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學課件_第1頁
高等教育學課件_第2頁
高等教育學課件_第3頁
高等教育學課件_第4頁
高等教育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講高等教育的概念與職能一、高等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定義

從廣義上說,凡是能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都可稱為教育。它可能是自覺的有組織的,也可能是自發(fā)的偶然的。

狹義的教育,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一般有一定場所的學校教育,是根據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特征和規(guī)律,按照社會的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內,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引導和培養(yǎng),使他們成為適應社會和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人。

教育有時也指學校的德育。(二)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yè)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

1.高等教育作為第三級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上的高級教育,是在三級教育體系中處于最高層次。

2.高等教育是以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為宗旨的專業(yè)教育,有別于以普通教育為目的的基礎教育和以職業(yè)訓練為目的的職業(yè)教育。(三)相關概念的分析1.高等教育與大學

(1)大學的嚴格內涵科學意義上的特指的“大學”,系指那些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和學位教育的綜合性、多學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即英語中的University。在此“定義”中,對大學有如下限定:

(1)必須能夠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正規(guī)的學歷教育,即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2)必須是綜合性、多科系的,至少設有三個以上國家規(guī)定的學科門類為主要學科;

(3)必須是全日制高等學校。

同時具備了上述三個限定條件,才是嚴格意義上的名副其實的大學。(2)大學與高等教育的區(qū)別①高等教育是一種教育活動,大學是一個教育機構。②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級中等教育基礎上實施的各種專業(yè)教育,大學實施的只是高等教育中的高層次學歷教育乃至終端教育。③“高等教育”的同義詞或代名詞近年來主要有“中學后教育”(PostSecondaryEducation)和“第三級教育”(TertiaryEducation)。其內涵與外延已有了相當的擴展;而“大學”(University)則一直是約定俗成,沒有使用其他替代詞。④實施高等教育的法定機構很多,大學只屬于普通高等教育機構中“高等學校”類別內的一種。其法定的教育權利和義務十分明確,是一個特定的而不是泛化的規(guī)范化概念。2.大學與學院、高等學校的區(qū)別

(1)大學不等于學院

◎學院:①大學的組成部分。按科類設置,如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工學院等。下設若干本科類的系,進行的教學和研究。在行政管理上起大學分支機構的作用。②獨立設置的高等學校。學術地位一般比大學低。或指設置的某一專門科類、系科的獨立學院,一般均為專業(yè)學院,如獨立的工學院、師范學院等。有時指提供??茖哟谓逃谟韪睂W士學位或頒發(fā)各種相應證書的高等學校。③我國一般規(guī)定沒有超過三個學科體系、實施大學層次教育的高等院校為獨立學院。

(2)大學不等于高等學校“高等學?!笔且粋€上位概念,它與“大學”是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按髮W”只是“高等學校”的一個層次、一種類型,二者不是并列關系,更不是等同關系。因此,不能把泛指意義上的“高校”與特定意義上的“大學”混為一談。正如英國蘇塞克斯大學教育學院研究部主任基思·盧因教授所言:“中國的‘大學’概念較為廣泛,往往等同于‘高等學?!J聦嵣?,只有中國的‘重點大學’才接近于英國的‘大學’的概念?!倍?、高等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高等教育受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制約,并對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起作用。三、高等教育的社會職能(一)現代大學的發(fā)展歷史與

大學職能的不斷擴充中世紀大學是近現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淵源√國外最早的大學——雅典大學√世界迄今尚存的最古老的大學是加魯因

大學和愛資哈爾大學√12世紀的五所大學——意大利的波倫亞

大學和薩勒諾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和

蒙比利埃大學以及英國的牛津大學——

的產生,標示著近代大學的起源。

中世紀大學主要是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職業(yè)學校,只是在有限的意義上可以說它是為學習本身的概念而存在。大學在滿足專業(yè)、教會和政府對各種人才的需要地過程中不斷發(fā)展。

——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論》

中世紀大學的辦學目的與方向決定了其基本職能是培養(yǎng)專門人才,這是現代大學的首要職能?!毯楸び?810年10月6日創(chuàng)辦的柏林大學(又稱

柏林洪堡大學)確立了現代大學理念——大

學自治、教授治校、學術自由、教學與科研

相統一?!?9世紀法國作家圣伯夫稱大學為“象牙

塔”(IvoryTower)

柏林大學的創(chuàng)立,標示著現代大學開始具有了第二種職能——發(fā)展科學?!?962年,美國總統林肯簽署了《莫里爾法

案》,開始了美國歷史上有名的“贈地學院”

活動。其中有名的是康乃爾大學和威斯康星

大學。而威斯康星思想明確的提出把服務社

會作為大學的重要職能。

美國的大學教育,使現代大學具有了第三項重要職能——直接為社會服務。現代大學的職能體系(一)培養(yǎng)專門人才是現代高校的

根本使命

(二)發(fā)展科學是現代高校的重要

職能

(三)服務社會是當代高校職能的

延伸(二)中國大學演變簡介◆商——右學◆周——五學上庠∣瞽宗—太學—東序∣成均◆戰(zhàn)國——稷下學宮◆漢——太學◆晉以后——國子學、書院◆中國近代開辦的第一所具有大學雛形的高校是由盛宣懷于1895年奏議、光緒帝批準的天津中西學堂頭等學堂?!?898年在維新運動中孕育、創(chuàng)辦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由政府正式開辦的第一所最完備的公立大學?!糁袊F代的著名大學

北京大學(1898)清華大學(1911)

燕京大學(1919)南開大學(1919)

南京大學(1902)中山大學(1924)

復旦大學(1905)浙江大學(1928)四、大學的精神與使命(一)大學何以稱“大”大學之“大”,因有“大家”——思想解放、富有遠見、敢為人先

的大學校長

“大師”——德高望重、造詣精深、誨人不倦

的大學教授

“大業(yè)”——校舍充足、設施先進、資料豐富

的大學物業(yè)

“大度”——囊括大典、網羅眾家、學術自由

的大學涵養(yǎng)

“大雅”——尚德求真、校園文明、美化人生

的大學氛圍(二)大學的精神⊙自由精神:大學的自由和學術自由⊙民主精神:大學追求校園民主與社會民

主進步的精神⊙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協調

統一⊙創(chuàng)新精神:大學在選擇、批判和創(chuàng)新文

化過程中體現的指向社會未

來發(fā)展的“常為新”、“常向上”

的精神一、相關概念的分析(一)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

教育方針是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根據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國情,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為教育事業(yè)確立總的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是教育政策的總概括。教育方針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教育發(fā)展的指導思想、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實施教育的途徑。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規(guī)定了所要培養(yǎng)的人的基本規(guī)格和質量要求。它是一種教育的理想和價值追求,它雖然是由人們主觀提出的,但具有一定的客觀性。

※人類歷史上的三種教育目的觀

§個體本位論

§社會本位論

§個體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統一的教育

目的觀(二)教育目的、培養(yǎng)目標與教育目標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通過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什么樣的人,是培養(yǎng)人的質量規(guī)格的總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總方向。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目標是國家依據教育目的的總要求和不同類型教育的性質任務,對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規(guī)格標準。學校教育目標:是一所學校根據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以及本校的實際情況和特點所確立的具體的育人標準。二、我國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一)我國高等教育的總體培養(yǎng)目標

1.1961年:“高校六十條”

2.1978年:暫行工作條例

3.1998年:高等教育法(二)我國高等教育的亞培養(yǎng)目標三、我國高等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理

論基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

說(一)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本質含義1.人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

由和發(fā)展和運用2.人的道德和審美情趣的高度發(fā)

展3.人的個性的充分發(fā)展(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歷史進程

1.“原始的全面性”階段2.片面發(fā)展階段3.全面發(fā)展階段(三)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途徑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根本途徑和唯一方法(四)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1.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內容

(1)德育(2)智育(3)體育

(4)美育(5)勞動技術教育

2.高校全面發(fā)展教育的實施途徑

(1)教學工作

(2)科研訓練

(3)社會實踐四、我國大學培養(yǎng)目標的缺陷

及其矯正(一)中國大學目標長期以來存在的問

題(五過)

◎過窄的專業(yè)教育

◎過重的功利導向

◎過弱的人文陶冶

◎過強的共性制約

◎過度的校園禁錮(二)21世紀中國大學應倡導的

目標(五統)

◎通識教育與專才教育統一

◎授業(yè)解惑與啟思導創(chuàng)統一

◎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統一

◎全面發(fā)展與個性培養(yǎng)統一

◎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統一五、通才教育與英才教育(一)通才教育的特征

通才教育實際上是一種通識教育、博雅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學問,有高級思維,能自我激勵,自我發(fā)展的人才。它注重理智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陶冶。具有四個明顯的特征:

1.知識的基礎性和經典性

2.內容的綜合性和廣泛性

3.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4.過分通博,學科的深入發(fā)展受影響(二)專才教育的特征

專才教育是指培養(yǎng)專門人才的教育,具有四個明顯特征:

1.專才教育主要是通過分科進行,培養(yǎng)的人才短期內具有不可替代性。

2.教學內容與社會生產和生活緊密聯系,偏重應用。

3.比較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

4.在專業(yè)劃分過細的情況下,會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并影響其后期發(fā)展。一、高校教師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yè)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一)教師地位的歷史分析1.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

◆先秦

◆封建時代

◆近代

◆當代結論:我國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

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2.教師的教育地位

◆教師中心論◆兒童中心主義結論:教師在知識傳授過程中

是服務者,但在整個過

程中起著主導作用。

(二)高等學校教師的作用、任務和職責

1.作用

(1)通過繼承、傳播、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人類科學技術文化知識,來培養(yǎng)各類高級專門人才,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2)通過社會服務,直接推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2.任務培養(yǎng)專門人才、開展科學研究、服務社會。

☆教書育人:教書(經師)→育人(人師)→在教書中育人(既做經師又做人師)

科學研究:豐富教學、發(fā)展文化、樹立威望、完善自身服務社會:了解社會實際、理論聯系實際、促進科研教學。3.職責(1)助教的職責①承擔課程的輔導、答疑、批改作業(yè)、輔導課、實驗課、實習課、組織課堂討論等教學工作(公共外語、體育、制圖等課程的教師還應講課),經批準,擔任某些課程的部分或全部講課工作,協助指導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

②參加實驗室建設,參加組織和指導生產實習、社會調查等方面的工作。

③擔任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學、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④參加教學法研究或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社會服務及其他科學技術工作。(2)講師的職責

①系統擔任一門或一門以上課程的講授,組織課堂討論,指導實習、社會調查,指導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

②擔任實驗室的建設工作,組織和指導實驗教學工作,編寫實驗課教材及實驗指導書。

③參加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社會服務及其他科技工作,參加教學法研究,參編、審議教材和教學參考書。

④根據工作需要協助教授、副教授指導研究生、進修教師等。

⑤擔任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學、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⑥根據工作需要,擔任輔導、答疑、批改作業(yè)、輔導課、實驗課、實習課和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技術工作等教學工作。(3)副教授的職責

①擔任一門主干基礎課或者兩門(以上)課程的講授,其中一門應為基礎課,包括專業(yè)基礎課或技術基礎課,組織課堂討論,指導實習、社會調查,指導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

②掌握本學科范圍內的學術發(fā)展動態(tài),參加學術活動并提出學術報告,參加科學研究、技術開發(fā)、社會服務及其他科技工作,根據需要,擔任科學研究課題負責人,負責或參加審閱學術論文。

③主持或參加編寫、審議新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主持或參加教學法研究。

④指導實驗室的建設、設計,革新實驗手段或充實新的實驗內容。

⑤根據需要,指導碩士研究生,協助教授指導博士研究生,指導進修教師。

⑥擔任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教學、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⑦根據工作需要,擔任輔導、答疑、批改作業(yè)、輔導課、實驗課、實習課等教學工作。(4)教授的職責除擔任副教授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外,應承擔比副教授職責要求更高的工作。領導本學科教學、科學研究工作,根據需要并通過評審確認后指導博士研究生。

(三)高校教師的勞動特點

1.勞動手段的主體性和教育活動的示范性

2.勞動對象的能動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性

3.勞動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和教育影響的滯后性

4.勞動方式的個體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四)高等學校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1.高校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

(1)獻身高教

(2)熱愛學生

(3)為人師表2.高校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

(1)精深的專業(yè)知識

(2)廣博的知識基礎(教師要成為雜家,而

不是專家)

(3)較好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4)一定的美學知識3.高校教師的能力素養(yǎng)

(1)對各種信息的加工能力

(2)對文化知識的傳輸能力:語言表達

要好,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

(3)對青年學生的管理能力

(4)對專業(yè)學術的科研能力(五)高校教師的培養(yǎng)、提高與調整

1.要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與提高

2.選拔培養(yǎng)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

干教師

3.實行真正的聘任制,促使高校

教師的合理流動二、高校學生(一)高校學生的本質屬性1.高校學生是身心日趨成熟的完整個體;2.高校學生是具有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獨立個體;3.高校學生是以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為己任的能力個體。(二)高校學生在學校中的地位

1.學生是學校的主人,而不僅僅

是過客;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育教

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

用;

3.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學生

是學校的顧客,學校是一個服

務場所。(三)高校學生的四種“空間”

1.學習的空間

2.思考的空間

3.生活的空間

4.實踐的空間我們必須改革已有的不合理的學生觀、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考試方式管理方式等。三、高校中的師生關系一、高等教育結構(一)高等教育結構的概念

高等教育結構是指高等教育系統內各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系方式和比例關系。1.宏觀高等教育結構

(1)層次結構(水平結構):高教內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劃分的層次及其相互關系。

(2)科類結構(學科門類):不同學科領域的高等教育的構成狀態(tài)。

(3)形式結構:不同辦學形式的高等教育構成狀態(tài)。

(4)能級結構:具有不同辦學條件、不同辦學要求和培養(yǎng)目標的各類高等學校之間的比例關系。

(5)地區(qū)結構:高等教育結構在地區(qū)分布上的構成狀態(tài)。

(6)管理體制結構2.微觀高等教育結構

高等學校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組合構成狀態(tài)。

◎學科專業(yè)結構

◎課程結構

◎教材結構

◎隊伍結構

◎各類人員的知識結構(二)影響高等教育結構的因素

1.經濟因素生產力水平和速度、經濟發(fā)展水平和速度、產業(yè)結構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力資源需求狀況等。2.文化因素全社會的總體文化水平、民族文化特點和觀念等。3.科技因素科學技術總體發(fā)展水平與速度、科技系統的規(guī)模與結構等。4.教育因素教育制度、義務教育、各級普通教育及職業(yè)技術教育的規(guī)模和結構。(三)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趨勢1.世界教育結構改革的基本趨勢◎一體化模式

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教育機構聯合在一起或建立起新的包括多種培養(yǎng)目標、教育內容的機構。◎多樣化模式2.世界教育結構改革趨勢對我國

高教結構改革的若干啟示

(1)各種類型機構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2)高等教育要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服務

(3)建立相應的轉學機制3.我國高等教育宏觀結構調整的主

要方向

(1)影響高等教育宏觀結構調整的因素

◎學術因素

◎利益因素

◎區(qū)域發(fā)展水平因素

◎綜合國力因素(2)我國高等教育宏觀結構調整的方向

①以社會需要為出發(fā)點,以經濟供給能力為支撐點,做到與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相協調

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為地方服務的功能

③確立新的高等學校等級結構,實施不同要求的管理

④確立各層次的比例和重點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一)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概念

與高等教育管理活動相關的組織制度系統,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組織機構的設置、組織機構間的隸屬關系,以及相互間職責、權限的劃分等。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可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前者處理政府與高校的關系,后者處理高校內部的關系,又稱之為高等學校管理體制。(二)高等教育的宏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1.宏觀管理體制模式

(1)中央集權型

(2)權力分散型

(3)集權與分權相結合型2.高等教育宏觀管理的運行機制高等教育宏觀管理系統內部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作用的方式。

(1)以政府干預為主的運行機制(高校國家化)(2)以社會力量為主的運行機制(高校市場化)(3)以高校自主辦學為主的運行機制(高校自主化)(三)高等學校的管理體制1.高等學校管理體制的主要模式

(1)歐洲大陸模式:學術權力為主

(2)美國模式:董事會與行政權力

為主

(3)英國模式:結合上述兩種2.我國高校的管理體制(1)我國高校管理體制的歷史沿革

1950-1955校長負責制

1956-1960黨委領導下的校(院)務委員會

負責制

1961-1966黨委領導下的以校(院)長為首

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

1966-1978革委會制

1978-1984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

1984-1989校長負責制/黨委領導下的校長

負責制

1989-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一、高等學校的學制

(一)高等學校學制的概念

學制是指一個國家的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包括:有哪些種類的學校,這些學校由誰來主辦和管理,學校的性質和任務是什么,實際的入學條件、修業(yè)年限以及各級各類學校的關系如何等等。高等學校的學制即指各類各層次高等學校的系統。

(二)高等學校的學制概況

1.世界各國普通高等學校系統的宏觀特征

(1)單一公立系統,單一部門管理

(2)單一公立系統,多重部門管理

(3)多重公立系統,多重部門管理

(4)私立和公立系統,多重部門管理總括起來,世界各國高等學校的學制宏觀上表現為兩大特征,即公立和私立高校兩大系統并存,辦學層次階梯式分布。2.各國普通高等學校系統的微觀狀況

(1)初級學院和短期大學

(2)大學和專門學院

(3)研究生院▼世界普通高等學校系統的微觀特征

1.高校的入學條件限制一般比較寬松,特別是初級學院和短期大學層次;

2.在一些國家,同一層次的高校由于辦學水平上存在差異,入學條件的要求有所不同,體現了大眾化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見的精英教育特征;

3.各國高校學生就讀的形式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

4.總體上,初級學院和短期大學層次一般為2~3年,大學和獨立學院一般為3~4年,研究生教育層次則差異比較明顯;

5.各國在各個層次間既考慮到合理的分流,也注意建立相互銜接和貫通的機制,以滿足不同能力程度和有不同發(fā)展需要的學生入學要求。

(三)我國高等學校的學制

1.我國普通高校系統的宏觀特征我國目前的普通高等學校學制基本是在建國后不久確立下來的。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關于改革學制的決定”,明確高等教育包括高等專科學校、大學和專門學院、研究部三個層次。后來幾經曲折。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學校系統的宏觀特征是:

以多重公立系統為主,即大多數高校由各?。ㄊ?、區(qū))舉辦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委負責;私立系統尚處于逐步形成之中。

2.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系統的微觀特征高等??茖W校、大學或專門學院以及研究生院是我國高校系統的三個基本層次。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系統的微觀特征:

第一,層次結構輪廓清晰,基本能夠保持銜接,相互連貫,但培養(yǎng)規(guī)格上還有些模糊,特別是??平逃亩ㄎ粏栴}還有待進一步加以明確;

第二,實行嚴格、規(guī)范而統一的或比較統一的考試制度;

第三,在學習方式和修業(yè)年限上,總體上比較刻板、劃一的現狀無多大改變。3.成人高等學校系統

(1)職工(業(yè)余)大學

(2)廣播電大

(3)函授學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

(4)普通高等學校的夜大學

(5)其他。包括教育學院和中學教

師進修學院、管理干部學院

(6)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二、高等學校的學位制度

(一)各國學位制度1.美國:副學士或協士學位、學士學位、

碩士學位、博士學位2.日本、法國、英國等國:學士、碩士、

博士(二)我國的學位制度

1980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并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正式確立了我國的學位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guī)定,我國學位分三級:學士、碩士和博士。

學位授予權力機構為各授予單位的學位評定委員會三、高等學校的招生和就業(yè)制度(一)高等學校的招生制度▼招生制度規(guī)定著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高等學校在人才選拔中所擁有的權限,人才選拔的標準、形式和范圍等等。▼世界各國高等學校的招生制度有以下幾種方式:

(1)統一的入學考試方式

(2)由大學單獨組織入學考試的形式

(3)統一考試和單獨考試相結合的形式▼我國基本上實行全國統一考試的招生制度▼我國招生制度的改革

(1)在招生手段上實行高中會考和統考相結合

(2)實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今后我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進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費制度,通過輔之以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和勤工儉學基金等制度,保證其得以順利有效地實施。(二)畢業(yè)分配制度長期以來,我國基本上實行統招統分的制度。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指令性計劃和指導性計劃相結合,并開始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分配制度。目前的畢業(yè)生就業(yè)制度完全打破了傳統的計劃就業(yè)模式,其整體框架是少數畢業(yè)生由國家安排就業(yè),多數由學生自主擇業(yè)。四、高等學校教師聘任制度

(一)高校教師聘任制度的概念

高等學校教師的聘任制度是指根據教學和科研任務的需要,高校設立何種工作崗位,采取何種方式聘任教師,并規(guī)定受聘者應具備哪些條件和承擔哪些責任和義務的制度。

(一)高等學校教師的職務設置

高等學校教師的職務是與教師的工作任務、職責范圍相對應的工作崗位。我國高校教師的職務通常包括:教授、副教授、講師和助教四級。

(二)高等學校教師職務的評審和聘任1.職稱與職務:職稱,即任職資格,也有人稱之為學銜。它反映了一個教師的學術或技術能力水平以及工作水平,而職務是指根據工作需要設置的崗位。職稱一經確定,終身享有,職務則有任期限制。

2.高等學校教師職務的聘任通常是采取契約的方式。作為具有法人地位的高等學校可以依照一定的法規(guī)自主決定聘任人選以及解除聘用關系,應聘者可以是本校教師,也可以是學校以外的合乎任職條件的人員,在聘用期滿后,受聘教師有權選擇續(xù)聘或轉聘,對于高校決定不再聘用的教師,他們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進入人才市場自由流動。一、高等學校的專業(yè)設置(一)專業(yè)與專業(yè)設置

專業(yè)是高等學校根據社會專業(yè)分工需要和學科體系的內在邏輯而劃分的學科門類。按專業(yè)設置組織教學,進行專業(yè)訓練,培養(yǎng)專門人才是現代高校的特點之一。

專業(yè)的形成以一定的社會分工為前提,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不斷分化與綜合的趨勢密切相關,與高等教育自身的發(fā)展密切相關。(二)專業(yè)設置和調整的原則與指導思想

1.要從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出發(fā)

2.要從學科、專業(yè)本身的發(fā)展變化的現實出發(fā)

3.要從實際出發(fā),隨時調整專業(yè)結構

4.要按學科基礎或服務對象的范圍劃分專業(yè)

5.專業(yè)范圍應有較寬廣的覆蓋面

6.專業(yè)設置要考慮布局的合理性

7.專業(yè)設置應考慮學校的辦學條件

(三)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專業(yè)設

置問題1.基本要求

(1)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公民個人的需要為基本出發(fā)點

(2)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的趨勢

(3)符合高級人才的成長規(guī)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2.具體做法

(1)拓寬專業(yè)面,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職業(yè)轉移能力

(2)改變專業(yè)培養(yǎng)的方式

(3)在規(guī)劃學校專業(yè)建設時,避免出現不應有的現象二、高等學校的課程體系(一)課程概說

1.課程的定義

狹義的課程:被列入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及其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開設順序的總和。廣義的課程:學校有計劃地為引導學生獲得預期的學習效果而付出的綜合性的努力。2.課程分類◎學科課程/經驗課程

◎并列課程/核心課程

◎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

◎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

◎大型課/中型課/小型課

◎理論型課/實踐型課

◎顯性課程/潛在課程

◎先行課程/后續(xù)課程3.課程體系(結構)

一個專業(yè)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和配合,構成了課程體系。高校各專業(yè)課程體系是否合理,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比例關系上:

(1)普通課程、專業(yè)課程和跨學科課程

(2)必修課和選修課

(3)理論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

(4)顯性課程和潛在課程

(5)大、中、小型課程(二)課程內容

高校的課程內容是由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這三種形式來體現的。教學計劃是課程的體系結構;教學大綱是一門課程的綱要結構;教材(包括教科書、講義、視聽教材)是一門課程系統的知識內容。1.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按照高等學校培養(yǎng)目標制定的指導教與學的規(guī)范性文件。它一般上級教學主管部門審查,校院長批準實施。教學計劃的內容包括: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基本規(guī)格、課程設置、主要教學活動、時間分配、學年編制等。2.教學大綱(課程大綱)

課程確定之后,每一門課程都應制定出教學大綱,編出相應的教材。教學大綱(或課程大綱)是以系統和連貫的形式,按照章節(jié)、課題和條目敘述某一學科的主要內容的教學指導文件。教學大綱一般包括說明、本文和附錄三個部分。編制教學大綱應有明確的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啟迪性和教學適應性。3.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是闡述教學內容的專用書籍,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教材的基本內容包括目錄、正文、作業(yè)、實驗、圖表、附錄、索引、注釋等。大學教學一般要有輔助教材,它可分為三類:

(1)教科書之外的學術論著;

(2)與教科書配套的習題集、思考題集等;

(3)自學指導書、實驗指導書、教學法參考書等。(三)課程建設1.課程建設的意義

(1)有利于建立教學規(guī)范

(2)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3)有利于帶動教學工作的提升

(4)有利于推動教學管理制度化

(5)有利于教學人員素質的提高2.課程建設的內容

(1)課程教學梯隊建設

(2)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

(3)課程教學設施(包括實驗設施)的建設

(4)課程教學方法、手段的研究與裝備

(5)課程教學的組織與管理3.課程建設的準則和目標

(1)必須具有富有特色的教學大綱

(2)有合適的教材

(3)具有完整的教學資料

(4)有科學的考核手段

(5)擁有結構合理的教學工作梯隊

(6)有一套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7)擁有比較先進的能滿足教學要求的教學手段和實驗設施4.課程建設的實施

(1)以系為主

(2)分析現狀

(3)開展評估關于學年制和學分制問題1.學年制大學的初建階段,就實行學年制的分科教學制度。近現代的歐洲一些國家,也仍然在采用。我國建國前實行的是學分制,1952年院系調整后,才改為采用學年制。學年制是模式單一、要求統一的教學計劃。學年制的主要優(yōu)點是整齊劃一,便于管理,能保證學生達到基本規(guī)格的要求,也便于國家對人才的計劃培養(yǎng)和統一分配。它的缺點是:劃一要求缺乏彈性,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從而不利于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同時容易造成學生時間和精力的浪費。2.學分制學分制最廣泛流行于美國,之后,歐洲一些國家和日本,也相繼仿行。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高等學校都采用學分制。中國最早提倡學分制的是蔡元培。1917年他在北大任校長時,首先實行“選科制”。學分制是一種具有彈性的教學計劃,也是一種較為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它的主要特點是:以“學分”作為計算學生學習量的單位,學生取得規(guī)定的最低學分數為畢業(yè)標準。學分的計算原則是以課程為單位,把每門課程的各種教學形式所需要的課內外學習時間合并計算,再折算為學分。

學分的最常用的計算方法為:每周上課1學時,自學大約2學時,學滿1學期,經考試及格,取得1個學分;課外自學時間較少的,如體育課、實驗課等,每周上課2-3學時,才能計算為1個學分;但有些課程,需要課外自學時間較多的,也可以上課1學時,計算為2個學分或上課3個小時計算為3個學分。科研訓練、畢業(yè)論文與畢業(yè)設計、生產實習等,可以對照相應的學習量計算,大約1周的集中學習時間(50小時左右),可計算為1個學分。每學期的學分一般在17、18學分之間,控制在20學分以內。但學習能力強,學有余力者,可以多修(稱為加修學分);學有困難,或健康欠佳的,可允許少修(稱為限修學分)。一、高等學校的教學任務(一)教學的概念

教學是在教育目的的規(guī)范下,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教育活動,通過教學,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掌握系統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發(fā)展能力、增強體質,陶冶美感,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個性。教學的實質是以知識的傳授為基礎,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說明:第一,教學與智育不是一回事第二,教學與上課不是一回事

(二)高等學校的教學任務

1.促進學生的知識積累

2.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3.促進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形成

與發(fā)展

4.發(fā)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二、高等學校的教學規(guī)律(一)高等學校的教學要素

與普通學校的教學過程一樣,高校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即教師)、受教育者(即大學生)、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1.高校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由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這三種形式來體現的。教學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我們稱之為“課程”。教學計劃是課程的體系結構;教學大綱是一門課程的綱要結構;教材(包括教科書、講義、視聽教材)是一門課程系統的知識內容。2.高校的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物質工具或設備等。廣義的教學手段包括教室、圖書館、實習工廠、也包括教材、參考書、文獻資料、儀器、計算工具等。狹義的教學手段通常僅指同直觀教學相聯系的教具,例如實物、掛圖、模型、電化教學工具等。教學手段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達而發(fā)展和完善的。我國高校教學手段主要有:

1.直觀教具

2.電化教具

3.實驗室

4.新教育技術(二)高等學校的教學規(guī)律1.雙邊性規(guī)律

雙邊性規(guī)律是指教學過程是由教師教、學生學構成的共同的雙邊活動,是“教學相長”的過程。

(1)教師的主導作用

(2)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相長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2.簡約性規(guī)律

教學過程是學生的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有其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

(1)認識活動的一般性

(2)認識活動的特殊性

(3)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

系3.發(fā)展性規(guī)律

在教學過程中要促進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發(fā)展。

(1)教學過程具有促進受教育者身心全面發(fā)展的任務

(2)高校教學中主要是促進高校的心理的健康發(fā)展4.教育性規(guī)律

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1)關于教學的教育性

(2)高校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三、高等學校的教學原則(一)教學原則的概念

為保證教學的有效性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第一,指導學校教學工作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學原則是眾多要求中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第二,教學原則的作用范圍是學校整體教學工作,而不僅是課堂教學工作;第三,教學原則既要遵循教育目的和教學規(guī)律,又要立足于教學經驗,前者是指導,后者是源泉。(二)高校教學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知識性和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1)概念:要求教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的教育。(2)分析:這一原則反映了高校教學過程中“德”與“才”的關系,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建設高度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它體現了我國教學的根本方向,同時也反映了教學的教育性規(guī)律。(3)運用:①確保教學具有高度的科學性。②根據教材的特點,發(fā)掘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恰當地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③除課堂教學外,要通過教學的其它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1)概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動的事物聯系起來,正確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學與用、知識與技能之間的矛盾,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學會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2)分析:該原則體現了教學過程的簡約性規(guī)律,同時也反映了我們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一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領會和掌握書本上的基礎知識,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運用:①切實加強基礎理論的教學,增強學生的適應性。②重視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強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③學校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3.專業(yè)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原則(1)概念:教師在完成專業(yè)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要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科研能力,使他們掌握科研方法,樹立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把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獨立性和科學研究訓練密切結合起來。(2)分析:把科學研究引入高校教學過程,是高校區(qū)別于普通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教學與科研構成了高校教學過程中的特殊矛盾,該原則就是解決這對矛盾關系的指導準則。(3)運用:①把科學研究作為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種重要形式。②將國內外有關學科或專業(yè)的最新科研成果及時充實到教學內容之中,讓學生及時了解該學科的發(fā)展趨勢。③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④在教學中,通過論文、討論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比較全面的科學方法的訓練。

4.專業(yè)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原則(1)概念: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教育,又要加強綜合性知識的教育,使學生既學有專長,又有較廣闊的知識基礎和綜合能力。(2)分析:①關于專業(yè)性。②關于綜合性。(3)運用:①突破專業(yè)學科界限,促進學科交叉、滲透、融合。②組織多學科聯合攻關的科研課題,鍛煉綜合性、交叉性的師資隊伍,從而給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③特別強調基礎教學。④制訂科學的專業(yè)教學方案,建立合理的專業(yè)知識結構與智能結構。5.教師主講與學生自學相結合的原則(1)概念:教師在教學中,要在認真指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所在,做精辟深入、有的放矢的講解。(2)分析:該原則是教和學相互依存辯證統一規(guī)律的反映,同時,該原則也是依據大學教學的特點而制訂的。(3)運用:①調整教學計劃,適當減少講課的時數,增加學生自學時間。②將自學列為教學的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并與改進課堂教學以及其它環(huán)節(jié)結合起來。③科學地指導學生總結自己學習活動的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④研究探索對學生自學能力進行測量的標準和方法。6.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1)概念:高校教學工作必須根據教育目的與高校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統一進行,并在此基礎上,考慮到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個別差異,區(qū)別對待,合理施教。(2)分析:該原則要求正確處理高校教學過程中教學對象的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問題。(3)運用:①深入了解、研究高校學生的一般特點與個別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②在大部分時間內要面向大多數學生組織教學。③教師要與學生經常保持思想交流,知識交流,以便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④從教學管理制度上確保該原則的貫徹執(zhí)行。四、高校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備課√備課是在對所講授的內容有深刻的理解的基礎上,對講授的內容進行組織?!虃湔n的基本要求包括:(1)鉆研教學大綱和教材,弄清本學科的教學目的和具體章節(jié)的教學要求,了解教材體系和基本內容。(2)教師要注意廣泛收集、閱讀、積累有關資料。(3)教師必須了解學生。

總之,備課的基本要求是考慮用最佳思路,最簡煉的語言,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去闡述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虃湔n有三種類型,即學期備課、單元備課和課時備課。三者的最終結果是:教學進度表、單元備課計劃和教案(課時計劃)。(二)上課(中心環(huán)節(jié))√一堂好課的標準

(1)有明確的目的;

(2)有科的內容;

(3)有恰當的手段;

(4)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有合理的教學結構。(三)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是課堂教學的繼續(xù),通過布置作業(yè),可以使學生鞏固知識,鍛煉技巧,培養(yǎng)能力。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布置一定的作業(yè)是必要的,但是作業(yè)的內容要多樣化,可包括練習、思考、閱讀參考書、作讀書筆記、寫報告等。(四)課外輔導這是教學工作中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具體措施。學生之間總是存在差異的,而這種差異大多在課堂上又難以全部解決,因此要進行課外輔導。它的內容主要有答疑、補課、內容方法上的個別指導等。(五)學業(yè)成績的檢查與評定√這是對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技能、技巧及能力給以教學效果上的測試?!趟仁菍W生的檢查,又是對教師的檢查?!虣z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按時間來分,它可以分為平時考查和學期或學年的總結性考查。按方法來分,它可以分為考查和考試??荚囉挚煞譃榭谠?、筆試、操作考試等?!淘谠u定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時,教師要遵循客觀性、有效性、可靠性等原則,采用的記分方法主要有兩種,即百分制和等級制。五、高等學校的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的定義

√教學方法是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任務而采用的各種方式或途徑的總稱?!探虒W方法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又包括學生學的方法?!檀髮W教學方法與中小學相比,有以下特點:第一,教師控制由強變弱,主要是師生的相互作用;第二,教師教的成分逐步減少,學生學的成分逐漸增多;第三,教學方法與科研方法相互滲透。

(二)高校教學的主要方法

1.講授法通過教師的口頭語言,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知識。

(1)優(yōu)點:效率高、成本低、感染力強

(2)缺點:單向輸出、缺乏直觀、不利記憶2.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圍繞一個中心問題,分成若干小組或以班級為單位,發(fā)表意見,展開討論,相互學習的方法?!虄?yōu)點:①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主動性;

②有利于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

③磨煉學生的辨才,便于發(fā)現人才?!倘秉c:①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提出來,所有

的信息都精確;

②不能適合所有學生的需要;

③浪費時間。

3.演示法教師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觀察,或為學生作示范性實驗,使學生通過直觀手段而獲得感性認識,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優(yōu)點:能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加深學生對學習對象的認識,可以把理論知識與實際事物和現象聯系起來,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4.實驗法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一定的實驗設備和手段,在一定的條件下使學生親自看到所學對象的某些變化過程,使其從直接觀察事物和現象的變化過程來驗證所學的知識或直接獲得知識的方法。三類實驗:①學習理論知識之前先進行實驗

②學習理論知識之后進行實驗

③學習理論知識之中進行實驗5.參觀法教師根據教學的要求,組織學生到課外、校外現場去觀察各種事物和現象,借以獲得知識和發(fā)展觀察能力的一種方法。

6.練習法教學有法

但無定法

貴在得法

六、高等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一)一般的教學組織形式

1.個別教學:即個體教學,它有利于因材

施教,但教學效率低。

2.分組教學:按學生智力和學習成績分組

進行教學,它同樣有利于

因材施教,但不容易科學地

分組。

3.班級授課制:目前流行的教學組織形式,

特點是五固定,即:時間

固定、場所固定、教師固

定、內容固定、學生固

定。(二)高校幾種主要課的組織

(1)講授課:引入課題,系統講授,

概括總結,布置問題。

(2)討論課:確立主題,學生分組,小

組討論,中心發(fā)言,教師

總結。

(3)實習課:周密計劃,實習指導,

實習總結。

(4)調查課:調查準備,調查實施,

整理資料,撰寫報告。七、高等學校的教學評價(一)教學評價的概念與分類1.概念根據一定的價值標準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及其結果的質和量作出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具有導向、調控、檢測的功能。2.分類√診斷性評價:目的在于弄清事物的癥結所在,如新教師試講后進行的評價。它主要在教學正式實施之前進行。√形成性評價:目的在于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以便于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它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炭偨Y性評價:目的在于對教學活動質量做出鑒定,它在教學活動完成之后進行。

一、德育的概念與任務

(一)德育概念的分析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響,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身體力行,以形成他們的品德和自我修養(yǎng)能力的活動。從德育的概念我們可以發(fā)現,德育實際上包括道德品質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二)高校德育的任務與現狀§高校德育的基本任務包括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科學的思想觀點和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為了實現高校的德育任務,必須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共產主義理想與人生觀教育、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教育、時事政策與國情教育、民主和法制教育、專業(yè)思想和職業(yè)道德教育?!焐鐣D型與學校德育

二、高等學校德育的規(guī)律和過程

(一)學校德育的一般規(guī)律

1.德育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知、情、意、行諸道德心理品質的過程知,即道德認識,是人們對行為的是非、好壞、善惡

的判斷、評價及其意義的認識。情,即道德情感,是個人依照一定的道德認識去評定

自己或別人的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內心的情緒

體驗。意,即道德意志,是指道德行為中自覺、頑強地克服

困難,抵制不良的誘惑,控制和調節(jié)道德行為的

一種精神力量。行,即道德行為,是指符合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的行為、

舉止。2.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fā)展

矛盾的積極轉化過程3.德育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的過程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反復的教育

過程(二)高校德育的基本過程1.內化:社會思想道德要求內化為個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