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比喻、借代、對偶、反復、倒裝、反諷。第三章:虛境與實境、有我之境、無我之境、象征、荒誕。)(第三章:生命律動。第四章21,真實讀者)第一章文學觀念名詞解釋1、 文學概念:是對文學的看法,是對“文學是什么”的回答,是文學理念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學觀念,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學觀念,不同群體有不同的文學觀念,文學觀念屬于歷史的范疇,是流動的變化的。2、 文學四要素:美國艾布拉姆斯提出的,作品、藝術家、世界、讀者3、 文學活動:世界、作家、文本、讀者四個要素包含了體驗、創(chuàng)作、接受三個過程,構成完整的文學活動。4、 再現(xiàn)說:指在文學四要素中強調“世界”與“作品”的對應關系,認為作品是對世界的模仿或再現(xiàn)。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柏拉圖、亞里士多德5、 表現(xiàn)說:是指文學四要素中強調作品與作家的關系,認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代表人物渥滋渥斯《抒情歌謠集》詩是強烈感情的自然流露。雪萊《為詩辯護》6、 實用說:強調作品被讀者所利用的關系,認為文學是一種工具和手段,文學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古代的“教化說”和西方“寓教于樂”(賀拉斯〈詩藝〉)7、 獨立說:強調文學是無關現(xiàn)實功利的獨立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造。代表作家王爾德和波德萊爾8、 客觀說: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既與讀者不相干,也與作家不相干。代表俄國形式主義學派、英美新批評派、捷克和法國的文學結構主義、德國的文本主義批評9、 體驗說:強調作者閱讀作品時的感受和再創(chuàng)造,孟子“以意逆志”、德國姚斯10、文學的定義:文學作為一種人類的文化樣式,它是具有社會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凝聚著個體體驗的、溝通人際情感交流的語言組織。包含了文化形態(tài)、審美意識形態(tài)、作家個體體驗的凝聚、作者與讀者溝通情感的一種獨特渠道、一種語言藝術。11、 符號論文學概念:文化是人類的符號思維和符號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產品及其意義的總和。代表作家卡西爾12、 品質閱讀:是對于文學作品的語言技巧的運用以及藝術素質高下的解析。13、 價值閱讀:表示閱讀者:試圖盡可能敏銳和準確地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發(fā)現(xiàn)的價值。14、 審美:是心理處于活躍狀態(tài)的主體,在一定的中介作用條件下,對于客體的美的觀照、感悟、判斷。15、審美意識形態(tài):集團傾向性與人類共同性的、認識與情感的、無功利性與有功利性的、假定性與真實性的統(tǒng)一。16、 經驗:是一種前科學的認識,它指向的是準真理的世界。17、 體驗:是一種價值性的認識和領悟,它要求“以身體之,以心驗之”,它指向的是價值世界。18、 移情:我們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結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們,更親切,更易于被我們理解。19、 距離論:瑞士心理學家布洛,主張體驗是一種拉開功利距離的體會?!办F海航行”20、出入說王國維提出的。作家的體驗不但要能“入”,而且還要能“出‘: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入乎其內就是移情式體驗,出乎其外,就是體驗主體對體驗的反芻。21、 情致:黑格爾,一方面是個體的心情,是具體感性的,是會感動人的。另一方面是價值和理性,可以作為認識。問題一、 文學四要素理論有何啟示意義?答:一切文學都有源泉,文學活動是以作品為中心的活動。二、 文本與作品有何區(qū)別?答:文本是一種無聲的文字序列,作品是經過讀者的閱讀、理解和接受后,在讀者的頭腦中化為相互如生的具有詩意的藝術形象。三、 再現(xiàn)說等六說的要點是什么?答: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學觀念是固定的、永遠不變的。四、 綜合性的文學定義是什么?共有那幾個命題?答:1、綜合性的文學定義是:文學作文人類的一種文化形態(tài),它是具有社會審美意識形態(tài)性質的凝聚著個體體驗的藝術語言。2、共有五個命題:文學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是一種審美意識形態(tài)、是作家個體體驗的凝聚、是作者與讀者溝通情感的獨特渠道、是一種語言藝術。五、文學觀念的演變有何規(guī)律?演變的原因是什么?答:1、文學是由一個寫實到寫意,從寫意到圖案化,再從圖案化又回到寫實的過程。2、有時代的原因及文學自身的演變。六、廣義的、狹義的和符號論的文化概念有何區(qū)別?答:廣義的文化概念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做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合整體。狹義的文化概念是:文化是個人素質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識的多少、涵養(yǎng)的高低等。符號論的文化概念是:文化是人類的符號思維和符號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產品及其意義的總和。七、文學有什么文化意義?答:1、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狀況,2、叩問人生的意義,3、溝通人與人、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4、憧憬人類的未來,5、學習和豐富人們的語言。八、品質閱讀與價值閱讀有何區(qū)別?答:品質閱讀:是對文學作品的語言技巧的運用以及藝術素質高下的解析。價值閱讀:是表示閱讀者試圖盡可能敏銳和準確的描述出他在作品中所發(fā)現(xiàn)的價值。九、文學和歷史文化有何異同?答:文學重虛構、中情感、重詩意;歷史重真實、重事實、重理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十、文學與科學文化的關系是怎樣的?答:科學為自然立法,文學藝術為人生立法;科學文化是自然之根,文學藝術是人生之根。十一、我們怎樣理解文學源于生活又改變生活?答: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的源泉,文學藝術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應。十二、怎樣理解審美活動?實現(xiàn)審美的條件是什么?答:1、審美是心理處于活躍的主體,在一定的中介作用下,對于客觀美的關照、感悟、判斷;2、實現(xiàn)審美的條件是:主體心理層、客觀對象層、中介層。十三、文學的審美活動有何特點?怎樣理解?答:1、審美活動是到處都存在的;2、人們的衣食住行中都存在審美,人的活動中無處不存在審美,而各種藝術活動中的審美,是審美活動中的高級形態(tài)。十四、怎樣理解文學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其內涵是什么?答:1、人類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在一定的條件下,就要轉變?yōu)閷徝酪庾R形態(tài),文學是人類審美形態(tài)之一。2、從性質上看,由集團傾向性、又有人類通性;從主體特征看,是認識又是情感;從目的的功能上看,是無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十五、經驗與體驗有何聯(lián)系與區(qū)別?答:經驗是體驗的基礎,沒有經驗或沒有起碼的可供想象和發(fā)揮經驗,就談不到體驗,但體驗是對經驗的意義和詩意的發(fā)現(xiàn)和升華。十六、作家的體驗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有何意義?答:作家的體驗使藝術形象具有生機勃勃的活力、具有詩意的超越。第二章文學語言組織名詞解釋1、 文本:是語言的實際運用形態(tài),是根據(jù)一定的語言銜接和語義連貫規(guī)則而成的整體語句或語句系統(tǒng),有待于讀者閱讀。2、 文學文本:是指構成文學這種語言藝術品的具體語言系統(tǒng),是傳達人生體驗的特定語言系統(tǒng),包括詩、小說、散文、劇本等形態(tài)。3、 文學作品:指已經讀者閱讀并賦予特定意義的語言系統(tǒng)。4、 文學文本四層面說:指波蘭現(xiàn)象學美學家英加登對文學文本層面結構的劃分:字音及其高一級的語音組合,意義單元,多重圖式化面貌,再現(xiàn)的客體。5、 文學文本的語言性:指文學文本所具有的基本的語言特性,這種特性是其他一切特性所得以生成的基礎。一是文學文本以語言的形式存在,二是文學中的語言具有自身的特點,三是語言在文學中的具體存在方式是言語。6、 文學中的語言:也就是文學文本的語言,是經過作家加工的、旨在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并表達意義的語言系統(tǒng)。7、 語言結構:語言結構是語言集團言語的總模式,既是言語的工具,又是言語的產物。8、 言語:是在特定語境下個人的說話活動。9、 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的最基本層次和直接現(xiàn)實,它是一種具有表現(xiàn)性目的和個性特征的整體性語言構造。10、 語音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是文學語言組織的語音組合系統(tǒng),主要包括節(jié)奏和音律兩種形態(tài)。11、 節(jié)奏:是語音在一定時間里呈現(xiàn)的長短、高低和輕重等有規(guī)律的起伏狀況。12、 音律:是由聲調、語調和韻的變化和協(xié)調而形成的內部和諧狀況。13、 文法層面:是指“作文”和“作詩”之法,即文學的創(chuàng)作法則。指文學語言組織在語詞、語句和篇章方面的構成法則。14、 詞法又稱字法,是特定文本內語詞的構成法則。15、 句法是特定文本內語句的構成法則。16、 篇法是特定文本的整體語言構成法則。17、 辭格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是富有表現(xiàn)力并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表現(xiàn)程式的運用狀況。19、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一事物來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種修辭格。20、借代:
借代是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的修辭方式。這種修辭方式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21、對偶: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意思的修辭方式。22、反復:就是通過一遍一遍地重復個別詞語或句子,以達到強調的目的。23、倒裝:就是通過一遍一遍地重復個別詞語或句子,以達到強調的目的。24、反諷:從反面諷刺;用反語進行諷刺25、 文學語言組織的審美特征:是指文學語言組織的美的具體表現(xiàn)方式及其相應的構成法則。26、 內指性:是文學語言的毋須外在驗證而內在自足的特性。27、 音樂性:是指文學語言組織所具有的富于音樂效果的特性。28、 陌生化:主要是從讀者的閱讀效果來說的,指文學語言組織的新奇或反常特性。問題一、 什么是文本和文學文本?答:1、文本是語言的實際運用形態(tài)。2、文學文本是構成這種語言藝術品的具體語言系統(tǒng),如:運用語言寫成的特定小說、詩、散文和報告文學等。二、如何區(qū)別文學文本與文學作品?答:文學文本是指由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出來,有待于讀者閱讀是語言系統(tǒng),而文學作品是指已經讀者閱讀,并賦予特定意義的語言系統(tǒng)。簡言之,文學文本加讀者閱讀等于文學作品。三、 什么是文學語言組織?答:文學語言組織是文學文本的最基本層次和直接實現(xiàn),它是一種具有表現(xiàn)性目的和個性特征的整體性語言構造。四、 文學語言組織有哪些基本層面?答:有語音層面、文法層面、辭格層面。五、 什么是語音層面、文法層面和辭格層面?答:1、語音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語言組合系統(tǒng),主要包括節(jié)奏和音律兩種形態(tài);2、文學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在語詞、語句和篇章放方面的構成法則。3、辭格層面是富有表現(xiàn)力并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表現(xiàn)程式的運用狀況。六、舉例說明什么是節(jié)奏。答:例杜甫《秋興》有一句:江間---波浪---兼天---涌,全句四個停頓,有鮮明的節(jié)奏感。七、舉例說明什么是音律。答:例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每一句都是有規(guī)律的平仄交替,這首詩既有規(guī)律有求和諧形成一種音樂美。八、什么是文法層面?答:文學語言組織在語詞、語句和篇章方面構成的法則是文法層面。九、舉例說明什么是詞法。答:例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是詞用得好的極致,他形象而富有代表性的描繪出春天動人的景致。十、什么是句法和篇法?答:句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內語句的構成法則;篇法又稱章法是文法層面的類型之一,是特定文本的整體語言構成法則。十一、什么是辭格層面?答:辭格層面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基本層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現(xiàn)力并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表現(xiàn)程式的運用,這種富有表現(xiàn)力并帶有一定規(guī)律性的表現(xiàn)程式在修辭學中學通稱“辭格”還稱辭藻或語格。十二、文學語言組織存在著哪些基本的辭格層面?答:存在三對六種基本辭格:比喻和借代、對偶和反復、倒裝和反諷。十三、結合具體實例談談文學語言組織的審美特征。答:例黃河之水天上來,“天”違背了地理常識,但是突顯了黃河的巨大氣勢和宏偉氣象,這一描述成為黃河的千古絕響,在世人心中留下了真實的震撼體驗,這就是審美特征。十四、舉例說明什么是文學語言組織的內指性?答:例“白發(fā)三千丈”這樣的語言不符合事實,但更能表達出詩人內心極度的愁悶,這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力的邏輯行事,并不一定尋求外在的客觀事實相符,這就是內指性。十五、舉例說明什么是文學語言組織的音樂性?答:例毛澤東把《智取威虎山》中的臺詞“迎來春天換人間”改成“迎來春色換人間”,以色換天即是為了表意上的具體生動,更追音樂美,在全句平聲中嵌入一個仄聲,一舉打破聲音的平板格局而造成奇妙的跌宕起伏。十六、舉例說明什么是文學語言組的陌生化?答:例郭沫若在《鳳凰涅槃》中寫的:我們新鮮,我們凈朗,/我們華美,我們芬芳,/一切的一,芬芳。/一的一切,芬芳。/芬芳便是你,芬芳便是我芬芳便是他,芬芳便是火。/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的就單純日常語言的標準看似乎邏輯不通、顛三倒四,但是這種新鮮而奇異的詩句,產生一種陌生化。第三章文學形象系統(tǒng)名詞解釋1文學形象:文本中呈現(xiàn)的、具體的、可感的、具有藝術概括性的、體現(xiàn)作家審美理想的、能喚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圖畫。2形象的概括性:文學形象能夠傳達豐富的內在意蘊的功能稱為文學形象的概括性藝術至境:文學形象的三種高級形態(tài):文學典型,文學意境和文學意象,統(tǒng)稱藝術至境4形象的概括性:
文學形象能夠傳達豐富的內在意蘊的功能稱為文學形象的概括性。5審美理想:人們在自己民族的審美文化氛圍里形成的,由個人的審美體驗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關于美的觀念尺度和范型模式。6典型:典型是指定實型作品中呈現(xiàn)的顯出特征的富于審美魅力的含有豐富歷史意蘊的性格。又稱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典型是定實型敘事文學的藝術至境追求,應注意這個概念與傳統(tǒng)典型論的區(qū)別,并結合具體作品分折來識記。7特征化:在寫實型作品中,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東西,加以藝術強化、生發(fā)的過程,叫做“特征化”這是創(chuàng)造典型的基本方法。8典型環(huán)境:指充分體現(xiàn)現(xiàn)實關系真實風貌的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它包括以具體獨特的個別性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xiàn)實關系總情勢的大環(huán)境;又包括由這種歷史環(huán)境形成的個人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9意境: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活躍著生命律動的韻味無窮的詩意空間。10虛境與實境:實境是指直接描寫的景、形、境,又稱“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虛境則是指由實境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的空間,又稱“詩意的空間”11生命律動:12有我之境:就是詩人處在心情激動的情況下,去感受與自己沒有利害關系的景物,并把內心情感貫注到客觀景物中,使原本無情的事物有情況,他突出了主體觀念性,具有很強烈的感情動態(tài)。13無我之境:無我之境是詩人受到恬靜優(yōu)美景物的感染,從而在冷靜中回味出來的一種境界,它并非純然無我,而是審美主體,擺脫世俗生活之欲拘束傳出平靜的感情心態(tài)與物具化。14象征意象:文學象征意象是指以表達觀念或哲理為目的,以象征為基本表現(xiàn)手段的,具有荒誕性和審美求解性的藝術形象。15內心意象:內心意象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為藝術構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16泛化意象:泛化意象是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的一切藝術形象或語象的統(tǒng)稱。觀念意象及其高級形態(tài)。17象征: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叫象征。18荒誕:缺乏理性或恰當性的和諧,虛偽而不可信意象應合:意義與形象對應和契合19意象化: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的帶有某種意蘊與情調的東西,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問題一、 文學形象的特征是什么?答:文學形象的具體可感性、藝術概括性、審美理想性、審美屬性。二、文學形象系統(tǒng)是如何表現(xiàn)的?答:文學形象的系統(tǒng)性表現(xiàn)在兩種意義上:其一就是藝術世界的有機性而言、其二就是不同性質的文學形象,其審美功能的互補性而言的。三、舉例說明什么是表意性形象、抒情形象和寫實形象?答:1、表意形象如蘇軾的《廬山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的題目是《題西林壁》在佛家寺廟的墻上題這樣的詩,實際上是贊美佛徒們置身世外,才能看破紅塵的超越地位,這就是表意形象。2、抒情形象孟浩然的《春曉》表現(xiàn)了詩人的惜春情懷,詩中的形象是為了抒情而存在的,這就是抒情形象。3、寫實形象杜甫《石壕吏》中寫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課本136頁)是對歷史的實錄,此詩使人們認識和感受到“安史之亂”中人民承受的巨大災難,詩中的藝術形象明顯有寫實性,是寫實形象。四、試述人類知、情、意的精神需要與文學三種審美類型之間的關系。答:文學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在審美的總前提下,以然要竭力滿足人類對它提出的,關于知、情、意的精神需要。與人的知、情、意的審美需要相適應,并給文學形成三種類型“寫實性形象、抒情性形象和表意性形象”,其實這也是人類知、情、意的審美觀念的全面展開。五、試述文學三種藝術至境形態(tài)的互補性。答:文學三種藝術至境形態(tài)的互補性:“象征意向”偏重滿足人們思考和幻想的審美需要,讓人類按象征意向提供的幾種模式創(chuàng)造出表意性藝術形象,以啟人心智、思考哲理、馳騁理想;“典型”偏重滿足人們認識社會人生的審美需要,讓人類按典型的藝術范式去塑造寫實性藝術形象,使人類通過文字認識生活、直觀自身;“意境”偏重滿足人類情感方面的審美需要,讓人類按意境規(guī)范的幾種基本模式創(chuàng)造出抒情作品,去陶冶人的性情、慰籍人的心靈。這樣三種藝術星星并獨立而又互補地共同滿足了人類的各方面的審美需要。六、 文學形象的概括性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答:表現(xiàn)在:一種為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我們把藝術形象傳達豐富的內在意蘊的功能。七、 文學形象的審美屬性是怎樣表現(xiàn)的?答:文學形象必須是灌注了作家審美情感的,既揭示生活意蘊,又具有審美的價值形象。第一、直接給人以美的享受,第二、是通過批判丑惡所帶來的審美享受,第三、是通過同情的目光,描繪弱者屈辱丑陋的形象以呼喚人性中求美求善之心的回歸,第四、通過對社會和人生本質上的丑陋和荒謬的展示,表達人類生活的病苦和對美的渴望。八、 簡述西方典型論的三個階段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答:1、17世紀以前,西方的典型觀基本是類型說;18世紀后,開始了由重視共性道重視個性的轉變,形成了個性典型觀占主導的時期;進入20世紀之后,由于藝術中心的轉移,西方關于典型的研究相對顯得沉寂,而馬克思主義典型觀卻在社會國家中得到應用和發(fā)展,并成為中心議題之一。2、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西方典型于“五四”以后傳入我國,但真正的討論和應用是在建國以后。九、試述文學典型的特征。答:文學典型必須具有貫穿其全部活動的總體特征,如“阿Q的精神勝利法”就是這種總特征,阿Q的許多行為都與他的“精神勝利法”息息相關。此外像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寶釵的世故圓滑,像王熙鳳的心狠手辣等等,都是這些典型的總特征,使人物成為獨特的“這一個”成為一個鮮活的富有魅力的生命。其次,文學典型還必須具有在總體特征制約下的豐富多彩的局部特征。十、 文學典型是怎樣體現(xiàn)豐厚歷史意蘊的?請舉例說明。答1、凡是世界公認的典型,總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性格刻畫,顯示了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歷史的內容,從而具有豐富的歷史意蘊。2、如魯迅筆下的阿Q表現(xiàn)了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歷史意蘊,阿Q的命運里道不見的“思想”僅有大的方面將有:對中國國民性的痼疾的認識;對辛亥革命失敗的反思和歷史教訓的總結,對辛亥革命時期歷史面貌的認識和中國農村各階層狀況的分析等等,這便是典型提供的豐厚的歷史意蘊。十一、文學典型的藝術魅力表現(xiàn)在那些方面?答:1、文學典型以生命形式呈現(xiàn)出的無窮魅力;2、典型的藝術魅力還來自它的真實性;3、還來自它的新穎性,新穎性就是典型創(chuàng)造的獨創(chuàng)性。十二、簡述典型人物與典型環(huán)境的辯證關系。答:首先,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人物的關系表現(xiàn)為相互依存的關系,一方面,沒有典型的環(huán)境,典型人物就不能形成;另一方面,典型環(huán)境也以典型人物的存在而存在,典型環(huán)境實際上主要是以典型人物為中心的社會關系系統(tǒng)。其次,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人物是互動性關系,一方面典型環(huán)境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礎,另一方面,典型人物在環(huán)境面前無能無力,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對環(huán)境發(fā)生作用。十三、是述意境的特征。答:1、情景交融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形象特征;2、虛實相生是意境的結構特征;3、生命律動是意境的本質特征;4、韻味無窮的美感特征。十四、舉例說明意境虛實相生的結構原理和虛假與實境的關系。答:1、例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的結構十分明顯:除夕陽黃昏、春燕翻飛於六朝荒涼舊的畫面是實境外,其余對六朝繁華景象的聯(lián)想,對歷史變化的洞察與領悟,對現(xiàn)實的聯(lián)想與對比等,均在虛境之中,這數(shù)層意蘊均由實境開拓的審美想象的空間得來,由此可見,虛境的開拓才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目的所在。2、虛實境的關系:一般來說,虛境是實境的升華,它體現(xiàn)者實境創(chuàng)造的意向和目的,體現(xiàn)著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和和審美效果,制約著實境的創(chuàng)作和描寫,處于意境結構中的靈魂和統(tǒng)帥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靈境的別名。再好的虛境也要由實境得來,虛境與實境看似兩個部分,但一到藝術表現(xiàn)時,功夫全要落實道對實境的描寫上。十五、試述生命律動與意境美的關系。答:生命律動是意境展示的生命本身的幽情狀采,或曰生命本身的美,生命律動便是意境的本質特征。十六、簡述象征意象的藝術特征。答:文學象征意象是以表達觀念哲理為目的的,以象征為基礎手段的,具有荒誕性和審美求解性的藝術形象,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居,也是達到藝術至境的高級形態(tài)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哲理性、象征性、荒誕性、求解性。十七、舉例說明什么是象征手法。答:例臺灣詩人余光中的《夸父》,(課本177頁,此處省略)是一首立意警策的象征詩,表達了詩人對名族前途乃至人類命運的思考與擔憂,全詩以象征手法表現(xiàn)了中國人仰慕西方文明、窮追不舍的現(xiàn)象,最后提醒我們,既然追不上了,何不迎頭撞上去,從東方的“旭陽”那里尋求美好的未來。十八、象征意向的求解性與意境鑒賞時的共鳴性有什么不同?舉例說明。答:余光中的《夸父》用的是象征手法,立意警策;而李白的《月下獨酌二》(課本162頁),是意境創(chuàng)造中化實為虛的藝術處理。十九、何謂荒誕?荒誕性在文學作品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舉例說明。答:1、荒誕是文學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2、例中國古代神話中刑天,頭被砍掉后,仍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繼續(xù)戰(zhàn)斗;還有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曾是人與獸的嫁接等等,都是現(xiàn)實中不可能有的事情。二十、意象化的主要工作和常見方法有哪些?答:作家營構文學象征意象的原則和方法稱為象征意象化,它是象征意象創(chuàng)造的必經之途,它的原則可以歸為以下三點:1、 以荒誕意象表達真實的意念;2、 在抽象思維指導下,實現(xiàn)最佳的象征意向組合;3、 意象應合的原則。二十一、象征意象在文學藝術中主要表現(xiàn)為哪些類型?請舉例說明。答:寓言意向和符號式意象兩種。例:尤涅斯庫的《禿頭歌女》人物形象雖影子般模糊,但通過舞臺組接了夫婦對面不相識的事,顯示了現(xiàn)代社會人際關系的冷漠與隔閡集作家的憂慮和思考。這就是寓言式;再例:埃及的金字塔是取基大頂尖、象漢字的:“金”字造型,這就是符號式。第四章 敘事作品名詞解釋1敘事:敘事就是通過語言組織起人物的行動和事件,從而構成藝術世界的文學活動。2敘事時間:故事時間是故事中事件接續(xù)的前后順序,也就是故事中所虛構的事件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時間過程;這個時間的順序和長短是由所講述的故事內容給出的。3敘述視角:敘述視角是敘述語言中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特定角度。敘述視角的特征通常是由敘述人稱決定的,主要是四種;第三人稱述,第一人稱敘述,第二人稱述和人稱或視角變換敘述。4敘述標記:侮述標記是文本中出現(xiàn)的對于理解故事來說具有標志作用的敘述手段。故事:故事是敘述內容的基本成份。組成故事的要素包括社會生活中的事件,由這些事件組織成因果線索完整的情節(jié),發(fā)生這些事件的具體場景這個三個主要方面。5事件:故事中人物行為及其后果。
6情節(jié):按照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7情景:人物的行為與環(huán)境組合起來的實際場面和景況。8扁平人物:具有類型性和漫畫性,表現(xiàn)一種單一的特性或意念。9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內涵僅僅表示某種抽象觀念的人物。10圓形人物:具有人性的深度,具有多重性格側面,隨作品發(fā)展而變化。11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氣質等心理與人格特征的人物。12行動:是人物有目的的行為。敘述功能、敘述邏輯、符號矩陣。13敘述功能:根據(jù)人物在情節(jié)過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規(guī)定的人物行為模式。14敘述邏輯:根據(jù)人物在邏輯上的可能性而總結的人物行為模式。15敘述動作:講故事這一行為本身。敘述者、接受者。16真實的作者與隱含的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的本人;當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者進入作品中的敘述活動時,便進入了一種與日常現(xiàn)實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常被稱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體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識,這就是隱含的作者。17隱含的作者和敘述者:當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者進入作品中的敘述活動時,便進入了一種與日?,F(xiàn)實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常被稱為作者的“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體中起支配作用的意識,這就是隱含的作者;隱含敘述者是指讀者在敘事文本中難以發(fā)現(xiàn)敘述者聲音的情形?!半[在敘述者”并不是不存在敘述者,“隱在”的敘述者實際上是隱藏在了人物背后,默默地支配著人物,使他們說出敘述者需要敘述的東西。問題18敘述聲音:體現(xiàn)敘述者敘述動作的口氣或基本態(tài)度。顯在敘述者、隱在敘述者。19顯在敘述者:講述作品中語言的人20隱在敘述者:指讀者在敘事文本中難以發(fā)現(xiàn)敘述者聲音的情形21接受者與真實讀者:敘述者講述故事是一種語言交流行為,敘述者在敘述時心目中存在著潛在的接受者。他由敘述者所設定,隱含在敘述動作中。一、 什么是現(xiàn)代敘事學?答:對敘事做作品的研究側重于形式結構方面,較多的注意到敘事文學的抽象結構的關系,而不是一部作品的特色,因而又被稱做結構主義敘事學。二、如何對敘事層面進行劃分?答:一個是所講述的故事內容、一個是講述故事的語言組織、還有一個就是敘述行為,有的學者把這三個方面命為:故事、文本和敘述。三、什么是敘述時間?答:敘述時間指的是故事時間和文本時間,相互對照所形成的時間關系,所謂故事時間是故事中事件持續(xù)的長短和先后順序,文本時間是敘述文本中敘述語言的長短和前后順序。四、故事時間和文本時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答:故事時間和文本時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間概念,前者是虛構的,只存與作品中世界時間的關系,而后者是與敘述行為直接相關的,存在于現(xiàn)實世界,現(xiàn)實的文本寫作與閱讀活動中的時間關系。五、 敘述人稱與視角之間是什么關系?答:敘述視角的特征是有敘述者決定的,傳統(tǒng)的敘述作品中,主要采用旁觀者的口吻,既第三人稱敘述;較晚近的敘述作品中,第一人稱的敘述多了起來;還有一種較為罕見的第二人稱敘述,總的來說就是三種:第一、第二、第三人稱敘述同時在具體的敘述中,有時會采取人稱或視角變換的敘述方式。六、 敘述標記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標記方式?答:1、敘述標記是文本中出現(xiàn)的,對于理解故事來說具有標志作用的敘述手段。2、最明顯的標記有標題,還有一些醒目的句段,常見的顯目句段有:放在故事文本之外的序跋、題記類;另外有一些故事會在文本之后加一些與故事無關的議論表達作者的意見。七、敘事作品中的人物的二重特性是什么?答:從推動故事進展的作用上講,人物是行動主體,格雷馬斯稱之為“行動素”從構造形象的意義上講,人物的性格也成為“角色”。八、舉例區(qū)分“扁平”人物與“圓形”人物。答:扁平人物是一種具有單一簡單性格特征的人物。如:現(xiàn)代京劇《沙家浜》中的司令胡傳魁的粗魯輕信、參謀長刁德一的陰險狡詐、地下通訊員阿慶嫂的足智多謀,這些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得十分鮮明而單純。圓形人物是指具有多種復雜性格特點的人物。如:《水滸傳》中的西門慶就是標準的扁平人物,荒淫無賴、霸道就是他性格的全部,但是到了《金瓶梅》中,有時彬彬有禮,一副君子模樣;有時會豪爽義氣、周濟朋友;有時會無法處理家里的妻妾爭寵、像個無能的主子,總之比在《水滸傳》里變得復雜多了,這就是圓形人物。九、 如何運用行動研究的兩種方式進行研究?答:改善與惡化。從行動對人物命運的意義而言,一切行動不是改善就是惡化,在故事中,這兩種基本類型的行動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復合起來。十、 怎樣區(qū)分作者、隱含作者與敘述者?答:作者就是創(chuàng)造作品的本;當進入道作品中的敘述活動時,便進入了一種與日常生活有所不同的特殊精神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常被稱為“第二自我”,也就是在作品整體中起支配作用的的意識,這就是隱含作者;敘述者是講述作品中語言的人。十一、怎樣區(qū)分不同的敘述聲音?答:根據(jù)不同風格的敘述作品中敘述聲音的不同表現(xiàn)情況,可以把敘述者大致區(qū)分為:顯在敘述者和隱在敘述者兩種情況。顯在敘述者是指讀者在文本中明確的傾聽道敘述者聲音的情形;隱在敘述者是與顯在敘述者相反的另一種情況,指讀者在敘述文本中難以發(fā)現(xiàn)敘述者聲音的情形,隱在敘述者敘述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戲劇文學,既“劇本”。十二、接受者與真實讀者之間的區(qū)別在哪里?答:現(xiàn)實中客觀存在的閱讀作品的人就是“真實作者”,接受者是于敘述者相對的概念;接受者是指由敘述者所設定的,隱含在敘述動作中傾聽故事者。第五章 抒情作品名詞解釋1抒情作品:抒情作品是專門用來抒情達意的,它是與敘事作品相對而言的另一類文學作品;具體地說,抒情作品指的是簡要地表現(xiàn)、傳達作者以情感為核心的內在心性的文學作品。2廣義的情感:人類主體性的一切方面狹義的情感:人由于感受到外界的刺激而產生的心理反應藝術情感:對客觀現(xiàn)實與表現(xiàn)對象持特定審美態(tài)度的一種情感體驗。3抒情原則:在抒情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者傳情達意,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總是遵循著一定的抒情原則。作者在抒發(fā)情感、創(chuàng)作抒情作品的過程中,在處理情感與理性、情感與現(xiàn)實、情感與語言等關系的問題上,有意無意間所遵循的原則,稱為抒情原則。4抒情的語法策略:是指從語言的結構方式(包括詞語的構成和變化、詞組和句子的組織)這一角度強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成熟、杰出的抒情作家都深諳此道。比如,詩人有所謂的“詩家語”它指的是與通常語言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詩家語常常打破既有的語言規(guī)范,追求某種特殊的語言效果。5抒情的修辭策略:所謂抒情的修辭策略,是指運用各種修辭方式強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從文學史和修辭史的角度看,抒情的修辭策略有許多,意象、隱喻、典故、悖論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四種。6意象:心理意象是指在知覺基礎上形成的呈現(xiàn)于腦際的各種感性形象。7隱喻: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8典故:是一種歷史化的隱喻:是在神話或歷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當下事件、情狀或環(huán)境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9悖論:是指那種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實質上千真萬確的語句,即所謂“似非而是”的語句。10原型意象:是指在某種抒情傳統(tǒng)中長期使用并因之產生了固定內涵的模式化意象,如中國抒情傳統(tǒng)中的“浮云、大雁、流水、楊柳”等。11抒情母題:是指在某種抒情傳統(tǒng)中基于某種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內涵相對固定的大型主題,如中國抒情傳統(tǒng)中的“思歸、懷鄉(xiāng)、傷逝、惜別等”。12聯(lián)想群:大量特別的已知聯(lián)想物,他們都是可交集可傳播的13文體的美學內涵:文體對應著某種特殊的秩序法則,反映著特定的美學設計和美學目的,反映著一種抽象法則和內在的信念。14抒情詩:抒情作品的典型形態(tài),一般用來指任何旨在表達感情的短詩。15頌詩:頌詩最初也是一種歌,它可以是一種節(jié)奏鮮明、格調高昂的抒情詩,也可以是一種追求技巧、沉于冥思的抒情詩,既能表現(xiàn)集體情感又能抒發(fā)個人感受,通常用來歌頌神圣。我國《詩經》中就不乏頌詩,屈原的《橘頌》可列入頌詩的范疇。16情詩:情詩是用來歌唱愛情的詩,要抒情作品中,它抒發(fā)的情感最為強烈、真摯和細膩,也最具個人色彩。如《詩經》17哀詩:也稱悲詩、挽歌,是用來悼念死者和表達悲哀之情的抒情作品,也有為死者安魂、令敗者止悲的功用。我國楚辭中的《國殤》《哀郢》皆為哀詩中的佳作。18抒情小品文:是一種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在中國,“小品”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世說新語》,意為篇幅短小之文;西方的小品文起源于法國的蒙田,英國的培根緊隨其后。西方抒情小品文具有這樣的特點:第一,它注重描寫個人的經歷、境遇,抒發(fā)個人的情感、情緒;第二,它具有坦蕩開闊的心胸和閑適懇切的調格。問題一、 結合作品闡明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現(xiàn)。答:抒情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色彩斑斕、多種多樣,如程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表現(xiàn)了對百年孤獨的悲嘆;朱熹的《春日》表達了生命瞬間獲得的歡欣等。二、情緒和情感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是什么?答:聯(lián)系是:1、情緒依賴情感,情緒的變化受情感及其特點的制約,情感也依賴于情緒,情感總是在不斷變化的情緒中表現(xiàn)出來;2、情緒是情感的外部表現(xiàn),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同一情感在不同條件下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各不相同。區(qū)別是:1、 情緒主要源于人的生理需要,是由機體生理需要印發(fā)的體驗;情感主要源于人的社會需要,是由機體的社會需要引發(fā)的體驗。2、 情緒產生較早,出生不久的嬰兒既有痛苦和快樂的情緒表現(xiàn);情感產生較晚,它是在社會交往中逐漸形成的。3、 情緒還有一定的情境性,它可以由一定的情境引發(fā),一旦情境改變,情緒即告消失或轉移,情感既有情境性又有穩(wěn)定性。三、藝術情感和日常情感的關系是什么?答:藝術情感即是藝術家的自我情感、又是人類的情感、即是內容的情感、又是形式的情感,在這個意義上說,自我表現(xiàn)論和人類情感論都是具有片面性,都不能完美揭示審美情感的本質,盡管藝術家表現(xiàn)的是人類情感,但必須找到自我情感與人類情感的交切點、重合點、結合點,使人類情感和個人情感融合為一體。四、關于抒情本質,有哪三種看法?其代表人物和核心內容分別為何?答:1、舒發(fā)情感既表現(xiàn)情感、、傳達情感、投入情感。2、表現(xiàn)論(情感論)首倡學者是法國歐蓋尼.弗爾龍,隨后許多理論家相繼提出了自己的表現(xiàn)論,其中最著名的是克羅齊科林伍德、托爾斯泰的傳達論,認為抒發(fā)情感就是傳達情感;19世紀約翰.羅斯金的投射情感論,他把“移情、投射”稱為情感誤置。五、情感和表現(xiàn)的互動關系是什么?答:它們彼此相互激蕩、相克相生。一方面,情感是通過表現(xiàn)得以定型的,只有通過表現(xiàn),藝術家才能夠明確自己究竟要表現(xiàn)何種情感,離開了表現(xiàn)的媒介,情感只是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模糊感覺;而不是后來抒情作品中的清晰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另一方面,表現(xiàn)的方式、途徑、策略又是由情感性質、類型所決定的,不同的情感由于性質和類型的不同,需要通過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途徑和策略加以處理。六、 托爾斯泰的傳達論的內涵是什么?答:第一、它強點情感的重要性,藝術家所要著力傳達的不是思想意識理性、觀念,而是情感。這是藝術與哲學、科學的根本區(qū)別之處;第二、藝術只是傳達情感;第三、傳達必須借助某種外在符號,如動作、線條、色彩、聲音以及言辭只有借助這些外在的符號,才能傳達藝術家的內在情感。七、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象征主義抒情原則的核心內容和代表人物分別為何?答:1、古典主義情調古典又崇尚理性,其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布瓦洛。2、浪漫主義特別倚重情感,一般來說浪漫主義情調情感的自然流露、強調直抒胸臆,代表人物是:華茲華斯、黃遵憲。3、象征主義有廣、狹兩義。狹義的象征主義指19世紀中葉以法國為核心形成的一個文學運動,學界通常將其視為西方第一個現(xiàn)代主義文學運動,代表人物是法國的波德萊爾.、蘭波和馬拉美及瓦萊里;廣義的象征主義是指西方19世紀中葉以來,一種有別于傳統(tǒng)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文學運動。八、抒情的一般原則是什么?答:第一是誠摯性原則。情的最基本原則是誠摯和可靠,它要求藝術家在抒發(fā)情感時必須真誠可靠,并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真摯感受。第二是獨特性原則。情感并不是一般概念,而是主體在某一特定環(huán)境中,為了某一特定環(huán)境事情,而產生的某一特定感受。第三十感染性原則。區(qū)分真抒情藝術與假抒情藝術有一個無可懷疑的標準,就是是否具有感染性。九、抒情的途徑有那些?請結合具體作品說明抒情作品中與情的關系、景與情的關系。答:1、以聲傳情、聲情并茂;以景結情、情景交融的途徑。2、如馮延己《及晏羊》中的逍遙、相羊是聲與情的關系。另外《西廂記》長亭送別時,崔鶯鶯送張生時唱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一切都是那樣的衰敗荒涼,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感傷。涼秋與悲愁融入一體,極其和諧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離別,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患難戀人依依惜別的痛苦心境,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十、結合作品說明抒情的語法策略。答:如“春風右路江南岸”中的綠字已經改變了詞性,由形容詞變成了動詞;“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名詞推出了六個鮮明的形象,而沒有采用通常的名詞加動詞句,這極大的消弱了其敘事功能,變相的強化了抒情功能。如上兩例從語言結構方式強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語法策略中的一種。十一、抒情的修辭策略有哪些?請結合具體作品說明。答:抒情的策略有:意象、隱喻、典故、悖論。1、 意象在抒情理論中,可以粗略理解為“心理畫面”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2、 隱喻是在彼類事物的暗示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此類事物的心理行為,語言行為和文化行為。如:“婚姻是一座城堡,外面的人想進去,里面的人想出來,婚姻是一條河,既有美麗的浪花,又有看不見的漩渦”等3、 典故是使事用典,作者借彼之意,寫我之情,如李商隱的《重有感》王帳牙旗爭上游,安危須共主君,竇融表已來三殿,陶侃軍宣次石頭……這首詩是希望昭義節(jié)度使劉從諫出兵長安,請除宦官解救文宗,李商隱借用歷史上兩個事件,超越了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并而謹慎地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性建議。4、 、悖論是指那種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實質上千真萬確的語句,即所謂“似是而非”的語句,如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就包含了悖論,這里的死法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指生理學意義上的死亡和存活,一指社會學意義上的死亡和永生。十二、中西抒情傳統(tǒng)的差異是什么?答:中國的文學傳統(tǒng)是以抒情文學為主導的傳統(tǒng),西方文學傳統(tǒng)則是以戲劇學、敘事文學為主導的傳統(tǒng)。十三、抒情作品的題材特征是什么?答:抒情作品的原初形態(tài)和典型形態(tài)是抒情詩。十四、抒情作品的結構特征是什么?答:抒情作品在選材上的特點必定影響其結構特點----跳躍性。黑格爾稱為“抒情的飛躍”從一個意念不經過中介,就跳到相隔很遠的另一個意念上去。詩可以隨情感和意念流動,略過一般過程的交代,甩開按部就班的敘述,在節(jié)與節(jié)、行與行之間大幅度的跳躍。十五、舉例說明原型意象和抒情母題的關系。答:如自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而且“柳與留”諧音,這都暗示柳樹與離別情緒之間存在某種聯(lián)系,為使柳樹成為表達離別情緒這一母題的原型意象奠定了基礎。十六、抒情詩的特征是什么?以此來說明抒情詩(包括頌詩、情詩、哀詩)的不同特點。答:抒情詩是抒情作品的典型形態(tài),它是最早出現(xiàn)的一種文體,它產生的初期是與樂、舞臺為一體的。|頌詩的特點:最初也是一種歌,它可以是一種節(jié)奏鮮明、格調高昂的抒情詩,既能表現(xiàn)集體情感,又能抒發(fā)個人感受,通常用來歌頌神圣;情詩的特點:情詩是用來歌唱愛情的詩,在抒情作品中,他抒發(fā)的感情最為強烈、真摯和細膩,也最具有個人色彩。哀詩的特點:哀詩也稱為悲詩、挽歌,是用來悼念死者和表達悲哀之情的抒情作品,也有為死者安魂、事敗者止悲的功用,哀詩大多抒發(fā)物傷其類、同病相憐的憂傷情感。十七、抒情小品文的特征是什么?答:抒情小品文是一種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它也是較為典型的抒情作品。主要有兩大特點:1、在內容上高度自由。一是題材廣泛、二是題材多樣多樣2、在形式上靈活多樣。一是文體豐富、二是表現(xiàn)方式、三是篇幅方面。第六章 文學的風格名詞解釋1、文學風格:指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在文學作品的有機整體和言語結構中所顯示出來的、能引起讀者持久的審美享受的藝術獨創(chuàng)性。2、創(chuàng)作個性:是在日常個性的基礎上經過審美創(chuàng)造的升華而形成的獨特的藝術品格。屬于文學風格的主觀方面,也是風格形成的內在依據(jù)。3文采:文學風格的審美構成之一,指作品中的言語色彩,也即語言的特殊組成,是風格的存在方式。4情調:作品中的情感格調5氣勢:文學作品中的精神狀態(tài)和精神力量的運動狀況。6氛圍:彌漫于作品的特定氣氛,往往與景物、環(huán)境結合構成意境和情境。7韻味:指作品言語結構所產生的情趣和意味,具有含蓄美。8剛柔說:中國傳統(tǒng)的風格分類理論,即把文學風格區(qū)分為陽剛和陰柔兩大類,屬于簡分法。9豪放派:宋代形成的詞學流派。有人認為是范仲淹開其風,有人則認為是蘇軾發(fā)其端。就其成就和影響來說,當推蘇軾和辛棄疾,故有“蘇辛詞派”之稱。風格特色是氣象恢弘,境界雄奇,文勢奔放。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10婉約派:宋代形成的詞學流派。以柳永、秦觀、李清照為代表。婉約派的風格特色是情思綿密,語氣吞吐,格調溫雅。代表作有柳永的《雨霖鈴》。秦觀的《踏莎行》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11風格美:指風格的審美特征和藝術魅力,是區(qū)別不同風格類型的標志。不同的風格類型有不同的審美特征和藝術魅力,它是作家在文學史上爭得坐標位置的一種藝術力量。12時代風格:指作家作品在總體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時代的特征,它是該時代的精神特點、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現(xiàn)。13民族風格:指作家作品在總體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民族的特征,是該民族的精神特點、審美要求和審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現(xiàn)。14地域風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點15流派風格: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學觀念、審美趣味、創(chuàng)作主張、取材范圍、表現(xiàn)方法、語言格調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形成的共同特色。問題一、 如何理解和評價文學風格是獨特的言語形式的觀點?答:風格是散文或詩歌的語言表達方式,既:一個說話者或作家如何表達他要說的話,可以從幾個方面理解:作品的辭藻,既詞語的運用,句子結構和語法,修辭的目的和手段等,最終都是由語言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二、如何理解和評價文學風格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個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的觀點?答:作家的精神氣質充實浸透他的思想感情審美情致,思想感情、審美情致決定語言格調,文章所流露的風采才華,都是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表現(xiàn)。各個作家按照自己的創(chuàng)作性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的風貌就各不大相同,正如他們的面貌各個不同一樣。三、怎樣看待文如其人、文品既人品、風格既人格的說法?答:這些習慣性用語有較大的模糊性,適用于籠而統(tǒng)之,冷冷而談的場合,但如果較真起來,卻是不甚準確的,我國各個朝代都有例子證明。四、創(chuàng)作個性與日常個性有何區(qū)別?答:日常個性皆有之,如性格氣質、稟賦才能、處事思維習慣、表達方式等。創(chuàng)作個性并非人皆有之,它是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也只有通過實踐才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從來也沒有從事過創(chuàng)作的人,無所謂創(chuàng)作個性,充其量只具有創(chuàng)作潛能。五、文學風格是什么因素決定的?答:當作家在規(guī)范語體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的自由語體,并與作品的其它因素相結合的時,使形成了文學風格。六、 文學風格主要由哪些審美要素構成的?答:主要是由文采、情調、韻味、氣勢、氣氛構成,這五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密切相關。七、 我國古代文論對文學風格的劃分和風格審美的特征的論述有何特點?答:1、對風格的分類有簡繁兩法,趨勢是由簡到繁。二元對立式的繁殖遞加;2、對風格范疇的概括十分簡約,而對風格的審美多取描述的方法,且常用形象化的比喻,以激發(fā)欣賞者的審美聯(lián)想,強調感性的體悟和比較去識別不同的風格,而避免做出嚴格明確的規(guī)定。八、 社會歷史條件如何影響作家個人風格的形成和發(fā)展?答: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時代之中,不能不感受到時代的氣息,作家的文學風格必然要滲入時代文化的因素,表現(xiàn)出時代性。九、 文學風格為什么具有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答:文學風格總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形成和發(fā)展的,并為一定的文化所滲透,從而成為一定的文化特征,但從文化學的角度來分析,文學風格就是由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地域風格、流派風格和個人風格等幾個層面構成的,構成為有機的統(tǒng)一體,無論哪種風格,最終都統(tǒng)一于作品風格。第七章 文學創(chuàng)作名詞解釋1創(chuàng)作主體:已經處于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作家個體。離開創(chuàng)作過程則不是。2創(chuàng)作客體:寫作客體,即與寫作主體發(fā)生對應關系、寫作主體認識視野中的一切認識對象。3藝術直覺:主體從對象的感性形式上直接把握其內在蘊意的思維方式或心理能力。4藝術靈感:在藝術活動中主體情緒激動、思路暢通、創(chuàng)造力極強的思維狀態(tài)。突發(fā)性、迷狂性、創(chuàng)造性。5藝術情感:主體在文學藝術活動中產生并促使這一活動進一步展開的心理體驗。6藝術想象:主體調動過去積累的記憶表象,經過藝術加工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心理過程。7藝術理解:在創(chuàng)作活動中所進行的分析、判斷、識別、比較的理性思維活動。8創(chuàng)作動機:作家、藝術家從事具體創(chuàng)作活動的目的。9創(chuàng)作沖動:藝術家由于某種事物的啟發(fā)而產生的強烈的創(chuàng)作愿望。10藝術構思:在特定創(chuàng)作動機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創(chuàng)作沖動驅使下,對創(chuàng)作對象運用藝術概括、藝術變形等手法,塑造藝術形象、構織故事情節(jié)最終形成藝術世界的思維過程。11藝術概括:主體從一定創(chuàng)作動機出發(fā),對選定的材料進行提煉加工的過程。藝術綜合、藝術簡化。12藝術簡化:創(chuàng)作中對所寫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幾筆勾勒特征,對無關細節(jié)完全省略。13藝術變形:為達到某種藝術效果而有意將描寫對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問題一、 什么是創(chuàng)作客體?答:文學創(chuàng)作客體是指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加工改造的對象,文學創(chuàng)作客體來源于生活,但不能說一切社會生活都是創(chuàng)作客體,這是因為只有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的社會生活現(xiàn)象才能稱得上是文學創(chuàng)作客體。二、創(chuàng)作主體的基本條件是什么?答:1、暫時放棄對現(xiàn)實的直接功利性關注;2、想象力被充分調動起來;3、向創(chuàng)作對象投入強烈的情感。三、如何理解創(chuàng)作主體與創(chuàng)作客體的關系?答:主體是客體的主體,客體也是主體的客體。四、藝術直覺與藝術知覺的異同何在?答:1、兩者的對象不同;2、藝術直覺帶有明顯的主觀性,認知直覺則排斥任何主觀色彩;3、藝術直覺的過程帶有強烈的情感性,而認知直覺的過程則沒有或較少情感色彩。五、如何理解藝術情感與自然情感的區(qū)別?答:藝術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華,沒有自然情感就不可能有藝術情感。六、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藝術靈感有何重要意義?答:在藝術活動中,藝術靈感是一種特殊的思維狀態(tài),它具有神奇的創(chuàng)造力。七、創(chuàng)作沖動與創(chuàng)作動機的區(qū)別是什么?答:創(chuàng)作動機雖然給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以重要影響,但他最終的目標卻在創(chuàng)作過程之外,或者是作品風格,或者是個人利益、或者是社會狀況,創(chuàng)作沖動則始終指向創(chuàng)作過程本身。八、藝術概括的特點與作用是什么?答:藝術概括是指創(chuàng)作主體從一定創(chuàng)作動機出發(fā)對其選定的材料進行進一步提煉加工的過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既有普遍性又有鮮明個性特征的藝術形象來。九、結合中國古代詩詞談談藝術簡化的意義。答:藝術簡化是指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家對所寫事件和人物志寥寥幾筆,將其特征勾勒出來,而對于那些大量、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jié)完全省略。如:《水滸傳》寫武松只是了那些表現(xiàn)其性格特征直接相關的事件,而對于他的那些無關緊要的生活細節(jié)就完全省略了;再如:《紅樓夢》寫林黛玉的心理活動往往極為詳細,而寫其外貌則極為概括,這就是藝術簡化手法。十、結合西方現(xiàn)代派作品闡述藝術變形的特點。答:藝術變形是指作家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意將描寫的對象以扭曲、畸形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如“西方表現(xiàn)主義”作家卡夫卡的《變形記》寫主人公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了自己變成了大甲蟲的情節(jié)就是變形的手法。這是典型的藝術變形,變形乃是現(xiàn)代派文學的主要創(chuàng)作手法。第八章 文學接受名詞解釋1文學消費:為滿足自身文化、審美與娛樂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對文學產品加以占有、利用、閱讀或欣賞的活動。2文學傳播:借助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文學信息或文學產品傳遞給文學消費者的過程。3接受心境:文學接受者在閱讀前與進入閱讀時的自覺或不自覺的基本心理狀態(tài)。4期待視野:是接受者在進入接受過程之前已有的對于接受客體的預先估計與期盼。“前理解”的心理狀態(tài)。5預備情緒:接受者從現(xiàn)實關注向文學接受躍進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受作品基本特質激發(fā)而產生的特殊情緒?!扒皩徝馈毙睦怼?審美心理結構:接受者原有的文學知識、審美趣味以及閱讀過的作品所構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圖式。7審美心理結構同化:作品信息與心中的審美結構相致,并得到強化與鞏固。8審美心理結構順應:作品信息與心中的審美結構嚴重不一致,而通過自我轉換來適應作品。9作品的召喚結構:作品中留有不確定性和空白點需要接受者將其具體化的文學作品本身。10作品的具體化:是指接受者在閱讀中完成作品、實現(xiàn)作品的創(chuàng)造性的接受過程。11審美效果:接受者在審美體驗高潮階段或實現(xiàn)階段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一系列心理效應與最終成果。12心靈共鳴:讀者與作品之間實現(xiàn)了活躍的情感交流及對應關系的閱讀心理現(xiàn)象。13文化認同:是指通過文化接受而產生的作家與接受者,接受者與接受者之間對某種文化價值的相同或相近的評價14文學的社會交往:通過文學接受而形成或傳播普遍社會價值觀的過程。15文學批評:以文學接受為基礎,以一定理論與方法,對以文學作品為中心的各種文學現(xiàn)象進行研究和評價的文學活動。問題一、 文學消費與一般商品的消費有何異同?答:有三個方面的不同:1、在消費需求與目的上,一般物質產品的消費主要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以實用性、功利性為目的;文學消費則主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審美性、娛樂性為目的。2、在消費方式與評價上,一般物質產品的消費都能造成實物的減少和破舊,引起價值有形或無線的損耗,而文學消費則只損耗產品的物質形式方面的價值,其內蘊的文化審美價值并不因傳播與接受而減損。3、在消費實現(xiàn)上,一般物質產品以被使用和主體的享受為消費實現(xiàn),非藝術、文學的精神產品,一般也是以某種知識、觀念的汲取與引用為消費過程的終結,它們都是為消費而消費,并不對產品本身構成新的生產與再生產,文學消費則是名副其實的消費,又富有創(chuàng)造意義的生產,兩者同步進行,構成了消費實現(xiàn)。二、主要的文學傳播方式有哪幾種?它們各有什么特點?答:文學的傳播有口頭傳播、書寫印刷傳播和電子傳播三種??趥饔腥齻€特點:首先它是面對面的直接傳播,有利于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雙向信息交流;其次,口傳方式主要靠語言進行,部分靠非語言符號,如手勢、表情等進行,因此它們是視聽口傳,口傳比文字傳播具有更大的信息量;在此,口傳方式使傳播內容不能固化下來,相反,它在口口代代想傳中處于不斷地變動、修改、豐富補充狀態(tài)。書寫印刷傳播方式的特點:首先是非直接的單行信息傳遞;另一方面,文學生產者與文學消費者之間也相互隔離,變得陌生;其次,是文字符號的單一性與非直觀性。電子傳播方式的特點:首先,電影、電視是視聽復合的信息傳播;其次,影視提供的直觀性是空前的真實與虛假的混合。三、如何理解文學消費的主動性與受動性?答:因為消費者只有先以一定的貨幣支付方式換取文學產品的擁有權,然后才能進入鑒賞,接受精神活動,因此,文學消費作為物質形式的消費與一般商品的消費,總是消費過程首先發(fā)生的行為。四、如何理解文學接受的主體條件?答:文學接受要滿足三個方面的內在素質:接受者的語言文字能力;接受者的文化基礎和思想水平;接受者的審美能力。五、如何理解文學接受的客體條件?答:文學接受的客體條件要滿足三個條件:滿足接受者的閱讀需求;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復合接受者的藝術趣味。六、期待視野具體分為哪幾個方面?答:期待視野可分為三個方面:文學的期待、生活的期待、價值的期待。七、預備情緒具有什么特征?答:預備情緒具有三個特征:審美性、朦朧性、期待性。八、如果理解審美心理結構同化與順應的雙向建構關系?答:同化是讓作品適合結構,順應時讓結構適合作品,這是結構與作品的兩種方式,一般來說,順應總是同化失敗后的選擇,但在審美心理結構的形成階段或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順應應占居著重要甚至主導的地位。九、如何理解文學接受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答:這樣理解文學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作家創(chuàng)造出文學作品,只是完成創(chuàng)造任務的一半,另一半則是留給接受者去具體完成。作家創(chuàng)造作品是創(chuàng)造活力,接受者閱讀作品也是創(chuàng)造活力。由于接受者的創(chuàng)造是建立在作家創(chuàng)造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一般稱為再創(chuàng)造。十、 如何從審美效果理解文學具有的社會功能?答:審美效果是文學功能的具體實現(xiàn),效果與功能之間,有結構的相同與層次的對應關系。盡管審美效果以文字功能的現(xiàn)實存在為前提,但離開了接受者與具體的接受過程,文學功能與社會作用是無法實現(xiàn)的。十一、如何理解文學接受中的心靈共鳴?答:文學接受活動中的共鳴是以作品為媒介的不同心靈之間的共鳴,因此,心靈共鳴的含義是指:在文學接受過程中,接受者與作家或作品中的人物產生感情溝通,也指不同的接受者在閱讀同一作品時,產生的大致相同的激動、興奮的審美體驗。十二、如何理解文學的社會交往?答:文學的社會交往是指通過文學接受而形成或傳播普遍社會價值觀的過程。十三、如何理解文學的批評意義?答:文學的批評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文學批評對作家的影響、對接受者的影響、對社會的影響。十四、如何理解文學的批評方式?答:正確的批評方式能夠產生好的批評作品;反之,不正確的批評方式將導致不合格或偽劣的批評作品。一般而言,批評方式有三個特點:審美體驗、理性分析、價值判斷。十五、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評的內涵是什么?答: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評的內涵是:方法是歷史的觀點與美學的觀點相結合,是融合了歷史批評的美學批評。在他的批評方法中,歷史的觀點是相互聯(lián)系,辯證統(tǒng)一的,它既是作品的思想內容的批評、有是作品藝術形成的批評;既是社會的歷史的批評、有是文學的、審美的批評。第九章文學的源流名詞解釋1模仿說:是一種最古老的藝術起源理論。它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善于摹仿,藝術即起源于人類的摹仿本能,藝術是摹仿自然和社會人生的產物。代表人物有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和亞里斯多德。前者摹仿自然、后者摹仿社會人生。2巫術說:主張原始人的一切創(chuàng)作活動都包含著巫術的意術,都是原始巫術的直接表現(xiàn),因為巫術的思維法則的推動才促成了藝術的誕生。代表人物是英國的文化人類學家泰勤與弗雷澤。3游戲說:認為藝術與游戲一樣,是一種非功利性的純粹審美的生命活動,藝術起源于人類擺脫物質與精神束縛、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戲本能。代表人物是席勒與斯賓塞。4勞動說:即藝術起源于勞動的理論,認為原始藝術是適應著勞動的需要并在勞動實踐中產生的,具有明顯的功利目的。倡導者是俄國的普列漢諾夫。5詩歌:是最早出現(xiàn)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是一種高度凝練,充滿情感與想象、結構跳躍、富有節(jié)奏和韻律之美的文學體裁。6散文:是一種題材廣泛、結構靈活、注重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感受和特殊境遇、語言具有審美性的一種文學體裁。7小說:小說是一種側重刻畫人物性格、敘述故事情節(jié)、描寫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具有虛構性的文學體裁。8劇本:指供演出或拍攝用的戲劇、電影、電視的文學底本,是一種以人物臺詞為主要手段、事件與場景較為集中、具有一定的戲劇沖突的文學體裁。9現(xiàn)實主義:現(xiàn)實主義是19世紀盛行于歐美的文學思潮。它的興起是在19世紀30年代。首先在英法風行。三四十年代,法國的司湯達、巴樂扎克,英國的狄更斯、薩克雷是其杰出的代表,現(xiàn)實主義是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它要求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來刻畫、描寫、其態(tài)度是客觀的?,F(xiàn)實主義并非對生活照相式的復寫,而是要提煉、塑造出典型。10浪漫主義: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在歐洲盛行的文學思潮。它是對古典主義的一種反叛。浪漫主義側重表現(xiàn)的是理想境界,注重于主觀情感的抒發(fā)。其次在藝術形象的構思上,按照作家主觀的情感邏輯而不是生活本身的邏輯,去想象和創(chuàng)造形象和理想境界。最后它往往著力于寄寓了主觀理想的大自然的抒寫。11現(xiàn)代主義:是19世紀后斯到20世紀初期蔓延西方及全世界的文學思潮。它的主要派別有象征主義它的初起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法國的波德萊爾為代表。20世紀初是現(xiàn)代主義流派起的年代出現(xiàn)了以意大利為中心的未來主義、以德國為中心的表現(xiàn)主義,以英美為中心的意識流,以法國為中心的超現(xiàn)實主義等?,F(xiàn)你主義主張表現(xiàn)論,反對再現(xiàn)論,強調主觀性。自我表現(xiàn)。其次,現(xiàn)代主義作家重視藝術想象,強調藝術直覺,提出心理現(xiàn)實主義的理論,把內在的想象高置于客觀現(xiàn)實之上。第三,現(xiàn)代主義文學注重形式的創(chuàng)新,在語言形式、敘述方法、結構安排等方面進行了多種嘗試。問題一、如何評價模仿說、巫術說、游戲說和勞動說?答:模仿說:藝術產生于人的模仿本能,合對模仿的作品感到快感,不僅主張藝術對自然的模仿,而且也主張藝術對社會人生,包括人真實感情的模仿。巫術說:巫術說主張原始人的一切創(chuàng)作都包含者巫術的意義,都是原始巫術的直接表現(xiàn),由于巫術的思維狀態(tài)法則的推動才促成了藝術的誕生。游戲說:游戲說認為藝術與游戲一樣,是一種非功利性的純粹審美的生命活動,藝術起源于人類擺脫物質與精神束縛、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戲本能。勞動說:勞動說既藝術起源于勞動的理論,認為原始藝術是適應勞動的需要,并在勞動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目的。二、為什么說文藝起源于以勞動為前提的人類早期精神活動?答:因為勞動是人類早期精神活動的基本原因,也是原始藝術活動的前提條件,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了人類早期精神活動、藝術活動,藝術活動賴以產生的物質基礎------人的靈巧雙手、發(fā)達的大腦、語言能力、感覺能力與認識能力,只有在這個前提下,人們才可以從事各種精神活動,才能開始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作。三、人類早期精神活動的“合力”具體指哪幾個方面的內容?答:是指原始思維及其特征,認知需求的滿足和審美藝術的萌芽,三種精神活動形式與內涵的合力。四、如何理解文學發(fā)展以社會發(fā)展為前提?答:因為文學作為人類的精神活動產物,是由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他緊接著人類的產生而出現(xiàn),伴隨著社會的形成而誕生。它既是人類生活的反映,又是社會意識的表現(xiàn),隨著社會生活和社會意識的歷史時態(tài)演進,文學也產生相應的變遷,所以文學的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的發(fā)展,文學的發(fā)展是以社會的發(fā)展為前提,同時,又是整個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組成部分。五、社會發(fā)展影響文學發(fā)展的機制是什么?答:主要有四個方面影響機制:文學與社會政治、經濟結構的變化;文學與普遍社會價值觀的變化;文學與各種文化活動的變化;社會發(fā)展與新的文學觀念的形成。六、藝術生產和物質生產不平衡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是什么?答:主要有兩種表現(xiàn)形態(tài):1、從藝術形式來看,某種藝術形成的巨大成就,只可能出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的特定階段上,隨著生產的發(fā)展,這種藝術形態(tài)反而會停滯或者衰落。2、從整個藝術領域來看,文學的高度發(fā)展,不是出現(xiàn)在經濟繁榮時期,而是出現(xiàn)在經濟比較落后的時期。七、為什么說魏晉時代是文學觀念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答:因為在魏晉之前,廣義的文學既文化的文學觀念占據(jù)了主導的地位,而漢末魏初時代,文學方面起了一個很大的變化,用近代的眼光看,曹丕的一個時代可以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了藝術而藝術的一派”八、文學審美特征的自覺與文體藝術理論發(fā)展有何關系?答:對文學審美特性認識的深入,有利于文學形成的探求與文體藝術理論的發(fā)展。九、各名族之間的交流機制有什么具體內容?答:各名族之間的交流機制有三個方面的內容:1、各名族文學的相互交流并不是孤立發(fā)生的,他總是出現(xiàn)在各名族政治、經濟交流的同時或之后,而地域、語言上的接近,則有助于文學相互交流的產生和擴大。2、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社會關系愈是相似,他們的文學愈能相互影響,大致相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相似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都會強化不同民族的文學共鳴,產生相互作用。3、不同名族文學之間的相互影響,并不總是表現(xiàn)為對等的作用關系,也就是說,由于所處的歷史發(fā)展階段不同,一民族對他民族文學的影響往往比自己受到對方的影響還要大些。十、怎樣理解不同的文學體裁之間的相互影響與滲透?答:不同體裁之間沒有一條絕對的鴻溝,它們之間的互滲、雜交和邊界模糊是文學史上的常見現(xiàn)象。十一、怎樣理解文學思潮?答:文學思潮是在一定時空范圍內流行的文學觀念與文學潮流,它與特定的社會思潮、哲學思潮相關聯(lián),體現(xiàn)了一定歷史時段內文學的主要趨向,同時它又影響、規(guī)范同一時代中相當一部分作家的創(chuàng)作活動。十二、什么是文學流派?答:對一個作家的學習、模仿,如果漸成氣候,發(fā)展充分,也會直接形成文學流派,文學史的文學流派,一般具有兩個基本特點:1、 一個文學流派內部的作家總有著相同或相近的文觀念和審美理想。2、 一個文學流派內部的作家,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大抵會表現(xiàn)出類似的文學風格和美學趣味。第一講“什么是文學”一、無法回答的問題二、關于“純文學”一、無法回答的問題l
1、文學作為虛構的(想象的)藝術?l
2、文學作為語言藝術?l
3、文學是非實用主義的敘述?l
4、文學作為一種閱讀方式?l
5、文學作為一種優(yōu)秀的寫作?
結論?l
文學是與“雜草”相反的東西。(雜草不是一種植物,而是有用的植物之外的所有植物)
l
不僅是在眾說紛紜的意義上說文學并不存在,也不僅是它賴以構成的價值判斷可以歷史地發(fā)生變化,而且這種價值判斷本身與社會思想意識有一種密切的關系。它們最終所指的不僅是個人的趣味,而且是某種社會集團借以對其他人運用和保持權力的假設。(特里·伊格爾頓《當代西方文學理論》)二、關于“純文學”l
1、“純”文學等于“嚴肅”文學?l
2、能不能“為藝術而藝術”?第二講對文學的“描述”(1)一、“文學”的歷史演變1、中國文論中表述
文學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绿住秶收摵?文學總略》
文學之名,始見《論語》?!墩撜Z?先進篇》講到孔門四科,有‘文學子游子夏’之語。邢
《論語疏》謂:‘文章博學則有子游子夏二人?!乙詾檫@樣解釋,比較適合當時歷史事實。文章博學在后世可分為二科,在當時則無此需要,可以統(tǒng)攝在‘文學’一詞之中。大抵初期的文學觀念,亦即最廣義的文學觀念;一切書籍,一切學問,都包括在內?!薄坝脝斡顒t稱‘文’,用連語則稱‘文學’。這樣,文學一語,當然兼有博學之義。這是文學觀念演進中第一期的見解?!B虞:《文學觀念與其含義之變遷》
時至兩漢,文化漸進,一般人亦覺得文學作品確有異于其他文件之處,于是所用術語,遂與前期不同。用單字則有‘文’與‘學’之分,用連語則有‘文章’與‘文學’之分。以含有博學之意義者,稱之為‘學’或‘文學’;以美而動人的文辭,則稱之為‘文’或‘文章’。如此區(qū)分,才使文學與學術相分離?!?/p>
曹丕《典論?論文》:詩賦欲麗
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
嚴羽《滄浪詩話》:詩有詞理意興。
王國維《人間詞話》:文學者,游戲的事業(yè)也。
現(xiàn)代人所用“文學”一詞的含義來看,似乎從20世紀初的“新文學運動開始”,有可能來自日語。日本明治維新后,用“文學”一詞翻譯literature。2、西方文論中的表述 文學一詞原初是“字母”或“學識”的意思。有文獻資料和文字著作的意思。 詩人之能事不在于敘述已發(fā)生的事實,而在于敘述或然或必然發(fā)生的事情。歷史家與詩人之區(qū)別,不在于一者用散文一者用韻語;希羅多德的著作可以改為韻語,卻不失為歷史,有韻不啻無韻。真正的區(qū)別,史家敘述已發(fā)生的史實,詩人則敘述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因此,詩較歷史更有哲理、更為重要.因為詩偏于敘述一般,歷史則偏于敘述個別?!獊喞锸慷嗟隆对妼W》
達?芬奇: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 你們的文學所需要的,不是增強道德感和道德控制,實際上詩歌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詩歌只有寫得好和不好的,僅此而已。藝術表現(xiàn)任何道德因素,或是隱隱提到善惡標準,常常是某種程度的想像力不完美的特征,標志著藝術創(chuàng)作中和諧之錯亂。——王爾德《英國的文藝復興》
俄國形式主義
藝術從來都是獨立于生活之外的,在它的顏色中,從來未反映過城堡上空旗幟的顏色。 藝術的技巧就是要使事物變得‘陌生’,在于以復雜化的形式增加感知的困難,延長感知的過程,因為在藝術中感知過程本身就是目的,必須予以延長;藝術是覺察事物構成過程的一種手段,但在藝術中被構成的事物并不重要。艾布拉姆斯《鏡與燈》
世界↑作品↙↘藝術家欣賞者二、文學作為觀念 1、意識形態(tài) 2、“形象思維” 3、審美特性1、意識形態(tài) 第一,文學作為上層建筑領域之內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形式,它必然具有其它所有意識形態(tài)乃至整個上層建筑領域的共性.
第二,文學作為一種情感審美意識形態(tài)形式,一種更高地懸浮在空中的領域.其特殊性又使它拉開了與其它意識形態(tài)以及實體上層建筑部類的距離,從而有了自身更為突出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對文學意識形態(tài)性的一些爭論2、“形象思維” 第一,形象思維始終伴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集合住宅課程設計
- 2024至2030年中國聚苯乙烯彩鋼夾芯板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年電視驅動板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摩絲桃皮絨面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鑄銅葉輪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聚氨酯仿木硬泡組合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中國顏色化纖色母料行業(yè)發(fā)展狀況及競爭動態(tài)分析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2024年中國清水白蘿卜罐頭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中國酵素行業(yè)競爭格局與消費趨勢預測研究報告(2024-2030版)
- 課程設計分子篩合成
- 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應用習題集及答案
- 河北省唐山市藥品零售藥店企業(yè)藥房名單目錄
- 喵喵老師制作 電子百拼的黑白電路圖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觀質量評定規(guī)程-高清現(xiàn)行
- 《整改報告》模板
- 送達地址確認書(樣本)
- 江蘇省歷屆中學生與社會作文大賽決賽試題及獲獎范文(完整版)資料
- 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分數(shù)乘法整理與練習 蘇教版
- 《民航服務禮儀》項目五 地面服務禮儀
- 營業(yè)執(zhí)照借用免責協(xié)議
- 小學道德與法治人教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全護我成長-《遭遇陌生人》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