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遼寧省鞍山市協作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單項選擇題1.中國古代婚禮的儀式反映了婚姻的家族性。一般男娶女嫁,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個程序,稱為“六禮”。其中,男方要在宗廟占卜是否吉祥,如得吉卜,再往告女家,是為納吉。據此可知,與“六禮”密切相關的是()A.內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察舉制〖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國古代婚禮儀式重視家族血緣色彩。結合所學可知,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具有濃厚的血緣色彩,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制逐步瓦解,但宗法觀念仍然存在。因此,中國古代婚禮儀式的家族色彩與宗法制相關,C項正確;商代的內外服制度是關于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制度,與血緣關系無關,排除A項;西周實行的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與血緣聯系不緊密,排除B項;漢武帝時期實行的察舉制是選官制度,以孝廉、明經等為選官標準,排除D項。故選C項。2.戰(zhàn)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下列對各國變法目的表述正確的是A.鞏固卿大夫掌握的實權B.希望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得優(yōu)勢C.促進工商業(yè)的繁榮發(fā)展D.試圖恢復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戰(zhàn)國初期,各國為了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各國國君紛紛變法,〖答案〗為B;戰(zhàn)國時期掌握實權的為各國國君而不是卿大夫,A錯誤;工商業(yè)發(fā)展是達到富兵強國的一個前提條件,而不是各國變法的根本目的,C錯誤;戰(zhàn)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的興起,而周王室代表著落后的奴隸主,恢復西周初年的分封制不符合歷史發(fā)展潮流,D錯誤。3.據《鹽鐵論·錯幣》記載:“文帝之時,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吳王擅障海澤.....山東奸猾,咸聚吳國”,成為威脅中央集權的一支力量。漢武帝針對以上問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設置中朝②改革幣制③頒布推恩令④鹽鐵官營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文帝之時,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文帝聽任民間鑄錢、冶鐵、煮鹽,這種政策使得幣制混亂,妨礙商品正常交換,許多人棄農采銅鑄幣,影響了農業(yè)生產,為解決這個問題,漢武帝采取了改革幣制,鹽鐵官營的措施,②④正確。根據材料“山東奸猾,咸聚吳國”,“成為威脅中央集權的一支力量。”可知諸侯有了鑄幣權,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為解決這一問題,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政治上削弱了各地割據勢力,安定了社會,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治,③正確,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加強皇權,設置中朝的問題,排除A項;為解決諸侯權利過大威脅中央問題,漢武帝頒布推恩令,③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加強皇權,設置中朝的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4.宋代,在經濟發(fā)展和政治變化的同時,應科舉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階層崛起,這一社會統治集團是中國文明獨一無二的現象。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往往學富五車。材料表明宋代科舉制度()A.提高了官員素質 B.縮小了統治基礎C削弱了中央集權 D.阻礙了階層流動〖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宋代科舉制下士大夫官僚階層崛起。結合所學可知,科舉制有利于提升官員的文化素質。因此宋代科舉制也有利于提高官員素質,A項正確;科舉制擴大了統治基礎,排除B項;科舉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排除C項;科舉制有利于階層流動,排除D項。故選A項。5.北宋的城市以外普遍出現常設市集成為草市,農村中還有定期開放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嶺南叫做墟。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坊市界限被打破C.市民階層的興起 D.官方榷場的帶動〖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市是古代商品交換的場所,一開始,只有城市才設有市,北宋時期,城市以外出現市,顯然這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A項正確;各種市鎮(zhèn)大量涌現并不是坊市界限被打破的結果,排除B項;宋代市民階層的興起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并非市鎮(zhèn)大量涌現的原因,排除C項;材料不能直接體現官方榷場的促進市的變遷,排除D項。故選A項。6.少數民族政權遼、金的統治者分別創(chuàng)制并實施“南、北面官”和“猛安謀克”等管理制度。這些制度的共性主要在于()A.全面漢化 B.胡漢交融 C.民族自治 D.因俗而治〖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南、北面官”和“猛安謀克”及所學知識可知,二者共性在于因俗而治,D項正確;全面漢化過于絕對化,排除A項;材料體現是因俗而治的統治政策,而不是胡漢交融,排除B項;材料措施是因俗而治,不是民族自治,排除C項。故選D項。7.考古專家對新石器時代晚期某文化遺存研究后,認為當時階級分化明顯。下列考古發(fā)現中最能夠支持此結論的是A.遺存物品中發(fā)現刀抒、骨梭等 B.墓葬中發(fā)現大量的牲畜遺骸C.隨葬品的種類、數量差異明顯 D.墓葬中發(fā)現一些農作物遺存〖答案〗C〖解析〗階級分化的表現之一是出現了貧富差距,所以隨葬品的種類、數量差異明顯能夠說明出現了階級分化,故選C;根據隨葬品的種類并不能體現貧富差距和階級分化,排除ABD。8.下面這張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難民,這一群體備受國際關注。難民產生的原因不包括A.戰(zhàn)爭和地區(qū)沖突 B.宗教或部族矛盾C.自然災害的發(fā)生 D.國際人才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際人才的交流不會產生難民問題,故選D;戰(zhàn)爭和地區(qū)沖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均是難民產生的原因,故排除ABC。9.下列詩詞格言不能直接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C位卑未敢忘有優(yōu)國 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答案〗B〖解析〗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具有家國情懷,強調社會責任感,B選項中體現的是追求更高遠的目標,屬于個體追求,不能直接體現出社會責任感,符合題意;A、C、D三項都體現了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不符合題意,排除。10.考古學家夏鼐指出:“中華文明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本身的發(fā)展……中國雖然并不是完全同外界隔離,但是中華文明還是在中國土地上土生土長的。”這說明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是A連續(xù)性 B.本土性 C.包容性 D.多樣性〖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但是中華文明還是在中國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可以看出材料強調中華文明起源具有本土性,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本土性,不能體現連續(xù)性、包容性以及多樣性,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11.對于現今人們而言,長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同時,它又有著巨大的價值。前后兩個價值分別是指長城的()A.軍事防御功能歷史文化價值 B.建筑藝術風格歷史文化價值C.建筑藝術風格勞動群眾結晶 D.軍事防御功能民族交融價值〖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長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防御工程,起著防備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作用;就今天而言,長城軍事防御的功能已經不符存在,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得以凸顯,所以兩個價值分別是指長城的軍事防御功能和歷史文化價值,A項正確;綜上所述可知BCD項與這“兩個價值”對應有誤,排除。故選A項。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在修養(yǎng)上追求虛懷若谷、順應無為,對社會矛盾持隱退遺忘態(tài)度。他們以“大道”的德性修養(yǎng)包容萬物,體現了豐富的歷史智慧和人生智慧。這表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崇尚()A自強不息 B.厚德載物 C.崇德尚賢 D.天人合一〖答案〗B〖解析〗根據“在修養(yǎng)上追求虛懷若谷、順應無為,對社會矛盾持隱退遺忘態(tài)度。他們以‘大道’的德性修養(yǎng)包容萬物,體現了豐富的歷史智慧和人生智慧?!辈⒔Y合所學,厚德載物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也指有德行的君子,應該以深厚的德行,來容載世間的萬物。B項符合題意,B項正確;材料的主旨與自強不息、崇德尚賢、天人合一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13.馬球是集體對抗的項目,傳入中原后,唐中宗“好擊球,由是風俗相尚”。唐代許多墓葬中出土騎馬擊毯傭,連婦女也參與馬毯娛樂。馬球項目A.有利于民族間的民俗交融 B.凸顯唐好戰(zhàn)厚葬的風尚C.說明唐代開放的社會風氣 D.推廣取決于皇帝的喜好〖答案〗C〖解析〗由材料“馬毯是集體對抗的項目”“傳入中原后,唐中宗‘好擊毯,由是風俗相尚’”“唐代許多墓葬中出土騎馬擊毯傭,連婦女也參與馬毯娛樂”,可知馬毯項目在唐代頗受歡迎,這體現了唐代開放的社會風氣,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馬毯促進民族間的民俗交融,排除A項。由材料不能體現唐代好戰(zhàn)厚葬的風尚,排除B項。D屬于絕對化的說法,排除D項。故選C項。14.北宋時,蘇轍出使遼國,發(fā)現其兄蘇軾在當地如雷貫耳,詩詞文章亦廣為流傳。之后,他在贈友人的詩中寫道:“誰將家集過幽都,逢見胡人問大蘇?!边@表明()A.宋遼實現文化習俗統一 B.文學成為民族交流的載體C.詩詞成為當時文學主流 D.蘇軾文學具有獨特的魅力〖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蘇軾的詩詞文章在遼國境內廣為流傳,而詩詞文章屬于一種文學體栽,這表明文學也成為當時民族交流的載體,B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C項由材料無法得出,排除C項;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B項。15.17世紀初,原產于中國的茶葉由荷蘭人帶入歐洲。起初,飲茶的只限于來往東方的荷蘭商人、水手和達官貴人。進入18世紀后,飲茶風在歐洲逐漸盛行,很多歐洲人尤其是荷蘭人、英國人養(yǎng)成了飲茶的習慣。這可以用來論證()A.商品貿易促進文化傳播 B.物種交流沖擊等級秩序C.文化在互鑒中實現融合 D.人口流動影響社會習俗〖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原產于中國的茶葉在歐洲逐漸盛行,主要是因為東西方商品貿易的影響,促進了文化傳播,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等級秩序,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商品貿易促進文化傳播,未體現文化融合,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商品貿易促進文化傳播,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16.17世紀末18世紀初,咖啡館在歐洲各個城市出現,不管什么人只需買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館中得到一把椅子,隨便坐上多長時間。這種現象反映出咖啡館的出現A.沖擊了封建等級觀念 B.瓦解了封建經濟基礎C.改變了宗教神權觀念 D.動搖了君主專制統治〖答案〗A〖解析〗依據“不管什么人只需買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館中得到一把椅子,隨便坐上多長時間”可見受17、18世紀啟蒙思想的影響,咖啡館文化體現了一種平等觀念,在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講究地位和出身,因此沖擊了封建等級觀念,A正確;這種現象反映了咖啡館的出現有利于解放人們的思想觀念,沒有體現瓦解封建經濟基礎,B排除;題干旨在說明咖啡館文化體現了平等思想,沖擊了封建等級觀念,沒有體現改變了宗教神權觀念或動搖了君主專制統治,CD排除。故選A。二、非選擇題17.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也是客觀需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嬴政建立統一國家后,把戰(zhàn)國時期逐步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中央集權制度加以系統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國。這一制度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一是建立國家元首制度,稱“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機構……以協助皇帝領導全國軍政事務;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兩千多年歷代王朝統治的基本模式。——摘編自袁行霈等主編《中華文明史》材料二漢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攬始終堅持封建制度的學派來支持中央集權的國家……中央集權國家的理念逐漸與這個文人階層和儒家信徒緊密結合起來。這個文人階層原來捍衛(wèi)的是舊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們一直反對任何分裂活動。——菲茨杰拉德《中國簡明文化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朝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有何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漢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這一措施產生的影響?!即鸢浮剑?)影響: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秦朝確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2)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鞏固了中央集權國家;思想僵化?!冀馕觥健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從民族交融分析,得出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角度分析,得出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據材料“此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兩千多年歷代王朝統治的基本模式”,得出秦朝確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拘?】本題是特點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據材料“延攬始終堅持封建制度的學派來支持中央集權的國家”,得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據材料“中央集權國家的理念逐漸與這個文人階層和儒家信徒緊密結合起來”,得出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據材料“延攬始終堅持封建制度的學派來支持中央集權的國家”,得出鞏固了中央集權國家;據材料“這個文人階層原來捍衛(wèi)的是舊封建制度”,得出思想僵化。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周時期,王者立四時之序而化天下?!抖Y記·月令》記載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禮儀活動,當時許多風俗由專職官員負責。秦漢以后的封建統治者更把傳統節(jié)日變成了轉移階級矛盾視線的手段。中國的節(jié)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線索進行。春節(jié)雛形是慶豐收;“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七夕節(jié)反映了中國男耕女織的小農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歲,清明祭祖掃墓,端午系五色絲、涂雄黃,七夕看牛女相會,中秋團圓,重陽把出嫁的女兒接回。在現代社會,傳統節(jié)日仍以家庭為組織進行,新節(jié)日則以單位和學校為主組織進行?!幾郧赜乐拗吨袊鐣L俗史》材料二西方國家,雖有類似中國全家團聚的重大傳統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新年、感恩節(jié)等,同時“‘狂歡’‘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節(jié)日精神的主要內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較強的娛樂性”。如狂歡節(jié)是基督教“謝肉節(jié)”的世俗化稱呼;情人節(jié)是紀念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萬圣節(jié)是為了紀念教會所有圣人;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中國人歡慶并無中國文化淵源的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同時中國傳統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也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接受。2007年春節(jié)前夕,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賀詞中說:“2月18日,我們將歡度中國新年?!薄幾蕴菩∏纭吨形鞣絺鹘y節(jié)日文化比較分析》等(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與西方傳統節(jié)日的差異,并分析西方傳統節(jié)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現代中國節(jié)日文化出現的新變化及其意義?!即鸢浮剑?)差異:中國,在古代是統治者教化民眾的工具;鮮明的農業(yè)文化特色;以家族、家庭內部活動為主。西方,張揚個性,崇尚自由;鮮明的宗教色彩。(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商品經濟較發(fā)達;基督教長期深刻影響;具有民主傳統,催生了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潮。(2)新變化:西方傳統節(jié)日滲透到中國,與中國傳統節(jié)日并存;中國傳統節(jié)日文化向國外傳播。意義:豐富了民眾的生活;開闊了民眾的視野;順應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冀馕觥剑?)差異:中國:根據材料“商周時期,王者立四時之序而化天下”“秦漢以后的封建統治者更把傳統節(jié)日變成了轉移階級矛盾視線的手段”可知,在古代是統治者教化民眾的工具;根據材料“中國的節(jié)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線索進行。春節(jié)雛形是慶豐收;‘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七夕節(jié)反映了中國男耕女織的小農家庭模式”可知,鮮明的農業(yè)文化特色;根據材料“除夕全家守歲,清明祭祖掃墓,端午系五色絲、涂雄黃,七夕看牛女相會,中秋團圓,重陽把出嫁的女兒接回。在現代社會,傳統節(jié)日仍以家庭為組織進行”可知,以家族、家庭內部活動為主。西方:根據材料“‘狂歡’‘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節(jié)日精神的主要內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較強的娛樂性’”可知,張揚個性,崇尚自由;根據材料“狂歡節(jié)是基督教‘謝肉節(jié)’的世俗化稱呼;情人節(jié)是紀念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萬圣節(jié)是為了紀念教會所有圣人;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可知,鮮明的宗教色彩。原因:根據材料“狂歡節(jié)是基督教‘謝肉節(jié)’的世俗化稱呼;情人節(jié)是紀念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萬圣節(jié)是為了紀念教會所有圣人;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基督教長期深刻影響;根據材料“‘狂歡’‘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節(jié)日精神的主要內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較強的娛樂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具有民主傳統,催生了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潮;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品經濟較發(fā)達。(2)新變化:根據材料“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中國人歡慶并無中國文化淵源的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可知,西方傳統節(jié)日滲透到中國,與中國傳統節(jié)日并存;根據材料“同時中國傳統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也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接受”“2007年春節(jié)前夕,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賀詞中說:‘2月18日,我們將歡度中國新年’”可知,中國傳統節(jié)日文化向國外傳播。意義: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從豐富了民眾的生活;開闊了民眾的視野;順應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等方面分析意義。19.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民日報》關于新中國初期文物保護工作的報道數量出現過幾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現在1950年7月,該月上旬共有4篇關于文物保護法規(guī)出臺的公報。第二次峰值出現在1955年5月,臺灣當局籌劃“長期出借”文物至美國的舉動引發(fā)政府、學者、群眾的一致抗議,多篇文章與此相關。第三次峰值出現在1956年2月,當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考古工作會議,關于會議的報道、發(fā)言、決議和倡導成為《人民日報》文化版面的“重頭戲”。第四次峰值出現在1957年9月,當時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見成果,該月有大量文章介紹新的考古成果。——摘編自胡岳楓《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文物保護》材料二195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5次大會上,意大利代表團提出了保護武裝沖突中文化財產的公約草案文本。經多次討論后,“海牙公約”及其協定書和實施條例于1954年通過,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在武裝沖突情況下全面保護文化遺產的專門性和國際性公約。1965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成立。該理事會是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專業(yè)咨詢機構,起初有25個國家參加,截至2019年已擴大列107個國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學科綜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樣性與完整性等保護原則與方法?!幾躁悵崱秶H文化遺產保護歷程演變(1931—2005年)》等(1)概括新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的特點。(2)概述20世紀中后期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面臨的機遇。〖答案〗(1)特點:重視法制建設;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政府占據主導地位;新聞媒體積極參與。(答出三點)(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讓各國認識到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立加強了國際協作:國際法的完善為遺產保護提供了保障;大眾傳媒的發(fā)展。(答出三點)〖解析〗(1)特點:根據材料“《人民日報》關于新中國初期文物保護工作的報道數量出現過幾次峰值”可知,新聞媒體積極參與;根據材料“該月上旬共有4篇關于文物保護法規(guī)出臺的公報”可知,重視法制建設;根據材料“臺灣當局籌劃‘長期出借’文物至美國的舉動引發(fā)政府、學者、群眾的一致抗議,多篇文章與此相關”可知,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根據材料“當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考古工作會議,關于會議的報道、發(fā)言、決議和倡導成為《人民日報》文化版面的‘重頭戲’”可知,政府占據主導地位。(2)根據材料“195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5次大會上,意大利代表團提出了保護武裝沖突中文化財產的公約草案文本”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讓各國認識到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根據材料“經多次討論后,‘海牙公約’及其協定書和實施條例于1954年通過,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在武裝沖突情況下全面保護文化遺產的專門性和國際性公約”可知,國際法的完善為遺產保護提供了保障;根據材料“1965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成立。該理事會是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專業(yè)咨詢機構,起初有25個國家參加,截至2019年已擴大列107個國家”可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立加強了國際協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眾傳媒的發(fā)展。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江南地方志詮釋說:郊外居民所聚謂之“村”,貿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鎮(zhèn)”。明中期到清前期是傳統江南市鎮(zhèn)發(fā)展的高峰期。從宋以來直到明清,市鎮(zhèn)是政治行政體制外自行生長出來的東西,它們因地制宜地自然產生。江南的貿易場所,有的街道僅一根扁擔的寬度,有的一河一街,有的兩河交織呈十字街……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們都是附近鄉(xiāng)民出售農副產品以及購買日常用品的農村經濟集散中心。一些大鎮(zhèn)地理位置處于周圍絲、棉產地的交通中心,而其在商貿的技術、人才與管理方面具備的優(yōu)勢更為重要。在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江南農村,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GDP,沒有出現絕對貧困,相反多數像是過著尚可溫飽的“小康”生活。當市鎮(zhèn)顯示出經濟效益時,政府這只有形的手自然會行動起來,但除了財稅與治安,并不插手干預市場經營,一切聽任自然。在市鎮(zhèn)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閑與淡泊。我所杞人憂天的是,如果所有鄉(xiāng)村市鎮(zhèn)都變成“城市”,將來有一天,可能只有“城市”,沒有鄉(xiāng)村,這世界就會因單一而變得了無情趣。——《主家范談明清江南的“市鎮(zhèn)化”》運用材料,自擬一個與明清江南市鎮(zhèn)發(fā)展相關的題目,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論述。(要求:論點明確,論述清晰,史論結合。)〖答案〗論點:明清江南市鎮(zhèn)發(fā)展促進當地經濟發(fā)展
論述:市鎮(zhèn)是隨著經濟發(fā)展,自然產生的。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草市。到了明清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區(qū)人口密度最高所以導致人均耕地較少,單純的依靠農業(yè)無法維持這些人口的生計,于是在交通相對便利的地方就出現了出售農副產品以及購買日常用品的農村經濟集散中心。而市鎮(zhèn)經濟的出現緩解了當地的人口壓力,在市鎮(zhèn)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中,商人們更加注重商貿技術的應用,也更加注重人才與管理方面技術發(fā)培養(yǎng)。這些都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這些措施使得江南農村,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GDP,沒有出現絕對貧困,相反多數像是過著尚可溫飽的“小康”生活??傊髑鍟r期由于各種原因使得江南地區(qū)一些市鎮(zhèn)發(fā)展起來了,并且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選擇觀點說明題(含繪圖說明類),時空是明清時期。根據材料“在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江南農村,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GDP,沒有出現絕對貧困,相反多數像是過著尚可溫飽的‘小康’生活”可以得出論點是明清江南市鎮(zhèn)發(fā)展促進當地經濟發(fā)展。論述:從市鎮(zhèn)經濟產生的背景角度作答是市鎮(zhèn)是隨著經濟發(fā)展,自然產生的。在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草市。到了明清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地區(qū)人口密度最高所以導致人均耕地較少,單純的依靠農業(yè)無法維持這些人口的生計,于是在交通相對便利的地方就出現了出售農副產品以及購買日常用品的農村經濟集散中心。從市鎮(zhèn)經濟產生的作用角度作答是市鎮(zhèn)經濟的出現緩解了當地的人口壓力,在市鎮(zhèn)經濟的發(fā)展過程中,商人們更加注重商貿技術的應用,也更加注重人才與管理方面技術發(fā)培養(yǎng)。這些都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這些措施使得江南農村,創(chuàng)造了可觀的GDP,沒有出現絕對貧困,相反多數像是過著尚可溫飽的“小康”生活。最后概況得出總明清時期由于各種原因使得江南地區(qū)一些市鎮(zhèn)發(fā)展起來了,并且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fā)展。遼寧省鞍山市協作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一、單項選擇題1.中國古代婚禮的儀式反映了婚姻的家族性。一般男娶女嫁,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個程序,稱為“六禮”。其中,男方要在宗廟占卜是否吉祥,如得吉卜,再往告女家,是為納吉。據此可知,與“六禮”密切相關的是()A.內外服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察舉制〖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國古代婚禮儀式重視家族血緣色彩。結合所學可知,西周實行的宗法制具有濃厚的血緣色彩,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制逐步瓦解,但宗法觀念仍然存在。因此,中國古代婚禮儀式的家族色彩與宗法制相關,C項正確;商代的內外服制度是關于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制度,與血緣關系無關,排除A項;西周實行的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與血緣聯系不緊密,排除B項;漢武帝時期實行的察舉制是選官制度,以孝廉、明經等為選官標準,排除D項。故選C項。2.戰(zhàn)國時期,各國紛紛變法。下列對各國變法目的表述正確的是A.鞏固卿大夫掌握的實權B.希望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得優(yōu)勢C.促進工商業(yè)的繁榮發(fā)展D.試圖恢復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戰(zhàn)國初期,各國為了富國強兵,在兼并戰(zhàn)爭中取勝,各國國君紛紛變法,〖答案〗為B;戰(zhàn)國時期掌握實權的為各國國君而不是卿大夫,A錯誤;工商業(yè)發(fā)展是達到富兵強國的一個前提條件,而不是各國變法的根本目的,C錯誤;戰(zhàn)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的興起,而周王室代表著落后的奴隸主,恢復西周初年的分封制不符合歷史發(fā)展潮流,D錯誤。3.據《鹽鐵論·錯幣》記載:“文帝之時,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吳王擅障海澤.....山東奸猾,咸聚吳國”,成為威脅中央集權的一支力量。漢武帝針對以上問題,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設置中朝②改革幣制③頒布推恩令④鹽鐵官營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文帝之時,縱民得鑄錢、冶鐵、煮鹽?!辈⒔Y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文帝聽任民間鑄錢、冶鐵、煮鹽,這種政策使得幣制混亂,妨礙商品正常交換,許多人棄農采銅鑄幣,影響了農業(yè)生產,為解決這個問題,漢武帝采取了改革幣制,鹽鐵官營的措施,②④正確。根據材料“山東奸猾,咸聚吳國”,“成為威脅中央集權的一支力量。”可知諸侯有了鑄幣權,影響了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為解決這一問題,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政治上削弱了各地割據勢力,安定了社會,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治,③正確,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加強皇權,設置中朝的問題,排除A項;為解決諸侯權利過大威脅中央問題,漢武帝頒布推恩令,③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加強皇權,設置中朝的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4.宋代,在經濟發(fā)展和政治變化的同時,應科舉取士制度而生的士大夫官僚階層崛起,這一社會統治集團是中國文明獨一無二的現象。他們之中的佼佼者往往學富五車。材料表明宋代科舉制度()A.提高了官員素質 B.縮小了統治基礎C削弱了中央集權 D.阻礙了階層流動〖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宋代科舉制下士大夫官僚階層崛起。結合所學可知,科舉制有利于提升官員的文化素質。因此宋代科舉制也有利于提高官員素質,A項正確;科舉制擴大了統治基礎,排除B項;科舉制加強了中央集權,排除C項;科舉制有利于階層流動,排除D項。故選A項。5.北宋的城市以外普遍出現常設市集成為草市,農村中還有定期開放的小市,北方叫做集,嶺南叫做墟。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B.坊市界限被打破C.市民階層的興起 D.官方榷場的帶動〖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市是古代商品交換的場所,一開始,只有城市才設有市,北宋時期,城市以外出現市,顯然這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A項正確;各種市鎮(zhèn)大量涌現并不是坊市界限被打破的結果,排除B項;宋代市民階層的興起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并非市鎮(zhèn)大量涌現的原因,排除C項;材料不能直接體現官方榷場的促進市的變遷,排除D項。故選A項。6.少數民族政權遼、金的統治者分別創(chuàng)制并實施“南、北面官”和“猛安謀克”等管理制度。這些制度的共性主要在于()A.全面漢化 B.胡漢交融 C.民族自治 D.因俗而治〖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南、北面官”和“猛安謀克”及所學知識可知,二者共性在于因俗而治,D項正確;全面漢化過于絕對化,排除A項;材料體現是因俗而治的統治政策,而不是胡漢交融,排除B項;材料措施是因俗而治,不是民族自治,排除C項。故選D項。7.考古專家對新石器時代晚期某文化遺存研究后,認為當時階級分化明顯。下列考古發(fā)現中最能夠支持此結論的是A.遺存物品中發(fā)現刀抒、骨梭等 B.墓葬中發(fā)現大量的牲畜遺骸C.隨葬品的種類、數量差異明顯 D.墓葬中發(fā)現一些農作物遺存〖答案〗C〖解析〗階級分化的表現之一是出現了貧富差距,所以隨葬品的種類、數量差異明顯能夠說明出現了階級分化,故選C;根據隨葬品的種類并不能體現貧富差距和階級分化,排除ABD。8.下面這張照片上的人是非洲的難民,這一群體備受國際關注。難民產生的原因不包括A.戰(zhàn)爭和地區(qū)沖突 B.宗教或部族矛盾C.自然災害的發(fā)生 D.國際人才的交流〖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國際人才的交流不會產生難民問題,故選D;戰(zhàn)爭和地區(qū)沖突、宗教或部族矛盾、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均是難民產生的原因,故排除ABC。9.下列詩詞格言不能直接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A.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B.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C位卑未敢忘有優(yōu)國 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答案〗B〖解析〗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具有家國情懷,強調社會責任感,B選項中體現的是追求更高遠的目標,屬于個體追求,不能直接體現出社會責任感,符合題意;A、C、D三項都體現了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不符合題意,排除。10.考古學家夏鼐指出:“中華文明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本身的發(fā)展……中國雖然并不是完全同外界隔離,但是中華文明還是在中國土地上土生土長的?!边@說明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是A連續(xù)性 B.本土性 C.包容性 D.多樣性〖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但是中華文明還是在中國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可以看出材料強調中華文明起源具有本土性,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本土性,不能體現連續(xù)性、包容性以及多樣性,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11.對于現今人們而言,長城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同時,它又有著巨大的價值。前后兩個價值分別是指長城的()A.軍事防御功能歷史文化價值 B.建筑藝術風格歷史文化價值C.建筑藝術風格勞動群眾結晶 D.軍事防御功能民族交融價值〖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長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防御工程,起著防備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作用;就今天而言,長城軍事防御的功能已經不符存在,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得以凸顯,所以兩個價值分別是指長城的軍事防御功能和歷史文化價值,A項正確;綜上所述可知BCD項與這“兩個價值”對應有誤,排除。故選A項。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老子、莊子為代表,在修養(yǎng)上追求虛懷若谷、順應無為,對社會矛盾持隱退遺忘態(tài)度。他們以“大道”的德性修養(yǎng)包容萬物,體現了豐富的歷史智慧和人生智慧。這表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崇尚()A自強不息 B.厚德載物 C.崇德尚賢 D.天人合一〖答案〗B〖解析〗根據“在修養(yǎng)上追求虛懷若谷、順應無為,對社會矛盾持隱退遺忘態(tài)度。他們以‘大道’的德性修養(yǎng)包容萬物,體現了豐富的歷史智慧和人生智慧。”并結合所學,厚德載物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也指有德行的君子,應該以深厚的德行,來容載世間的萬物。B項符合題意,B項正確;材料的主旨與自強不息、崇德尚賢、天人合一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13.馬球是集體對抗的項目,傳入中原后,唐中宗“好擊球,由是風俗相尚”。唐代許多墓葬中出土騎馬擊毯傭,連婦女也參與馬毯娛樂。馬球項目A.有利于民族間的民俗交融 B.凸顯唐好戰(zhàn)厚葬的風尚C.說明唐代開放的社會風氣 D.推廣取決于皇帝的喜好〖答案〗C〖解析〗由材料“馬毯是集體對抗的項目”“傳入中原后,唐中宗‘好擊毯,由是風俗相尚’”“唐代許多墓葬中出土騎馬擊毯傭,連婦女也參與馬毯娛樂”,可知馬毯項目在唐代頗受歡迎,這體現了唐代開放的社會風氣,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馬毯促進民族間的民俗交融,排除A項。由材料不能體現唐代好戰(zhàn)厚葬的風尚,排除B項。D屬于絕對化的說法,排除D項。故選C項。14.北宋時,蘇轍出使遼國,發(fā)現其兄蘇軾在當地如雷貫耳,詩詞文章亦廣為流傳。之后,他在贈友人的詩中寫道:“誰將家集過幽都,逢見胡人問大蘇?!边@表明()A.宋遼實現文化習俗統一 B.文學成為民族交流的載體C.詩詞成為當時文學主流 D.蘇軾文學具有獨特的魅力〖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蘇軾的詩詞文章在遼國境內廣為流傳,而詩詞文章屬于一種文學體栽,這表明文學也成為當時民族交流的載體,B項正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C項由材料無法得出,排除C項;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B項。15.17世紀初,原產于中國的茶葉由荷蘭人帶入歐洲。起初,飲茶的只限于來往東方的荷蘭商人、水手和達官貴人。進入18世紀后,飲茶風在歐洲逐漸盛行,很多歐洲人尤其是荷蘭人、英國人養(yǎng)成了飲茶的習慣。這可以用來論證()A.商品貿易促進文化傳播 B.物種交流沖擊等級秩序C.文化在互鑒中實現融合 D.人口流動影響社會習俗〖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原產于中國的茶葉在歐洲逐漸盛行,主要是因為東西方商品貿易的影響,促進了文化傳播,A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等級秩序,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商品貿易促進文化傳播,未體現文化融合,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商品貿易促進文化傳播,D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A項。16.17世紀末18世紀初,咖啡館在歐洲各個城市出現,不管什么人只需買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館中得到一把椅子,隨便坐上多長時間。這種現象反映出咖啡館的出現A.沖擊了封建等級觀念 B.瓦解了封建經濟基礎C.改變了宗教神權觀念 D.動搖了君主專制統治〖答案〗A〖解析〗依據“不管什么人只需買一杯咖啡就能在咖啡館中得到一把椅子,隨便坐上多長時間”可見受17、18世紀啟蒙思想的影響,咖啡館文化體現了一種平等觀念,在這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講究地位和出身,因此沖擊了封建等級觀念,A正確;這種現象反映了咖啡館的出現有利于解放人們的思想觀念,沒有體現瓦解封建經濟基礎,B排除;題干旨在說明咖啡館文化體現了平等思想,沖擊了封建等級觀念,沒有體現改變了宗教神權觀念或動搖了君主專制統治,CD排除。故選A。二、非選擇題17.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也是客觀需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嬴政建立統一國家后,把戰(zhàn)國時期逐步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中央集權制度加以系統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國。這一制度主要有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一是建立國家元首制度,稱“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機構……以協助皇帝領導全國軍政事務;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兩千多年歷代王朝統治的基本模式?!幾栽婿戎骶帯吨腥A文明史》材料二漢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攬始終堅持封建制度的學派來支持中央集權的國家……中央集權國家的理念逐漸與這個文人階層和儒家信徒緊密結合起來。這個文人階層原來捍衛(wèi)的是舊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們一直反對任何分裂活動。——菲茨杰拉德《中國簡明文化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朝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有何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漢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這一措施產生的影響?!即鸢浮剑?)影響: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秦朝確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2)措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鞏固了中央集權國家;思想僵化?!冀馕觥健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從民族交融分析,得出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角度分析,得出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據材料“此制的實行開創(chuàng)了此后兩千多年歷代王朝統治的基本模式”,得出秦朝確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長期沿用,影響深遠?!拘?】本題是特點類和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據材料“延攬始終堅持封建制度的學派來支持中央集權的國家”,得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據材料“中央集權國家的理念逐漸與這個文人階層和儒家信徒緊密結合起來”,得出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據材料“延攬始終堅持封建制度的學派來支持中央集權的國家”,得出鞏固了中央集權國家;據材料“這個文人階層原來捍衛(wèi)的是舊封建制度”,得出思想僵化。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商周時期,王者立四時之序而化天下。《禮記·月令》記載了周天子一年四季的禮儀活動,當時許多風俗由專職官員負責。秦漢以后的封建統治者更把傳統節(jié)日變成了轉移階級矛盾視線的手段。中國的節(jié)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線索進行。春節(jié)雛形是慶豐收;“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七夕節(jié)反映了中國男耕女織的小農家庭模式。除夕全家守歲,清明祭祖掃墓,端午系五色絲、涂雄黃,七夕看牛女相會,中秋團圓,重陽把出嫁的女兒接回。在現代社會,傳統節(jié)日仍以家庭為組織進行,新節(jié)日則以單位和學校為主組織進行。——摘編自秦永洲著《中國社會風俗史》材料二西方國家,雖有類似中國全家團聚的重大傳統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新年、感恩節(jié)等,同時“‘狂歡’‘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節(jié)日精神的主要內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較強的娛樂性”。如狂歡節(jié)是基督教“謝肉節(jié)”的世俗化稱呼;情人節(jié)是紀念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萬圣節(jié)是為了紀念教會所有圣人;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中國人歡慶并無中國文化淵源的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同時中國傳統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也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接受。2007年春節(jié)前夕,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賀詞中說:“2月18日,我們將歡度中國新年。”——摘編自唐小晴《中西方傳統節(jié)日文化比較分析》等(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與西方傳統節(jié)日的差異,并分析西方傳統節(jié)日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現代中國節(jié)日文化出現的新變化及其意義?!即鸢浮剑?)差異:中國,在古代是統治者教化民眾的工具;鮮明的農業(yè)文化特色;以家族、家庭內部活動為主。西方,張揚個性,崇尚自由;鮮明的宗教色彩。(言之成理即可)原因:商品經濟較發(fā)達;基督教長期深刻影響;具有民主傳統,催生了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潮。(2)新變化:西方傳統節(jié)日滲透到中國,與中國傳統節(jié)日并存;中國傳統節(jié)日文化向國外傳播。意義:豐富了民眾的生活;開闊了民眾的視野;順應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冀馕觥剑?)差異:中國:根據材料“商周時期,王者立四時之序而化天下”“秦漢以后的封建統治者更把傳統節(jié)日變成了轉移階級矛盾視線的手段”可知,在古代是統治者教化民眾的工具;根據材料“中國的節(jié)日基本上是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線索進行。春節(jié)雛形是慶豐收;‘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七夕節(jié)反映了中國男耕女織的小農家庭模式”可知,鮮明的農業(yè)文化特色;根據材料“除夕全家守歲,清明祭祖掃墓,端午系五色絲、涂雄黃,七夕看牛女相會,中秋團圓,重陽把出嫁的女兒接回。在現代社會,傳統節(jié)日仍以家庭為組織進行”可知,以家族、家庭內部活動為主。西方:根據材料“‘狂歡’‘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節(jié)日精神的主要內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較強的娛樂性’”可知,張揚個性,崇尚自由;根據材料“狂歡節(jié)是基督教‘謝肉節(jié)’的世俗化稱呼;情人節(jié)是紀念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萬圣節(jié)是為了紀念教會所有圣人;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可知,鮮明的宗教色彩。原因:根據材料“狂歡節(jié)是基督教‘謝肉節(jié)’的世俗化稱呼;情人節(jié)是紀念名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萬圣節(jié)是為了紀念教會所有圣人;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為了紀念耶穌誕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基督教長期深刻影響;根據材料“‘狂歡’‘新奇’‘神圣’‘浪漫’等是其節(jié)日精神的主要內核”“注重‘情感宣泄’,有‘較強的娛樂性’”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具有民主傳統,催生了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思潮;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品經濟較發(fā)達。(2)新變化:根據材料“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中國人歡慶并無中國文化淵源的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可知,西方傳統節(jié)日滲透到中國,與中國傳統節(jié)日并存;根據材料“同時中國傳統節(jié)日如春節(jié)、端午、中秋等也被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接受”“2007年春節(jié)前夕,法國前總統希拉克在賀詞中說:‘2月18日,我們將歡度中國新年’”可知,中國傳統節(jié)日文化向國外傳播。意義: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從豐富了民眾的生活;開闊了民眾的視野;順應和推動了經濟全球化潮流;提升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促使世界文化走向多元融合等方面分析意義。19.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民日報》關于新中國初期文物保護工作的報道數量出現過幾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現在1950年7月,該月上旬共有4篇關于文物保護法規(guī)出臺的公報。第二次峰值出現在1955年5月,臺灣當局籌劃“長期出借”文物至美國的舉動引發(fā)政府、學者、群眾的一致抗議,多篇文章與此相關。第三次峰值出現在1956年2月,當月召開了第一次全國考古工作會議,關于會議的報道、發(fā)言、決議和倡導成為《人民日報》文化版面的“重頭戲”。第四次峰值出現在1957年9月,當時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見成果,該月有大量文章介紹新的考古成果?!幾院罈鳌缎轮袊闪⒊跗诘奈奈锉Wo》材料二195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第5次大會上,意大利代表團提出了保護武裝沖突中文化財產的公約草案文本。經多次討論后,“海牙公約”及其協定書和實施條例于1954年通過,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在武裝沖突情況下全面保護文化遺產的專門性和國際性公約。1965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成立。該理事會是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專業(yè)咨詢機構,起初有25個國家參加,截至2019年已擴大列107個國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學科綜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樣性與完整性等保護原則與方法。——摘編自陳潔《國際文化遺產保護歷程演變(1931—2005年)》等(1)概括新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的特點。(2)概述20世紀中后期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面臨的機遇?!即鸢浮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Unit3 It's Too Expensive(說課稿)-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一起)英語四年級上冊001
- 2025【各行各業(yè)合同協議模板】【各行各業(yè)合同協議模板】商鋪轉讓協議
- 2025常用版工程工程合同樣式
- 2023八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9 Friendship Unit 1 Could I ask if you've mentioned this to her第二課時說課稿 (新版)外研版
- 2025墻體廣告制作發(fā)布合同
- 2025國際貿易合同樣本參考
-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 A Let's talk Let's learn大單元整體說課稿表格式-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9 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說課稿-2023-2024學年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統編版
- 3 《百合花》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一語文同步說課稿與知識梳理(統編版必修上冊)
- Unit 4 My home PB Let's learn (說課稿)-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英語四年級上冊
- 淺談堤防施工前怎么做好碾壓試驗
- 銀行內部舉報管理規(guī)定
- 平面幾何強化訓練題集:初中分冊數學練習題
- 項目獎金分配獎勵制度和方案完整版
- 支氣管鏡試題
- 陰道鏡幻燈課件
- 現代漢語詞匯學精選課件
- PCB行業(yè)安全生產常見隱患及防范措施課件
- 上海音樂學院 樂理試題
- SAP中國客戶名單
- WZCK-20系列微機直流監(jiān)控裝置使用說明書(v1.0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