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論語》十二章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論語》十二章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論語》十二章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論語》十二章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唐代畫家吳道子的《孔子行教像》:頭扎儒巾,雙目前視,須發(fā)飄逸,雍容大度,雙手作揖,謙卑有禮,透出圣人的智慧。至圣先師—孔子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xué)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頓,達爾文,培根,阿奎拿,伏爾泰,康德)。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知識回顧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5.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10.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金庸《射雕英雄傳》中黃蓉戲問一位書生: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七十二人中,成年人幾人,少年幾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論語》知識復(fù)習(xí)《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墩撜Z》內(nèi)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xué)、哲學(xué)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設(shè)壇講學(xué)時期,其主體內(nèi)容就已初始創(chuàng)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并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圣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F(xiàn)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wù)撝Z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wù)撝Z48章?!墩撜Z》知識復(fù)習(xí)作為儒家經(jīng)典的《論語》,其內(nèi)容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tài),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tài)就是“仁”??鬃哟_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yīng)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guān)系與待人接物的規(guī)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tǒng)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八臅薄拔褰?jīng)”“十三經(jīng)”四書名單:《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jīng)”。五經(jīng)是儒家作為研究基礎(chǔ)的古代五本經(jīng)典書籍的合稱,相傳它們都經(jīng)過儒家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孔子的編輯或修改。秦始皇“焚書坑儒”,據(jù)說經(jīng)秦火一炬,《樂經(jīng)》從此失傳,東漢在此基礎(chǔ)上加上《論語》、《孝經(jīng)》,共七經(jīng);唐時加上《周禮》、《禮記》、《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爾雅》,共十二經(jīng);宋時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經(jīng)注疏》傳世?!笆?jīng)”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1.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等。2.理解每一章的基本內(nèi)涵,理解中華文明的價值和意義。3.思考儒家思想學(xué)說對立德樹人、修身養(yǎng)性的現(xiàn)實意義,學(xué)習(xí)借鑒他們立身處世的方法和態(tài)度。教學(xué)目標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精講歸納,課堂總結(jié)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xué)了。”(1)就:靠近、看齊。(2)正:匡正、端正。本章講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昂脤W(xué)”的表現(xiàn)有三條。第一是在物質(zhì)條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第二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說話謹慎;第三是不斷向有道德的榜樣人物學(xué)習(xí),及時匡正自身的行為。第一條重在排除干擾,第二條重在實踐鍛煉,第三條重在虛心請教。對“君子”來講,這都是為學(xué)必須的功課。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儒家的學(xué)習(xí)內(nèi)容,不僅是科學(xué)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養(yǎng)德行。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chǔ),我叫它豬欄的理想。(愛因斯坦)2.子日:“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八佾:亦作“八溢”或“八羽”,古代樂舞的行列。八佾舞于庭。——《論語》又如:佾舞(排列成行,縱橫人數(shù)相同的古代舞蹈。按西周奴隸制等級規(guī)定,天子用八佾,六十四個;諸侯用六佾,三十六人)如禮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當中一般插入代詞、名詞或其他詞語,意思是“把(對)…怎么樣(怎么辦)”。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怎么對待禮呢?一個人沒有仁愛之心,怎么對待樂呢?”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xiàn),而仁則是人們內(nèi)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孔子把禮、樂與仁緊緊聯(lián)系起來,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東西。禮、樂都是在仁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沒有仁,禮、樂都將失去意義。認為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什么禮、樂的問題。因此,必須有仁的根本,才能夠叫行禮樂。八佾:亦作“八溢”或“八羽”,古代樂舞的行列。八佾舞于庭?!墩撜Z》又如:佾舞(排列成行,縱橫人數(shù)相同的古代舞蹈。按西周奴隸制等級規(guī)定,天子用八佾,六十四個;諸侯用六佾,三十六人)“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原意是說魯卿季孫氏在他家廟的庭院里用八佾奏樂舞蹈,對這樣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還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呢!后指忍無可忍。3、朝聞道,夕死可矣。"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義之道"。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應(yīng)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wèi)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是孔子的道德價值觀。它強調(diào)的是實踐和犧牲。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使晚上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無憾)。"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也。"(《孟子·告子上》)4、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ā独锶省罚┛鬃诱f:“君子明白的是義,小人知曉的是利?!睂Α傲x”、“利”的不同認識是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5、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孔子說:“看見有德行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看到?jīng)]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這樣的缺點?!辟t:形作名,有德行的人。齊:形作動,看齊。內(nèi):名作狀,在心里。6、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判斷句)。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孔子說:“質(zhì)樸超過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質(zhì)樸就會虛飾浮夸。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適當,這樣之后才可以成為君子?!辟|(zhì):質(zhì)樸、樸實。文:華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虛飾、浮夸。彬彬:配合適當?shù)臉幼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這句話是講君子的氣質(zhì)。質(zhì)是先天的、樸實無華的,是質(zhì)樸本性;文是后天的,經(jīng)過修飾獲得的,如衣著裝飾、談吐文采之類?!百|(zhì)勝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飾、裝點,就會顯得粗野、鄙俗。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樣的地方,道家特別強調(diào)天真、自然?!拔膭儋|(zhì)”,則是一種矯枉過正,裝點太多就顯得浮華、虛偽。所以君子就要處理好質(zhì)、文的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內(nèi)心真實、樸素,待人接物有禮有節(jié),說話辦事有禮貌修養(yǎng),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氣質(zhì)上的體現(xiàn)。質(zhì)樸的品性和文化修養(yǎng)(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內(nèi)容與形式(寫作、藝術(shù)、審美)彬彬:相雜適中的樣子。7、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孔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擔當?shù)呢熑沃卮?,而且路程遙遠。把仁作為自己擔當?shù)呢熑?,不是也很重大嗎?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遙遠嗎?”弘,廣、大,這里指志向遠大。而:表并列。以為:把…作為。曾子認為讀書人應(yīng)該具備剛毅的品格,因為只有具備了這種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不會半途而廢,才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仁”應(yīng)該是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8、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保ā蹲雍薄罚┛鬃诱f:“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沒有成功,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停下來的。又好比填平洼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堅持的?!睘椋憾逊e。平:形作動,填平。覆:傾倒。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說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廢,要持之以恒。而進退的責任在自己而不在別人?!蹲雍薄?、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痹谌寮覀鹘y(tǒng)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個范疇?!抖Y記·中庸》說:“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币粋€人要達到完美的人格修養(yǎng),智、仁、勇缺一不可。有智慧的人能將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會迷惑,因為知道大小、輕重、緩急、本末,判斷力自然就強大;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樂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愛人”則“人恒敬之,人恒愛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則不會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會招人感激,人我關(guān)系處理得完善了,就不會憂慮;真正的勇者在于內(nèi)心強大,不存在懼怕之心,橫逆憂患之來,淡然處之,這才是大勇。不惑才能不懼,不懼才能不憂,仁者自然有智者、勇者的品行。魯迅說: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能在承受負重的同時不斷努力前行,含著眼淚微笑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蘇軾說:“古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大,其志甚遠也”。孫中山說:“吾志所向,一往無前,越挫越勇,再接再厲”。10、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埃ā额仠Y》)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約束自我,使言行歸復(fù)于先王之禮,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復(fù)禮,全天下都會稱贊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難道要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克己復(fù)禮的細則?!笨鬃诱f:“不合于禮的不看,不合于禮的不聽,不合于禮的不說,不合于禮的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聰穎,愿意實踐這些話?!翱思簭?fù)禮”就是通過人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地遵守“禮”的規(guī)定。從這個層面說,“仁”是“禮”的內(nèi)化和自覺。闡述了孔子對“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實現(xiàn)“仁”。其關(guān)鍵是克己復(fù)禮,具體是要“視、聽、言、動”都符合禮。1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缎l(wèi)靈公》)子貢問道:“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去實踐它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到別人身上。孔子認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終身奉行的原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說的也是思想品德修養(yǎng),強調(diào)“修己”。12、子曰:“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陽貨》)孔子說:“年輕人為什么不學(xué)習(xí)《詩》呢?《詩》可以激發(fā)人的感情,可以觀察政治、風(fēng)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在禮的準則下諷刺時政。從近處講可以懂得怎樣侍奉父母,從長遠將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笨鬃用鞔_地道破《詩》具有認識、教育、審美三大作用。所謂興、觀、群、怨,指仁的感情和情緒,而事父、事君則指《詩》的社會功能?!墩撜Z》

十二章一、安貧樂道,就有道而正二、禮、樂以仁為基礎(chǔ)三、執(zhí)著追求“道”(真理)四、君子重義輕利五、虛心學(xué)習(xí),自我反省六、文質(zhì)兼?zhèn)?,方為君子七、“仁”為己任,要意志堅強八、譬如為山平地,持之以恒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十、克己?fù)禮為仁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二、《詩》對人和社會的作用。君子之德修身養(yǎng)性《論語》寫作背景《論語》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當時是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代,也是戰(zhàn)亂紛爭的年代。春秋末,周朝的禮制日漸崩潰,名存實亡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社會處于一種大的動蕩組合階段,人們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脫韁之馬,肆意踐踏禮制下的人倫理念。在社會呈現(xiàn)“禮崩樂壞”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體系,旨在建立和恢復(fù)正常的社會秩序。文中的成語并積累克己復(fù)禮:儒家約束自己,使每件事都歸于“禮”。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見賢思齊: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鸵蛩ㄋ┛待R。文質(zhì)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后形容人文雅有禮貌。任重道遠:責任重大,路途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親自強加給對方。未成一簣:猶功虧一簣。比喻功敗垂成。一、分享愛的力量愛與責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愛與勇敢--知者不惑,忍者不憂,勇者不懼。熱愛自然--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二、分享友誼的溫暖親近益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患難見真情--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朋友的志趣--道不同,不相為謀。朋友的信義--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三、分享處世的方法謹言慎行--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不驕矜自夸--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我反省--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四、分享心情的陽光看開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不生氣--小不忍則亂大謀。不抱怨--不怨天,不尤人。消憂慮--君子不憂不懼。自得其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五、分享生命的真諦珍惜時間--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善待生死--未知生,焉知死!理想之道--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堅持下去--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把握生命的每個階段--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十二章》主要論述了君子做人,學(xué)習(xí)的道理,對于我們中學(xué)生有很大的啟發(fā)。請選擇其中的一兩章,寫一篇小作文,談?wù)勀愕目捶ㄅc感想,不少于600字?!镀揭捉恕?xí)近平的語言力量》習(xí)近平的諸多引經(jīng)據(jù)典處,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先秦典籍是《論語》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習(xí)近平《擺脫貧困·從政雜談》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012年12月5日,同外國專家代表座談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皩W(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2013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4.“君子一言,駟馬難追”——2013年3月19日,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lián)合采訪5.“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2014年5月15日,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講話6.“和為貴”

——2014年6月28日,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fā)表60周年大會上講話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014年9月18日,在印度世界事務(wù)委員會發(fā)表題為《攜手追尋民族復(fù)興之夢》的重要演講10.“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暨國際儒學(xué)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發(fā)表講話11.“為政以德”——2014年10月13日下午,在主持學(xué)習(xí)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時發(fā)表講話12.“不患寡而患不均”“德不孤,必有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喻于義”“和而不同”“君子坦蕩蕩”

——2014年5月4日,在與北京大學(xué)師生進行的座談會上

今天,以個人主義價值觀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仍然需要論語的智慧?!墩撜Z》中很多精辟的論斷對現(xiàn)代價值觀的培育有借鑒意義。但是論語的理論體系必須加入科學(xué)、民主、法律、公平等等現(xiàn)代文明元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論內(nèi)核之中去,才能與健全的商品時代的主流文化相和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和諧社會。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泰伯》)士不可以不志問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不也很重大嗎?死了之后才停止,不也很遙遠嗎?子日:“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孔子說:“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又好比平整土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決心繼續(xù),還是要自己去干的。”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孔子說:“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不畏懼。”10、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使言行歸復(fù)于先王之禮,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條目?!笨鬃诱f:“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鳖仠Y說:“我雖然不聰敏,請求實踐這些話?!弊迂晢柸?“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wèi)靈公》)子貢問道:“有一個可以終身奉行的字嗎?”孔子說.“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給別人?!弊尤?“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陽貨》)孔子說:“學(xué)生們?yōu)槭裁礇]有人學(xué)那詩呢?詩可以激發(fā)心志,可以觀察政治的得失、風(fēng)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諷刺時政。近則可以用其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來侍奉君主,還可以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闭n堂鞏固:理解性默寫7.孔子在《論語·子罕》中由平整地面作比,點出:

,

的道理。8.孔子在《子罕》中認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