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及其他病毒_第1頁
皰疹及其他病毒_第2頁
皰疹及其他病毒_第3頁
皰疹及其他病毒_第4頁
皰疹及其他病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皰疹病毒黃病毒出血熱病毒1.皰疹病毒HerpesVirus皰疹病毒科:一群中等大小、有包膜的雙鏈DNA病毒其致病特點為:能引起潛伏感染〔latentinfection〕能引起先天感染(congenitalinfection)與某些腫瘤關系密切2.人類皰疹病毒型別

名稱致病1型單純皰疹病毒I型HSV-I唇皰疹等2型單純皰疹病毒II型HSV-II生殖器皰疹等3型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水痘-帶狀皰疹等4型EB病毒EBV傳單、B細胞淋巴瘤鼻咽癌等5型巨細胞病毒CMV巨細胞包涵體病等6型人皰疹病毒6型嬰兒急疹等7型人皰疹病毒7型急性玫瑰疹8型人皰疹病毒8型Kaposi肉瘤猿猴皰疹病毒腦炎分類3.宿主范圍4.概述皰疹病毒:球形,外被包膜,衣殼二十面體立體對稱,直徑120~300nm,雙鏈線性DNA。已發(fā)現100余種,廣泛分布。人類皰疹病毒:球形,包膜,二十面體,雙鏈線性DNA。除EBV、HHV-6、7、8外,能在人二倍體細胞增殖,產生明顯的細胞病變,形成多核巨細胞。感染類型:顯性、潛伏、整合、先天。5.共同特性1、150~200nm球形顆粒,核心:為線性雙鏈DNA,有71~208個基因衣殼:為162個殼微粒組成的20體立體對稱內膜:位于衣殼與包膜間一層非對稱性結構包膜:來自于核膜,有糖蛋白刺突2、能夠編碼多種蛋白和酶,參與病毒的增殖,也是抗病毒藥物作用的靶位。3、病毒可通過細胞間橋直接擴散至鄰近細胞感染細胞可與鄰近未感染細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細胞6.

4、病毒感染細胞,可表現為顯性感染:病毒在細胞內增殖,引起細胞破壞

潛伏感染:病毒不增殖,其DNA穩(wěn)定持續(xù)于細胞核內基因表達受抑制,但激活后可轉為增殖性感染先天感染:病毒經胎盤感染胎兒整合感染:病毒基因與細胞DNA整合,細胞轉化5、依靠細胞免疫控制HHV感染7.病毒潛伏細胞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1)神經元細胞單純皰疹病毒Ⅱ型(HSV-2)神經元細胞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SV)神經元細胞EB病毒(EBV)B淋巴細胞巨細胞病毒(CMV)

單核吞噬細胞淋巴細胞人皰疹病毒6,7型淋巴組織人皰疹病毒8型B淋巴細胞

皰疹病毒的潛伏細胞8.〔一〕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simplexvirus,HSV〕9.〔一〕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simplexvirus,HSV〕α皰疹病毒亞科單純皰疹病毒屬。血清型HSV-1/2。傳播:HSV-1接觸傳播,HSV-2性傳播。潛伏:HSV-1在三叉神經節(jié),HSV-2在骶神經節(jié)。10.HSVViralStructureComposedofadsDNA(152kbp)nucleoproteincoreCoreissurroundedbyanicosahedralproteincapsid11.生物學特性增殖周期短,組織培養(yǎng)細胞裂解感染(CPE),敏感神經節(jié)潛伏感染。HSV-1和HSV-2基因組DNA40%左右同源,是血清學抗原交叉反響的分子根底。12.生物學特性13.生物學特性基因:雙鏈線狀DNA,〔長片段+短片段互相連接〕可形成4種不同的排列〔異構體〕分型:根據包膜糖蛋白gG抗原性不同分為兩種血清型:HSV-1、HSV-2培養(yǎng):能在多種細胞中增殖原代兔腎細胞、人胚肺細胞、地鼠腎細胞等細胞病變表現為腫脹、變圓、形成核內嗜酸性包涵體14.致病性與免疫性傳染源:病人或健康帶毒者傳播途徑:親密接觸與性接觸為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經飛沫傳播人群感染率高,廣泛存在潛伏感染HSV-1一般通過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飛沫感染HSV-2一般通過性接觸傳播15.感染類型原發(fā)感染HSV-2生殖器皰疹等〔臍以下部位〕HSV-1口腔等處皰疹〔臍以上部位〕齦口炎、角膜結膜炎、皮膚皰疹性濕疹、皰疹性腦炎等16.臨床意義HSV-1感染:口咽部皰疹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皮膚感染〔如皰疹性濕疹〕散發(fā)性腦炎HSV-2感染:生殖器皰疹子宮頸癌Science.2007Sep14;317(5844):1522-7.17.臨床意義原發(fā)感染:HSV1、2,兒童多發(fā)潛伏感染和復發(fā):HSV1、2先天性感染:HSV2腫瘤〔HSV2〕:子宮頸癌BigC,etal.,ClinMedRes,2021.142-6.18.VirusLatency19.局部病毒可沿神經髓鞘到達三叉神經節(jié)〔HSV-1〕骶神經節(jié)〔HSV-2〕以潛伏狀態(tài)與機體處于相對平衡,不引起臨床病癥各種非特異性刺激下,潛伏的病毒激活增殖病毒沿神經纖維索下行至感覺神經末梢,至附近表皮細胞內繼續(xù)增殖,引起復發(fā)性局部皰疹特點是每次復發(fā)病變往往發(fā)生于同一部位,最常見在唇鼻間皮膚與粘膜交界處出現成群的小皰疹潛伏與再發(fā)感染:

20.先天性及新生兒感染懷孕時期,原發(fā)感染或潛伏感染病毒被激活,經胎盤感染胎兒,流產、先天性疾病等分娩時,孕婦生殖器有皰疹病損,病毒傳給新生

兒,引起新生兒皰疹感染21.病毒與腫瘤的關系

HSV-2子宮頸癌HSV-1①患過生殖道皰疹的婦女,發(fā)病率高②子宮頸癌脫落細胞中可檢測到HSV-2抗原③HSV-2可引起細胞轉化,細胞注射于地鼠可誘生腫瘤④宮頸癌細胞中有HSV-2的基因及特異性mRNA根據22.原發(fā)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可出現中和抗體3-4周達頂峰,可持續(xù)多年細胞免疫起更重要作用NK細胞可殺死HSV感染細胞

細胞毒性T細胞和各種淋巴分子〔如干擾素等〕在抗HSV感染中也有重要意義免疫性23.微生物檢查病毒別離采取病人口腔、宮頸、陰道分泌液等接種易感細胞中培養(yǎng)1~2天細胞腫脹,變圓,相互融合等病變,用抗體作免疫熒光染色鑒定快速診斷取皰疹病損的基底部材料用熒光標記抗體染色鑒定用原位雜交和PCR等方法檢測標本中病毒DNA24.防治原那么預防目前無特異的方法,防止同患者接觸可減少感染時機孕婦產道感染,剖腹產是預防新生兒感染的最好方法有關疫苗:HSV有致癌可能性,減毒活疫苗和死疫苗不宜用于人體亞單位疫苗在研發(fā)中

25.治療抗病毒藥物,碘苷、阿糖胞苷等無環(huán)鳥苷〔ACV〕對皰疹病毒有較好的效果

國內用抗HSV包膜糖蛋白單克隆抗體制成滴眼液,用于治療皰疹性角膜炎,取得顯著療效。26.〔二〕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virus,VZV〕分類:α皰疹病毒亞科水痘病毒屬,只有一種血清型。傳播:呼吸道或接觸。潛伏:脊髓后根神經節(jié)。27.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ulla-ZosterVirus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膚是病毒的主要靶細胞由同一種病毒引起兩種不同的病癥兒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感染后可終身不再感染但不能去除潛伏體內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復發(fā)引起帶狀皰疹,多見于中老年人28.生物學特性皰疹病毒科典型形態(tài)特征。與HSV抗原局部交叉。人二倍體細胞和人原代培養(yǎng)細胞是別離VZV最敏感的宿主細胞。VZV電鏡形態(tài)29.

根本性狀與HSV相似只有一個血清型對一般實驗動物不敏感在人胚成纖維細胞中增殖,并緩慢產生細胞病變,可在細胞內形成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生物學性狀30.31.臨床意義人是唯一自然宿主,皮膚是主要靶細胞。傳染源:主要是患者,水皰內容物。傳播途徑:飛沫經呼吸道或接觸傳播。局部淋巴結增殖,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增殖,再次入血形成第2次病毒血癥,隨血流散布全身。32.臨床意義水痘:1.原發(fā)感染,見于兒童。2.全身皮膚粘膜皰疹,伴發(fā)熱。3.預后良好。3~9歲,冬春季流行。兩周潛伏期。分布呈向心性,軀干比面部四肢多。帶狀皰疹:1.復發(fā)感染,成人免疫力低下。2.脊神經后根神經節(jié)或顱神經感覺神經節(jié)中的VZV被激活。3.皰疹成簇,沿神經分布,串聯成帶狀。33.病毒經呼吸道、結膜、皮膚等處侵入人體先在局部淋巴結增殖進入血液散布到各個內臟繼續(xù)大量增殖2~3周潛伏期皮膚廣泛發(fā)生原發(fā)感染---水痘ChickenPox丘疹水皰疹膿皰疹34.兒童時期患過水痘愈合病毒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節(jié)或腦感覺神經節(jié)中機體免疫力下降等條件刺激病毒沿感覺神經軸索下行該神經所支配的皮膚細胞內增殖在皮膚上沿著感覺神經的通路發(fā)生串聯的水皰疹,形似帶狀繼發(fā)感染---帶狀皰疹Shingles35.36.減毒活疫苗預防水痘感染和傳播有良好效果免疫球蛋白可用于人工被動免疫治療可用無環(huán)鳥苷、阿糖腺苷和高劑量干擾素防治原那么臨床病癥典型,一般不需作微生物學診斷必要時可做感染細胞涂片染色查包涵體或免疫熒光等測抗原微生物學檢查37.〔三〕人巨細胞病毒

〔Humancytomegalovirus,HCMV〕分類:β皰疹病毒亞科巨細胞病毒屬。傳播途徑:接觸傳播、垂直傳播、輸血和器官移植傳播。外周血單核細胞、造血細胞。38.生物學特性皰疹病毒科典型形態(tài)特征?;蚪M容量在人皰疹病毒中最大。體外只在人成纖維細胞增殖。速度較慢,細胞腫脹、變圓、形成巨大細胞等。39.CytomegalovirusCMV巨細胞病毒1、具有典型的皰疹病毒形態(tài),其DNA結構也與HSV相似2、使感染的細胞腫大,形成巨大的核內包涵體,故名3、有高度的種特異性,人巨細胞病毒只能感染人4、病毒只能在人成纖維細胞中生長增殖緩慢,復制周期長,2-6周才出現病變5、形成核內嗜酸性包涵體呈“貓頭鷹眼〞狀生物學特點40.核內嗜酸性包涵體,呈“貓頭鷹眼〞狀41.致病性在人群中感染廣泛,通常呈隱性感染

80-90%的正常成年人抗體呈陽性感染后,雖然抗體陽性,但多數可長期帶毒形成潛伏感染潛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腎、白細胞等處并可長期或間歇地自唾液、乳汁、精液或宮頸分泌液等排出

42.病毒有多種傳播途徑,包括水平傳播:口腔、輸血、性關系、接觸等垂直傳播:胎盤、產道、哺乳等引起多種感染,常見有先天性感染孕婦CMV感染,0.5-2.5%胎內感染引起:畸形及肝臟、神經系統(tǒng)損傷等先天性疾病43.圍產期感染孕婦CMV感染,經產道感染〔25%〕哺乳感染〔13-18%〕接觸感染通過親密接觸感染,包括接吻、性交等輸血感染輸入CMV陽性血,可感染〔38%〕引起單核細胞增多癥、肝炎44.免疫功能低下時的感染(移植)

艾滋病、白血病、器官移植病人機體內潛伏的CMV被激活,引起肺炎、肝炎、腦膜炎、視網膜炎等病毒還可引起細胞轉化與致癌潛能

可能與宮頸癌、結腸癌等有關45.免疫性

感染后可以產生特異性抗體但不能有效地防御CMV感染很重要,特別是細胞毒T細胞和NK細胞,對限制病毒的感染重要〔細胞免疫低下者均易感染病毒〕體液免疫:細胞免疫:46.細胞學檢查:尿等標本離心沉淀,染色檢查巨大細胞及核內和漿內嗜酸性包涵體別離培養(yǎng):病人尿、唾液、生殖道分泌物等標本接種于人胚肺纖維母細胞抗原檢測:用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直接檢測臨床標本血清學檢查:檢測lgM抗體和lgG抗體,適用于早期感染和流行病學調查微生物學檢查47.丙氧鳥苷與磷甲酸鈉,有一定效果兩種減毒活疫苗對移植病人的感染有一定保護作用但CMV病毒活疫苗致癌潛能的問題有待解決含CMV包膜糖蛋白的亞單位疫苗是研究的方向治療與預防48.〔四〕EB病毒

〔Epstein-barrvirus,EBV〕分類:嗜淋巴病毒屬。根據核抗原基因分成A、B型。傳播途徑:唾液傳播,空氣和血液傳播。49.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從非洲兒童淋巴瘤細胞培養(yǎng)中發(fā)現,故名形態(tài)結構與其它皰疹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主要侵犯B細胞,不能用培養(yǎng)皰疹病毒的方法培養(yǎng),而能在B細胞中生長在B細胞內引起兩種形式的感染增殖性感染非增殖性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主要特性50.生物學特性皰疹病毒科典型形態(tài)特征。體外只感染人類和靈長類動物B淋巴細胞。傳代到達永生。EBV感染,異型淋巴細胞增多51.不同感染狀態(tài)時表達的抗原不同,特異性抗原包括抗原系統(tǒng)1、病毒潛伏感染時表達的抗原潛伏感染B細胞出現的膜抗原,有二種LMP-1:誘導B細胞轉化的主要因子LMP-2:有和細胞酪氨酸激酶相互作用功能EBV核抗原〔EBnuclearantigenEBNA〕所有EBV感染和轉化的B細胞核內均可檢出共有6種〔EBNA-1~EBNA-6〕其中EBNA2與誘導B細胞轉化有關潛伏膜蛋白〔latentmembraneproteinLMP〕52.EBV膜抗原〔membraneantigenMA〕2.病毒增殖性感染相關的抗原EBV早期抗原〔earlyantigenEA〕病毒增殖早期出現的非結構蛋白,是病毒活潑增殖,感染細胞進入溶解周期的標志EBV衣殼抗原〔viralcapsidantigenVCA〕病毒增殖后期合成的結構蛋白病毒的衣殼,與核心DNA組成核衣殼EBV的中和抗原〔gp320/220〕,能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EBV晚期抗原〔Lateantigen LA〕53.增殖性感染病毒感染后,在細胞內增殖,形成完整的病毒顆粒釋放,

此時感染細胞發(fā)生溶解死亡病毒的感染形式EBV是一種嗜B細胞的人皰疹病毒,主要侵犯B細胞現發(fā)現一些上皮細胞也有EBV受體,病毒也可感染病毒在B細胞中可引起兩種形式的感染54.非增殖性感染潛伏感染感染細胞后,病毒基因組處于潛伏狀態(tài),此時細胞只合成EBNA和潛伏膜蛋白LMP,而不是病毒顆粒感染的B細胞可在體外長期生長和增殖,B細胞獲得此能力過程稱“轉化〞或“永生化〞潛伏感染中的EBV基因可被激活而轉為增殖性感染惡性轉化轉化的B細胞受到某些條件的促發(fā),可發(fā)生染色體易位并致癌變55.臨床意義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其他腫瘤: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缺陷患者B細胞淋巴瘤、艾滋病中樞神經系統(tǒng)淋巴瘤及同種異體移植者鼻咽部T細胞淋巴瘤。aclinicalsyndromethatismostcommonlyassociatedwithprimaryEpstein–Barrvirus(EBV)infection.LuzuriagaK,NEJM2021:1993-200056.EB病毒在人群中廣泛感染我國3~5歲兒童感染率達90%以上主要通過唾液傳播,也可經輸血傳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細胞感染B細胞進入血循環(huán)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長期潛伏引起疾病包括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鼻咽癌淋巴增生性疾病致病性57.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一種急性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多見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發(fā)病三個典型病癥為:發(fā)熱、咽炎、頸淋巴結腫大隨病情開展可出現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外周血單核細胞增多,并出現異型淋巴細胞異型淋巴細胞種類:對EBV抗原反響的T細胞抑制性T細胞細胞毒T細胞作用:可殺傷外表有EBV抗原表達的B細胞對限制EBV感染和促進疾病恢復起作用58.EB病毒感染B細胞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59.中非、新幾內亞和美洲溫熱帶地區(qū)呈地方性流行見于6~7歲兒童好發(fā)部位為顏面、腭部人的淋巴細胞和腫瘤組織中可檢出EBV的

DNA和EBNA

血清中EBV抗體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認為可能是由于病毒使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引起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60.EpidemiologyDistributionofBurkitt'slymphoma61.1、我國南方〔廣東、廣西〕及東南亞是鼻咽癌高發(fā)區(qū)2、發(fā)生于40歲以上中老年人3、EBV與鼻咽癌在所有病例的癌組織中有EBV基因組存在和表達病人血清中有高效價EBV抗原〔主要VCA和EA〕的lgG和lgA抗體,病情好轉后,抗體的滴度也隨之下降但EBV感染極普遍,發(fā)生鼻咽癌僅少數,故其致癌的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鼻咽癌62.免疫缺陷患者感染EB病毒后易發(fā)。HIV患者:彌漫性多克隆淋巴瘤;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

淋巴增生性疾病63.EBV別離培養(yǎng)困難可用PCR等方法檢測細胞內EBV基因組血清學診斷EBV特異性抗體的檢測

異嗜性抗體凝集試驗病人血清抗體與綿羊RBC發(fā)生非特異性凝集用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診斷

微生物學檢查64.我國用基因工程方法構建的同時表達EBVgp320和

HBsAg的痘苗疫苗,重點使用在鼻咽癌高發(fā)區(qū)gp320膜蛋白疫苗,正在英國大學生患者中作小規(guī)模接種,以期觀察該疫苗是否能降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發(fā)病率防治原那么65.〔五〕人皰疹病毒6、7、8型6型:玫瑰疹病毒屬。分為變異A組和B組。受體為CD4。兒童感染普遍,表現為玫瑰疹?;罨殠а馨图毎虺扇送庵苎馨图毎鲋场?型:類似6型。8型:波濟肉瘤組織中發(fā)現。幾乎可在所有形式KS組織中檢出HHV-8DNA。66.皰疹病毒致病特點此類病毒引起的疾病實質上包括三大類先天性感染潛伏感染致癌67.黃病毒與出血熱病毒68.

黃病毒科的黃病毒屬是一大群通過吸血節(jié)肢動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動物而傳播的病毒。黃病毒科乙型腦炎病毒森林腦炎病毒登革病毒西尼羅病毒69.概述黃病毒〔flavivirus〕黃病毒科flaviviridae吸血節(jié)肢動物(蚊、蜱、白蛉等)傳播我國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森林腦炎病毒和登革病毒。70.黃病毒的共同特征小球狀,直徑40~70nm;單正鏈RNA,核衣殼20面立體對稱,有包膜,有血凝素刺突。抵抗力弱。宿主范圍廣。細胞質內增殖。節(jié)肢動物是傳播媒介,又是儲存宿主。發(fā)病特點:季節(jié)性、地區(qū)性、發(fā)熱、腦炎、出血人畜共患,致病性強,潛伏期短,發(fā)病急。71.黃病毒的生活周期72.黃病毒的分類MicrobiologiaColorAtlasOfMedicalMicrobiologyKayserThieme200573.〔日本腦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EpidemictypeBencephalitisvirus74.生物學性狀球形、單正鏈RNA病毒。含有三種結構蛋白C蛋白:衣殼蛋白M蛋白:膜蛋白,位于包膜內面E蛋白:包膜外層HA二十面體立體對稱,有包膜能在動物、雞胚、細胞中增殖,易感動物為乳小鼠。只有一個血清型,抗原性穩(wěn)定,很少變異。抵抗力不強,對常用消毒劑敏感。75.流行病學76.流行病學傳染源

主要傳染源是帶毒家畜〔豬、牛〕、家禽蚊→動物〔豬〕→蚊的傳播環(huán)節(jié)最重要中間宿主或擴散宿主------幼豬傳播媒介及長期儲存宿主

三帶喙庫蚊、伊蚊等易感人群人群對乙腦病毒普遍易感通常流行區(qū)以10歲以下的兒童發(fā)病較多

77.流行特征分布亞洲。中國是高發(fā)區(qū)嚴格季節(jié)性,集中7、8、9月內。通常流行區(qū)以10歲以下的兒童發(fā)病較多。高度散發(fā),一家庭同時有兩個患者罕見。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強而持久。出現典型乙腦病癥的只占少數;多數人通過輕型感染獲得免疫力。78.流行環(huán)節(jié)在動物,一般只引起病毒血癥,并不出現明顯癥狀。不僅是傳播媒介,而且可大量保存病毒假設在這個循環(huán)中蚊蟲叮咬了人類,那么在人類中出現臨床病癥。79.蚊-動物-蚊循環(huán)蚊感染病毒病毒在蚊唾液腺和腸內增殖蚊叮咬家畜家禽動物引起病毒血癥更多蚊叮咬后感染80.儲存宿主和傳播媒介病毒存在于蚊和家畜體內,構成豬→蚊→豬的傳播環(huán)節(jié)。流行期間豬感染率100%。傳播媒介是蚊,在中國是三帶喙庫蚊病毒在蚊體和卵傳代越冬蚊子是乙型腦炎病毒的長期儲存宿主三帶喙庫蚊81.帶毒蚊蟲叮咬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及淋巴結內增殖少量入血肝、脾單核巨噬細胞內增殖二次病毒血癥突破血腦屏障中樞神經系統(tǒng)廣泛病變頓挫感染致病過程82.臨床表現輕型:38~39℃,神志清晰,一周恢復。中型:40℃左右,有意識障礙,有抽搐,病程約10天。重型:40℃以上,神志昏迷,持續(xù)性抽搐,出現呼吸衰竭,恢復期有精神異常及癱瘓表現。爆發(fā)型:高熱或超高熱,深昏迷并有反復強烈抽搐,可中樞性呼吸衰竭死亡,幸存者嚴重后遺癥。83.臨床分期潛伏期4~21天,一般為10~14天。初期:1~3天。體溫升高,頭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惡心、嘔吐。極期:4~10天。高熱、意識障礙、驚厥或抽搐。呼吸衰竭:最嚴重病癥,重要死因。腦膜刺激征:較大兒童及成人?;謴推冢簶O期后體溫在2~5天降至正常,昏迷轉為清醒,逐漸恢復正常。后遺癥期:局部患者6個月后仍有神經、精神病癥,以失語、癱瘓及精神失常多見。84.免疫性免疫主要依靠體液中和抗體、完整的血腦屏障和細胞免疫感染后5~7天即出現中和抗體和血凝抑制抗體免疫力穩(wěn)定持久,隱性感染也可獲免疫力85.實驗室一般檢查(1)血常規(guī)wbc10~30×109/L(2)腦脊液檢查①澄清或微混,②wbc↑,③Pro↑,④糖正?;蚱?,氯正常。⑤后期時IgG可升高。(3)特異性抗體檢測:血凝抑制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免疫熒光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86.微生物學檢查病毒別離:病初血清或腦脊液別離,陽性率較低。尸檢或以延髓穿刺腦組織,離心后取上清液接種乳鼠腦傳代鑒定,作回憶性診斷免疫學檢測:酶免疫技術檢測腦脊液IgM、IgG;免疫熒光、ELISA分子生物學檢測:RT-PCR87.滅蚊防蚊稻田養(yǎng)魚或灑藥等措施控制稻田蚊蟲孽生;在畜圈內噴灑殺蟲劑人群免疫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對象主要為流行區(qū)6個月以上10歲以下的兒童

幼豬免疫----乙腦疫苗防治原那么88.DengueVirus登革病毒引起登革熱的病原體該該病流行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特別是東南亞、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

我國于1978年在廣東佛山首次發(fā)現本病,以后在海南島及廣西等地均有發(fā)現89.生物學特性形態(tài)結構與乙腦病毒相似直徑約30nm,球形,單正鏈RNA,有包膜根據包膜上抗原性不同,分為1、2、3、4四個血清型可在蚊體內或蚊細胞培養(yǎng)中增殖,乳鼠對其也敏感90.流行特征地方性:伊蚊孳生條件及人口密度季節(jié)性:與伊蚊密度、雨量相關突然性:突然發(fā)生,傳播迅速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傳播媒介:伊蚊——病毒在蚊體內復制,傳染期長者可達174日,是病毒的儲存宿主。91.致病性帶毒伊蚊叮咬網狀內皮系統(tǒng)增殖病毒血癥出血/休克型普通型92.臨床表現潛伏期5~8天,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標準分為登革熱denguefever(DF)發(fā)熱骨、關節(jié)疼痛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樣病癥登革出血熱denguehemorrhagicfever(DHF)開始表現為典型登革熱,出血傾向嚴重常有兩個以上器官〔皮膚、胃腸道等〕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登革休克綜合征dengueshocksyndrome(DSS)在病程中或退熱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顯出血傾向伴周圍循環(huán)衰竭93.生活周期與致病機制94.1、抗體與病毒結合后,能促進病毒對細胞的感染并在細胞中增殖2、感染病毒細胞受細胞免疫的作用引起損傷,造成出血和休克等病癥致病機制依賴抗體的促進病毒感染作用或免疫促進作用免疫復合物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抗原與抗體在血循環(huán)中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Ⅲ超敏反響95.微生物學檢查

病毒別離急性期患者血清動物接種:白紋伊蚊胸內接種、小白鼠腦內細胞培養(yǎng):白紋伊蚊細胞株C6/36〕、猴腎細胞株感染一周后開始出現抗體〔血凝抑制抗體等〕雙份血清,效價≥4倍以上者可以確診血清學檢查96.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與處理血清、血漿標本;肝臟、淋巴結標本。低溫運送盡快接種。別離培養(yǎng)與鑒定細胞培養(yǎng):Vero、LLC-MK2、BHK21細胞。動物接種:小白鼠,腦內腹腔聯合接種。蚊蟲接種:用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免疫學方法、分子生物學方法97.防治原那么預防措施的重點在于防蚊和滅蚊目前還無有效的疫苗98.Russianspring-summerencephalitisVirus森林腦炎病毒形態(tài)結構與乙型腦炎病毒類似蜱是傳播媒介,也是儲存宿主人進入林區(qū)被蜱叮咬而感染,引起森林腦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微生物診斷與乙型腦炎病毒類似預防以滅蜱防蜱為重點,死疫苗有效99.森林腦炎病毒蜱傳播腦炎病毒〔tick-borneencephalitisvirus〕。最初發(fā)現于俄國東部,中歐和德國亦有病例報告,我國東北和西北地區(qū)曾流行。100.生物學特性球形,直徑20~30nm,單正鏈RNA核衣殼20面體立體對稱,有包膜動物感染范圍較廣,以小鼠最為敏感原代雞胚細胞和傳代地鼠腎細胞中生長毒力差異,但抗原性穩(wěn)定101.臨床意義森林腦炎病毒是森林腦炎的病原體。蜱是傳播媒介也是儲存宿主。多數隱性感染,少數10~14d潛伏期后,出現高熱、頭痛、腦膜刺激征、昏迷病癥。病死率約20%~30%。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

102.微生物學檢查檢測方法與乙腦病毒相似病毒別離:死亡病例確診免疫學方法: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分子生物學方法:雜交,RT-PCR103.出血熱病毒104.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出血熱(Hemorrhagicfever)不是疾病名稱,是一組疾病或綜合征的統(tǒng)稱。發(fā)熱、皮膚和粘膜出現瘀點或瘀斑、不同臟器損害出血,低血壓和休克為特征。105.出血熱病毒是指一類由節(jié)肢動物或嚙齒類動物傳播,引起出血和發(fā)熱為主要臨床病癥的病毒。在我國已發(fā)現的有布尼亞病毒科漢坦病毒新疆出血熱病毒黃病毒科登革病毒106.漢坦病毒或腎病綜合癥出血熱病毒HantavirusorHFRS1978年首先由李鎬汪從韓國漢灘河附近捕獲的黑線姬鼠中別離出主要引起腎綜合癥出血熱(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107.Hantavirus108.漢坦病毒腎綜合征出血熱:〔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HFRS病毒引起鼠類等傳播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傳染病109.流行病學110.流行特點疫源地普及世界五大洲我國是HFRS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本世紀30年代首先在黑龍江省孫吳縣發(fā)現此病80年代中期以來,年發(fā)病人數超過10萬,病死率為3~5%,有的地區(qū)高達10%分地區(qū)性和季節(jié)性111.

生物學性狀中等大小圓形顆粒,有包膜,上有刺突核酸為單負鏈RNA,分3個片段L:編碼病毒RNA多聚酶M:編碼包膜糖蛋白〔G1、G2〕S:編碼核殼體蛋白刺突〔血凝素〕能凝集鵝紅細胞形態(tài)結構112.弱:對脂溶劑敏感、對酸敏感、60℃1小時滅活抵抗力培養(yǎng)特點能夠在細胞培養(yǎng)中生長,病變不明顯電鏡下見于感染細胞質內形成包涵體各種鼠類對其易感(黑線姬鼠等)113.致病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傳染源:嚙齒類動物DeerMouseCottonRatRiceRatWhiteFootedMouse114.致病性與免疫性傳播途徑:動物排泄物、分泌物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直接接觸感染有明顯的地區(qū)性和季節(jié)性,與鼠類的分布和活動有關傳染源:鼠等嚙齒類動物〔儲存宿主〕黑線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宿主動物和傳染源螨也可以作為傳播媒介與儲存宿主115.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臨床表現:

病后免疫力較持久高熱、頭痛、全身出血、腎臟損傷和免疫功能紊亂早期:三痛:頭痛、眼眶痛、腰痛。

三紅:面、頸、上胸部。病程分為五期發(fā)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116.漢坦病毒肺綜合征〔HPS〕117.微生物學檢驗別離培養(yǎng):Vero-E6、熒光、ELISA免疫學:ELISA分子生物學:RT-PCR118.2、地鼠腎細胞培養(yǎng)的滅活疫苗效果好兩種〔家鼠型病毒、姬鼠型病毒〕防治原那么1、滅鼠、防鼠,注意個人防護119.1、中等球形顆粒,與漢坦病毒相似2、傳染源:自然疫源性疾病〔野生嚙齒動物與家畜〕3、傳播媒介及儲存宿主:亞洲璃眼蜱3、發(fā)病有季節(jié)性人體被帶毒硬蜱叮咬而感染4、已研制成滅活疫苗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120.EbolaVirus埃博拉病毒1976年扎伊爾Ebola河附近爆發(fā)流行病毒特性:絲狀,也可為分枝狀、U形或環(huán)狀直徑80nm,長短不一,單負鏈RNA,有包膜致病性:傳染源:猴,病人傳播途徑:接觸〔血液、排泄物等〕,呼吸道所致疾?。焊邿?、疼痛、全身廣泛性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礙、休克,死亡率極高防治原那么:無特異性防治措施121.HemorrhagicFeverVirus出血熱病毒病毒viruses

媒介intermediary

疾病disease漢坦病毒Hantavirus嚙齒動物rodent腎綜合癥出血熱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新疆出血熱病毒Xin-Jianghemorrhagicfevervirus蜱tick新疆出血熱Xin-Jianghemorrhagicfever登革病毒Denguevirus蚊mosquito登革出血熱denguehemorrhagicfever122.52~55nm,球形,無包膜雙鏈環(huán)狀DNA型別多,大100多種人乳頭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生物學性狀123.致病性與免疫性傳播途徑所致疾病直接接觸感染先天感染〔產道感染〕性接觸感染不引起病毒血癥臨床表現多樣性16、18型等與宮頸上皮內瘤與宮頸癌有關尋常疣、跖疣、扁平疣生殖道濕疣、喉乳頭瘤124.125.尋常疣126.疣:無有效的預防方法治療用冷凍、電灼、激光等方法宮頸癌:用于預防子宮頸癌的疫苗已上市防治原那么127.RabiesVirus狂犬病毒歸類于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為一種嗜神經病毒主要在野生動物和家畜中傳播人被動物咬傷而感染發(fā)病128.外形似彈狀,75×180nm大小生物學性狀

核衣殼:單負鏈RNA、核蛋白、多聚酶、基質蛋白螺旋對稱包膜:外表有糖蛋白刺突感染中樞神經細胞〔大腦海馬回的錐體細胞〕,形成漿內嗜酸性包涵體稱“內基小體〞,有診斷價值一般認為只有一個血清型129.130.Negri’sbody131.抵抗力對熱、紫外線、日光、枯燥的抵抗力弱。易被強酸、強堿、脂溶劑滅活。在冷凍枯燥的情況下可存活數年。132.致病性與免疫性傳染源:狂犬等帶毒動物

所致疾病:狂犬?。炙。槿诵蠊不技毙詡魅静?,全世界廣泛分布潛伏期一般為1~3個月,也有短至數天長至數年病毒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傷,主要表現為:神經興奮性增高,吞咽或飲水時喉頭肌肉發(fā)生痙攣最后麻痹,呼吸循環(huán)衰竭死亡死亡率為100%傳播途徑:患病動物咬傷,經傷口進入體內亦可因破損皮膚粘膜接觸含毒物質感染133.134.病毒的體內過程病毒在肌纖維細胞中增殖由神經末梢沿神經軸索上行至中樞神經系統(tǒng)在神經細胞內增殖,并引起神經損傷沿神經擴散至唾液腺和淚腺、角膜等其他組織135.136.2-10天,患者出現下例非特異病癥:不適厭食頭痛畏光惡心嘔吐喉痛發(fā)熱前驅期整個病程分三期、死亡率為>99%病人表現為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神經過敏、憂懼、幻覺大局部病人表現出恐水吞咽動作促進咽部肌肉疼痛性痙攣急性神經期137.通常發(fā)作后2~7天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麻痹超過99%的出現病癥病人和動物以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