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人文庫專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鋼鐵企業(yè)總圖運輸設計規(guī)范
Codefordesignofgenerallayoutandtransportation
foriron&steelenterprise
GB50603-2010
主編部門:中國冶金建設協(xié)會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施行日期:2011年2月1日
人人文庫專用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11北京
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鋼鐵企業(yè)總圖運輸設計規(guī)范
GB50603-2010
☆
中國冶金建設協(xié)會主編
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木樨地北里甲11號國宏大廈C座4層)
(郵政編碼:100038電話:6390643363906381)
新華書店北京發(fā)行所發(fā)行
人人文庫專用世界知識印刷廠印刷
850×1168毫米1/3210.75印張274千字
2011年1月第1版2011年1月第1次印刷
印數(shù)1—6000冊
☆
統(tǒng)一書號:1580177·543
定價:60.00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公告
第675號
關于發(fā)布國家標準
《鋼鐵企業(yè)總圖運輸設計規(guī)范》的公告
現(xiàn)批準《鋼鐵企業(yè)總圖運輸設計規(guī)范》為國家標準,編號為
GB50603—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實施。其中,第3.0.14
(1、2、3、4、5、6、7、8、9)、4.7.5、4.7.6、4.7.7、5.9.6、7.1.6、
7.2.13(2)、7.3.1(4、5、6)、7.3.3(2)、16.1.4(3)條(款)為強制
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我部標準定額研究所組織中國計劃出版社出版發(fā)
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
人人文庫專用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五日
前言
本規(guī)范根據(jù)原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06年工程建設標準規(guī)范
制訂、修訂計劃(第二批)〉的通知》(建標〔2006〕136號)的要求,由
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編制而成。
本規(guī)范在編制過程中,遵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基本建設方
針及產(chǎn)業(yè)發(fā)展政策,全面總結了我國鋼鐵企業(yè)總圖運輸設計的經(jīng)
驗及有關科研成果,組織了專題調(diào)研,參照了相關標準,廣泛征求
了有關設計、生產(chǎn)及高等院校等部門和單位的意見,經(jīng)審查定稿。
本規(guī)范共16章和4個附錄,主要內(nèi)容包括總則,術語,廠址選
擇,總體布置,總平面布置,豎向布置,管線綜合布置,綠化,運輸方
式選擇,礦山鐵路運輸,鋼鐵廠準軌鐵路運輸,礦山道路運輸,鋼鐵
廠道路運輸,水路運輸,其他運輸,排土場等。
本規(guī)范中以黑體字標志的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
本規(guī)范由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制性條文的解
釋,中國冶金建設協(xié)會負責日常管理,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負責具體技術內(nèi)容的解釋。請各單位在執(zhí)行本規(guī)范過程中,不斷
總結經(jīng)驗,積累資料,及時將意見及有關資料寄往中冶南方工程技
術有限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大學園路33
號,郵政編碼人人文庫專用:430223),供今后修訂時參考。
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審查人:
主編單位: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中冶賽迪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中冶東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中冶華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
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中冶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中冶長天國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中冶秦皇島黑色冶金礦山設計研究總院
主要起草人:項明武潘國友陳凡劉加祥艾慶華
馮春明儲慕東郝勇兵李國模張雅
李林輝何小玲吳振雄閆耀峰黃曉紅
疏義勝孫立功李慎慮倪榮芳丁喆
劉家明余可馮先德車群王思和
陳晶梁雪葉春程慧芝陳旭陽
潘守鴻茅永剛趙孝勇任小梅
主要審查人:韓楚山王崇漢張?zhí)烀窳斡焰贩恫?/p>
馬小榮王慶文徐林浦馬輝瞿熙鼎
黃東艷李蘇莉蔣順和盧春雪陳永紅
人人文庫專用
·2·
目次
1總則…………………(1)
2術語…………………(2)
3廠址選擇…………………(7)
4總體布置…………………(10)
4.1一般規(guī)定………………(10)
4.2衛(wèi)生防護地帶及安全防護距離……………(10)
4.3交通運輸………………(12)
4.4礦山工業(yè)場地……………(13)
4.5排土場及尾礦庫…………(14)
4.6爆破器材庫及爆破器材工廠……………(15)
4.7渣場及工業(yè)垃圾場………(16)
4.8水電設施………………(17)
4.9居住區(qū)…………………(17)
5總平面布置………………(19)
5.1一般規(guī)定………………(19)
5.2采礦工業(yè)場地……………(24)
5.3選礦工業(yè)場地……………(25)
5.4燒結人人文庫專用(球團)區(qū)……………(26)
5.5焦化區(qū)…………………(26)
5.6耐火材料車間……………(28)
5.7石灰車間………………(28)
5.8煉鐵區(qū)…………………(28)
5.9煉鋼區(qū)…………………(29)
5.10軋鋼區(qū)…………………(30)
·1·
5.11鐵合金車間(廠)………(30)
5.12修理設施………………(30)
5.13動力設施………………(31)
5.14給排水設施……………(33)
5.15運輸設施………………(35)
5.16倉庫及堆場……………(36)
5.17消防站…………………(37)
5.18生產(chǎn)管理及生活設施……(37)
5.19廠區(qū)出入口及圍墻……(38)
6豎向布置…………………(39)
6.1一般規(guī)定………………(39)
6.2設計標高的確定…………(39)
6.3臺階式布置……………(40)
6.4土方工程………………(43)
6.5場地排水………………(46)
7管線綜合布置……………(49)
7.1一般規(guī)定………………(49)
7.2地下管線………………(50)
7.3地上管線………………(58)
8綠化…………………(63)
8.1一般規(guī)定………………(63)
8.2綠化布置………………(63)
9運輸方式選擇人人文庫專用……………(68)
9.1一般規(guī)定………………(68)
9.2礦山運輸方式選擇………(68)
9.3鋼鐵廠運輸方式選擇……(69)
10礦山鐵路運輸……………(71)
10.1一般規(guī)定………………(71)
10.2運輸組織及信號………(72)
·2·
10.3線路主要技術標準……(74)
10.4運輸設備的選擇及配備…………………(79)
10.5運輸能力的確定………(80)
11鋼鐵廠準軌鐵路運輸……(82)
11.1一般規(guī)定………………(82)
11.2運輸組織………………(83)
11.3通信、信號及照明………(86)
11.4接軌和交叉……………(87)
11.5運輸系統(tǒng)與車站配置……(90)
11.6線路有效長度及間距……(92)
11.7線路技術標準…………(96)
11.8路基及排水……………(100)
11.9軌道……………………(102)
11.10運輸設備及附屬設施…………………(108)
12礦山道路運輸……………(110)
12.1一般規(guī)定………………(110)
12.2道路技術標準…………(111)
12.3路面設計………………(117)
12.4生產(chǎn)運輸設備…………(118)
12.5道路養(yǎng)護及輔助運輸設備………………(119)
13鋼鐵廠道路運輸…………(121)
13.1一般規(guī)定………………(121)
13.2車流組織人人文庫專用………………(122)
13.3道路技術標準…………(123)
13.4道路型式及路面選擇……(126)
13.5道路運輸設備…………(127)
13.6道路養(yǎng)護維修設備……(128)
14水路運輸…………………(130)
15其他運輸…………………(131)
·3·
15.1一般規(guī)定………………(131)
15.2索道運輸………………(131)
15.3帶式輸送機運輸………(132)
15.4卷揚運輸………………(133)
15.5溜槽、溜井運輸…………(136)
15.6管、槽水力運輸…………(137)
15.7鏈帶及輥道運輸………(138)
16排土場……………………(139)
16.1一般規(guī)定………………(139)
16.2排土方式及設計要素……(139)
16.3排土計劃………………(140)
16.4排土場安全……………(141)
附錄A標準軌距鐵路限界…………………(143)
附錄B道路建筑限界………(146)
附錄C有關計算……………(147)
附錄D貨物運輸(周轉)量表………………(168)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170)
引用標準名錄…………………(171)
附:條文說明…………………(173)
人人文庫專用
·4·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Selectionofplantlocation………………(7)
4Generalplan………………(10)
4.1Generalrequirement……(10)
4.2Sanitaryprotectivezoneandsafetydistance………………(10)
4.3Trafficandtransportation………………(12)
4.4Mineralindustrialyard…………………(13)
4.5Dumpingsiteandwasteorereserviors……(14)
4.6Blastinggearstorageandplant…………(15)
4.7Slagyardandindustrialwasteyard………(16)
4.8Waterandelectricityfacility……………(17)
4.9Residentialdistrict………(17)
5Generallayout……………(19)
5.1Generalrequirement……(19)
5.2Miningindustrialyard…………………(24)
5.3Industrialyardfororedressing…………(25)
5.4Sinterin人人文庫專用g(pelletizing)area………………(26)
5.5Cokingarea……………(26)
5.6Refractoryshop…………(28)
5.7Limeshop………………(28)
5.8Ironmakingarea…………(28)
5.9Steelmakingarea………(29)
5.10Rollingarea……………(30)
·5·
5.11Ferrousalloyshop(plant)………………(30)
5.12Repairingfacilities……(30)
5.13Powerfacilities…………(31)
5.14Watersupplyanddrainagefacilities……(33)
5.15Transportationfacilities………………(35)
5.16Storageandyard………(36)
5.17Firestation……………(37)
5.18Productionmanagementandlivingfacilities……………(37)
5.19Entrance,exitandenclosurewallofplantarea…………(38)
6Verticalarrangement……(39)
6.1Generalrequirement……(39)
6.2Determinationofdesignelevation………(39)
6.3Steptypearrangement…………………(40)
6.4Earthwork………………(43)
6.5Waterdrainageofsite……(46)
7Integratedarrangementofpipeline……(49)
7.1Generalrequirement……(49)
7.2Undergroundpipeline……(50)
7.3Pipelineaboveground……(58)
8Vegetation………………(63)
8.1Generalrequirement……(63)
8.2Vegetationarrangement…………………(63)
9Selectionoftrans人人文庫專用portationmode………(68)
9.1Generalrequirement……(68)
9.2Selectionoftransportationmodeformine………………(68)
9.3Selectionoftransportationmodeforironandsteelplant…(69)
10Railwaytransportationofmine………(71)
10.1Generalrequirement……(71)
10.2Transportationorganizationandsignal…(72)
·6·
10.3Maintechnicalstandardofrailwayline…(74)
10.4Selectionandconfigurationoftransportationequipment…(79)
10.5Determinationoftransportationcapacity…(80)
11Transportationbystandard-gaugerailwayiniron
andsteelplant…………(82)
11.1Generalrequirement……(82)
11.2Transportationorganization……………(83)
11.3Communication,signalandlighting……(86)
11.4Trackjointandintercross………………(87)
11.5Configurationoftransportationsystemandstation………(90)
11.6Effectivelengthandpitchofrailwaylines………………(92)
11.7Technicalstandardofrailwayline………(96)
11.8Subgradeandwaterdrainage……………(100)
11.9Track…………………(102)
11.10Transportationequipmentandauxiliaryfacilies…………(108)
12Mineroadtransportation………………(110)
12.1Generalrequirement……(110)
12.2Technicalstandardofroad……………(111)
12.3Pavementdesign………(117)
12.4Selectionoftransportationequipment……(118)
12.5Roadmaintenanceandauxiliarytransportation
equipment……………(119)
13Roadtrans人人文庫專用portationofironandsteelplant…………(121)
13.1Generalrequirement……(121)
13.2Trafficfloworganization………………(122)
13.3Technicalstandardofroad……………(123)
13.4Roadtypeandpavementselection………(126)
13.5Roadtransportationequipment…………(127)
13.6Roadmaintenanceequipment……………(128)
·7·
14Waterwaytransportation………………(130)
15Othertransportation……(131)
15.1Generalrequirement……(131)
15.2Cablewaytransport……(131)
15.3Beltconveyortransportation……………(132)
15.4Winchtransportation…………………(133)
15.5Chuteandgravityshafttransportation…(136)
15.6Hydro-transportbypipeandchannel……(137)
15.7Chainconveyorandrollertabletransportation…………(138)
16Dumpingsite……………(139)
16.1Generalrequirement……(139)
16.2Dumpingmodeanddesignessence………(139)
16.3Dumpingplan…………(140)
16.4Safetyofdumpingsite…………………(141)
AppendixALimitofrailwaywithstandardgauge……(143)
AppendixBLimitofbuildingsforroad…(146)
AppendixCPertinentcalculationmethod………………(147)
AppendixDTransportation(turnover)tableof
freighttraffic…………………(168)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70)
Listofquotedstandards……(171)
Addition:人人文庫專用Explanationofprovisions………(173)
·8·
1總則
1.0.1為在鋼鐵企業(yè)總圖運輸設計中貫徹執(zhí)行國家方針政策和
法律、法規(guī),適應鋼鐵企業(yè)占地大、運輸量大、運輸種類多的特點,
做出技術先進適用,資源利用合理,安全、衛(wèi)生、節(jié)能、環(huán)保,社會效
益、經(jīng)濟效益合理的設計,制定本規(guī)范。
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擴建、改建的鋼鐵企業(yè)總圖運輸設計。
1.0.3鋼鐵企業(yè)總圖運輸設計必須遵循“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
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提高土
地利用率。
1.0.4鋼鐵企業(yè)總圖運輸設計除應執(zhí)行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
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在地震、濕陷性黃土、膨脹土、軟土或永凍土等自然條件地區(qū)
的鋼鐵企業(yè),尚應執(zhí)行有關專項標準的規(guī)定。
人人文庫專用
·1·
2術語
2.0.1鋼鐵企業(yè)iron&steelenterprise
對黑色金屬礦石進行開采、處理、冶煉或加工成材的工業(yè)企
業(yè)。
2.0.2總圖運輸設計designofgenerallayoutandtranspor-
tation
根據(jù)建廠(場)地區(qū)地理、自然和環(huán)境等條件,按照工藝要求、
物料流程以及有關工程建設標準,正確選定廠址,合理處理場地和
安排各設施的空間位置,系統(tǒng)地處理物流、人流、能源流和信息流
的設計工作。
2.0.3廠址選擇plantsiteselection
為擬建設的企業(yè)選擇既能滿足生產(chǎn)需要,又能獲得最佳社會
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的場所的工作。
2.0.4總體布置generalplan
確定建設項目各場地的配置及各場地交通和能源綜合連接的
設計。
2.0.5總平面布置generallayout
在總體布置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場地內(nèi)各建筑物、構筑物和設
施的最佳空間位置人人文庫專用。
2.0.6豎向布置verticalarrangement
改造場地的自然地形,使之適應項目建設和生產(chǎn)的要求。
2.0.7管線綜合布置integratedarrangementofpipeline
根據(jù)管線的技術要求及場地條件,統(tǒng)一安排各管線的走向及
空間位置,布置合理的管網(wǎng)系統(tǒng)。
2.0.8綠化布置vegetationarrangement
·2·
根據(jù)企業(yè)不同場所的特點,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布置
各種植物,以防止污染,美化環(huán)境。
2.0.9運輸設計transportationdesign
根據(jù)生產(chǎn)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料運輸量,設計與之能力相適應的
運輸系統(tǒng)。
2.0.10運輸組織設計designoftransportationorganization
為滿足生產(chǎn)工藝要求,提高運輸效率而進行的優(yōu)化各種運輸
資源的設計,又稱運輸工藝。包括運輸方式選擇,車(列)流計算和
車(列)流圖編制,運輸能力計算及管理體制的確定等內(nèi)容。
2.0.11工業(yè)場地industrialsite
用于安置建設項目生產(chǎn)設施及其配套公共輔助設施、交通運
輸及綜合利用設施等的各類場地。在礦山一般指采礦或選礦工業(yè)
場地,在鋼鐵廠一般指廠區(qū)。
2.0.12排土場dumpingsite
集中堆放采礦剝離物的場所,也稱廢石場。
2.0.13剝離物strippingsubstances
礦山生產(chǎn)過程中剝離出的覆蓋巖土,目前尚無利用價值的礦
層及開采損失的礦石。
2.0.14尾礦庫(場)refusedorestorage(yard)
堆放尾礦的場所,是指在選礦生產(chǎn)過程中分離出的暫不能利
用礦物的堆棄場地。
2.0.15露天開采境界openpitboundary
由露天礦采場的底面和邊幫限定的可采空間的邊界人人文庫專用。
2.0.16塌落(錯動)區(qū)地表界限surfacesubsidencelimita-
tion
采空區(qū)以上直至地表一定范圍內(nèi)可能引起地表裂縫、沉陷的
范圍。
2.0.17爆破危險區(qū)界限boundaryofblastingdangerousar-
ea
·3·
爆破產(chǎn)生的飛石、沖擊波和地震波影響的范圍。
2.0.18衛(wèi)生防護地帶sanitaryprotectivezone
鋼鐵企業(yè)與其他地區(qū)(如居住區(qū)等)相互間隔的地帶。
2.0.19功能分區(qū)functionaldivision
將廠內(nèi)各設施按不同功能和系統(tǒng)分區(qū)布置,構成一個相互聯(lián)
系的有機整體。
2.0.20通道passageway
廠內(nèi)用以集中通行道路、鐵路及各種管線的地帶。一般通行
主、次干道的通道稱為主、次通道。
2.0.21建筑物、構筑物buildingandstructure
有遮蔽空間,并供人們在內(nèi)進行生產(chǎn)、生活或其他活動的人為
建設物體稱建筑物;無遮蔽空間,或無人在內(nèi)經(jīng)?;顒拥娜藶榻ㄔO
物體稱構筑物。
2.0.22復墾landrecovery
對礦山生產(chǎn)過程中被破壞的土地進行處理、恢復和改造到可
利用狀態(tài)的工作。
2.0.23聯(lián)合布置combinedarrangementofbuildings
將數(shù)個相鄰工序的廠房聯(lián)合成一個建筑物。
2.0.24臺階式布置steptypearrangement
豎向布置中,將場地設計成數(shù)個不同標高的整平面,相鄰整平
面采用自然放坡或擋土墻等方式連接。
2.0.25設計水位designwaterlevel
根據(jù)防護對象的重要程度確定防洪標準人人文庫專用,并推算出該標準的
最高水位為設計水位。設計水位加上壅水高度和浪高,即為計算
水位。
2.0.26內(nèi)澇水位waterlogginglevel
在地勢低洼處,由于區(qū)外徑流匯入或暴雨期間雨水匯集無法
及時排泄而造成的積水水位稱為內(nèi)澇水位。
2.0.27建筑限界constructionclearance
·4·
為保障鐵路和道路運輸安全,規(guī)定在鐵路和道路一定寬度和
高度范圍內(nèi),不允許有任何建筑物、構筑物和設施侵入該空間。在
鐵路工程中稱鐵路建筑限界,在道路工程中稱道路建筑限界。在
橋梁和隧道路段,亦有專門的建筑限界。
2.0.28運輸方式transportationmode
物料運輸所采用的運輸工具,包括鐵路、道路、水路、帶式輸送
機等。
2.0.29外部運輸externaltransportation
裝載點或卸載點在企業(yè)外部的一次運輸作業(yè),又稱廠外運輸。
2.0.30內(nèi)部運輸internaltransportation
裝載點和卸載點均在企業(yè)內(nèi)部的一次運輸作業(yè),又稱廠內(nèi)運
輸。
2.0.31運輸不均衡系數(shù)coefficientoftransportationfluc-
tuation
貨物運輸量最大月份平均日運輸量與全年平均日運輸量的比
值。
2.0.32特種物料specialmaterials
鋼鐵(含鐵合金)生產(chǎn)過程中產(chǎn)生的鐵水、熾熱的鋼坯、燒結
礦、鐵、鋼渣以及易燃、易爆、易腐蝕等化學特性的物料。
2.0.33鐵路的廠外線和廠內(nèi)線Externalandinternalrail-
waylines
廠外線為由鋼鐵企業(yè)工廠編組站至國家鐵路網(wǎng)接軌站或至原
料基地之間的鐵路線人人文庫專用;廠內(nèi)線為鋼鐵企業(yè)內(nèi)部運輸?shù)蔫F路線。它
們以鋼鐵廠工廠編組站作為分界點,工廠編組站劃歸為廠內(nèi)車站
范圍。
2.0.34冶車線metallurgicalwagontrack
用于冶金車輛走行、停放或進行各種技術作業(yè)的鐵路線。
2.0.35接軌站junctionstation
鋼鐵企業(yè)鐵路與路網(wǎng)鐵路連接的車站。
·5·
2.0.36工廠編組站plantmarshallingstation
為進、出企業(yè)貨物車輛進行接、發(fā)和編解作業(yè)的鐵路車站。
2.0.37區(qū)域站regionalmarshallingstation
為一定區(qū)域范圍內(nèi)車間、倉庫和堆場發(fā)生的車輛進行到發(fā)、編
解、改編、調(diào)車、車輛取送等作業(yè)的鐵路車站,又稱廠內(nèi)站。
2.0.38開拓運輸deploitationtransportation
從地表至采掘工作面建立礦巖運輸通道。
2.0.39(礦山)生產(chǎn)干線trunkroadfor(mine)production
采礦場開采臺階通往卸礦點或排土場的共用道路。
2.0.40(礦山)生產(chǎn)支線branchroadfor(mine)production
由開采臺階或排土場與生產(chǎn)干線相連接的道路或由一個開采
臺階直接到卸礦點或排土場的道路。
2.0.41(礦山)聯(lián)絡線(mine)linkingroad
與露天礦生產(chǎn)干線、支線及各工業(yè)場地相連接的道路。
2.0.42碼頭陸域landsectionofwharf
用于布置碼頭裝卸機械、倉庫、堆場、鐵路、道路以及修建各種
配套設施所需要的用地范圍,是港區(qū)總體布置的組成部分。
人人文庫專用
·6·
3廠址選擇
3.0.1廠址選擇應符合國家鋼鐵產(chǎn)業(yè)發(fā)展政策所規(guī)定的產(chǎn)業(yè)布
局,并應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程序進行。
3.0.2在廠址選擇過程中,應對以下內(nèi)容進行廣泛深入的調(diào)查研
究和多方案的技術經(jīng)濟比較:
1擬建項目的原料、燃料和材料來源以及成品去向。
2交通運輸條件。
3自然(包括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條件。
4能源供應(包括水、電、風、氣等)條件。
5環(huán)境現(xiàn)狀。
6防洪排澇情況。
7農(nóng)田水利情況。
8既有設施情況。
9城市規(guī)劃情況。
10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情況。
11廢料堆存及綜合利用場地條件。
12職工生活居住條件。
13外部協(xié)作及建設費用。
3.0.3廠址應有暢通人人文庫專用、經(jīng)濟的交通運輸條件;與廠外鐵路、道路的
連接應短捷、方便,工程量小??拷⒑?、海的廠址應盡量利用水
運,廠址宜靠近相關港口。
3.0.4廠址與原料、燃料供應地及主要銷售地之間的運輸距離、
運輸量、運輸方式、運輸條件以及運輸費用應作為選擇廠址的重要
因素進行技術經(jīng)濟論證。
3.0.5廠址選擇應符合所在地區(qū)城市(鎮(zhèn))和工業(yè)區(qū)規(guī)劃,并應充
·7·
分考慮與所在地區(qū)城市(鎮(zhèn))、工業(yè)區(qū)及有關企業(yè)相互依托、相互協(xié)
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條件。
3.0.6廠址選擇應在所在地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的指導下合理利
用土地資源,充分利用建設用地,盡量不占或少占農(nóng)用地。應節(jié)約
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鋼鐵企業(yè)的用地指標宜符合本規(guī)范第
5.1.15條的規(guī)定。
3.0.7廠址選擇應考慮當?shù)靥峁┙ㄖ牧系目赡苄浴?/p>
3.0.8廠址不宜占用村莊、鐵路、公路、排水干渠和工程管線等既
有設施位置。
3.0.9廠址應盡量避開自然地形復雜、自然坡度大的地段,應避
免將盆地、積水洼地、窩風地段作為廠址。
3.0.10廠址應具有較好的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
3.0.11廠址應具有充足、可靠、符合生產(chǎn)要求且能滿足發(fā)展需要
的水源與電源。水源和電源與廠址之間的管線連接應盡量短捷。
3.0.12廠址應位于城市(鎮(zhèn))及居住區(qū)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
側,與生活居住區(qū)之間的衛(wèi)生防護距離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2.1條
的規(guī)定。
3.0.13擴建、改建項目的選址應根據(jù)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遵循不影響
企業(yè)發(fā)展的原則;并應盡量不影響既有生產(chǎn),盡量利用既有設施。
3.0.14廠址嚴禁選在下列地段或地區(qū):
1發(fā)震斷層和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及高于9度的地震區(qū),以
及海嘯或湖涌危害的地區(qū)。
2有泥石流人人文庫專用、滑坡、流沙或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
3爆破危險區(qū)界限內(nèi)。
4采礦塌落(錯動)區(qū)地表界限內(nèi)。
5堤壩決潰時,不能確保安全的地段。
6受洪水、潮水或內(nèi)澇水淹沒的區(qū)域。當不可避免時,必須
采取可靠的防護措施。
7國家規(guī)定劃定的機場凈空保護區(qū)域內(nèi)。對雷達導航,對重
·8·
要的天文、氣象、地震觀察以及對軍事設施有影響的范圍內(nèi)。
8國務院、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省、自治區(qū)或直轄市人民政
府劃定的或城市規(guī)劃確定的生活居住區(qū)、文教區(qū)、水源保護區(qū)、名
勝古跡、風景游覽區(qū)、溫泉、療養(yǎng)區(qū)、自然保護區(qū)和其他需要特別保
護的區(qū)域。
9生活飲用水水源的上游。
10很嚴重的自重濕陷性黃土地段,厚度大的新近堆積黃土
地段和高壓縮性的飽和黃土地段等地質條件惡劣地段。
11具有開采價值的礦藏區(qū)。
人人文庫專用
·9·
4總體布置
4.1一般規(guī)定
4.1.1鋼鐵企業(yè)廠址選定后,應圍繞礦山采礦場或鋼鐵廠工業(yè)場
地,對企業(yè)其他各工業(yè)場地及有關設施(包括衛(wèi)生防護地帶、交通
運輸設施、排土場、尾礦庫、渣場、垃圾場、水電設施、居住區(qū)等)進
行總體布置。
4.1.2鋼鐵企業(yè)的總體布置應與所在地區(qū)城市(鎮(zhèn))規(guī)劃和工業(yè)
區(qū)規(guī)劃相協(xié)調(diào),應有利于與所在地城市(鎮(zhèn))、工業(yè)區(qū)及相鄰單位統(tǒng)
籌布局、相互依托、相互協(xié)作、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4.1.3鋼鐵企業(yè)分期建設的預留發(fā)展用地應與所在城市(鎮(zhèn))和
工業(yè)區(qū)的發(fā)展規(guī)劃相協(xié)調(diào)。
4.1.4鋼鐵企業(yè)各場地、設施之間及其與企業(yè)外相關設施之間的
人流、物流應短捷、順暢、不折返,人、貨分流,并應避免與企業(yè)外交
通干線平面交叉。
4.1.5鋼鐵企業(yè)各場地、設施之間及其與企業(yè)外各設施之間應避
免交叉污染。
4.2衛(wèi)生防護地帶及安全防護距離
4.2.1鋼鐵企業(yè)與居住區(qū)之間應按以下規(guī)定的衛(wèi)生防護距離設人人文庫專用
置衛(wèi)生防護地帶:
1鐵礦、黏土礦、錳礦、白云石礦、石灰石礦等露天采場、
破碎篩分廠、選礦廠與居住區(qū)之間的防護距離為300m~
500m。
2鋼鐵廠與居住區(qū)之間的衛(wèi)生防護距離應符合表4.2.1的
規(guī)定。
·01·
表4.2.1衛(wèi)生防護距離表(m)
距離(m)企業(yè)類別煉鐵廠焦化廠燒結廠石灰廠
風速(m/s)
<214001400600300
2~412001000500200
>410001000400100
注:1衛(wèi)生防護距離指產(chǎn)生有害因素部門(車間或工段)的邊界至居住區(qū)邊界的
最小距離;
2風速按企業(yè)所在地區(qū)近五年的平均風速選取。
4.2.2衛(wèi)生防護地帶應盡量利用原有的綠地、水域、山岡或不建
設的地帶。
4.2.3衛(wèi)生防護地帶應予利用和綠化,但不得布置永久性居住的
房屋。
4.2.4礦山各項工業(yè)設施的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應
布置在露天采場爆破危險區(qū)界限以外,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爆
破安全規(guī)程》GB6722中的有關規(guī)定。
當與采掘生產(chǎn)、運輸密切相關的建筑物、構筑物必須布置在露
天采礦場爆破危險區(qū)界限內(nèi)時,該建筑物、構筑物與最近爆破作業(yè)
地點的距離需經(jīng)計算確定,并應對該建筑物、構筑物采取相應的防
護措施。
4.2.5地下開采時,地表建筑物、構筑物應位于塌陷(錯動)區(qū)地
表界限外,人人文庫專用礦山采空塌陷(錯動)區(qū)地表界限與建筑物、構筑物的安
全防護距離應符合表4.2.5的規(guī)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安全防護距離的計算,建筑物、構筑物應由最近邊緣算起;
鐵路、道路應由最外側工程設施算起;工業(yè)場地應由廠(場)區(qū)邊緣
或圍墻中心線算起。
2國務院明令保護的文物和紀念性建筑物的保護距離應符
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標準的要求,并應經(jīng)分析論證后,報有關
·11·
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表4.2.5礦山采空塌陷(錯動)區(qū)地表界限與建筑物、構筑物的
安全防護距離
安全防護
防護等級主要建筑物、構筑物
距離(m)
一等火車站,發(fā)電廠主廠房,在同一跨度內(nèi)有兩臺重型
橋式吊車的大型廠房,水泥廠回轉窯,球團廠鏈箅機回轉
窯,大型選礦廠主廠房,尾礦庫,大、中型礦山的主要通風
Ⅰ機房,立井井塔,井架,提升設備,環(huán)狀的地區(qū)變電所,動力20
廠的鍋爐房,跨度大于20m橋梁的橋臺,大河河床,水庫,
附有泄水設備的堤堰,110kV以上的高壓輸電線路,高速
公路,機場,高層建筑,一級公路,鐵路干線
高爐,焦爐,礦區(qū)總變電所,立交橋,跨度小于20m橋梁
的橋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工業(yè)廠房,設有橋式吊車
的工業(yè)廠房,鐵路礦、燃料倉,總機修廠等重要的大型工業(yè)
建筑物、構筑物,沒有機械設備的通風井筒、斜井井筒,鍋
15
Ⅱ爐房,壓力水柜,水塔,磚砌煙囪和鋼筋混凝土煙囪,辦公
樓,醫(yī)院,劇院,學校,百貨大樓,二等火車站,長度大于
20m的二層樓房,三層及以上的多層住宅樓,輸水干管,架
空索道,電視塔和轉播塔
主要水道工程,天然水池,人造水池、河床,經(jīng)常流水的
山谷,斜通風井和輔助井,無吊車設備的磚木結構工業(yè)廠
Ⅲ房,磚木、磚混結構平房和變形縫區(qū)段小于20m的二層樓10
房,三、四等火車站,公用的地方鐵路,工礦企業(yè)專用鐵路
線,村莊磚瓦民房,小于110kV的高壓輸電線路桿塔等
農(nóng)村木排架結構房屋,簡易倉庫,臨時性建筑物、構筑物
Ⅳ等5
注:凡未列入表中的建筑物、構筑物可依據(jù)其重要性、用途等類比本表確定。
人人文庫專用4.3交通運輸
4.3.1鋼鐵企業(yè)外部交通運輸應與所在城市(鎮(zhèn))或工業(yè)區(qū)的交
通運輸現(xiàn)狀和發(fā)展相適應,并應為與相鄰企業(yè)的協(xié)作創(chuàng)造條件。
改建、擴建項目應充分合理利用鋼鐵企業(yè)既有交通運輸設施。
4.3.2鋼鐵企業(yè)廠外鐵路和道路的設計應執(zhí)行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
業(yè)企業(yè)標準軌距鐵路設計規(guī)范》GBJ12和《廠礦道路設計規(guī)范》
GBJ22中的有關規(guī)定。
·21·
4.3.3鋼鐵廠鐵路接軌站應按下列要求設置:
1接軌站數(shù)量應按下列主要因素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較后確定:
1)路網(wǎng)鐵路與鋼鐵廠廠址的配置情況。
2)鋼鐵廠總平面布置形式。
3)鋼鐵廠廠外鐵路運輸量及到、發(fā)貨物流向。
4)路網(wǎng)鐵路到達鋼鐵廠和由鋼鐵廠發(fā)出車流的組織方
式。
2接軌站的能力應能滿足鋼鐵企業(yè)近、遠期的運輸要求。
3設置兩個接軌站時,接軌站宜分別位于鋼鐵企業(yè)鐵路運輸
入口和出口方向。
4設置一個接軌站時,接軌站宜位于企業(yè)原料入口方向。
4.3.4設水運碼頭的鋼鐵企業(yè)應根據(jù)企業(yè)近、遠期規(guī)模,水運物
料的品種和運輸量,依照本規(guī)范第14章的有關規(guī)定,合理確定碼
頭能力、碼頭與企業(yè)之間物料運輸方式及企業(yè)水運物料出入口與
碼頭的相對位置。
4.4礦山工業(yè)場地
4.4.1礦山工業(yè)場地各項設施,在符合安全、環(huán)保、衛(wèi)生等要求的
原則下,宜靠近露天采場或井(硐)口集中布置。
4.4.2采礦工業(yè)場地宜集中布置。但對由多個采礦場組成的礦
山,集中布置不經(jīng)濟時,宜分散布置。
露天采礦場范圍廣、高差大及地形條件復雜時,采礦工業(yè)場地
可分散布置人人文庫專用。
4.4.3分期開采的露天采礦場及采礦工業(yè)場地,有條件時,宜分
別布置在不同爆破危險界限外。
4.4.4選礦工業(yè)場地應根據(jù)精礦流向和開拓運輸方式,盡量靠近
露天采礦場或礦石運輸?shù)木?硐)口布置;當有多個相距不遠的采
礦場時,宜靠近較大的采礦場集中布置,必要時,應經(jīng)技術經(jīng)濟比
較后確定。
·31·
4.5排土場及尾礦庫
4.5.1排土場位置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1應根據(jù)礦山開采工藝流程,使剝離物運輸順暢、短捷。
2不宜設在工程地質或水文地質條件不良地帶;若因地基不
良而影響安全,應采取有效措施。
3應保證排土場不致因滾石、滑坡、塌方等威脅采礦場、工業(yè)
場地、廠區(qū)、居民點、鐵路、道路、輸電網(wǎng)線、通訊干線、耕種區(qū)、水
域、隧道涵洞、旅游景區(qū)、固定標志及永久性建筑等的安全。
4應避免排土場成為礦山泥石流重大危險源,必要時,應采
取有效控制措施。
5應符合相應的環(huán)保要求,并應設在居民區(qū)和工業(yè)建筑常年
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和生活水源的下游。含有污染物的廢石要
按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一般工業(yè)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
準》GB18599的要求進行堆放、處置。
4.5.2不具有形成礦山泥石流條件,排水及整體穩(wěn)定性、工程地
質及水文地質條件良好的排土場的設計最終坡底線與其他設施、
場地和居住區(qū)等的安全防護距離為:當設置防護工程措施時,應根
據(jù)所采取工程措施的要求確定。當不設置防護工程措施時,應按
表4.5.2的規(guī)定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安全防護距離的計算,航道應由設計水位的水位線算起;
建筑物、構筑物應由最近邊緣算起;鐵路、道路應由最外側工程設
施算起;工業(yè)場地應由廠人人文庫專用(場)區(qū)邊緣或圍墻中心線算起。
2對于規(guī)模較大(0.10萬人以上)的礦山居住區(qū)、村鎮(zhèn)及工
業(yè)場地,安全防護距離應在表4.5.2中序號4規(guī)定的基礎上適當
加大。對于零星建筑物、構筑物及分散的個別農(nóng)舍,安全防護距離
可取表4.5.2中序號4規(guī)定的75%。
3當排土場采取分層堆置,且各層間留有寬20m~30m的
安全平臺時,表4.5.2中序號1、2規(guī)定的安全防護距離可減少
·41·
25%。
4當排土場坡底線外地面坡度大于1∶2.5時,排土場設計
最終坡底線與國家鐵路和公路干線、航道、高壓輸電線路鐵塔等重
要設施之間應根據(jù)需要設置防滾石危害措施。
表4.5.2排土場的設計最終坡底線與其他設施、場地和
居住區(qū)等的安全防護距離(m)
序號名稱安全防護距離
國家鐵路和公路干線、航道、高
1壓輸電線路鐵塔等重要設施1H~1.5H
礦山鐵路和道路干線(不包括露
2不宜小于0.75H
天采礦場內(nèi)部生產(chǎn)道路)
根據(jù)邊坡穩(wěn)定狀況及坡底線外地面
3露天采礦場開采終了境界線
坡度確定,但應大于30m
4礦山居住區(qū)、村鎮(zhèn)、工業(yè)場地等≥2.0H
注:1對于序號1的取值范圍,當排土場坡底線外地面坡度不大于1∶5時取下
值;等于1∶2.5時取上值;
2表中H為排土場設計最終堆置高度。
4.5.3尾礦庫宜選擇在靠近選礦廠及建壩條件好,對農(nóng)田影響較
小的荒山溝谷中,應合理利用地形,盡可能實現(xiàn)尾礦自流輸送;當
無自流條件時,應力求揚程最小。
4.5.4尾礦庫宜位于居住區(qū)和村鎮(zhèn)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并宜設置衛(wèi)生防護地帶或防護林帶。
4.5.5尾礦庫應采取植被或其他覆蓋措施防止揚塵。條件允許
的尾礦庫應結合表土排棄進行尾礦庫的復墾人人文庫專用。
4.6爆破器材庫及爆破器材工廠
4.6.1爆破器材庫及爆破器材工廠的位置應在礦山總體布置時
統(tǒng)一確定,并應報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
4.6.2爆破器材庫及爆破器材工廠與外部設施的安全距離應符
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爆破器材工程設計安全規(guī)范》GB50089、
《爆破安全規(guī)程》GB6722和《地下及覆土火藥炸藥倉庫設計安全
·51·
規(guī)范》GB50154的有關規(guī)定。
4.6.3爆破器材庫宜選擇在山谷內(nèi)工程地質好、地下水位低,不
受泥石流和山洪威脅,溝谷縱深和谷口無建筑物的地段,并應盡量
利用自然山丘作屏障。
4.6.4爆破器材工廠應合理選擇地形,并應布置在有自然屏障的
地段。危險品生產(chǎn)區(qū)宜設在工廠適中位置,不應布置在山坡陡峻
的狹窄溝谷中。危險品總倉庫區(qū)和殉爆試驗場、銷毀場宜設在偏
僻地帶或邊緣地帶。
4.6.5危險品生產(chǎn)區(qū)和危險品總倉庫區(qū)內(nèi)不應通過與其無關的
人流和物流。危險品運輸不宜通過生活區(qū)。
4.7渣場及工業(yè)垃圾場
4.7.1鋼鐵廠的冶金渣及工業(yè)垃圾應經(jīng)處理后綜合利用。渣場
和工業(yè)垃圾場應考慮綜合利用設施及其輔助設施用地。
4.7.2鋼鐵廠的冶金渣及工業(yè)垃圾宜集中場地分開堆存。
4.7.3在不影響鋼鐵廠發(fā)展和用地合理的條件下,渣場應盡量靠
近冶金渣排出地點。
4.7.4液體渣處理場宜設置在廠區(qū)內(nèi)。
4.7.5渣場和工業(yè)垃圾場嚴禁設在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劃定的自
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qū)、基本農(nóng)田保護區(qū)和其
他需要特別保護的區(qū)域內(nèi)。
4.7.6江河、湖泊、運河、渠道、水庫及其最高水位線以下灘地和
岸坡等法律人人文庫專用、法規(guī)規(guī)定禁止傾倒、堆放廢棄物的地點嚴禁作為渣場
和工業(yè)垃圾場。
4.7.7渣場及工業(yè)垃圾場必須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和其
他防止污染的措施。
4.7.8渣場和工業(yè)垃圾場應有較方便的外部運輸條件。
4.7.9渣場和工業(yè)垃圾場的堆存容量應根據(jù)所堆存物料的綜合
利用情況合理確定。對于暫不能利用的工業(yè)垃圾的堆存年限,初
·61·
期不宜少于10年。
4.7.10渣場和工業(yè)垃圾場應盡量利用自然地形高差提高堆存容
量,堆存高度不宜小于10m。
4.8水電設施
4.8.1水源地至鋼鐵企業(yè)供水設施之間的供水管、渠應結合自然
地形,并應盡量短捷、順暢。當采用明渠供水時,應統(tǒng)一考慮明渠
兩側的交通聯(lián)系。
4.8.2鋼鐵企業(yè)在同一江、河取水和排水時,排水口的位置應在
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與取水口的距離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
規(guī)和標準的規(guī)定。
4.8.3礦山選礦工業(yè)場地的取水水源應能滿足生產(chǎn)和生活用水
量的要求。
4.8.4鋼鐵廠水源的水質需進行沉淀或有特殊要求時,在水源附
近應充分利用低洼地或塘、泊等自然地形修建沉淀池或蓄水池。
4.8.5鋼鐵企業(yè)排水終點集水井宜布置在廠區(qū)適中且靠近所排
入水體的位置。排水管、渠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力求短捷。
4.8.6設置在廠(場)外的總降壓變電所和主要為鋼鐵企業(yè)供電
的地區(qū)總降壓變電所宜布置在接近主要用戶,進、出線方便,滿足
變電所對安全、環(huán)境的要求,不影響廠(場)區(qū)發(fā)展的地段。
4.8.7總降壓變電所至廠(場)區(qū)的供電線路應力求短捷。進入
鋼鐵企業(yè)廠區(qū)及發(fā)展區(qū)供電線路的走向宜與廠區(qū)軸線正交。沿廠
(場)區(qū)外圍布置的架空線路距廠人人文庫專用(場)區(qū)邊緣的距離應滿足安全供
電要求和企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的需要。
4.9居住區(qū)
4.9.1鋼鐵企業(yè)應盡量利用所在城市(鎮(zhèn))和工業(yè)區(qū)的居住和公
共設施等社會資源解決企業(yè)職工的居住和生活問題。
4.9.2主要為鋼鐵企業(yè)服務的居住區(qū)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71·
1應位于鋼鐵企業(yè)生產(chǎn)區(qū)、渣場、垃圾場、尾礦場及排土場常
年最小風向頻率的下風側,與鋼鐵企業(yè)的衛(wèi)生防護距離應符合本
規(guī)范第4.2節(jié)的要求。
2在保持必要衛(wèi)生防護距離的前提下,宜靠近企業(yè)廠區(qū),并
應與廠區(qū)有較好的交通條件。
3宜靠近城市(鎮(zhèn)),并宜與城市(鎮(zhèn))、客運車站和碼頭等有
較好的交通條件。
4應便于合理組織上、下班人流,并應避免與企業(yè)主要貨流
平面交叉和混行,力求做到人、貨分流。
4.9.3居住區(qū)的規(guī)劃設計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人人文庫專用
·81·
5總平面布置
5.1一般規(guī)定
5.1.1總平面布置應根據(jù)企業(yè)建設要求和工程建設標準,在總體
布置的基礎上,結合廠址的自然、環(huán)境、交通運輸?shù)葪l件,進行各設
施的布置,經(jīng)多方案技術經(jīng)濟比較后確定。
5.1.2總平面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根據(jù)生產(chǎn)工藝流程,應使物流、介質流及人流短捷、順暢、
不折返;應盡量使人、貨分流。并應避免特種物流與主要普通物流
平面交叉或混行。
2散發(fā)煙氣、粉塵等污染物較大的生產(chǎn)區(qū)和設施應布置在散
發(fā)煙氣、粉塵等污染物相對較小的生產(chǎn)區(qū)和設施常年最小頻率風
向的上風側。要求潔凈的生產(chǎn)區(qū)和設施應布置在其他生產(chǎn)區(qū)和設
施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廠前區(qū)應布置在廠區(qū)常年最小頻
率風向的下風側。
3功能分區(qū)應明確。
5.1.3分期建設的鋼鐵廠,近期項目宜集中布置;遠期項目宜預
留在近期項目用地的外側,并宜盡量考慮將來進一步發(fā)展的可能。
5.1.4隨礦山開采的延伸而遷建的各種設施和運輸線路的布置
應與采掘工藝要求相協(xié)調(diào)人人文庫專用。
5.1.5擴建、改建項目應合理利用和改造既有設施,并應盡量減
少對既有生產(chǎn)的影響。
5.1.6在滿足生產(chǎn)工藝及安全、衛(wèi)生要求的條件下,應盡可能使
建筑物、構筑物聯(lián)合、多層布置。
5.1.7廠區(qū)群體建筑的平面布置與空間造型應相協(xié)調(diào),宜形成整
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
·91·
5.1.8在山地和丘陵地區(qū),主要建筑物、構筑物的長軸宜平行于地形
等高線,應防止邊坡深挖、高填可能引起的危害?;A荷載較大的建筑
物、構筑物宜布置在土質均勻、地基承載力較大、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段。
5.1.9主要生產(chǎn)車間宜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和采光條件。在炎熱
地區(qū),生產(chǎn)車間的縱軸宜與夏季盛行風向成不小于45°交角。高
溫、熱加工等車間和生活設施建筑物應盡量避免西曬。
5.1.10鋼鐵企業(yè)建筑物、構筑物之間及其與鐵路、道路之間的防
火間距,以及消防通道的設置應執(zhí)行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5.1.11總平面布置的防振間距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防振間距宜符合表5.1.11-1的規(guī)定。當采取防振措施
時,防振間距可不受該表限制;當?shù)刭|條件復雜或震源為表
5.1.11-1中未納入的其他大型振動設備時,防振間距應按現(xiàn)行國
家標準《動力機器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40中的公式計算或按實
測資料確定。
2土壤波能量吸收系數(shù)及換算系數(shù)宜按表5.1.11-2的規(guī)定
選取。當各類土壤含水量和密度較低時,土壤換算系數(shù)取低值;反
之,取高值。
3精密儀器、設備在各種頻率下相應的允許振幅宜按表
5.1.11-3的規(guī)定選取。
表5.1.11-1防振間距(m)
量級允許振動速度(mm/s)
振源
人人文庫專用單位量值0.050.100.200.501.001.502.002.503.00
≤1145120100755545353030
鍛錘t2215195175150135125115110105
3230205185160140130120115110
60140120105857060555045
落錘t·m120145130115908070606055
180150135115958070656055
·02·
續(xù)表5.1.11-1
量級允許振動速度(mm/s)
振源
單位量值0.050.100.200.501.001.502.002.503.00
≤104030252015101055
m3/
活塞式空氣壓縮機20~406040353020151055
min
60~100100806050403020105
10000m3/h
55000907560403020151510
透平式制氧機3
空氣m
壓縮機26000m3/h/h
制氧機155000145125105806050453535
2~513011085604535302520
水爆清砂t/件
2021018516013010595858075
路網(wǎng)鐵路50左右14012095705035302520
km
≤10907560402520151010
普車/h
20~30958060453020151510
65150125105806050403530
火
車廠內(nèi)鐵水車100160135110805545353025
鐵路320165145125958065605550
t
801059070503530252015
鑄錠車12011510080604540353025
1601651451251008575656055
≤1055403015105555
15t載重汽車
20~30806045251510555
瀝青
路面25t載重汽車人人文庫專用35155135115957565605550
汽km
35t載重汽車30135115100756050403535
車/h
80t牽引汽車12145125105806050454035
混凝≤1065503520105555
土路15t載重汽車
面20~30907055402520151510
注:表列數(shù)值系在波能量吸收系數(shù)為0.04/m的Ⅱ類土壤上的防振間距,對于其他類土
壤,應按其波能量吸收系數(shù),將表列相應的防振間距值乘以土壤換算系數(shù)求得。
·12·
表5.1.11-2土壤波能量吸收系數(shù)及換算系數(shù)
土壤土壤種類土壤波能量土壤換算系數(shù)
種類吸收系數(shù)(1/m)
水飽和的細砂、粉砂、砂質亞
Ⅰ黏土和砂質黏土0.03~0.041.3~1.0
潮濕的中砂、粗砂、砂質亞黏
0.040.061.00.8
Ⅱ土、砂質黏土和黏土~~
微濕和干燥的砂質亞黏土、砂
Ⅲ質黏土和黏土0.06~0.100.8~0.6
表5.1.11-3精密儀器、設備在各種頻率下相應的允許振幅(μm)
精密儀器、設備頻率(Hz)
允許振動速度
(mm/s)510152025303540
0.051.600.800.530.400.320.270.230.20
0.103.181.591.060.800.640.540.460.40
0.206.373.182.161.601.281.080.920.80
0.5016.008.005.304.003.202.702.302.00
1.0032.0016.0010.608.006.405.404.603.98
1.5047.7523.8715.9011.909.607.966.825.97
2.0063.6631.8321.2016.0012.7010.609.107.96
2.5079.5839.7926.5316.9015.9013.3011.409.95
3.0095.5047.7531.8323.9019.1015.9013.6011.94
5.1.12總平面布置的防噪聲間距宜符合表5.1.12的規(guī)定。當
噪聲源與有防噪聲要求的建筑物之間有隔聲屏障時,可根據(jù)隔聲
屏障的衰減效能減少防噪聲間距。
表5.1.12防噪聲間距表(m)
車間內(nèi)噪聲源源強
80859095100105
(人人文庫專用)
dB
458016031060011702275
5040801603106001170
環(huán)境標準
噪聲級55204080160310600
(dB)6010204080160310
651010204080160
70101010204080
·22·
5.1.13鋼鐵企業(yè)廠區(qū)通道寬度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鋼鐵廠廠區(qū)通道寬度宜符合表5.1.13的規(guī)定。
2礦山工業(yè)場地、鐵合金廠以及單獨的燒結廠、焦化廠、石灰
廠、鐵廠、鋼廠和軋鋼廠的通道寬度可按照表5.1.13的規(guī)定選用。
3當場地條件受到嚴重制約,地下管線敷設采取綜合管溝
時,通道寬度可適當減??;當有特殊需要或大量管線集中布置在通
道內(nèi)時,通道寬度可根據(jù)實際布置確定。
表5.1.13鋼鐵廠廠區(qū)通道寬度
生產(chǎn)規(guī)模(萬t鋼/年)主要通道寬度(m)次要通道寬度(m)
>50055~6545~55
100~50045~5540~45
注:當通道內(nèi)鐵路、道路、管線較少或擴建、改建工程場地受限制時,可取低值;反
之宜取高值。
5.1.14鋼鐵企業(yè)用地投資強度和所需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
用地面積應符合國家有關要求。
5.1.15選礦廠、鋼鐵廠、鋼廠和鐵合金廠的廠區(qū)用地指標及建筑
系數(shù)宜符合表5.1.15-1~表5.1.15-4的規(guī)定。改、擴建企業(yè),如
采取特殊措施仍不能達到該表所規(guī)定的數(shù)值時,應有專門的論
述。
表5.1.15-1選礦廠廠區(qū)用地指標及建筑系數(shù)
生產(chǎn)規(guī)模(萬t原礦/年)用地指標(m2/t原礦)建筑系數(shù)(%)
>200≤0.03~0.07
60~人人文庫專用200≤0.05~0.10≥17
<60≤0.08~0.12
表5.1.15-2鋼鐵廠廠區(qū)用地指標及建筑系數(shù)
生產(chǎn)規(guī)模(萬t鋼/年)用地指標(m2/t鋼)建筑系數(shù)(%)
>500≤0.8~1.2
≥30
100~500≤1.0~1.5
·32·
表5.1.15-3鋼廠廠區(qū)用地指標及建筑系數(shù)
生產(chǎn)規(guī)模(萬t鋼/年)用地指標(m2/t鋼)建筑系數(shù)(%)
≥50≤1.0~2.0
≥30
<50≤1.5~2.5
表5.1.15-4鐵合金廠廠區(qū)用地指標及建筑系數(shù)
生產(chǎn)規(guī)模(萬t鐵合金/年)用地指標(m2/t鐵合金)建筑系數(shù)(%)
≥10≤2.0~3.0
≥30
<10≤3.0~4.0
5.2采礦工業(yè)場地
5.2.1采礦工業(yè)場地可按礦機修理、運輸設備修理、動力設施、倉
庫、生產(chǎn)管理和生活設施等功能分區(qū)集中布置。當受場地條件限
制須分散布置時,宜將與采礦生產(chǎn)直接有關的礦機修理、運輸設備
修理等布置在露天采場或井(硐)口附近。
5.2.2井(硐)口的位置應設在采場采空塌陷(錯動)地表界限以
外,其安全防護距離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2.5條的要求,并宜設在礦
體下盤低處,盡量靠近主礦體中心。
5.2.3電鏟、鉆機修理間及鍛、修釬間應根據(jù)工藝要求設置必要
的露天檢修和堆放場地。露天檢修和堆放場地的面積,電鏟、鉆機
修理間應為廠房建筑面積的1倍~2倍;鍛、修釬間應為廠房建筑
面積的1.2倍。
5.2.4機車人人文庫專用、礦車修理設施的布置應與礦山生產(chǎn)運輸系統(tǒng)相協(xié)
調(diào),并宜布置在車流集中的鐵路車站或井(硐)口車場附近。
5.2.5通風機房的位置應盡量靠近進、出風井口。抽出式通風機
房應位于工業(yè)場地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壓入式通風機房
(或進風井口)應位于礦石和廢石裝卸點、鍋爐房以及散發(fā)煙塵有
害氣體車間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且與這些設施的間距不
宜小于30m。
·42·
5.2.6坑木加工間及木料堆場、鍋爐房渣場應布置在距離進風井
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80m以外的地點??幽炯庸らg及木
料堆場與運輸材料的井(硐)口應有方便的運輸線相連。
5.2.7采礦工業(yè)場地的總圖布置,除滿足上述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
現(xiàn)行國家標準《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guī)程》GB16423中的有關規(guī)
定。
5.3選礦工業(yè)場地
5.3.1選礦廠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原礦、精礦的運輸條件和
選礦生產(chǎn)工藝流程沿山坡自上而下進行布置。
5.3.2粗破碎車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與原礦運輸系統(tǒng)相協(xié)調(diào)。
2粗破碎車間的受礦槽和卸礦平臺處應有布置運輸線路等
設施所必需的場地。
3粗破碎車間的地形坡度宜為30%~50%。
5.3.3選礦主廠房應布置在場地較開闊、地基承載力較高的地
段,該地段的地形坡度應與選礦工藝流程要求相適應。
主廠房檢修跨一側應與廠區(qū)道路相連,并應設置必要的堆放
場地。
5.3.4焙燒磁選廠的主廠房、煤氣發(fā)生站應布置在廠區(qū)常年最小
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5.3.5尾礦濃縮池及砂泵站等尾礦設施的布置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宜靠近并低于主廠房集中布置人人文庫專用。
2應力求礦漿自流,管路順直、短捷。
3濃縮池處地形坡度不宜大于2%~10%。
5.3.6精礦倉的布置應方便精礦運輸線路的連接。當選礦廠與
燒結(或球團)車間聯(lián)合布置時,精礦倉應靠近燒結(或球團)配料
室一側布置。
5.3.7選礦試驗室、化驗室、辦公室、檢修設施應布置在產(chǎn)生煙
·52·
塵多的破碎篩分廠房、焙燒爐、鍋爐房等的常年最小頻率風向
的下風側。化驗室的防振要求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1.11條的
規(guī)定。
5.4燒結(球團)區(qū)
5.4.1礦區(qū)內(nèi)的燒結(球團)車間應盡量布置在靠近選礦廠過濾
間,且成品外運便捷、順行的地段。
5.4.2燒結(或球團)車間宜布置在同一標高的場地上。當受地
形限制需分臺階布置時,主要生產(chǎn)設施應布置在同一標高的場地
上。原料、燃料制備系統(tǒng),成品系統(tǒng),公共輔助配套設施可布置在
不同標高的場地上。
5.4.3燒結室的主軸方向宜與當?shù)叵募局鲗эL向垂直。
5.4.4燒結室的主廠房、環(huán)冷機、主煙囪及球團廠的造球室、鏈箅
機、回轉窯、環(huán)冷機、主煙囪等主要建筑物、構筑物宜布置在土質均
勻且地基承載力較高的地段。
5.4.5燒結車間主廠房和球團車間的鏈箅機,回轉窯的長軸方向
沿檢修跨一側應有道路相通。檢修跨外,環(huán)冷機周邊應設置檢修
場地。
5.4.6燒結室機尾及冷礦破碎、篩分、成品礦槽等的除塵設施處
應有方便的運輸條件。
5.4.7煤氣加壓站應靠近環(huán)冷機布置。
人人文庫專用5.5焦化區(qū)
5.5.1焦化區(qū)應布置在居民區(qū)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焦
化區(qū)與居民區(qū)之間的衛(wèi)生防護距離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2.1條的規(guī)
定。
5.5.2焦化區(qū)宜靠近煉鐵區(qū)布置。
5.5.3焦化區(qū)不應布置在窩風地帶。
5.5.4貯煤場、貯焦場宜與鋼鐵廠的綜合料場聯(lián)合布置。貯煤
·62·
場、貯焦場單獨設置時,宜布置在焦化區(qū)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
上風側,且布置在運輸方便,不影響貯煤場、貯焦場擴建和改
建的地段。
5.5.5焦爐爐組縱軸線宜與常年最大頻率風向夾角最小。
5.5.6焦爐應避開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段。
5.5.7干熄焦裝置宜布置在焦爐爐組的中部或焦爐端部,其配套
設施宜靠近干熄焦裝置。
5.5.8煤處理、焦處理過程的除塵地面站宜就近布置在塵源點附
近。
5.5.9篩焦樓和貯焦槽的布置應使焦炭外運方便、短捷。
5.5.10煤氣凈化區(qū)布置在焦爐的機側或一端時,其建筑物、構筑
物最外邊緣距大型焦爐爐體邊緣不應小于40m,距中、小型焦爐不
得小于30m。
5.5.11煤氣凈化區(qū)布置在焦爐的焦側時,其建筑物、構筑物最外
邊緣距焦爐熄焦車外側軌道不應小于45m。當焦側同時布置有干
熄焦裝置時,上述距離應為距干熄爐邊緣。
5.5.12煤氣凈化區(qū)內(nèi)不應布置與煤氣凈化裝置無關的設施及建
筑物。
5.5.13粗苯精制區(qū)不應布置在焦化區(qū)的中心地帶。粗苯精制區(qū)
所屬建筑物與焦爐爐體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0m。
5.5.14粗苯精制區(qū)應設高度不小于2.2m的圍墻,圍墻的出入
口不得少于2處,在正出入口處應設有人值守的門衛(wèi)。
5.5.15焦油加工區(qū)宜布置在焦化區(qū)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人人文庫專用
側。瀝青生產(chǎn)裝置應布置在焦油蒸餾裝置端部的邊緣地帶,并應
與鐵路、道路運輸連接方便。
5.5.16煤氣凈化區(qū)、粗苯精制區(qū)、焦油加工區(qū)的油庫區(qū)宜集中布
置在廠區(qū)邊緣,且與鐵路、道路連接方便的地帶。
5.5.17焦化區(qū)的總平面布置除執(zhí)行本規(guī)范外,還應符合國家現(xiàn)
行有關法規(guī)和標準的要求。
·72·
5.6耐火材料車間
5.6.1耐火材料車間宜布置在鋼鐵廠邊緣地帶,并宜位于燒結區(qū)
和煉鐵區(qū)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
5.6.2爐襯車間宜靠近煉鋼區(qū)布置。
5.6.3破粉碎裝置、豎窯、回轉窯、隧道窯等宜布置在耐火材料車
間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5.6.4原料倉庫應集中布置在廠區(qū)邊緣及運輸方便的地段。
5.6.5成品倉庫的位置應根據(jù)生產(chǎn)工藝流程要求,布置在運輸方
便的地段。
5.7石灰車間
5.7.1石灰車間宜布置在靠近煉鋼區(qū)或燒結區(qū)的廠區(qū)邊緣。
5.7.2破粉碎裝置、豎窯、回轉窯等宜布置在石灰車間常年最小
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5.7.3原料倉庫應集中布置在石灰車間邊緣且運輸方便的地段。
5.7.4石灰成品料倉宜布置在石灰車間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
風側。
5.8煉鐵區(qū)
5.8.1高爐宜采用半島式或島式布置。一組高爐的座數(shù)不宜多
于4座。當一組高爐的座數(shù)需要超過4座時,應在核算鐵水運輸
鐵路咽喉通過能力后確定人人文庫專用。
5.8.2鐵水預處理設施單獨設置時,應布置在高爐通往煉鋼的鐵
水運輸線上。
5.8.3貯礦槽、貯焦槽宜布置在燒結礦、焦炭的來料方向,并應滿
足向高爐爐頂供料方式的要求。
5.8.4煉鐵車間的高爐渣處理設施和干渣坑應緊鄰高爐出鐵場
的出渣側布置。水渣堆場應有方便的外運條件。
·82·
5.8.5鼓風機站宜靠近熱風爐布置。當采用汽動鼓風機時,供給
汽源的鍋爐房或熱電站宜與鼓風機站聯(lián)合布置。
5.8.6煤氣凈化設施及煤氣余壓發(fā)電設施應布置在高爐煤氣排
出的方向。
5.8.7煤粉噴吹設施的粉煤制備間和粉煤貯罐宜布置在煉鐵區(qū)
靠近高爐的邊緣地帶。
5.8.8鑄鐵機及生鐵塊堆場的布置不應影響高爐至煉鋼車間鐵
水運輸距離和阻礙高爐發(fā)展。
5.8.9鐵水罐車修理設施的位置不應影響高爐至煉鋼車間鐵水
運輸?shù)木嚯x;當采用敞口罐時,宜與鑄鐵機聯(lián)合布置?;扈F車車體
部分的修理宜與全廠鐵路車輛修理設施統(tǒng)一考慮。
5.8.10除塵設施宜布置在其服務對象(包括出鐵場、貯礦槽和貯
焦槽)附近。
5.8.11碾泥機室宜布置在靠近高爐但不影響高爐發(fā)展的地段。
5.9煉鋼區(qū)
5.9.1在滿足鐵水車列配罐、鐵水預處理、排渣等生產(chǎn)流程要求
和不影響發(fā)展的條件下,煉鋼車間應靠近高爐布置。
5.9.2轉爐煉鋼車間的輔助原料受料設施應布置在所受物料的
來料方向。當石灰由石灰焙燒車間直接用帶式輸送機向煉鋼車間
供料時,宜與輔助原料受料設施共用帶式輸送機。
5.9.3煉鋼、連鑄和接受連鑄坯的軋鋼車間應盡量聯(lián)合布置。
5.9.4電爐煉鋼車間的廢鋼的貯存人人文庫專用、加工和配料等工序應集中布
置,并應緊鄰煉鋼車間電爐跨,盡可能與之聯(lián)合布置。當電爐需兌
入部分熔鐵時,要避免鐵水運輸與廢鋼運輸?shù)南嗷ジ蓴_。
5.9.5廢鋼切割間、落錘間及廢鋼堆場宜集中布置。
5.9.6落錘間必須有可靠的防止廢鋼飛散的圍護結構。廢鋼爆
破裝置應布置在人員稀少的廠區(qū)邊緣安全區(qū)域。廢鋼爆破裝置與
其他建筑物之間的安全距離應大于150m,并應采取必要的安全
·92·
措施。
5.9.7煉鋼車間的鋼渣處理設施宜布置在煉鋼主廠房常年最小
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并應有方便的運輸條件。
5.9.8煤氣除塵、凈化和回收設施的鼓風機房、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和污
泥處理等設施應按工藝流程布置在其服務對象的附近。
5.10軋鋼區(qū)
5.10.1軋鋼車間應有方便的成品外運條件。
5.10.2以連鑄坯為原料的軋鋼車間應盡量與連鑄車間聯(lián)合布
置。
5.10.3各軋鋼車間宜按供料關系有序集中、聯(lián)合布置。軋鋼車
間之間半成品的運輸宜設置不與鐵路、道路平面交叉的專用通道。
5.10.4冷軋硅鋼片車間應布置在靠近熱軋寬帶鋼車間且環(huán)境潔
凈的地段。
5.10.5廢酸處理設施宜布置在酸洗量大的酸洗裝置附近,并應
位于軋鋼車間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5.11鐵合金車間(廠)
5.11.1純金屬冶煉車間應布置在其他鐵合金車間常年最小頻率
風向的下風側。
5.11.2原料堆場及處理設施應布置在原料進廠的一側,并應位
于主要生產(chǎn)車間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5.11.3鐵合金電爐的爐氣凈化和回收設施宜布置在電爐間附人人文庫專用
近。
5.11.4鐵合金爐渣處理設施宜布置在電爐間一端外側或爐后
側。
5.12修理設施
5.12.1為全廠服務的機械修理設施應集中布置,為某一車間服
·03·
務的機械修理設施宜靠近其服務對象布置。
5.12.2鑄工、木模和鉚焊等車間的附近應布置露天堆場和作業(yè)
場地。
5.12.3有防振要求的車間和設施與鍛工車間的防振間距應按本
規(guī)范第5.1.11條的規(guī)定確定,建筑物與鉚焊車間的防噪聲間距應
按本規(guī)范第5.1.12條的規(guī)定確定。
5.12.4電氣和儀表等修理設施應布置在產(chǎn)生煙塵或水霧的車間
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電氣修理間周圍應有放置變壓器的
場地。
5.12.5機車、車輛修理設施宜集中布置在機車和車輛數(shù)量較多,
且出入庫方便的作業(yè)區(qū)附近。進、出車庫的線路應避開運輸繁忙
的咽喉區(qū)。
5.12.6機車、車輛修理車間應根據(jù)工藝要求配置室外檢修線、機
車及車輛停放線。
5.12.7汽車修理設施宜按下列規(guī)定布置:
1汽車修理設施宜集中布置于靠近汽車較集中的作業(yè)區(qū)或
主要停放場地的廠區(qū)邊緣地段。
2汽車修理區(qū)宜設置洗車臺和加油站等設施。
3除輪胎翻修作業(yè)外,汽車的拆卸、零件的修理和加工總成,
以及發(fā)動機、電動機和儀表的檢測等工序宜集中布置于一座建筑
物內(nèi)。
4汽車修理設施區(qū)域內(nèi)宜設有待修汽車停放場地和破損車
斗、各種容器及廢舊輪胎的堆置場地人人文庫專用。
5.12.8修理設施應盡量利用當?shù)貦C械修理企業(yè)等社會資源。
5.13動力設施
5.13.1各種動力設施應靠近負荷中心或負荷較大的車間。
5.13.2自備熱電站應布置在靠近熱電負荷中心,且燃料供應便
捷的地段。
·13·
5.13.3總降壓變電所應布置在靠近負荷中心,且高壓線進線便
捷的廠區(qū)邊緣。
5.13.4總降壓變電所及變、配電所不宜布置在有濕潤生產(chǎn)過程、
劇烈振動、散發(fā)有毒或腐蝕性氣體或高噪聲的車間附近。室外變壓
器和配電裝置與冷卻塔的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14.2條的規(guī)定。
5.13.5牽引變電所一般應附設在變、配電所內(nèi)。單獨設置的牽
引變電所宜布置在牽引網(wǎng)路適中、靠近電力機車作業(yè)頻繁的地點。
5.13.6氧氣站應按下列規(guī)定布置:
1氧氣站宜布置在空氣潔凈的地段??諝夥蛛x設備的吸風
口應位于乙炔站、電石渣堆和其他碳氫化合物車間常年最小頻率
風向的下風側??諝夥蛛x設備的吸風口與乙炔站及電石渣堆等設
施之間的最小水平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氧氣站設計規(guī)范》
GB50030中的有關規(guī)定。
2氧氣站與周期性產(chǎn)生機械振動振源的防振間距應符合本
規(guī)范第5.1.11條的規(guī)定。
5.13.7氫氣站的布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氫氣站設計規(guī)范》
GB50177中的有關規(guī)定。
5.13.8天然氣配氣站應布置在天然氣總管進廠方向且至各用戶
支管短捷的地點,并應位于有明火生產(chǎn)車間和散發(fā)火花地點常年
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天然氣配氣站點火放空管的位置必須會
同消防等有關部門聯(lián)合選定。
5.13.9煤氣發(fā)生站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宜布置在主要用戶的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人人文庫專用。
2有條件時,貯煤場應設在全廠綜合料場內(nèi)。單獨設置的貯
煤場和灰渣堆場宜布置在站區(qū)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3水處理設施和焦油池宜布置在站區(qū)地勢較低處。
5.13.10煤氣加壓混合站應在滿足防火間距要求的前提下布置
在煤氣供應點或用戶附近,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煤氣
安全規(guī)程》GB6222中的有關規(guī)定。
·23·
5.13.11乙炔站的布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乙炔站設計規(guī)范》
GB50031中的有關規(guī)定。
5.13.12壓縮空氣站應按下列規(guī)定布置:
1壓縮空氣站的布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壓縮空氣站設計
規(guī)范》GB50029中的有關規(guī)定。
2壓縮空氣站的朝向應使站內(nèi)有良好的通風和采光。貯氣
罐宜布置在站房的北面。
3壓縮空氣站與精密生產(chǎn)設施的防振、防噪聲間距應分別符
合本規(guī)范第5.1.11條及第5.1.12條的規(guī)定。
5.13.13鍋爐房應按下列規(guī)定布置:
1當鍋爐房采取自流回收冷凝水時,宜布置在廠區(qū)標高較低
且不窩風的地段。
2燃煤鍋爐房應有貯煤、堆灰場地和方便的運輸條件。貯煤
場及渣場宜布置在鍋爐房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5.14給排水設施
5.14.1給水凈化設施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設在廠(場)外時,宜靠近水源地;當水源分散時,宜設在
水源輸水管道的匯集處。
2當設在廠(場)內(nèi)時,應布置在外部給水總管進入方向,并
至主要用戶支管短捷的地點。
3加藥間應與藥劑倉庫聯(lián)合布置,并宜靠近投藥地點。
5.14.2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應按下列規(guī)定布置人人文庫專用:
1應布置在所服務的生產(chǎn)設施附近。
2沉淀池、集水池、循環(huán)水泵房宜布置在地勢較低的地段。
沉淀池附近應設置相應的堆場、排水設施和運輸線路。
3冷卻設施宜位于建筑物、構筑物冬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
側。冷卻設施與建筑物、構筑物等設施的防護間距應符合表
5.14.2的規(guī)定,并應符合以下要求:
·33·
表5.14.2冷卻設施與建筑物、構筑物等設施的防護間距(m)
自然通風機械通風
設施名稱冷卻塔冷卻塔
建筑物2025
中央試(化)驗室、生產(chǎn)控制室3040
露天生產(chǎn)裝置2530
屋外變、在冷卻塔冬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時2540
配電裝置在冷卻塔冬季最大頻率風向的下風側時4060
電石庫在冷卻塔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時3050
在冷卻塔常年最大頻率風向的下風側時60100
危險品倉庫2025
散發(fā)粉塵的原、燃料及材料堆場2540
鐵路廠外鐵路中心線2535
廠內(nèi)鐵路中心線1520
道路廠外道路2535
廠內(nèi)道路1015
廠區(qū)圍墻中心線1015
1)冷卻設施與建筑物、構筑物等設施的防護間距,冷卻塔應
自塔外壁算起;建筑物應自最外邊軸線算起;露天生產(chǎn)裝
置應自最外設備的外壁算起;屋外變、配電裝置應自最外
構架邊緣算起;堆場應自堆場邊緣算起;道路為城市型
時,應自路面邊緣算起;為公路型時,應自路肩邊緣算起。
2)冬季采暖室外計算溫度在0℃以上的地區(qū),冷卻塔與屋
外變、配電裝置的間距可按表列數(shù)值減少25%。冬季采
暖室外計算溫度在人人文庫專用-20℃以下的地區(qū),冷卻塔與相鄰設
施(不包括屋外變、配電裝置和散發(fā)粉塵的原、燃料及材
料堆場)的間距應按表列數(shù)值增加25%,當設計中規(guī)定
在寒冷季節(jié)冷卻不使用風機時,該間距可不增加。
3)附屬于車間或生產(chǎn)裝置的屋外變、配電裝置與冷卻塔的
間距可按表列數(shù)值減少25%。
4)單個小型機械冷卻塔與相鄰設施的間距可適當減少。玻璃
·43·
鋼冷卻塔與相鄰設施的間距可不受表5.14.2規(guī)定的限制。
5)在擴建、改建工程中,當受條件限制時,表列間距可適當
減少,但減少值不得超過25%。
5.14.3當需設置排水泵站時,生活污水泵站及雨水排水泵站應
分別布置在生活污水總排水管和雨水總排水管的出口附近。
5.15運輸設施
5.15.1運輸車間的辦公室可布置在企業(yè)生產(chǎn)管理區(qū)或作業(yè)量較
大的鐵路車站、碼頭或汽車隊附近。運輸車間的生產(chǎn)管理、后勤和
生活用房應盡量聯(lián)合布置。
5.15.2礦山鐵路運輸調(diào)度室和辦公室宜布置在礦山總出入溝
口、礦山主要車站內(nèi)或附近。
5.15.3礦山通信、信號、牽引網(wǎng)路維修間、材料庫、辦公室和工人
休息室等用房宜集中布置在礦山主要車站附近。
5.15.4排土場的辦公室、工人休息室、移道機庫、備品備件庫、工
具庫、材料庫和維修設施等宜集中布置在排土場車站附近。
5.15.5鐵路車站的站房宜布置在站場中部到發(fā)場外側通視良好的
地點。盡頭式鐵路車站的站房可布置在車站進站端道岔區(qū)一側。
曲線車站站房應布置在曲線外側有良好通視條件的地點。
5.15.6有交接作業(yè)車站的駐廠(站)辦公室應與站房合并設置。
5.15.7作業(yè)區(qū)調(diào)度室應布置在其管轄區(qū)內(nèi)便于作業(yè)聯(lián)系和瞭望
良好的地點。
5.15.8信號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人人文庫專用:
1信號樓應布置在車站中部或作業(yè)繁忙的道岔區(qū)一側。分
區(qū)作業(yè)的信號樓應布置在具有良好瞭望條件的作業(yè)中心附近。
2信號樓與站房合建時,應各成系統(tǒng)、互不干擾,但應聯(lián)系方便。
3信號樓距線路的距離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11.6.6條的規(guī)定。
5.15.9列車檢查所宜布置在車站到發(fā)場外側的站場中部,車站
規(guī)模小時,宜與站房合并設置。有條件時,制動檢查所宜與列車檢
·53·
查所聯(lián)合設置。
5.15.10當車站采用計算機連鎖系統(tǒng)或電氣集中控制時,應在道
岔集中區(qū)域適中地點設置道岔清掃房。
5.15.11道口房宜三面開窗,房門應正對道路,室外地坪標高宜
與道口標高一致。
5.15.12工務段(車間)應布置在接軌方便的地點。段內(nèi)根據(jù)線
路維修量可配置工務修理設施、軌道車庫、軌道吊庫、材料庫、工具
庫、備品備件庫以及附屬用房。當條件限制時,工務段(車間)的車
庫、庫房亦可分散布置在段外條件合適的地點。
5.15.13養(yǎng)路工房宜布置在所管轄路段的適中地點或作業(yè)集中
的車站附近。
5.15.14汽車庫、保養(yǎng)間、停車場、洗車臺、加油站和調(diào)度室等設
施應按下列規(guī)定布置:
1宜避開主要人流出入口,且靠近主要服務對象集中布置,
并應力求減少空車行程。
2汽車保養(yǎng)間及汽車庫門前應有一定面積的回車場地。寒冷
地區(qū)的汽車保養(yǎng)間及汽車庫的大門朝向應避開冬季最大頻率風向。
3當單行(列)停放時,礦山汽車停車場面積一般不應小于停
放汽車投影面積的3.5倍~4倍;當雙行(列)或雙行(列)以上停
放時,停車場面積可比單行(列)停放時減少1/3~1/2。
4停車場地坪宜采用瀝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排水
坡度宜為1%~2%。
5洗車裝置應布置在汽車入口附近人人文庫專用,并應便于排水除泥。
6加油裝置應布置在汽車主要出入口附近。
7汽車加油站的防火間距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汽車加油加
氣站設計與施工規(guī)范》GB50156中的有關規(guī)定。
5.16倉庫及堆場
5.16.1全廠性倉庫及堆場宜集中布置在所貯物料出、入口附近
·63·
的廠區(qū)邊緣地帶,并宜靠近所服務的車間。
5.16.2木材堆場應布置在明火生產(chǎn)及散發(fā)火花地點常年最小頻
率風向的下風側。
5.16.3燃油貯罐、貯氣罐應按下列規(guī)定布置:
1燃油貯罐宜布置在靠近主要用戶的廠區(qū)邊緣地勢較低的
地段。
2貯氣罐應布置在靠近氣源且與用戶管道聯(lián)系便捷、通風良
好的地段。
3燃氣及燃油貯罐的布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業(yè)企業(yè)煤
氣安全規(guī)程》GB6222及《石油庫設計規(guī)范》GB50074中的相關規(guī)
定,其周圍應設有圍墻及消防車道。
5.16.4炸藥庫、炸藥加工車間的布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
爆破器材工程設計安全規(guī)范》GB50089及《爆破安全規(guī)程》GB
6722中的有關規(guī)定。
5.17消防站
5.17.1當企業(yè)單獨設置消防站時,消防站的設計應符合國家現(xiàn)
行有關法規(guī)和標準的規(guī)定。
5.17.2企業(yè)消防站宜設在生產(chǎn)管理區(qū)或主要保護對象附近便于
消防車迅速出動的地點。消防站的服務半徑應以消防站接到出動
指令后5分鐘內(nèi)消防車可到達轄區(qū)邊緣為原則。
人人文庫專用5.18生產(chǎn)管理及生活設施
5.18.1生產(chǎn)管理區(qū)宜位于廠區(qū)常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并
宜面向城市或較大居住區(qū)。
5.18.2生產(chǎn)管理和生活設施的建筑物、道路、廣場以及綠化、美
化設施的布置,必須符合國家有關節(jié)約用地要求,還應做到有利管
理、方便使用和美化廠容。
5.18.3中心試驗室、信息通訊等設施宜布置在生產(chǎn)管理區(qū)內(nèi),并宜
·73·
南北朝向。中心試驗室、信息通訊等設施與振源、噪聲源的防振間距
和防噪聲間距應分別符合本規(guī)范第5.1.11條及第5.1.12條的規(guī)定。
5.18.4生活設施應按下列規(guī)定布置:
1宜布置在職工上下班人流的路徑上,并應盡量避免煙塵污
染及振動、噪聲的影響。
2應盡量合建在一個建筑物內(nèi)或與生產(chǎn)廠房相連,但產(chǎn)生有
害氣體、生產(chǎn)危險性較大或有特殊要求的廠房除外。
3生活設施建筑前宜有聚散人群的場地。
4生活設施宜為南北朝向,設施附近宜重點進行綠化。
5.19廠區(qū)出入口及圍墻
5.19.1廠(場)區(qū)出入口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滿足人流、物流、安全和消防要求。
2主要人流出入口與物流出入口應分設。
3人流出入口的設置應使職工上、下班路徑便捷,并宜使人
流適當分散。
4主要物流出入口應使進出廠運輸線路順暢、短捷。
5.19.2鋼鐵廠廠區(qū)應設置全廠性圍墻。圍墻至建筑物、構筑物
及運輸線路的最小距離應符合表5.19.2的規(guī)定。
表5.19.2圍墻至建筑物、構筑物及運輸線路的最小距離(m)
建筑物、構筑物及運輸線路名稱最小距離
建筑物、構筑物外墻5.0
廠房5.0
城市型道路路面或公路型道路路肩邊緣人人文庫專用1.0
準軌鐵路中心線見本規(guī)范第11.6.6條的規(guī)定
窄軌鐵路中心線3.5
排水明溝邊緣1.5
5.19.3圍墻的高度不宜低于2.2m。
5.19.4圍墻的建筑形式應根據(jù)生產(chǎn)性質、保衛(wèi)要求及景觀要求
等因素確定。
·83·
6豎向布置
6.1一般規(guī)定
6.1.1鋼鐵企業(yè)豎向布置應與總平面布置統(tǒng)一考慮,并應符合分
期建設要求。
6.1.2豎向布置必須滿足安全、生產(chǎn)、運輸、裝卸、場地防洪及排
水的要求。
6.1.3廠區(qū)豎向布置應與廠外有關的鐵路、道路、排水系統(tǒng)、廠區(qū)
周圍及相鄰企業(yè)場地標高相適應。
6.1.4豎向布置應合理利用地形,應盡量減少土石方工程量,并
應使同一建設期土石方挖填量接近平衡。
6.1.5豎向布置應盡量保護和利用天然排水系統(tǒng)及土地植被;當
必須改變原排水系統(tǒng)時,應采取攔截、導流措施。
6.1.6豎向布置臺階的設置應充分利用地形,并應為布置管線,
高架棧橋,滑溜式高站臺、低貨位及協(xié)作貨位等裝卸設施創(chuàng)造有利
條件。
6.2設計標高的確定
6.2.1場地設計標高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在江人人文庫專用、河(包括江口、河口)、海濱沿岸的廠區(qū)場地設計標高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不設堤防時,場地設計標高必須高于計算水位(或潮
位)0.5m以上。
2)當不設堤防,有條件且技術經(jīng)濟合理時,場地設計標高應
使廠區(qū)主要排水口高于計算水位(或潮位)0.5m以上。
3)當設堤防時,場地設計標高必須高于歷年最高內(nèi)澇水位。
·93·
4)當設堤防,有條件且技術經(jīng)濟合理時,場地設計標高應高
于常年洪水位(或平均高潮位)。
2平坦地區(qū),場地設計標高宜略高于該處自然地形標高。
3地下水位高的地區(qū)不宜挖方,必要時可適當填方。填方地
區(qū)應盡量不增加或少增加建筑物的基礎埋置深度。
6.2.2建筑物室內(nèi)地坪與室外場地高差宜為0.15m~0.3m。當
建筑物處在降雨量較大,排水不良的地段,或建筑物地基有可能沉
降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適當加大建筑物室內(nèi)地坪與室外場地的高
差。有車間引道的建筑物的室內(nèi)、外高差不宜大于0.5m,有準軌
鐵路引入的建筑物的室內(nèi)、外高差宜為0.5m。
6.3臺階式布置
6.3.1在山坡地帶建廠時,在滿足生產(chǎn)、運輸?shù)纫蟮那疤嵯?,廠
區(qū)宜采用臺階式布置。
6.3.2臺階宜按生產(chǎn)區(qū)劃分,臺階數(shù)量不宜過多。工廠宜按生產(chǎn)
工藝流程,形成由高向低的豎向系統(tǒng)。當鐵水采用鐵路運輸時,煉
鐵、煉鋼生產(chǎn)區(qū)宜布置在一個臺階上;當煉鋼、連鑄、熱軋生產(chǎn)車間
聯(lián)合布置時,宜布置在一個臺階上。
6.3.3受條件限制時,進入車間內(nèi)鐵路的軌面標高可不與室內(nèi)地
坪同高。當鐵路軌面低于室內(nèi)地坪時,軌面與室內(nèi)地坪高差不宜
大于1.1m;當高于室內(nèi)地坪時,不應影響車間吊車作業(yè)。
6.3.4臺階的寬度應滿足建筑物、構筑物、管線和運輸系統(tǒng)的布
置要求。人人文庫專用
6.3.5臺階高度應根據(jù)自然地形橫向坡度及臺階寬度,以及工程
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確定,并應滿足生產(chǎn)、運輸要求以及建筑物、
構筑物基礎埋設深度要求。
6.3.6臺階在以下地段宜設置擋土墻:
1切坡后的陡土坎,或由于工程地質不良,需要采取支擋措
施的地段。
·04·
2建筑物、構筑物密集、用地緊張的區(qū)域。
3易受水流沖刷而坍塌或滑動的邊坡,當采用一般鋪砌護坡
不能滿足防護要求時的地段。
6.3.7臺階在以下地段應采用邊坡防護措施:
1土壤易于風化、流失的地段。
2自然的懸崖、陡坡侵蝕較嚴重,需要防護的地段。
3填土邊坡受水流沖刷的地段。
6.3.8當臺階采用自然放坡連接時,邊坡坡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邊坡高度不大于20m時,填方邊坡坡率不宜陡于表
6.3.8-1的規(guī)定。
表6.3.8-1填方邊坡坡率表
邊坡坡率
填料類別
上部高度(H≤8m)下部高度(H≤12m)
細粒土1∶1.51∶1.75
粗粒土1∶1.51∶1.75
巨粒土1∶1.31∶1.5
2作為建筑物、構筑物地基的壓實填土的邊坡坡率應符合現(xiàn)
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中的有關規(guī)定。
3當邊坡高度不大于20m時,挖方土質邊坡坡率不宜陡于
表6.3.8-2的規(guī)定。
表6.3.8-2挖方土質邊坡坡率表
類別邊坡坡率
人人文庫專用黏土、粉質黏土、塑性指數(shù)大于3的粉土1∶1
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礫砂1∶1.5
膠結和密實1∶0.75
卵石土、碎石土、圓礫土、角礫土
中密1∶1
注:黃土、紅黏土、高液限土和膨脹土等特殊土質挖方邊坡形式及坡率應按有關規(guī)
定進行特殊設計。
4當邊坡高度不大于30m,且無外傾軟弱結構面時,依巖體
·14·
類型,挖方巖石邊坡坡率可按表6.3.8-3的規(guī)定確定。
表6.3.8-3挖方巖石邊坡坡率表
邊坡坡率
邊坡巖體類型風化程度
H<15m15m≤H<30m
未風化、微風化1∶0.1~1∶0.31∶0.1~1∶0.3
Ⅰ類
弱風化1∶0.1~1∶0.31∶0.3~1∶0.5
未風化、微風化1∶0.1~1∶0.31∶0.3~1∶0.5
Ⅱ類
弱風化1∶0.3~1∶0.51∶0.5~1∶0.75
未風化、微風化1∶0.3~1∶0.5—
Ⅲ類
弱風化1∶0.5~1∶0.75—
弱風化1∶0.5~1∶1—
Ⅳ類
強風化1∶0.75~1∶1—
注:1有可靠的資料時,可不受本表限制;
2Ⅳ類強風化巖體包括各類風化程度的極軟巖。
5廠內(nèi)鐵路、道路的路堤、路塹邊坡坡率應分別按現(xiàn)行國家
標準《工業(yè)企業(yè)標準軌距鐵路設計規(guī)范》GBJ12和《廠礦道路設計
規(guī)范》GBJ22中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6.3.9臺階邊坡坡頂與建筑物、構筑物的距離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滿足車間外附屬設施、道路、鐵路、管線和排水溝布置所
需場地要求。
2應滿足施工和安裝的要求。
3應防止建筑物、構筑物基礎側壓力對邊坡的影響。
6.3.10位于穩(wěn)定土坡坡頂上的建筑物人人文庫專用、構筑物,當垂直于坡頂邊
緣線的基礎底面邊長小于或等于3m時,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
頂?shù)乃骄嚯xS(圖6.3.10)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并不得小于
2.5m:
D
條形基礎S≥3.5B-(6.3.10-1)
tanα
D
矩形基礎S≥2.5B-(6.3.10-2)
tanα
·24·
式中:B———垂直于坡頂邊緣的基礎底面邊長(m);
D———基礎埋置深度(m);
α———邊坡坡角(度)。
圖6.3.10基礎底面外邊緣線至坡頂?shù)乃骄嚯x
6.4土方工程
6.4.1設計在考慮土方工程挖填量的平衡問題時,應遵循以下原
則:
1除考慮場地整平的土方外,還應包括下列工程的土方量:
1)建筑物、構筑物及設備基礎、管線基槽(或地溝)、排水溝、
道路及鐵路等的土方工程量。
2)挖方的松土量或濕陷性黃土的缺土量。
3)稻田、水塘、沼澤地等的耕土和表土清除量與回填利用
量。
2當需在廠(場)外取土或棄土時,應考慮取土土源或棄土場地。
3當廠人人文庫專用(場)區(qū)附近取、棄土方便,且經(jīng)濟合理時,可不強求廠
(場)區(qū)土方工程量的平衡。
4在廠(場)區(qū)邊緣和暫不使用的填方地區(qū),可利用投產(chǎn)后適
合于填筑場地的生產(chǎn)廢料逐步填筑。
6.4.2場地填方及基底的處理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碎塊草皮和有機質含量大于8%的土,應僅用于無壓實要
求的填方。
·34·
2土質較好的耕土和表土可作為填料。但當耕土或表土含
水量過大,影響碾壓密實時,不宜作為填料。
3碎石類土、砂土(不宜用細砂、粉砂)和爆破石渣可用作表
層以下的填料。
4填方基底位于耕地或松土上時,應將基底碾壓密實或夯實
后再行填土,壓實密實度見表6.4.3-1。填方基底位于水田或池
塘上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適當?shù)幕滋幚泶胧?如排水疏干、
挖除淤泥、拋填片石或礫砂、礦渣等)。
5基底上的樹墩及主根應拔除,坑穴應清除積水、淤泥和雜
物等,并應分層夯實。
6在建筑物、構筑物下的填方地段和厚度小于0.5m的填方
地段,應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和垃圾。
7在土質較好,坡度不陡于1∶10的平坦地上填方時,可不
清除基底上的草皮,但應割除長草。
8在穩(wěn)定山坡上填土,當山坡坡度為1∶10~1∶5時,應清
除基底上的草皮;當山坡坡度陡于1∶5時,應將基底挖成臺階,臺
階寬度不應小于1m。
9建筑物、構筑物基礎地基的填料、壓實及基底處理要求應
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中的有關
規(guī)定。
6.4.3填方的最小壓實度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1場地填方最小壓實度應符合表6.4.3-1的規(guī)定。
人人文庫專用表6.4.3-1場地填方最小壓實度
填土地點最小壓實度
建筑物地面下0.90
近期不建的建筑物、構筑物地面下0.85
管線基礎下0.90
一般場地0.80~0.90
注:當進行大面積場地平整時,填土壓實度可統(tǒng)一采用0.90。
·44·
2鐵路路基最小壓實度應符合表6.4.3-2的規(guī)定。
表6.4.3-2鐵路路基最小壓實度
序號鐵路等級地基頂面下深度(cm)最小壓實度
0~500.95
1Ⅰ
50~1200.90
0~300.95
2Ⅱ、Ⅲ
30~1200.90
>120(浸水部分)0.90
3Ⅰ、Ⅱ、Ⅲ
>120(不浸水部分)0.85
注:序號3壓實度在年降水量低于400mm的地區(qū),可按表列數(shù)值減少0.05。
3道路路基最小壓實度應符合表6.4.3-3的規(guī)定,并應符合
以下要求:
表6.4.3-3道路路基最小壓實度
路基最小壓實度
填挖類別深度(cm)
高級路面次高級路面中級路面
0~800.95~0.930.93~0.910.93~0.91
填方80~1500.93~0.910.91~0.890.89~0.87
>1500.93~0.910.91~0.890.87~0.85
低填方、零填方及挖方0~400.95~0.930.93~0.910.93~0.91
注:1本表數(shù)值是按重型擊實試驗法求得最大干密度的壓實度;
2低填方是指低于80cm的填方;
3低填方深度由原地面算起,其他深度均由路槽底算起。
1)低填方應符合填方人人文庫專用0~80cm深度的壓實要求,還應符合
由原地面算起0~40cm深度的壓實要求。
2)表6.4.3-3中路基最小壓實度數(shù)值的采用:黏性土應采
用下限,砂性土應采用上限。
3)干旱地區(qū)(年降雨量小于100mm且地下水源稀少的地
區(qū))及潮濕地區(qū)(年降雨量大于2500mm、年降雨天數(shù)大
于180d且土的含水量超過最佳含水量5%以上的地區(qū))
·54·
的路基最小壓實度可按表6.4.3-3的數(shù)值減少0.02~
0.03。
6.5場地排水
6.5.1場地排水方式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雨量少、土壤滲水性強的地區(qū)或廠區(qū)邊緣設置雨水排水
溝、管困難,且易于地面排水的地段可采用自然排水。
2廠區(qū)邊緣及不宜埋設暗管的地段宜采用明溝排水。多塵
易堵塞下水管的中心生產(chǎn)區(qū)、人流密集區(qū)、鐵路調(diào)車繁忙地區(qū)、裝
卸作業(yè)區(qū)及在溝上停留或行駛車輛地段應采用蓋板溝。
3場地平坦、建筑系數(shù)較高、道路為城市型、運輸條件復雜或
對衛(wèi)生及美觀要求較高等地區(qū)宜采用暗管排水方式。
4缺水地區(qū)應盡量考慮雨水的收集利用。
6.5.2場地排水坡度宜為5‰~20‰;困難地區(qū)不宜小于3‰;局
部地段的最大坡度不宜超過60‰。
6.5.3排水明溝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盡量使水流沿最短的途徑排至雨水口或場地以外。
2與鐵路、道路邊溝統(tǒng)一布置。
3未經(jīng)平整地段的明溝應盡量與原地形相適應。
4明溝交匯處應防止水流逆行,并應根據(jù)土質情況進行鋪
砌。
5無鋪砌明溝不宜設在填方地段。無鋪砌明溝溝邊距建筑
物、構筑物的基礎邊緣不宜小于人人文庫專用3m,距圍墻不宜小于1.5m。
6跌水和急流槽不宜設在明溝轉彎處。
7鋪砌明溝中心線的轉彎半徑不宜小于設計水面寬度的2.5
倍。無鋪砌明溝中心線的轉彎半徑不宜小于設計水面寬度的5
倍。
6.5.4明溝縱坡不宜小于5‰;在地形平坦地帶,不宜小于2‰。
6.5.5排水明溝宜采用矩形斷面;在場地寬闊或廠區(qū)邊緣區(qū)域可
·64·
采用梯形斷面;在巖石地段、雨量少、匯水面積或流量較小地段可
采用三角形斷面。明溝起點深度不應小于0.2m。矩形明溝溝底
寬度不宜小于0.4m,梯形明溝溝底寬度不宜小于0.3m。明溝最
大深度不宜大于1.1m。
6.5.6無鋪砌明溝邊坡坡度應按表6.5.6的規(guī)定取值。
表6.5.6無鋪砌明溝邊坡坡度取值
土石名稱邊坡值
粉砂1∶3~1∶3.5
松散的細砂、中砂或粗砂1∶2~1∶2.5
密實的細砂、中砂、粗砂或黏質粉土1∶1.5~1∶2
粉質黏土、黏土礫石或卵石1∶1.25~1∶1.5
半巖性土1∶0.5~1∶1
風化巖石1∶0.25~1∶0.5
巖石1∶0.1~1∶0.25
6.5.7廠內(nèi)道路邊溝應進行鋪砌。其他明溝有下列情況之一者
應進行加固或鋪砌:
1明溝有荷載影響時。
2受場地限制,必須減小明溝邊坡時。
3位于松軟的土層及影響路基穩(wěn)定的地段。
4流速較大,可能引起沖刷的地段。
5有集中水流進入明溝的地段。
6.5.8雨水口間距宜為人人文庫專用25m~50m,連接管串聯(lián)雨水口個數(shù)不宜
超過3個,雨水口連接管長度不宜超過25m。
平雨水口頂面標高應低于地面3cm,四周坡向雨水口。
6.5.9當?shù)缆房v坡大于2%時,雨水口的間距可大于50m,數(shù)量
和布置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和計算確定。當坡段較短時,可在最低點
處集中收水,雨水口的數(shù)量應適當增加。
6.5.10高架道路雨水口的間距宜為20m~30m,并宜將每個雨
·74·
水口單獨用立管引至地面排水系統(tǒng)。
6.5.11雨水口不宜設在建筑物門口、道路曲線地段、分水點和地
下管線的管頂上。
6.5.12沿山坡布置的工廠,廠(場)區(qū)靠山坡側應設置截洪溝或
排洪溝。
6.5.13場地雨水設計流量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guī)
范》GB50014中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計算。
人人文庫專用
·84·
7管線綜合布置
7.1一般規(guī)定
7.1.1管線綜合設計應與總平面布置、豎向設計、運輸設計、綠化
設計統(tǒng)一考慮,并應使管線短捷、順直。管線之間,管線與建筑物、
構筑物之間應相互協(xié)調(diào)、緊湊、安全、經(jīng)濟合理并美化廠容。
7.1.2管線的敷設方式應根據(jù)管線輸送介質的性質,工藝要求,
生產(chǎn)、安全、交通、施工、檢修要求及自然、場地條件等因素,經(jīng)技術
經(jīng)濟比較確定。
7.1.3各種管線在符合技術、安全要求的條件下,應盡量采用共
架、共桿、共溝、同槽直埋以及管廊(架)下布置地下管溝或電纜隧
道等多層布置方式。
7.1.4甲、乙、丙類液體以及可燃、有毒氣體管道應采用管廊(架)
敷設;當采用管廊(架)敷設困難時,可埋地敷設。但發(fā)生爐煤氣、
水煤氣、半水煤氣、高爐煤氣和轉爐煤氣等一氧化碳(CO)含量較
高氣體的管道不應埋地敷設。
7.1.5管線綜合設計宜將管線分類布置在道路的兩側,并宜與道
路平行。干管宜布置在靠近主要用戶或支管較多的一側,并宜盡
量避免從道路的一側轉到道路的另一側。
7.1.6管線輸送的介質具有毒性人人文庫專用、可燃、易燃、易爆性質時,嚴禁穿越
與該管線無關的建筑物、構筑物、工藝裝置、生產(chǎn)單元及貯罐區(qū)等。
7.1.7永久性的地上、地下管線不宜穿越與該管線無關的工藝裝置
或生產(chǎn)單元,亦不宜穿越露天堆場、建筑物、構筑物及遠期發(fā)展用地。
7.1.8管線之間及管線與鐵路、道路之間應盡量減少交叉;當必
須交叉時,宜為垂直相交;當必須斜交時,交叉角度不宜小于45°。
管線與鐵路、道路交叉,有條件時應集中交叉。
·94·
7.1.9相鄰管線的附屬構筑物應相互交錯布置。架空管道的附
屬物宜盡量布置在管道或管廊的垂直投影范圍內(nèi)。地下管線的構
筑物不宜布置在道路交叉范圍內(nèi)。
7.1.10分期建設的鋼鐵企業(yè),綜合管線設計應全面規(guī)劃、近期集
中、近遠結合,不得影響遠期土地的使用。
7.1.11在地形條件復雜的山區(qū)建廠,管線敷設應充分利用地形,
并應避免山洪、泥石流及其他不良地質的危害。
7.1.12改建、擴建工程的綜合管線設計,新建管線不應影響原有
管線的使用。當管線間距不能滿足本規(guī)范要求時,在采取有效措
施確保施工、檢修和使用安全后,可適當減小。
7.1.13綜合布置各種管線產(chǎn)生矛盾需要處理時,在滿足生產(chǎn)、安
全條件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新設計的讓已有的。
2壓力管讓自流管。
3管徑小的讓管徑大的。
4易彎曲的讓不易彎曲的。
5臨時性的讓永久性的。
6工程量小的讓工程量大的。
7施工、檢修方便的讓施工、檢修不方便的。
7.2地下管線
7.2.1類別相同、埋深相近的地下管線應合理集中布置,但不應
重疊敷設。人人文庫專用
7.2.2地下管線、管溝不應布置在建筑物、構筑物基礎側壓力影
響范圍內(nèi),并應避免管線、管溝在施工和檢修開挖時對建筑物、構
筑物基礎的影響。
7.2.3地下管線、管溝不應平行敷設在鐵路下面,亦不宜平行敷
設在主要道路下面。
7.2.4地下管線、管溝不宜穿越鐵路站場的咽喉區(qū)和作業(yè)頻繁的
·05·
裝卸場地。
7.2.5地下管線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不應小于表7.2.5中規(guī)定的距離;當相鄰管線之間埋設高
差大于0.5m時,還應按土壤性質對表列數(shù)值進行驗算。
2當給水管設在污水管側下方時,給水管必須采用金屬管
材,并應根據(jù)土壤的滲水性及地下水位情況,在不小于表7.2.5中
有關規(guī)定的前提下,妥善確定最小水平凈距。
3給水管與排水管共同埋設的土壤為砂土類,且給水管的材質為非
金屬或非合成塑料時,給水管與排水管之間的水平凈距不應小于1.5m。
4氧氣管與同一使用目的的乙炔管、煤氣管在同一水平敷設
時,管道間的最小水平凈距可減少到0.25m,但從溝底至管頂以上
300mm范圍內(nèi)應用松散的土或砂填實后再回填土。
7.2.6地下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不應小于
表7.2.6中規(guī)定的距離,并應滿足下列規(guī)定:
1當鐵路、道路為路堤或路塹時,給水管道至鐵路路堤坡腳
的凈距不應小于5.0m,至路塹坡頂?shù)膬艟嗖粦∮?0.0m;排水
管道至鐵路路堤坡腳和路塹坡頂?shù)膬艟嗖粦∮?.0m。
2液態(tài)液化石油氣管至特殊建筑物、構筑物(包括軍用設施、
易燃易爆物品倉庫、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飛機場、火車站和碼
頭等)的水平凈距不得小于100.0m;至居住區(qū)、村鎮(zhèn)、重要公共建
筑的水平凈距,當管道壓力大于4.0MPa時,不得小于50.0m;當
管道壓力在1.6MPa~4.0MPa之間時,不得小于40.0m;當管道
壓力小于1.6MPa人人文庫專用時,不得小于25.0m。
3管線至建筑物、構筑物基礎邊緣的最小水平凈距,當管線
埋設深度大于建筑物、構筑物基礎底面的深度時,應根據(jù)土壤性質
進行計算,但不得小于表7.2.6中規(guī)定的距離。
4地下燃氣管道與電桿(塔)基礎的水平凈距,還應滿足現(xiàn)行
國家標準《城鎮(zhèn)燃氣設計規(guī)范》GB50028中關于地下燃氣管道與
交流電力線接地體之間凈距的規(guī)定。
·15·
表7.2.5地下管線之間最小
給水管管徑排水管管徑DN(mm)
()生產(chǎn)、生活生產(chǎn)與生活
DNmm廢水與雨水管污水管
800
管線名稱及規(guī)格75200400
≤DNDNDNDNDN
DNDN≤
≤DN≤
75DN><><DN>
<<4008001500400600
200400≤600
≤1500≤
DN<75
給水管管徑DN75≤DN<200DN≤300mm,0.5
(mm)200≤DN≤400DN>300mm,0.7
DN>400
生產(chǎn)廢水管DN<8001.01.01.51.5
排水管與雨水管800≤DN≤15001.01.01.51.5
管徑DN>15001.01.01.51.5DN≤1000mm,1.0
DNDN<4001.01.01.51.5DN>1000mm,1.5
(mm)生產(chǎn)與生
活污水管400≤DN≤6001.01.01.51.5
DN>6001.01.01.51.5
P<0.01(低)0.50.50.50.51.01.01.01.01.01.0
0.01≤P≤0.2(中)0.50.50.50.51.21.21.21.21.21.2
、
煤氣管天然氣0.2P0.4()0.50.50.50.51.21.21.21.21.21.2
管壓力P(MPa)<≤中
0.4<P≤0.8(次高)1.01.01.01.01.51.51.51.51.51.5
0.8<P≤1.6(次高)1.51.51.51.52.02.02.02.02.02.0
液態(tài)液化石油氣管1.51.51.51.52.02.02.02.02.02.0
甲、乙、丙類液體管1.51.51.51.51.51.51.51.51.51.5
壓縮空氣管0.81.01.21.50.81.01.20.81.01.2
乙炔管0.81.01.21.50.81.01.20.80.81.2
氧氣管0.81.01.21.50.81.01.20.80.81.2
氫氣管0.81.01.21.50.81.01.20.80.81.2
直埋
熱力管人人文庫專用管溝1.51.51.51.51.51.51.51.51.51.5
10kV及以下0.50.50.50.50.50.50.50.50.50.5
電力電纜
10kV以上0.50.50.50.50.50.50.50.50.50.5
電纜溝0.81.01.21.51.01.21.51.01.21.5
通信電纜直埋電纜1.01.01.01.01.01.01.01.01.01.0
電纜管道1.01.01.01.01.01.01.01.01.01.0
注:表列數(shù)值是指管線、管溝、管道、管道保溫層、最外一根電纜等外壁之間的水平距離。
·25·
水平凈距(m)
煤氣管、天然氣管液甲
態(tài)、電力電纜通信電纜
壓力P(MPa)液乙壓熱
化丙、縮乙氧氫力電
0.010.20.40.8空炔氣氣管纜
P石類︵
≤<<<油液氣管管管溝10kV10kV溝直埋電纜
<PPPP氣體管︶
0.01≤≤≤≤及以下以上電纜管道
0.20.40.81.6管管
DN≤300mm,0.4
DN>300mm,0.5
2.02.02.02.02.0—
1.01.01.01.52.02.0—
1.01.01.01.21.52.01.5—
1.01.21.51.52.02.01.51.5—
1.21.52.02.02.52.01.51.51.5—
1.01.21.51.51.52.01.51.51.51.5—
1.01.01.52.02.0
1.02.01.01.51.51.5—
1.51.52.04.04.0人人文庫專用
1.01.52.01.00.50.80.81.02.0
0.5(直埋電纜)不同部門使
1.0(電纜管道)用的電纜之
1.01.52.01.00.51.01.01.02.0間凈距:0.5
1.01.51.52.04.04.01.01.01.51.51.52.00.50.5—
0.50.50.51.01.52.01.00.80.80.80.81.00.50.50.5—
1.01.01.01.01.52.01.01.01.01.01.01.00.50.50.50.5—
·35·
·表7.2.6地下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m)
54排水管管徑DN(mm)
·給水管管徑DN(mm)
名稱生產(chǎn)廢水與雨水管生產(chǎn)與生活污水管
人人文庫專用75≤200≤DNDN800≤DNDNDN400≤DN
DN<75DN<200DN≤400>400<800≤1500>1500<400DN≤600>600
標準軌距鐵路中心線3.33.33.83.83.84.34.83.84.34.8
600mm軌距2.82.82.82.82.82.82.82.82.82.8
窄軌鐵路762mm、900mm
中心線軌距3.03.03.43.43.43.43.43.43.43.4
城市型道路路緣石
或公路型道路路肩邊緣0.80.81.01.00.81.01.00.80.81.0
管徑等于
200mm時為1.0m管道埋深淺于建筑物、構筑物基礎時,為2.5m
建筑物、構筑物基礎邊緣1.01.0管徑大于3.0管道埋深深于建筑物、構筑物基礎時,按計算確定,
200mm時為3.0m但不應小于3.0m
管線支架基礎邊緣0.80.81.01.00.80.81.20.81.01.2
照明及通信桿柱中心0.50.50.50.50.50.50.50.50.50.5
圍墻基礎外緣1.01.01.01.01.01.01.01.01.01.0
高壓線塔≤35kV
(柱)1.21.21.51.51.51.51.51.51.51.5
基礎外緣>35kV
排水溝及鐵路、道路邊溝
邊緣0.80.80.81.00.80.81.00.80.81.0
管徑等于
200mm時為1.0m管道埋深淺于綜合管溝基礎時,為2.5m
綜合管溝基礎邊緣1.01.0管徑大于3.0管道埋深深于綜合管溝基礎時,按計算確定,但不應
200mm時為3.0m小于3.0m
書
1.5
壓縮
空氣管
丙
、
6.0m4.0m
乙
2.01.2
3.42.91.00.8
、
建筑物建筑物
3.853.353.553.1
甲
類液體管
有地下室時為無地下室時為
、
4.0
>
)
P
25.0m10.0m
級公路
5.0m
Ⅱ
10.0m
MPa
<
、
(
4.0
Ⅰ
P
≤
、
1.6
P
壓力
液態(tài)液化石油氣管
1.6
至高速至其他道路為
至國家鐵路線為至企業(yè)專用線為
≤
10.015.025.0
城市快速路為
P
<
1.6
的距離
≤
至建筑
13.5m
)
0.8
出地面
P
物外墻面
為
處
(
7.2.6
<
0.8
的距離
≤
至建筑
)
5.0m
)
0.4
出地面
P
續(xù)表
物外墻面
為
處
(
MPa
(
天然氣管
、
<
P
0.4
≤
0.2
P
壓力
煤氣管
≤
0.2
≤
0.01
P
0.01
0.71.01.50.80.81.01.01.00.61.00.61.00.61.02.01.01.02.00.61.02.02.00.60.72.02.01.50.61.02.01.52.01.01.51.51.50.85.01.01.00.81.013.51.010.015.01.025.01.06.01.01.50.8
5.05.05.04.55.04.54.56.00.64.50.60.65.510.01.010.010.01.0
<
P
人人文庫專用軌距
900mm
、
35kV35kV1.01.02.01.02.01.02.05.01.02.05.02.05.02.05.05.0
軌距
道路邊溝
稱
≤
>
、
600mm
邊緣
762mm
構筑物基礎邊緣
名
、
圍墻基礎外緣
)
城市型道路路緣石
綜合管溝基礎邊緣
管線支架基礎邊緣
照明及通信桿柱中心
柱
標準軌距鐵路中心線
或公路型道路路肩邊緣
(
排水溝及鐵路
建筑物
中心線
高壓線塔基礎外緣
窄軌鐵路
·55·
鋼
YB
《
》
通信電纜
直埋電纜電纜管道
至其他準軌鐵路中
,
3.85m
見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
,
電力電纜
10.0m
中的有關規(guī)定
至直流電機車牽引鐵路鋼軌的鐵路信號電纜距最近鋼軌軌底
凈距為邊緣的距離
心線的凈距為
鐵企業(yè)鐵路信號設計規(guī)范
9078
。
1.51.50.60.51.2
0.81.00.80.50.51.2
至有地下至無地下
氫氣管熱力管電纜溝
室的建筑物基礎外沿為室的建筑物基礎外沿為
3.0m2.0m
;;
:
)
)
2.0m3.0m1.2m2.0m
1.6
380V
>
:
MPa
、
為為為為
(
,,,,
P
7.2.6
P
時時時時
220V
(
續(xù)表
1.6
1.6MPa1.6MPa1.6MPa1.6MPa
≤
至電力
≤>≤>
1.9m
氧氣管壓力
,
P
管道保溫層外壁最外一根電纜外緣算起
至有地下室的建筑物基礎
PPPP
至無地下室的建筑物基礎外沿
、
或通行溝道的外沿
0.8m
溝壁
、
1.5m
2.5m
0.81.01.90.80.82.51.00.81.92.00.80.80.80.50.51.03.01.21.02.01.03.00.51.21.20.50.81.54.01.51.20.80.80.61.00.51.81.00.81.21.0
2.93.10.82.93.10.82.93.13.43.43.553.553.553.553.553.40.83.40.83.40.81.00.80.8
3.353.353.353.85
至照明電線至高壓電力通信線
至有地下室及
至無地下室的
1.5m
通信線
生產(chǎn)火災危險性為甲類的建筑物基礎或通行溝道的外沿
建筑物基礎外沿為
管線均自管壁
,
軌距
人人文庫專用35kV35kV
900mm
≤
>
道路
、
、
軌距
稱乙炔管
)
600mm
柱
762mm
(
構筑物基礎邊緣
名
邊溝邊緣
、
圍墻基礎外緣表列數(shù)值除注明者外
:
城市型道路路緣石
綜合管溝基礎邊緣
管線支架基礎邊緣
排水溝及鐵路
注
照明及通信桿柱中心基礎外緣
標準軌距鐵路中心線
或公路型道路路肩邊緣
建筑物
高壓線塔
中心線
窄軌鐵路
·56·
7.2.7地下管線與存放或裝卸腐蝕性物料場地邊界的水平凈距
不應小于2.0m。
7.2.8地下管線必須布置在礦山采空塌陷(錯動)區(qū)地表界限以
外,且距離不應小于15m。
7.2.9地下管線、管溝,穿越鐵路、道路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管頂至鐵路軌底的垂直凈距不應小于1.5m。
2管頂至道路路面結構層底面的垂直凈距不應小于0.7m。
7.2.10穿越鐵路、道路的管線、管溝不能滿足本規(guī)范第7.2.9條
的規(guī)定時,應加防護套管。防護套管的長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當鐵路、道路的路基為路堤時,防護套管兩端應伸出路堤
坡腳以外不小于1.0m。
2當鐵路、道路的路基不為路堤時,防護套管兩端應伸出鐵
路路肩、公路型道路路肩或城市型道路路面以外不小于1.0m。
3當鐵路、道路邊設有排水邊溝時,防護套管應伸出溝外
1.0m。
7.2.11地下管線交叉處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給水管道應布置在排水管道上面。
2可燃氣體管道應布置在其他管道上面(熱力管道除外)。
3熱力管道應布置在可燃氣體管道和給水管道上面。
4電力電纜應布置在熱力管道下面、其他管道上面。
5氧氣管道應布置在可燃氣體管道下面、其他管道上面。
6腐蝕性介質管道、酸性、堿性排水管道應布置在其他管道
下面。人人文庫專用
7.2.12綜合管溝布置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可通行的管溝可布置在綠化帶下面,在困難條件下可布置
在道路路肩或人行道下面。
2管溝的出入口、通風口等附屬構筑物應避開路面,并不得
影響道路視距。
7.2.13管線共溝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75·
1熱力管道不應與電力、通信電纜同溝敷設。
2氧氣管道不得與燃油管道、腐蝕性介質管道和電纜、電線
同溝敷設。動力電纜不得與可燃、助燃氣體和燃油管道同溝敷設。
3排水管道應布置在溝底;當溝內(nèi)有腐蝕性介質管道時,排
水管道應位于腐蝕性介質管道的上面。
4腐蝕性介質管道的標高應低于溝內(nèi)其他管道標高。
5凡有可能產(chǎn)生相互不良影響的管道不應共溝敷設。
7.3地上管線
7.3.1地上管線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管線、管線附屬設施、管線支架(墩)及支架(墩)基礎的布
置不應影響交通運輸和消防安全。
2不應包圍工藝裝置,獨立的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設施。
3管線以及管線附屬設施和管線支架不宜影響建筑物的自
然采光和通風。
4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及燃氣管道不應穿過與該管道無生
產(chǎn)聯(lián)系的建筑物、生產(chǎn)裝置及貯罐區(qū)。
5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及燃氣管道不應在存放易燃、易爆物
品的堆場和倉庫區(qū)內(nèi)敷設,并應避開腐蝕性較強的生產(chǎn)、貯存和裝
卸設施。
6架空電力線路嚴禁跨越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嚴禁跨越火災危
險區(qū)域;不應跨越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倉庫區(qū)。
7.3.2地面式敷設管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人人文庫專用:
1應布置在不妨礙交通運輸、人流較少的廠區(qū)邊緣地帶,并
應避免分割廠區(qū)。
2沿山坡或高差較大的邊坡布置管線時,不應影響邊坡的穩(wěn)
定并應防止水流沖刷。
3不應布置在地下管線敷設的范圍內(nèi)。
7.3.3建筑物、構筑物墻面支撐式敷設的管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85·
1管徑較小的管道及照明、電信、低壓電力線路可沿對管
線無腐蝕、無燃燒危險的建筑物門、窗范圍以外的墻面支撐式
敷設。
2有火災危險,有腐蝕或有毒介質的管道除使用該管道的建
筑物外,不得沿建筑物墻面支撐敷設。
3沿擋土墻、護砌邊坡敷設管線時,不應影響擋土墻和斜坡
的穩(wěn)定。
7.3.4管廊(架)宜沿道路的同側布置,并應盡量避免管廊(架)從
道路的一側轉到道路的另一側。
7.3.5電纜沿輸送易燃氣體的管道敷設時,電纜應配置在危險程
度較低的一側。易燃氣體比空氣重時,電纜宜在管道上方;易燃氣
體比空氣輕時,電纜宜在管道下方。儀表及電氣電纜與輸送易燃
氣體的管道相鄰敷設時,電纜與易燃氣體管道的水平凈距不應小
于1.0m;儀表及電氣電纜在下方敷設時,交叉垂直凈距不應小于
0.5m。
7.3.6架空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應符合表
7.3.6中的規(guī)定,并應滿足下列要求:
1架空煤氣和天然氣管道至房屋建筑的最小水平凈距,一般
情況下應為5.0m,困難時可為3.0m。
2架空煤氣和天然氣管道至道路路緣石或路肩邊緣的最小
凈距應為1.5m,困難時可為0.5m。
3架空煤氣、天然氣管道至架空電力線路最大計算風偏情況
時邊導線的最小水平凈距人人文庫專用,當電壓低于1kV時,應為1.5m;當電
壓在1kV~30kV之間時,應為3.0m;當電壓在35kV~110kV之
間時,應為4.0m。
4當車間建筑物耐火等級為一、二級時,與該車間生產(chǎn)或使
用有關的氧氣管、乙炔管可沿該車間外墻或屋頂上敷設。
5道路照明電桿距道路路面邊緣的最小水平凈距可采用
0.5m。
·95·
表7.3.6架空管線與建筑物、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m)
架空管道架空電力線路(kV)
管廊寬管廊寬通信
名稱度大于3~66~
度小于3以下35線路
或等于10110
4m
4m
一般至有門窗建筑物外墻3.0
1.01.53.04.02.0
建筑物至無門窗建筑物外墻1.5
易燃、可燃
至有門窗建筑物外墻3不應小于柱(塔)高度的1.5倍,
氣體甲類10
生產(chǎn)廠房至無門窗建筑物外墻1.5并應大于30.0m
()7.515.0
、甲類物品庫房棚
易燃可燃甲、乙類物品浮頂罐及
物品庫房,5.010.0
易燃材料丙類物品固定頂罐
甲、乙類物品固定頂罐7.515.0
堆場,易燃、桿(塔)高度的1.5倍
可燃液體水槽式可燃氣體儲罐5.010.0
干式可燃氣體儲罐6.512.5
儲罐,可燃
氣體儲罐液化石油氣儲罐10.020.0
乙、丙類物品庫房(棚)6.011.5
標準軌鐵路中心線3.8最高桿(塔)高加3.0m距鐵路
機車或車輛最近鋼軌
最大寬度的一的水平距
窄軌鐵路中心線半加1.0m,有最高桿(塔)高加3.0m離為電桿
調(diào)車作業(yè)時高度加
適當增加1.0m
鐵路邊溝邊緣1.0—
桿或塔外
城市型道路路緣石緣至路基邊
或公路型道路路肩邊緣1.00.50.5緣的水平凈0.5
距為5.0m
人行道面邊緣0.50.50.55.00.5
廠區(qū)圍墻(中心線)1.01.01.01.01.0
10.0(當采取隔
熔化金屬、熔渣出口及其他火源熱保護措施時,10.010.010.010.0
人人文庫專用可適當減小)
架空電力3以下1.52.52.55.02.0
3~102.02.52.55.02.0
線路(kV)
35~1104.05.05.05.03.0
架空通信線路(照明及通信柱、桿)1.01.02.04.0—
架空管道—1.52.03.02.0
注:表中凈距除注明者外,架空管道、建筑物分別從管外壁、外墻面最突出部分算
起;電力、通信線路從最大計算風偏情況時的邊導線算起;電力、通信線路與道
路、人行道、廠區(qū)圍墻的凈距從電桿基礎外緣算起。
·06·
7.3.7尾礦、精礦管(槽)與建筑物、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
不應小于表7.3.7中規(guī)定的距離。尾礦、精礦管(槽)與有調(diào)車作業(yè)
要求的窄軌鐵路中心的水平凈距應在表列數(shù)值基礎上適當增加。
表7.3.7尾礦、精礦管(槽)與建筑物、構筑物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m)
名稱水平凈距
架空可緊靠外墻
建筑物、構筑物基礎外緣
埋地3.0~5.0
標準軌距鐵路中心線3.8
窄軌鐵路中心線600mm軌距2.8
762mm、900mm軌距3.4
道路路肩邊緣1.0
地下管線外緣1.5
地上管線支架基礎外緣1.0
排水溝外緣1.0
地下礦塌落(錯動)區(qū)地表界限以外15.0
人行道道面外緣0.5
注:表中水平凈距由尾礦、精礦管(槽)外壁算起。
7.3.8架空管線至鐵路、道路的最小垂直凈距不應小于表7.3.8
中規(guī)定的距離。
表7.3.8架空管線至鐵路、道路的最小垂直凈距(m)
架空管道架空通信
名稱易燃、可燃氣體線路
一般管道和液體管道
標準軌距鐵路軌頂5.56.07.0
762mm軌距4.44.9
機車和車輛機車和車輛
窄軌鐵路軌頂5.5
人人文庫專用600mm、裝載貨物后的裝載貨物后的
900mm軌距最大高度另加最大高度另加
1.0m1.5m
道路路面(當車輛裝載貨物后
5.05.5
的高度不超過4.0m時)
人行道路面2.54.5
注:1表中垂直凈距,架空管道自管道或管架的最低部分算起,架空通信線由導
線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算起;
2本表不包括電力牽引鐵路。
·16·
7.3.9架空電力線路至地面及相交叉設施的最小垂直凈距應符
合下列規(guī)定:
1不應小于表7.3.9中規(guī)定的距離。
2架空電力線路至架空煤氣管道最小垂直凈距,當電壓低于
1kV時,應為3.0m;當電壓在1kV~30kV之間時,應為3.5m;當
電壓在35kV~110kV之間時,應為4.0m。
表7.3.9架空電力線路至地面及相交叉設施的最小垂直凈距(m)
線路電壓(kV)
名稱
<33~103566~110
建筑物2.53.04.05.0
標準軌距鐵路軌頂7.57.57.5
窄軌鐵路軌頂6.06.07.5
電力機車牽引鐵路接觸線或承力索3.03.03.0
道路路面(當車輛裝載貨物后的高度
6.07.07.0
不超過4.0m時)
居住區(qū)地面6.06.57.0
非居住區(qū)及耕地地面5.05.56.0
在架空管道上方1.52.03.0
在弱電線路上方1.02.03.0
步行可以到達的山坡3.04.55.0
步行不可以到達的山坡、陡峭的巖石1.01.53.0
電力線路<31.02.03.0
(電壓高的在人人文庫專用3~102.02.03.0
上方)(kV)
35~1103.03.03.0
注:表中垂直凈距,由導線最大計算弧垂情況下算起。
7.3.10燃氣管道跨過經(jīng)常停留鐵水罐車或其他裝載熾熱物件車
輛的運輸線路時,應采取隔熱措施。
·26·
8綠化
8.1一般規(guī)定
8.1.1鋼鐵企業(yè)綠化設計應貫徹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練習五》具體內(nèi)容及教學建議
- 長沙醫(yī)學院《兼并與收購》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手足口病合并肺炎護理
- 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qū)2025屆數(shù)學五年級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答案
- Web即時通訊系統(tǒng)課程
- 湖南三一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物流分析與設施規(guī)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濰坊護理職業(yè)學院《企業(yè)文化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化工制圖與CAD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西藏民族大學《實驗室安全與規(guī)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安職業(yè)技術學院《教學設計團體操創(chuàng)編理論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光榮院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 DB32T 5061.1-2025中小學生健康管理技術規(guī)范 第1部分:心理健康
- 2025年河南經(jīng)貿(mào)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完整版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的護理查房
- 2025年河南經(jīng)貿(mào)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往年題考
- 企業(yè)電動叉車充電安全管理辦法
- 養(yǎng)老服務中心經(jīng)濟效益分析
- 網(wǎng)絡周期竊取演變-洞察分析
- 2025年度貨車司機招聘廣告發(fā)布合同3篇
- 基于幾類機器學習模型預測肥胖成因的分析比較
- 醫(y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和持續(xù)改進評價考核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