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人教版)《文化經(jīng)典研讀-為仁循禮-修身之道-論語中的修身》【教案匹配版】國家中小學課件_第1頁
高二語文(人教版)《文化經(jīng)典研讀-為仁循禮-修身之道-論語中的修身》【教案匹配版】國家中小學課件_第2頁
高二語文(人教版)《文化經(jīng)典研讀-為仁循禮-修身之道-論語中的修身》【教案匹配版】國家中小學課件_第3頁
高二語文(人教版)《文化經(jīng)典研讀-為仁循禮-修身之道-論語中的修身》【教案匹配版】國家中小學課件_第4頁
高二語文(人教版)《文化經(jīng)典研讀-為仁循禮-修身之道-論語中的修身》【教案匹配版】國家中小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為仁循禮修身之道——《論語》中的修身人教版 高二語文 文化經(jīng)典研讀主講人:學校1課程目標通過研讀《論語》中關(guān)于修身的內(nèi)容,積累文言知識,學會立身處世。結(jié)合時代背景,理解孔子的教育主張。聯(lián)系實際生活,感受《論語》中的修身思想在今天的指導意義。2時代背景孔子生活在一個動蕩的時期,禮崩樂壞、階級矛盾尖銳,這樣的社會局面讓孔子不能忍受??鬃又苡瘟袊?,游說諸侯,希望通過執(zhí)行“仁”政,恢復周禮,把當時“天下無道”的狀態(tài)變成“天下有道”。然而,當時的執(zhí)政者并沒有接受孔子的“仁”政思想,孔子將為政的重心放在了教育上。通過教育讓人們?yōu)槿市薜?、遵循周禮,進而影響他人、影響執(zhí)政的人,影響執(zhí)政行為,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3時代背景因此,“為仁”、“循禮”是孔子教育弟子修身的兩個主

要內(nèi)容,以“仁”為核心,修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德;依照周禮的要求,修養(yǎng)學生規(guī)范的行為,以達到“修身”成為君子的目的。4為仁修德——仁者愛人1.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論語·學而篇》務(wù):專心、致力孝:孝敬父母

悌:尊敬兄長5為仁修德——仁者愛人1.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論語·學而篇》君子專心致力于根本,根本確立了就產(chǎn)生了仁道。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大概是仁道的根本吧!6為仁修德——仁者愛人2.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保ā墩撜Z·顏淵篇》)樊遲:春秋末魯國人,名,須,字,子遲,孔子的學生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指孔子樊遲問什么是仁??鬃踊卮穑骸皭廴??!?為仁修德——仁者愛人“仁”的根本是“愛”。從愛身邊的親人做起,有了對父母的孝和對兄弟的友愛,在此基礎(chǔ)上將仁愛之心推廣開來,愛他人,尊重他人。從而建立起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等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秩序,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8為仁修德——以天下為己任3.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曰:

“修己以安人?!痹唬骸叭缢苟押酰俊痹唬骸靶藜阂园舶傩?。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論語·憲問篇》)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姓仲,名,由,字,子路、季路安:使……安樂,使動用法其:大概、估計,表猜測的語氣詞9為仁修德——天下為己任子路問孔子如何成為君子??鬃诱f:“修養(yǎng)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tài)度?!弊勇氛f:“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使周圍的人安樂?!弊勇氛f:“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yǎng)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修養(yǎng)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舜大概都擔心難以做到吧!”孔子認為君子修身應(yīng)該積極入世、承擔社會責任,并且把“修己以安百姓”作為修身的終極目標。10為仁修德——天下為己任“修己以安百姓”,對后來中國的治國思想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齊家、治國、平天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實際上就是“修己以安百姓”的衍生和發(fā)展。直到今天,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依然是當代領(lǐng)導人的理想和追求。11為仁修德——安貧樂道4.子曰:“賢哉,回也!一簞(dān)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篇》簞:古代盛飯的竹器 堪:忍受孔子說:“賢德啊,顏回!用一個竹筐盛飯、用一只瓢飲水,住在簡陋的小巷里。別人都忍受不了貧困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自身的快樂。賢德啊,顏回!”12為仁修德——安貧樂道孔子非常認同安貧樂道,不追求物質(zhì)享受的品行。在孔子看來,修身要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要把道德、理想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沉溺于物質(zhì)享受中。13為仁修德——安貧樂道修身,要正確處理好精神和物質(zhì)的關(guān)系。注重物質(zhì)享受的人,可能會走上“不義富且貴”之路;只有注重精神追求和人生理想的君子,才能做到“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安貧樂道讓我們面對生活的失意時,也不會喪失奮斗的目標和起碼的道德。14為仁修德——崇德尚義5.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薄墩撜Z·里仁篇》懷:思考、思慮刑:法制、法度惠:私利15為仁修德——崇德尚義5.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薄墩撜Z·里仁篇》孔子說:“君子思慮的是仁德,小人則思慮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思慮的是法度,小人思慮的是私利。”16為仁修德——崇德尚義6.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論語·里仁篇》喻:明白、通曉義:道義孔子說:“君子懂得道義,小人只懂得利益?!?7近仁修德——崇德尚義君子,崇尚道義,胸懷遠大,視野開闊,從國家和社會的角度考慮問題;小人思戀鄉(xiāng)土、關(guān)注私利,鼠目寸光,只考慮個人和家庭生計。修身,就應(yīng)該像君子這樣立足道義,關(guān)心國家。18為仁修德“仁”就是仁愛之心,“為仁”是以“仁愛”精神為基礎(chǔ),協(xié)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解決社會問題,進而構(gòu)建和諧社會。“仁愛”精神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道德原則,是一切美好品質(zhì)的根源,讓我們一起“為仁修德”,做一個具有仁愛之心,以天下為己任、安貧樂道、崇德尚義的人。19循禮修行《周禮》,是周朝系統(tǒng)化的社會典章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滲透于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約束、規(guī)范人民的行為,形成了孔子所景仰的“郁郁乎文哉”的禮樂文化。因此孔子要求學生,遵循《周禮》的要求,修養(yǎng)自己的行為。20循禮修行——克己復禮7.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

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篇》)克:克制一日:一旦,表示假設(shè)21循禮修行——克己復禮7.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篇》)歸:稱贊、贊許目:綱目、具體要點22循禮修行——克己復禮顏淵問什么是仁??鬃诱f:“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恢復到周禮的要求上,就是‘仁’。一旦做到,天下都稱贊你是仁德的人。實行仁德是由自己,難道是靠別人?”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要點?!笨鬃诱f:“不合禮的事不要看、不合禮的事不要聽、不合禮的事不要說、不合禮的事不要做?!鳖仠Y說:

“雖然我不聰明,努力照這些話去做。”23循禮修行——克己復禮修身,要讓言行舉止符合周禮的要求;這就是為“仁”的表現(xiàn);為“仁”不能靠外力,要靠自覺。因此,君子不但要自覺克制自己的欲望,還要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可。24循禮修行——克己復禮8.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篇》)戒:戒備、警惕得:泛指對財貨、名譽、地位、美色的貪欲25循禮修行——克己復禮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應(yīng)該保持警惕戒備:年少的時候,血氣還沒有發(fā)展穩(wěn)定,要警惕迷戀女色;壯年的時候,血氣正旺

盛,要警惕爭強好斗;到了老年的時候,血氣已經(jīng)衰弱,要警惕

貪得無厭?!?6循禮修行——克己復禮9.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xǐ),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論語·泰伯篇》葸:拘謹、畏懼的樣子

絞:說話尖刻,出口傷人27循禮修行——克己復禮孔子說:“一味恭敬而不知禮,就未免會勞倦疲乏;只知謹慎小心,卻不知禮,便會膽怯多懼;只是勇猛,卻不知禮,就會莽撞作亂;口直心快卻不知禮,便會尖利刻薄?!?8循禮修行——克己復禮“禮”的根本目的,在于規(guī)范當時的社會秩序。循禮修行,是當時君子處身立世的重要原則。我們的言行也必須遵守今天法律、道德的要求,不能恣意妄為。否則,我們也會受到法律、制度的

懲罰。29循禮修行——仁為禮本10.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薄墩撜Z·八佾篇》林放:春秋末魯國人,字,子丘易:治理、辦妥,指有關(guān)喪葬的禮節(jié)儀式辦理的很周到戚:心中悲哀30循禮修行——仁為禮本林放問禮的根本??鬃诱f:“這個問題意義重大??!禮,與其形式上的豪華,不如儉樸一些好;治喪,與其形式上的面面俱到,不如內(nèi)心真正悲傷?!笨鬃诱J為循禮修行不在于形式而在內(nèi)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真實、真誠、真心才是“禮”的根本。31循禮修行——仁為禮本11.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篇》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對沒有仁德的人來說,“禮”是沒有意義的。32循禮修行——仁、禮統(tǒng)一“仁”與“禮”是統(tǒng)一的,“仁”是君子的內(nèi)在精神自覺,“禮”就是君子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君子通過修身將二者統(tǒng)一起來。33循禮修行——仁、禮統(tǒng)一12.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xùn)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論語·衛(wèi)靈公篇》)質(zhì):本質(zhì)、根本孫:同“遜”,謙遜出:說出,表達34循禮修行——仁、禮統(tǒng)一12.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xùn)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論語·衛(wèi)靈公篇》)孔子說:“君子把義作為行為的本質(zhì),依照禮來執(zhí)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用忠誠守信的態(tài)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35循禮修行——仁、禮統(tǒng)一“仁”是君子的內(nèi)在精神自覺,“禮”就是君子的外在行為表現(xiàn),君子修身應(yīng),為仁循禮,保持內(nèi)外一致。我們的日常行為,

除了遵紀守法,在與人交往中,還應(yīng)該保持一顆仁愛和真誠的心。這種內(nèi)外兼修的美好的品行,依然是我們呼喚的。36好學修身——品行為重1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薄墩撜Z·學而篇》弟子:年幼之人入:進入父母的住處出:外出拜師學習

謹:寡言少語37好學修身——品行為重13.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薄墩撜Z·學而篇》仁:仁德的人,形容詞做名詞文:指詩、書、禮、樂等文化知識38好學修身——品行為重孔子說:“小孩子進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尊敬兄長,說話要謹慎、守信用,博愛大眾,而親近仁者。做到這些之后,若有剩余的精力,則可研習六藝知識?!笨鬃诱J為學習要有先后之分,要把修養(yǎng)品格放在前面,尚有余力再學習文化知識。39好學修身——見賢思齊14.子曰:“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篇》)敏:是敏捷、勤快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修正,后面省略賓語,“自己的道德行為”已:通“矣”,表感嘆語氣40好學修身——見賢思齊孔子說:“君子飲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待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很謹慎;接近有道德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為,這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的了。”接近有道德的人,不斷匡正修養(yǎng)自己的品行就是好學。41好學修身——見賢思齊15.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里仁篇》賢:賢德的人,形容詞作名詞齊:看齊省:反省,檢查42好學修身——見賢思齊15.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薄独锶势房鬃诱f:“看見賢能的人就應(yīng)該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問題?!毙奚?,要向賢人學習的同時,還要有自查自勉的意識。43好學修身——端正態(tài)度16.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論語·為政篇》是:這,指示代詞知:同“智”,明智、聰明44好學修身——端正態(tài)度16.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論語·為政篇》孔子說:子路啊!我教誨你的你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45好學修身——端正態(tài)度1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墩撜Z·雍也篇》孔子說: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心愛好才能在學習中獲的快樂。46好學修身——持之以恒18.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篇》有:同“又”,表數(shù)字時,為二者相加的關(guān)系立:自立,立身處世耳順:指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并聽之泰然47好學修身——持之以恒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在人生道路上站穩(wěn)腳

跟,四十歲不再迷惘,五十歲知道上天給我安排的命運,六十歲

聽到別人說話就能分辨是非真假,七十歲能隨心所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