之際
下聯(lián):
【解析】:按照對聯(lián)的特點:字數(shù)相同、結(jié)構(gòu)相同、詞性相同、修辭
相同等特點來作答即可。當然,我們需要抓住文中抒情或議論的句子來做對聯(lián),
文中的“另一方面,他借此略申家國之情,表達他自己的思想”體現(xiàn)了他作品的
風格特點。
【答案】:林琴南譯《伊索》申家國之情。
千年九齡
林友僑
①葉落花開己四季,冬去春來又一載。不知不覺,我與“他”相見已經(jīng)過去
了整整三年。一千多個日月里,我常常會想起粵北山區(qū)有一個偉大的靈魂,他生
于曲江,逝于曲江,世稱“張曲江”。他對嶺南的影響,不可估量?!皫X南第一
人”當之無愧。
②2016年冬,我驅(qū)車數(shù)百里,專程前往拜謁這位先賢一一張九齡。他的墓
園,位于廣東韶關(guān)市北郊羅源洞山麓。山下開闊地上,迎面有一座漢白玉雕像巍
峨聳立,張九齡左手后背,左腳向前,闊步走來,風度翩翩,讓人望而肅然起敬。
其身后,乾坤朗朗,松柏蒼翠,竹影婆娑,一條石階小路蜿蜒向上,沒于山頂,
靜謐悠遠。我懷著朝圣的心情,拾階而上,去祭拜一代名相,嶺南文化的翹楚。
③大約走了數(shù)百米臺階,張九齡墓現(xiàn)于上山小路的左側(cè),坐北朝南,古樸莊
嚴。但見墓身呈半圓形,青草覆蓋其上,石專室墓基,斑斑駁駁,青苔滿階。中立
墓碑修長,碑上刻有“唐故尚書、右丞相、始興伯、張文獻公墓”十五個大字。
這十五個字,道盡了張九齡生前譽,身后名。
④張九齡,唐朝開元年間著名文學家,西漢留侯張良之后。據(jù)說,他舉止優(yōu)
雅,風度不凡,有“風度先生”之美譽。張九齡去世后,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
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張九齡既為時人
所敬佩,也為后世所仰慕。王維、杜甫、司馬光、歸有光都曾寫詩撰文贊美過他。
⑤我肅立張九齡墓前,迎著徐徐山風,一股懷古幽思難以排遣。想他張九齡
自幼聰慧,能詩善文,有濟世大才。可他性格耿直,直言敢諫,先是與朝廷重臣
姚崇意見相左,后被奸相李林甫毀謗排擠,三度入京,幾番沉浮。
⑥縱觀張九齡一生,有兩件事對嶺南經(jīng)濟、文化影響最為直接、深遠。
⑦先是“去官歸養(yǎng)”回到嶺南后,向朝廷“狀請開大庾嶺路”。張九齡想要
開鑿的大庾嶺梅嶺古道,是中原出入嶺南的必經(jīng)之道,當年“人苦峻極”,行走
不便,不利于嶺南的開化、開發(fā)。嶺南近海,海岸線長,海外貿(mào)易有天然優(yōu)勢,
唐代的廣州已成為海上交通門戶大港。故開鑿梅嶺古道,改善南北交通顯得尤為
迫切。張九齡的建議很快得到朝廷批準,于是他親自踏勘現(xiàn)場,指揮施工。古道
修通后,成了中原腹地到達廣州、出南中國海直線距離最近、最便捷的一條路,
不僅為嶺南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且造福后世。到了宋代,北方蠻
族進逼,大量中原漢人避亂南遷,他們正是通過梅嶺進入嶺南。
⑧再就是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為嶺南鋪了路,樹了榜樣。文學史家評價,
張九齡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以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感悟,對掃除唐
初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很大。蘇東坡過梅嶺時曾祭拜過這位前朝名相,留
下了“江南作相何人始,嶺表孤忠獨我公”的慨嘆。也就是說,張九齡是“南蠻
之地”有史以來走出的第一位宰相,因其顯赫的地位和文學建樹,他理所當然成
為嶺南文化的先驅(qū),對嶺南詩派的開創(chuàng)起到了啟迪作用,被譽為“嶺南第一人”。
清朝的屈大均這樣評價:“粵人以詩為詩,自曲江始;以道為詩,自白沙始?!?/p>
嶺南的文學,當從九齡始;嶺南的文化,當從唐代盛。唐代嶺南,先有張九齡土
生土長,情系鄉(xiāng)梓,后有韓愈兩度貶入,均為嶺南開化立下不朽之功。誰承想,
我中華民族文學最盛在唐朝,粵人張九齡《感遇》12首,竟名列《唐詩三百首》
第一,他作為開篇詩人,獨領(lǐng)唐詩風騷。而張九齡最廣為人知的,是一首帶著濃
濃“海味”的《望月懷遠》詩,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絕唱千古。
⑨從古至今,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山者性善,樂水者心寬。唐朝名相張
九齡生在粵北山區(qū),卻心懷大海,寄情明月。月光如水潤南粵,大海有潮起珠江。
千年前海上高懸的二輪明月,還服著今旦郁郁慈慈之嶺南.。嶺南,自當彳亍穩(wěn)致遠,
不負前賢!——選自羊城晚報(2020年01月30日)
1.請簡述文章題目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分析題目的作用,然后在從題目在語言、寫
作手法運用等方面進行回答。記敘性文體題目的作用有如下幾種:交代記敘的人
(或事件、事物)、點明文章的主題(或主要內(nèi)容)、呈現(xiàn)文章的線索等。從本
文題目中的“九齡”,可見其作用是交代了本文記敘的人物?!扒昃琵g”以“千
年”這一表示時間的詞語來點明了“九齡千年的影響”,表明人們對張九齡的敬
仰是“日久彌深”。
【答案】:文章的題目既交代本文記敘的人物,又充分表達了對張九齡的無限敬
仰之情。
2.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開頭的作用大致為:總括全文、點明文章的主題;奠定文章
的感情基調(diào);引出下文: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等。從第一段中的“他對嶺南的影
響,不可估量”“嶺南第一人‘當之無愧'”兩句話可以看出,第一段的作用是
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答案】:總括全文,點明文章的主題。
3.請概括張九齡對嶺南的貢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的第⑥——⑧自然段寫的是張九齡對嶺南的貢獻,其中第⑥
自然段是總寫,第⑦⑧自然段是分寫。解答此題對第⑦⑧自然段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
即可。
【答案】:開鑿大庾嶺梅嶺古道,促進了嶺南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他是嶺南
文化的先驅(qū),對嶺南詩派的開創(chuàng)起到了啟迪作用。
4.請簡析句中加點字的表達效果。
我懷著期垂的心情,拾階而上,去祭拜一代名相,嶺南文化的翹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類題可以按照“詞語的含義+在句中具體語境中的意思+表達的
觀點(情感、主題)”的格式作答。
【答案】:“朝圣”指教徒朝拜圣地的宗教活動,句中用“朝圣表明了張九
齡在我心中的地位就像一位教主在教徒信仰中的地位一樣,表達了作者對張九齡
的無限敬仰之情。
5.你如何理解畫線句子的含義?
答:—
【解析】:解答此題需要把文章題目的含義與第⑦自然段中寫到的張九齡的
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詩句聯(lián)系起來作答——張九齡就像一輪明月一
樣千年來一■直照耀著嶺南,而嶺南人又應如何?
【答案】:嶺南人應該在張九齡這輪明月照耀下,砥礪前行,如此才是對張
九齡最好的懷念。
秋天的一棵樹
①在喀什,最想見的是樹,最常見到的也是樹。
②在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在一望無際的戈壁荒灘,在連綿逶
迤的喀喇昆侖山,在莽莽蒼蒼的帕米爾高原,要看到一棵樹木,比見到一個
人還難。那種無邊無際的孤寂蒼涼和浩渺疏曠,讓人無時無刻不在搜尋著綠
色來裝飾視野。
③而在綠洲,在城市,在田野,在鄉(xiāng)村,一株株、一叢叢、一片片樹木
恣意生長,俯仰著新舊的欹正曲直,收放著遠近的疏密高低,榮枯著濃淡的
紅綠青黃。層林路遠,獨樹天高,寫意出四季的動靜虛實。
④這是在秋天,霜冷云輕,長天寥廓,在滿目樹影或了無可見之中,假
使想要看到樹,它該是怎樣的一棵樹呢?
⑤它會是沙海中的一株胡楊。頭翹向藍天,腳鉆進黃沙,軀干伸展,虬枝
盤曲,萬千樹葉盡情舒張,或者根節(jié)嶙峋,枝干突兀,迸發(fā)出簇簇老葉與狂
風對峙。烈日燃燒,焚枯了歲月的海市蜃樓,那一樹千姿百態(tài)的橙黃金紅,
綴映了多少煙云浮華和滄海桑田?
⑥它的根深入沙底,在干枯的沙土深處收集苦澀的鹽堿水,向上、向上,
盡力綻放自由的野性和形狀。哪怕是風沙磨礪遍體鱗傷,哪怕是焦渴折磨流
淚枯萎,也會屹立不倒,用挺拔的身軀獨擋漫天沙塵,用殘存的身影點綴大
漠蒼涼。即使有一天倒下,也要鐵骨錚錚,堅韌不屈,在天地間雕琢成不朽
的生命傳奇!
⑦蕭疏的枯草記得,春天時它的紅妝,粉的、紅的花穗,在綠色枝頭上
爛漫成搖曳的云霞;雜布的礫石記得,冬天時它的素顏,裸露的叢枝根根直
立,枝丫交錯,銹色斑駁。風沙曾經(jīng)在這里肆虐,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吹
亂了它的發(fā)絲,吹不折它的身姿;寒流曾經(jīng)從這里經(jīng)過,朔風呼嘯,雪舞四
野,銀枝橫斜,鍛打著它的筋骨。
⑧或者,是田野里的一棵白楊,筆直的軀干刺向天空,一根根長枝群葉
翻舞,搖出一大片耀眼的金黃。樹下,朵朵棉花綻放一地潔白,青色灌木低
伏,與空中的黃葉一起,調(diào)色成深秋的模樣。田邊,一片水塘即將干涸,塘
底露出淺淺的清水和白花花的鹽堿;水塘邊,叢生的蘆葦白絮飄搖、長葉青
黃。
⑨沙塵來臨時,翱翔的鷹隼曾經(jīng)在它的枝梢躲藏;驕陽炙烤時,潛行的
蜥蜴曾經(jīng)在它的腳下乘涼。它看著身邊的水塘盈了又虧,四圍的草木綠了又
黃;它看著農(nóng)人在田間奔忙,牧人早出晚歸放牧牛羊;它追著車輛奔跑、飛
馳,陪著旅人走向遠方。
⑩抑或,是村頭的一棵沙棗,弓著腰,低著頭,撥開亂蓬蓬的銀發(fā),捧
出一顆顆紅的黃的沙棗。那是被秋霜染白的紅寶石,那是被寒風拋光的金瑪
瑙,那是一串串會跳躍的珍珠,映著孩子們的笑臉,傾聽豐收的歡笑。
(11)這是在沙漠的邊緣,天高云淡,風駐塵銷。它站在村頭,衣衫襤褸,
滿面塵霜,揮手送別每一個遠行者,然后翹首等待游子歸來……
?這是在綠洲之上,大地正忙著與季節(jié)交換舊裝。薄霧氤氯,炊煙飄蕩,
圍繞著沙棗樹,繚繞著它春天的幽香,它的金花銀葉,它的繁華過往。晨光
熹微,它曾經(jīng)和人們一起迎接日出;暮色四合,它陪伴村莊一起漸入夢鄉(xiāng)。
(13)縱然不能迎風傲立,也會是一蓬駱駝刺,把根深深地扎進地下。在流
沙之側(cè),在高原之上,在戈壁荒灘,它伏下身,用盡全力抓牢地面。枝條蓬
生,長針如矛,在無邊的浩茫中化身一團小小的營帳。
(⑷帳篷里,隱伏著紅的花、綠的葉,堅硬的甜蜜,和柔軟的芬芳;戰(zhàn)場
上,一根根長矛陳兵結(jié)陣,刺破黑夜,迎戰(zhàn)驕陽。
?不管是凄厲的寒風,還是漆黑的暗夜,不管在燒灼的荒原大漠,還是
在冰冷的千山萬壑,它拱衛(wèi)著那蓬營帳,運籌帷幄,計算遠方的夢想,謀劃
春天的野望。
?這是喀什的樹,這是隨處可見的秋天的模樣。
?它不孤獨。有的一棵棵挺立在綠洲之上,同氣連枝,成片成行;有的
一簇簇匍匐在大漠戈壁,星羅棋布,展示行裝。即使在無盡的蒼茫中見不到
秋天的影子,也會嗅到它隨風而來的遙遠的清香。
(18)一棵棵秋樹蜿蜒連綿,守護我們的每一處家鄉(xiāng),守衛(wèi)祖國的每一寸邊
疆,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選自《齊魯晚報》(2019年
10月21日)
L作者為什么說“在喀什,最想見的是樹,最常見到的也是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題需要聯(lián)系第一、二自然段的內(nèi)容,因為第一自然段總領(lǐng)
第二、三自然段。
1.因為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喀喇昆侖山、帕米爾高原,要看到一棵樹木,
比見到一個人還難。而在綠洲,在城市,在田野,在鄉(xiāng)村,一株株、一叢叢、一
片片樹木恣意生長。所以作者如此說。
2.自選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1)它追著車輛奔跑、飛馳,陪著旅人走向遠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是被秋霜染白的紅寶石,那是被寒風拋光的金瑪瑙,那是一串串會跳
躍的珍珠,映著孩子們的笑臉,傾聽豐收的歡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賞析句子可以從寫作手法、修辭手法、句式駢散等角度來分析。(1)
句中的“追著車”采用反視角來寫,因此可以從寫作手法的角度來賞析,也可以
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更可以二者結(jié)合;(2)句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
修辭手法,因而可以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
2.(1)作者采用“反視角”的手法,以及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白楊將陪伴
旅人作為自己的職責。(2)本句采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沙
棗形態(tài),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同時作者賦予沙棗以人的情態(tài),摹寫出沙棗對豐
收的贊美,借此表達出作者的喜悅之情。
3.閱讀全文,填寫下表。
樹種選取你最喜歡的一句話凸顯出的精神
胡楊
白楊
沙棗
【解析】:要選擇那些抒情或議論的句子來填寫“選取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欄目
中的內(nèi)容;分析其凸顯的精神,要與它們生存的環(huán)境以及表現(xiàn)來作答。
3.
樹種選取你最喜歡的一句話凸顯出的精神
胡楊它的根深入沙底,在干枯的沙土不畏困難,積極向上
深處收集苦澀的鹽堿水,向上、
向上,盡力綻放自由的野性和形
狀。
白楊沙塵來臨時,翱翔的鷹隼曾經(jīng)在用自己的身軀,為他人
它的枝梢躲藏;驕陽炙烤時,潛遮風擋雨,默默奉獻。
行的蜥蜴曾經(jīng)在它的腳下乘涼。
沙棗縱然不能迎風傲立,也會是一蓬根植于鄉(xiāng)土,熱戀著故
駱駝刺,把根深深地扎進地下鄉(xiāng)
4.你是如何理解文章結(jié)尾最后一自然段的含義的?請寫下來。
答:
【解析】:可以聯(lián)系文章結(jié)尾的作用(總結(jié)全文、深化主題、照應開頭等),
再結(jié)合語句表達的內(nèi)容解答。
4.這一段由樹及人,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5.根據(jù)下面的材料以及文中對胡楊的描寫,請你寫一段感言。(不少于80字)
材料鏈接:
胡楊,又稱“胡桐”、“眼淚樹”。它和一般的楊樹不同,能忍受荒漠中
干旱、多變的惡劣氣候,對鹽堿有極強的忍耐力。在地下水的含鹽量很高的塔克
拉瑪干沙漠中,照樣枝繁葉茂。人們贊美胡楊為“沙漠的脊梁”。胡楊樹被世
居于此的維吾爾族人稱為“英雄樹”,有“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
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說法。
【解析】:解答此題時要將材料鏈接中的“人們贊美胡楊為‘沙漠的脊梁'”以
及文中“即使有一天倒下,也要鐵骨錚錚,堅韌不屈,在天地間雕琢成不朽的生
命傳奇!”等能體現(xiàn)胡楊“精神內(nèi)核”的句子進行。
5.胡楊,你與沙漠終生相依,將根深深扎入荒漠的大地,生在沙漠,死在沙
漠,倒在沙漠,縱使葉已盡,身已枯,也要奉獻給沙漠,你用生命裝點沙漠,你
用魂魄眷戀著沙漠,你用忠誠守護著沙漠。你在天地間雕琢成不朽的生命傳奇!
在瑤族古山寨遺址中穿行
①與一座山結(jié)緣,真的不需要理由。驅(qū)車近兩小時,抵達佛山市高明區(qū)明城
鎮(zhèn)泰康山時,真不知這山藏有什么寶,但一下車,一同采風的順德區(qū)作協(xié)主席宋
慶發(fā)便開玩笑地對我說:“看來只有古跡才能把你邀請來?!?/p>
②這山里還藏有古跡?我?guī)е鴨柼栕想娖寇嚴^續(xù)上山。到達半山腰,見一
簡易的門樓上寫有“古山寨”三字,我才明白宋主席先前所說的話一一這山頂有
一大片瑤族古山寨遺址。雖然我是苗族人,但自古“苗瑤不分家”,我的心弦馬
上被觸動,立刻用行軍的速度向山頂奔去。
③走近這座城堡式的古寨,寨門已掩映在樹木叢中。繞道走進去,才發(fā)現(xiàn)別
有洞天。我從遺址的布局中已讀到那年那月“天人合一”的場景,以及那時那刻
“滄桑傷感”的無奈……
④寨子四周有堅石圍壘的城墻,城墻4至5米高。寨子呈橢圓形,沿山形的
高低而建。寨子設有山寨正門處、山寨武將住處、山寨頭人住處、山寨議事廳、
山寨居民住處、山寨糧食加工處、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消防水電工程合同
- 辦公室行政人員聘用合同
- 聘用至退休合同續(xù)簽書
- 小區(qū)智能化系統(tǒng)工程合同書
- 電信行業(yè)通信設備維護服務合同
- 9 種豆子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科學二年級下冊冀人版
- 第6課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 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2019)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 Unit 6 Nurturing Nature Developing ideas The best job in the world 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高二英語外研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石家莊水泥檢查井施工方案
-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幾百幾十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質(zhì)量作業(yè)習題大全附答案
- 病理科各項制度匯編樣本
- 費用通用報銷單
- PFMEA-沖壓過程模板
- 高中體育足球教學教案 全冊
- 計算機視覺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2023年《移動式壓力容器充裝質(zhì)量管理手冊》
- 第五章-公眾責任保險課件
- 口內(nèi)數(shù)字化印模
- 八年級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含答案
- 維修派工單模板
- 各類導管的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