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孝道意識弱化問題研究_第1頁
大學生孝道意識弱化問題研究_第2頁
大學生孝道意識弱化問題研究_第3頁
大學生孝道意識弱化問題研究_第4頁
大學生孝道意識弱化問題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TOC\h\z\u\t"標題1,2,標題2,3,標題,1"19080誠信承諾書 大學生孝道意識弱化問題研究[摘要]“孝”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千百年來傳承的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學生孝道意識逐漸弱化,這已經成為阻礙大學生個人發(fā)展、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一個重大因素。而這種弱化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只有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才能逐漸改變大學生孝道意識逐漸弱化的現象,繼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培養(yǎng)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做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關鍵詞]大學生;孝道;孝文化[Abstract]"Filialpiety"isanimportantpartofthetraditionalcultureoftheChinesenation,isonethousandyearstraditionvirtue,iseveryoneshouldhavegoodquality.Butwiththedevelopmentofthesociety,collegestudents'filialpietyconsciousnessgraduallyblurred,thishasbecomeahindercollegestudents'personaldevelopment,familyharmony,socialharmonyandamajorfactor.Andthisweakenedandfamilyeducation,schooleducationandsocialeducationhasthecloserelation.Therefore,onlyfamily,schoolandsocietytogether,tograduallychangethephenomenonofcollegestudents'filialpietyconsciousnessgraduallyweakening,inheritthetraditionalvirtuesoftheChinesenation,cultivatecollegestudents'healthypersonality,dothequalifiedsuccessorsofsocialism.\o""[Keywords]Collegestudents;Filialpiety;Filialculture;孝道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孟子曰:“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矣”[1]。這就是說為人處世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孝親敬兄、尊重長輩,只有這樣才能夠處事順利自然。“孝”是一個會意字,它的意思是一個孩子攙扶著長著長長胡須的老人。許慎《說文解字》注為:“從老者,從子,子承老者也?!盵2]對孝的解釋為:“孝,善事父母者。”因此“孝”的基本含義就是要侍奉和奉養(yǎng)父母。而“孝道”和“孝”的含義是有區(qū)別的。在《孝治與民主》一文中,謝幼偉先生認為“所謂孝道,乃是從人類本性上一點敬愛父母之心而謀,加以保存、發(fā)展及擴充的道德原理?!盵3]因此“孝道”是一系列關于“孝”的倫理規(guī)范或準則,是一種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社會道德,是沉淀在民族心理中的一種思想意識。孝道是以人為本的理法規(guī)范,是社會的道德基礎和核心。但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金錢價值觀念、拜金思想影響著許多人,傳統(tǒng)孝道觀念開始弱化,在大學生中也很突出,因此導致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只有加強孝道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才能真正擔起國家賦予的責任,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發(fā)展。一、大學生孝道意識弱化的具體表現大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大學生孝道意識的強弱,對于其在社會生活中的為人處世以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功利心不斷增強,傳統(tǒng)價值觀念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由于受到拜金主義、物質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大學生見利忘義現象增多,孝道意識逐漸弱化。這主要表現在:(一)欠缺體諒之心隨著經濟不斷發(fā)展,社會上的誘惑與日俱增,有的大學生開始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檔化,然而這些都是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外,因此只能不斷地向父母索取生活費。他們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理所當然地接受父母的付出,即使知道父母的錢來之不易,但仍然還是肆無忌憚地揮霍。甚至有的大學生將貧困怪罪到父母的身上,責怪他們經濟上的無能,為此會與父母發(fā)生沖突、欺瞞、辱罵。例如,新浪網2016年報道,深圳一名女大學生在畢業(yè)之后由于家里無力為其買房買車而對其父母惡語相向,稱父母為“人渣”、“垃圾”。部分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甚至借高利貸去購買高檔奢侈品,為此欠下債務,然而承擔債務的只能是父母。(二)缺乏關懷之心大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與父母分隔兩地,為此應該要多關心父母多溝通聯(lián)系。然而有的大學生平時處于失蹤狀態(tài),很少會主動關心父母,只有缺錢的時候才想起來聯(lián)系父母,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大部分是圍繞著需求而不是情感,不會主動與父母分享校園生活,也不會主動去了解父母的需要和憂愁,更從不會主動詢問父母的健康狀況。有些大學生即使知道父母身體不好,依舊不會主動關心,甚至連基本的問候語都沒有。(三)缺少感恩之心由于有些大學生是獨生子女,自小備受萬千寵愛,在父母長輩的溺愛之下,沒經歷過一些磨難和鍛煉,不了解生活的不易,形成了認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而不用回報的心理,他們只強調父母對自己的義務,不懂得感恩,認為父母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沒有意識到他們與父母之間權利義務是對等的,沒有想過要回報父母,為父母盡孝,只是一味接受父母的付出。二、大學生孝道意識弱化的后果(一)個人發(fā)展受限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開始注重追求物質利益和名利,以致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的功利性增強。由于受到社會氛圍的影響,有的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名利的追求,逐漸淡化了孝道觀念意識。他們輕視友情、漠視親情,與他人交往甚至是家人之間的聯(lián)系都帶有利益性的目的。他們只與對自己有利的人進行交往,他們的感情以金錢和利益來衡量,甚至對父母也是如此,當父母能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利益時,他們對父母則是百依百順,反之則對父母嗤之以鼻甚至引以為恥。這種以利益為目的的交往方式會使得個人發(fā)展受到限制,因為他們不管是對父母、朋友還是其他人,始終只會以自我為中心,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類人的交往能力很薄弱,很難處理好與其他人的關系,并且他們的交往范圍也很受限,只是局限在小范圍,不能夠有效地融入到大環(huán)境中。當代社會在激烈的競爭中,如果只是憑借自己單槍匹馬勇往直前,而缺乏團隊合作的精神,個人的發(fā)展將不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甚至原地踏步。因此大學生孝道觀念淡化將會使得他們將來在社會的競爭中處于弱勢,使他們個人發(fā)展受限。(二)家庭矛盾增多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計劃生育的推行,家庭結構已經由過去的大家庭轉變?yōu)樾〖彝?,家庭結構逐漸變得簡單。由于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增多,父母長輩對獨生子女過度溺愛,以致于造成很多孩子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性格,他們漠視親情,對待長輩缺乏基本的禮貌。當今社會,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普遍帶有獨生子女的個性標簽,由于自小受到萬千寵愛,認為應該理所當然地接受父母給予的一切,并且由于父母在道德方面并沒有對他們有過多的要求,因此導致他們孝道觀念意識不強,甚至缺乏這種意識。在這類人的眼里,父母對于他們來說只是用來不斷索取的工具,用來滿足他們的利益需求,當需求得到滿足時,父母得到的可能只是家庭一時的和睦相處,當父母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時,他們便會立刻爆發(fā)出來,辱罵甚至與父母發(fā)生肢體沖突,因此看似和睦的家庭氛圍實則充滿矛盾。隨著社會上的利益誘惑不斷增多,大學生各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而父母所能滿足他們的能力卻是有限的,這樣兩者之間就會出現難以解決的矛盾,因而導致家庭矛盾此起彼伏,頻繁發(fā)生。(三)社會和諧遇阻和諧的社會應該包含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當今社會,有的大學生深受物質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夢想一夜成名甚至一夜暴富。由于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他們注重追求名利,從而忽視了人們之間的心靈交流和情感溝通,使得人們之間的交往充滿了利益的色彩?!靶⒁庾R”也在逐漸堙沒,以致孝道觀念慢慢淡化。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逐漸不和諧,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發(fā)生口角,家庭生活也漠視親情,近年來社會上經常出現關于大學生對父母親不孝的事件,如:留學生因學費機場弒母、神童博士逼父母買房等事件,這些事件表明由于缺乏對孝道文化的重視,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與他人相處不懂得理解和寬容,無論是家庭生活還是社會生活,使得他們在際交往方面越來越注重利益,若個人利益得不到實現,可能做出一些有悖倫理的行為,對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會嚴重阻礙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大學生孝道意識弱化的原因代寫各專業(yè)碩博學位論文,代寫代發(fā)CSSCI、北大核心論文,合作加QQ:97079517、97079518;微電同號淘寶交易,安全無憂?!馛SSCI來源期刊:《電子政務》、《漢語學習》、《會計與經濟研究》、《現代中文學刊》、《甘肅行政學院學報》、《天津體育學院學報》《民族學刊》、《大學教育科學》、《金融論壇》、《南方經濟》、《東北亞論壇》、《寧夏社會科學》、《法商研究》、《云南社會科學》、《人文雜志》、《甘肅社會科學》、《東北大學學報》、《自然資源與環(huán)境》。審稿周期:35-90天辦結查稿?!癖贝蠛诵钠诳骸段靼怖砉ご髮W學報》、《心理與行為研究》、《統(tǒng)計與信息論壇》、《人口與發(fā)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現代法學》、《江西財經大學學報》、《武漢金融》、《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成人教育》、《中國科技翻譯》審稿周期:35-90天辦結查稿?!衿湛骸吨袊峦ㄐ拧?、《蘭臺內外》、《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農村科學實驗》、《今日財富》、《心血管外科》《中國結合醫(yī)學》、《經貿實踐》、《語文課內外》、《記者觀察》、《新課程》、《現代職業(yè)教育》、《建筑與裝飾》、《畜牧獸醫(yī)科學》、《化工管理》、《魅力中國》、《人力資源管理》、《新教育時代》、《心理月刊》等300多家國家級、省級普刊。審稿周期:1-7天辦結查稿。(一)重養(yǎng)輕教的家庭教育理念導致大學生孝道觀念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重養(yǎng)輕教的家庭教育理念。首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高,物質生活水平也明顯得到了改善。隨著獨生子女普遍增多,每個孩子更是成為了父母長輩的掌上明珠,深受長輩們的溺愛,一直生活在蜜罐子里。父母對孩子愛的就是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生活條件。大多數父母對孩子只是一味的付出,甚至不求任何回報,也不需要孩子的感恩,他們盡可能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不讓他們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而對于父母的付出,孩子則認為是理所當然地接受,不需要回報關心他們,因此他們逐漸養(yǎng)成了只接受他人的關心而不關心他人的習慣。付出與回報本應該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雙向互動,結果只有父母單向的付出,而接收不到孩子的任何回應。由于父母的這種撫養(yǎng)方式使得很多孩子滋生了以自我為中心,人人為我的自私自利的意識,不懂得感恩,孝道觀念比較薄弱。其次,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物質生活有保障的基礎上,人們開始注重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家長尤其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特別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堅持“唯分數論”,只要孩子成績好,什么事都可以不用做。由于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育發(fā)展,而對于孩子的德育方面并沒有過多的關注,因此很多孩子都是高分低能,缺乏情商。在家里他們不懂得如何與長輩相處,不懂得尊重長輩,對待長輩甚至缺乏應有的禮節(jié);在學校里他們不懂得感恩老師,幫助同學。即使上了大學,有些大學生還只會埋頭學習,人際交往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不懂和老師同學相處,不善于與其他人交流,甚至對待自己的父母還只是一味地向他們索取,不會感恩回報,與父母之間的交流更多是圍繞需求而不是情感。古人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這是說父母只重在撫養(yǎng)孩子長大,卻忽視教他們做人的道理,這種重養(yǎng)輕教的家庭教育理念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只會讓孩子形成一味向他人索取而不回報他人的性格,使得他們不管在哪個方面都表現的非常自我,不懂得如何與他人友好的相處。因此家庭教育理念是否合理,關系到孩子的成長,甚至關系到他們的一生。(二)重智輕德的學校教育方式學校重智輕德教育方式也是導致大學生孝道觀念弱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大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是培養(yǎng)大學生孝道觀念的重要場所。學校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的成長有重要影響。首先,在中國大部分高校都還是注重應試教育,而不重視大學生個人素質發(fā)展的需要。學校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德育,以考試成績來區(qū)分學生的好壞,老師們共識也是成績好的學生各方面都優(yōu)秀,成績不好的學生各方面都有欠缺,學生的綜合素質完全以成績來評定。這種評定方式有時候會影響學生的成長,成績好的學生可能會因為成績好而高傲,目中無人,不顧及其他人的感受,認為自己做的事都是正確的,而成績差的學生則會因為得不到他人的肯定,而會產生自卑的情緒或者自暴自棄,甚至可能做出一些違規(guī)的事情。這種重智輕德的學校教育方式,只會培育出大批的學習機器,盡管這類學生的成績很好,但是不善于與他人相處交流,人際交往能力很薄弱,綜合素質也不高。其次,高校的孝道文化教育也只是局限在課堂上,以傳統(tǒng)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最后以卷面成績來判斷學生對孝道教育的掌握程度,很少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讓大學生能夠親身體驗孝文化的快感。此外高校教師也很少以身示范,不能夠使自己成為大學生學習的榜樣,從而也不能引導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將孝意識轉化為孝行。最后,由于學校教育注重把成績放在第一位,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沒有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的引導。因此會“培訓”出一批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大學生,導致他們不懂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學校和社會的培育之恩以及集體的扶助之恩。這種重智輕德教育方式會使得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遭遇很多的困難,也會阻礙社會向前發(fā)展。馬卡連柯說:“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4]”重智輕德的學校教育方式是不合理的,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是有缺陷的。這種教育方式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大部分是學習的機器,而其他方面的能力尚有欠缺,不能夠有效地促進社會的發(fā)展,甚至還會影響國家整體的形象。(三)重利輕義的社會教育因素大學生孝道觀念弱化的原因之一是社會因素。人是社會的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孝道教育不僅僅是家庭和學校的責任,也是社會應承擔的責任。社會風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發(fā)展。然而當今社會,不良風氣逐漸蔓延,如一些電視節(jié)目所傳遞出的拜金主義、物質主義、金錢至上等價值觀,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使得他們的價值觀逐漸轉變,他們開始注重追求名利,夢想名利雙收。由于受到名利的誘惑,部分大學生逐漸淡化了道德意識,開始見利忘義、重利輕義,將道德置于腦后,他們把追求名利當作目標,為達成目標可以漠視親情、無視友情,也不再聽從父母長輩的諄諄教誨,不再與朋友們坦誠相待。他們夢想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甚至為達成目的可以棄倫理道德而不顧。與此同時,新興媒體和網絡的發(fā)展,使得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孝道觀念更加舉步維艱。新興媒體和網絡平臺上傳播著大量的虛假信息、暴力信息和色情信息等不良信息,不斷沖擊著大學生的道德良知。部分大學生由于自控能力比較差,在這些信息的影響下,容易做出有悖倫理道德的事情。由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guī)范和聯(lián)系變得異常脆弱,孝道觀念一再被弱化,部分大學生逐漸把孝道觀念拋到九霄云外,他們有時分不清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將虛擬世界所傳遞的一些有悖道德的行為運用到了現實生活,從而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重利輕義的社會氛圍,使得教育也走向功利化,部分學校的教育也只是重視升學率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很難使得學生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以及感恩的心境。重利輕義的社會教育也會使得人與人之間缺乏心靈溝通和情感交流,使得人與人的交往更多帶著功利化的目的,從而弱化了倫理道德,導致孝道觀念意識也逐漸被功名利祿所代替,孝道文化也逐漸被堙沒或淡化。四、加強大學生孝道意識的措施(一)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孔子曰:“仁者,人也,親親為大”[5],也就是說仁的范圍只在于人類,而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親親,它是仁的根本。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只有先愛親,然后才能推衍于愛人,由父母和血親推廣開去,一直到愛一切人。這樣就表明孝是維系人類感情的重要紐帶。因為只有先學會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才會真誠地去關愛他人。家庭是每個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也是最重要的場所之一。因此,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孝道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增強大學生孝道觀念意識,必須從家庭教育抓起。為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待孩子要用正確的教育方式,既不能太過溺愛和縱容也不能太過嚴格和苛刻,這兩種極端方式都會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要更新傳統(tǒng)家庭教育理念。首先,父母教育孩子要愛與嚴相兼,既要關心愛護孩子,給予孩子所必需的一切,也要注重與他們的交流,尤其重要的是要關愛孩子的心靈,要學會理解、尊重他們,同時對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加以拒絕,并且耐心說服教育,對于孩子的錯誤要及時指出,不能護短,要培養(yǎng)孩子能夠有錯就改的良好品質。其次,家長對孩子的培養(yǎng)要注重全面,在注重孩子智育發(fā)展的同時還要關注孩子道德方面的發(fā)展,改變那種“唯分數論”的傳統(tǒng)教育做法,既要抓好孩子的學業(yè)成績,也要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孝道品質,同時還要強化孩子學習孝道文化知識,增強他們的感恩意識。最后,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身教重于言傳,在生活中從小事做起,注重自身的孝道規(guī)范,為他們塑造成孝敬長輩的楷模,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孝道行為,使他們能夠在耳濡目染中增強孝道觀念。同時家長還應該接受平等的親子觀,與孩子平等的相處,以朋友的方式與孩子交流,理解孩子自身所有的價值觀,縮小代際差距,營造輕松和諧的家庭關系。父母對孩子的愛既可能成為鼓勵孩子前進的動力,也可能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有尺度,把握好愛的尺度,既能夠教育孩子又能夠尊重孩子,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責任心。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孝道觀念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強化孝道觀念的重要途徑,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家庭教育,有意識地加強孝道文化培養(yǎng),強化他們的感恩意識,讓他們學會對父母長輩尊敬孝順,對他人友愛,將孝道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二)改變學校教育方式青少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教育至關重要。在中國大部分學校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道德教育。要強化學生的孝道觀念,學校必須要改變教育方式,提高德育教育的地位,知行合一,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智育的同時,加強德育培養(yǎng),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設有利于孝道觀念培養(yǎng)的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而言,首先,改變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灌輸孝道觀念的局面,在高校課堂中,教師除了教授課本知識以外還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更加貼近生活的方式將知識滲透到學生的腦中。其次,除了讓學生閱讀相關的孝道文化方面的書籍以外,還可以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如開設相關的公選課程,開展關于孝道的專題講座,在各種人文社會科學的課程中適當增添孝道內容,讓傳統(tǒng)孝道文化走進課堂,引導大學生了解傳統(tǒng)孝道。最后,在高校教育中,還應該重視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要讓傳統(tǒng)孝道融入在課堂之中,教師的率先垂范對于學生有很大的影響,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6]”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除了在課堂中傳授知識以外還要注意發(fā)揮自己對于學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用自己的優(yōu)秀品德來感染大學生,引導大學生學會感恩。此外還應該重視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具有引導、熏陶、感染等作用,對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十分必要的。要充分利用校報、板報、廣播等媒介,大力宣傳孝道文化,形成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孝道文化氛圍。同時,在孝道教育中,重視大學生孝道行為的養(yǎng)成,增強他們的孝道意識,使得他們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慢慢增強孝道意識。為此高校還應該積極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如到敬老院做志愿者、到社區(qū)、農村進行走訪調查,還可以利用節(jié)日如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感恩節(jié)等,強化大學生的親情意識、感恩意識和敬老意識,通過這些活動讓大學生能夠更好的把握孝道的內涵、加強對孝道的理解。(三)樹立正確價值導向社會是一個人生存發(fā)展的根基,孝道思想必須要有一定社會環(huán)境支持。當代社會應該積極倡導孝道文化,營造良好社會氛圍,為強化大學生孝道觀念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面對社會整體“孝意識”的淡化,首先,國家必須加強孝道方面的法律制度,將“盡孝”列入法律之中,從法律方面為強化孝道觀念提供制度保障,從而在法律層面對每個人起到威懾作用,使得“盡孝”成為公民必須要履行的義務。其次,國家還要加強對電視節(jié)目的審查,對一些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的節(jié)目進行整治,使其能為大學生傳遞一些正能量的價值觀,如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大學生的孝道意識,讓他們能夠通過電視節(jié)目也能夠學會對父母長輩尊敬孝順。最后,國家還可以開展道德模范宣傳學習,傳播精神文明,宣傳個人先進事跡,開展積極向上的專題報道,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人們樹立道德模范榜樣,引導人們向道德模范學習。由于當前世界正處于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使得社會必須要充分利用好新興媒體和網絡平臺,在凈化虛假信息、暴力信息以及色情信息等不良信息的同時,要堅守網絡的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對于違反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的行為必須要加以抵制甚至作出必要的懲罰。此外還要做好大眾媒體的正面引導,借助媒體宣傳孝道文化,積極宣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精神,重新建立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是網絡平臺的主要使用者,因此要充分利用網絡渠道積極倡導孝道文化,營造和諧友愛的社會氛圍,使得他們可以通過瀏覽相關的網絡信息從而逐漸增強孝道觀念意識,讓大學生能夠慢慢地將孝道觀念轉化為實際行動。總之,社會氛圍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孝道氛圍,全社會要加強孝文化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社交平臺、網絡平臺以及電視節(jié)目等大眾媒體的傳播力度,有意識地將孝文化滲透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使得大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多種渠道都能接觸到孝道文化,從而逐漸增強孝道觀念意識。要加強對大學生孝道文化的重視,還要積極培養(yǎng)他們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因為規(guī)范里面的“明禮”就包含著孝的內涵。一個和諧的社會應該包含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遵守基本道德規(guī)范不僅有助于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還有助于家庭和社會的和諧、國家的穩(wěn)定。此外,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這就是說尊敬自己的父母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所有人的父母長輩;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推廣到愛護所有人的孩子。這是一種從小愛到大愛的表現,也是實現和諧社會的一種標志。因此要做到社會和諧,就要在社會積極倡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品德。五、結語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一直流傳倡導的。孝道是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具備的美德。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思想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盲目地追求“個性”與“自由”,加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所傳遞的價值觀,與過去傳統(tǒng)的孝道相違背,因而造成人們尤其是大學生的孝道觀念的轉變甚至弱化。大學生是社會的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的希望,因此必須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強化他們的孝道意識和感恩意識,為此必須實現家庭、學校、社會的三者有機結合,三者相互協(xié)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才能形成合力達到效果。家庭教育既要重視子女的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道德素質;學校在重視學生的智育同時還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