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wc粉體的制備及退火溫度對晶粒尺寸的影響_第1頁
納米wc粉體的制備及退火溫度對晶粒尺寸的影響_第2頁
納米wc粉體的制備及退火溫度對晶粒尺寸的影響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納米wc粉體的制備及退火溫度對晶粒尺寸的影響

1改善材料的韌性碳化鋯(wc)是重要的堅硬和金屬陶瓷組成部分。wc的粒徑基本上決定了硬銅和金屬陶瓷的強度。隨著wc顆粒規(guī)模的減小,其性能顯著提高。特別是當WC塊體的晶粒尺寸減小到亞微米以下時,其強度、模量和耐磨性能都得到顯著提高,而且能在提高硬度的同時改善材料的韌性。WC晶粒尺寸越小,燒結過程所需的時間越短,同時致密化所需的溫度也越低。所以制備出晶粒尺寸在100nm以下的WC粉體可以為以后的燒結過程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純納米WC粉體在500℃開始致密化,而亞微米結構的WC粉體在1200℃開始致密化。如果致密化工藝不當,納米WC粉體燒結的過程中晶粒迅速長大達到幾百納米以上,不再具備納米碳化鎢的種種優(yōu)良性能。為了使最終燒結出的WC塊材具備較好的力學和物理性能,必須優(yōu)化納米WC粉體的燒結工藝。為此必須研究納米WC粉體在升溫過程中的熱穩(wěn)定性和晶粒長大規(guī)律。本實驗才用固定床化學氣相法制備出晶粒尺寸為15nm左右的WC粉體,并在不同升溫速率下測量納米WC粉體的DSC曲線,分析其晶粒長大激活能,同時利用X射線衍射(XRD)測量不同退火溫度下納米WC粉體的的晶粒尺寸,分析其晶粒長大規(guī)律。2實驗2.1不銹鋼反應器、封閉機、加熱及保溫納米WC粉體的制備已經發(fā)展了多種方法,例如噴霧干燥流化床技術法、固定床反應法、原位滲碳還原法、機械合金化法。本實驗以納米WO3為原料,乙炔和氫氣混合氣體作為碳化介質,采用固定床化學氣相法合成納米WC粉體。制備過程如下。稱取適量的納米WO3粉體,將其均勻放在石英反應舟內,并將石英反應舟置于高溫不銹鋼管式反應器(φ90cm)中,再將不銹鋼反應器置于管式電阻爐中。密封整個實驗線路,開啟真空泵和真空計,當真空計顯示至2Pa以下時,關閉真空泵出口閥。此時不銹鋼反應器內接近真空,打開高純氫氣瓶出口閥,緩慢向不銹鋼反應器內充氣至0.1MPa。開啟真空泵出口閥,再度將反應器內氣壓抽至2Pa以下。這樣反復2次,目的是為了使管內的殘余空氣盡可能地被稀釋并抽盡。再度充入高純氫氣至0.1MPa,打開出氣閥門,以使管線流暢,避免氣壓積累,并使反應順利進行。高純氫氣的流量由反應具體狀況及反應器升溫階段狀況決定。打開電爐及溫控儀,按照預先設計的升溫方案,開始對不銹鋼反應器加熱。首先在0.5h左右由室溫升溫至540℃,在540℃下保溫1.5h,再在15min之內由540℃升溫至660℃,在660℃下保溫1.5h。此時H2還原納米WO3階段結束。在升溫過程中,當反應器溫度小于400℃時,H2流量可以較低,保持在40L/h,當溫度逐漸升高至540℃保溫階段時,H2流量應調節(jié)使之增加為100L/h~120L/h,增大H2流量有利于帶走水蒸氣,使反應過程順利進行。當反應經過660℃保溫1.5h后,石英反應舟內的納米WO3粉體完全被還原為納米á-W粉體。此時降低H2流量至40L/h,打開乙炔氣閥,控制乙炔流量在120ml/min左右,此時反應進入碳化階段。反應器按照設定的升溫過程在20min內由660℃升溫至800℃,并在800℃下保溫4h。碳化過程結束以后,石英反應舟內的納米á-W粉體基本轉變?yōu)榧{米WC粉體,此時關閉乙炔閥門,并降低H2流量。持續(xù)通入微量高純H2至不銹鋼反應器冷卻到室溫。2.2x射線衍射檢測in取適量原始試樣置于Al2O3坩堝中,在氬氣保護下從室溫以15K/min的升溫速率分別升溫到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隨后樣品隨坩堝冷卻,然后在PhilipsAnalyticalX射線衍射儀上測得其衍射譜。2.3熱工藝質量采用德國NETZSCH公司DSC404熱分析儀對實驗得出的WC粉體進行分析。樣品粉體所需質量為50mg~100mg,以保證熱焓數據的真實性。采用Al2O3坩堝,并在加熱過程中通入高純氬氣保護。對所取樣品分別在5K/min,10K/min,15K/min,20K/min的升溫速率下分別從室溫升溫到1500℃,并分別測得其DSC曲線。3結果與討論3.1xrd圖譜中雜質的測定圖1為實驗產物的XRD圖譜。采用CuKá輻射,狹縫DS、ASS=0.25°,RS=0.1mm,步進掃描,步長0.02°,時間常數為1s。由圖1可見,XRD圖譜中不含有其它雜質,實驗產物為純的WC。圖2為納米WC粉體的TEM照片,由于碳化鎢粉體密度較大,很容易發(fā)生團聚現象,所以在進行TEM分析的時候在粉體中加入了十二烷基硫酸鈉作為分散劑。TEM照片中淺黑色的區(qū)域為分散劑,深黑色的區(qū)域為WC。根據TEM分析得到納米WC粉體的晶粒尺寸分布在10nm~20nm之間,與XRD分析結果一致。3.2晶粒大小激活能運用dsc曲線檢測納米WC樣品在5,10,15,20K/min下分別測得的DSC曲線如圖3所示。樣品DSC曲線吸熱峰Tp值分別為890.9,917.2,922.6,935.0℃。升溫速率越高,樣品的DSC曲線越尖銳,這表明隨著升溫速率的提高,吸熱放熱的速率相應加快,表現在DSC曲線上的峰值也越來越明顯。另外,隨著升溫速率的提高,DSC曲線上吸熱峰的位置向右移動,表明WC晶粒長大溫度也越來越高。由于納米材料晶粒長大過程可以用Kissinger方程表示:Ab/T2=exp(-Q/KbT),其中A是與溫度無關的常數,b為升溫速率,T為DSC曲線峰值,Q為晶粒長大激活能,Kb為玻爾茲曼常數。以ln(b/T2)對1/T作圖,可得一直線,示于表1和圖4。圖4中直線的斜率為–Q/Kb,進而求得納米WC粉體晶粒長大激活能Q=3.494eV,或337kJ/mol。此值大于納米銅的晶粒長大激活能1.05eV和納米鎢粉的晶粒長大激活能2.69eV。表明納米WC粉體的晶粒長大比前種納米金屬要求更多的能量。3.3晶粒大小規(guī)律圖5為納米WC粉體經不同溫度退火后的XRD譜。用Rachinger法剝離K2α,從而得到Kα1衍射峰。采用2è=48°衍射峰,由Voigt函數法扣除儀器展寬,分離晶格畸變影響,通過謝樂公式a=?/Dcosè,得到各個不同退火溫度下納米WC粉體的晶粒尺寸D值列于表2。由表2可見,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納米WC粉體的晶粒度也隨之增大。WC的晶粒尺寸從原始的14.7nm增長到1500℃時的47.2nm。納米WC在高于800℃時晶粒尺寸就開始緩慢長大,特別是當溫度高于1300℃時,晶粒長大變得迅速起來。此結果表明,納米WC粉體的晶粒長大溫度TS在800℃左右,熱穩(wěn)定性溫度TS與熔點Tm的比值為0.34,與其它納米金屬材料的晶粒長大溫度TS和熔點Tm的比值(一般為0.2~0.4)處于同一范圍。例如,納米Cu的TS≈0.28Tm,納米Fe的TS≈0.26Tm,納米Pd的TS≈0.29Tm。納米硬質合金的性能主要取決于納米WC的晶粒尺寸,納米WC粉體晶粒長大規(guī)律研究結果對于硬質合金的燒結和性能研究具有指導意義。本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快速燒結方法,致密化燒結溫度若控制在晶??焖匍L大溫度1300℃以下,比較容易得到晶粒尺寸小于100nm的納米硬質合金,若燒結溫度高于1300℃,則要求很短的燒結時間以控制晶粒長大。4晶粒大小對wc粉體的影響1)采用固定床化學氣相反應方法在800℃下,利用乙炔和氫氣的混合氣體作為碳化介質,碳化納米á-W粉體,得到晶粒尺寸約為15nm的納米WC粉體。2)在5,10,15,20K/min的不同升溫速率下測得其DSC曲線,由Kissinger方程求得納米WC粉體的晶粒長大激活能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