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福建泉州古代城市綠地空間格局演變研究
墻是古代城市最重要的防御工事,與城市發(fā)展密切相關。福建泉州的建設始于唐景云二年(711),原州位于南安豐州。唐九集元年(700年),晉江下游遷至晉江,即晉江。唐開元六年(718年),國家辦事處遷至晉江縣。泉州逐漸從一個邊境城市發(fā)展到宋元東部的第一個港口,成為明清時期的重要海防城市。隨著城市主要功能的變化,城墻建設也呈現出不同的層次特征。它是中國古代城墻建設中最典型的。根據城市類型,泉州古城墻可分為三種不同功能的城墻:政府城、子城和羅城。宋代也有羅城及其附屬城市。根據建筑特點,本文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的城墻:表層建筑、室外磚塊、內石層壓板和東門石墻。本文在定量和定量的基礎上,將明清地方志、現代史料與現有城墻進行了比較,并對泉州歷代城墻的發(fā)展和結構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1城郭初期的城墻是在城郭開始時修建的1.1子城、子城、羅城的相對關系和城墻建設泉州城墻初創(chuàng)時期為唐久視元年(700年)至宋乾德初年(963年),城郭建設遵循唐代子羅制度.事實上,子城羅城是一種相對關系的稱謂,隨著城墻建設的改變而改變.史料關于唐代城墻的記錄是依舊志直接引用前朝的舊稱謂,這也是史料記載“張冠李戴”的重要原因.因此,應根據實際測量和《考工記》營國制度厘清這時期衙城、子城、羅城的相對關系和城墻建設.1)子城周長非“三里百六十步”.府志和縣志記載子城“周三里百六十步”.這一周長與實際含四個門的城墻周長不符.據考古發(fā)掘和測繪圖,含4個門的子城周長約3500m、衙城周長約2000m,說明“三里百六十步”指的是后代所稱的衙城.2)子城形制實為“中都采邑城”.《考工記》規(guī)定“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據此將城邑分為三級:第一級城邑是王城,第二級城邑為諸侯城,第三級城邑為“郡”即宗室和卿大夫采邑.其中,第三級采邑又分三等:大都、中都、小都.按照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尺度,子城實測周長接近中都的規(guī)模,表明泉州子城建設是按照采邑城中的中都,等級較低.類比唐代嶺南道的其他城市,泉州子城符合當時的建城等級和禮制要求.1.2年前后的城墻泉州最早有城的記錄是“開元六年置晉江為附郭縣”,說明718年泉州已有城和郭.根據文獻及《福建省歷史地圖集》,繪制泉州城墻變遷圖,如圖1所示.從上文分析的子城規(guī)模和形制,718年以前的城墻應為子城,這與縣志所記載的時間基本吻合.因此,這時期的城墻建設經歷3個階段:1)單城墻階段.僅有符合采邑城中都形制的城即后代所稱的子城,城外有郭(圖1a);2)二套城階段.子城內出現衙城,按照此時的子羅關系,前者稱有“羅城”,后者稱為“子城”,“羅城”外有郭及簡易夯土城(圖1b,1c);3)三套城階段.留從效在王延彬的簡易夯土城基礎上重加板筑,形成周長10km的新羅城,三套城墻格局成型,稱謂依次改為衙城、子城、羅城,與后代所稱一致(圖1d).1.3州城墻的植物固土.這時期泉州城墻建設領先于福建地區(qū)的其他城市.泉州城在南唐保大中就已經大規(guī)模采用夯土版筑,羅城高度6m.此時的福州城墻周圍10km,但僅有三五尺高的簡易土墻,因耗資巨大,直到紹熙二年(1191年)才修筑城墻.這時期城墻的另一特色是采用古代城墻中較為罕見的植物固土方式保護夯土城基.泉州地區(qū)地勢較低又多雨水,子城和羅城城墻外環(huán)植刺桐樹,不僅美觀而且其發(fā)達的根系可以鞏固夯土城基、改善土質、防止沙土流失.這種做法一直沿用,也體現于清代臺灣地區(qū)的城墻修筑.2在加固過程中,外磚墻被拆除2.1北魏北魏和魏晉年間重筑高過之的大量修建地層,以保護原有城市和新時期的海上貿易從宋宣和二年(1120年)至宋紹定三年(1230年),泉州羅城處于頻繁拓展時期.羅城先是東西向發(fā)展,而后在城南加筑翼城,使城墻建設一直延伸至晉江沿岸.宣和二年(1120年)在原夯土版筑城墻基礎上改為“外磚內石,基廣2丈,高過之”,紹興十八年(1148年)“以陶土為磚,取蠣為灰”鞏固城基,直至嘉定四年(1121年)“以賈人簿錄之資”大修以后,泉州城墻基本得以鞏固(圖1e).最為重要的是宋紹定三年(1230年),依托羅城南墻沿晉江岸邊修筑,周圍1460m、基廣2.7m、高3.3m的石砌翼城(圖1f).可見,由于這時期泉州海上貿易的發(fā)展,客觀上需要更多的商業(yè)發(fā)展空間,主觀上統(tǒng)治者也認為有必要和有能力鞏固城墻和修筑新城,以保護原有城市和新商業(yè)區(qū),并開始大規(guī)模修筑磚石城墻.2.2c.土壤條件及混凝土與材質的配合宋代“外磚內石”城墻是在原夯土外砌筑塊石,塊石外面再包砌城磚的磚石混砌方式,如圖2所示,這種砌筑方式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泉州地區(qū)盛產石材,石包砌夯土起到類似擋土墻的作用,可以穩(wěn)固夯土增加墻體厚度.石砌體介于夯土和外部磚墻之間,起到隔離透水并保護磚墻的作用,以及阻止夯土內植物根系生長對磚墻產生破壞,適應了泉州地區(qū)潮濕多雨的氣候特點,這在后代維修城墻中得以證實.雖然宋代石砌工藝發(fā)達,已能建造諸如洛陽橋、東西塔和六勝塔這類精美建筑,但是城墻用石量大且花崗石質地堅硬難以加工,磚石混用是一種較為經濟的折中做法.石城墻外面包磚具有較高的砌筑要求以保證墻體的穩(wěn)定性.與現行磚石混砌構造類似,石砌體與磚砌體每隔幾皮磚便需要用一定皮數的丁磚與毛石砌體錯縫拉結砌合.外磚內石砌筑過程中,毛石表面凹凸不平,磚墻緊貼石材表面砌筑,自然形成相互咬合的拉結作用(圖2).另外,毛石上下疊加和左右拼接形成的縫隙,在砌筑過程中用丁磚填充墊平,實際等同于增加了磚石拉結點.最后,在兩種砌體間的細小空隙用?;?指牡蠣殼灰)土漿填充粘合.磚石混砌雖然在結構穩(wěn)定性上并非最佳,但在當時制磚量緊缺和石材加工技術尚不普及的情況下,采用組合砌體并運用天然牡蠣殼灰作為粘合材料,是一種極富智慧的砌筑方式.2.3地震后的應用“外磚內石”城墻砌筑方式對后代民居“出磚入石”磚石混砌墻體產生了巨大影響.首先,從字面上理解《康熙字典》“出,[廣韻]見也”、“入,[說文]內也”,“出磚入石”是“外磚內石”砌筑技術的動詞表達形式.其次,從砌筑方式上出磚入石采用前后磚石對搭,用殼灰土漿粘合,與外磚內石城墻的磚石拉結具有相同的構造原理.第三,從起源時間上看,“出磚入石”是在明萬歷三十二年大地震后開始普遍運用于民居,也正是這次地震后泉州城墻“舊有用磚處皆易以石”.泉州城墻坍塌使這種砌筑工藝構造截面顯露,大量坍塌損毀為“出磚入石”墻體提供了大量廢磚,使得更多平民百姓可以就地取材,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種墻體的廣泛運用.“出磚入石”的墻體雖然在國內僅出現在泉州地區(qū),但是在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塔克西拉(Taxila)城墻和民居中大量出現,當地稱為“花墻”.從技術角度,“花墻”的起源是公元20或30年左右塔克西拉大地震之后的結果,在公元1世紀初已被廣泛應用,其結構比普通毛石要穩(wěn)固得多.塔克西拉的石塊堅硬加工困難,大量使用花墻主要是盡量避免使用鑿子和錘子.從文化角度,花墻普遍用于塔克西拉的佛教和拜火教寺廟建筑.作為東西文明交匯地,花墻砌筑工藝受希臘建造技術的影響,從雅典衛(wèi)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圖3a)傳到塔克西拉(圖3b),極有可能連同宗教傳播一起進入泉州(圖3c).泉州早在宋元就有來自西亞地區(qū)的各種宗教遺跡,與拜火教素有淵源的摩尼教則一直留存至今.據此推測,“出磚入石”墻體的形成極有可能受這種外來文明的啟發(fā),又契合了宋代外磚內石城墻砌筑工藝,在明代地震后大量運用于泉州民居和寺廟.這也從構造技術的角度補充了泉州民居墻體源于東西方文明交匯處的“圖像學”推測.3在防御重建時期,東板墻3.1原翼城城墻石增強和更新元代泉州南拓羅城合并翼城,形成統(tǒng)一的元代羅城(圖1g).為了進一步加強城墻的防御能力,原東、西、北三面宋代磚墻外陸續(xù)用石包砌,城基8m、高7m.南面原翼城城墻石砌增筑,城基和高均為7m.明清泉州城墻的建設主要是防御海上倭寇.城墻范圍向城東北地拓展,用以安置因遷界政策而入城的沿海居民(圖1f).明代城墻繼續(xù)增高至8.7m,城墻內外繼續(xù)用石包砌,增筑窩鋪.直至明萬歷三十二年大地震后全部改為整體石砌.清順治十五年是泉州城墻最后一次大規(guī)模改造,目的是按照清遼左規(guī)制的關東式城墻樣式加強明代羅城的防御性能.3.2條石與外墻的拉結問題.石砌包磚城墻是在宋代城磚外加砌條石,平均內外條石長0.64m,開始采用一丁一順相互壘壓的方式砌筑.由于條石沒有與磚墻同時砌筑,無法形成相互拉結,而且墻高達6.72m自身穩(wěn)定性不好,因此這種石砌包磚城墻在明萬歷地震中損毀嚴重.從現存德濟門遺址分析,大地震后泉州城墻全部改由長約1.2m、斷面0.3m見方的大塊條石重新按一丁一順相互累壓的方式砌筑.3.3第二,型垛口墻清順治十五年,泉州羅城城墻依關東式改造,主要是增加墻高、更改垛式、增筑窩鋪、增設敵樓.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城墻垛式的改造,主要體現在如下3個方面.1)垛口墻.清代以前泉州城墻大部分沿用宋代“凸”型垛口墻,這種垛口墻的主要問題在于掩蔽面積小、高度低.按照關東式垛口樣式,泉州城墻改為矩形垛口墻,大部分采用塊石累砌,寬4.8m、高2.24m、厚0.96m,大幅增加了垛口墻的堅固程度和掩蔽面積,有利于保障守城士兵的安全.2)垛口.泉州城墻垛口寬度約0.576m,兩側垛口墻邊緣做成“八”字斜面,有利于擴大視野和使用火器還擊,以達到“一夫當之,可左右射”的目的.3)坐臺.坐臺在堞下通長,高0.96m,厚度1.92m,扣除與垛口墻重合的厚度,凈寬有0.96m可以蹲跪射擊.在尺度和材料方面,泉州清代羅城的垛式改造都較其他地區(qū)垛式更利于防御火器的進攻(圖4).4出磚入石的墻體形態(tài)和駁岸情況泉州城墻建設從唐代開始一直持續(xù)至清初,宋元時期長期實行不修城或禁修城政策.這段時間恰恰是泉州城址拓展和城墻建設最為頻繁的黃金時期,主要受益于海上貿易的繁榮.其目的是對內保護城內人口增長和海外商人的商貿活動,筑城資金主要來源于海外貿易的收入.明清時期,泉州城墻建設注重墻體鞏固和防御設施完善,其目的是對外抵御倭寇入侵,筑城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也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子房屋買賣合同格式范本編寫示例
- 投標安全承諾函
- 八年級生物下冊 7.1.1 植物的生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河北省安平縣八年級地理上冊 1.1 遼闊的疆域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八年級物理上冊 第二章 聲現象 第2節(jié) 聲音的特性第2課時聲音的特性綜合應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3六年級英語上冊 Review Module Unit 2教案 外研版(三起)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化學 第1章 原子結構 元素周期表 第2節(jié)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微專題二 元素“位-構-性”之間的關系教案 魯科版必修第二冊
- 2024-2025年高中語文 第3單元 單元導讀教案 粵教版必修1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工業(yè)文明沖擊下的改革 第15課 戊戌變法(2)教學教案 岳麓版選修1
- 雨污管道勞務包工細分合同(2篇)
- 大學生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b方太營銷組織崗位角色與職責設計
- 送教上門教師培訓課件
-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qū)武珞路小學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學期期中測試數學試題
- 慢病防控知識培訓
- 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
- 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yè)道德行為處理辦法
- 關鍵崗位廉潔從業(yè)培訓課件
- 麥肯錫商業(yè)計劃書
- 農業(yè)旅游商業(yè)計劃書
- 《神話原型批評》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