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_第1頁
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_第2頁
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_第3頁
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_第4頁
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禮”和“仁”的含義以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3.背誦重點章節(jié)(12.1,3.1,16.2,13.3)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虛詞以及謂語前置的作用,了解孔子仁禮的闡述。

教學難點:

通過賞析孔子的問答,理解“禮”與“仁”的關系,思考“禮”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安排:

三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1.孔子的傳說:

(1)龍生虎養(yǎng)鷹打扇

(2)“七露”:眼露筋、耳露輪、鼻露孔、嘴露齒,眼、耳、鼻又均雙露。

2.前面我們學過了他的為政篇,下面我們集體朗讀要背誦的5章:

3.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他的說禮篇。

二.翻譯1-5章,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掌握謂語前置的特點和作用。

1.朗讀1-5章。

2.一個學生朗讀翻譯,其他同學看原文。

3.兩個同學說明重點詞語(實詞、虛詞),另外同學補充。

克:克制復:回歸一日:一旦,表示假設,有一天

歸:贊許由:依靠非禮:不符合禮

事:做,從事監(jiān):通“鑒”,借鑒郁郁:文彩豐富的樣子

文:完美謂:評論

4.掌握三個句子的句式特點:

(1)克己復禮為仁:判斷句

(2)八佾舞于庭:狀語后置

(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吾衰甚矣也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

謂語前置,用來強調前置的謂語部分,突出“甚矣”、“久矣”。

反映出孔子對周禮的夢寐以求、無限思慕。也反映出孔子在年老體衰和四處碰壁后的悲涼心情,體現(xiàn)了孔子的感嘆之深,

三.理解文章內容:

1.解題:

克己復禮:克,約束,克制復,回歸禮,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jié)儀式。(主要指周禮)

2.這個觀點孔子在第一章就開篇提出,請找出能反映這個觀點的兩句話:

(1)克己復禮是為仁

(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教師歸納:

這一章孔子論述了“仁”和“禮”的關系:

克己復禮就是“仁”的內涵,“禮”是“仁”的目標和外現(xiàn)。要義是“克己復禮”。

3.那么,孔子要回歸的是什么禮呢?那里看出來?

推崇周禮

“周鑒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教師歸納:

錢穆先生:“孔子為中國儒學傳統(tǒng)之大宗,而孔子平生為學,其最所尊仰者,實為周公。

4.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禮崩樂壞”。禮崩樂壞:古代的規(guī)則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那么春秋末期的禮樂崩壞右哪些例子?

(1)。(大夫)八佾舞于庭

(2)。觚不觚

歸納:程子曰:“觚而失其形制,則非觚也。舉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則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職,則為虛位?!?/p>

四.小結

孔子首先提出“克己復禮是為仁”的主張,提出實踐仁德的細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

認為周禮最傳統(tǒng)的禮樂思想。

對當前禮樂崩壞的現(xiàn)狀表示了深切的關注和不滿。

第二教時

一.復習提問

1.昨天我們學習了《論語》選修的第二專題:克己復禮。集體朗讀第1-5章

2.提問:

(1)孔子在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克己復禮為仁

(2)孔子要恢復的是什么禮?

周禮

(3)孔子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要恢復周禮的?請具體說明。

在當時禮崩樂壞的現(xiàn)實下提出的,具體例子:(季氏)八佾舞于庭;觚不觚。

二.翻譯6-10章,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孔子在禮崩樂壞的現(xiàn)實中提出了要恢復周禮的主張,那么周禮到底有哪些內涵?請看后面6-10章。

1.請一個同學朗讀第六章。

翻譯這一章。

一個同學指出這章的重點詞語并解釋。

有道:政治清明自出:由發(fā)出命令希:通“稀”,少

蓋:大概陪臣:重臣,隔了一層的臣子執(zhí)國命:掌握國家的命運

庶人:老百姓不議:不非議朝政(指政治清明了)

朗讀這一章??鬃诱J為禮的首要條件是什么?

天下有道。

2.請一個同學朗讀第七章。

翻譯這一章。

一個同學指出這章的重點詞語并解釋。

奚:哪一個,什么。疑問代詞先:把放在前面,先做。

正名:糾正名分(與禮樂制度向違背的各種名分)

奚其正:正名干什么?其,語氣助詞,表反問闕如:空缺,保持沉默。

中:適當錯:通“措”,放置名(之):給名分

無所茍:沒有什么馬虎。茍,馬虎而已:(才)罷了

四個句子:

(1)子將奚先:子將先奚,賓語前置。

(2)有是哉,子之迂也:謂語前置,強調孔子迂腐之深。

(3)奚其正:其正奚,賓語前置。其,語氣助詞,表反問

(4)野哉,由也:謂語前置,強調子路粗野之深,表達了孔子對子路不認可正名強烈的不滿和批評。

朗讀這一章。在這一章中孔子認為禮的含義是什么?

正名

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3.請一個同學朗讀第八章。

翻譯這一章。

一個同學指出這章的重點詞語并解釋。

君君:君有君道,第一個“君”,名詞,君主;第二個“君”,動詞,守君道,有君道(同下面的臣臣、父父、子子;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信:誠然,這里表示假設雖:即使諸:“之乎”,它么

朗讀這一章。在這一章中提出復禮應該怎么做?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請一個同學朗讀第九章。

翻譯這一章。

一個同學指出這章的重點詞語并解釋。

孝弟: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弟,同“悌”,敬愛兄長犯上:冒犯長官

鮮:少務:致力,從事本:根本

道:原則

兩個句子:

(1)未之有也: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情況。賓語前置

(2)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大概是仁的根本。判斷句,其與,大概吧,表揣測。

朗讀這一章。在這一章中提出復禮應該怎么做?

孝弟

5.請一個同學朗讀第十章。

翻譯這一章。

一個同學指出這章的重點詞語并解釋。

色:在侍奉父母時保持敬愛和悅的神色弟子:為人弟,為人子

服其勞:盡力效勞。服,做,從事先生:年長者饌:吃喝

曾:竟以為:把作為

一個句子:

曾是以為孝乎:曾以是為孝乎。賓語前置。

朗讀這一章。在這一章中提出復禮的內涵是什么?

保持敬愛和悅的神色

三.歸納

這五章語錄闡述了恢復周禮的內涵,主要有:天下要有道、要正名、要各司其道、要孝弟、要保持進該和悅的神色。

《克己復禮》參考資料

這是孔子學說的一個重要概念,出自《論語·顏淵》一章:“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釉唬骸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p>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有一次孔子的弟子顏回請教如何才能達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說:努力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如果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就可以達到理想的境界了,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顏回又問:那么具體應當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聽、不要去說、不要去做。顏回聽后向老師說:我雖然不夠聰明,但決心按照先生的話去做。

由此看來,“克己復禮”是達到仁的境界的方法。歷代學者都認為,這是孔門傳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種緊要的、切實的修養(yǎng)方法,然而對于“克己復禮”的含義卻有不同的闡釋——這里的“克”字,在古代漢語中有“克制”的意思,也有“戰(zhàn)勝”的意思。宋代學者朱熹認為:“克己”的真正含義就是戰(zhàn)勝自我的私欲,在這里,“禮”不僅僅是具體的禮節(jié),而是泛指天理,“復禮”就是應當遵循天理,這就把“克己復禮”的內涵大大擴展了。朱熹指出,“仁”就是人內心的完美道德境界,其實也無非天理,所以能戰(zhàn)勝自己的私欲而復歸于天理,自然就達到了仁的境界。

朱熹以及其他理學家的闡釋,把“克己復禮”上升為某種普遍的哲理。然而從《論語》中的記載看來,孔子說的“克己復禮”只是在說一種具體的學習和修養(yǎng)方法;這里說的“禮”,就是指當時社會生活中實行的各種禮儀規(guī)范,而學習各種禮儀,正是孔子教學的重要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這里強調的,不是應當按禮儀規(guī)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禮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說,學習禮,不僅僅是要依禮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隨時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禮的事——“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要做到這“四勿”,就必須“克己”,也就是要隨時注意約束自己,克服種種不良習性和私心,這其實也正是今天我們常說的“戰(zhàn)勝自我”。

當然,孔子強調隨時注意不失禮,不是希望弟子都變得循規(guī)蹈矩、謹小慎微??鬃诱J為:禮的本質是仁愛。如果人們都能夠依禮行事、非禮不行,那么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之間提升自己的人格而成為一個“仁者”。也就是說,克己復禮是“為仁”。這其實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論,而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體會和領悟,所以顏回對孔子說:我雖然不大聰明,但會依照先生說的去做。

克己復禮

讀音:kejifuli

解釋;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禮。

出處:《顏氏家訓.歸心》:“君子處世,貴能克己復禮,濟時益物?!?/p>

《克己復禮》課堂實錄

“克己復禮”背后站立著一個怎樣的孔子?

一、導入:國學熱中說《論語》

師:近來國學正熱,儒學尤其熱,《論語》與孔子更是一派火熱大家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一個是易中天品三國,還有一個是

生(齊聲):于丹

師:于丹她講得最紅的是

生(齊聲):《論語心得》,還有《莊子心得》

師:2500多年的那個孔子,居然會熱得如此在這當中,既有實在的,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得以弘揚;可有些則是炒作,有的更是盲目的復古那么我們作為高中學生,能夠實實在在地讀讀《論語》,能夠同兩千多年的孔子,同他的靈魂、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博大精深的儒家的學說做些交流和接觸,那是非常必要的我給大家提個問題:你覺得怎樣的人來上《論語》最好?其實我覺得我來上最好(生大笑)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叫孟軻

生:喲,孟子

師:孟子又是誰?

生:是儒家學說的代表者之一

師:對,只我是偽托的,我姓黃當年我的父母大概也是望子成龍啦,想讓我成為像孟子這樣的人

生:(大笑)孟子當然是老了

師:所以,我說我上這個文章最適宜,孟子教孔子大家說說,你們心目中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是一個很嚴肅的人,但很有學問

師:對,還可以再進一步說說

生:是一個大教育家,有弟子八千

師:應該是三千,有七十二賢人被封建帝王稱為“萬世先圣師表”了解他的思想學說嗎?

生:主張仁政,很崇拜周禮

師:這你們從哪里了解?

生:文章中說,“子曰:克己復禮為仁”等等,還說,“吾從周”“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師:大家都談了自己心目中的孔子!這是大家在以前的學習中了解的我想,我們通過《克己復禮》這篇選文的學習,去了解一個更具體更人性化的孔子

二、孔子堅守仁政的意義:一個人的悲劇與時代

師:孔子為什么要主張克己復禮呢?他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生: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復禮的理想

師:可以這么理解,按照《論語》的觀點主要是為“仁”另外我們還可以從造字法看,“仁”是一個怎樣的字?

生:同“人”有關,是兩個“人”

師:孟子說過:“仁”一曰人,人為一個外殼,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所以,孟子又說:二曰心“曰人、曰心”,這是孟子對“仁”的理解“克己復禮,為仁”大家看這個“禮”字,從我們中國造字法來看,它的繁體字應怎么寫?“禮”這個字大家看看,從造字法的角度來看,它同什么有關呢?首先,同祭祀宗教及藝術有關,在孔子儒家的學說中主要是指道德與思想有關綱常人的倫理及規(guī)范秩序有關所以后來宋代趙普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等都是同此有主要關系我們后人往往把把它理解成政治我想,《論語》首先是一部關于人的書那么“克己”的“己”怎么理解?

生:應該是指人自己

生: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

師:請同學們注意,這個“己”在文章中不僅僅是指自己,是指個體的生命那么,克制自己個體生命當中什么樣的情感?

生:

師:大家知道,孔子生活在什么時代?

生:(齊聲)春秋末年

師:對,春秋末期當時周天子的權威已經被大大削弱了,而諸侯紛紛興起,動搖了周天子的'制度,就是

生:禮崩樂壞

生:所以孔子提出要“克己”,克制自己的一種浮躁的欲望的東西,從而達到“禮”

師:這個“禮”實際上就是周天子的思想的權威的法令的制度的核心詞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什么?

生:仁,仁政

師:是呀,生命個體情感欲望.在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一個人在動蕩的世事面前,常常會不能自已呀;所以孟子是看得很深的,從人的角度,從人心的高度來思考孔子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是人的倫理修養(yǎng)至于禮,我們剛才已經談到

生:同祭祀宗教及藝術有關,主要是指道倫理及規(guī)范秩序等

師:《左傳》里說,“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矣”

師:我們了解《左傳》嗎?

生:《左傳》是解讀《春秋》的著作《春秋》傳說是孔子編訂的,也是儒家的代表著作

師:“經國家”的“經”,是治理的意思儒家學說關于為人處世有一句重要的話,叫修身生:齊家,治國,平天下

師:這四個詞語實際上就貫穿在這個“經”字上后面的“定”,安定,平定;序,有秩序、有規(guī)范;利,有利于后代對于理解“禮”的理解,我認為這個注解非常重要

師:對于仁與禮我們大體了解了那么這里誰在發(fā)問“仁”的問題?

生:顏回

師:大家知道,孔子弟子有三千,有七十七賢人,為什么是顏回提出這個問題來呢?在這么多弟子當中,顏回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生:他思想比較好,心胸比較開闊

生:他忠誠于孔子的學說

師:《論語》孔子怎么表揚他的嗎?

生:好象是一碗飯,一碗湯

師:不錯,雖然還不完整,但你已經轉化為今天的語言了《論語.雍也第六》里寫顏回道:子曰:“賢者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粗菜淡飯住在簡陋的巷子中,人家是不能忍受,而他卻樂呵呵記得我以前讀《莊子》,莊子經常調侃孔子,因為莊子屬道家思想但一提到顏回時,莊子馬上就嚴肅起來不再玩世不恭了因為顏淵是一個莊重的安貧樂道的人,莊子對他很敬重所以只有顏回才有資格問這個“仁”如果下文出現(xiàn)的子夏、子路、宰我等可以嗎?

生:不行因為子夏、子路等人沒有這個資格,在孔子眼里常常有不仁之言行

師:只有他最有資格問仁顏淵被后人稱為“復圣”可以這樣說顏回更是孔子的精神弟子,他沉靜、內斂,有自覺的犧牲精神

三、克己復禮的背后:指向人心

師:他問仁是什么呢,孔子解答道:“克己復禮,為仁”,就要回歸到人心,人這個本體,去思考“仁”字在《論語》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共有109次那么,克己以后可以達到什么樣的結果?

生:“天下歸仁”

師:這“歸”字,怎么理解?

生:課本里的注解說“贊許”,而譯文里是回歸的意思

師:兩種理解都可以,權威的解釋是“贊許”顏回問到底怎么做呢?

生:孔子回答,對于非禮的東西,不看,不聽,不說,不做

師:顏回怎么說呢?他很謙虛哪里表現(xiàn)了他的謙虛?

生:不敏

師:對,“不敏”用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不聰明”但他會怎么樣?

生:照著做

師:哪個字表明他會照著做

生:“請事”

師:“請”是一個謙敬詞“事”就是“執(zhí)行”

師:那么仁也好,禮也好,在孔子的心目中是怎么樣的呢?下面第二、三兩則中,從哪兩個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對禮是非常崇敬的?

生:“郁郁乎”

師:什么叫“郁郁乎”?

生:文采豐富的樣子

師:或者可以說“文明昌盛的樣子”這個還不能說明他對禮的崇敬,更特別的是哪個詞?

生:從

師:什么叫做“從”?

生:依從

生:尊重

師:對,依照、遵從、尊重大家看,這篇文些篇章中反反復復地圍繞“禮”“仁”,來做文章這是孔子儒家學說的核心這個核心實際又是規(guī)范了中國2500多年來文化的綱(在黑板隨手畫一個圓圈)我們用這個大圈代表儒家文化和思想,大家看看第一章關鍵是抓住哪個字?

生:“克己”

師:第二則呢?

生:從周

師:為什么要從周,從什么呢?

生:周禮

師:為什么要從周禮呢?

生:我們歷史中也學到過,因為周禮是當時是西周時期,周天子所制定的一套制度

克己復禮高三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禮”和“仁”的含義及彼此之間的關系;

2、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

3、背誦重點章句。

教學要求:

1、掌握課文重點字詞句的含義,關注特殊句式的表達作用,明確各章基本觀點。

2、明確“禮”與“仁”、“禮”與“孝”的關系。

3、背誦12.1、3.1、16.2、13.3章。

教學建議:

誦讀為主,歸納為輔。讓學生充分誦讀,試著背誦。在熟讀的基礎上與學生一起落實字詞句,一起歸納課文中文言特點。

課前準備:

1、認真閱讀課文、解釋、翻譯,掌握字音字義。

2、查閱資料,了解孔子有關思想。

3、研討課后練習。

教學方式:誦讀式、整理式。

學習方式:誦讀、歸類。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

克己復禮:克,約束,克制。復,回歸。禮,用以區(qū)別尊卑貴賤的社會制度及與之相應的禮節(jié)儀式。(主要指周禮)

孔子認為西周是理想完美的社會,而現(xiàn)實又“禮崩樂壞”。(禮崩樂壞:古代的規(guī)則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孔子要恢復的是周禮。

周禮是周初確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規(guī)矩、儀節(jié)。其特征是將以祭神(祖先)為核心的原始禮儀,加以改造制作,予以系統(tǒng)化、擴展化,成為一整套習慣統(tǒng)治法規(guī)(“儀制”)。作為原始禮儀,它們的原型本有其極為重要的社會功能和政治作用。遠古氏族正是通過這種原始禮儀活動,將其群體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按著一定的社會秩序和規(guī)范來進行生產和生活,以維系整個社會的生存和活動。因之這套“禮儀”對每個氏族成員便具有極大的強制性和約束力,它相當于后世的法律。到了殷、周,這套作為習慣法的“禮儀”就逐漸變?yōu)樘媸献褰y(tǒng)治服務的專利品了。政統(tǒng)與血統(tǒng)的密切結合的等級制度,是周代統(tǒng)治制度的突出特點。

二、解讀各章內容(字、詞、句)并加以評析。

(一)重點字詞句:

①非禮:不合禮節(jié)[古義];調戲(婦女)[今義]

②成語:是可忍,孰不可忍

③觚不觚:前者:名詞,一種飲酒器。后者:動詞,像個觚。

④君君:動詞,行君道,按君主的守則去做。臣臣:按臣子的守則去做。

父父:按父親的守則去做。子子:按子女的守則去做。

⑤諸:之乎,兼詞,代詞+語氣助詞(相當于“嗎”)。

⑥弟:同“悌”,敬愛、順從兄長。

⑦是以為孝:介賓倒裝(以是為孝)

(二)克己復禮的主張:

本課記載的是孔子有關恢復周禮的主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2.1章:克己

3.14、7.5章:崇古

3.1、6.25、12.11章:秩序

16.2章:道

13.3章:正名

1.2、2.8章:孝梯

17.21章:報恩

17.11、3.3章:仁

三、探究:

1、宋儒說“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嗎?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對臣子提出了制約,而且對君主也有制約;而宋儒則把君權絕對化了,只講臣子的義務,不講君主的責任。

2、在孔子看來,禮和仁是什么關系?試結合課文有關章節(jié),談談你的理解。

在孔子看來,“禮”,是一種制度、規(guī)范,而“仁”則是“禮”的基礎和體現(xiàn)。對統(tǒng)治者來說,要實行“仁政”;對個人來說,要以“仁”作為處理人際關系的出發(fā)點和準則。離開了“仁”,也無所謂“禮”了。

“仁”是“禮”的內核(3.3);“禮”是“仁”的目的與外在表現(xiàn)(12.1)。

“禮”是建立在“仁”的基礎上的;“仁”是“禮”指導下的“仁”,是以等級制度為前提和目的的愛,不是無差別的兼愛、博愛。(1.2)(2.8)(17.21)

3、克已復禮就是“明天理,滅人欲”嗎?

克已復禮是約束自己的欲望和行為而回歸于禮,其目的和基礎是“仁”;“明天理,滅人欲”則是將克已復禮趕向了極端,無視人的存在,是無“仁”可言的。

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是在承認個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礎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約束自己,達到“禮”所規(guī)范的要求??鬃印熬?、臣臣”的意思主要還是正名分,定等級,而漢代統(tǒng)治者則發(fā)展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而宋以后,又將維護統(tǒng)治者的意志強化為“天理”,特別是明代后,更絕對否定了個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實行封建專制統(tǒng)治。

4、“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見周公”都是主謂倒裝句。這種倒裝句方式表達了孔子怎樣的`心情?《論語》里類似的倒裝句還有不少,比較一下現(xiàn)實生活中書面語言和口語中倒裝句使用頻度的區(qū)別,說說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論語》怎樣的語體特點。

甚矣吾衰也。――吾衰也甚矣

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吾不復夢見周公久矣

陳述句中的主謂倒裝,主要是突出感情,強調謂語表達的內容。這兩個例句,強調了程度之“甚”和時間之“久”,反映了孔子對禮制失落的悲涼心情及自己為理想努力難以實現(xiàn)的感慨,體現(xiàn)了孔子對西周禮制的無限思慕,對周禮理想境界的向往。這種倒裝句的使用,說明《論語》作為古代散文起始階段的語錄體帶有口語化、生活化的特點。

5、閱讀下面三段文字,說一說它們各自從哪個角度對“禮”進行闡釋的。(文字略)

引用的荀子、《禮記》中的三段文字,主要從“人性”角度論述“禮”的必要。從人性角度而言,人作為高等動物,本身具有“自然屬性(動物性、“惡”)”和“社會屬性(社會性、“善”)”的雙重性,而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人還具有“社會性”,因此,為了克服人性中“自然屬性”的一面,需要制訂一定的“禮”(規(guī)范)來加以約束自己,所謂“克己復禮”。否則,人將與動物無異。孟子也曾說過,“惻隱之心”、“禮讓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是人性的根本出發(fā)點,如果無此“四心”,“非人也”,與動物無異。

6、“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中哪些詞活用作動詞?其意義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和“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中活用動詞的相應詞語有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