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2020中考真題文言閱讀訓(xùn)練匯編(解析版)_第1頁
2021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2020中考真題文言閱讀訓(xùn)練匯編(解析版)_第2頁
2021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2020中考真題文言閱讀訓(xùn)練匯編(解析版)_第3頁
2021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2020中考真題文言閱讀訓(xùn)練匯編(解析版)_第4頁
2021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2020中考真題文言閱讀訓(xùn)練匯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1中考語文二輪復(fù)習:2020中考真題文言閱讀訓(xùn)練匯編(解析版)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12分)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

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

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鍛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

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悔

然若神人;余則編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節(jié)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①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跑

②嘗趨百里外奔赴

③左佩刀,右備容臭香袋子

④余則堀袍敝衣處其間穿

(2)選出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B

A.于: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戰(zhàn)于長勺

B.之:當余之從師也/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而:足膚皺裂而不知/起坐而喧嘩者

D.以:以衾擁覆/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C

A.余/幼時/即嗜學

B.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觀群書

D.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為什么要寫同舍生的奢華生活?

(6)作者的求學經(jīng)歷給了你哪些啟示?選擇感觸最深的兩點談?wù)勀愕母惺堋?/p>

【分析】參考譯文:

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

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讀

書。抄寫完后,跑著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

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已經(jīng)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賢的學說,又苦于不能與學

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著經(jīng)書向同鄉(xiāng)前輩求教。前

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tài)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

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cè)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xùn)斥,表情更為恭敬,禮

貌更為周到,不敢答復(fù)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

是得到不少教益。

當我尋師時,背著書箱,眼拉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嚴冬寒風凜冽,大雪深

達幾尺,腳和皮膚受凍裂開都不知道。到學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動彈,服侍的仆人拿著熱

水(為我)澆洗,用被子圍蓋身上,過了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館,我每天吃兩頓飯,

沒有新鮮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學舍的求學者都穿著錦繡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飾有珍寶

的帽子,腰間掛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曩,光彩鮮明,如同神人;我卻穿

著舊棉袍、破衣服處于他們之間,毫無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興的事,并

不覺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勞和艱辛大概就是這樣。

【解答】(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

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走:跑

②句意為: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趨:奔赴

③句意為:左邊佩戴著刀,右邊備有香囊。容臭:香袋子

④句意為:我卻穿著舊棉袍、破衣服處于他們之間。絹:穿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及用法。

A.于:介詞,表動作的對象,向/于:介詞,在。

B.之:兩句都是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

C.而:表轉(zhuǎn)折,卻/而:表順承。

D.以,介詞,用/以,動詞,認為。

故選:B。

(3)本題考查文言節(jié)奏。解答此題要先句意,再劃分朗讀節(jié)奏,注意應(yīng)符合古人朗讀

習慣。

ABD.正確;

C.有誤,句意為: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根據(jù)句意節(jié)奏應(yīng)為:余/因得/遍觀群

故選:C。

(4)本題考查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

的整體意思,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

整,達到詞達句順。

句中重點詞有:以,因為。足,足以。不若,比不上。句意為: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

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5)本題考蟄理解對比手法。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chǔ)上來分析。結(jié)合內(nèi)容

可知,文中用同舍生豪華的生活與自己節(jié)衣縮食的艱苦生活作對比,從而表現(xiàn)作者專心致

志、以苦為樂的學習態(tài)度。

(6)本題考查感悟啟示。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chǔ)上,抓住關(guān)鍵語句,結(jié)合

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來談。結(jié)合內(nèi)容,從作者少時無法得到書,只能借書并抄書來閱讀,我們

可以看出學習要不怕吃苦,只有勤奮才能有所得;從作者"執(zhí)經(jīng)叩問”的過程描述,可以

看出,學習要多問,要虛心求教;據(jù)此來闡述,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①跑②奔赴③香袋子④穿

(2)B

(3)C

(4)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5)突出"我"從讀書中獲得巨大快樂(或突出"我"求學的艱辛X

(6)示例:①學習要勤奮刻苦;②對老師要有禮貌,要虛心求教;③要想學有所成,

必須克服困難;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點評】文言知識積累:

"之"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2.瀉出于兩峰之間者。助詞,的。

3.名之者誰。代詞,指醉翁亭。

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詞,的。

5.山水之樂。助詞,的。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詞,指代"山水之樂”。

7.山間之朝暮也。助詞,的。

8.宴酣之樂。助詞,的。

9.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閱讀諸葛亮(出師表》選文,回答問題。(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

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

弩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

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

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誠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

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詞。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

10.翻譯句子。

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②陛下亦宜自謀,以咨邀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11.請用7"符號給劃線的句子斷句。

12.先帝深知諸葛亮"謹慎",請結(jié)合選文說說諸葛亮的"謹慎"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分析】【參考譯文】

我本來是平民百姓,在南陽務(wù)農(nóng)親耕,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

諸侯之中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

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

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

早晚憂愁嘆息,唯恐先帝托付給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

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激勵、

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

復(fù)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

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

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能夠把討伐曹魏,興復(fù)漢室的任務(wù)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功,就懲治我

的罪過,從而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振興圣德的建議,就責罰郭攸之、費祎、

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yīng)自行謀劃,征求、詢問治國的好道理,采

納正確的言論,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留下的教誨。我感激不盡。今天我將要告別陛下遠行了,

面對這份奏表禁不住熱淚縱橫,不知道該說些什么話。

【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①句意:我本來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地。躬:親自。

②句意:先帝不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③句意:所以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以:把。

④句意:希望陛下把討伐漢賊、興復(fù)漢室的任務(wù)交給我去完成。效:效命的任務(wù)。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

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止匕,這。所以,用來……的。之,的。句意:這是我報答先帝、忠于陛下的

職責。

②重點詞:亦,也。宜,應(yīng)當。以,來。澈,詢問。察,明察。雅言,正確的言論,

正言,合理的意見。句意:陛下也應(yīng)當謀求自強,征詢臣下的意見,考察并采納正確的言

論,深思先帝的遺詔。

(3)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后根據(jù)句意進行

分析。句意為: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由此使我

感動奮發(fā),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故斷為: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問題,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

理解文章內(nèi)容。從文中"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可以知道,

諸葛亮接受劉備托孤以來,經(jīng)常憂愁嘆息擔心先帝劉備托付給自己的大事做得沒有成效,

而損傷先帝的英明,足見諸葛亮的“謹慎"。從"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

已足"可以看出,諸葛亮出師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覺得已經(jīng)具備了出師北伐的先

決條件,才上表出師,足見其"謹慎"。從"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

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

以咨邀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可以知道,諸葛亮在北伐之前明確各方面責任。

首先,他以"不效,則治臣之罪"嚴于律己;其次,他以"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嚴格要求朝廷諸臣;最后,他向后主提出“咨武善道,察納雅言,

深追先帝遺詔”的希望。

答案:

(1)①親自;②身份低微、見識短淺;③把;④效命的任務(wù)。

(2)①這是我報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職責。

②陛下也應(yīng)當謀求自強,征詢臣下的意見,考察并采納正確的言論,深思先帝的遺詔。

(3)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4)接受托孤以來,經(jīng)常憂愁嘆息,擔心先帝劉備托付給自己的大事做得沒有成效,

而損損傷先帝劉備的英明;出師北伐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認為當時已經(jīng)具備了出師北

伐的先決條件;北伐之前明確各方面責任,首先嚴于律己,其次嚴格要求朝廷諸臣,最后

向后主提出希望。

【點評】"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為之感愴(之:代詞)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與民同游觀之樂(之:的)

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充音節(jié))

⑥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⑦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四)閱讀【甲】【乙】兩篇短文,完成23-27題。(16分)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

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

銳兵刃,毅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鼎區(qū)曰:"天子且至f軍門都尉日:"將軍

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

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

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

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選自《史記》)

【乙】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③赦令

自首不肯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jù)法應(yīng)流④。"上怒曰:"卿欲守

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⑤大信于天下也。陛下

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fù)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

"卿能執(zhí)法,朕復(fù)何憂r胄前后犯顏⑥執(zhí)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擢:提升。③資蔭:資即資格;蔭指封建時代子孫因祖先

的官爵而受到封賞。④流:把犯人放還到邊遠的地方服勞役。⑤布:昭示。⑥犯顏:冒犯

君主的威嚴。

23.用7"劃分句子停頓。(劃兩處)(2分)

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2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1)介胄之士不拜()(2)其將固可襲而虜也()

(3)陛下忿選人之多詐()(4)天下無冤獄()

2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含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2分)

A.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勝敗乃兵家常事

B.居無何居功自傲

C.據(jù)法應(yīng)流據(jù)理力爭

D.復(fù)斷之以法無價之寶

2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

(2)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27.【甲】【乙】兩文塑造的人物,你更欣賞誰?結(jié)合選文內(nèi)容談?wù)勀愕睦碛?。?分)

【答案】

23.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24.Q)盔甲和頭盔,這里用作動詞,披甲戴盔⑵一定⑶憤怒(4)案件

25.C

26.(1)于是,派宗正官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

(2)你想遵守法律而讓我說話不算話嗎?

27.示例一:我更欣賞周亞夫。周亞夫治軍嚴整、忠于職守。駐軍細柳營,手下將士

訓(xùn)練有素,軍紀嚴明。這樣的將軍駐守邊境,才能護一國安全。

示例二:我更欣賞文帝。作為一國之君,他識人才。慰問軍隊,在受到周亞夫以軍禮

待之時,不但不怒,反而從中識得周亞夫的真將軍性格,并不斷稱贊。文帝堪稱明君。

[]

[2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句讀。作答此題,先翻譯句子,再根據(jù)句意句讀。這句

話的意思是:皇上因為候選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

處死刑。根據(jù)句意,正確的斷句為: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肯者死。

【24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詞語。作答此題,在平時積累的基礎(chǔ)上,注意詞類活用現(xiàn)

象及通假字、古今異義。"介胄”,名詞動用,本義盔甲和頭盔,這里用作動詞,披甲戴盔;

"固",多義詞,此處作“一定"理解「獄:古義異義,古義是案件,今義監(jiān)獄,這里取

古義。

[25題詳解】A.才/表判斷,是;B.經(jīng)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當,任;C.根據(jù)/

根據(jù);.代詞,他/助詞,的;故選

DCo

【26題詳解】本題考蟄文言句子翻譯。作答此題,要遵循"字字有落實,直譯意譯相

結(jié)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注意特殊句式及詞類活用。(1)乃:于是,就;以:任命,

派;為:做;軍:名詞動用,駐軍。(2)卿:你;欲:想;守法:遵守法律;失信:失去

信用,即說話不算話。

【27題詳解】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及語言表達。甲文:周亞夫,是治軍嚴整、忠于職守、

剛直不阿的真將軍。文帝,是一個明君,善識人才,知錯善改。乙文:戴胄,是一個剛直

不阿、忠誠耿直、忠于職守、嚴于執(zhí)法的人。唐太宗,是一個善于納諫、知錯善改的明君。

從以上人物中任選一個,寫出自己欣賞的原因即可。示例一:我更欣賞戴胄。他為人耿直,

在太宗因憤怒候選人的作假,想要殺他時,戴胄敢于跟皇帝據(jù)理力爭,犯顏執(zhí)法,是一個

剛直不阿的人。示例二:我更欣賞唐太宗。作為君王,在憤怒之時依舊能聽進臣子的勸諫,

面對耿直的大臣,能克己,不動怒,是個明君。

【甲文參考譯文】:漢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規(guī)模侵入漢朝邊境。于是,朝廷派宗正官

劉禮為將軍,駐軍在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在棘門;派河內(nèi)郡太守周亞夫為將軍,

駐軍細柳,以防備匈奴侵擾?;噬嫌H自去慰勞軍隊。到了霸上和棘門的軍營,驅(qū)馳而入,

將軍及其屬下都騎著馬迎送。隨即來到了細柳軍營,只見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鋒利的兵

器,開弓搭箭,弓拉滿月,戒備森嚴。皇上的先行衛(wèi)隊到了營前,不準進入。先行的衛(wèi)隊

說:"皇上將要駕到。"鎮(zhèn)守軍營的將官回答:"將軍有令:‘軍中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

從天子的命令?!?過了不久,皇上駕到,也不讓入軍營。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節(jié)去告訴

將軍:"我要進營慰勞軍隊周亞夫這才傳令打開軍營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官兵對跟從皇上

的武官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中不準驅(qū)車奔馳?!庇谑腔噬系能囮犚仓缓美№\繩,慢慢前

行。到了大營前,將軍周亞夫手持兵器,雙手抱拳行禮說:"我是盔甲在身的將士,不便跪

拜,請允許我按照軍禮參見。"皇上因此而感動,臉上的神情也改變了,俯身扶在橫木上,

派人致意說:"皇帝敬重地慰勞將軍。"勞軍禮儀完畢后辭去。出了細柳軍營的大門,許多

大臣都深感驚詫。文帝感嘆地說:"?。∵@才是真正的將軍。先前的霸上、棘門的軍營,簡

直就像兒戲一樣,匈奴是完全可以通過偷襲而俘虜那里的將軍,至于周亞夫,難道能夠侵

犯他嗎?"長時間對周亞夫贊嘆不已。

【乙文參考譯文]:皇上因為兵部郎中戴胄為人忠心清廉公正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

皇上因為候選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歷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

多久,有偽造做官資歷的人被發(fā)現(xiàn)了,圣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yīng)當流放

皇上憤怒地說:"你想遵守法律而讓我說話不算話嗎?"戴胄回答說:"下令的人只是因為

一時的喜怒,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為憤怒候選人的作假,所以

想要殺他,然而既然已經(jīng)知道不可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

信用「皇上說:"你能夠執(zhí)行法律,我還有什么可擔憂的呢?"戴胄前后多次觸犯圣顏而

堅持執(zhí)行法律,言辭像泉涌一樣,皇上都聽從他的,天底下沒有冤案了。

四、文言文閱讀(完成8-11題,共14分)

【甲】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為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彳主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

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

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

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

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酶①?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

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②,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

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④之白,而蒙世之溫蟆⑤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

自投汨羅以死。

(選自《史記?屈原列傳》)

【注釋】①醵:薄酒。②察察:潔白的樣子。③汶汶:渾濁的樣子。④皓皓:瑩白的

樣子。⑤溫蟆(hud):塵渣重積的樣子。

8.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①豈不誠為大丈夫哉

②以順為正者

③被發(fā)行吟澤畔

④遂自投汨羅以死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各句。

①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②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10.【甲】文中孟子眼中的“大丈夫"是怎樣的?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述。

11.屈原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也是一位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舉世混濁"時卻

獨自“懷瑾握瑜",正如孟子所說""(用甲文中的語句作答),

最后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蟾",自投汨羅而死,這也正如孟子在《魚我所欲也》

中所說"\請你另舉一例歷史上能被稱為“大丈夫”的人,并用簡潔的語

言概述他的事例。

【分析】【參考譯文】

【甲】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作為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fā)怒,

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就太平無事?!?/p>

孟子說:"這哪里能算是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

時,父親給予訓(xùn)導(dǎo);女子出嫁時,母親給予訓(xùn)導(dǎo),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的丈夫

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r以順從為做人原則的,是妾婦之

道。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彳二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

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同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xiàn)理想時,就

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

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有志氣有作為的大丈夫

【乙】屈原走到江邊,披散著頭發(fā)沿著水邊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形體和容貌都象

干枯的樹木一樣。一個漁翁看見就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里?"屈原

說:"全世混濁卻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翁說:

"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隨世俗的變化。全世上都混濁,為什么不順著

潮流推波助瀾?眾人都醉了,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節(jié)操

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

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

染呢?(我)寧愿跳入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尚純結(jié)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

于是寫下了《懷沙》賦,便抱著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

【解答】(8)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①句意:難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氣、作為的大丈夫嗎?誠:真正,確實。

②句意:以順從為做人原則的。正:標準,準則。

③句意:披散著頭發(fā)沿著水邊邊走邊吟唱。被:同"披",披散。

④句意: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遂:于是,就。

(9)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

是"增、刪、是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懼,害怕。安居,安靜。熄,同"息",平息,指戰(zhàn)火熄滅,天下太平。句

意:(他們)一發(fā)怒諸侯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便太平無事。

②重點詞:夫,句首發(fā)語詞,表議論的開始,不譯。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句意:聰明賢

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能夠隨世俗的變化而改變。或者:圣人不拘泥于外物,能

夠隨時勢變化改變(自己)

(10)本題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重點語句進行概括。根

據(jù)【甲】文"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等語句概括為:大丈夫要講

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根據(jù)【甲】文中"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可以概括為:大丈夫無論得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根據(jù)【甲】文中"富貴不能

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概括為:大丈夫不能被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因

素所迷惑、動搖、屈服。

(11)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屈原生活在"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

我獨醒”的時代,他根本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只能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志向。所以,用孟子

的話來說就是:不得志,獨行其道。他自投汨羅而死的行為也印證了孟子的"舍生取義(舍

生而取義者也r的觀點。在列舉歷史上能被稱為“大丈夫”的人,并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他

的事例時,要注意人物與事件對應(yīng)起來,準確無誤。

答案:

(8)①真正,確實;②標準,準則;③同"披",披散;④于是,就。

(9)(他們)一發(fā)怒諸侯都害怕,(他們)安靜下來,天下便太平無事。

②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能夠隨世俗的變化而改變。(或者:圣人不拘

泥于外物,能夠隨時勢變化改變(自己))

(10)大丈夫要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無論得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

原則;不能被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動搖、屈服。

(11)不得志,獨行其道舍生取義(舍生而取義者也)示例一:文天祥拒絕

高官厚祿的誘惑,誓死不降元。示例二:蘇武持節(jié)牧羊終歸漢。

【點評】文言文內(nèi)容理解題,解題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錄原文關(guān)鍵的詞語回答;

③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

三種方法,采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的準確率一般會比較高。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6—10題。(13分)

【一】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

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二】子路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

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斬

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恬而羽之④,鍍而砥礪之⑤,

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選自《孔子家語》)

注釋:①不揉自直:不須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②斬:用刀砍下來。③革:獸皮。

④括(gua,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點,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⑤鑲(箭

頭)而砥礪之:安上箭頭,再把它打磨打磨。

6.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不知其旨也(心意)B.不知其善也(它)

C.豈可及乎(趕上)D.汝何好樂(音樂)

7.下列句中加點詞與"鑲而砥礪之"中"鑲"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橫柯上蔽,在晝猶昏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D.若士必怒......天下韁素

8.與例句中"相"的含義與用法都相同的兩項是(2分)

例句:教學相長也

A.刮目相待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C.伯樂善相馬D.相映成趣

9.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0.下面兩個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3分)

(1)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2)枯而羽之,然而砥礪之,其人不益深乎?

【答案】(1)C

(2)D

(3)BD

(4)①我不是問你這件事(我問你的不是這件事)

②箭射進去不是更深了嗎?

(5)①比喻只要素質(zhì)(天賦)好,不學習也照樣優(yōu)秀(能干X

②比喻學習可以使人有更大的發(fā)展(或?qū)W習可以使人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才能X

【分析】【參考譯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

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這樣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導(dǎo)人以后才知道困

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這樣以后能夠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這樣以后才

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二】孔子對子路說:"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

不是問這方面。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應(yīng)該能有好的才能J……子路說:"南山有一種

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東西天賦異

秉又何必經(jīng)過學習的過程呢?"孔子說:"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

射得更深更遠嗎?"子路聽后拜謝說:"真是受益良多。"

【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

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A.有誤,旨:味美;

B.有誤,其:它(的);

C.正確;

D.有誤,樂:爰好。

故選:C。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鑲而砥礪之"中"鑲"用法是:箭

頭,名詞活用作動詞,安上箭頭。

A.±:名詞活用作狀語,在上面;

B.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美;

C.聞,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聽到;

D.名高素:白色衣服,名詞活用作動詞,穿喪服。

故選:D。

(3)本題考查學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類問題,首先要明確句意,然

后要注意積累詞語的不同用法,最后結(jié)合句意理解詞語的不同用法。"教學相長也"中的"相"

的意思是:互相。

A.相:表他稱;

B.相:互相;

C.相:察看,判斷;

D.相:互相。

故選

:BDO

(4)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

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

補充完整。

①重點詞:吾,我,非,不是。句意:我不是問你這件事(或我問你的不是這件事X

②重點詞:其,它,指箭。益,更加。句意:箭射進去不是更深了嗎?

(5)本題考查學生對比喻句的理解能力。①"南山有竹,不揉自直"的句意是:南山

有一種竹子,不須揉烤加工就很筆直。子路以此來比喻只要素質(zhì)(天賦)好,不學習也照

樣優(yōu)秀(能干I②"括而羽之,鍍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的句意是:如果在箭尾安上

羽毛,箭頭磨得銳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遠嗎?孔子以此來比喻學習可以使人有更大的

發(fā)展(學習可以使人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才能\

答案:

(1)C

(2)D

(3)BD

(4)①我不是問你這件事(或我問你的不是這件事X

②箭射進去不是更深了嗎?

(5)①比喻只要素質(zhì)(天賦)好,不學習也照樣優(yōu)秀(能干1

②比喻學習可以使人有更大的發(fā)展(學習可以使人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才能X

【點評】"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為之感愴(之:代詞)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與民同游觀之樂(之:的)

④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補充音節(jié))

⑥何陋之有?(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⑦馬之千里者(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5~8題。(10分)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

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橫,蓋

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元豐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①大師,以書

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寧,遇道人參寥,問龍井所遣籃輿②,則曰:"以不

時至,去矣

是夕,天宇開霽③,林間月明,可數(shù)毫發(fā)。遂棄舟,從參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④,

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澗,入靈石塢,得支徑上風篁嶺,憩于龍井亭,酌泉據(jù)石而飲之。自

普寧凡經(jīng)佛寺十五,皆寂不聞人聲。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

非人間之境。行二鼓,始至壽圣院,謁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還。

(秦觀《龍井題名記》)

【注釋】①辨才:法號元靜,曾在靈隱山講經(jīng),與下文的參寥都是蘇軾的朋友。②籃

輿(yu):竹轎。④天宇開霽: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風景區(qū)南岸夕照山上。

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月色入戶(2)但少閑人

(3)以書邀余(4)謁辨才于朝音堂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濯足于惠因澗嘗射于家圃

B彳導(dǎo)支徑上風篁嶺橫柯上蔽

C.殆非人間之境馬之千里者

D.明日乃還乃不知有漢

7.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2分)

憩于龍井亭,酌泉據(jù)石而飲之。

8.甲、乙兩文都寫了月夜之景,但寫景觀察的角度不同,請作具體分析。(2分)

【分析】【參考譯文】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準備脫衣入睡,恰好看到這時月光從門戶照進

來,于是高興地起身出門。考慮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樂的人,就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