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晚期佛教史事研究_第1頁
西夏晚期佛教史事研究_第2頁
西夏晚期佛教史事研究_第3頁
西夏晚期佛教史事研究_第4頁
西夏晚期佛教史事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夏晚期佛教史事研究

1038年,袁浩正式成立了夏國,并在歷史上被稱為夏國。在此期間,他經(jīng)歷了十帝、冰昌、乾順、仁孝、楚友、安全、遵陽、德旺等。例如,從982年到982年,共有12位皇帝和245年的歷史。繼遷、德明雖沒有正式建立國家,但這兩代人為西夏正式立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繼遷通過對宋斗爭得以重新建立夏州地方政權,并制訂了“西掠吐蕃健馬,北收回鶻銳兵”的戰(zhàn)略目標。德明時,在鞏固已有勢力范圍的基礎上,一方面積極和宋、遼建立臣屬關系,加強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和畿內(nèi)社會生產(chǎn)發(fā)展,獲取經(jīng)濟利益,積累眾多財富。另一方面也利用與宋關系比較和睦的時機不斷向外拓展,主要實施對河西的進攻和占領,已經(jīng)是“未稱國而王其土”,為元昊正式建國及以后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在西夏整個歷史過程中,從元昊到秉??伤愦笙膰⒑桶l(fā)展的鞏固期。這一時期主要以“尚武重法”為立國方針,對內(nèi)積極發(fā)展生產(chǎn)、經(jīng)濟、宗教等,對外加緊戰(zhàn)爭,以求得鄰國的承認。乾順和仁孝是西夏兩位執(zhí)政時間最長的皇帝,這一時期是西夏最為繁榮昌盛的階段。乾順朝和仁孝朝一改元昊時期“尚武重法”的立國方針為“尚文重法”,佛教和儒學都得到空前發(fā)展。從西夏建國起經(jīng)過幾朝努力到乾順執(zhí)政前期把宋賜予的漢文佛經(jīng)譯成西夏文,形成了蕃文大藏經(jīng)。仁孝時在此基礎上又開始大規(guī)模的??狈鸾?jīng)并小規(guī)模繼續(xù)翻譯佛經(jīng),法事活動也更加頻繁和鋪張。西夏在國內(nèi)各地設立太學、國學、郡學,教授儒學,為西夏及其后興起的元帝國培養(yǎng)和儲備了大批可用之才。從純祐到末帝共35年時間,這是西夏由盛轉衰以至亡國的階段。這一時期國內(nèi)矛盾激化,朝臣爭權奪利嚴重,皇帝更迭頻繁。加上統(tǒng)治者實施并執(zhí)行了錯誤的內(nèi)政外交方針,與金進行了長達十三年的戰(zhàn)爭,致使國力迅速衰退,在蒙古軍隊的強大攻勢下走到盡頭,1227年以黨項族為主體建立的國家就此結束。一蒙古攻擊西域的原因正當西夏由盛轉衰之際,成吉思汗統(tǒng)一漠北蒙古各部后,其勢力逐漸強盛起來,開始對外擴張。它西南與西夏為鄰,東南與金國交界,蒙古要想向外擴張,首當其沖要與西夏、金發(fā)生沖突。蒙古崛起前,曾長期受到金國壓迫,蒙古人對金充滿了仇恨和反抗情緒。隨著蒙古的強大,鐵木真決心報復金國,立志滅金。但當時西夏是金的藩屬,雙方有某種共同利益。如果蒙古直接進攻金國,又擔心受到西夏牽制。為達到自己經(jīng)濟和軍事目的及破壞夏金聯(lián)盟,蒙古首先對西夏展開進攻,這就是蒙古攻打西夏的主要原因。西夏地理位置重要,尤其河西地區(qū)既連接中原和西域,又是大漠南北與中原的交通要道。河西地區(qū)不僅是西北農(nóng)牧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而且還是馬匹的蓄養(yǎng)地,出產(chǎn)精良戰(zhàn)馬,這也是蒙古對西夏軍事進攻的又一原因。蒙古對西夏的進攻主要從河西開始,對西夏的重要軍事進攻主要有六次,即力吉里寨之戰(zhàn)、斡羅孩之戰(zhàn)、克夷門之戰(zhàn)、銀州之戰(zhàn)、靈州之戰(zhàn)和中興府之戰(zhàn),每次戰(zhàn)爭均以蒙古軍隊的勝利而告終。(一)蒙古對利用吉里突出攻力吉里灶的戰(zhàn)爭1193年,仁孝卒,純祐即位,他基本延續(xù)乃父治國之策,與金保持聯(lián)盟,開通榷場、和市,對內(nèi)發(fā)展生產(chǎn),穩(wěn)定境內(nèi)人民生活,呈現(xiàn)出“四郊鮮兵革之患,國無水旱之虞。蓋西夏小邦,但能循舊章,安無事,已稱善守矣。即其宮闈間,未聞失德”景象。但無論如何,西夏此時已經(jīng)走向衰落了,有“夏業(yè)中衰,于是乎始”之說。蒙古對西夏的進攻開始于純祐時期,《元史》對這次戰(zhàn)役只作了十分簡略的描述:“歲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經(jīng)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駝而還”。成吉思汗這次進攻的借口是西夏收納克烈部首領汪罕之子亦剌哈桑昆。汪罕被成吉思汗打敗后,其子亦剌哈桑昆經(jīng)西夏過徹勒之地,日剽掠以自資,既而亦為西夏所攻走,至龜茲國,龜茲國主以兵討殺之。蒙古對西夏第一次進攻是對西夏軍事和經(jīng)濟實力的一次試探。《西夏書事》對此也有記載:“至是(1205),引將怯古里禿、耶律阿海等部兵,入河西攻力吉里寨,破之,縱兵瓜、沙諸州,純祐不敢拒。夏四月,蒙古兵還,掠落思城?!蹦壳?學界對力吉里寨和落思城的具體地址尚存爭議。從《西夏書事》的記載看,這兩個地方可能均在河西走廊西端。因為從蒙古入夏的意圖看,他并不想占領西夏,只是一次試探性的進軍,以探究西夏軍事力量的虛實,蒙古軍隊自然既要選在離西夏中心腹地較遠的地方,又要是比較富庶的地區(qū),而不可能選擇荒無人煙的地區(qū),河西走廊正是這樣一個理想的地方,對其進攻不僅可以達到試探西夏目的,而且也可以掠奪一些他們所需的財產(chǎn)、人口。1205年4月,蒙古結束為期一個月的進攻帶著大量的戰(zhàn)利品撤兵,返回漠北。6月,純祐下令修復遭到破壞的城堡,大赦境內(nèi),改興慶府為中興府。1205年11月,純祐聞蒙古軍隊進攻金國,想乘虛侵入蒙古,報復蒙古第一次對西夏的侵略,行數(shù)日,一無所獲,諜報蒙古兵敗金軍,回師救金,撤軍。這是蒙古第一次侵入西夏并取得勝利,從此拉開了蒙古持久征戰(zhàn)西夏的序幕。(二)蒙古兵駐是否駐煤人1196年,仁孝弟越王仁友卒,仁友子安全因其父在平定任得敬分國叛亂中立有重大功勞,上書純祐欲襲王位,遭到純祐拒絕,遂產(chǎn)生嫉恨,密謀篡位。1206年在純祐母羅皇太后的干涉下,安全廢純祐自立,并得到金的認可與冊封。1207年,蒙古借口西夏皇帝無故被廢和不向蒙古納貢對西夏發(fā)動了第二次進攻,遣兵攻取斡羅孩城。蒙古兵駐斡羅孩城,四出侵掠,安全集右?guī)T路兵以拒。蒙古主見夏兵勢尚盛,不敢聚進,逾五月,糧匱引還。(三)蒙古軍隊第二次對利用夏金關系的阻礙《元史·太祖本紀》載:“(太祖)四年已巳春,畏吾兒國來歸。帝入河西。夏主安全遣其世子率師來戰(zhàn),敗之,獲其副元帥高令公(高逸)??素X莺3?俘其太傅西壁氏(西壁訛答)。進至克夷門,復敗夏師,獲其將嵬名令公。薄中興府,引河水灌之。堤決,水外潰,遂撤圍還。遣太傅訛答入中興,詔諭夏主,夏主納女請和。”這是蒙古軍隊第三次對西夏的進攻。盡管西夏派兵奮力抵抗蒙古進攻,在克夷門拒蒙古軍兩月有余,但西夏最終還是沒能抵擋住蒙古軍隊,損兵折將。蒙古軍隊圍攻中興府時,安全曾遣使向金求援。但金主完顏永濟昏庸無能,認不清形勢,認為“敵人相攻,吾國之?!?不聽群臣出兵救夏的建議而拒絕出兵援助,致使夏金關系破裂,安全被迫獻女請和,向蒙古稱臣,表示“愿為君右手而效力”,因此導致了夏金相攻十余年,消弱了彼此實力,為蒙古滅夏和金起了推動作用。同時,因夏對蒙古稱臣,成吉思汗開始不斷向夏索稅、征兵,也使西夏百姓苦不堪言。(四)關于西方軍隊進占西域的依靠1211年,遵頊在宮庭政變中登上了王位。他是純祐朝進士,唱名第一,雖有滿腹經(jīng)綸,卻無政治家應有的遠見卓識和應付復雜局面的能力與手段,在處理政務上從沒有顯示出他有什么過人之處。他上臺后仍然奉行安全時“附蒙侵金”的外交政策,夏金構兵在遵頊時達到頂峰。遵頊在位十余年,就與金作戰(zhàn)十余年,把國家推向滅亡的深淵。西夏一面對金作戰(zhàn),一面還要應付蒙古的征派和侵奪。1217年,成吉思汗征西域,要求西夏派兵隨同出征。西夏對征發(fā)“不堪奔命,禮意漸疏”,遂拒絕了這次征派,引起蒙古不滿。成吉思汗遣使責問,卻遭到西夏大臣阿沙敢不譏諷?!睹晒琶苁贰份d:成吉思汗遣使要求西夏履行“其為我右手而行之”。不待不兒罕(遵頊)言,阿沙敢不先言曰:氣力既不足,何以稱罕為?遂不益軍、出大言而遣之矣。于是成吉思合罕曰:何可聽阿沙敢不言語(相侵)如是耶?量即轉往其處,復何難哉!恰值將征他人,姑罷之,若獲長生天之佑護,得以牢握金勒歸來后,卻再理會之。為此導致蒙古對西夏的第四次進攻。成吉思汗親征西域,令木華黎負責對金國和西夏戰(zhàn)事,木華黎在進攻金的同時,于1217年12月(《元史》載太祖十三年,即1218年)派遣一支軍隊進圍中興府,遵頊驚恐萬狀,留下太子德任守護中興府,自己卻與親信逃往西涼府避難。對于這次征討西夏的統(tǒng)帥是誰,學界有不同的觀點,有學者認為是成吉思汗,有人認為是木華黎,有人認為可能是木華黎的部下。及至1223年,西夏再次被迫協(xié)助蒙古軍隊攻金國風翔,遭到金的頑強抵抗,夏軍損失慘重,自行撤軍,蒙古軍隊也未能攻下風翔,轉而遷怒于西夏。成吉思汗不滿意遵頊的所作所為,在蒙古的高壓之下,遵頊于1223年禪位于德旺,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五)沙州、攻銀州1223年德旺即位后,決定改變其父對蒙、金政策,準備重新聯(lián)金抗蒙,想以此擺脫蒙古對西夏的控制。德旺一方面遣使聯(lián)系金國,另一方面還利用成吉思汗征西域的機會聯(lián)絡漠北與蒙古有仇的部落,以結成抗蒙聯(lián)盟。當成吉思汗得知西夏的意圖后,密令木華黎之子孛魯侍機征討西夏?!对贰へ敏攤鳌份d:“時太祖在西域,夏國主李王陰結外援,蓄異圖,密詔孛魯討之。甲申秋九月,攻銀州,克之,斬首數(shù)萬,獲生口馬駝牛羊數(shù)十萬,俘監(jiān)府塔海,命都元帥蒙古不華將兵守其要害而還”。1219年成吉思汗親征西域,1223年結束西域戰(zhàn)爭。1224年5月,成吉思汗從西域回師東進,過沙州而圍之,逾月不下,遣部下兵夜穴城以入。守將籍辣思義納火穴中,蒙古兵死傷慘重,思義城守如故。9月,孛魯率兵攻銀州時,西邊的沙州仍在蒙古軍的包圍之下。11月,德旺聞銀州不守,漠北諸部多潰散,被迫遣使至蒙古軍前請降,答應派送質(zhì)子。而此時蒙古軍隊圍困沙州半年有余,卻未能攻下,故借此撤軍,這才解了沙州之圍。《西夏書事》中提到“蒙古久攻沙州不下,恐銀、夏出兵赴援,才命孛魯攻打銀州”。筆者以為圍沙州和攻銀州之間并沒有什么必然聯(lián)系,進攻銀州只是蒙古進攻西夏的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此時的西夏已經(jīng)處在十分危急的境地,大概西夏已經(jīng)沒有能力從銀、夏調(diào)兵援助遙遠的沙州了。(六)蒙古進攻西夏國的資金來源對肅、甘、涼州的占領。1224年11月,成吉思汗從沙州撤軍,1225年春正月回和林行宮休整。在此期間蒙古借口西夏不送質(zhì)子,又一次醞釀進攻西夏,并決心一舉攻滅西夏?!对贰份d:1226年春正月,帝以西夏納仇人(赤)(亦)臘喝翔昆及不遣質(zhì)子,自將伐之。1226年2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十萬進攻西夏,至秦川,德旺遣人撤橋梁拒之。蒙古宣撫使王楫夜督士卒運木石,比曉,橋成。遂進兵,度沙磧,入河西,擊散撒里特、勒赤閔諸部,攻黑水城,破之,蕃部死者數(shù)萬。這里講到蒙古攻西夏的原因之一就是納仇人(赤)(亦)臘喝翔昆。有學者認為此人即二十年西夏收納克烈部首領汪罕之子。而《西夏書事》載:(赤)臘喝翔昆是乃蠻部屈律罕子。蒙古滅乃蠻,屈律罕走死契丹,蒙古主索其子,(赤)臘喝翔昆走投夏國。德旺以其同仇納之,給以糧糗。那么,這里說到的西夏所納蒙古仇人到底是誰呢?我們認為這里提到的(赤)臘喝翔昆可能并非二十年前的汪罕之子,應是另有其人。這可能與德旺聯(lián)系漠北不滿成吉思汗統(tǒng)治的部落有一定關系,主要與西夏并不是真心臣服有關。從1205年蒙古對西夏進行試探性的進攻,到1226年已經(jīng)過去21年了,蒙古對西夏發(fā)動多次進攻并對其實力也了如指掌,要進攻比自己弱小的西夏國可以有多種借口或干脆無須任何借口,用不著去翻20多年前的舊帳。1226年蒙古在攻下黑水城之后,又于4月駐兵渾垂山。渾垂山在肅州北,蒙古主在此駐軍避暑和進行一段時間休整,下一步準備在5月開始進攻肅州和甘州。《元史·太祖本紀》載:1226年2月取黑水城等城,夏,避暑于渾垂山。取甘、肅等州。秋,取西涼府、搠羅、河羅等縣,遂逾沙陀,至黃河九渡,取應理等縣。冬十一月庚申,帝攻靈州,夏遣嵬名令公來援。丙寅,帝渡河擊夏師,敗之。丁丑,五星聚見于西南。駐蹕鹽州川。這次成吉思汗親自率領軍隊進攻西夏的線路從蒙古和林開始,先南下取黑水城,然后攻肅州、甘州、涼州等地,在1226年基本上占領河西諸州。肅州守將乃昔里鈐部之兄,(鈐部)懼城破害及其家,先以為請。帝怒城久不下,有旨盡屠之,惟聽鈐部求其親族家人于死所,于是得免死者百有六戶,歸其田業(yè)。取肅州之后繼續(xù)攻甘州,當時甘州守將為曲也怯律,是蒙古大將察罕之父。蒙古主派察罕射書招降其父及弟,并遣使諭城中降。怯律同意投降,但這一決定遭到副將阿綽的反對,阿綽等三十六人合謀,殺使者及怯律全家,奮力捍拒。蒙古主親將兵攻之,城破,阿綽等人皆死,城中百姓賴察罕所請躲過一劫。隨后7月,蒙古主率兵攻涼州,宿衛(wèi)官粘合重山執(zhí)大旗指揮六軍,手中流矢,不動。守臣斡扎簀力屈,率父老啟門降。于是,搠羅、河羅等縣皆不守。斡扎簀是西夏名臣斡道沖的后人,其世掌西夏國史,初守西涼,率父老以城降。涼州城雖然陷落,但因為是主將請降,因而沒有遭到蒙古軍隊過多破壞。河西失陷,興慶府失去屏障,心腹暴露無遺,第二年西夏遂亡?!对贰芳捌渌妨暇鶝]有詳細記載攻打沙、瓜等州情況,蒙古進攻瓜沙的線索顯得比較零亂。通過對史料梳理,我認為蒙古對沙州的進攻先后有兩次,第一次是在1224年成吉思汗由西域回師途中圍攻沙州半年之久,卻未能攻下,1224年11月撤軍回和林,沙州圍解。第二次進攻沙州則是在蒙古1226年再次大舉進攻西夏之時,這次蒙古軍隊才占領了沙州。但有的學者把蒙古兩次攻打沙州的情況合而為一。而有的學者認為1226年蒙古軍隊分兩路進攻西夏。一路從西域假道畏吾兒國(回鶻)東進,攻取沙州。蒙古軍將領忽都鐵穆兒前往招諭,夏守將偽降,設了埋伏,忽都鐵穆兒前往,幾乎被擒,賴從征千戶昔里鈐部救護,方得脫險,還軍擊敗夏兵,遂破沙州。筆者查找這段文字的出處應是元史,《元史·昔里鈐部》中有相似記載:“太祖時,西夏既臣服,大軍西征,復懷貳心。帝聞之,旋師致討。命鈐部和忽都鐵穆兒招諭沙州,州將偽降,以牛酒犒師,而設伏兵以待之。首帥至,伏發(fā)馬躓,鈐部以所乘馬與首帥使奔,自乘所躓馬而殿后,擊敗之。”這沒有指明日期,也沒有明確說明攻占沙州城。而《西夏書事》則載:“(1227年3月)蒙古主遣忽都鐵穆兒招諭州將,州將偽降,以牛酒犒師,而設伏以待,忽都鐵穆兒至,伏發(fā)馬躓,幾被擒。千戶昔里鈐部授以所乘馬,還兵擊敗夏兵,遂破沙州?!边@兩段文字的記載雖然都是出自于《元史·昔里鈐部》。但綜合史料分析,我認為可能蒙古在1224年圍攻沙州未取的情況下于當年11月撤軍,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休整,于1226年再次進攻西夏,先攻取黑水城、肅、甘州之后,可能又兵分兩路,一路由成吉思汗親率攻涼州,一路由忽都鐵穆兒率領前往攻瓜、沙等州,沙州在1226年或1227年被蒙古軍隊攻破。對于這段歷史的文字記載非常匱乏,很多問題不甚明了,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考證??傊?在1226-1227年間,蒙古先后攻取了西夏的銀州、河西諸州、靈、鹽、積石、洮、河、西寧等州和六盤山等地,在東面又攻占金國的一些地方,西夏處在蒙古的包圍之中,1227年6月,夏國主降,隨即被殺,西夏滅亡。最后再談一談斡羅孩城,斡羅孩城也是蒙古進攻西夏時主要攻取的目標,在蒙古攻滅西夏的戰(zhàn)役中,有三次提到攻克此城,第一次在1207年。史載,二年丁卯秋,再征西夏,克斡羅孩城。第二次在1209年春,成吉思汗入河西,夏主安全派兵抵抗,被蒙古軍打敗,俘獲副元帥高令公,克兀剌孩城,俘其太傅西壁氏。進至克夷門,復敗夏軍。第三次是在1226年11月,蒙古軍隊攻下靈州,克兀納刺城。據(jù)考證,斡羅孩城、兀剌孩城、兀納剌城皆為同名異譯,應是指一個地方。但目前有關斡羅孩城的確切位置還不是很清楚,《元史》載:兀剌海路。闕。太祖四年,由黑水城北兀剌海西關口入河西,獲西夏將高令公,克兀剌海城。但這仍沒有確切說明斡羅孩城具體位置。岑仲勉先生對斡羅孩城進行過詳細考證,認為斡羅孩城在河套北狼山山隘北口附近。吳天墀先生基本采用了岑先生的觀點。另外,還有兩種不同觀點,施世杰先生認為斡羅孩城在今甘肅省張掖縣北的龍首山中。高寶銓先生則認為即是龍首山口的夏口城。關于斡羅孩城的位置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在河套地區(qū),一是在河西地區(qū)。這里就有一個問題,我們知道由于太子德任與其父遵頊政見不和,德任乞避太子位為僧,遵頊怒,于1223年4月幽之靈州,遣人代將出兵。1226年11月蒙古大軍攻靈州,遣大將嵬名令公以十萬眾救靈州,蒙古兵渡河邀擊,夏兵敗走,領軍佐里等戰(zhàn)歿,遂取靈州。進克兀納剌城,德任被執(zhí),不屈死之。從這段文字敘述先后看蒙古軍隊先占靈州,后克斡羅孩城,大概靈州和斡羅孩城相距不會太遠。再有從德任被幽禁在靈州和被俘情況看,當時西夏已是四面楚歌,大概只剩下興慶府一帶還沒被蒙古軍隊占領,也證明兀納剌城離靈州不會太遠。所以斡羅孩城的具體位置也還有待于進一步考證。蒙古每次對夏用兵基本上皆從河西地區(qū)進入,主要是因為河西走廊地理位置重要而且比較富庶。其次西夏的兵力部署為內(nèi)重外輕,東強西弱,蒙古人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所以以河西為突破口,由西面和北面向東向南進攻西夏。西夏滅亡之后,其遺民問題備受學界關注,一些中外學者通過實地調(diào)查或結合史料記載對西夏遺民這一領域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發(fā)表和出版了很多相關研究成果。西夏遺民的去向大概有以下方面,有的西夏遺民為了避難而逃離本土,流亡他鄉(xiāng)。有的留居本地,成為蒙元的臣民。有的入蒙元政府繼續(xù)為官,據(jù)湯開建先生統(tǒng)計僅西夏遺民在蒙元歷史上有官或事跡記載的就多達370多人。還有一些隨蒙元軍隊到各地征討,戰(zhàn)事結束有些人可能就留在當?shù)亍D壳翱脊抛C明,在河北、內(nèi)蒙古、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浙、四川等地都有西夏遺民,其中河北、河南和山東是元代西夏遺民遷入比較集中的地區(qū),這與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有著密切的關系。西夏遺民主要通過四種類型,即漢化、藏化、蒙化、回化,已經(jīng)融合在其他民族之中。二保守家國的佛教佛教在河西地區(qū)自古以來一直保持比較良好的發(fā)展勢頭,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在這一地區(qū)都有較好的發(fā)展基礎。西夏是一個極度崇佛的國家,佛教更是深入人心,成為不同階層人們的共同信仰。由于統(tǒng)治者的竭力推崇和倡導在國祚200年的時間內(nèi)佛教得到了空前發(fā)展,其境內(nèi)出現(xiàn)僧眾如云,寺觀廟宇遍地,塔剎林立,佛事活動盛隆頻繁的局面。西夏滅亡以后,其遺民的宗教信仰又對蒙元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因為西夏遺民當中很多人與蒙古政權關系密切,其中有些西夏皇族后人和官員將帥在蒙古為官,有西夏皇室成員成了蒙元王室的皇后或妃子,如成吉思汗的皇后察合,武宗妃子也是唐兀氏,即文獻昭圣皇后,生文宗皇帝。但大多數(shù)遺民散居國內(nèi)不同地方,他們當中不乏佛教徒和儒臣學士,在與蒙元不同階層接觸中并對其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西夏國丞相高良惠之孫高智耀是西夏進士,后為忽必烈所用,他曾經(jīng)建議政府要優(yōu)待儒士,免除他們奴隸的身份。同時他又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事僧敬佛,乃其所樂,跡其心行,一有發(fā)僧耳”。任江南釋教總統(tǒng)的楊璉真伽和他任宣政院使的兒子楊暗普等在江南等地大力推行藏傳佛教,為藏傳佛教在蒙元傳播和空前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一)沙州黨項人及黨內(nèi)蒙古在覆滅西夏的過程中雖然對西夏軍民大肆屠殺,但仍有大量西夏人存活下來,并居住在原居住地。西夏滅亡后,河西居民遂成為蒙元帝國的臣民,但他們的宗教信仰并沒有因此而改變。正如元代王惲所記:河西土俗,大半僧祗。1962年在肅州發(fā)現(xiàn)的《大元肅州路也可達魯花赤世襲之碑》(以下簡稱《肅州碑》)就記述了一個留居河西本地的黨項舉立沙家族在西夏滅亡后至元代末年共130年間的官職世襲及其活動情況。這一家族歷經(jīng)六代,共十三人,是比較完整的反映元代遺民的寶貴史料。舉立沙是西夏末年肅州的一員守將,歸順蒙古后隨著成吉思汗征討未降者,在征戰(zhàn)中不幸殞命,其子阿沙襲官位。忽必烈時阿沙遷甘肅等處宣慰使,阿沙的長子剌麻朵兒只任甘州路治中。阿沙的五世孫,立碑人善居于順帝時遷永昌路達魯花赤。除了舉立沙一族外還有其他一些唐兀人在河西地區(qū)任職??梢?元代河西黨項人的政治勢力還是比較大的。如此之多的西夏人居住在河西地區(qū),他們的宗教信仰也自然會對蒙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睹C州碑》用漢文和回鶻刻寫,回鶻文碑文記載阿沙長子剌麻朵兒只的次子耳玉是為出家僧人,漢文碑文中有“圓通慈濟禪師肅州在城洪福寺住持定慧明書丹并篆額”,一個家族立碑請僧人篆額,充分說明舉立沙家族是非常信佛的。長子承襲父業(yè)傳宗接代,次子可以出家為僧,這一習俗大概與藏傳佛教的影響密不可分。元代的西夏遺民和西夏僧人仍在莫高窟、榆林窟繼續(xù)從事佛事活動,并以供養(yǎng)人身份出現(xiàn)在一些壁畫和題記當中。莫高窟第265窟有漢文題記:大元國西夏寺住僧人十五人,此舊字補寫。至正八年(1348)速來蠻西寧王等功德主立六字真言碑,西夏文仍作為其中一種文字,碑文所列施主中有沙州黨項人的名字。在另一方《重修皇慶寺記》碑文中也刻有沙州施主的名字,其中就有黨項人,且上述二碑碑文中沙州黨項施主名字相同的不少,可能系同一黨項家族的人。在甘肅炳靈寺石窟第168窟和第8窟都發(fā)現(xiàn)有西夏文石刻,其中第8窟正面塑像之后西壁壁畫背光右邊是“唵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一行,在北壁有至正二十六年(1366)(?)二月初二日,東壁有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一行六人到此,牟國虎,這也說明元朝末年河西一帶仍然有人使用西夏文,西夏文在河西地區(qū)的使用時間比較長,其影響也是比較大的。(二)關于西方帝師制度的設立,是一個主導地位,在這一歷史控制西夏時期藏傳佛教興盛,一些藏傳佛教教派與西夏王室建立了密切關系。在西夏滅亡之后,很多藏僧仍然留在夏地繼續(xù)從事傳法活動。蒙元時期藏傳佛教的興盛與西夏的影響和西夏僧人在蒙元境內(nèi)的傳播是密不可分的。元時為了鞏固統(tǒng)治,對境內(nèi)不同民族實行比較寬松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所以佛教、道教、聶斯脫里教(也里可溫教)、伊斯蘭教等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但是元對不同宗教也有親疏之別,對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給予特殊的優(yōu)待,噶舉派和薩迦派是對元的影響最大的兩個藏傳佛教教派。蒙古接觸佛教主要開始于其征討西域、西夏和金的過程中。據(jù)藏文史料記載,成吉思汗時就與蔡巴噶舉發(fā)生了聯(lián)系,當時有七位蔡巴噶舉僧人在西夏境內(nèi)傳法,其中有一位叫藏巴東庫哇的僧人,他從西夏來到蒙古,在山間修行,會施法術,被成吉思汗召見,并受到重視。他曾向成吉思汗說法,使成吉思汗對藏傳佛教產(chǎn)生了敬仰。1226年,成吉思汗滅西夏時曾大肆毀壞寺院和殘殺僧人,藏巴東庫哇又去面見成吉思汗為西夏僧人求情,使一些僧人得到赦免,讓蒙古統(tǒng)治者認識到要禮遇僧人。為此成吉思汗發(fā)布了免除僧人差稅、兵役和不準在寺院內(nèi)駐兵的詔書,并修復了戰(zhàn)爭中被毀的部分西夏寺院。蒙古滅掉西夏以后,把占領的西夏土地分封給諸王子和一些駙馬。窩闊臺即位后把河西地區(qū)封給他的兒子闊端,闊端駐涼州。1239年,闊端派下屬多達那波等率蒙古軍隊入藏,了解藏區(qū)佛教各派的情況,與藏傳佛教發(fā)生了聯(lián)系,希望通過利用地方宗教勢力達到統(tǒng)治西藏的目的。1244年,又派多達那波和杰門到西藏,詔薩迦班智達袞噶堅贊(1182-1251,簡稱薩班)來涼州會談西藏歸順蒙古事宜。1244年,薩班帶著兩個侄子八思巴和恰那趕赴涼州,1246年到達,蒙古開始與薩迦派正式接觸。1251年薩班死后,1252年忽必烈派使去涼州召見八思巴,八思巴到忽必烈身邊后就留在那里,為蒙古人創(chuàng)制了八思巴文,1260年被封為國師,1270年封為帝師,此后元代十三位帝師皆出自薩迦派。元代佛教的帝師之制是在西夏的帝師基礎上形成的。關于帝師制度的設立,學界主要有三種觀點。其一,認為中國的帝師始于元代忽必烈時期,他封八思巴為帝師是帝師始設。其二,認為帝師制度始于西夏,這一說法首先由羅炤先生提出,現(xiàn)在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可,改變了以前學者們的認識。筆者贊同這一觀點。其三,張羽新先生認為帝師制度源于中國古代儒家“王者必有師”的治國思想和相關職官制度,至遲出現(xiàn)在西漢時期。元代遷往藏區(qū)的西夏王室子孫與薩迦派關系非常密切,有些西夏后裔在薩迦派任職,他們一些人得到元代封敕。如西夏王后裔多吉白依止薩迦地三祖扎巴堅贊(1147-1216)學法,以后傳承不斷。到繃第時,他的一個兒子扎巴達得薛禪皇帝(忽必烈)敕封為司徒,賜寶印,建立昂仁寺,從扎巴達開始,經(jīng)常有子孫得到元政府的冊封,有的還被授予國師之職。這對西夏遺民佛教活動也起到一定促進作用,為蒙古王室支持西夏遺民的宗教活動也有或多或少的幫助。薩迦派在與蒙古王室建立密切關系的同時,噶舉派也與蒙古政權取得了聯(lián)系,忽必烈先后與噶舉派的一些支系有過聯(lián)系。噶瑪噶舉派也得到過蒙古中央政府支持。西夏時噶瑪噶舉派在其境內(nèi)就得到很大發(fā)展,且備受西夏王室的重視。在西夏滅亡以后噶瑪噶舉派在其故地的影響應該還是比較大的。噶瑪噶舉黑帽派第二代傳人噶瑪拔希在1253年奉詔謁見了忽必烈,他的活動范圍主要在今寧夏、內(nèi)蒙和甘肅一帶,他曾在河西一帶建立寺院,弘揚佛法,擴大了噶瑪噶舉派的影響范圍,隨后又北上謁見蒙哥(1251-1259在位),被封為國師。后因噶瑪拔希卷入蒙古王室的權利斗爭之中,在忽必烈當權以后,遭到忽必烈的殘酷迫害,一度被囚,獲釋后繼續(xù)在河西地區(qū)傳法,修葺被毀寺院。元代除了在帝師制度和藏傳佛教信仰上繼承和延續(xù)西夏的一些做法外,西夏的某些習俗對元代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元昊稱帝后認為國內(nèi)節(jié)日太少,規(guī)定每年四孟朔日為“圣節(jié)”,讓全國官員和民眾禮佛敬僧,為其誦經(jīng)祈福。蒙古皈依佛教后,繼承了西夏四“圣節(jié)”的傳統(tǒng),因以為俗,在節(jié)日來臨之時進行禮佛祈福活動。(三)元時的修傳達到了大藏經(jīng)的傳播元代河西地區(qū)的佛教依然興盛,很多河西僧人保留著西夏時的生活習俗。元初僧人享有免稅免役等特權,這一制度后來雖被取消,僧人也要交納稅賦,但是僧人結婚生子還是相當普遍,他們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并享有一定的特權。元朝政府把境內(nèi)民族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蒙古人地位最高,其次是色目人,包括黨項、回鶻等民族。蒙元對境內(nèi)民族實行羈縻和分化統(tǒng)治政策,色目人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在河西地區(qū)允許使用民族語言文字,西夏字得以在河西一帶繼續(xù)使用,元時稱之為河西字。元時繼續(xù)用西夏字并任用黨項遺民雕印佛經(jīng),散施河西一帶流行?,F(xiàn)出土的西夏文佛經(jīng)有不少是元代刻印的。到忽必烈執(zhí)政時給僧人和寺院賜予田產(chǎn),促進寺院經(jīng)濟發(fā)展。同時,忽必烈時開始刻印河西字大藏經(jīng),成宗即位初年,不知何故曾一度罷刻河西字藏經(jīng)板,后來又在杭州重開雕印。到仁宗時河西字大藏經(jīng)全部雕印完畢,共3620卷,比西夏時期刊印的3579卷西夏文大藏經(jīng)還多出40多卷?,F(xiàn)藏于北京圖書館的西夏文《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jīng)》發(fā)愿文記述了元代雕印西夏文佛經(jīng)的經(jīng)過和次數(shù):皇元界朝,曾修整一藏舊經(jīng);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2)印制三藏新經(jīng);至元三十年(1293)于杭州路大萬壽寺刻印西夏文大藏經(jīng);仁宗至大四年(1311)七月至皇慶元年(1312)八月重印五十藏。西夏文《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jīng)》發(fā)愿文中還記載了西夏刊印佛經(jīng)的數(shù)量為3579卷,元時刊印3620卷,元時的刊印數(shù)量比西夏時有所增加,這主要可能是因為西夏從乾順以后還在陸續(xù)翻譯佛經(jīng),不斷補充原有翻譯佛經(jīng)數(shù)量的緣故。看來元時刊印西夏文佛經(jīng)基本是在西夏時的基礎上刊印的。日本善福寺所藏元代平江路磧沙延圣寺刊《大宗地玄文本論》卷三也記錄了元代刊印西夏文佛經(jīng)的數(shù)字:“于江南浙西道杭州路大萬壽寺,雕刊河西大藏經(jīng)板三千六百二十余卷,華嚴諸經(jīng)懺經(jīng),至大德六年完備,官主八欽此勝緣,印造三十余藏,及華嚴大經(jīng),梁皇寶懺,華嚴道場懺儀,各百余部,焰口施食儀軌千有余部,施于寧夏、永昌等寺院,永遠流通?!薄洞笞诘匦谋菊摗奉}記中記載了負責刊印西夏文佛經(jīng)的僧人是管主八,很多佛經(jīng)題記和發(fā)愿文中都有類似的記載。管主八大概是一位藏族僧人,主要活動在大德六年(1302)至大德十年(1306)之間,先后在江蘇磧沙延圣寺和杭州路大萬壽寺負責雕印了大量漢文、西夏文和藏文佛經(jīng)。在敦煌北區(qū)出土的西夏文殘經(jīng)也有管主八施印西夏文大藏經(jīng)的記載。如西夏文《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的壓捺印記有:“僧錄廣福大師管主八施大藏經(jīng)于沙州文殊師利塔中永遠流通供養(yǎng)”。這也與元代刊印佛經(jīng)施散于河西地區(qū)的記載一致,并對佛經(jīng)題記進行了補充。元代刊印的河西字大藏經(jīng)在寧夏、永昌和沙州一帶都有傳播,這說明元時河西地區(qū)不僅居住著大量黨項人,而且佛教還非常興盛,西夏文仍然是當?shù)鼐用衿毡槭褂玫奈淖?。從河西字大藏?jīng)的題記和發(fā)愿文看,當時主持和參預在大萬壽寺刊印佛經(jīng)的人員中有不少是西夏遺民,發(fā)愿文中提到:“至元七年,化身一行國師。廣生佛事,具令校有譯無。過如意寶,印制三藏新經(jīng)。后我世祖皇帝,恩德滿貫天下。令通各國,高道勝如萬古,四海平安。八方時經(jīng)由旬?深信三寶。因欲重舉法幢,法師慧寶,深窮密律禪法,志多長意,上圣欲愿滿故,令經(jīng)院?西壁小狗鐵等至,以不可解德音,圣敕已出,江南杭州實板當作已為,以主僧事西壁土情行敕,知覺和尚慧中,始為先遣……皇使都勾管做者臣僧那征大德李,奉敕印施共干勾管做者御使臣楊那爾征,奉敕印施都共干勾管做者樞密院知院臣都羅烏口吃鐵木爾”。其中提到的西壁小狗鐵、西壁土情、那征大德李、楊那爾征、都羅烏口吃鐵木爾等大概都是西夏后裔。他們或為僧人,或為官員,但都對繼續(xù)弘傳西夏文佛經(jīng)起了巨大作用。元代不僅官府出資刊印西夏文佛經(jīng),以滿足河西地區(qū)對西夏文佛經(jīng)的大量需求,而且在蒙元初期還存在著民間雕印西夏文佛經(jīng)的情況。北京圖書館珍藏西夏文《金光明最勝王經(jīng)》的一篇序跋中記錄了施印經(jīng)文的施主名稱,可以看出是以家族形式施印經(jīng)文。據(jù)史金波先生考證,此經(jīng)雕刊的時間大概在蒙古太宗窩闊臺死后的皇后乃馬真稱制之時(1245),刊畢時間則在定宗貴由二年(1247)。看來在西夏滅亡十幾年后,留居河西地區(qū)大量黨項人和漢人就得到蒙元政府同意開始用西夏文在民間刊印佛經(jīng),以滿足這些僧眾和信徒誦經(jīng)禮佛的需要。這大概只是眾多西夏遺民用西夏字刊印佛經(jīng)的一個例證,由于材料缺乏我們還無法對元代用西夏文刊印佛經(jīng)及其流行情況作具體研究。西夏滅亡四十多后,原西夏仁王院僧惠善在至元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271)曾到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市郊萬部華嚴經(jīng)塔游覽并用西夏文題辭留言。西夏滅亡后某些僧人仍在使用西夏字,表明西夏僧人對故國的懷戀,也說明西夏佛教對蒙元佛教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史載元代較有影響的西夏僧人還有楊璉真伽和他的兒子楊暗普。楊璉真伽是河西唐兀人,法號永福大師,任江淮諸路釋教都總攝長達十多年,在江南廣建藏傳佛教廟宇佛塔,鐫刻佛像,擴大藏傳佛教的影響,為江南藏傳佛教的推行和發(fā)展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子楊暗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