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1.gif)
![長沙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2.gif)
![長沙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3.gif)
![長沙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4.gif)
![長沙市七年級上冊期末歷史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3a22046993f6710a0cf917bc4061d6f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歷史七年級上冊期末試卷一、選擇題1.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脊艑W家在我國的許多省份發(fā)現(xiàn)了多處不同時期的古人類遺址。其中位于今天北京的古人類遺址是()A.元謀人遺址和北京人遺址 B.丁村人遺址和山頂洞人遺址C.北京人遺址和山頂洞人遺址 D.元謀人遺址和丁村人遺址2.長江流域一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糧食作物是()A.小麥 B.大米 C.小米 D.玉米3.歌曲《龍的傳人》中有一句歌詞……“黑眼睛黑頭發(fā)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作為龍的傳人的中華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①盤古②黃帝③大禹④炎帝。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下面的文物“利簋”的銘文中提到商軍潰敗之后,身為有司(官職名稱)的利得到周武王賞賜給他的青銅,并鑄造了一件銅簋,作為永世的紀念,所以利簋也被稱作“武王征商簋”。該文物印證了歷史上的A.涿鹿之戰(zhàn) B.夏朝建立 C.商湯滅夏 D.牧野之戰(zhàn)5.有學者認為,青銅器在商周時期被視為“政治的權力”??梢?,商周時期青銅器主要用作A.農具 B.禮器 C.食具 D.貨幣6.孔子曾說.“桓公九合諸侯(多次召集諸侯會盟),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边@表明,春秋時期諸侯稱霸的根本條件是()A.軍事力量 B.經濟實力 C.君主才能 D.文化教養(yǎng)7.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軍隊被稱為“虎狼之師”,這主要與商鞅變法法令的哪項措施有關()A.獎勵軍功 B.改革戶籍制度C.獎勵耕織 D.廢除世襲8.老子創(chuàng)立了道家學派,其思想核心是()A.“仁”的思想 B.“兼愛”的思想C.“非攻”的思想 D.“無為”的思想9.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理阿諾斯說.從后來的歷史看,中國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廢棄了早先在諸王國發(fā)展起來的寫法眾多的語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tǒng)一文字。這次重要改革的領導者是()A. B.C. D.10.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被征發(fā)赴漁陽戍邊的900士兵在途中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按時抵達指定地點。而秦法規(guī)定,失期要判處斬首之刑。在戍卒中擔任屯長的陳勝和吳廣號召大家舉兵反秦。陳勝、吳廣舉兵反秦在歷史上被稱為A.巨鹿之戰(zhàn) B.大澤鄉(xiāng)起義 C.黃巾起義 D.淝水之戰(zhàn)11.電視連續(xù)劇《漢武大帝》熱播后,很多人對漢武帝的文韜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為加中央集權,他采取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措施是A.頒布“推恩令” B.統(tǒng)一文字 C.北擊匈奴 D.鹽鐵專賣12.“項羽敗亡,劉邦稱帝,國號漢,是為漢高祖”此材料說明了A.秦朝滅亡 B.秦末農民戰(zhàn)爭,秦滅漢興C.楚漢之爭 D.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13.東漢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劇 B.統(tǒng)治階級內部派系斗爭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14.下圖是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的片斷摘錄,圖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是A.商朝、秦朝、三國 B.春秋、戰(zhàn)國、秦朝C.商朝、秦朝、春秋戰(zhàn)國 D.春秋、戰(zhàn)國、商朝1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钡谝粋€說出這句話的人,他就是司馬遷。下列關于他的著作《史記》,說法不正確的是A.紀傳體體裁B.通史體系C.文筆優(yōu)美D.只為帝王寫傳記16.近幾十年來,在我國地區(qū)的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來自古代中原地區(qū)的絲織品。請判斷地區(qū)使用中原絲織品,最早可能是在A.秦朝 B.漢朝 C.春秋 D.戰(zhàn)國17.我因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地方語言也有很多種,因此國家提倡說普通話。在古代歷史上在北方推廣使用漢語的少數(shù)民族是A.匈奴 B.蒙古族 C.鮮卑族 D.氐族18.南朝時,晉安(今福州)郡守王秀之說,晉安郡“沃壤也”。這與東漢時到處是叢林深竹、布滿蝮蛇猛獸的狀況已不可同日而語。這表明福建A.是當時全國經濟中心 B.在南朝時期得到發(fā)展C.手工業(yè)水平顯著提升 D.海上的交通十分發(fā)達19.人類歷史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但也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并且每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定的特點,有個階段具有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的特點。這個階段是()A.夏商西周 B.三國兩晉南北朝 C.秦漢 D.史前時期20.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歷法天文計算精,圓周小數(shù)點分明;千年國外方求出,月后環(huán)山宇宙名?!边@首詩稱贊的是()A.諸葛亮 B.賈思勰 C.祖沖之 D.酈道元二、綜合題21.春秋戰(zhàn)國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大變動時期。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鄭文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32年),助楚擊晉。(鄭穆公)三年(公元前625年),鄭從晉伐秦。(鄭襄公)元年(公元前604年),楚伐鄭。鄭背楚,與晉親。(鄭襄公)五年(公元前600年),楚復伐鄭,晉來救之?!幾运抉R遷《史記》材料二百家爭鳴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階級關系變化在思想領域內的反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而且成為后世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影響十分深遠。——《中外歷史綱要(上)》材料三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運動是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必然要求。富國是這時變法的重點,強兵是這時變法的另一項重要措施,加強君主的權力,強化中央集權是這一時期改革的主題和高潮?!幾允捚綕h《戰(zhàn)國變法運動與大一統(tǒng)的中央集權》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時期怎樣的歷史現(xiàn)象?據(jù)材料指出短短30多年間鄭國在外交上的變化。(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社會背景及其歷史作用。(3)據(jù)材料三,概括戰(zhàn)國變法運動的主要目的。(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依據(jù)材料一寫出秦朝的都城是。在如圖中填出秦朝疆域四至點。(2)根據(jù)材料一《秦朝疆域圖》可知,秦朝對地方的統(tǒng)治與西周時期有什么不同?材料二(3)請結合所學,完善空白處所填內容。依據(jù)材料二,說出秦朝所創(chuàng)立的政治制度。材料三(4)根據(jù)材料三兩幅圖片所示,秦朝為鞏固統(tǒng)一采取的兩項重要措施是什么?23.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但在總體上,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矛盾篇)材料一.西晉統(tǒng)治腐朽,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shù)民族人民為奴婢。這些暴政激起了內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一些少數(shù)民族的首領乘機起兵反晉?!私贪嬷袊鴼v史七上教科書79頁(1)依據(jù)材料一指出“激起了內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晉被內遷的哪一游牧民族滅亡?(戰(zhàn)爭篇)材料二.見下圖(2)根據(jù)材料二并所學知識回答,“淝水之戰(zhàn)”的交戰(zhàn)雙方分別是哪兩個政權?這場戰(zhàn)爭的特點什么?淝水之戰(zhàn)形勢圖(融合篇)材料三.表格中的材料來自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師教學用書”273頁規(guī)定漢化措施鮮卑舊俗披發(fā)左衽,婦女冠帽、著夾領小袖短襖,孝文帝下令禁止穿鮮卑服①鮮卑姓氏多是二三字的復姓,孝文帝下令改鮮卑的復姓為近似的單音漢姓,共改變了118個復姓②孝文帝自己迎娶漢族高門士族盧、崔、鄭、王、李之女衛(wèi)后宮妃嬪,又下令五個皇帝分別娶李、鄭、盧姓漢人之女為王妃③規(guī)定30歲以下的鮮卑官吏仍說鮮卑語的,一律降爵黜官。④(3)根據(jù)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歸納材料三中孝文帝推行的漢化措施,并說明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漢化措施.①②③④改革作用.材料四.南北朝時期,統(tǒng)治階級為宣揚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開鑿了許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著成千上萬的佛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漸呈現(xiàn)漢化的風格,體現(xiàn)了民族的融合——360百科(4)根據(jù)所學知識指出材料四中“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后,那里的石窟”指的是哪一著名的石窟?(5)綜上所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關系呈現(xiàn)怎樣的特點?24.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政治方面.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嚴明法度,禁止私斗。經濟方面;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統(tǒng)一度量衡。軍事方面.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摘編自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請回答.(1)閱讀材料一,請你寫出橫線部分商鞅變法中確立封建經濟制度的關鍵措施。你認為商鞅變法哪一項內容對后世行政制度影響最為深遠?(2)據(jù)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變法時期秦國的一位農民,你是否支持商鞅變法?為什么?(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商鞅變法為秦國帶來了什么影響?。材料二.北魏統(tǒng)治者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遷都洛陽后,北魏仿照漢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鮮卑人說漢話、改漢姓、穿漢服與漢族通婚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匀嗣窠逃霭嫔纭吨袊糯贰氛埢卮穑?)材料二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北魏皇帝是誰?根據(jù)材料二回答“一系列改革”產生了什么積極影響?(5)綜合以上材料,你認為改革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是什么?【參考答案】一、選擇題C解析.C【詳解】依據(jù)所學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區(qū),他們使用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共同勞動(采集、狩獵),共同分享勞動成果;會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山頂洞人遺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距今約3萬年。山頂洞人的腦容量及頭骨形態(tài)與現(xiàn)代人類接近,已經具有現(xiàn)代人類的特征,所以位于今天北京的古人類遺址是C,C項符合題意;A項元謀人遺址位于云南省元謀縣,排除;B項丁村人遺址位于山西省境內,排除;D項元謀人遺址和丁村人遺址分別位于云南省和山西省,排除。故選C。2.B解析.B【詳解】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長江流域,氣候溫暖濕潤,雨水充沛。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遺址,距今約7000年,具有代表性。水稻是當時這一帶的主要農作物,遺址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遺址,表明長江流域中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水稻去殼后就是我們可以食用的大米。B正確;小麥、玉米與河姆渡原始居民無關,AD排除;小米是農作物粟的種子,是黃河流域半坡居民種植的作物,C排除;故選B。3.D解析.D【詳解】相傳,黃帝部落聯(lián)合炎帝部落,打敗蚩尤。此后,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結成聯(lián)盟,經過長期發(fā)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因此黃帝和炎帝被尊奉為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②④符合題意;①盤古和③大禹與“人文初祖”不符,排除。所以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選擇D。4.D解析.D【詳解】根據(jù)材料“武王征商簋”可知,與此事相關的事件為牧野之戰(zhàn),這是武王伐紂的決勝戰(zhàn),是周武王聯(lián)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進行的決戰(zhàn)。最后商紂王兵敗自焚,商朝滅亡。因此本題選D;A項涿鹿之戰(zhàn)為距今大約4600年前,黃帝部族聯(lián)合炎帝部族,與蚩尤所進行的一場大戰(zhàn);B項夏朝建立通過由啟繼承禹而來;C項商湯滅夏,商湯領導有方,打敗夏桀,于是夏朝就被商朝代替。因此ABC三項與材料無關,本題選擇D項。5.B解析.B【詳解】依據(jù)題干“青銅器在商周時期被視為政治的權力”,結合所學可知,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zhàn)國早期,延續(xù)時間約一千六百年。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服務于王室、貴族,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樂器也主要用在宗廟祭祀活動中,因此青銅器在此時是政治權利的象征,故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和史實,應排除。故選擇B。6.B解析.B【詳解】由題干中的“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fā)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了強大的軍隊,通過改革,齊國國富兵強,管仲幫助齊桓公成就霸業(yè),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因此春秋時期諸侯稱霸的根本條件是經濟實力,所以B項符合題意;“不以兵車”,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君主才能在題干未涉及,所以C項不符合題意;文化教養(yǎng)在題干未涉及,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B。7.A解析.A【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商鞅變法中,獎勵軍功,對有軍工人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提高了秦國的軍隊的戰(zhàn)斗力,成為“虎狼之師”,A正確;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屬于加強中央集權的內容,排除B;獎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排除C;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屬于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D。故選A。8.D解析.D【詳解】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老子認為,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如難和易、長和短、前和后,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老子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D項正確;A項是孔子的核心思想,BC項是墨子的思想主張,均與題干“老子”不符,排除ABC項。故選D項。9.A解析.A【詳解】根據(jù)材料“中國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廢棄了早先在諸王國發(fā)展起來的寫法眾多的語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國都能理解的統(tǒng)一文字”結合所學可知秦始皇統(tǒng)一全國以后,統(tǒng)一文字,以小篆作為標準文字,頒行全國,有利于維護國家統(tǒng)一,有利于文化發(fā)展,故選A;B是漢高祖,排除;C是漢文帝,排除;D是漢武帝,排除。10.B解析.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個窮苦農民,被征發(fā)到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xiāng),遇上了連日大雨沖毀了道路,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誤期者要被處斬。他們之中的小隊長陳勝和吳廣,設計殺死押運的軍官,號召大家舉行起義。因此陳勝、吳廣舉兵反秦在歷史上被稱為大澤鄉(xiāng)起義。選項B符合題意;巨鹿之戰(zhàn)是項羽的起義軍與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zhàn),A排除;黃巾起義是東漢末年農民起義,C排除;淝水之戰(zhàn)是晉軍大敗苻堅領導的前秦軍隊,D排除;故選B。11.A解析.A【詳解】漢武帝時期為加強中央集權,他采取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措施是頒布“推恩令”,分割王國的封地,從而削弱王國的勢力,使王國無力同中央對抗,A符合題意;秦始皇時期統(tǒng)一文字,B排除;北擊匈奴不是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措施,C排除;鹽鐵專賣是漢武帝時期在經濟上實行的措施,D排除。故選擇A。12.D解析.D【詳解】根據(jù)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末農民起義中劉邦推翻秦后被封為漢王,楚漢爭霸,劉邦戰(zhàn)勝項羽并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所以題干材料反映了“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的史實,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本題選D。13.D解析.D【詳解】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東漢中期以后,即位的皇帝太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權就由皇帝的母親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親戚,導致外企的勢力膨脹;皇帝長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擺布,想親自行使君權,就依賴身邊的宦官,設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寵,把持朝政。如此反復循環(huán),形成了東漢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國家陷入混亂、政治十分黑暗的統(tǒng)治之中。D正確;ABC不是東漢后期政治黑暗的表現(xiàn),排除;故選D。14.A解析.A【詳解】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的順序是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所以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別是商朝、秦朝、三國,A項正確;“春秋、戰(zhàn)國、秦朝”、“商朝、秦朝、春秋戰(zhàn)國”、“春秋、戰(zhàn)國、商朝”的朝代排序均不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15.D解析.D【詳解】依據(jù)所學可知,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所著《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史事?!妒酚洝肺墓P優(yōu)美,人物形象生動,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而且書中不但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還為許多下層人物寫了傳記。因此說法不正確的是只為帝王寫傳記,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敘述均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D。16.B解析.B【詳解】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時期的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使得絲綢之路得以開通,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往來,古代的絲織品通過絲綢之路運往西域(即今天的),B項正確;綜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項。故選B。17.C解析.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實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改革,其中就有禁止使用鮮卑語,改用漢語,故C符合題意;匈奴未推廣漢語,故A不符合題意;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未推廣漢語,故B不符合題意;東晉時,氐族在北方和西北建立過前仇池國、前秦國、后涼國。未推廣漢語,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8.B解析.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漢末年以來,江南地區(qū)戰(zhàn)亂較少,社會比較安定,許多人為躲避戰(zhàn)亂,逃往江南地區(qū),西晉后期以來,更多北方人遷到江南,給南方地區(qū)帶去了勞動力、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南下移民和江南民眾共同努力,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由“南朝時,……晉安郡‘沃壤也’”,可知在南朝時期福建經濟得到發(fā)展。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在題干內容中沒有反映,不符合題意。故選B。19.B解析.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一方面國家長期處于分裂割據(jù)狀態(tài),政權分立,另一方面,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少數(shù)民族內遷,推動了民族交融,因此具有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的特點,B正確;夏商西周是我國奴隸制國家的建立與發(fā)展時期,A排除;秦漢是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時期,C排除;史前時期尚未出現(xiàn)國家政權,D排除。故選B。20.C解析.C【詳解】依據(jù)題干詩中的關鍵信息.天文歷法、圓周率、“月后環(huán)山宇宙名”,結合課本所學可知,月球上有一座環(huán)形山,是以我國古代著名的數(shù)學家祖沖之名字命名的。祖沖之是南朝的著名的數(shù)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利用劉徽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shù)值,計算到小數(shù)點以后的第七位,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千年。祖沖之還對歷法進行精細的觀測和推算,在天文學方面,制定出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C正確;諸侯亮是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輔佐三國時期的蜀漢。A排除;賈思勰我國北朝時期的農學家,著有《齊民要術》一書。B排除;酈道元是我國杰出的地理學家,寫出了《水經注》一書,D排除;故選C。二、綜合題21.(1)現(xiàn)象.諸侯爭霸。變化.從與楚結盟到與晉結盟。(2)背景.伴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發(fā)展;新舊制度更替,社會矛盾尖銳;為了解決社會問題,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作用.促進了解析.(1)現(xiàn)象.諸侯爭霸。變化.從與楚結盟到與晉結盟。(2)背景.伴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發(fā)展;新舊制度更替,社會矛盾尖銳;為了解決社會問題,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作用.促進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發(fā)展;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奠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3)富國、強兵、加強君主集權(或.權力)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4)大動蕩、大變革、大爭鳴、大發(fā)展?!驹斀狻浚?)依據(jù)材料一“助楚擊晉”“鄭從晉伐秦“”楚伐鄭。鄭背楚,與晉親”“楚復伐鄭,晉來救之”可知反映了春秋時期諸侯爭霸、互相攻伐的的歷史現(xiàn)象。據(jù)材料可知,短短三十多年間,鄭國在外交上開始是與楚國結盟,后來則變?yōu)榕c晉國結盟。(2)據(jù)材料二“百家爭鳴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階級關系變化在思想領域內的反映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社會背景.伴隨著生產力和經濟的發(fā)展;新舊制度更替,社會矛盾尖銳;為了解決社會問題,一些有識之士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張和治國方略。據(jù)材料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波瀾壯闊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而且成為后世中華思想文化的源頭活水,影響十分深遠”分析其歷史作用.促進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發(fā)展;為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奠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3)據(jù)材料三“戰(zhàn)國時期的變法運動是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必然要求”概括戰(zhàn)國變法運動的主要目的.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據(jù)材料三“富國是這時變法的重點,強兵是這時變法的另一項重要措施,加強君主的權力,強化中央集權是這一時期改革的主題和高潮”,概括戰(zhàn)國變法運動的主要目的.富國、強兵、加強君主集權(或.權力)。(4)綜合上述材料,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爭霸,可見當時的時代特征是大動蕩;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局面,可見當時的時代特征是大爭鳴、大發(fā)展;材料三則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變法運動,可見當時的時代特征是大變革。22.(1)咸陽東.東海;南.南海;西.隴西;北.長城一帶。(2)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3)丞相、地方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4)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貨幣;【詳解】(1)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公元前解析.(1)咸陽東.東海;南.南海;西.隴西;北.長城一帶。(2)西周.分封制;秦朝.郡縣制。(3)丞相、地方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4)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貨幣;【詳解】(1)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建立秦朝,定都咸陽;秦朝的疆域,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2)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為穩(wěn)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西周實行分封制對地方進行管轄;在地方上,秦朝進一步廢除西周以來實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3)依據(jù)課本所學可知,秦朝統(tǒng)一后,創(chuàng)立了大一統(tǒng)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中央的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实壑?,設有中央政府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tǒng)領;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さ男姓L官稱郡守,郡下設縣,縣的長官稱縣令或縣長。(4)依據(jù)材料三七種文字變?yōu)橐环N文字;六種貨幣變?yōu)橐环N貨幣??芍从车牡慕y(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貨幣。結合課本所學,秦朝統(tǒng)一后,秦始皇為消除文字上的差異,命丞相李斯等人統(tǒng)一問題,制定筆畫規(guī)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朝的圓形防控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23.(1)西晉統(tǒng)治腐朽,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shù)民族人民為奴婢。匈奴(2)前秦和東晉以少勝多(3)漢化措施.①穿漢服②改漢姓③聯(lián)漢姻④說漢語改革作用.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解析.(1)西晉統(tǒng)治腐朽,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shù)民族人民為奴婢。匈奴(2)前秦和東晉以少勝多(3)漢化措施.①穿漢服②改漢姓③聯(lián)漢姻④說漢語改革作用.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4)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5)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關系,有時矛盾激化,甚至發(fā)生戰(zhàn)爭,但在總體上,民族隔閡趨于消解,民族關系趨于和緩?!痉治觥俊驹斀狻浚?)第一問根據(jù)材料一“西晉統(tǒng)治腐朽,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shù)民族人民為奴婢。這些暴政激起了內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笨芍凹て鹆藘冗w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的原因是.西晉統(tǒng)治腐朽,向內遷各族人民收取重稅,征兵派役,甚至掠賣少數(shù)民族人民為奴婢。第二問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內遷各族趁西晉內亂,起兵反晉,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亡了西晉。(2)根據(jù)材料二“淝水之戰(zhàn)形勢圖”結合所學知識,383年,前秦苻堅征集了80萬兵力,打算一舉滅亡東晉。秦軍前鋒與東晉軍隊8萬人隔淝水對峙。東晉將領要求秦軍稍向后退,以便晉軍渡河與秦軍決戰(zhàn),苻堅想趁東晉軍隊渡河時予以打擊,同意后退。秦軍中的氐族人不多,漢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將士占大多數(shù),他們不愿為前秦賣命,秦軍一退就潰不成軍,晉軍趁機發(fā)起進攻,以少勝多,大敗前秦。由此可知,“淝水之戰(zhàn)”的交戰(zhàn)雙方分別是前秦和東晉;這場戰(zhàn)爭的特點以少勝多。(3)根據(jù)材料三和所學知識,為了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進行改革,推行一系列漢化措施,如一律改穿漢服,學習漢語,采用漢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LY/T 3412-2024細表面人造板
- 統(tǒng)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6課 戊戌變法》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九年級上冊4.4《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聽評課記錄2
- 瓦匠施工安全責任協(xié)議書(2篇)
- 生活技能培訓服務合同(2篇)
- 粵人版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聽課評課記錄1
- 北京課改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9課《經濟重心的南移》聽課評課記錄
- 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聽評課記錄《 -2、5倍數(shù) 》人教版
- 人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4.4《課題學習 設計制作長方體形狀的包裝紙盒》聽評課記錄2
- 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下冊 聽評課記錄 9.2 第1課時《一元一次不等式》
- 一年級二年級奧數(shù)暑期培優(yōu)題庫
- 室內裝飾拆除專項施工方案
- 老年癡呆癥患者生活陪護協(xié)議
- 2024年-急診氣道管理共識課件
- 鋼筋工程精細化管理指南(中建內部)
- 小學語文中段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策略研究 中期報告
- 2024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適應性測試 (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詳解)
- 浙教版2023-2024學年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期末復習卷(含答案)
- 2024年中國鐵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運動訓練與康復治療培訓資料
- 經營開發(fā)部工作目標責任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