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溫州卷)科學試題卷(解析版word版)公開課_第1頁
2020年浙江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溫州卷)科學試題卷(解析版word版)公開課_第2頁
2020年浙江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溫州卷)科學試題卷(解析版word版)公開課_第3頁
2020年浙江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溫州卷)科學試題卷(解析版word版)公開課_第4頁
2020年浙江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溫州卷)科學試題卷(解析版word版)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浙江省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溫州市卷)科學試題1.全卷共有四大題,33小題,滿分180分。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12N-140-16Na-23Ca-40一、選擇題(本題有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新鮮果汁是常見的飲料,下列四種飲料呈弱堿性的是()【答案】D【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堿性溶液的pH>7,據此判斷溶液的酸堿性。A.檸檬汁(pH:2~3)<7,呈酸性,故A錯誤;B.蘋果汁(pH:3~4)<7,呈酸性,故B錯誤;C.西瓜汁(pH:5~6)<7,呈酸性,故C錯誤;D.玉米汁(pH:7~8)>7,呈堿性,故D正確,故選D。2.2020年4月,溫州南鹿海域近10年來第一次出現(xiàn)海豚群。海豚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下列對海豚描述正確的是()A.用鰓呼吸B.體外受精C.體溫恒定D.用翼飛翔【答案】C【考點】常見的脊椎動物【解析】哺乳動物體表有毛,一般分頭、頸、軀干、四肢和尾五個部分;用肺呼吸;體溫恒定,是恒溫動物;腦較大而發(fā)達;哺乳,胎生,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動物最顯著的特征;胚胎在母體里發(fā)育,母獸直接產岀胎兒,母獸都有乳腺,能分泌乳汁哺育幼仔。由題意可知海豚屬于哺乳動物,具有哺乳動物的特征。體溫恒定是哺乳動物的一個特征,C選項正確。用鰓呼吸是魚類的和兩棲類幼體的特點,A錯誤;哺乳動物是體內受精,B錯誤;海豚生活在水中用鰭游泳,沒有翼不能飛翔,D錯誤。故選C。3.伏打電堆于1800年問世,它利用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其中的一條化學反應是:2Zn+O2+2H2O=2Zn(OH)2,該反應屬于()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C.置換反應D.復分解反應【答案】A【考點】識別化學反應基本類型【解析】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化學反應叫化合反應;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的化學反應叫分解反應;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新的單質和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叫置換反應;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復分解反應。根據化學方程式2Zn+O2+2H20=2Zn(OH)2可知,反應物有3種,生成物只有1種,因此屬于化合反應,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4.小明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要將鏡筒從最低處開始上升,首先應調節(jié)()A.粗準焦螺旋B.細準焦螺旋C.物鏡轉換器D.載玻片【答案】A【考點】顯微鏡的使用【解析】顯微鏡的結構如圖所示。鏡臂上裝有兩種可以轉動的螺旋,能使鏡筒上升或下降,稱為準焦螺旋。大的螺旋轉動一圈,鏡筒升降10毫米,用于調節(jié)低倍鏡焦距叫做粗準焦螺旋。小的螺旋圍動一圈,鏡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調節(jié)高倍鏡焦距,叫做細準焦螺旋。要將鏡筒從最低處開始上升,首先應啁節(jié)粗準焦螺旋。故選:A5.中醫(y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中,為全球抗擊疫情貢獻了中國智慧。下列中藥煎制步驟與實驗室過濾操作原理相同的是()【答案】C【考點】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過濾操作適用于液體和不溶于液體的固態(tài)物質分離。在冷水浸泡、加熱煎制、取液棄渣、裝袋保存四個環(huán)節(jié)中,取液棄渣是將藥液和不溶于藥液的殘渣進行分離,與過濾操作相同,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6.電蚊拍滅蚊時,蚊子碰到金屬網形成閉合電路,蚊子往往會被燒毀。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A.蚊子是可以導電的B.電蚊拍電壓降低燒毀效果變差C.蚊子燒毀是因為電流的熱效應D.燒毀時可能沒有電流通過蚊子【答案】D【考點】電路分析【解析】A.電蚊拍滅蚊時,蚊子碰到金屬網形成閉合電路,這說明有電流經過蚊子,那么蚊子肯定是導體,故A正確,不合題意;B.電蚊拍的電壓降低后,根據I=eq\f(U,R)可知,通過蚊子的電流會減小,發(fā)熱會減小,那么會降低燒毀效果,故B正確,不合題意;C.當電流經過蚊子時會發(fā)熱,故C正確,不合題意;D.在燒毀時,肯定有電流經過蚊子,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7.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水通過水循環(huán)不斷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只有蒸發(fā)、凝結和降水B.海洋水可以通過水循環(huán)轉化為湖泊水C.地表徑流水量一定與植物蒸騰量相等D.人類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資源是海洋水【答案】B【考點】水循環(huán)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解析】A.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只有蒸發(fā)、凝結和降水,錯誤;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有:蒸發(fā)(包括植物蒸騰)、水汽翰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A錯誤;B.海洋水可以通過水循環(huán)轉化為湖泊水,海洋與陸地間的循環(huán)為陸地供應淡水,B正確;C.地表徑流水量一定與植物蒸騰量相等,錯誤;地表徑流水量要大于植物蒸騰量,地表徑流除了提供給植物的,還有直接蒸發(fā)的和最后流入海洋的,C錯誤;D.人類直接利用最多的水資源是海洋水,錯誤;人類直接利用的是淡水資源,D錯誤。故B符合題意,選B。8.銀器在使用過程中,因為發(fā)生化學反應:4Ag+O2+2H2S=2Ag2S+2H2O,產生的Ag2S使銀器逐漸失去光澤。已知銀的化合價為+1價,則Ag2S中S的化合價為()A.+2B.-2C.+lD.-1【答案】B【考點】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計算【解析】在Ag2S中,銀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得到:(+1)×2+X=0,解得:X=-2價,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B符合題意。9.小明家的窗外有條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圖甲變?yōu)閳D乙,判斷轎車是運動的。他選擇的參照物不可能是()A.房子的窗戶B.路邊的燈桿C.行駛的卡車D.轎車的司機【答案】D【考點】參照物【解析】如果物體是運動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斷改變;如果物體是靜止的,那么它相對參照物的位置不變。轎車相對于房子的窗戶、路邊的燈桿和行駛的卡車,位置都在不斷變化,所以它肯定是運動的;面轎車相對于司機的位置保持不變,即它是靜止的,因此他選擇的參照物不可能是轎車的司機,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10.植物光合作用在葉中合成有機物時,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物質進出葉片的是()【答案】B【考點】光合作用【解析】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公式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存儲能量)+氧氣可見,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可見B正確。故選:B。11.如圖所示,在中國象棋棋盤正中央豎立一塊垂直于棋盤的平面鏡,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則平面鏡中“象”的移動是()A.由④到②B.由③到①C.由②到④D.由①到③【答案】C【考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原理【解析】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根據平面鏡所成的像特點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體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棋子“象”在甲處時,像在位置②處;棋子“象”在乙處時,像在位置④處;棋子原來的像位于②處,移動后的像則位于④處,所以,其移動路徑②到④,故選:C。12.興趣小組用右圖裝置研究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將吹風機對準豎管上端向下吹風,在3個水平玻璃管的右端口處同時釋放相同規(guī)格的乒乓球,某時刻乒乓球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下列說法合理的是()A.乒乓球運動是因受到豎管氣流的吸引力B.裝置中三個水平玻璃管的橫截面積不同C.三個水平玻璃管的左端口處壓強不相同D.該裝置可以測量豎管中各處的壓強大小【答案】C【考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流體的流速越小,壓強越大。由圖中實驗裝置可知,將吹風機對準豎管上端管口向下吹風,由于豎管囗越來越粗,所以風的流動速度越來越慢,即最上端的空氣流速快、水平玻璃管左端開口處壓強小,最下端的空氣流速慢、水平玻璃管左端開口處壓強大。乒乓球在右側大氣壓的作用下會向左運動,所以會產生三個乒乓球向左運動的位置不同的現(xiàn)象。故只有選項C說法合理。故選:C。13.小明家的智能鎖需通過“密碼+指紋”兩次識別成功才能開鎖。第一次識別成功時S1閉合,發(fā)聲器S發(fā)出聲音,但不開鎖;第二次識別成功時S2閉合,有電流通過電動機M,開鎖成功。下列電路設計符合要求的是()【答案】A【考點】串、并聯(lián)電路的設計【解析】根據題意可知,閉合開關S1,只有發(fā)聲器工作;兩個開關都閉合時,有電流通過電動機,這說明兩個開關都閉合時,電動機才會工作。A.由圖可知,閉合開關S1,只有發(fā)聲器接入電路,發(fā)聲器工作;再閉合S2,電動機和發(fā)聲器并聯(lián)接入電路中,有電流通過電動機,故A正確;B.由圖可知,閉合開關S1,發(fā)聲器沒有接入電路,發(fā)聲器不工作;兩個開關都閉合,發(fā)聲器和電動機都工作,故B錯誤;C.由圖可知,發(fā)聲器和電動機并聯(lián)接入電路中,兩個開關并聯(lián),只要閉合任意一個開關,發(fā)聲器和電動機都工作,故C錯誤;D.由圖可知,閉合開關S1,只有電動機接入電路,電動機工作;再閉合S2,電動機和發(fā)聲器并聯(lián)接入電路中,有電流通過發(fā)聲器,故D錯誤。故A符合要求,選A。14.圖甲表示人縮手反射的過程,圖乙是反射弧各組成部分的關系示意圖。圖甲中“e”對應圖乙中的()A.①B.②C.④D.⑤【答案】A【考點】應答性反應與反射弧【解析】由圖可知,甲中完成反射的過程是:手部熱感受器e→傳入神經b→脊髓處的神經中樞c→傳出神經d→手部肌肉a,完成縮手反射。所以e應該是指感受器。由圖乙反射弧中箭頭的方向可知,①是反射弧的起點應該表示的是感受器,所以e與①對應,A選項正確。故選:A。15.科學中常用數(shù)學方法來表示某些量的關系。下列圖像中能用陰影面積表示相應的量是()【答案】B【考點】壓強功和功率【解析】A.由圖可知,橫坐標表示受力面積,縱坐標表示壓力,陰影部分面積等于壓力和受力面積的乘積,由P=eq\f(F,S)可知,壓強等于壓力和受力面積的比值,故A錯誤;B.由圖可知,橫坐標表示受力面積,縱坐標表示壓強,陰影部分面積等于壓強和受力面積的乘積,;由F=PS可知,壓強和受力面積的乘積就是壓力,故B正確;C.由圖可知,橫坐標表示做功時間,縱坐標表示功,陰影部分面積等于功和做功時間的乘積,由P=eq\f(W,t)可知,功率等于功和做功時間的比值,故C錯誤;D.由圖可知,橫坐標表示功率,縱坐標表示功,陰影部分面積等于功率和功的乘積,由t=eq\f(W,P)可知,做功時間等于功和功率的比值,故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本題有8小題,每空2分,共40分)16.茶是人類健康的飲品之一,聯(lián)合國將今年5月21日定為首個“國際茶日”。(1)茶園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除人的作用外,還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有關。(2)在泡茶過程中,會聞到茶特有的香氣,這是因為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茶氨酸(CH14N2O3)是茶樹特有的一種氨基酸。茶氨酸中氮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敬鸢浮浚?)自動調節(jié)(2)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3)7:12【考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動調節(jié)能力。一般來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jié)平衡的能力就越強。茶園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能保持相對穩(wěn)定,除人的作用外,還與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關。(2)在泡茶過程中,會聞到茶特有的香氣是擴散現(xiàn)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3)茶氨酸(CH14N2O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之比為:2N:3O=(2×14):(3×16)=7:12。17.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季節(jié)性流感導致全球每年數(shù)億人患病。(1)20世紀40年代開始生產流感疫苗。很多時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為流感病毒在一段時間后發(fā)生了_____________,產生新的毒株。(2)流感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按傳播途徑來分,流感屬于_____________傳染病?!敬鸢浮浚?)變異(2)呼吸道【考點】常見的傳染病病毒及其與人的關系【解析】(1)病毒變異其實就是指病毒在原有的基礎上發(fā)生了各方面的變化,如病毒變異產生的耐藥性。病毒變異主要體現(xiàn)在:①病毒毒力變強,會有強毒株、弱毒株之分;②溫度適應能力,如果此病毒原屬于喜低溫病毒,隨著基因突變,病毒會變得耐冷、耐熱;③宿主范圍增大,由原來的動物體內的病毒發(fā)展為適應人體。如果病毒已經發(fā)生變化,即有可能你之前所做的疫苗或者是藥物都有可能會對它不再起作用。20世紀40年代開始生產流感疫苗。很多時候流感疫苗的效力不足60%,可能是因為流感病毒在一段時間后發(fā)生了變異,產生新的毒株。(2)按傳播途徑分傳染病可分為: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四類。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流感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主要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所以屬于呼吸道傳染病。18.如圖表示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其中數(shù)字表示月球繞地球運動時的不同位置。(1)月球在圖中1位置時的月相是新月。中秋節(jié)月球出現(xiàn)在圖中___________位置。(填相應數(shù)字)(2)月球在l位置時,地球上有的區(qū)域在白天可能會發(fā)生看不到太陽的現(xiàn)象,這是由于光是_________________,月球擋住了太陽光。(3)月球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山,它主要由小天體撞擊形成,這是因為月球表面沒有_______。【答案】(1)3(2)沿直線傳播(3)大氣【考點】星空和星座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滿月的特點光的傳播特點月球的特點【解析】(1)中秋節(jié)即農歷8月15日,此時的月相是滿月。滿月是指月和太陽的黃經差達到180度時的瞬間(也稱望)即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中秋節(jié)月球出現(xiàn)在圖中3位置,此時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2)月球在1位置時,由于光是沿直線傳播,月球擋住了太陽光,所以地球上有的區(qū)域在白天可能會發(fā)生看不到太陽的現(xiàn)象。(3)月球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山,它主要由小天體撞擊形成,這是因為月球表面沒有大氣。19.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是一部中國古代科技類百科全書,記載了我國古代的許多科技發(fā)現(xiàn)與發(fā)明。(1)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將磁石(磁體)磨成針懸掛或支撐起來,磁針就能指南?!按裴樦改稀笔且驗榈厍虼嬖赺________________。(2)沈括考察太行山時,發(fā)現(xiàn)有些巖石中夾雜著螺蚌殼。他推測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現(xiàn)在太行山距離大海有近千里。造成這種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3)沈括大膽預測石油在未來社會中會得到廣泛使用,現(xiàn)預測已被證實。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這種環(huán)境問題稱為__________?!敬鸢浮浚?)地磁場(2)地殼運動(3)溫室效應【考點】指南針與地磁場地殼變動的證明溫室效應【解析】(1)地球存在地磁場,能使處在其中的小磁體靜止后指向南北方向。在北宋之前就有人將磁石(磁體)磨成針懸掛或支撐起來,磁針就能指南?!按裴樦改稀迨且驗榈厍虼嬖诘卮艌?。(2)地殼運動是由于地球內部原因引起的組成地球物質的機械運動。地殼運動是由內力引起地殼結構改變、地殼內部物質變位的構造運動,它可以引起巖石圈的演變,促使大陸、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溝和山脈;同時還導致發(fā)生地震、火山爆發(fā)等。沈括考察太行山時,發(fā)現(xiàn)有些巖石中夾雜著螺蚌殼。他推測太行山以前是大海,但現(xiàn)在太行山距離大海有近千里。造成這種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地殼運動。(3)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xiàn)代化工業(yè)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產生的和大量排放的汽車尾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由題中信息“石油的大量使用引起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可知,這種環(huán)境問題是溫室效應。20.西瓜味甘汁多,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1)西瓜籽屬于植物的生殖器官,由花中的_____________發(fā)育而來。(2)如圖是植物細胞模式圖,可口的西瓜汁主要來自__________結構。(填相應字母)【答案】(1)胚珠(2)B【考點】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解析】(1)植物開花后經過傳粉、受精過程,由于細胞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子房逐漸膨大,其中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發(fā)育成種子,胚珠里的受精卵發(fā)育成胚。西瓜籽屬于種子,由胚珠發(fā)育而成。(2)植物細胞的液泡里面有細胞液,細胞液內溶解多種物質,吃西瓜流出的紅色液汁主要來自于西瓜細胞B液泡內的細胞液。21.小明查找了某天晚餐部分食物中蛋白質、脂肪、糖類和水等四種營養(yǎng)素的含量,記錄如下:(1)馬鈴薯含有較多的淀粉。淀粉需經過消化系統(tǒng)分解成_________才能被吸收到血液。(2)分析表格數(shù)據,其中C表示上述四種營養(yǎng)素中的________?!敬鸢浮浚?)葡萄糖(2)蛋白質【考點】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yǎng)物質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過程【解析】食物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機物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物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蛋白質、脂肪三類有機物既是構成細胞的成分,又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糖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功能物質,脂肪是人體內的儲備能源物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維生素既不構成細胞,也不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但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水和無機鹽都是構成細跑的成分,但都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1)淀粉先是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成麥芽糖,最后在小腸中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最終消化成葡萄糖,通過小腸吸收。(2)牛肉和鯉魚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水是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馬鈴薯富含淀粉,牛肉中含有部分脂肪,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可以發(fā)現(xiàn):A是水分,B是糖類,C是蛋白質,D是脂肪。22.小明觀察了小區(qū)入口的車輛出入自動控制閘,發(fā)現(xiàn)當車牌被識別系統(tǒng)識別后,綠燈亮,欄桿抬起,車輛通行。于是他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模擬電路,車牌識別成功相當于圖中開關s閉合。(1)已知該電路電源電壓為6伏,指示燈L工作時的阻值為5歐,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10歐,線圈阻值不計。閉合開關后,線圈吸住鐵柱時,指示燈的功率為________瓦。(2)若電源電壓下降,欄桿不能抬起。除了更換電池外,請你再寫出一種能使欄桿正常抬起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0.8(2)滑動變阻器向上移動【考點】歐姆定律的應用電功率的計算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和過程【解析】(1)由圖知,指示燈L與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為10Ω時,電路的電流為:I=eq\f(U,RL+R滑)=eq\f(6V,5Ω+10Ω)=0.4A,小燈泡的電功率為:P=I2RL=(0.4A)2×5Ω=0.8W。(2)若電源電壓下降,根據I=eq\f(U,R)可知,在電阻不變時,電路的電流較小,電磁鐵的磁性較弱,吸引力較小,不能將鐵柱吸下來,欄桿不能抬起;此時可以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小些,增大了電路的電流,電磁鐵的磁性增強,將鐵柱吸下來,可以使欄桿正常抬起來。23.18世紀前后,人們把元素等同于一種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質,即單質?!叭妓卣f”和“燃燒的氧化學說”一度成為科學家爭論的焦點。材料一:1723年,施塔爾提出“燃素說”:燃素也是一種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屬含有燃素,金屬燃燒時金屬釋放燃素后成為金屬灰(實際是金屬氧化物);金屬灰與燃素結合又會重新變回金屬。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許制得氫氣并認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發(fā)現(xiàn),可燃物燃燒需要一種他稱為“火空氣”的單質參與;1784年前,人們認為水是一種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脫燃素氣”中燃燒的“可燃空氣”,也把它當作燃素。材料三:1777年,拉瓦錫建立了“燃燒的氧化學說”,認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魯克香克證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謂的“可燃空氣”是一氧化碳,從而結束了“燃素說”與“燃燒的氧化學說”之爭。(1)用你所學的燃燒條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中的“可燃空氣”一氧化碳屬于純凈物中的______________,所以不可能是燃素。(3)“燃素說”自提出后就引起爭議。下列是當時科學家分析的事實或現(xiàn)象,用“燃素說”解釋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可多選)選項事實或現(xiàn)象用“燃素說”解釋A金屬成分比金屬灰簡單為金屬燃燒時燃素從金屬中逸出B加熱金屬灰通入氫氣,金屬灰變回金屬因為氫氣是燃素C木炭與金屬灰一起加熱變回金屬因為木炭富含燃素D銅在空氣中加熱后質量增加因為金屬銅中含有燃素,加熱后有燃素逸出E燃素(氫氣)與脫燃素氣(氧氣)結合成為水因為水是一種元素【答案】(1)氧氣(2)化合物(3)ADE【考點】燃燒的條件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1)燃燒的條件為:①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達到著火點,據此可知,材料二中的“火空氣”是氧氣。(2)一氧化碳由兩種元素組成,因此屬于純凈物中的化合物。(3)A.金屬燃燒時燃素從金屬中逸出,那么金屬的成分應該包括燃燒,那么肯定比金屬灰復雜,故A不合理;B.金屬燃燒釋放燃素生成金屬灰,而金屬灰與燃燒結合重新變?yōu)榻饘?,因為氫氣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所以氫氣是燃素,故B合理;C.因為金屬灰與燃素結合重新得到金屬,所以根據木炭與金屬灰一起加熱變回金屬得到,木炭富含燃素,故C合理;D.根據金屬燃燒釋放燃素可知,銅在空氣中燃燒后質量會減小,故D不合理;E.既然水由氫氣和氧氣結合生成,那么水就由兩種元素組成,肯定是化合物,而不是一種元素,故E不合理。故選ADE。三、實驗探究題(本題有4小題,第27(1)題6分,其余每空3分,共36分)24.醫(yī)學上,頭發(fā)密度是指頭發(fā)覆蓋區(qū)域內單位面積頭發(fā)的數(shù)量。某科研人員為研究頭發(fā)密度,選擇76位不同年齡和性別的健康志愿者,將頭發(fā)覆蓋區(qū)劃分為頂部、枕部和左右兩側四個等面積的區(qū)域,分別在四個區(qū)域內隨機取相同面積進行測量。實驗相關數(shù)據記錄如表。(1)測量頭發(fā)密度時,把志愿者的頭發(fā)剪短,然后用皮膚鏡輕壓測量部位,再拍照取樣,并用電腦打開照片,如圖所示。推測皮膚鏡在該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表一實驗數(shù)據,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二是某位志愿者不同部位的頭發(fā)密度,分析該志愿者可能處于哪個年齡段?并說明你的分析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將測量部位放大(2)頭發(fā)密度總體上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3)30~39歲;對表二中的4組數(shù)據求平均值,結果為140根/厘米2,并與表一中數(shù)據對照【考點】觀察與分析【解析】(1)測量頭發(fā)密度時,把志愿者的頭發(fā)剪短,然后用皮膚鏡輕壓測量部位,再拍照取樣,并用電腦打開照片,如圖所示。推測皮膚鏡在該實驗中的作用是將測量部位放大;控制測量區(qū)域面積相同。(2)由表一數(shù)據可知,當年齡增大時,頭發(fā)密度的變化趨勢是減少的,所以可得出的結論是:頭發(fā)密度總體上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3)這位志愿者的頭發(fā)密度是:eq\f(167+156+119+118,4)=140(根/厘米2),對應表一可知處于30~39歲年齡段。分析過程:對表二中的4組數(shù)據求平均值,結果為140根/厘米2,并與表一中數(shù)據對照。25.在做“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關系”的實驗時,小明想:小球從相同高度滾下,若小球材質和斜面傾角不同,到達水平位置時的速度會相同嗎?(1)圖甲是用擋板控制大小不同的兩個小球在斜面上起始位置的兩種方案,小明實驗時選擇A方案而不能選擇B方案的原因是_________。(2)小明選擇大鋼球、小鋼球、木球以及可調整傾角的斜面進行實驗。分別讓球從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釋放,利用測速儀測出球到達水平位置時的速度如表所示。分析表中數(shù)據可知:要使球到達水平位置的速度與球是鋼質或木質無關,則斜面傾角不可能是_________。A.15°B.25°C.35°D.45°(3)小明利用圖乙裝置做“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關系”的實驗時,通過觀察球撞擊相同塑料軟片的數(shù)目來比較球的動能大?。▓D中未畫出固定塑料軟片的裝置)。老師指出此裝置不適合體積不同的兩個球做實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B方案中兩球從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2)D(3)塑料軟片對不同體積的小球的阻力不同【考點】探究影響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解析】(1)圖A中擋板水平放置,兩小球從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相同;圖B中擋板與斜面垂直放置,兩小球從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不同。為控制大小不同的兩個小球在斜面上從起始位置到水平位置的高度差相同,實驗時選擇A方案而不能選擇B方案。(2)根據表中數(shù)據可知,斜面傾角為10°、20°、30°時,大鋼球、小鋼球、木球達到水平面時的速度相同;斜面傾角為40°、50°、60°時,大鋼球、小鋼球、木球達到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所以要使球到達水平位置時的速度與球是鋼質或木質無關,則斜面傾角不可能是40°以上,故D符合題意。(3)體積大小不同的小球從塑料軟片下面通過時受到的阻力不同,無法“探究動能大小與質量關系”。26.在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時,小明連接了如圖甲的電路,電源電壓U為3伏。(1)閉合開關后,小明發(fā)現(xiàn)電流表指針如圖乙,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改正錯誤操作后,小明分別將電阻R0為5歐、10歐和20歐的定值電阻接入電路,測得電阻R0的電壓U0和電流I0數(shù)據,如表一所示。小明想進一步研究“電阻R0的電流變化量大小ΔI0與電壓變化量大小ΔU0的關系”,根據數(shù)據計算出部分電壓變化量大小ΔU0和相應的電流變化量大小ΔI0,如表二所示,則表二中的a為________。(3)小明發(fā)現(xiàn),滑動變阻器電壓變化量大小ΔUR與電流變化量大小ΔIR的比值,總是等于定值電阻R0的阻值,請結合上表數(shù)據和所學電學知識解釋此規(guī)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正負接線柱接反(2)0.30(3)根據串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U=U0+UR,得ΔUR=ΔU0;根據串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IR=I0,得ΔIR=ΔI0。所以ΔUR與ΔIR的比值等于ΔU0與ΔI0的比值。據表二數(shù)據可知,ΔU0與ΔI0的比值等于R0,則ΔUR與ΔIR的比值等于R0?!究键c】歐姆定律的應用電流表的正確使用【解析】(1)電流表使用時,電流必須從電流表的“+”接線柱流入,從“一”接線柱流出,反之指針會發(fā)生反偏。小明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電流表指針向零刻度線左側偏轉,原因是電流表正負接線柱接反了。(2)由表二的第2組數(shù)據可得:eq\f(ΔU0,ΔI0)=eq\f(0.6V,0.06A)=10Ω,由第3組數(shù)據可得:eq\f(ΔU0,ΔI0)=eq\f(0.8V,0.04A)=20Ω,則第1組數(shù)據中:a=eq\f(ΔU0,R0)=eq\f(1.5V,5Ω)=0.30A。(3)根據串聯(lián)電路電壓特點U=U0+UR,得:ΔUR=ΔU0;根據串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IR=I0,得ΔIR=ΔI0,所以ΔUR與ΔIR的比值等于ΔU0與ΔI0的比值;據表二數(shù)據可知,ΔU0與ΔI0的比值等于R0,則ΔUR與ΔIR的比值等于R0。27.小明和興趣小組同學利用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比較鐵與銅的活動性強弱,發(fā)現(xiàn)鐵絲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溶液顏色由藍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但有時會出現(xiàn)溶液顏色變?yōu)榈S綠色或淡藍色,甚至無明顯變化的異常現(xiàn)象。(1)針對上述異常現(xiàn)象,他們認為可能是溶液濃度或反應時間不同導致。為進一步探究此問題,請你設計實驗方案并寫出實驗步驟。建議:①實驗可設計4~5組;②實驗時每支試管取用硫酸銅溶液5毫升;③每次實驗總時間為20分鐘。實驗室提供鐵絲、質量分數(shù)為16%的硫酸銅溶液、蒸餾水及其它實驗所需的儀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列舉一個因反應物濃度不同導致實驗現(xiàn)象不同的例子,寫出反應物及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答題要點:自變量的設計(溶液濃度、觀察時間)、無關變量的控制(溶液體積、鐵絲、實驗溫度等)、因變量的觀測(溶液顏色的觀察)、實驗結果的比較與分析。(可設置實驗空白對照)滿分示例:①將質量分數(shù)為16%的硫酸銅溶液稀釋成4%、8%、12%的硫酸銅溶液備用;②在相同環(huán)境下,取4支相同的試管各放1根大小相同鐵絲,分別加入5毫升4%、8%、12%、16%的硫酸銅溶液;③在20分鐘內,觀察反應溶液的變化,每隔2分鐘記錄各試管中溶液顏色;④比較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在相同反應時間時的溶液顏色,同時比較同一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在不同時間的顏色變化,得出溶液濃度和反應時間對溶液顏色變化的影響。(2)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的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或:鐵在空氣中無法點燃,而在氧氣中,反應劇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并且放出熱量)【考點】實驗探究物質變化的條件和影響物質變化的因素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1)探究濃度對溶液顏色變化的影響,可以從改變濃度這一變量的角度進行實驗設計,配置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加入相同鐵絲,記錄其不同濃度下顏色變化;另外探究時間對溶液顏色變化的影響時,選定某一濃度下的溶液,加入鐵絲后,記錄不同時間的顏色變化,從而得出溶液濃度和反應時間的影響結論。具體內容,詳見答題要點(2)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約為21%,而氧氣中氧氣為100%,兩種氣體濃度不同,會導致實驗現(xiàn)象不同,如:鐵在空氣中無法點燃,而在氧氣中,反應劇烈,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并且放出熱量;又如: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的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四、解答題(本題有6小題,第28題6分,第29題6分,第30題6分,第31題7分,第32題9分,第33題10分,共44分)28.體育運動不僅能增強體質,還會釋放讓人產生幸福感、增強記憶力的物質。(1)運動時,人體肌肉組織會產生一種對大腦健康有促進作用的特殊物質。該物質通過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送到大腦的過程中,最先到達心臟的哪個腔室?________________(2)運動時呼吸加快,經肺泡處的____________,血液含氧量升高。(3)不同狀態(tài)流經不同部位的血液量如圖所示。請分析運動時流經骨骼肌血液量大大增加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右心房(2)氣體交換(3)為骨骼肌輸送更多的有機物和氧氣,并更快將骨骼肌產生的代謝廢物運走【考點】血液循環(huán)【解析】血液循環(huán)分為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部分。體循環(huán)是指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下腔靜脈,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環(huán),在體循環(huán)中,從左心室射出的動脈血流經身體各部分的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時,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供給細胞利用,將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這樣,血液經過體循環(huán),就由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肺循環(huán)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huán);在肺循環(huán)中,從右心室射入肺動脈的靜脈血,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這樣,經過肺循環(huán),血液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1)運動時,人體肌肉組織會產生一種對大腦健康有促進作用的特殊物質通過循環(huán)系統(tǒng)運送到達腦部細跑時,經過心臟四腔的順序分別是:肌肉部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2)氣體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肺泡中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這樣,經肺泡處的氣體交換,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后就由靜脈血變成了含氧豐富的動脈血。(3)運動時,全身骨胳肌的活動加強了,呼吸也加深加快,可以吸入更多的氧,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流經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大,為骨肌細跑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即能量;所以圖中骨胳肌在運動時的血液流量變化是增加,發(fā)生變化的生理意義是為骨胳肌提供更多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并更快地將骨骼肌產生的代謝廢物運走。29.小明利用稀硫酸與生銹的鐵屑反應制取硫酸亞鐵,實驗流程如下:資料:①Fe2(SO4)3+Fe=3FeSO4;②硫酸亞鐵容易被氧化為硫酸鐵等物質。(1)配制50克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9.6%的稀硫酸,需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_______克。(2)寫出該實驗中的一條化學方程式(除資料①中的反應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稀硫酸與生銹的鐵屑充分反應后,要確保鐵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0(2)Fe+H2SO4=FeSO4+H2↑(3)使生成的硫酸鐵完全轉化為硫酸亞鐵;防止生成的硫酸亞鐵被氧化【考點】用水稀釋改變濃度的方法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物質的相互轉化和制備【解析】(1)配制50克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9.6%的稀硫酸,需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98%的濃硫酸質量:50g×19.6%÷98%=10g。(2)該實驗中,稀硫酸與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0,F(xiàn)e+H2S04=FeSO4+H2↑(3)稀硫酸與生銹的鐵屑充分反應后,要確保鐵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防止硫酸亞鐵被氧化成硫酸鐵。30.英國物理學家斯特林于1816年發(fā)明了“斯特林發(fā)動機”。斯特林發(fā)動機氣缸內工作介質易汽化、易液化,該介質經過吸熱膨脹、冷卻壓縮的循環(huán)過程輸出動力,因此又被稱為熱氣機。某工程師按照“斯特林發(fā)動機”原理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模型機,工作過程中飛輪持續(xù)旋轉如圖乙。請結合所學知識解釋飛輪能持續(xù)轉動的工作原理?!敬鸢浮看痤}要素:化學能轉化為內能;氣體對熱氣缸活塞做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工作介質汽化和液化;利用飛輪慣性;工作介質的循環(huán)。示例:酒精燈加熱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熱氣缸中的工作介質吸熱汽化膨脹,推動活塞A向右運動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由于飛輪具有慣性,帶動活塞A向左運動,活塞A將氣缸中的工作介質推入冷氣缸并液化,活塞B又將介質推回氣缸。如此反復?!究键c】內燃機的四個沖程能量的轉化改變內能的方法【解析】根據圖示可知,酒精燈加熱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熱氣缸中的工作物質吸熱汽化膨脹,推動活塞A向右運動做功,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由于飛輪具有慣性,帶動活塞A向左達動,活塞A將氣缸中的工作物質推入冷氣缸并液化,活塞B又將物質推回熱氣缸。如此反復。31.某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跳下,沿豎直方向降落,一段時間后打開降落傘,最后安全著地。已知運動員和跳傘設備的總重力為700牛,跳傘過程中下降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如圖甲所示。(1)圖甲中曲線OA段速度越來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圖乙是跳傘過程中部分階段的情景及受力示意圖,其中與圖甲曲線中CD階段對應的是_________。(3)計算運動員和跳傘設備的總重力在AB段所做的功?!敬鸢浮浚?)運動員和跳傘設備的總重力大于阻力(2)③(3)7×105焦【考點】功的計算物體受力分析速度公式的應用【解析】(1)由圖甲可知,跳傘運動員在AB段處于加速降落過程中,此時運動員和跳傘設備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氣阻力。(2)①圖中降落傘打開,運動員受到的阻力大于重力,運動員處于減速降落過程,應該是圖甲曲線中BC階段,故①不符合。②圖中運動員已經著陸,運動員的速度為0,與圖甲曲線中CD階段不符,故②不符合題意。③圖中降落傘打開,運動員受到的阻力等于重力,運動員處于勻速降落過程,是圖甲曲線中CD階段,故符合題意。④圖中降落傘未打開,運動員受到的阻力等于重力,運動員處于勻速降落過程,應該是圖甲曲線中AB階段,故④不符合題意。(3)由圖甲可知,運動員在AB段的速度為υ=50m/s,時間為t=40s-20s=20s,由速度公式υ=eq\f(s,t)得,運動員在AB段下降的高度:h=s=υt=50m/s×20s=1000m,則運動員和跳傘設備的總重力在AB段所做的功為:W=Gh=700N×1000m=7×105J。32.工業(yè)純堿中含少量氯化鈉。興趣小組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測定工業(yè)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1)方法一:差量法。稱取W克樣品與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裝有試劑X的乙裝置,并利用測量乙裝置增加的質量,求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該方法中試劑X可選用___________。(2)方法二:沉淀法。稱取15克樣品完全溶解于水中配成60克樣品溶液,取三個燒杯分三次進行實驗,每次加入30克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過濾、洗滌、干燥所得的沉淀質量記錄如表。計算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_______________。(提示:Na2CO3+CaCl2=CaCO3↓+2NaCl)(3)請寫出提高方法一測量精確度的操作建議(寫出2條)?!敬鸢浮浚?)氫氧化鈉溶液(2)84.8%(3)緩慢滴加稀鹽酸以減慢通氣速度;反應結束后向裝置內通氮氣;在甲、乙兩裝置之間加吸收水蒸氣的裝置?!究键c】化學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鹽的化學性質【解析】(1)堿石灰能夠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濃硫酸能夠吸收水蒸氣。該方法中試劑X可選用氫氧化鈉溶液,用來吸收二氧化碳。(2)設15g樣品中碳酸鈉質量為x;由燒杯1、燒杯2中的數(shù)據可知,10g樣品溶液中碳酸鈉完全反應生成2g碳酸鈣,則15g樣品中的碳酸鈉完全反應生成碳酸鈣質量是12gNa2CO3+CaCl2=CaCO3↓+2NaCl100X12g106:100=x:12g,解之,x=12.72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eq\f(12.72g,15g)×100%=84.8%。答: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84.8%。(3)提高測量精確度的操作建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