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答司馬諫議書》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5/1E/wKhkGWWCK2mAXIH-AAMKBQurBOk177.jpg)
![2《答司馬諫議書》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5/1E/wKhkGWWCK2mAXIH-AAMKBQurBOk1772.jpg)
![2《答司馬諫議書》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5/1E/wKhkGWWCK2mAXIH-AAMKBQurBOk1773.jpg)
![2《答司馬諫議書》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5/1E/wKhkGWWCK2mAXIH-AAMKBQurBOk1774.jpg)
![2《答司馬諫議書》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05/1E/wKhkGWWCK2mAXIH-AAMKBQurBOk17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答司馬諫議書》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含答案)《答司馬諫議書》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
知識點匯總
課文詳解
《答司馬諫議書》〔宋代〕王安石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譯文:
鄙人王安石請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雖然想要勉強勸說幾句,最終也必定不被您所諒解,所以只簡單的給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辯護。后來又考慮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書信往來上不宜馬虎草率,所以我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許能諒解我吧。
大概讀書人所爭辯的,尤其在于名氣是否符合(實際),名氣符合實際后,天下之間就沒人會去阻攔他了。如今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們的職權,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斂錢財與民爭利,拒不接受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責。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開議訂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給有關部門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屬侵犯官權;效法先皇的賢明政治,用來興辦好事,革除弊端,這不是惹是生非;替國家理財政,這不是搜刮錢財;駁斥錯誤言論,責難奸佞小人,這不是拒聽意見。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誹謗,那本來預料到它會這樣的。
人們習慣于茍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shù)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氣,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陛下來抵制這股勢力,(這樣一來)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后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緣故啊。如果君實您責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陛下干一番大事業(yè),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么我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說現(xiàn)在應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沒有機會(與您)見面,內(nèi)心不勝仰慕至極!
課下注釋:
(1)司馬諫議: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當時任右諫議大夫(負責向皇帝提意見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學家,編撰有《資治通鑒》。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對。元豐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主國政。次年為相.廢除新法。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
(2)某:自稱。啟:寫信說明事情。
(3)蒙教:承蒙指教。這里指接到來信。
(4)竊:私.私自。這里用作謙詞。君實:司馬光的字。古人寫信稱對方的字以示尊敬。
游處:同游共處,即同事交往的意思。
(5)操:持,使用。術:方法,主張。
(6)強聒(guō):硬在耳邊噦嗦,強作解說。聒:語聲嘈雜。
(7)略:簡略。上報:給您寫。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馬光第一封來信后的簡答。
(8)重(chóng)念:再三想想。視遇厚:看重的意思,視遇:看待。
(9)反復:指書信往來。
鹵莽:簡慢無禮。
(10)具道:詳細說明。所以:原委。
(11)冀(jì):希望。
(12)儒者: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13)名實:名義和實際。
(14)怨謗(bàng):怨恨,指責。
(15)人主:皇帝。這里指宋神宗趙頊。
(16)議法度:討論、審定國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訂。
(17)有司:負有專責的官員。
(18)舉:推行。
(19)辟邪說:駁斥錯誤的言論。辟,駁斥,排除。
(20)難(nàn):責難。壬(rén)人:佞人,指巧辯諂媚之人。
(21)固:本來。前:預先。
(22)恤(xù):關心。同俗自媚于眾:指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
(23)上:陛下。這里指宋神宗趙頊。乃:卻。
(24)抗:抵制,斗爭。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士大夫"。
(25)洶洶然:吵鬧、叫嚷的樣子。
(26)盤庚:商朝中期的一個君主。商朝原來建都在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常有水災。
(27)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
(28)改其度:改變他原來的計劃。
(29)度(duó)義:考慮是否合理。度:考慮,這里用作動詞。
(30)是:這里用作動詞,意謂認為做得對。
(31)膏澤:施加恩惠.這里用作動詞。
(32)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動詞,后一“事"字是名詞。
(33)守前所為:墨守前人的作法。
(34)所敢知:愿意領教的。知,領教。
(35)不任(rén)區(qū)區(qū)向往之至:意謂私心不勝仰慕。這是舊時寫信的客套語。不任,不勝,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區(qū)區(qū),小,這里指自己,自謙詞。向往,仰慕。。
4、文言知識
通假字
(1)不復一一自辨(辨通“辯”,辯解)
(2)于反復不宜鹵莽(鹵通“魯",粗魯)
(3)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詳細)
古今異義
故略上報
上報:古義:寫回信。今義:向上級匯報
于反復不宜鹵莽
反復:古義:書信往來。今義:多次重復
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洶洶:古義:大吵大鬧。今義:形容聲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
故今具道所以
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所以
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所以:古義:用來……的。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所以
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區(qū)區(qū):古義:謙詞,用于自稱。今義:指小或少
以致天下怨謗也
以致:古義:因而招致。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以致
重點字詞
見:
①冀君實或見恕也(第一人稱代詞,我)
②見漁人,乃大驚(動詞,看見)
③于是入朝見威王(動詞,拜見)
④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動詞,召見)
⑤眾人皆解面我獨醒,是以見放(介詞,表被動,譯為“被")
⑥風吹草低見牛羊(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修:
①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動詞,修改)
②乃重修岳陽樓(動詞,修建)
③謅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詞,長)
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韓非子》)(動詞,學習)
⑤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魏公子列傳)(動詞,修養(yǎng))
以:
①以致天下怨謗也(連詞,表結(jié)果,譯為“因而")
②以授之于有司(連詞,表目的,譯為“來,以便”)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介詞,把)
④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介詞,表原因,因為)
⑤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動詞,認為)
為:
①不為侵官(判斷動詞,是)
②為天下理財(介詞,替,給)
③同俗自媚于眾為善(動詞,當作)
④未能助上大有為(名詞,作為)
⑤守前所為而已(動詞,做)
⑥邯鄲為郡(動詞,變成)
重點文言語句翻譯
(1)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譯文:至于(社會上對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誹謗,我本來早就知道它會這樣的。
(2)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譯文:如果說現(xiàn)在應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所做的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3)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譯文:沒有機會(與您)見面,我內(nèi)心不勝仰慕到極點。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譯文:所以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qū)捤∥?/p>
5、賞析:
全文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zhì),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
這篇文章有三個寫作特點。
第一個特點,作為書信體議論文首要特點是行文簡潔、結(jié)構嚴謹、沒有枝蔓,全文除開頭和結(jié)尾段用幾句酬答的禮貌語言以外,緊緊扣住保守派幾個主要論點進行駁斥,只駁論點不涉及其它事情,結(jié)構非常嚴謹,駁斥時針對其要害,言簡意明,使文章短小精悍。
第二個特點,論證方法多樣。本文的論證方式是駁論,其反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一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第二個舉出根據(jù)進行反駁,如“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這里就舉出了有利的根據(jù),說明不是自己獨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第三舉出史實進行反駁,舉出歷史的事實來進行反駁,如“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這里以歷史上曾有過的如何對待怨誹的事實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語而動,既委婉地反駁了怨誹之多的責備,又表達了自己變法的堅強決心。整個反駁是明確而有力的,言簡意賅。
第三個特點,是氣勢磅礴,寓剛于柔。全文所以有壓倒論敵的浩然正氣有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則氣勢。二,擅于排比,連用排比駁斥對方,則勢如破竹,無可阻擋。第三,擅用反語,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氣盛言怡,鏗鏘有力,雖則全文傲岸之氣,憤然涌出,強調(diào)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可逆轉(zhuǎn),但語氣相當委婉,柔中有剛,如比如說詳細的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您或許能原諒我,結(jié)尾又說您批評未能幫皇上大有作為,那我知罪了,但讓我什么也不要做,墨守常規(guī)就行,那我是不敢領教的。這樣做一方面照顧多年交往的友誼,一方面堅持原則,寸步不讓,全力維護變法的正義立場。
二、專項練習
《答司馬諫議書》題目
一、單選題
1.對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臣聞求木之長者②源不深而望流之遠③人君當神器之重④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___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2.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C.傲物則骨肉為行路____________
D.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二、默寫
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馬諫議書》作者說自己變法之前就預料到會招致的后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馬諫議書》中,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生事"的指責,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論根據(jù)是“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這樣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國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擾民"。
(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
4.閱讀《答司馬諫議書》完成后面題
答司馬諫議書
〔宋〕王安石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1)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王安石自言與司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卻常有不同意見。
B.“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這一句概括了司馬光來信中指責王安石變法的話。
C.“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與司馬光見面的歉意。
D.“人習于茍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夠為善”這表明王安石對當時士大夫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隨和世俗的不滿。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項是()
A.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B.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C.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D.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項是()
A.冀君實或見恕也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B.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C.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D.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②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5)下列句子中的文化常識表述有錯誤的是()
A.“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即六經(jīng),指《詩》《書》《禮》《樂》《易》《春秋》。
B.《勸學》作者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月滿為望,指農(nóng)歷每月十五。
D.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在《答司馬諫議書》一文中他針對司馬光指出的實施新法的弊端“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逐一進行反駁,并分析反對派反對新法聲勢洶洶,怨恨誹謗的原因。
(6)下列是對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路的志向是將困于戰(zhàn)爭和饑荒的中等國家治理成勇而知義的禮儀之邦。
B.文章的第2段通過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刻畫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寬容,也有不以為然的輕微批評。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謙讓,他認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國。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向是()
A.陛,是宮殿。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上,就告訴在陛下的人,請他們轉(zhuǎn)達,所以用陛下代稱皇上。殿下,也是對皇上的尊稱。
B.項羽滅秦后將秦國本土關中地區(qū)分封給秦軍三位降將,封章邯為雍王,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qū);封司馬欣為塞王,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轄陜北。合稱“三秦"。咸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
C.戰(zhàn)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山東,有時也泛指戰(zhàn)國時秦國以外的六國領土。今天的山東省指的是太行山以東。
D.秦朝建都咸陽,漢朝建都長安,因這個地區(qū)位于函谷關以西,大散關以東,武關以北,蕭關以南,處四關之中,故稱關中。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日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選自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注釋】①司馬諫議: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當時任右諫議大夫(負責向皇帝提意見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學家,編撰有《資治通鑒》。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對。元豐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主國政。次年為相。廢除新法。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B.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C.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D.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啟,古人書信正文開頭的格式。某是自稱,某啟本文中意為:鄙人王安石請啟。
B.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設職官各有專司,故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
C.盤庚,商朝君主。盤庚即位后為了擺脫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災害,決定遷都到殷。
D.會晤,有相見、會面晤談、領會、解悟的意思。在本文中是“相見會面"的意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行文簡潔、結(jié)構嚴謹。文章沒有任何客套話,緊緊扣住保守派幾個主要論點進行駁斥,只駁論點不涉及其它事情,言簡意明,結(jié)構嚴謹。
B.本文重在駁論,反駁有力。有直接反駁,有舉出根據(jù)進行反駁,有列出史實進行反駁,層層逼進,整個反駁明確有力,是駁論文的典范之作。
C.本文氣勢磅礴,寓剛于柔。文章立足于理,理足氣盛。連用排比駁斥對方,同時擅用反語氣盛言宜,鏗鏘有力,但語氣很委婉,柔中有剛。
D.本文筆力精銳,說服力強。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zhì),表現(xiàn)出了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②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答司馬諫議①書
王安石
①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②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③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④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注:①司馬諫議,指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當時司馬光任翰林學士,寫信給王安石反對變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
(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操之術多異故也故:原因
B.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強:加強
C.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恤:顧念
D.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膏澤:施加恩澤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而議事每不合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B.終必不蒙見察冀君實或見恕也
C.故今具道所以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D.為天下理財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在朝廷上討論法令制度并進行修訂
B.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施行前代賢君的治國原則,以便興利除弊,不能算生出事端
C.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遷都,遭受百姓的埋怨,除了地位特殊的朝廷士大夫(都埋怨他)
D.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如果說今天應當什么事也不必做,只要墨守前人的做法就行了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和司馬光交情很好,議事不合,只是因為政治主張和方法有所不同。
B.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招致天下怨謗,是司馬光對王安石變法的指責。
C.文中有對當時士大夫不恤國事、茍且偷安的保守思想的不滿。
D.本文引用了上古時期盤庚遷都而致怨的事例,說明社會改革古已有之。
請結(jié)合文章②③段,分條概括王安石面對怨誹的態(tài)度。
(6)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
夫人誰無過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損于明
(司馬光《與王介甫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①②助詞,無義;③助詞,的④代詞,它,代“天下”。
2.【答案】C
【解析】A項,根本,古義:樹木的根,今義:主要的,重要的。B項,縱情,古義:驕傲,今義:盡情。C項,骨肉:古今都指有血緣關系的人(父母兄弟子女等)。D項,以為,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
【答案】
(1)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2)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
(3)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易錯的字詞有:怨誹、知、弊、辟、壬、諫。
【答案】
(1)C
(2)D
(3)D
(4)①所持的見解(治國之道、政治主張)在許多方面不同的緣故啊。
②抨擊不正確的言論,駁斥巧辯的壞人,不是拒絕接受(他人的)規(guī)勸。
(5)B
(6)D
(7)A
【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nèi)容和句子意思的能力。C項,“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與司馬光見面的歉意"錯誤,文章在結(jié)尾既承認自己知罪,又說對對方觀點不敢領教,實際上是用委婉的語言道出堅定的信念。在這種情況下,末尾這句便只是客套,而不是表達“歉意”。故選C。
(2)本題考查理解古今異義詞意思的能力。A項,而已,語氣詞“罷了"。B項,茍且,指只顧眼前,得過且過;也指馬虎,敷衍。C項,拒諫,拒絕接受(他人的)規(guī)勸。D項,反復,聯(lián)系上下文來看應為:回復,回信;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不同。故選D。
(3)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一詞多義的能力。A項,用在動詞前偏指一方,代“我”;B項,緣故,原因;C項,用來;D項,①“為",因為;②“為”,是。故選D。
(4)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的能力。①操,持;術,見解;故,緣故;②辟,抨擊;說,言論;難,駁斥;壬人,壞人;拒諫,拒絕接受(他人的)規(guī)勸。
(5)本題考查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B項,“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錯誤,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故選B。
(6)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nèi)容、人物形象和觀點的能力。D項,“他認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國”說法不當??鬃印斑又ㄗ勇罚?的原因是:子路在談志向的時候不謙虛,不符合以“禮”治國的要求。故選D。
(7)本題考查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A項,“殿下,也是對皇上的尊稱"錯誤,陛,是宮殿的臺階。殿下,是對太子的稱呼。故選A。
【參考譯文】
鄙人王安石親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雖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幾句,(但)終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慮(我的意見),所以(我)只是簡單地給您寫了封回信,不再一一為自己辯解了。再三考慮君實對我的重視厚遇,在書信往來上不應該粗疏草率,所以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qū)捤∥野伞?/p>
有學問的讀書人所爭論的問題,特別注重于名義和實際(是否相符)。如果名義和實際的關系已經(jīng)明確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現(xiàn)在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推行新法)侵奪了官吏們的職權,制造了事端,爭奪了百姓的財利,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把它交給負有專責的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能算是侵奪官權;實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策,用它來興辦(對天下)有利的事業(yè)、消除(種種)弊病,(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這)不能算是(與百姓)爭奪財利;抨擊不正確的言論,駁斥巧辯的壞人,(這)不能算是拒絕接受(他人的)規(guī)勸。至于(社會上對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誹謗,那是我本來早就料到它會這樣的。
人們習慣于茍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shù)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氣,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皇上來抵制這股勢力,(這樣一來)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后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緣故啊。如果君實您責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皇上干一番大事業(yè),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么我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說現(xiàn)在應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沒有機會(與您)見面,內(nèi)心實在仰慕到極點。
【答案】
(1).D
(2).B
(3).A
(4).①所以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qū)捤∥野伞?/p>
②但是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皇上來抵制這股勢力,(這樣一來)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
【解析】【附參考譯文】
鄙人王安石請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雖然想要(向您)硬啰嗦幾句,(但)終究一定(是)不能蒙受(您)考慮(我的意見),所以(我)只是簡單地給您寫了封回信,不再一一為自己辯解了。再三考慮君實對我的重視厚遇,在書信往來上不應該粗疏草率,所以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qū)捤∥野伞?/p>
有學問的讀書人所爭論的問題,特別注重于名義和實際(是否相符)。如果名義和實際的關系已經(jīng)明確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F(xiàn)在君實您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推行新法)侵奪了官吏們的職權,制造了事端,爭奪了百姓的財利,拒絕接受不同的意見,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誹謗。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議訂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決定),把它交給負有專責的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能算是侵奪官權;實行古代賢明君主的政策,用它來興辦(對天下)有利的事業(yè)、消除(種種)弊病,(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為天下治理整頓財政,(這)不能算是(與百姓)爭奪財利;抨擊不正確的言論,駁斥巧辯的壞人,(這)不能算是拒絕接受(他人的)規(guī)勸。至于(社會上對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誹謗,那是我本來早就料到它會這樣的。
人們習慣于茍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shù)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氣,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皇上來抵制這股勢力,(這樣一來)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后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緣故啊。如果君實您責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皇上干一番大事業(yè),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么我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說現(xiàn)在應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沒有機會(與您)見面,內(nèi)心實在仰慕到極點。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中,“在位久"是“責我”的原因,二者聯(lián)系緊密,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句子是一個假設問句,“今日當一切不事事”作“曰"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句子譯為:如果君實您責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皇上干一番大事業(yè),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么我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說現(xiàn)在應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B.“朝廷中的各級官員”錯。朝中大官不能稱“有司"。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文章沒有任何客套話”錯。雖然本文言簡意賅,駁斥有力,結(jié)構嚴謹,但文章開頭和結(jié)尾段用了幾句酬答的禮貌語言,不能說沒有任何客套話。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翻譯時應注意:所以,……的原因;冀,希望;見恕,寬恕我。第二句翻譯時應注意:量,估量;何為,為什么;洶洶然,指聲音大、喧囂,大吵大鬧。
【答案】
(1)B
(2)B
(3)C
(4)D
(5)對士大夫不恤國事、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等保守思想的不滿。對推行新法義無反顧的堅定立場。對保守派的無端指責的憤慨。
(6)夫人誰無過/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損于明
【解析】
(1)B項,“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的意思是雖然想要勉強勸說幾句,最終也必定不被您所諒解。其中“強”,譯為“勉強"。故選B。
(2)A項,“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但是;連詞,表順承,那么。B項,“見":都作代詞,我。C項,“所以”:……的原因;表方式,用來……的。D項,“為":介詞,替,給;介詞,因為。故選B。
(3)C項,“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句意,盤庚遷都,連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該項把“特"意為“地位特殊”錯,應譯為“只、只是"。故選C。
(4)D項,“說明社會改革古已有之”錯,引用盤庚遷都而致怨的事例作類比,是為了表明作者推行心法的決心。故選D。
(5)第二節(jié),“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概括為:對保守派的指責給以堅決的反駁,表明自己力主變法的堅定立場。第三節(jié),“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概括為:作者對士大夫不恤國事、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等保守思想的不滿?!叭缭唤袢债斠磺胁皇率拢厍八鶠槎?,則非某之所敢知"概括為:王安石對司馬光的指責的憤怒?!岸攘x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概括為:對推行新法義無反顧的堅定態(tài)度。綜上分析,分點回答即可。
(6)本題,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誰沒有過錯,君子的過錯,就像日蝕月蝕,他有過錯時人人看得見;他改過時,人人都仰望他。這何損于日月之明?句中“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譯為君子的過錯,就像日蝕月蝕?!熬又^”作主語,“如日月之"作謂語,語法合理,句意流暢,所以要在“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的前后斷開,且主語與謂語之間也可以斷開?!耙?表陳述語氣時,一般置于句末,所以應在兩個“也”后都停頓?!叭私砸娭?和“人皆仰之”句式對稱,所以應在兩個“之"后停頓。這樣,整個句子的特點如下:夫人誰無過/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損于明?《答司馬諫議書》知識點匯總+專項練習
知識點匯總
課文詳解
《答司馬諫議書》〔宋代〕王安石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譯文:
鄙人王安石請啟:昨天承蒙(您來信)指教,我私下認為與君實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議論起政事來(意見)常常不一致,(這是因為我們)所持的政治主張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緣故啊。雖然想要勉強勸說幾句,最終也必定不被您所諒解,所以只簡單的給您回信,不再逐—替自己辯護。后來又考慮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書信往來上不宜馬虎草率,所以我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許能諒解我吧。
大概讀書人所爭辯的,尤其在于名氣是否符合(實際),名氣符合實際后,天下之間就沒人會去阻攔他了。如今您來指教我的,是認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們的職權,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斂錢財與民爭利,拒不接受意見,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責。我卻認為從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開議訂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給有關部門官吏去執(zhí)行,這不屬侵犯官權;效法先皇的賢明政治,用來興辦好事,革除弊端,這不是惹是生非;替國家理財政,這不是搜刮錢財;駁斥錯誤言論,責難奸佞小人,這不是拒聽意見。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誹謗,那本來預料到它會這樣的。
人們習慣于茍且偷安、得過且過(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們多數(shù)把不顧國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當做好事,(因而)陛下才要改變這種(不良)風氣,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對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幫助陛下來抵制這股勢力,(這樣一來)那么那些人又為什么不(對我)大吵大鬧呢?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劃;(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后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緣故啊。如果君實您責備我是因為(我)在位任職很久,沒能幫助陛下干一番大事業(yè),使這些老百姓得到好處,那么我承認(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說現(xiàn)在應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陳規(guī)舊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沒有機會(與您)見面,內(nèi)心不勝仰慕至極!
課下注釋:
(1)司馬諫議: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當時任右諫議大夫(負責向皇帝提意見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學家,編撰有《資治通鑒》。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對。元豐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主國政。次年為相.廢除新法。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
(2)某:自稱。啟:寫信說明事情。
(3)蒙教:承蒙指教。這里指接到來信。
(4)竊:私.私自。這里用作謙詞。君實:司馬光的字。古人寫信稱對方的字以示尊敬。
游處:同游共處,即同事交往的意思。
(5)操:持,使用。術:方法,主張。
(6)強聒(guō):硬在耳邊噦嗦,強作解說。聒:語聲嘈雜。
(7)略:簡略。上報:給您寫。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馬光第一封來信后的簡答。
(8)重(chóng)念:再三想想。視遇厚:看重的意思,視遇:看待。
(9)反復:指書信往來。
鹵莽:簡慢無禮。
(10)具道:詳細說明。所以:原委。
(11)冀(jì):希望。
(12)儒者: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13)名實:名義和實際。
(14)怨謗(bàng):怨恨,指責。
(15)人主:皇帝。這里指宋神宗趙頊。
(16)議法度:討論、審定國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訂。
(17)有司:負有專責的官員。
(18)舉:推行。
(19)辟邪說:駁斥錯誤的言論。辟,駁斥,排除。
(20)難(nàn):責難。壬(rén)人:佞人,指巧辯諂媚之人。
(21)固:本來。前:預先。
(22)恤(xù):關心。同俗自媚于眾:指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
(23)上:陛下。這里指宋神宗趙頊。乃:卻。
(24)抗:抵制,斗爭。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士大夫”。
(25)洶洶然:吵鬧、叫嚷的樣子。
(26)盤庚:商朝中期的一個君主。商朝原來建都在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常有水災。
(27)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
(28)改其度:改變他原來的計劃。
(29)度(duó)義:考慮是否合理。度:考慮,這里用作動詞。
(30)是:這里用作動詞,意謂認為做得對。
(31)膏澤:施加恩惠.這里用作動詞。
(32)一切不事事:什么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動詞,后一“事”字是名詞。
(33)守前所為:墨守前人的作法。
(34)所敢知:愿意領教的。知,領教。
(35)不任(rén)區(qū)區(qū)向往之至:意謂私心不勝仰慕。這是舊時寫信的客套語。不任,不勝,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區(qū)區(qū),小,這里指自己,自謙詞。向往,仰慕。。
4、文言知識
通假字
(1)不復一一自辨(辨通“辯",辯解)
(2)于反復不宜鹵莽(鹵通“魯”,粗魯)
(3)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詳細)
古今異義
故略上報
上報:古義:寫回信。今義:向上級匯報
于反復不宜鹵莽
反復:古義:書信往來。今義:多次重復
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洶洶:古義:大吵大鬧。今義:形容聲勢盛大的樣子,多含貶義。
故今具道所以
所以:古義:……的原因。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所以
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所以:古義:用來……的。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所以
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區(qū)區(qū):古義:謙詞,用于自稱。今義:指小或少
以致天下怨謗也
以致:古義:因而招致。今義:連詞表結(jié)果。以致
重點字詞
見:
①冀君實或見恕也(第一人稱代詞,我)
②見漁人,乃大驚(動詞,看見)
③于是入朝見威王(動詞,拜見)
④秦王坐章臺見相如(動詞,召見)
⑤眾人皆解面我獨醒,是以見放(介詞,表被動,譯為“被”)
⑥風吹草低見牛羊(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修:
①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動詞,修改)
②乃重修岳陽樓(動詞,修建)
③謅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詞,長)
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韓非子》)(動詞,學習)
⑤臣修身潔行數(shù)十年(魏公子列傳)(動詞,修養(yǎng))
以:
①以致天下怨謗也(連詞,表結(jié)果,譯為“因而”)
②以授之于有司(連詞,表目的,譯為“來,以便")
③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介詞,把)
④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介詞,表原因,因為)
⑤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動詞,認為)
為:
①不為侵官(判斷動詞,是)
②為天下理財(介詞,替,給)
③同俗自媚于眾為善(動詞,當作)
④未能助上大有為(名詞,作為)
⑤守前所為而已(動詞,做)
⑥邯鄲為郡(動詞,變成)
重點文言語句翻譯
(1)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譯文:至于(社會上對我的)那么多怨恨和誹謗,我本來早就知道它會這樣的。
(2)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譯文:如果說現(xiàn)在應該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所做的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領教的了。
(3)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譯文:沒有機會(與您)見面,我內(nèi)心不勝仰慕到極點。
(4)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譯文:所以現(xiàn)在詳細地說出我這樣做的理由,希望您或許能夠?qū)捤∥?/p>
5、賞析:
全文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zhì),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
這篇文章有三個寫作特點。
第一個特點,作為書信體議論文首要特點是行文簡潔、結(jié)構嚴謹、沒有枝蔓,全文除開頭和結(jié)尾段用幾句酬答的禮貌語言以外,緊緊扣住保守派幾個主要論點進行駁斥,只駁論點不涉及其它事情,結(jié)構非常嚴謹,駁斥時針對其要害,言簡意明,使文章短小精悍。
第二個特點,論證方法多樣。本文的論證方式是駁論,其反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一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第二個舉出根據(jù)進行反駁,如“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這里就舉出了有利的根據(jù),說明不是自己獨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第三舉出史實進行反駁,舉出歷史的事實來進行反駁,如“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這里以歷史上曾有過的如何對待怨誹的事實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語而動,既委婉地反駁了怨誹之多的責備,又表達了自己變法的堅強決心。整個反駁是明確而有力的,言簡意賅。
第三個特點,是氣勢磅礴,寓剛于柔。全文所以有壓倒論敵的浩然正氣有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則氣勢。二,擅于排比,連用排比駁斥對方,則勢如破竹,無可阻擋。第三,擅用反語,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氣盛言怡,鏗鏘有力,雖則全文傲岸之氣,憤然涌出,強調(diào)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可逆轉(zhuǎn),但語氣相當委婉,柔中有剛,如比如說詳細的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您或許能原諒我,結(jié)尾又說您批評未能幫皇上大有作為,那我知罪了,但讓我什么也不要做,墨守常規(guī)就行,那我是不敢領教的。這樣做一方面照顧多年交往的友誼,一方面堅持原則,寸步不讓,全力維護變法的正義立場。
二、專項練習
《答司馬諫議書》題目
一、單選題
1.對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①臣聞求木之長者②源不深而望流之遠③人君當神器之重④豈取之易守之難乎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___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2.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語,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C.傲物則骨肉為行路____________
D.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
二、默寫
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答司馬諫議書》作者說自己變法之前就預料到會招致的后果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馬諫議書》中,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生事”的指責,王安石指出新法的理論根據(jù)是“________",根本目的是“________”,這樣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國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擾民”。
(3)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對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之以“拒諫"罪名加以反駁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
4.閱讀《答司馬諫議書》完成后面題
答司馬諫議書
〔宋〕王安石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1)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王安石自言與司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卻常有不同意見。
B.“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這一句概括了司馬光來信中指責王安石變法的話。
C.“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表明王安石因工作很忙而不能與司馬光見面的歉意。
D.“人習于茍且毋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夠為善"這表明王安石對當時士大夫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隨和世俗的不滿。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項是()
A.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B.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
C.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D.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
(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項是()
A.冀君實或見恕也今君實所以見教者
B.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
C.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D.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
(4)翻譯下列句子。
①所操之術多異故也。
②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
(5)下列句子中的文化常識表述有錯誤的是()
A.“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即六經(jīng),指《詩》《書》《禮》《樂》《易》《春秋》。
B.《勸學》作者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C.“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望",月滿為望,指農(nóng)歷每月十五。
D.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在《答司馬諫議書》一文中他針對司馬光指出的實施新法的弊端“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逐一進行反駁,并分析反對派反對新法聲勢洶洶,怨恨誹謗的原因。
(6)下列是對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子路的志向是將困于戰(zhàn)爭和饑荒的中等國家治理成勇而知義的禮儀之邦。
B.文章的第2段通過神態(tài)和語言描寫刻畫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寬容,也有不以為然的輕微批評。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謙讓,他認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國。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向是()
A.陛,是宮殿。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上,就告訴在陛下的人,請他們轉(zhuǎn)達,所以用陛下代稱皇上。殿下,也是對皇上的尊稱。
B.項羽滅秦后將秦國本土關中地區(qū)分封給秦軍三位降將,封章邯為雍王,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qū);封司馬欣為塞王,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轄陜北。合稱“三秦”。咸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
C.戰(zhàn)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山東,有時也泛指戰(zhàn)國時秦國以外的六國領土。今天的山東省指的是太行山以東。
D.秦朝建都咸陽,漢朝建都長安,因這個地區(qū)位于函谷關以西,大散關以東,武關以北,蕭關以南,處四關之中,故稱關中。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為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日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監(jiān)管合同集錦
- 2025年度能源項目投資合同條款及格式
- 綠色出行交通安全國旗下經(jīng)典講話稿(19篇)
- 2025年度股權投資基金股權轉(zhuǎn)讓居間服務合同
- 簡短三分鐘演講稿(15篇)
- 2025年度跨境電商服務貿(mào)易合作協(xié)議集錦
- 2025年度新能源項目建設質(zhì)量保證金監(jiān)管協(xié)議
- 2025年度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研發(fā)人員聘用合同
- 2025年度建筑起重機械安裝與安全培訓與認證合同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5年中國代餐食品行業(yè)現(xiàn)狀、發(fā)展環(huán)境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 GB/T 7251.5-2017低壓成套開關設備和控制設備第5部分:公用電網(wǎng)電力配電成套設備
- 2023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中考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10篇專項練習及答案
- 勇者斗惡龍9(DQ9)全任務攻略
- 經(jīng)顱磁刺激的基礎知識及臨床應用參考教學課件
- 小學語文人教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群文閱讀“神話故事之人物形象”PPT
- 鄉(xiāng)村振興匯報課件
- 紅色記憶模板課件
- ISO 31000-2018 風險管理標準-中文版
- 油氣藏類型、典型的相圖特征和識別實例
- 麗聲三葉草分級讀物第四級A Friend for Little White Rabbi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