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面對永恒矛盾的普希金普希金的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_第1頁
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面對永恒矛盾的普希金普希金的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_第2頁
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面對永恒矛盾的普希金普希金的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_第3頁
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面對永恒矛盾的普希金普希金的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_第4頁
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面對永恒矛盾的普希金普希金的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面對永恒矛盾的普希金普希金的都市世界與自然世界

普希金有兩個世界。城市世界和自然世界。都市世界主要指俄國的“兩京”——莫斯科和彼得堡;自然世界則包括皇村中學、高加索、克里米亞、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三山村和波爾金諾村等。當然,都市世界和自然世界不只是空間/物理意義上的,更是精神/心理意義上的。都市世界代表著喧鬧、榮耀和自由的人身,當然還有情敵、沙皇和被捆縛的心靈;自然世界意味著孤寂、落寞和被禁錮的人身,當然還有純樸的鄉(xiāng)民、無言的風景和自由的心靈。作為一個出生都市的顯赫貴族,普希金對都市世界有著天生的依賴,所以他很難徹底地融入自然世界;作為一位天才詩人,普希金與自然世界有著不解的緣分,所以他從未真正屬于都市世界。他只能在兩個世界之間穿梭往來,他不得不面對一個永恒的矛盾。一自然的人與女性普希金出生在莫斯科(1812年毀于大火,1813年開始重建)。從空間大小和建筑規(guī)模上看,當時的莫斯科還不能算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都市,而是幾個村落的組合體,保留了一些鄉(xiāng)村氣息。不過,作為俄羅斯的第二首都,它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生活方式又具有典型的都市特性。作為顯赫貴族世家的子嗣,普希金從小就需要按著都市的理念和節(jié)奏生活,如要接受通行的家庭教育:聘請外國教師,學習和掌握歐洲語言,尤其是法語。這種正統(tǒng)的貴族教育模式在客觀上培養(yǎng)了普希金的貴族氣息,可是并沒有給普希金留下多少美好的印象。在后來的回憶中,普希金將這種教育稱為“該死的教育”。(390)普希金感激的是另一種教育:民間語文。*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的宗教因素”(04YB057)的階段性成果倘如翻閱一些文學藝術(shù)家的傳記,就不難發(fā)現(xiàn),在他們的童年生活中,往往有兩個因素在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一是大自然,一是女性。普希金也不例外。在13歲之前,普希金經(jīng)常隨家人離開莫斯科的沙龍,來到溫和寧靜的鄉(xiāng)下:普希金很喜歡那所鄉(xiāng)下小屋。小屋坐落在白樺林中。在林中空地上有張小木桌,旁邊有一條長凳。夏日,普希金一家人就在那里進餐飲茶,周圍是嗡嗡叫的蜜蜂。前面是一個水塘,水面倒映著塘邊的杉樹。杉樹的葉子黑油油的,樹頂呈尖形。水塘邊有株孤零零的老椴樹。就在這株椴樹下,小普希金常常獨自一人玩著玩具,幻想著未來。(30)柯林武德認為,自然不僅指“自然事物的總和或聚集”,還有另一個意義,即本源。(47)所以,構(gòu)筑普希金自然世界的質(zhì)料除了大自然,還有富有自然性的各類事物,比如農(nóng)民的日常生活和女性的溫柔。在普希金的童年記憶中,最重要的女人就是他的奶媽。對普希金而言,奶媽就是俄羅斯民間語文的代名詞。所以,他永遠記得一個個夜晚,老奶媽守在床頭,為他哼唱催眠曲,為他講述一個個童話故事。“通過奶媽的故事,我們就會明白,孩子成長的主要因素是在家庭和城市之外”。(28)也就是說,兒童的天性,總是更傾向與自然相通相融,“他們可以沖破阻力、扒開牢籠,哪怕是僅僅扒開牢籠的一個‘孔洞’,來與大自然神交意會”。(212)在皇村中學求學時期,普希金繼續(xù)著自己的自然之旅?;蚀逯袑W是一所典型的官方學校,它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課程設(shè)置都來自聽命于沙皇的教育部?;蚀逯袑W是很多普通貴族通往成功的奠基石,但是它的大門卻關(guān)住了一個野性而又靦腆的男孩。普希金剛剛逃離家庭的束縛,又被父母強行送到這個地方。1816年3月27日,在致維亞澤姆斯基的信中,普希金訴苦道:“我覺得皇村學校(或叫講學堂,謝天謝地,只是不要叫貴族學校)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令人難以忍受?!逼障=鸾又l(fā)出感嘆:能在嘈雜的城市里憧憬孤寂,看到千里之遙的荒丘、花園和農(nóng)舍和生長著靜悄悄的樹林的山岡、急湍湍流動著的清泉,甚至……牧童牧放著的羊群,這樣的人該有多幸福!(314)懷著對大自然的無限期待,在私底下,普希金為自己開辟出一個第二課堂:“白天,他徜徉在葉卡捷琳娜花園的樹林里,陶醉在水波瀲滟的湖邊景色中;夜里,他在他那間不到十平方米的斗室里潛心創(chuàng)作,把大自然賦予他的靈感傾注在筆端”。(16)因此,與其說是皇村中學培養(yǎng)了普希金,不如說是普希金完成了自我的塑造。也就是說,皇村中學的“第一課堂”束縛了他的天性,讓他煩惱異常,可詩歌和大自然構(gòu)建起來的“第二課堂”卻成為普希金美妙的回憶:“在那兒,大自然和理想一同把我哺育,我領(lǐng)略了詩歌、歡樂和寧靜……”。(430)從很多文藝家的經(jīng)歷來看,“孩童時期的印象,保存在人的記憶里,在靈魂深處生了根,好像種子撒在好的土地中一樣,過了很多年之后,它們在上帝的世界里發(fā)出它們光輝的、綠色的嫩芽”。(24)童年和少年時期的普希金就面臨著兩個世界的夾擊,他的貴族身份注定他身處都市世界,他的詩人秉性讓他企盼著能夠身處自然;可是當他真的身處自然的時候,他又牽掛著那個讓他厭煩的都市世界。這種矛盾幾乎貫穿了普希金的一生。二金德樹立了自然的回鶻世界的新理念1817年,普希金被分配到外交部任職,成為十品文官,他也借此名正言順地踏入都市世界。不過,他依然有很多機會親近自然。比如,剛剛就職后,他就可以去母親的領(lǐng)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探親避暑。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簡樸、寧靜、景色迷人,其鄰村是三山村。三山村及其主人奧西波娃的形象對普希金來說是鄉(xiāng)間寧靜生活的象征。但是,普希金在享受俄羅斯農(nóng)村樂趣的同時又感到非常厭煩,因為他留戀彼得堡豐富的文化娛樂和消遣生活,誠如他自己所言:“中學一畢業(yè),我?guī)缀躐R上就回到了普斯科夫省母親的領(lǐng)地。我還記得鄉(xiāng)間生活,那俄羅斯浴、草莓和其他趣事叫我欣喜若狂,但我并沒有流連忘返。我當時喜歡、至今仍然喜歡的是喧鬧之聲和來往的人群……”。(118)由此看來,青年普希金還渴望建功立業(yè),還喜歡喧鬧和娛樂,離不開都市世界里的沙龍和貴婦人。這樣,他只能再從大自然中返回都市,在都市世界中建構(gòu)一個自然世界了。他希望用藝術(shù)來介入社會,用藝術(shù)的自然性來造就政治的和諧。在《自由頌》(1817)中,他傳達了“和諧社會”的理想,也提出了實現(xiàn)這一理想的前提是讓法高于皇權(quán)。因此,劉文飛認為,普希金“是把自由當作法律的體現(xiàn)來歌頌的,也就是說,普希金歌頌的自由,就是那與專制、與暴君對立的民主?!?203)可是社會現(xiàn)實無法容忍他的天才和天真,或者說,都市世界可以接納一個迷戀都市的貴族普希金,卻只能拒斥一個時刻想讓都市成為自然的詩人普希金,哪怕他是用語言而不是武器在做這件事情,所以,“普希金欲將法律置于君王之上的思想,觸犯了沙皇的意志,這是兩次遭到放逐的原因之一?!?114)普希金確實留戀都市世界,可他又確實不屬于這個世界。在彼得堡的兩年,普希金因為無聊、煩惱而消沉。他開始厭惡上流社會,討厭陰謀和舞會。他開始感到自己似乎缺少點什么,感到他的命運應(yīng)該在別的地方,他說:“圣彼得堡令人窒息,我渴望新天地”。(158)所以,當普希金因張揚自由而得罪沙皇被流放南方的時候,他感到這次流放不是對他的懲罰,而是對他的獎賞。因為,他早就希望出走,而現(xiàn)在終于可以走了。他甚至說這是“自愿流放”。他聲稱這樣一來,他就“撕破了束縛他的羅網(wǎng)”。(181)普希金精神上的疲倦、失望和恥辱同離開首都一起消失了。他不是被趕走的,而是自己溜走的。他離開了這座用大理石建成的云霧籠罩的城市,離開了沙龍里阿諛奉承、游手好閑、狂歡縱飲的人群,離開了無休止的聚會、謊言和背叛。都市/政治世界的迫害加深了普希金對自然/藝術(shù)世界的感情。正如何懷宏所言,“人和人之間的某種不愉快的斷裂已經(jīng)發(fā)生,人們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感到阻隔,于是他們的眼光開始偏移,偏向視線可接觸之處的自然:她的寧靜可以使人忘卻煩惱;她的沉默正好是一個忠實的觀眾;她在時空上的無限延伸,對于一個因失掉了聯(lián)系而無所歸宿的人來說,正好是一個安身之處,一個承納他的痛苦的場所。”(56)對普希金來說,南方的高加索和克里米亞剛好成為他釋放和吐納悲郁的天地,讓他疲憊的身心、焦躁的心情得到了久違的撫慰。面對綿延起伏的高加索山脈,普希金充滿了驚奇。比起莫斯科郊區(qū)的農(nóng)村和位于彼得堡皇宮旁邊的皇村中學,這才是真正的大自然。他的驚奇可想而知:現(xiàn)在在我面前展現(xiàn)的是高加索高傲的群山。我登上陡峭的山巔,站在怪石嶙峋的山坡上,欣賞這蒼莽、陰郁的大自然無比美妙的景象,……(132)在1820年致弟弟的信中,普希金坦言高加索既療養(yǎng)了自己的身體,也撫慰了自己的心靈:“我在高加索住了兩個月;泉水對我非常有用,效果顯著,特別是硫礦溫泉?!腋械竭z憾的是,我的朋友,你沒有和我一起觀賞這些壯麗的、逶迤不絕的群山;在晴朗的早晨遠眺,一個個冰雪覆蓋的峰巒,猶如一朵朵奇異的云彩,五彩斑斕,一動不動”。(1-2)高加索陽光燦爛的天空,荒涼的原野景色,使普希金對自由生活更加熱愛。在這神秘的高山地區(qū),他更加痛恨城市生活和發(fā)生在城市里的陰謀詭計?!八械阶约和抢锏膸r石、白雪是朋友,同山洞和瀑布是知己?!?185)普希金還領(lǐng)略了克里米亞的海洋風光。在詩歌《“誰見過那個地方?……”》(1821)中,普希金飽含深情地懷戀著這段沿海漫游的經(jīng)歷:誰見過那個地方?天然的豐饒使柞木林繁茂,使草地肥壯,那里的波浪愛撫著和平的海岸,激揚起水花兒,歡樂地喧響,那里的月桂樹籠罩著丘陵山岡,郁郁不樂的雪花兒不敢光降。試問:什么人見過那美好邊疆?我這無名囚徒愛過那個地方。(81)在大海邊,在高山上,在大自然之中,遠離人寰,方知一切世俗功利的渺小,包括“文章千秋事”和千秋的名聲。難怪普希金在發(fā)出這樣的贊嘆:“幸福的、南方的天堂;美妙絕倫的地方;還有那令人浮想聯(lián)翩的大自然——群山、果園和大海”。(5-6)普希金有理由感謝都市世界的無情,否則他不可能這樣親近最為純粹的自然世界。對此,果戈理有著較為精辟的論斷:“命運好像故意把他拋往那些地方,在那里俄國的邊陲顯出它的鮮明而雄偉的特色,在那里,俄國無邊無際的平川被高入云的山巒所截斷,并且吹拂著南風。在暑熱的盆地里,巨大無朋、終年積雪的高加索使他驚嘆不止;可以說,高加索喚起了他心靈的力量,粉碎了束縛住他的自由思想的殘余鎖鏈?!?6-7)三8—動物性與存在的意義在普希金的筆下,高加索山脈無疑是和諧的。民族對立和沖突,山民們的野蠻和殘忍被推到次要位置。也就是說,高加索“經(jīng)過作者審美選擇的過濾,略去了現(xiàn)實生活的沉重與苦難,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自然環(huán)境、社會習慣、民風民俗、人物性格、人際關(guān)系等等,都展示出一個和諧美好的、未經(jīng)現(xiàn)代文明污染的人間樂園?!?110)此時的普希金已經(jīng)走進自然、欣賞自然,甚至敬重自然。但是,他并沒有融入自然,他沒有將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分,他只是將自然當作質(zhì)疑和對抗都市世界的一種手段。所以,“他注重忠實地表現(xiàn)大自然外在的美,更甚于探索大自然內(nèi)在的奧秘(像丘特切夫那樣);同時,他還更注重表現(xiàn)大自然在人的內(nèi)心世界喚起的情緒及其變化。在普希金那兒,幾乎沒有純?nèi)幻枥L自然景色的詩作,他在描繪大自然的同時,幾乎從不會忘記人這個主體。”(47)普希金對大自然的愛是有條件的。普希金對大自然有保留的愛在他的《高加索的俘虜》中得以印證。小說的主人公作為“文明逆子”,匆匆來到高加索尋找和諧,“自然之女”愛上了他,也就是說,他有足夠的機會完全脫離他所厭惡的都市世界,永遠地留守這個他渴慕已久的自然世界??墒?他畏懼了,畏懼了大自然對他的接納和挽留。他對“自然之女”的愛戀中有一份潛意識的居高臨下。對于俘虜?shù)恼嬲\與虛偽的矛盾,周湘魯?shù)恼撌隹芍^一針見血:“被少女所吸引的男主人公一面唾棄敗壞的文明,一面在面對未開化的野蠻民族時,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文化優(yōu)越感,少女的純樸動人與她父兄的野蠻互相補充,共同詮釋著與文明對立的自然和原始,男主人公一面向往自然生存狀態(tài)的美好,一面對原始生存狀態(tài)的無序恐懼拒斥?!?29-30)普希金為故事主人公作了這樣的辯護:“別的人感到遺憾的是,俘虜沒有跳進河中把我的車爾凱斯姑娘撈起來——可不,你試試看吧;我在高加索的許多河流中游過泳,——你自己會在這里淹死,卻連鬼都找不到一個;我的俘虜是一個聰明人,非常精明,他不迷戀那個車爾凱斯姑娘——他不投河是對的?!?48-50)讓俘虜離開都市,又讓他回歸都市;讓俘虜渴望走進自然,又讓他逃避自然,這些都是普希金的所為。所以,這是一個矛盾的普希金,但也是一個真實的普希金。這讓普希金的生命和他關(guān)于自然的作品更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張力。如果說,西歐浪漫主義者“回歸自然”的主張頗具預(yù)見性和現(xiàn)代性的話,那么,普希金對都市人“回歸自然”的動機和結(jié)果的質(zhì)疑態(tài)度恐怕更具有預(yù)見性和現(xiàn)代性,更真實地揭示了現(xiàn)代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生命困境。普希金就像他筆下的俘虜一樣,在身處大自然的時候,又開始了對都市的想念。流放的日子死氣沉沉,這讓他憂郁孤寂。隨著流放的期限一拖再拖,普希金對大自然的奇異感覺不再那么強烈,他10次、20次地希望皇帝開恩放他回到圣彼得堡。但是第二次流放又開始了,只不過地點變成了母親的領(lǐng)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1824年8月9日,普希金回到了自己家里。他站在了故居地門前,也站在了新的牢房門口。這是普希金第三次來到這兒。前兩次是消夏。蒼翠的群山、高大的古木、茵茵的草地、悠悠的流水,使久居彼得堡的青年詩人流連忘返,并將這里的美麗風光寫進了《鄉(xiāng)村》(1819)一詩:我的眼前啊到處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這里,我看到水面如鏡的平湖碧藍碧藍,湖面上,漁夫的風帆有時泛著熠熠白光,湖后面,是連綿起伏的山崗和阡陌縱橫的稻田,遠處,農(nóng)家的茅舍星星點點,牛羊成群放牧在濕潤的湖岸邊,谷物干燥房輕煙裊裊,磨坊風車旋轉(zhuǎn);富庶和勞動的景象到處呈現(xiàn)……(427-428)我們與其說是普希金在描繪鄉(xiāng)村,不如說普希金在想象鄉(xiāng)村。他是用都市人的眼光、審美的眼光在審視鄉(xiāng)村。當他在贊美鄉(xiāng)村的時候,他知道自己隨時,或許是明天,就可以回到彼得堡的。所以,當他因為被流放而不是度假來到這個美麗如畫的小山村時,我們卻讀到了普希金的苦悶、不滿而不是喜悅和感激:可是幸運總和我作對,我常年漂泊,無靠無依,聽憑專制政權(quán)的擺布,睡時還不知醒來身在何地。終年流放,飽受煎熬,如今仍深陷囹圄,度日如年。(468)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普希金在自然的懷抱中也只能慢慢釋懷。鄉(xiāng)村風景依舊迷人,更重要的是,孤獨的生活也是單純和自由的生活,可以讓他再次遠離復雜而專制的都市。皇村中學的同學,最好的朋友普欣給他帶了詩歌、友誼和少年時代的回憶。鄰村三山村的美麗風光和熱情純樸好客的女主人奧西波娃讓普希金體會了人性的真誠、淳樸和良善。紅顏知己凱恩的來訪更是讓普希金感謝命運善待自己,讓他獲得來精神的新生: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躍,/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蘇醒,/有了傾心的人,有了詩的靈感,/有了生命,有了眼淚,也有了愛情。(318)四自然之旅,不只在“自由”1826年9月8日,普希金結(jié)束了七年的流放生活,回到了讓他愛恨交加的莫斯科。1827年5月,普希金又回到了離別七年的彼得堡??墒?回到了久違的都市世界后,普希金心靈的自由卻消失了。1827年6月10日左右,他在給奧西波娃的信中說:“兩個首都雖然有所不同,但卻同樣庸俗和愚昧。由于我一向追求公正,如果讓我在二者之間進行選擇,那么我要說,我會選擇三山村”(155)1828年1月24日,在致奧西波娃的信中,普希金再次寫道:“夫人,彼得堡的喧囂與忙亂對我已經(jīng)變得非常陌生了——對此我已經(jīng)難以忍受。我更喜歡您那美妙絕倫的花園和索羅契河兩岸迷人的景色。”(164)在彼得堡,上流社會那些消遣活動對普希金已失去了吸引力。朋友們都感到他悶悶不樂、痛苦、尖刻。他經(jīng)常一大早就出城,步行走到皇村。他邊走邊考慮逃走和結(jié)婚的事情。在他眼里,出走和結(jié)婚同樣重要,因為二者都可以讓他得到解脫。1826至1828年的兩年間,普希金在都市世界(莫斯科和彼得堡)和自然世界(普斯科夫、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馬林尼基)之間穿梭往來,試圖尋找心靈的平衡。1829年5月1日夜,普希金動身前往高加索前線。這次真正的“自我流放”折射出普希金對自然的信任和依戀。1830年9月3日,普希金來到父親的領(lǐng)地波爾金諾村。他原打算在這里呆三個星期,至多呆一個月。但霍亂讓他滯留了三個月。這倒讓普希金意外地遠離了塵囂,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藝術(shù)世界的創(chuàng)造之中?!安柦鹬Z的秋天”讓普希金的天才得以全面發(fā)揮。對于這段和諧的時光,普希金贊嘆道:就在這甜蜜的靜謐中我忘卻世界,我的幻想催我進入甜蜜的夢境,我心中的詩就這樣漸漸地蘇醒:抒情的波濤沖擊著我的心靈,心靈顫栗、呼喚,它,如在夢中,渴望最終能自由地傾瀉激情——這時一群無形的客人——往昔的相識朝我走來,你們啊我的想象的果實。(368)波爾金諾是個貧窮的村莊??稍谶@寂靜的地方,普希金感到十分平靜,這是他一生中最感安寧的地方。1831年10月1日,普希金再次來到波爾金諾,住了40天,在創(chuàng)作上又獲得豐收。不過,回到彼得堡后,沙皇任命普希金為宮廷侍從。這不僅是對普希金的束縛,更是對他的侮辱。他向妻子表達了逃離都市的渴望:“我這疲乏不堪的奴隸,早想遠走高飛,/到遠方隱居,在寫作和安樂中憩息?!?303)政治的壓迫,婚姻的糟糕,經(jīng)濟的窘迫,讓普希金痛苦異常。1835年9月7日,普希金第五次來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不過,這時期的普希金已很難在自然世界中找到安寧和和諧了,這次的自然之旅沒有給他的藝術(shù)世界增色多少。或許是年輕的普希金在精神上已經(jīng)老了;或許是多年來在兩個世界之間的掙扎漸漸耗盡了他的靈感。沒有自然世界,便不會有一個偉大詩人普希金??梢哉f,自然世界更符合普希金的詩人天性,所以回歸自然的旅程往往能夠造就他創(chuàng)作上的一個個高峰。普希金與自然世界的關(guān)系也印證了“自然與藝術(shù)原是一對歡喜冤家。它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藝術(shù)家從自然那里所得到的體會,原是藝術(shù)家自己灌注到自然身上去的;自然從藝術(shù)家那里得到的贊美,原是自然本身從藝術(shù)家心底召喚起來的?!?167-168)也就是說,“藝術(shù)不可能讓自己擺脫出它的本原。它是自由和完善的內(nèi)在極限的見證,是人類植根于自然的見證?!?227)從這個意義上說,普希金同很多詩人一樣,是反都市的。而都市世界在普希金的生命中也確實扮演著反動的角色,它幾乎毀掉了普希金的藝術(shù)。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都市世界在普希金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中絲毫不起作用。恰恰相反,沒有一個都市世界的存在,也不會有一個偉大詩人普希金。普希金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