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實詞和虛詞推斷方法
推斷文言實詞含義◆明確實詞含義推斷的作用◆探究實詞含義推斷的方法實詞含義基本方法
理解文言實詞含義,是閱讀文言的基本功。閱讀中,我們總會碰到一些自己難以理解的字詞,有時候甚至碰到一些自己并不認識的字詞。這時候,我們不能胡亂去猜測,更不能置之不理,而應適當采取一些科學而合理的辦法,對自己不知道的字詞進行合理的推測。具體而言,就是瞻前顧后,合理推求。八字訣:瞻前顧后
合理推求推斷文言實詞含義方法一:鄰推法
鄰推法,就是運用相鄰的詞進行推斷,也即同義復詞推斷法。同義復詞指的是意思相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詞連用,表示同一個意思的復合詞。如果我們知道其中的一個詞的含義,則可以根據這個詞推斷出另一個詞的含義。有些詞在文中沒有意義相鄰的字,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所學造一個“同義復詞”進行鄰推。推斷文言實詞含義例1: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鄰推:比,譯為“鄰”、由后面“鄰”字得出其義.即時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①立誅殺曹無傷(《鴻門宴》)。②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面飛》)。③民殷富而不知存恤推斷文言實詞含義①立誅殺曹無傷(《鴻門宴》)。(誅:“殺”,通過“殺”推斷出誅的含義)
②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面飛》)。(從:“許”,同意;通過“許”推斷出“從”的含義)③民殷富而不知存恤。(存,“恤”,體恤;通過“恤”推斷出“存”的含義。)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鄰字助推
方法二:對推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句等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這樣通過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推斷文言實詞含義
例句: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
對推:諫:挽回,追補,由對應句中對應詞“追”可以推測出來。列句:谷則異室,死則同穴。對推:從位置上看“谷”與“死”處于相同的位置,而“異室”與“同穴”意思
又是相反相對的,那么我們可以推斷“谷”與“死”的意思也應該是相反
相對的。故從“死”的詞義可推斷“谷”的詞義為“活著(的時候)”。即時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①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②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過秦論》)。③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⑤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⑥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⑦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離騷》)推斷文言實詞含義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對推
答案見下頁即時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①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鴻門宴》)。
(舉,盡,與勝同義。)②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過秦論》)。(將,統(tǒng)領,與率同義。)③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歸去來兮辭》)。(游,結交,與交同義。)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列傳》)。(見,表被動,與被同義。)⑤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殫,竭盡,與竭同義。)⑥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須臾,片刻,與終日相反。)⑦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離騷》)(以,用,與前句中“用”相同。)推斷文言實詞含義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方法三:形推法根據字形的構成,我們可以從造字的角度,適度進行字詞含義進行推測,此方法特別適宜一些平時不太常見的字詞。一些外形相似的通假字,也屬于形推法的范疇。推斷文言實詞含義例句:身雖瘁臞,猶未有益。(注:①臞:同“癯”。)(2007年湖南卷)解析:清瘦的意思;“瘁臞”是平時不多見的字詞,考卷已對“臞”進行了標注,同“癯”,從兩字外形看,都是病字旁,可見其含義與這方面有關,再根據上下文,可以適度推出此義。即時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①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ā犊兹笘|南飛》)②徑造廬訪成。(96年上海高考)③說說下列幾組字詞的含義,了解字形結構與字詞含義的關系。
購、貸、貨、賒、賊推斷文言實詞含義①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ā犊兹笘|南飛》)(取,通“娶”)②徑造廬訪成。(96年上海高考)(造,到……去)(走字底)③購、貸、貨、賒、賊(與財物、錢財有關)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形推方法四:聲推法文言中有一些字詞是聲音通假,這些通假字有時一時識別不了,這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聲推法來找到它的本字,進而推出其含義。推斷文言實詞含義例句:項羽大怒,伏弩射中漢王,漢王傷匈。解析:胸義,如果將“匈”解成通常的意義“匈奴”,從上下語境看,無論如何也解析不清楚,這時候,我們首先想到通假,從聲音“匈”(胸)推出。例句: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蘇軾《教戰(zhàn)守策》)聲推:“頓”與“鈍”音近通假,“鈍”的含義是“不鋒利”,那么“甲兵頓弊”就是“甲弊兵鈍”,意思是“長期放棄戰(zhàn)備,鎧甲破弊,兵器也不鋒利了”。即時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①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②群臣百官皆畔。③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④兵不頓而利可全⑤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顏氏家訓?勉學》)⑥山川相繆,郁乎蒼蒼。(《前赤壁賦》)⑦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國也》)推斷文言實詞含義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聲推
答案見下頁即時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①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矢,同“屎”。)②群臣百官皆畔。(畔,同“叛”)③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④兵不頓而利可全。(頓,通“鈍”。)⑤明六經之指,涉百家之書。(《顏氏家訓?勉學》)(指,通“旨”。)⑥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繆,同“繚”,環(huán)繞。)⑦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同“斑”,頭發(fā)花白,常比喻老人。)推斷文言實詞含義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聲推通假方法五:類推法
大量的文言詞義,我們可以通過“成語”或“教材類句”進行類推,從而理解文言實詞的意義和用法。課文中選了大量典范的文言文,那里有豐富的文言詞匯。如果我們既能熟練地掌握課文中的文言詞語,又能在閱讀其他文言文的時候進行由此及彼的聯(lián)想和求同析異的遷移,就會很容易地推斷某些文言實詞的意義。
成語是仍在使用的文言。成語中許多字詞含義,是類推的源泉。推斷文言實詞含義例句:臣從其計,大王亦幸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解析:聽從;通過成語“言聽計從”推測出。即時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1.始速禍焉(《六國論》)2.舉類邇而見義遠(《屈原列傳》)3.其文約,其辭微(《屈原列傳》)4.汝罪宜死,今姑貸汝。5.請略說一隅,而君子審其信否焉。(2023全國一卷)推斷文言實詞含義1.聯(lián)系成語“不速之客”而推知其應為“招致”。2.聯(lián)想成語“遐邇聞名”而推出其為“近”。3.與成語“微言大義”相聯(lián)系,就可解為“精微,含蓄”之意。4.聯(lián)系成語嚴懲不貸,貸即寬恕。5.聯(lián)想到成語“負隅頑抗”,可知“隅”是角落的意思,結合語境,可推知為一小部分,片面或部分。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類推推法匯總推斷文言實詞含義結合語境對推形推聲推類推實詞含義代入語境鄰推
文本中的實詞,我們不知道其含義。不妨進行以下方面的推斷:借助鄰字、察看句子結構、研究字的外形構造、聯(lián)及同音通假、聯(lián)想課文類句或相關成語。
完成上述推測后,再結合語境,將推測出的含義代入句子中,看看是與文中語意相符。面對一個不知義的實詞,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即時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翻譯全文,并思考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方法。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重以周,故不??;輕以約,故人樂為善。……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人也詳,其待己也廉。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推斷文言實詞含義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嚴格而周密,他要求別人寬容而簡約。嚴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進行道德修養(yǎng);寬容而簡約,所以人們樂于做好事?!F(xiàn)在的君子卻不是這樣,他要求別人全面,要求自己卻很少。(對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們很難做好事;(對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獲就少。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即時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翻譯全文,并思考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方法。1.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抖Y記》2.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柜,薰桂椒之櫝,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韓非子》推斷文言實詞含義2.楚國有一個(商)人把他的珍珠賣給鄭國的人,(珠寶)是用木蘭樹的木制的盒子裝,用桂椒來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點綴其上,用美玉點飾,用翠鳥的羽毛裝飾(盒子)。鄭國的人買了這個盒子卻把珠寶還給了商人。這可以說是善于賣盒子了,卻不能說善于賣珍珠。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
1.君子施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推斷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翻譯全文,并思考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方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保ā睹献印罚好献右娏夯萃酰┩茢辔难詫嵲~含義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推斷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翻譯全文,并思考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方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推斷文言實詞含義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
譯文:梁惠王說:“我治理梁國,真是費盡心力了。河內地方遭了饑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遷移到河東,同時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河東遭了饑荒,也這樣辦。我曾經考察過鄰國的政事,沒有誰能像我這樣盡心的??墒?,鄰國的百姓并不因此減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這是什么緣故呢?”推斷練習說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翻譯全文,并思考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方法。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虬俨蕉笾梗蛭迨蕉笾?。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保ā睹献印罚好献右娏夯萃酰┩茢辔难詫嵲~含義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
譯文: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戰(zhàn)爭,那就請讓我用戰(zhàn)爭打個比喻吧。戰(zhàn)鼓咚咚敲響,槍尖刀鋒剛一接觸,有些士兵就拋下盔甲,拖著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腳,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腳。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恥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嗎?”
惠王說:“不可以。只不過他們沒有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這也是逃跑呀?!比茢嗑毩曊f說下列句中紅色字詞的意思,翻譯全文,并思考文言實詞含義推斷方法。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呂氏春秋?察傳》推斷文言實詞含義通過練習歸納文言實詞推斷方法
譯文:傳聞不可以不審察,經過輾轉相傳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獼猴,獼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別就很遠了。這是愚蠢的人犯大錯誤的原因。言辭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線,不可不分辨清楚,這是圣人需要特別慎重對待的問題。雖然這樣,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著事物的規(guī)律和人的情理,用這種方法來審察所聽到的傳聞,就可以得到真實的情況了。文言虛詞7大推斷技法文言虛詞的7大推斷技法一、標志識別法
二、代入檢驗法
三、句意分析法四、對稱分析法五、句位分析法六、語法切入法七、詞性界定法推斷方法技法一
標志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志詞,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為”表判斷,用“見”“于”“為”“為……所”表被動,用“之”“是”表賓語前置。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文后題目。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知弗若歟?曰:非然也。[參考譯文]弈秋,是全國善于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徒弟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徒弟專心致志,一心一意只聽弈秋的話;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講,心里卻老想著有天鵝將要飛來,想著要拉開弓將它射下。雖然他和另一個人一起跟弈秋學習,卻比不上人家。難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應用體驗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曰:非然也B.其一人專心致志為是其知弗若歟C.惟弈秋之為聽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D.思援弓繳而射之且秦強而趙弱解析:本題可采用“標志識別法”。A項,都是判斷句,所以兩個“也”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都是判斷句的標志。B項,第一個“其”的意思是“其中的”,第二個“其”的意思是“他的”。C項,“惟弈秋之為聽”是賓語前置句,“之”是賓語前置句的標志,沒有意義,第二個“之”是代詞。D項,第一個“而”表承接關系,第二個“而”表并列關系。技法二
代入檢驗法答題時先確認判斷該虛詞在兩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義和用法,然后將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順、恰當。如通暢,則相同;反之,則不同。如“不與市中兒嬉敖”和“客亦知夫水與月乎”兩句,判斷“與”的意義和用法是否相同。我們首先關注第二句,第二句話出自《赤壁賦》,句中的“與”連接了“水”和“月”,是連詞,譯為“和”,把這個用法代入第一句中,句意不通,可以判斷兩句中的“與”意義和用法不同。結合語境判斷,第一句中的“與”是介詞,譯為“跟”。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文后題目。
《魏略》曰:劉備屯于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绷了煅栽唬骸皩④姸葎㈡?zhèn)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绷劣衷唬骸皩④娮远群稳缫??”備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fā)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zhèn)南,令國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眰鋸钠溆?,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應用體驗下列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解析:本題可采用“代入檢驗法”。解答時可從每個選項的第二句入手,首先確定虛詞的詞性和意義,然后再代入第一句,分析是否恰當即可。A項,第二句出自《寡人之于國也》,“而”都是連詞,表轉折,譯作“但是”。B項,第二句出自《蘇武傳》,“以”為連詞,表目的,可譯作“來”;第一句“以”為介詞,可譯作“用”“拿”,后面省略了代詞“之”,指“結毦”。C項,第二句出自《師說》,“乃”為副詞,譯作“竟然”“反而”;第一句“乃”為副詞,可譯作“于是”。D項,第二句出自《鴻門宴》,“之”為代詞,代指人,即項伯;第一句“之”為代詞,代上述事情。
技法三
句意分析法根據句子的大意推斷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如“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句子的大意是“堆積土石成為高山,風雨(就會)在這里興起”,由此確定“焉”是兼詞“于之”“于此”,“興焉”即“在這里興起”。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崔瑗字子玉,早孤,銳志好學,盡能傳其父業(yè)。年十八游學京師,遂明天官、歷數、《京房易傳》。主儒宗之。與扶風馬融、南陽張衡特相友好。年四十余,始為郡吏。以事系東郡發(fā)干獄。獄掾善為《禮》,瑗間考訊時,輒問以《禮》說。其專心好學,雖顛沛必于是。后事釋歸家。翻譯文中畫線句子。(注意加點虛詞的翻譯)(1)以事系東郡發(fā)干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獄掾善為《禮》,瑗間考訊時,輒問以《禮》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來)因事被關進東郡發(fā)干縣的監(jiān)獄。
監(jiān)獄長對《禮經》很有研究,崔瑗受審訊之外,常常向監(jiān)獄長請教《禮經》的有關問題。應用體驗技法四
對稱分析法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如“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歸去來兮辭(并序)》]中“以”和“而”處于對應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由此可推斷“以”也是表修飾的連詞。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中“因”和“乘”處于對應位置,“乘”是介詞“趁著”的意思,由此可推斷“因”也是“趁著”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對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勢”。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士不以利移,不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雖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偽不如拙誠。學問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誨不厭,所以治人也。所以貴虛無者,得以應變而合時也。(選自《說苑》)解析:A項,第一句“以”,可根據對稱分析法推斷。“以”和后半句“為”處于同一位置,“為”是介詞,因為,由此推知“以”也是介詞,因為;第二句“以”和后半句中的“而”處同一位置,“而”是表修飾的連詞,同理“以”也為表修飾的連詞。所以A項中的兩個“以”意義和用法不同。B項,第一句中“之”為助詞,的;第二句中的“之”為代詞,這。C項,兩句中的“者”均為代詞,……的人。D項,第一句中的“而”表遞進關系,并且;第二句中的“而”表修飾關系,無實義。應用體驗技法五
句位分析法一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詞,如“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在句首還常作語氣副詞(表反問或揣測),如“其(表揣測語氣)皆出于此乎”(《師說》)。在句中動詞后一般是代詞,如“秦王恐其(代藺相如)破璧”(《廉頗藺相如列傳》)。在名(代)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表商量、期望、祈使語氣),如“吾其(語氣副詞,還是)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金履祥字吉父,婺之蘭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書,即能記誦。比長,益自策勵。及壯,知向濂洛之學,事同郡王柏,從登何基之門?;鶆t學于黃榦,而榦親承朱熹之傳者也。自是講貫益密,造詣益邃。時宋之國事已不可為,履祥遂絕意進取。然負其經濟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會襄樊之師日急,宋人坐視而不敢救,履祥因進牽制搗虛之策,請以重兵由海道直趨燕、薊,則襄樊之師,將不攻而自解。且備敘海舶所經,凡州郡縣邑,下至巨洋別島,難易遠近,歷歷可據以行。宋終莫能用。及后朱瑄、張清獻海運之利,而所由海道,視履祥先所上書,咫尺無異者,然后人服其精確。應用體驗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解析:A項,第一句中的“也”位于句末,是表判斷的語氣詞;第二句中的“也”處于句中,是表舒緩語氣的句中助詞。B項,第一句中“其”放在動詞之后,是代詞,譯為“他”;第二句中的“其”放在句首,作副詞,表反問語氣,譯為“難道”。C項,第一句中的“于”處于人名之前,引出對象,為介詞,譯為“向”;第二句中的“于”處于地點名詞之前,引出處所,為介詞,譯為“在”。D項,兩句中的“以”都處于動詞之前,引出動作行為的結果或目的,均為連詞,譯為“來”。技法六
語法切入法根據虛詞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來判斷其大概含義。不同的句子成分決定了詞語的詞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句中有三個“為”,前兩句的主語是“人”和“我”,賓語是“刀俎”和“魚肉”,句中的兩個“為”應為動詞作謂語,譯為“是”;末句“何辭”,即“辭何”,是個動賓結構,主語承前省略,可見句末的“為”是表疑問的語氣助詞,因為它不表示實在意義。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蓖跻院蜑檎N,而刖(砍掉)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蓖跤忠院蜑檎N,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焙驮唬骸拔岱潜疽玻驅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蓖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氀?,遂命曰“和氏之璧”。解析:A項,第一句中的“之”放在動詞“獻”之后作賓語,代指“玉璞”;第二句中的“之”為助詞,的。B項,第一句“其”修飾“左足”,作動詞“刖”的賓語,代詞,意為“他的”;第二句中的“其”修飾“故”,作動詞“問”的賓語,代詞,意為“其中的”。C項,第一句中的“乃”放在動詞“抱”之前,副詞,意為“于是、就”;第二句中的“乃”放在動詞“使”之前,副詞,意為“于是、就”。D項,第一句中的“以”處在謂語的位置,動詞,意為“認為”;第二句中的“以”放在名詞“石”之前,構成介賓結構,作狀語,意為“用”。應用體驗技法七
詞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詞兼有實詞和虛詞兩種性質,可借助上下文的語境,推斷其詞性和用法。詞性不一樣,用法也不一樣。如《蘭亭集序》中的兩個句子“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興懷”,前一個“之”是動詞,“往、到達”,后一個“之”是代詞,代指“向之所欣……已為陳跡”。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后創(chuàng)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yī)曰:“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臂作創(chuàng),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庇鸨闵毂哿钺t(y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于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節(jié)選自《三國志·關羽傳》,有刪改)[參考譯文]關羽曾被亂箭射中,箭穿過他的左臂,后來傷口雖然愈合,但每當陰雨天氣,左臂常常疼痛。醫(yī)生說:“箭頭上有毒,毒素深入到骨頭里面,應當割開手臂到受傷處,刮去骨頭上的余毒,然后這種病痛才能消除?!标P羽便伸出手臂讓醫(yī)生開刀。當時關羽正好請了將領們宴飲,手臂上的血往下流,滴滿了一盤子,而關羽卻切肉飲酒,談笑自若。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解析:A項,第一句句中的“為”與“所”結合構成被動,介詞,意為“被”;第二句句中的“為”是動詞,意為“治理”。B項,第一句句中的“乃”是副詞,意為“才”;第二句句中的“乃”是副詞,表判斷,意為“是”。C項,第一句句中的“適”為副詞,意為“正好、恰好”;第二句句中的“適”是動詞,意為“享受、享有”。D項,兩句中的“若”均為動詞,意為“像”。應用體驗探究突破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故有國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讒而弗見,后有賊而不知。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蒙首惡之名。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必陷篡弒之誅,死罪之名。其實皆以為善,為之不知其義,被之空言而不敢辭。夫不通禮義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則犯,臣不臣則誅,父不父則無道,子不子則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以天下之大過予之,則受而弗敢辭。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選自《史記·太史公自序》,有刪改)D(2)文中“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義者”中的“于”與下列各句中加點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B.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C.不拘于時,學于余D.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D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很多,只有將其置于具體的語境中,才能準確判斷。第(1)題,A項,前句中的“而”,表轉折關系,相當于“卻”;后句中的“而”,表順承關系,相當于“于是,就”。B項,前句中的“為”,動詞,做;后句中的“為”,名詞,心理活動。C項,前句中的“之”,結構助詞,相當于“的”;后句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規(guī)劃臨時用地租賃協(xié)議2篇
- 2025年度智能車位共享平臺租賃合同模板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內地居民離婚后財產分割法律援助合同
- 2025年度美容院美容院連鎖品牌形象設計與推廣合同
- 2025年度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與農業(yè)機械化服務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噴漆工職業(yè)危害告知與培訓實施合同
- 2025年無子女離婚撫養(yǎng)權協(xié)議范本子女撫養(yǎng)費用明細12篇
- 二手車交易協(xié)議范本2024年度版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變壓器租賃與電力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仿古茶具展覽展示與推廣服務合同3篇
- 廣西桂林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
- 財務指標與財務管理
- 2023-2024學年西安市高二數學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卷附答案解析
-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綠色小衛(wèi)士》全部教案
- 【京東倉庫出庫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13000字(論文)】
- 保安春節(jié)安全生產培訓
- 初一語文上冊基礎知識訓練及答案(5篇)
- 勞務合同樣本下載
- 血液透析水處理系統(tǒng)演示
- GB/T 27030-2006合格評定第三方符合性標志的通用要求
- GB/T 13663.2-2018給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統(tǒng)第2部分:管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