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科舉制_第1頁
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科舉制_第2頁
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科舉制_第3頁
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科舉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知識點分析(一)起源中國科舉制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的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它淵源于漢朝,創(chuàng)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根據史書記載,從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的進士科算起到光緒三十一年(1905)正式廢除,整整綿延存在了將近一千三百年。隋代選官辦法是兩漢分科察舉辦法的沿襲。開皇十八年(589年)隋文帝詔諸州舉貢士人按志行修謹、清平干濟兩科分別薦進,大業(yè)三年(607年)隋煬帝詔令薦人,分為十科。大業(yè)五年(609年)又詔諸州薦人,分為四科。隋代尚沒有自請投靠的辦法。又說法說“煬帝始置進士之科”隋代“置進士、明經二科”,這基本就是科舉制的正式開始。唐代有了每年定期考試的制度,同時也保留臨時下詔考試的辦法,即所謂“制科”。“制”之意義與“詔”相同,即皇帝之令。每年舉行的科舉考試則稱為“??啤?。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等。武則天還設立武舉。唐朝對秀才要求特別高,結果士人很少應試秀才,不久秀才一科就廢罷了。此后“秀才”歲成為對一般讀書應舉者的通稱。明經、進士二科在唐代科舉吸引了最多的考生。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制科和武舉。宋代“重文輕武”,所以也很重視科舉考試,但后期導致選官過冗過濫。相比之下,宋代??频目颇勘忍拼鬄闇p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宋呂祖謙說:“進士之科,往往皆為將相,皆極通顯?!碑敃r有焚香禮進士之語。進士科之外,其他科目總稱諸科。宋代科舉,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重大的改變。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范圍。宋代進士分為三等:一等稱進士及第;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朱元璋建立明朝,即于洪武三年(1370年)詔開科舉,規(guī)定”中外文臣皆由科舉而進,非科舉者勿得與官“。[23]但朱元璋不久又認為所取舉人進士少實才,朱元璋宣布停罷科舉,科舉一停達十年之久。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又宣布恢復科舉。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公布《科舉成式》,基本制定了明朝此后二百五十多年的科舉成文法規(guī)。清朝大體照搬明朝成例,明清科舉一脈相承達五百多年。所以,我們考試重點考察明清時期的科舉制。(二)內容特點明清時代的科舉成為一個層次、等級、條規(guī)、名目繁多苛嚴的龐大體系。明清科舉又童試、院試、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五級,其中往往又分層次。童試:明清最初級的地方縣、府考試,通過縣、府兩次考試者,成為童生,表明已具備基本的文化知識和寫作能力。但很多讀書人考到須發(fā)皆白,仍是一介童生。院試:在府、州的”學院“舉行,又分為“歲試”、“科試”兩級。歲試是每年舉行的童生“入學”考試,錄取后即為“生員”,通稱“秀才”??圃噭t是對已在學校的秀才進行考試,成績優(yōu)者方可參加下一級考選舉人的鄉(xiāng)試,成績劣者要受處罰甚至取消生員資格??圃囈卜Q為錄科。只要考取了生員,就算脫離平民階層,稱為“士”了。清順治九年(1652年)的“訓士規(guī)條”稱:對學校生員“免其丁糧,厚以廩膳……各衙門官員以禮相待”,“生員如果犯事情重,地方官先報學政,俟黜革后治以應得之罪;若詞訟小事,發(fā)學責懲,不得視同齊民一體撲責”[26],即生員享受免丁糧(免役稅)、食廩(國家供給衣食,優(yōu)厚者稱廩生,次一等為增生,初入學生員無廩膳、稱附生)、政治司法特權(官員以禮相待,生員見官不必下跪,生員犯法地方官須先報學官才能處理,不得像對一般百姓一樣施用刑具)。鄉(xiāng)試:又稱為大比,每三年一次,即所謂的秋闈。鄉(xiāng)試三場,分別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明清鄉(xiāng)試錄取舉人名額由中央規(guī)定下達,各省按人口多少分別為數十名到一百數十名不等,全國錄取總額為一千人至一千二三百人。清代人口大大超過明代。但舉人錄取名額只略超過明代。由于考取舉人即具備做官資格,鄉(xiāng)試可說是明清科舉最重要也最艱巨的一關。鄉(xiāng)試之榜明清時稱乙榜,鄉(xiāng)試則稱乙科,與進士會試的甲榜、甲科相對。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會試:鄉(xiāng)試后的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舉行于京師禮部,又稱春闈、禮闈。會試三場的內容于鄉(xiāng)試一樣,明清每科會試錄取進士約二三百人。明清會試正榜以外一般還有副榜。錄入副榜的舉人雖不算進士,但可以授予學校教官或其他較低級官職,或吸收入國子監(jiān)為監(jiān)生,獲得國家一定的俸祿。殿試:明清科舉的最后一級考試,再會試后一個月即三月十五日舉行。殿試內容試時務策一道,試題由內閣大臣預擬數種,臨時呈皇帝圈定。明清殿試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狀元、榜眼、探花等前三名列為一甲,算是進士及第;第二甲若干人,算是進士出身;第三甲又若干名,算是同進士出身。三月二十五日,新進士和殿試官員在禮部享受御賜“恩榮宴”。宴后陸續(xù)進入封官任用階段。一甲的三名進士一般授予翰林院編修等清要之職,其余進士往往還要進行一次館選或朝考,然后結合殿試名次,分別授予官職,優(yōu)者亦進入翰林院。具體的每一個階段科舉制考生身份轉換如下圖:二、考點分析與例題展示1.(單選)科舉制創(chuàng)始于哪個朝代()。A.秦B.隋C.唐D.明【解析】B。本題考察的是中國古代管制:中國科舉制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的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它淵源于漢朝,創(chuàng)始于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