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_第1頁
2023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_第2頁
2023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_第3頁
2023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_第4頁
2023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條文說明

目次1總則 23基本規(guī)定 34移動通信機房 54.1一般規(guī)定 54.2基站機房 64.3室內覆蓋中心機房 74.4室內覆蓋設備間 75支撐設施 85.1一般規(guī)定 85.2屋面及樓面支撐設施 86建筑物通信電源 116.1一般規(guī)定 116.2容量及設備 116.3系統(tǒng)及導線 117建筑物通信管道 127.1一般規(guī)定 127.2室內通信管道 127.3室外通信管道 128防雷與接地 139施工與驗收 149.4建筑物通信電源 14

1總則1.0.3本條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移動通信網絡是數(shù)字化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與水、電、燃氣一樣需要在建筑物建設工程中得到重視和體現(xiàn)。移動通信網絡拓撲結構具有整體性,落在某個地塊內的基站,同時要兼顧周邊道路或相鄰區(qū)域的覆蓋需求,因此,需要在建筑物建設方案規(guī)劃階段,結合擬建建筑物周邊的移動通信網絡現(xiàn)狀進行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點位規(guī)劃。為落實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減少后期變更對建筑物建設工程的影響,應當將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納入建筑物設計方案,并隨建筑物建設工程同時施工與驗收。1.0.4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設工程分類標準》GB/T50841,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屬于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的信息設施系統(tǒng)工程。本標準根據(jù)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建設特點,在與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等專業(yè)協(xié)同設計時,對上述其他專業(yè)提出了部分具體要求。對于本標準未提及的要求,應參考弱電專業(yè)相對上述其他專業(yè)的要求執(zhí)行。3基本規(guī)定3.0.1本條文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zhí)行。2013年8月,國務院發(fā)布“寬帶中國”戰(zhàn)略及實施方案,明確寬帶網絡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公共基礎設施”。目前通信已經成為與水、電、氣、暖等具有相同地位的建筑基本功能,屬于建筑的公共基礎設施。在有信息化需求的民用建筑和工業(yè)建筑,需要滿足民眾公共移動通信的基本權益,配套建設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用以實現(xiàn)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辦公建筑、旅館酒店建筑、商業(yè)建筑、居民服務建筑、文化建筑、教育建筑、體育建筑、衛(wèi)生建筑、科研建筑、交通建筑、人防建筑、廣播電影電視建筑等,工業(yè)建筑包括廠房(機房、車間)、倉庫、輔助附屬設施等,均為人員長期駐留生活或者生產辦公的場所。為全面實現(xiàn)數(shù)字化社會建設目標,提供良好的移動通信網絡覆蓋,上述建筑物應該配套建設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其他類型建筑物可參考本標準,結合實際需求配套建設移動通信基礎設施。3.0.6移動通信網絡更新迭代較快,網絡設備及天線的新增、更替頻率高,為便于后期施工及維護,減少其他干擾,移動通信基礎設施選址應優(yōu)選公共的場所。3.0.8各類型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配置組成示意圖如下:1室外基站基礎設施的組成示意圖如圖3.0.8a:圖3.0.8a2室內覆蓋系統(tǒng)基礎設施的組成示意圖如圖3.0.8b:圖3.0.8b注:虛線框為非必須設施3.0.9移動通信基站的布局,是由無線網絡頻譜特性、數(shù)據(jù)業(yè)務容量、基站設備的覆蓋能力及覆蓋環(huán)境情況等多種因素決定,5G網絡的深度覆蓋主要通過2.6GHz、3.5GHz甚至更高的頻段實現(xiàn),有效覆蓋距離與4G/3G/2G網絡相比縮短很多,以建筑物集中的高穿透損耗城區(qū)環(huán)境來說,平均站間距為200m左右,單個室外基站有效覆蓋面積約40000m2,因此要求每40000m2配套建設不少于1處室外基站。小于40000m2的地塊,應根據(jù)移動通信網絡覆蓋需求決定是否配套建設室外基站。3.0.10上述建筑場所分類標準參考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設工程分類標準》GB/T50841。建筑物自身的格局和建筑材料會大幅屏蔽室外的移動通信信號,造成建筑物內部信號弱或無信號,由此無法讓建筑物內的駐留人員正常使用移動通信業(yè)務;同時部分建筑物內人員密集,移動通信業(yè)務需求集中,室外移動通信容量不能滿足業(yè)務需求。這些情況不符合當前數(shù)字化社會的基本要求,因此需要在建筑內配套建設室內覆蓋系統(tǒng)。3.0.11根據(jù)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guī)范》YD5003的相關規(guī)定,移動通信基站屬于一般的通信建筑,其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即現(xiàn)行國家標準《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0153規(guī)定的破壞后果為“嚴重”。根據(jù)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guī)范》YD5003的相關規(guī)定,移動通信基站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具體要求見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16。根據(jù)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通信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YD5054的相關規(guī)定,移動通信基站用房不低于標準設防類(丙類),即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達到在遭遇高于當?shù)乜拐鹪O防烈度的預估罕見地震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fā)生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破壞的抗震設防目標。4移動通信機房4.1一般規(guī)定4.1.2同功能、不同布局的建筑物樓層布局差異較大,在建筑物規(guī)劃設計過程中,應結合本標準的要求,在合適的樓層和位置預留移動通信機房。移動通信網絡技術演進迅速,移動通信業(yè)務熱點區(qū)域的設備數(shù)量增加較快,需要根據(jù)當?shù)仉娦艠I(yè)務經營者的中遠期規(guī)劃,為后期網絡增容預留機房面積。實際過程中,移動通信機房可以與光纖寬帶網絡預留的電信間共享使用。4.1.3移動通信網絡設備主要為柜式或在機柜內安裝,機柜形狀為長方體,矩形的機房便于設備布置,機房面積需要根據(jù)通信業(yè)務容量確定。機柜高度上限為2.2m,機房內布置走線架高度為2.4m及以上,因此要求機房內凈高不應小于2.8m。4.1.4移動通信機房內需要安裝蓄電池組等重型設備,樓面活荷載按照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通信建筑工程設計規(guī)范》YD5003中的樓面活荷載要求,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應根據(jù)機房設備的具體布局詳細核算。機房內存在壁掛設備的需求,根據(jù)目前壁掛設備的主要重量,要求機房墻體應能壁掛50kg以上的設備。4.1.5饋線洞是連接機房與外部穿線通道的設施,從規(guī)范及美觀的角度來說,宜為矩形孔洞,尺寸不小于400mm×400mm。機房內走線架距地高度通常為2.4m及以上,為盡量保證機房內線纜敷設在同一水平面上,要求饋線洞下沿距地高度不小于2.4m。4.1.6移動通信機房需要保證溫度,濕度,潔凈度及防干擾,墻體不應開設其他門窗孔洞。4.1.7為防止外部環(huán)境的水分可能沿進出線纜進入移動通信機房,所有孔洞下沿靠機房內側的高于機房外側,可參考下述做法:圖4.1.74.1.8移動通信機房內用電設備密集,24小時連續(xù)工作,設備運行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熱量,通信業(yè)務容量越大,熱量相對越多。為調節(jié)機房內溫濕度,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機房內需要安裝空調。建筑物中央空調可能存在停機檢修,或溫濕度要求不符合移動通信機房要求,所以應安裝可獨立控制的分體空調,空調宜選用三相交流電供電??照{室外機會排放熱量和噪音,需要注意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避免糾紛。4.1.9移動通信機房裝修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通信局(站)機房環(huán)境條件要求與檢測方法》YD/T1821的相關要求。4.1.10為確保移動通信機房內用電安全及故障排查,機房內的照明電源應為自交流配電箱內取電的獨立回路,并有獨立的斷路器控制閉合。4.1.11為確保移動通信機房內用電安全及故障排查,機房內的插座電源應為自交流配電箱內取電的獨立回路,并有獨立的斷路器控制閉合。空調用電應從交流配電箱專用斷路器引出,因此機房內不需預留空調插座。4.1.12移動通信機房內安裝的BBU基站設備,需要衛(wèi)星提供定位及時鐘信息,因此需要安裝衛(wèi)星導航天線,衛(wèi)星導航天線至機房設備的線纜長度會直接影響接收信號強度,因此需要控制在150m以內。為保障衛(wèi)星導航天線的信號接收效果,要求天線安裝位置周圍不遮擋,并有避雷針保護。4.1.13移動通信機房內均為電子設備,要求防水,因此不應采用水噴淋滅火系統(tǒng)。4.1.14移動通信機房內有對墻固定的壁掛設備,如有埋墻暗敷電纜時,存在施工人員鉆孔誤觸電纜的安全隱患,因此要求機房內所有電纜要套管明敷,以便進入機房的所有人員直接了解電纜位置。4.2基站機房4.2.1為防止受到外界干擾,要求獨立設置基站機房。4.2.2基站機房需要與天線相連,因此要求盡量貼近天線設置機房。為了方便敷設進出機房的光纜,機房與弱電間(井)應相近。4.2.3基站機房內安裝的機柜尺寸主要為600mm(長)×600mm(寬)×2200mm(高),機房面積應能滿足多家電信業(yè)務經營者的建設需求。為了保證機柜前后操作空間,機房凈寬要求不小于3m。機房設備布置可參考下述布局:圖4.2.34.2.4設在頂層的基站機房,應設置屋面饋線洞,可參考下述做法:圖4.2.41—設置饋線洞400×400;2—設置饋線洞400×400(朝向屋面開闊方向);3—屋面設計4.3室內覆蓋中心機房4.3.1室內覆蓋中心機房內的設備用于覆蓋建筑物內部空間,為均勻分布移動通信信號,減少線纜長度帶來的信號損耗,機房盡量設置于建筑物中心區(qū)域位置,且與走線的井道相近。4.3.2室內覆蓋中心機房防干擾要求較高,應盡量獨立設置,獨立維護和管理。如切實無實施條件時,可與其他專業(yè)通信機房合設,但機房環(huán)境能夠滿足室內覆蓋中心機房的要求。4.3.3室內覆蓋中心機房內安裝的機柜尺寸主要為600mm(長)×600mm(寬)×2200mm(高),機房面積應能滿足多家電信業(yè)務經營者的建設需求。大型建筑的通信設備數(shù)量較多,機房凈寬4m時可以設置雙排機柜,其他建筑的移動通信設備相對較少,單排設備可以滿足需求,機房凈寬要求不小于3m。機房設備布局示意圖可參考圖4.2.3。大型建筑指單體建筑面積超過100000m2的建筑物。4.4室內覆蓋設備間4.4.1室內覆蓋設備間內安裝的移動通信網絡設備數(shù)量相對較少,可與建筑物弱電間(井)合建,共用弱電間(井)的空間,如遇安全要求較高的情況,可單獨設置室內覆蓋設備間。為均勻分布移動通信信號,減少線纜長度帶來的信號損耗,機房盡量設置于信號覆蓋區(qū)域中心位置。4.4.2根據(jù)目前各家電信業(yè)務經營者室內覆蓋建設方案,為保證覆蓋需求,每個室內覆蓋設備間所覆蓋的建筑面積應為3000m2。4.4.4室內覆蓋設備間內的移動通信網絡設備,主要安裝方式為壁掛安裝,綜合考慮多家電信業(yè)務經營者的設備數(shù)量,因此對墻面面積有一定的要求。室內覆蓋設備間設備安裝可參考下述布局:圖4.4.45支撐設施5.1一般規(guī)定5.1.2主體結構及連接須承受支撐設施傳遞的自重、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因此主體結構及連接應滿足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設計。支撐設施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小于塔桅的設計使用年限。支撐設施為混凝土結構時,塔桅錨栓可通過預埋或后錨固方式設置,有條件時優(yōu)先預埋。5.1.6建筑物屋面等部位的柱墩等支撐設施設置在主體結構上并凸出防水保溫層,無法保持屋面原有的防水保溫層的整體性,因此為避免漏水和形成冷熱橋,支撐設施應與建筑物的防水、防漏和保溫隔熱措施應協(xié)調統(tǒng)一。5.1.7樓梯或爬梯應與主體結構可靠連接,空間應滿足安裝、使用及維護要求。人孔除了作為人員進出屋面的通道,還可能用于搬運通信基站設施,因此凈尺寸不應小于800mm×800mm。5.2屋面及樓面支撐設施5.2.1平屋面上支撐設施應結合屋面功能和通信要求設置,也可參考下述布局:1混凝土獨立柱墩基礎(圖5.2.1a):每個屋角設置3個獨立柱墩,布局在屋角兩邊10m范圍內。柱墩邊緣宜貼近屋面邊緣(或女兒墻),凈距不大于1.0m,柱墩之間凈距0.3m~3m。柱墩邊長800~1100mm,柱墩頂標高應相同并高出建筑面層不小于200mm。每個柱墩基礎上可分別安裝抱桿、美化天線等塔桅。2混凝土聯(lián)合柱墩基礎(圖5.2.1b):每個屋角設置4個聯(lián)合柱墩,布局在屋角兩邊10m范圍內。柱墩圍合成矩形,矩形外輪廓邊緣宜貼近屋面邊緣(或女兒墻),凈距不大于1.0m,外輪廓邊長2m~4m。柱墩邊長300~600mm,柱墩頂標高應相同并高出建筑面層不小于200mm。每個聯(lián)合柱墩基礎可通過鋼梁等轉換構件連接成整體,再安裝抱桿、美化天線等塔桅。平面平面(a)平屋面-獨立柱墩(b)平屋面-聯(lián)合柱墩圖5.2.1平屋面支撐設施示意圖1-預留柱墩(余同);2-機房;3-屋面5.2.2坡屋面上支撐設施應結合屋面功能和通信要求設置,局部平坦部位往往空間狹小,有必要時應安裝防護欄,可參考下述布局:1步道上設置獨立柱墩基礎(圖5.2.2a):沿步道寬度方向設置單排或雙排獨立柱墩,布局在步道兩頭,步道周圍設置防護欄。柱墩之間凈距0.3m~3m。柱墩邊長800~1100mm,柱墩頂標高應相同并高出建筑面層不小于200mm。每個柱墩基礎上可分別安裝抱桿、美化天線等塔桅。2塔樓屋面設置獨立柱墩基礎(圖5.2.2b):在塔樓屋面設置獨立柱墩,沿屋面周邊布置。墩邊緣與屋面邊緣(或女兒墻)凈距不大于1.0m,柱墩之間凈距0.3m~3m。柱墩邊長800~1100mm,柱墩頂標高應相同并高出建筑面層不小于200mm。每個柱墩基礎上可分別安裝抱桿、美化天線等塔桅。平面平面(a)坡屋面-步道(b)坡屋面-塔樓圖5.2.2坡屋面支撐設施示意圖1-預留柱墩(余同);2-上人孔;3-坡屋面;4-欄桿;5-步道;6-塔樓5.2.3女兒墻承載能力足夠的前提下,可直接將女兒墻作為支撐設施(圖5.2.3a),也可在女兒墻上設置支撐設施(圖5.2.3b),用于安裝抱桿、美化天線等塔桅。女兒墻作為支撐設施或在其上設置支撐設施,可不占用屋面資源,不影響屋面的防水保溫。有需要時結合建筑立面對女兒墻加裝玻璃鋼等裝飾結構,起到裝飾隱蔽效果。女兒墻預留安裝塔桅處應做好標識。平面A-A剖面平面B-B剖面(a)女兒墻作為支撐設施(b)女兒墻上設置支撐設施圖5.2.3女兒墻支撐設施示意圖1-女兒墻;2-支撐設施;3-抱桿;4-美化天線5.2.4備層、避難層、架空層等樓面設置支撐設施設置時,可在建筑物主要角部靠外墻位置預留使用面積不小于2m×2m的安裝空間,也可在適當位置設置與空調室外機等設備平臺相似的支撐設施。6建筑物通信電源6.1一般規(guī)定6.1.2供電線路的電能質量應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電能質量公用電網諧波》GB/T14549的規(guī)定。6.1.4現(xiàn)行國家標準《通信電源設備安裝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1194已經對各類機房包括基站內通信電源系統(tǒng)的配置有明確的說明和要求,本標準參照執(zhí)行。6.2容量及設備6.2.1根據(jù)5G移動通信專業(yè)提供的設備功耗以及配置方案,針對機房特點和遠期發(fā)展預留需要,根據(jù)調研情況,其預留用電負荷容量能滿足基站發(fā)展需求。用量容量5kW用電制式建議為220V。5kW以上用電制式建議為380V。6.2.2為防止建筑物內其他用電設施影響通信供電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需獨立設置交流總配箱,并采用獨立回路進行供電,其總輸入開關容量需要根據(jù)機房遠期各類負荷的總用電容量確定,交流總配箱應有防雷擊措施,配置專用浪涌保護器。浪涌保護器的設置和參數(shù)選定,滿足國家現(xiàn)行標準《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guī)范》GB50689的要求。6.2.4露天、室外及其他環(huán)境惡劣場所其使用的配電設備防護等級滿足現(xiàn)行國家標準《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GB/T4208要求,并根據(jù)設計要求確定。并要求具備防潮、防腐、防振、防震、防風等性能,帶電設備應具備完善防誤觸裝置或措施,保障人身安全。6.3系統(tǒng)及導線6.3.1為減少和避免其他設備對機房安全供電影響,確保機房內設施正常運行,采用一級配電和供電線路的獨立性是十分有必要的。6.3.2考慮防火要求,所采用的電纜應為阻燃或耐火電纜,避免在發(fā)生火災時擴大火災范圍,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身傷亡。導線選擇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電力工程電纜設計標準》GB50217要求及《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51348要求。6.3.3采用規(guī)范的供配電系統(tǒng)接地形式,對于提高供電可靠性,保證電氣安全,保護人身安全,減少雜散電流的危害有重要作用。在獨立機房單獨設置配電系統(tǒng),應采用TN-S/TN-C-S形式。7建筑物通信管道7.1一般規(guī)定7.1.3移動通信網絡設備需要通過光纜連接至各電信業(yè)務經營者的匯聚/核心機房,因此必須要有連通至建筑物外公共管道的通道。7.1.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