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控劑對草莓成花過程中鈣、鈣調素及同化物含量的影響_第1頁
促控劑對草莓成花過程中鈣、鈣調素及同化物含量的影響_第2頁
促控劑對草莓成花過程中鈣、鈣調素及同化物含量的影響_第3頁
促控劑對草莓成花過程中鈣、鈣調素及同化物含量的影響_第4頁
促控劑對草莓成花過程中鈣、鈣調素及同化物含量的影響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促控劑對草莓成花過程中鈣、鈣調素及同化物含量的影響

隨著鈣(ca)和鈣(cm)在植物中的發(fā)現(xiàn),植物生物科學家非常重視鈣(ca)和鈣(cm)的研究。結果表明,ca作為植物細胞偶爾聯(lián)系細胞的外部信息和細胞內生理生化反應的第二個信息因素,隨著光線、溫度、重力、風、生長和物質因素的刺激,植物濃度增加,一系列目標酶和非酶蛋白被激活,這些酶和超青酮被結合起來激活。這些重要的細胞反應觸發(fā)許多重要的細胞反應,調節(jié)植物的生命代謝和遺傳表達?,F(xiàn)在,至少有15種能夠參與植物代謝的酶的ca2-或ca2-cm系統(tǒng)的調整。根據(jù)一些報道,ca和cm可以參與一些植物花芽分化過程。在這項工作中,我們以祖母為試材,探討了不同添加劑對草坪花芽分化中ca2-cm和乳化物質含量變化的影響,并闡明了ca2-cm在草坪花芽分化中的作用機制。1材料和方法1.1試材的選擇供試材料為草莓品種寶交早生(FragariaananassaDuchcv.Hokowase).在專用苗圃中選擇帶有很多新根和無病蟲害的當年生子苗作為試材.1.2測試方法(1)河砂、營養(yǎng)液與砂料所有供試材料均采用塑料缽栽植,培養(yǎng)基質選用河砂,參考毛達如方法進行河砂處理.營養(yǎng)液選用HonglandandAron配方,試驗期間每d澆施營養(yǎng)液1次.(2)siga產(chǎn)品試驗于2003年9月10日至10月20日進行,供試植株共計400株,平均分成4組分別進行如下處理:①清水處理(對照);②10mmol/LEGTA(sigma產(chǎn)品);③5mmol/LTFP(sigma產(chǎn)品);④2μmol/LA23187(sigma產(chǎn)品).各處理均采用全株葉面噴布法,對各組試材分別于9月20日、9月30日和10月10日處理3次.處理前各試材采樣1次,此后自處理日起每3d采樣1次,全試驗每處理共計采樣9次.每處理每次采芽樣10個,葉樣25片.芽樣采回后,任取3個進行FAA液固定,余下芽樣進行分化程度觀察后,再于液氮中速凍3min,然后放入-20℃冰箱中備用.葉樣采回后,經(jīng)過系列洗滌處理后,隨機取8片葉樣先于液氮中速凍3min,再置于-20℃冰箱中貯藏備用.余下的葉樣再進行如下處理:105℃殺青20min→70℃烘干至恒重→粉碎→干燥器內貯藏備用.1.3花芽分化過程的觀察花芽分化進程觀察采用徒手切片和石蠟切片,鏡檢并統(tǒng)計其分化程度.1.4理化指標、淀粉的測定Ca2+的測定:依照原子吸收法.CaM的測定:參見羅充等.可溶性蛋白質的測定:考斯亮藍G-250比色法.可溶性糖的測定:參照改良蒽酮法比色測定.還原糖的測定:取上述可溶性糖的提取液0.5ml,依照Somogyi法進行測定.淀粉的測定:參照改良蒽酮法比色測定.2結果與分析2.1在自然光和溫度條件下,不同促進過程中的各種添加劑對花過程中ca2+和cm含量的影響(1)ca2+和最佳促控劑tfp對草莓植株葉片ca2+含量的影響由圖1可見,在試驗期間,葉片的Ca2+含量在0.70~1.40%.作為對照(清水噴布),在試驗早期有一個Ca2+積累的過程,并于第9d達到高峰,隨后降至1.05%,第15d時再度上升至1.21%的峰值,此后Ca2+含量回落形成低谷,第24d時回升至(第一花序分化及第二花序原始體出現(xiàn))較高水平.自然適花條件下,不同Ca2+和CaM的促控劑處理對草莓植株葉片Ca2+含量的動態(tài)變化影響不同.噴布2μmol/LA23187后,植株葉片Ca2+含量變化曲線與對照相似.但A23187處理使葉片Ca2+含量的第一峰提前3d,并且使Ca2+的第二峰上升幅度增大(增幅0.31%、對照為0.16%),為對照的1.94倍;而TFP處理使2次Ca2+峰分別提前6d和3d;而EGTA則降低Ca2+含量.(2)頂芽中最佳ca含量的變化對照葉片的CaM含量在試驗早期較為穩(wěn)定(圖2),第6d以后葉片CaM含量迅速上升,平均每3d增幅為618μg/gFW,至第15d(花芽分化始期)達到2250μg/gFW并繼續(xù)上升至高峰,隨后稍下降,并保持較高的含量水平.A23187處理提高試驗早中期的葉片CaM含量;而TFP處理雖在試驗前期對葉片CaM含量影響不明顯,但卻降低了后期葉片的CaM含量.EGTA處理則提高早期葉片CaM含量,而降低后期的含量.(3)頂芽中CaM含量的變化:與葉片中高CaM含量相比,頂芽中的CaM含量明顯偏低,在120~1500μg/gFW范圍內變動(如圖3).進入自然適花條件后,對照植株頂芽中的CaM含量即增加至799μg/gFW,并在隨后幾天維持在685μg/gFW左右,此后降低至最低點,第15d時,頂芽中CaM含量達到高峰1074μg/gFW;隨后緩慢下降,試驗末期則稍回升.A23187處理植株后,其頂芽的CaM含量在試驗期間的變化情況明顯與對照不同.A23187提高試驗中期及后期的頂芽CaM含量,而TFP處理則降低試驗期間,特別是試驗中后期頂芽的CaM含量;EGTA在整個處理期間頂芽CaM含量水平變化不大,沒有明顯的差異.2.2在自然光和溫度條件下,不同的促生處理對覆盆過程中葉片蛋白質和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1)tfp處理對草莓葉片蛋白質含量的影響在自然適花條件下,不同促控處理對植株葉片蛋白質含量隨時間的推移而有所不同(圖4).試驗早期時,對照植株葉片的蛋白質含量在較高水平上(46.54~48.34mg/gDW)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第6d后開始下降,第9d時降至低谷,隨后逐漸上升,在15d(花芽分化始期)時達到一峰值48.07mg/gDW,以后隨時間的延長,再次逐漸下降.A23187處理,植株葉片蛋白質在40.58~49.17mg/gDW之間變動.試驗早期,葉片中蛋白質含量變動與頂芽中CaM含量變動相對應,亦是先降低然后上升,第9d時(花芽分化始期)形成峰值,隨后蛋白質降至低谷.隨著葉片Ca2+含量及頂芽中CaM含量達到第二高峰,第18d時蛋白質再度積累形成高峰,試驗末期逐漸降低.TFP處理,對于植株葉片蛋白質含量影響不大,整個試驗期間,蛋白質含量相對穩(wěn)定,中期蛋白質含量略有上升,維持在45.00mg/gDW左右,與A23187具有相反的趨勢.噴布EGTA后,植株葉片蛋白變動曲線與A23187處理基本一致,但EGTA處理葉片蛋白質含量較低,在34.89~45.79mg/gDW之間波動.由以上結果可知,在草莓花原始體出現(xiàn)時,存在著一個蛋白質峰值,隨后逐漸降低.(2)可溶性糖含量變化草莓對照葉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在自然適花條件下,試驗早期含量較高.隨著時間的延長,可溶性糖逐漸降低,至第15d時(花芽分化始期)降至8.01%,此后逐漸積累,末期時則下降至較低水平(如圖5).由圖5可見,與對照的可溶性糖含量變化相一致,試驗早期,A23187處理植株葉片可溶性糖處于較低水平,隨后迅速上升至11.11%,在第9d時(花芽分化始期)則下降,并且持續(xù)降低,第15d時(花序分化期)降至最低點,后期則逐漸積累并形成高峰后再度降低.在適花條件下,噴布TFP使得草莓植株葉片可溶性糖含量急劇變化,其變化幅度與速度均較其他處理大.試驗早期,處理植株葉片迅速從9.48%升至13.08%,之后又急劇地降低,以后再度迅速積累于末期前形成高峰,最后再度下降.EGTA處理其植株葉片可溶性糖,與對照及A23187處理一樣,在同一含量水平范圍內變動.試驗早期可溶性糖穩(wěn)定在11.00%左右變動,中期降低并維持在8.75%以上,15d后則高低起伏曲折波動.(3)復配前后草莓葉片淀粉含量的變化如圖6所示,在自然適花條件下,草莓植株葉片的淀粉含量在試驗早期急劇變動,而后期則穩(wěn)定積累.其變動趨勢為:試驗早期植株葉片淀粉含量僅4.50%,隨試驗期的延長,淀粉含量先行下降后迅速積累,此后再下降、積累,在第6d和第12d時形成峰值,第12d后,淀粉含量再度下降至4.63%,此后以0.15%的增幅遞增至試驗結束.與對照相似,A23187噴布植株后,其葉片淀粉含量變動情況與對照一致,不同的是A23187處理后,葉片淀粉含量在末期稍下降.草莓植株噴布TFP后,在適花條件下,隨著時間延長,其葉片淀粉含量變動總趨勢為逐漸下降,第15d降至低谷,隨后稍上升并維持在4.17%以上.而EGTA處理植株,其葉片在試驗期間處于頻繁變動之中,在第15d前變動幅度較大,其后變動趨于平緩,變幅降至0.50%,變動幅度下降2.82倍.由以上結果可以看出,在草莓成花前,植株的可溶性糖、淀粉均處于高水平,隨著成花的推進逐漸降低.3討論3.1花芽分化與草莓第一、二序形成期ca2+9月26日以后,武漢地區(qū)氣溫降至17.4~24.8℃,日照長度縮短至11.4~12h,這正是一季性草莓花芽分化所必需的條件.在此氣候條件下,草莓植株葉片及頂芽感受光、溫條件變化,從而植株的組織器官發(fā)生與之相關的系列生理生化變化.從對葉片及頂芽的Ca2+和CaM測定可以看出,草莓葉片在感受適花條件的光、溫變化以后,其Ca2+含量逐漸上升,在第15d時形成峰值而此時正是草莓芽開始分化成花芽,頂端生長點膨大、隆起的階段,以后隨著大量植株進入花芽分化,葉片中Ca2+降低.第21d時Ca2+又上升至較高水平.此期時正是草莓第一花序分化,第二花序原始體出現(xiàn)的時期.與葉片的Ca2+出現(xiàn)的峰相比較,葉中CaM的高峰與其同時出現(xiàn);在頂芽中,當CaM的高峰與葉片中的Ca2+峰同時出現(xiàn),而且成為相互的響應曲線時,頂芽開始發(fā)生轉變,花序原始體出現(xiàn).這似乎暗示,作為草莓感受光溫變化的器官,在感受適花條件的光、溫變化上,頂芽的敏感性可能比葉片的敏感性強,頂芽是草莓成花的重要感應器官.有關這一方面,有待于作進一步研究來探明.從結果可以看出,無論從化學測定的Ca2+含量,CaM含量,還是定位標記的Ca2+(研究結果另文報道),它們在草莓花的第一、二花序原始體出現(xiàn)之前或初期,均處于峰值或高水平上,這說明:Ca2+和CaM與草莓的花芽分化,更確切地說與草莓花序原始體的分化有關,這一點與彭抒昂在黃花梨上研究結果不完全相同,可能與所采用的試材在成花特性上存在差異有關.草莓的花芽分化與植物體內的營養(yǎng)狀況有關,Richer報道,草莓體內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在花芽分化前相當高;Greve[7.13]則提出:一季性草莓在9月份上旬積累的淀粉含量與花芽形成呈正相關.本研究試驗結果表明:寶交早生草莓花芽分化前后,在Ca2+和CaM含量變化的同時,植株體內營養(yǎng)物質代謝亦發(fā)生變化.在自然適花條件下,草莓植株在成花前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均處于高水平,隨著頂芽轉入花芽分化狀態(tài),則大量消耗;第二花序分化前又升高,進入第二花序原始體大量分化時,則再次降低.對此相對應,在花原始體出現(xiàn)時,葉片的蛋白質均形成峰值,其后緩慢降低.這結果與前人研究相同,亦與許多果樹上的研究結果一致.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消長關系;則與碳水化合物作為結構物質和能源物質,在花芽分化時大量消耗,為蛋白質的合成提供碳架,以調控體內生理代謝有關.3.2ca2+與ca2+的關系通過試驗研究看到:在草莓適花的短日照、低溫條件下,與對照相比,噴施2μmol/LA23187可以促進草莓植株Ca2+和CaM峰的提前,并且可以增強Ca2+和CaM的第二高峰,導致成花和花序發(fā)育,而峰值的提前時間正好與觀察花芽分化出現(xiàn)提前時間相吻合,第二峰值時則可觀察到草莓進行花序分化和第二花序原始體出現(xiàn).但作為Ca2+載體A23187并未增加葉片內Ca2+的含量,可能是由于本試驗手段的局限,無法觀察到施A23187后明顯的Ca2+濃度上升,這到底是與施A23187植株生長健壯,葉片較大,其生長稀釋作用強于其他處理有關,還是與Ca2+本身在植物細胞內細胞器之后存在著釋放,運轉和積累,而導致分布不同有關,有待于作更進一步的研究.噴施10mol/LEGTA處理明顯降低草莓葉片的Ca2+的含量,而葉片和芽體的CaM含量,在試驗早期有所提高,但后期則劇烈變動,可能是EGTA作為Ca2+專一性螯合劑,螯合胞內的Ca2+從而降低了胞內Ca2+的濃度,當植株受到外界光、溫變化的刺激后,胞內Ca2+濃度變化無法引起生理生化反應,也就是說植物對光、溫敏感性降低,從而擾亂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