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論語選讀復習指導_第1頁
高考語文論語選讀復習指導_第2頁
高考語文論語選讀復習指導_第3頁
高考語文論語選讀復習指導_第4頁
高考語文論語選讀復習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高考語文

?論語?選讀復習指導1.

練習:1.夫如是,故遠人不服,。既來之,?!?為政以德?〕2.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而由人乎哉?〔?克己復禮?〕3.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知其不可而為之〕〕

1.那么修文德以來之/那么安之2.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3.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2.

4.子曰:“老者安之,,。〞〔?仁者愛人?〕5.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君子之風?〕6.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周而不比?〕

4.朋友信之/少者懷之5.知者不惑/勇者不懼6.友直/友諒/友多聞3.

7.?論語?中有顏淵直接贊嘆孔子學說高深難測、無所不在的句子,就是“仰之彌高,。,忽焉在后。夫子,,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高山仰止?〕8.“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中庸之道?〕7.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8.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4.教材內容梳列第一課:孔子的德政主張第二課:孔子的禮治主張第四課:孔子堅忍不拔的奮斗精神第五課:孔子的人生價值觀第六課:道德修養(yǎng)的主要內容和要求第八課:孔子的交往觀第十一課:孔子的教育觀第十二課:感人的師生關系第十三課:師生關系第十四課:孔子社會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學根底5.第一課?為政以德?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孔子認識到足民的重要性,他有足民的思想;他也強調教民,主張以德治國,他對禮的關注最多?!部鬃拥牡轮嗡枷耄焊幻?、教民、舉賢、正己〕6.A.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B.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C.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D.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E.哀公問于有假設曰:“年饑,用缺乏,如之何?〞有假設對曰:“盍徹乎?〞曰:“二,吾猶缺乏,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缺乏?百姓缺乏,君孰與足?〞

根據上述材料,分點概括孔子的“百姓觀〞。閱讀以下材料,答復后面的題目1、以德、禮導民2、富而后教3、節(jié)用愛人,使民以時4、反對橫征暴斂5、“足民〞藏富于民7.A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B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那么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C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D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E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那么敬;孝慈,那么忠;舉善而教不能,那么勸。〞孔子對為政者自身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結合上述材料作一番分析。閱讀以下材料,答復后面的題目8.孔子認為,“政者,正也〞。作為國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只有當一個人的內心修養(yǎng)到達了君子的要求,他才可能為國家做事,也才能夠做成事。所以后代的儒家主張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個人自身的修煉是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孔子明確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統(tǒng)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極星一樣,“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如果這樣,就沒必要“殺無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會被感化,“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樣,孔子自然反對武力征服,主張“故遠人不服,那么修文德以來之〞,統(tǒng)治者自身的典范是對老百姓最好的教育,“臨之以莊,那么敬;孝慈,那么忠;舉善而教不能,那么勸〞。答案例如:9.閱讀以下材料,答復后面的題目

13·9子適衛(wèi),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2·7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一方面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寧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沒有矛盾?怎樣理解“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這句話?10.答題要點:對此看法可以不一,但要注意防止靜止看問題,要把這兩條材料和其他材料結合起來看。從孔子“均無貧〞、有假設“百姓足,君孰與缺乏〞等言論看,孔子是認識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張就否認他的足民思想。去民一說,是在特定語境下對教民思想的強調。當然,從總體來說,孔子對禮教強調更多。11.孔子說“均無貧〞,這個“均〞和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口號“等貴賤,均貧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論語集注?把它解釋為“各得其分〞,你認為有沒有道理?答題要點:“均無貧〞與“均貧富〞兩者含義不同?!熬毟花暿钦驹诟F人,即“貧〞的立場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會財富的綱領,而“均無貧〞那么是站在統(tǒng)治者即“富〞的立場上提出的調和階級矛盾的主張?!熬毟花晫嶋H含義是劫富濟貧,強烈主張等級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這種思想的。因此,朱熹的解釋應該是符合孔子原意的。12.

出題例如二:孔子認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養(yǎng)生、送死和祭祀。統(tǒng)治者要“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他反對橫征暴斂,認為“苛政猛于虎〞。他勸魯哀公減輕人民的賦稅,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與缺乏?百姓缺乏,君孰與足?〞這是否說明孔子是主張君民平等、貧富不分的呢?請簡述之?!膊怀^100字〕參考:不是??鬃又鲝埖牟皇蔷毟?,而是上下各得其分。于統(tǒng)治者而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對百姓是需要教育的:“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禮、信、孝悌。13.古代儒家主張以德治國,現代社會更強調依法治國。治國應以“德〞為重還是以“法〞為重?請結合本課內容,寫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14.文章要點:“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方略。它是先進生產力開展的客觀要求,是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障,表達了廣闊人民群眾的愿望和根本利益。不斷開展生產、改善生活是廣闊人民群眾的愿望,而生產的開展是以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為前提的。因為沒有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實行“依法治國〞正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經濟持續(xù)開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一項重要舉措。德治是實行法治的根本保證。道德的實施不是憑借國家的強制力,而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傳統(tǒng)力量以及人們的自覺來維護;法律那么通過國家的強制力來強迫人們遵守。無論從立法還是司法實踐中,都離不開道德的保證,再完備的法律都是靠人來執(zhí)行的,特別是對執(zhí)法者來說,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會把法律作為謀私或滋生腐敗的工具和土壤。法治與德治的實行,首先要做到依法治吏,以德治官,從而推進整個社會法治與德治的實行。15.第二課克己復禮

“仁〞和“禮〞的關系是怎樣的?孔子的禮是建立在仁的根底上的禮,不僅講制度、講標準,還講帶著仁愛之心去執(zhí)行這些標準;孔子的仁是禮指導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仁愛,不是無差異的兼愛、博愛?!残?、節(jié)信等〕16.問題探究【原文】

2·3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原文】

3·14子曰:“周監(jiā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原文】

3·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原文】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原文】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那么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那么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那么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那么庶人不議。〞【原文】

12·11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原文】

1·2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根據上述材料,說說你對“周禮〞的理解。17.1、孔子認為西周是完美理想的社會,孔子的政治偶像是制定周禮的周公。2、周禮是周初確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規(guī)矩、儀節(jié)。其特征確是將以祭神〔祖先〕為核心的原始禮儀,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統(tǒng)經、擴展化,成為一整套習慣統(tǒng)治法規(guī)〔“儀制〞〕。3、周禮的核心內容是“各安其分〞,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制和血緣關系的宗法制度。所以孔子強調“孝〞,“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残⒕锤改高€是小孝,大孝者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樣,到了這一步叫忠了,所以忠臣必出孝子之門。〕4、禮的作用:人與人之間會有偏差,人與人之間會有矛盾,禮就在其中起調和的作用,與法律互補,其作用有時甚至比法律更大,所以,孔子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18.閱讀?論語?中的幾段文字,然后答復以下問題。〔4分〕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克己復禮〞是孔子在“禮樂崩壞〞時代倡導的理論主張和行為準那么?!?〕你對孔子的“禮〞和“仁〞是怎樣理解的?〔2分〕〔2〕宋儒理學家說克己復禮就是“存天理,滅人欲〞,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2分〕19.〔1〕〔2分〕“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禮是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反映.當人的言行舉止都符合禮,符合義,這就是“仁〞了,“禮〞是“仁〞的前提,“仁〞是“禮〞的必然。〔理解根本正確,言之成理即可〕〔2〕(2分)宋儒把“克己復禮〞看作是“存天理,滅人欲〞,不強調君父的責任,只強調臣民的義務,將父權君權絕對化,未免狹隘,在孔子看來,“克己復禮〞就是要克制自己,復歸于禮,一切照禮的規(guī)定辦事,不但對臣民人子有要求,對君王和父輩也有制約。〔意思根本正確即可〕20.12·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7·11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根據上述材料,說說“禮〞與“仁〞之間的關系。1、禮并不只有鐘鼓玉帛等外在形式,還有決定、支配這些形式的內核,就是仁。2、禮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現。禮是建立在仁根底上的禮,不但講制度,講標準,還要帶著仁愛之心去執(zhí)行這些標準。21.第四課知其不可而為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對后世有什么影響?某事在人,成事在天。為正義而戰(zhàn),在所不惜;重視保存實力,不做無謂犧牲。22.問題探究1、閱讀以下文段,答復后面的問題

陳成子弒簡公??鬃鱼逶《嬗诎Ч唬骸瓣惡銖s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鬃釉唬骸耙晕釓拇蠓蛑?,不敢不告也。〞對陳成子弒君一事,孔子為什么要“沐浴而朝〞?報告無效后為什么反復申說自己“不敢不告〞?這反映了孔子怎樣的心情?假設哀公同意了孔子的請求,讓孔子負責此事,孔子會怎么做?23.參考答案:“沐浴而朝〞表達了孔子對這件事的重視?!安桓也桓妯曊f明孔子一方面仍用大夫的政治責任要求自己,表現他對周禮的虔誠;另一方面也說明孔子對魯國君臣實現自己的要求原本就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孔子的舉動帶有“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和“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意味。反復申說“不敢不告〞,反映了孔子無可奈何的心情。24.孔子可能會怎么做呢?孔子反對武力攻伐,但也并非絕對反對戰(zhàn)爭。試想孔子連“八佾舞于庭〞都無法忍受,而陳成子臣弒其君,此乃人倫大變,人人得而誅之,況鄰國乎?按孔子之志,必將正名其罪,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率與國以討之。25.

出題例如一:對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信念,不少隱者對孔子的行動持否認態(tài)度,連他的弟子也頗有微詞。當他與弟子被困于陳蔡之間沒有糧吃的時候,他曾經征求三位弟子對行道的意見和看法。子路持疑心態(tài)度,認為孔子也許還沒有到達仁、智,子貢肯定孔子之道極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鬃訛楹螆猿肿约旱男拍??你怎么看孔子的這種行為?請簡述之?!膊怀^100字〕〔6分〕〔?知其不可而為之?〕省考試院第一次例卷題26.

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堅信自己的事業(yè)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實現,也要給后人樹立一個典范?!安豢扫暡皇强鬃拥腻e,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證明天下見識淺,反而顯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27.

出題例如二.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答復以下問題?!茶钅纭吃唬骸疤咸险?,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假設從辟世之士哉?〞……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1〕你認為楚狂接輿會贊成誰的觀點?顏回會贊成誰的觀點?〔2〕你贊成誰的觀點?為什么?省考試院第二次例卷題、2021年考試說明例卷題28.

2.〔1〕楚狂接輿會贊成桀溺的觀點,顏回會贊成孔子的觀點?!?〕贊成孔子的觀點。①孔子的言論反映了儒家改革社會的良好愿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導消極避世,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為改革社會現狀而努力,這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②假設亂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亂就得不到抑制,其亂更甚,知其不可而為之實那么表達了一種擔當、奉獻和犧牲的精神。③人生中總會遇到各種看似“不可為〞的難題,倘假設都以退避的姿態(tài)對待,問題永遠存在,“為之〞才有希望。29.

贊成桀溺的觀點。①亂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來改變社會,這是必須正視的現實,這一點上不能自欺欺人。②潔身自好、修身養(yǎng)性、保存實力以待治世,這在亂世中不失為一種以退為進的方法。③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精神雖然可嘉,但事實上是時間和精力的無謂浪費。30.閱讀以下文段,答復文后問題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敖虞洦曇磉_什么意思?孔子想跟“接輿〞說什么?我們應如何看待“接輿〞這類隱者?31.參考答案:接輿要表達的意思:“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古人說麟、鳳,有時候代表人中之君子,或者是天下絕對太平,時代有道的時候,就可見到走獸中的麒麟、飛禽中之鳳凰,亂世的時候就看不見?,F在楚狂是用鳳來比孔子,挖苦孔子在天下無道之時都不隱去,這是德行衰敗的表現。“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勸孔子不要再做徒勞之事,應避亂隱居?!耙讯∫讯?!〞——言亂世已甚,不可復治。“今之從政者殆而〞——勸孔子不要亂世從政,那樣會給自己帶來危險。32.孔子會說什么?我們撇開?論語?里這節(jié)看接下來一節(jié)。在長沮、桀溺的兩位隱士和孔子的交鋒跟這節(jié)的內容類似。兩位隱士通過孔子弟子子路詰問“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論語·薇子第十八?〕天下都無道成這樣了,誰能改變得了呢?孔子答:“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如果天下有道,我又何必改變它呢?在接下一節(jié)里,心直多勇的子路更是明確提出一個思想——不仕無義?!白勇吩唬翰皇藷o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之也。〞子路的意思是,天下無道,是誰都知道的事。但是,我們應該積極的去面對它、改變現狀。這是一種社會責任,一種道義。孔子想要同接輿說的,想必也是這樣的話。

33.我們應如何看待“接輿〞這類隱者?孔子所處的時代正是社會的轉型時期,也可以說是一個亂世。許多知識分子知道時代不可挽回,不做所謂的“中流砥柱〞。他們對孔子很了解,孔子也知道他們不是等閑之輩,所以很想同他們溝通交流,“欲與之言〞。據記載,接輿是楚國的隱士,因為對當時社會不滿,剪去頭發(fā),表示堅決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屈原?涉江?里“接輿髡首兮,桑扈蠃行〞一句中提到的接輿就是他。另類的的佯狂與其說是對統(tǒng)治者的失望、厭惡和對抗,不如說是對自己心靈救世的責任感進行的掙扎與逃避。看到衰落,該怎么辦呢?接輿是矛盾的。他首先想到要擔負起拯救文化的道義和責任,這和孔子的思想作為也不謀而合。他認識到,舊文化衰落成這樣,怕是已經無可挽回了:算了吧,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亂黑暗,推銷文化禮儀出力不討好,有著很大的危險,還是不干這營生,安安生生佯狂避世平安自在??鬃优c這些隱士都是那個時代出類拔萃的知識精英,都憂國憂民,只是做法兩樣。34.閱讀以下文段,答復文后問題。

子路從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蕓。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那么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之矣。〞〔1〕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殺雞做飯給子路吃,又叫他的兩個兒子出來相見,有何用意?

〔2〕如何理解子路的“不仕無義〞的一番言論?35.〔1〕荷蓧丈人留子路住在他家,殺雞做飯給子路吃,又叫他的兩個兒子出來相見,有何用意?荷蓧丈人開始對子路很氣憤,很驕傲,見子路對他恭恭敬敬,又熱情地接待他。這是有用意的,是向子路展示田園生活的寧靜、安閑、團聚。實際上也向子路說明自己的政治主張,即清靜無為,隱居避安。

36.〔2〕如何理解子路的“不仕無義〞的一番言論?在儒家看來,君臣之間是恩義關系:君對臣有恩〔賜其奉祿〕,臣對君就應有義〔守其大義〕。所以,荷蓧丈人這樣有才能、有學識的人就應該出來做官,幫助君主平定天下,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說:“不仕無義〞。他們認為:連長幼之間的禮節(jié)都不可廢除,君臣之間的大義怎么可廢除呢?荷蓧丈人為了在亂世之中保持自己潔白之身,卻忘記了君臣之間的大倫,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君子出仕,不過是為了踐行這種君臣的大義,即使自己的學說不被當政者采納,也應該出仕,繼續(xù)做出不懈的努力??鬃诱J為,不逃避現實,積極行道,是人臣應盡的職責。這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態(tài)度,比起隱士來是積極的。

37.你對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舉例說明這種精神在歷史上的影響。“知其不可而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和犧牲精神〔獻身精神〕。但對這種精神要具體分析。首先,要分析行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動,還是為了正義事業(yè)和崇高理想。為了正義事業(yè)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到達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義的光輝照耀著人類精神的大道,對群眾的發(fā)動作用和典范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從斗爭策略上說,要重視保存和積蓄力量,不應做無謂犧牲。38.在中國的古語里,沒有比“知其不可而為之〞更動人更悲壯的了。從古至今,由于種種原因,某些情況下,會出現整體的不公正不清醒不健康的形勢。還有一種情況是由于主觀方面的實力缺乏,一件事的能否成功太無把握。怎么辦?是知難而退還是知難而進?是doit,tryit,還是望而卻步?而一些仁人志士,愛國者先行者革命者,大師大家,明知正確的主張?zhí)幱诹觿?,正義的事業(yè)處于劣勢,清醒的思想處于劣勢,自己的實力還遠遠不夠,還是懷著必死的決心,必敗的估計,挺身而出,作出完全沒有成功希望的努力,叫做知其不可,知其必定不能成功,知其會給自己帶來危險,知其不能被很多人理解,其處境真叫惡劣了,而不放棄,而為之,仍然那樣去做。多少民族英雄是這樣做的:岳飛、文天祥、史可法……他們在本朝代已經全無希望的情況下作出了挽狂瀾于既倒的努力,只能是以身殉職。這里有一個被康德稱之為絕對命令的東西,無條件無保存無商量,我們無法想像他們可以有別的選擇。多少革命志士也是這樣做的,比方秋瑾,比方李大釗,他們在最艱難的情勢下沒有懼怕付出代價。還有如韓愈的諫迎佛骨,海瑞的罷官,也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茖W實驗科學研究中,藝術創(chuàng)造中,學理探討中,新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中,使自己成為一個墊腳石,成為鋪路的石子,成為劃時代的突破的一個序曲的例子不勝枚舉,沒有他們的知其不可而為之,就沒有后人的為而使之可,就沒有歷史的前進與科學的進步,就沒有人類文明的積累與輝煌,就沒有可歌可泣的歷史、今天與未來。——摘自?王蒙自述?39.閱讀以下文段,答復文后問題。

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那么厲,淺那么揭。〞子曰:“果哉!末之難矣。〞

〔1〕“深那么厲,淺那么揭〞是什么意思?“荷蕢者〞這樣說的用意是什么?〔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蕢者〞的觀點的?40.〔1〕“深那么厲,淺那么揭〞的意思是說水深就穿著衣裳過河,水淺就提起衣裳過河?!昂墒壵擗暿窃谡f孔子就是一個不知水深水淺、不顧水深水淺的人,挖苦孔子不知通達權變?!?〕孔子認為挑筐人的評說干脆利落,很難辯駁。41.仁者愛人42.問題探究1、閱讀以下文段,答復文后問題。1·6子曰:“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那么以學文。〞

4·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上述章節(jié)是從哪些角度入手論述“仁愛〞思想的?43.問題探究1、閱讀以下文段,答復文后問題。1·6子曰:“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那么以學文。〞

4·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上述章節(jié)是從哪些角度入手論述“仁愛〞思想的?44.解題參考:1.6章強調仁愛是修身要務,學文倒在其次。4.15章提出“忠恕〞乃待人的根本原那么。6.30提醒在實踐仁愛的過程中不妨從小處著手。45.孔子的仁愛觀是怎樣的?孔子的仁愛觀是以孝悌為根本的,主張在“親親〞的根底上推己及人,孔子還主張志士仁人應該殺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標準是看一個人對社會的奉獻,看他能否維護王權、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節(jié)大信。注意兩點:1對待管仲上2比較墨子的兼愛46.異同都主張關愛別人,但孔子的仁愛,是以愛自已為前提〔孝悌為根本〕,然后將這種愛一層一層擴展出去,愛自已的親人,愛周圍的人,然后愛所有的人以到萬物。因而是最符合現世社會的人的感情與實際的。

墨子的兼愛,是不分親疏,無條件平等的愛.用佛教的話說就是無我相,無人相的愛,雖然墨家還不是宗教,但墨子的思想卻充滿了無比偉大的宗教情懷。47.

例如一:閱讀?論語?中的兩段文字,然后答復以下問題?!惨弧场叭荒敲垂苤僦Y乎?〞〔子〕曰:“邦君樹塞門,管仲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3.22〕

〔二〕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假設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14.17〕〔1〕從這兩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評價管仲這個人物的?〔2〕從孔子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義是怎樣的?

48.

〔1〕認為管仲不知禮,肯定管仲有仁德?!?〕一方面,孔子認為,要治國平天下必須德才兼?zhèn)洌涣硪环矫?,孔子認為,像管仲這樣能夠“尊王攘夷〞,反對使用暴力,使社會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婦那樣,斤斤計較他的節(jié)操與信用??梢娍鬃印叭狮暤臉藴适悄芫S護王權、保護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當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認管仲知禮,也說明了孔子的仁和禮之間存在著矛盾。49.閱讀以下文段,答復文后問題。

4·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6·30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11·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2)。〞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3)斯語矣。〞

【注釋】

(1)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句話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嚴肅。

(2)在邦無怨,在家無怨:邦,諸侯統(tǒng)治的國家。家,卿大夫統(tǒng)治的封地。

(3)事:從事,照著去做。

“忠〞“恕〞兩字的內涵是什么?“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矛盾?50.答題參考:“忠〞指對人盡心竭力,積極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就積極方面來說的?!八〃曋复藢捄?,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就消極方面來說的。推己及人的這兩個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實行仁的方法)。

51.4、閱讀以下文段,答復后面的問題。

5·26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從各自的答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為什么說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子路輕財重義,心地單純,光明磊落。顏子有善而不自稱,不夸耀自己的功績,不把勞苦之事加與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榮辱,而顏回那么心存人間大愛,其境界之高,是子路無法相比的。孔子老安、友信、少懷,心懷天下,境界更高。52.第六課君子之風君子必須具備哪些道德素養(yǎng)?儒家是怎么看待“義〞和“利〞的?走正道、守道德、有仁愛、有才藝;安貧樂道,重義重德,不患得患失。見利思義,并不反對正當的求利。理想的價值觀是義利的統(tǒng)一。53.

6·1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7·1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7·1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6·23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根據上述材料,說說你對“樂〞字的理解。54.1、“樂〞是什么?他所講的“樂〞并不是肉體的快樂,而是一種精神的平靜和滿足。所以雖然在惡劣的生活條件中,他還是“樂〞。孔丘認為,在他所想的完全的人格之中,個人和自然、社會的關系,都有適當的安排。這就為一個人布置了一個“安身立命之地〞,在其中他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這就是孔丘的“道〞。

2、怎樣才能獲得“樂〞?孔丘認為在他的學生中,顏回是最好的。他說:“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那么日月至焉而已矣。〞〔?論語·雍也?〕“仁〞是完全的人格,也是一種精神境界。到達完全人格的人,就有這種精神境界。經常在這種精神境界之中的人稱為“仁〞,孔丘把“樂以忘憂〞作為他自己的一項成就。他一生到處碰釘子,應該說是處于憂患之中,但他還是“樂以忘憂〞。他是“忘憂〞,并不是強制他自己勉強地不變?!安恢现畬⒅哩?,也是忘憂的一種表現。其所以能如此,就是因為,他有一個“安身立命之地〞。那就是他的“道〞。他說:“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這里說:“安身立命之地〞,對于人生的重要。55.第八課周而不比儒家的交友觀是怎樣的?選擇朋友首先看重的是正直和誠信,與人為善,好惡清楚,實事求是,老實交往,適中交往〔周而不比、矜而不爭,群而不黨〕,以直報怨,以德報德。56.

例如一:孔子說:“仁者愛人〞;孔子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請你從交友的角度,聯系現實,談你的理解?!?周而不比?〕參考:在現實中確實有些人不值得我們去“愛〞,對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惡痛絕,真正的仁者是“愛憎清楚〞的,愛人,才能使人們敬佩你、歸順你;憎人,才能使小人敬畏你、遠離你??鬃拥摹皭廴栓暡⒉皇遣恢v原那么的愛。57.例如二: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那么止,毋自辱焉。〞

子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結合以上文段,請說說孔子的交友原那么。58.1.在與人交往中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可過分密切,否那么就可能自取其辱,關系也不能持久。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2.不能以言舉人,也不能以人廢言?!安灰匝耘e人〞,是不憑你講了幾句正確的話,就全面肯定你,竭力推舉你;“不以人廢言〞,是不憑你說了幾句錯誤的話,就全盤否認你,從此不用你。3.孔子看人從不片面出發(fā),而是詳細的考察一個人,作出綜合評價,因此,孔子能看到一個人的缺乏,同樣也能看到一個人的長處,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對一個人的評價往往很恰當。59.第十一課誨人不倦孔子的教育理念是怎樣的?有教無類,品行第一,公平公正,因材施教,重視個性,啟發(fā)誘導,觸類旁通,教學相長,重視身教,述而不作?!矊W思并重、學行并重〕60.

例如一.閱讀下面文字,然后答復以下問題。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面對子路、冉有的同一問題,孔子的答復是完全不同的,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華很困惑??鬃拥慕忉尡磉_了他怎樣的教育思想?如果子貢問同樣的問題,孔子會如何答復?為什么?對孔子的這種教育思想,你有什么體會?61.

因材施教。聞斯行之。因為孔子認為子貢是一個通情達理之人,他是能夠把握好做事的度的。孔子之所以能做到因材施教,是因為他經常分析每個學生的特點,對每一位學生的才能特點、性格特征都心里有數。如“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予不仁〞“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等。62.探究與思考1、閱讀以下文段,答復文后問題。

17·2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17·3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孔子一方面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一方面又說“唯上知與下愚不移〞,這兩種說法之間有什么矛盾?從孔子的言行看,他實際更傾向于哪種觀點?63.“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強調后天因素的重要作用,是反映論,實踐論的觀點;“唯上知與下愚不移〞強調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驗論、天才論的觀點??鬃又匾暯逃鲝堃虿氖┙?,以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鼓勵“難與言〞的互相人進步,這些都說明孔子在實踐中是根本堅持反映論的。64.

閱讀?論語?中的文字,然后答復以下問題。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沃^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1〕面對子夏帶有刁難性的問題,孔子是如何啟發(fā)教育他的?〔2〕本來是孔子在啟發(fā)子夏,可為什么孔子卻說“啟予者商也〞?65.

〔1〕孔子說再好的畫也是要畫在潔白的底子上,告誡子夏再好的文學也應建立在德行之上,切勿舍本逐末。〔2〕孔子這里就是在教育學生做人要樸實,要以內在德行為務,少一些外在虛偽的花里胡哨的東西,他一啟發(fā),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師的教誨并且能舉一反三、啟發(fā)老師,而老師肯定并謙虛地接受他的這種理解,這是一種讓人羨慕的和諧的師生關系。66.例如三: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復也。〞結合文段,請你評價孔子的啟發(fā)誘導教育方法。孔子提出的啟發(fā)誘導包括兩層意思:實行啟發(fā)式必須抓住教育的時機,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憤那么啟,悱那么發(fā)〕;實行啟發(fā)式必須有明確的要求,到達觸類旁通的目的?!皯崹暫汀般暎际切稳輰W生追求知識的一種急迫的心理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于因勢利導,在恰當的時候啟發(fā)、指點、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67.例如四: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匾猜勔灰灾?,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假設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簡析文中所表達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學習貴舉一反三,善于從中推及未知事物.要致力于學問,努力到達更高境界,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人68.第十二課高山仰止從本文的表達中,可以看出孔子對其弟子的個性是很了解的,其中子路的性格最為鮮明,請問子路有什么性格特征?孔子似乎最看中顏回,為什么?

子路堅強、好勇、直率顏回德行好,聰敏過人,能“聞一知十〞,虛心好學,他較早地體認到孔子學說的精深博大,他以尊崇千古圣哲之情尊崇孔子,其親假設父與子。69.子謂顏淵曰:“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那么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已。〞〔1〕當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時,孔子的話語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試問,得以充分表達這種情緒的修辭手法是什么?〔1分〕〔2〕孔子通過平時的言行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和崇敬。請結合上面三段談談其理由,并作簡要分析?!?分〕70.〔1〕反復〔2〕第一,孔子對學生生活上的關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導。第二,孔子不僅希望自己的學生“博學于文〞,還希望學生“約之以禮〞,更難得的是對學生采取了“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惨稽c一分,簡要分析一分?!?1.5·22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6·28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6·10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1·9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說說上述選文中紅顏色句子在表達上的特點及作用。72.孔子的話生活化、口語化,多處采用疊句形式,極富感染力,處處表現出濃烈的愛生之情。孔子看到學生志向高遠,文采斐然,情不自禁說道:“歸與!歸與!〞由衷的喜悅溢于言表。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說道:“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話語中充滿痛苦和無奈。顏淵死了,孔子哭喊:“噫!天喪予!天喪予!〞“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疊句和反問形式表現出哀傷欲絕的感情,足可催人淚下。孔子想當官想得昏了頭,不顧自己身份走女人路線,去和那位口碑不怎么樣的南子夫人套近乎,子路不滿之色溢于言表,逼得孔子連連向天發(fā)誓,“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疊句形式充分表達了孔子急于要表白的思想即對子路的無奈。

73.第十三課沂水春風本章孔子與弟子之間和諧平等的氣氛表現得很充分,是如何表現的?既記言談,又傳神情。寫出了人物的神情風貌——子路爭強好勝、勇于人事;冉有的謙虛,公西華的謙退;曾點的沉著;孔子的長者風范和閑暇心情。孔子聊天式的開場白,子路的率爾,曾點的鼓瑟,孔子的簡要點評、神態(tài)表情。還有比照——“率爾〞、“鏗爾〞,“哂之〞、“喟然〞等。74.

例如一:閱讀文字,然后答復以下問題。“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1〕曾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理想生活圖?〔2〕你贊同曾點的理想嗎?75.

參考:〔1〕描繪了一幅師生暮春郊游的太平盛世的和樂景象?!?〕贊同:因為曾點勾勒的是一幅太平盛世和樂景象圖,他的理想反映了儒家所向往的“禮治〞的社會境界,表現了曾點安詳自得的人生態(tài)度。不贊同:曾點缺乏濟世大志,反映了他消極避世的思想,而儒家講究入世,講究積極進取。76.例如二: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那么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那么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苍吃唬骸澳赫?,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⑴孔子“與點〞的原因是什么?〔簡要分析〕⑵孔子“哂〞子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簡要分析〕

曾點所描繪的春游圖景,是“為國以禮〞的結果,與孔子的治國思想相同。子路不知謙讓,本身就不符合“禮治〞之道,所以孔子要“哂之〞了。77.第十四課中庸之道什么是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極端;執(zhí)兩用中,實行穩(wěn)健的主張;符合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