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 》教學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9/24/wKhkGWWJJ9aABz-cAABfp-WYdi8844.jpg)
![《大學之道 》教學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9/24/wKhkGWWJJ9aABz-cAABfp-WYdi88442.jpg)
![《大學之道 》教學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9/24/wKhkGWWJJ9aABz-cAABfp-WYdi88443.jpg)
![《大學之道 》教學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9/24/wKhkGWWJJ9aABz-cAABfp-WYdi88444.jpg)
![《大學之道 》教學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1/19/24/wKhkGWWJJ9aABz-cAABfp-WYdi8844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大學之道《禮記》作品簡介《禮記》又名《小戴禮記》《小戴記》,成書于漢代,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書中內(nèi)容主要寫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匯編?!抖Y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yǎng),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shè)有重要影響。戴德85篇本被稱為《大戴禮記》《大學》來源
到了唐代,韓愈、李翱從維護儒家的所謂“道統(tǒng)”出發(fā),十分推崇這兩篇文章,把它和《論語》、《孟子》相提并論。到了宋代,程顥、程頤更是竭力推崇這兩篇文章。《大學》《中庸》本為《禮記》中的一章南宋以前沒有單獨刊行過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的最終目的。大學:與“小學”相對的“大人之學”。古代兒童八歲上小學,主要學習“灑掃、應(yīng)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之類的文化課和基本的禮節(jié)。十五歲后可進入大學,開始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道:本指道路,在這里指的是在學習政治、哲學時所掌握的規(guī)律和原則。大學之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大學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親民③,在止于至善?!咀⑨尅竣俅髮W之道:大學的宗旨。②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即美德。③親民:“親”應(yīng)為“新”,即革新、去舊立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大學的宗旨在于使美德彰明,在于使人去舊立新、去惡向善,在于使人達到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確定的目標;目標確定后,內(nèi)心就會平靜;內(nèi)心平靜,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然后才能有所收獲,達到至善的境界。天下萬物都有根本有枝葉,世間萬物皆有開始和結(jié)束。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就接近(大學的)道宗旨了。譯文欲明明德于天下,應(yīng)該怎么做呢?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6);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咀⑨尅浚?)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興旺發(fā)達。(7)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9)格物:研究萬事萬物。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國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想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內(nèi)心;想要端正自己內(nèi)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誠實;想要心意真誠,就要先獲得知識。而要獲得知識,關(guān)鍵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了事物的原理后,就會擁有知識;擁有了知識,心意就會真誠;心意真誠了,內(nèi)心自然就會端正;內(nèi)心端正了,才能修養(yǎng)品性;自身修養(yǎng)好了,家庭就會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國家也就能獲得好的治理;國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探究事物原理獲得知識使心意誠實端正內(nèi)心修養(yǎng)自身整治家庭治理國家使天下歸于太平《大學之道》的主體是“三綱”“八目”三綱: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合作探究:“三綱”“八目”的具體所指及其內(nèi)部關(guān)聯(lián)是什么?歸納總結(jié)前面四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內(nèi)修”;后面三目“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間的“修身”一環(huán),則是連結(jié)“內(nèi)修”和“外治”的樞紐,它與前面的“內(nèi)修”項目連在一起,是“獨善其身”;它與后面的“外治”項目連在一起,是“兼善天下”。八目歸納總結(jié)《大學之道》提出“三綱”“八目”,強調(diào)修身是根本,修身的目的是治國平天下,說明治國平天下和個人修身立德的一致性。在長期占據(jù)中國封建統(tǒng)治思想主導地位的儒家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個人、家族、民族、國家、天下聯(lián)系密切。在古代中國人看來,個人、家族、民族、國家、天下并沒有具體刻意化分割,因而得以統(tǒng)一。這就啟發(fā)我們:提升面對新時代、新征程,年輕一代的我們一定要讓個人夢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同頻共振,當將中國精神一以貫之,立鴻鵠志,求真學問,練大本領(lǐng),當實干家,譜寫青春華章,奏響時代最強音。大學校訓中的《大學》格言
河南大學明德,新民,止于至善Addyourtitle
廈門大學自強不息,止于至善Addyourtitle
東南大學
止于至善
香港大學
明德格物河南理工大學明德任責歸納總結(jié)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把生命的歷程鋪設(shè)在這一階梯之上。所以,它實質(zhì)上已不僅僅是一系列學說性質(zhì)的進修步驟,而是具有濃厚實踐色彩的人生追求階梯了。它鑄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心理,時至今日,仍然在我們身上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積極還是消極,“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觀念總是或隱或顯地在影響著你的思想,左右著你的行動,使你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歷程也不過是在這儒學的進修階梯上或近或遠地展開。事實上,作為中國知識分子,又有幾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鶴閑云、隱逸高士呢?說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提升課堂檢測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釋義:選賢與能()女有歸()鰥寡孤獨()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翻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填空:“大道”的內(nèi)涵是()()()。知識點梳理文言知識一詞多義誠知至而后意誠(形容詞,真誠)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連詞,如果)臣誠知不如徐公美(副詞,確實,的確)文言知識一詞多義修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動詞,修養(yǎng),修行)鄒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詞,長,高)乃重修岳陽樓(動詞,修建,修造)文言知識一詞多義善在止于至善(名詞,美好的品德、行為)京中有善口技者(動詞,擅長,善于)善刀而藏之(動詞,揩拭)素善留侯張良(動詞,友好,親善)文言知識一詞多義安靜而后能安(形容詞,性情安和)風雨不動安如山(形容詞,安穩(wěn))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疑問代詞,表示反問,相當于“哪里”怎么”)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形容詞,安逸)文言知識一詞多義于在止于至善(介詞,在)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介詞,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介詞,與“至”連用,表示所述對象訖止范圍)文言知識一詞多義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連詞,表示范圍)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介詞,把)文言知識古今異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古義:窮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學問。今義:高等學府。)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古義:到。今義:介詞,表示另提一事。)文言知識詞類活用(1)形容詞的活用在明明德(形容詞用作動詞,彰明)欲齊其家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整齊有序)欲正其心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端正”)欲誠其意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真誠”)文言知識詞類活用(2)動詞的活用知止而后有定(動詞用作名詞,停止的地方,文中指“至善”的境界)文言知識特殊句式倒裝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狀語后置句,應(yīng)為“古之于天下欲明明德者”)當堂檢測1.下列選項中,對加粗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①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美好的②慮而后能得得:處事合宜B.①安而后能慮慮:思慮精詳②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止:阻止C.①靜而后能安安:平安②定而后能靜靜:心不妄動D.①物格而后知至知:知道②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壹是:一概,一律A當堂檢測解析:B.②止:達到。C.①安:性情安和。D.①知:對外物之理的認識。當堂檢測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大學之道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B.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C.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作《師說》以貽之D.欲治其國者 其皆出于此乎B當堂檢測解析:A項,結(jié)構(gòu)助詞,相當于“的”;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B項,均為介詞,在。C項,介詞,把;連詞,表目的。D項,代詞,他的;副詞,表推測,大概。當堂檢測3.選出畫線文句翻譯正確的一項()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A.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親近;在于使人停止“至善”。B.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在于使人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至善”。C.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明白德育;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在于使人知道要達到的最高境界“至善”。D.大學的根本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在于到達善良之地。B當堂檢測解析:“明明德”第一個“明”是動詞,引申為弘揚;第二個“明”形容詞,光明正大的?!暗隆痹谶@里是品德,故排除C項?!霸谟H民”中的“親”通“新”,是使動用法,“使民新”引申為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霸谥褂谥辽啤钡囊馑际窃谟谑谷酥酪_到的最高境界“至善”。當堂檢測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0課 《蒙古族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聽課評課記錄7
- 北師大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0課《新文化運動》聽課評課記錄
- 豬場購銷合同(2篇)
- 生產(chǎn)承包合同(2篇)
- 仁愛版八年級地理上冊3.2《土地資源》聽課評課記錄
-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第四單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課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諦聽課評課記錄(新人教版)
- 蘇科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10.2.1《二元一次方程組》聽評課記錄
- 冀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下冊《多項式乘多項式》聽評課記錄2
- 湘教版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2.3《代數(shù)式的值》聽評課記錄
-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聽評課記錄《3.1 分數(shù)乘法(一)(4)》北師大版
- 固體廢棄物檢查記錄
- 工程設(shè)計費取費標準
- GB/T 5465.1-2009電氣設(shè)備用圖形符號第1部分:概述與分類
- 2023年遼寧鐵道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高職單招(數(shù)學)試題庫含答案解析
- CAPP教學講解課件
- 自然環(huán)境的服務(wù)功能課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3
- 小耳畸形課件
- 新人教版初中初三中考數(shù)學總復習課件
- 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組織架構(gòu)圖模板
- 8.3 摩擦力 同步練習-2021-2022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Word版含答案)
- 生理學教學大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