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基礎知識》考點《刑法》(2023年版)_第1頁
《綜合基礎知識》考點《刑法》(2023年版)_第2頁
《綜合基礎知識》考點《刑法》(2023年版)_第3頁
《綜合基礎知識》考點《刑法》(2023年版)_第4頁
《綜合基礎知識》考點《刑法》(2023年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基礎知識》考點《刑法》(2023年最新版)事業(yè)單位考試題庫考點強化

練習:

1、單選題關于刑事強制措施的批準和執(zhí)行,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取保候審只能由人民法院執(zhí)行

B:監(jiān)視居住只能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

C:必要時可由人民檢察院執(zhí)行逮捕

D:批準逮捕權專屬于人民法院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B[解析]《刑事訴訟法》第72條第3款規(guī)定,監(jiān)視居住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故B

項應選。取保候審和逮捕的執(zhí)行機關是公安機關,故A、C項應排除;批準逮捕

權專屬于人民檢察院,故D項應排除。

2、單選題甲販運假煙,駕車路過某檢查站時,被工商執(zhí)法部門攔住檢查。檢查人員乙正登車檢查

時,甲突然發(fā)動汽車奪路而逃。乙抓住汽車車門的把手不放,甲為擺脫乙,在疾駛時突然急剎車,導致乙

頭部著地身亡。甲對乙死亡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下列哪一選項?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過于自信的過失

D:疏忽大意的過失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B

解析:題中甲為逃避檢查,不顧抓著車門的乙,在疾駛中突然剎車,致乙重

傷,甲明知其行為會發(fā)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是典型的間接

故意。根據(jù)題中條件,甲只為擺脫乙,并不具有殺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

不計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構成過失。故正確答案為B。

3、單選題張某意圖殺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內(nèi),從虛掩的門縫中見一黑影在移動,即認為是李

某,遂舉槍射擊,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頭牲畜。張某.…。

A:應負故意殺人未遂的責任

B:屬于意外事件

C:應負過失致死的責任

D:因未造成李某受損害不負刑事責任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A

解析:張某出于殺害李某的目的實施了殺人行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導致

認識錯誤而使殺人行為沒有得逞,應認定張某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未遂。選項

A正確。張某的行為并非不能預見原因所致,選項B不正確。C選項的主觀條件

與題目不符,不正確。由題目可知,張某的行為已經(jīng)造成了李某的現(xiàn)實危險,

因此,選項D不正確。

4、單選題我國刑法規(guī)定在我國領域內(nèi)的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國領域內(nèi)

B:犯罪人居住在我國領域內(nèi)

C:犯罪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fā)生在我國領域內(nèi)

D:受害人與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國領域內(nèi)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答案】Co解析:《刑法》第6條第3款規(guī)定,犯罪的行為或者結果有一項發(fā)

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nèi)的,就認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nèi)犯罪。

5題

在罪數(shù)形態(tài)中,屬于處斷的一罪的是

續(xù)

A犯

B續(xù)

C連

D犯

參考答案:BCD

本題解釋:

BCD[解析]處斷的一罪,是指實質上構成數(shù)罪,但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司法機

關作為一罪處斷的犯罪形態(tài),它包括連續(xù)犯、牽連犯和吸收犯。連續(xù)犯,是指

出于同一的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連續(xù)實施數(shù)個同一性質的犯罪行為,觸犯了

同一罪名的犯罪。牽連犯,是指出于一個犯罪目的,而其犯罪的方法或者結果

又觸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吸收犯,是指數(shù)個不同的行為中,一行為吸收另一個

行為,只成立吸收行為一個罪名的犯罪。B、C、D項當選。A項繼續(xù)犯,是指犯

罪行為在一定時間內(nèi)處于持續(xù)不間斷狀態(tài)的犯罪,屬于實質的一罪。故本題答

案應選BCDo

6、單選題甲欲殺死乙,在乙飯碗里投放毒藥,不料朋友丙分食了乙的飯菜,甲為了殺死乙,沒有阻

止丙,結果導致乙和丙均中毒死亡。甲對丙死亡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是_____

A:過于自信的過失

B:疏忽大意的過失

C:間接故意

D:直接故意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答案】C

【解析】本題也較簡單。甲對于乙的死亡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肯定是直接故意,對

于丙的死亡,甲顯然不是直接故意。甲為了殺死乙,沒有阻止丙,而造成了丙

的死亡,根本不存在是不是過失的問題,是典型的間接故意。

7、單選題甲在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法院依法判處罰金并賠償被害人損失,但甲的財產(chǎn)不足以

全部支付罰金和承擔民事賠償。下列關于如何執(zhí)行本案判決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A:刑事優(yōu)先,應當先執(zhí)行罰金

B:應當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C:按比例執(zhí)行罰金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D: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后減免罰金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答案】Bo解析:《刑法》第36條第2款規(guī)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

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chǎn)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chǎn)的,

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彼裕珺選項正確。

8、單選題甲因犯盜竊罪被公安機關逮捕,在審查期間,甲又主動交代曾實施搶劫犯罪。甲交代出搶

劫案件的行為屬于

A:自首

B:坦白

C:立功

D:悔改表現(xiàn)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答案】A.解析:《刑法》第67條第2款規(guī)定,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的,以自首論。

9、單選題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涉及0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

以不公開審理。

A:國家秘密

B:個人隱私

C:商業(yè)秘密

D:未滿十八周歲的人

參考答案:c

10,單選題拘傳的持續(xù)時間最長不得超過

A:8小時

B:12小時

C:16小時

D:24小時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D

解析: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刑事訴訟法》第117條規(guī)定:“對不需要逮

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nèi)的指定地點或者

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對

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犯罪嫌疑人,經(jīng)出示工作證件,可以口頭傳喚,但應當在訊問筆

錄中注明。傳喚、拘傳持續(xù)的時間不得超過12小時;案情特別重大、復雜,需

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傳喚、拘傳持續(xù)的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不得以連

續(xù)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傳喚、拘傳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

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p>

11、單選題刑法上的因果關系是指人的危害社會的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存在的—

A:表面聯(lián)系

B:一般聯(lián)系

C: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

D:普遍聯(lián)系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答案】Co

12、多選題李某(22歲)伙同其弟(15歲)共同實施詐騙行為,騙取大量財物,則

A:二人構成共同犯罪

B:李某單獨構成詐騙罪

C:李弟不構成犯罪

D:李弟構成犯罪

參考答案:BC

本題解釋:

【答案】BCo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共同犯罪的主體?!缎谭ā返?5條

第1款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备鶕?jù)這一規(guī)定,共同犯罪

的主體,必須是二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我國

《刑法》第17條第2款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對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八

種犯罪負刑事責任,在本題中,李弟只有15周歲,對詐騙罪不承擔刑事責任,

故李某與李弟之間不能成立詐騙罪的共同犯罪,李某單獨構成詐騙罪,李弟不

構成犯罪,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Co

13.單選題所謂犯罪構成,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行為所應當具備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總和?其

中,犯罪的目的和動機屬于。

A:犯罪主體

B:犯罪客體

C:犯罪的主觀方面

D:犯罪的客觀方面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C[解析]犯罪構成是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決定某一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

并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一系列主客觀要件的總和。任何一種犯罪的

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

和犯罪主觀方面。其中,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

社會關系。犯罪客觀方面是指犯罪活動的外在表現(xiàn),是犯罪行為和由這種行為

所造成的危害結果,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行為與結果直接的因果關系以

及犯罪的時間、地點和方法等。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并依法應當

承擔刑事責任的人和單位。犯罪主觀方面是指犯罪主體對自己所實施的犯罪及

危害結果所持的心理態(tài)度,這種心理態(tài)度由罪過、犯罪目的、犯罪動機等主觀

方面因素構成。因此本題答案為Co

14、多選題下列有關犯罪認定的表述錯誤的是—

A:生產(chǎn)假藥,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才構成犯罪

B:故意殺人,造成嚴重后果的才構成犯罪

C: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從中牟利的,才構成犯罪

D:故意傷害他人身體,造成嚴重后果的才構成犯罪

參考答案:ABCD

本題解釋:

ABCD[解析]根據(jù)《刑法》第141條的規(guī)定,構成生產(chǎn)假藥罪不以“足以嚴重危

害人體健康”為要件,故A項表述錯誤;根據(jù)該法第232條的規(guī)定,構成故意殺

人罪并不以“造成嚴重后果”為要件,故B項表述錯誤;根據(jù)該法第234條之一

的規(guī)定,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構成犯罪并不以“從中牟利”為要件,故C項

表述錯誤;根據(jù)該法第234條第1款的規(guī)定,構成故意傷害罪不以“造成嚴重后

果”為要件,故D項表述錯誤。

15、單選題關于量刑情節(jié),以下說法正確的是_____。

A:從事處罰是指應當在犯罪所適用刑罰幅度的中線以上判處

B:從重處罰是在法定刑以上判處刑罰

c:從重處罰不一定判處法定最高刑

D:減輕處罰也可以判處法定最低刑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C

本題考查的是對從重、減輕處罰的理解。

命題人選擇幾個考生容易發(fā)生誤解的地方進行考查。

本題對正確理解從重、從輕、減輕處罰是有價值的。

對于從重處罰,首先要掌握的是:它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內(nèi)判處刑罰。

從重、從輕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內(nèi)判處刑罰,加重、減輕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

外判處刑罰。

基于罪刑法定原則,我國刑法并無加重處罰的規(guī)定。

其次.從重處罰是根據(jù)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從重處罰,并不一定是在犯罪所適用刑

罰幅度的中線以上判處。因為每個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和所犯罪行的具體情節(jié)

千差萬別,對有些人的犯罪可能必須判處中線以上的刑罰才算“從重處罰”,

對有些人在中線以下判處可能就是“從重處罰”了。既然在“從重處罰”時還

可能在中線以下判處刑罰,從重處罰當然不一定判處法定最高刑了。所以,選

項C正確。

減輕處罰一定要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處刑罰,而且不能判處法定最低刑。法定

最低刑是從輕處罰的底線。如何正確量刑已經(jīng)成為高頻考點。大家要掌握從

重、從輕、加重、減輕如何適用。尤其要改變一個錯誤觀念:從輕、從重量刑

一定要在犯罪所適用刑罰幅度的中線以上判處。從輕、從重可以在犯罪所適用

刑罰幅度的中線以上判處,也可以在中線以下判處,關鍵看行為人本身的犯罪

嚴重程度?!缎谭ā返?2條規(guī)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從重處罰、從輕

處罰情節(jié)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nèi)判處刑罰?!薄缎谭ā返?3條規(guī)定: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犯

罪分子雖然不具有本法規(guī)定的減輕處罰情節(jié),但是根據(jù)案件的特殊情況,經(jīng)最

高人民法院核準,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請注意這里的“以下”是

不含本數(shù)的。即不能判處法定最低刑,只能判處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罰。

16、單選題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占有公共財物的,構

成_____o

A:挪用公款罪

B:貪污罪

C:挪用資金罪

D:受賄罪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B

解析: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

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

17、單選題甲販運假煙,駕車路過某檢查站時,被工商執(zhí)法部門攔住檢直。檢查人員乙正登車檢查

時,甲突然發(fā)動汽車奪路而逃。乙抓住汽車車門的把手不放,甲為擺脫乙,在疾駛時突然急剎車,導致乙

頭部著地身亡。甲對乙死亡的心理態(tài)度屬于下列哪一選項?____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過于自信的過失

[):疏忽大意的過失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答案】B。解析:題中甲為逃避檢查,不顧抓著車門的乙,在疾駛中突然剎

車,致乙重傷,甲明知其行為會發(fā)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是

典型的間接故意。根據(jù)題中條件,甲只為擺脫乙,并不具有殺人的直接故意,

只是采用了不計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構成過失。故正確答案為

Bo

18、單選題刑法分則某條文規(guī)定:犯A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被告人

犯A罪,但情節(jié)較輕,且其身無分文。對此,下列哪一判決符合該條規(guī)定?_____

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無分文為由,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

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無分文且犯罪情節(jié)較輕為由,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期2年執(zhí)行

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節(jié)較輕為由,判處拘役3個月

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節(jié)較輕為由,判處罰金1000元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答案】Do解析:根據(jù)題意,對犯A罪的判決:一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是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同時對被告人判處刑罰時還需要考慮其具有的法定情

節(jié)或酌定情節(jié)。選項A、B的錯誤在于“身無分文”不屬于酌定從輕判處刑罰的

情節(jié)。選項C適用刑罰錯誤,應判處有期徒刑而不是拘役。解答本題首先需要

看清題干,在正確理解題意之后方能準確作答。應注意題干中的“有期徒

刑”、“并處或單處罰金”等關鍵詞。.

19、單選題某外國商人甲在我國領域內(nèi)犯重婚罪,對甲應如何處置?

A:適用我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B: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C:適用外國刑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D:直接驅逐出境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答案】Ao解析:《刑法》第6條第1款規(guī)定了屬地管轄原則:“凡在中華人

民共和國領域內(nèi)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的以外,都適用本法?!彼?,外

國人在我國領域內(nèi)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別規(guī)定的之外,均適用我國刑法。A選

項正確。

20、單選題李某系A市建設銀行某儲蓄所記賬員。200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時,李某發(fā)現(xiàn)本所出納

員陳某將2萬元營業(yè)款遺忘在辦公桌抽屜內(nèi)(未鎖)。當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內(nèi)無人之機,返回所內(nèi)將該2

萬元取出,用報紙包好后藏到自己辦公桌下面的垃圾箱中,并用紙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發(fā),贓款被

他人找出。對此,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李某的行為屬于貪污既遂

B:李某的行為屬于貪污未遂

C:李某的行為屬于盜竊既遂

D:李某的行為屬于盜竊未遂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答案】C。解析:貪污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受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

單位委托管理經(jīng)營國有財產(chǎn)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

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本罪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客觀方面

表現(xiàn)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褊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

物的行為;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還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目的。

貪污罪與盜竊罪的區(qū)別是:①前者除侵犯財產(chǎn)外還侵犯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后

者只侵犯了財產(chǎn);②前者的對象僅限于公共財物,后者的對象既可以是公共財

物,也可以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物;③前者的行為包括利用職務之便的侵吞、

竊取、騙取及其他手段,后者的行為分別是特定的竊取、騙取與侵占行為,不

存在利用職務之便的問題;④前者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后者的主體為一般主

體。本題中李某雖然在行為方式上是竊取,似乎符合貪污罪客觀方面的特征,

但李某所竊取的2萬元營業(yè)款并沒有利用其記賬員的職務便利,因為營業(yè)款是

出納員保管,所以其行為構成盜竊罪。

盜竊罪的既遂與未遂區(qū)別是:盜竊行為已經(jīng)使被害人喪失了對財物的控制時.,

就是既遂。至于行為人是否最終達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處置該財物的目的,并

不影響既遂的成立。本題中李某已經(jīng)將營業(yè)款藏到垃圾袋中,在事實上已經(jīng)脫

離了銀行的控制,因此,其行為已經(jīng)構成盜竊既遂。

21、單選題陳某趁珠寶柜臺的售貨員接待其他顧客時,伸手從柜臺內(nèi)拿出一個價值2300元的戒指,

握在手中。然后繼續(xù)在柜臺邊假裝觀看.幾分鐘后售貨員發(fā)現(xiàn)少了一個戒指并懷疑陳某,便立即報告保安

人員。陳某見狀,速將戒指扔回柜臺內(nèi)后逃離。關于本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_

A:陳某的盜竊行為已經(jīng)既遂

B:陳某的盜竊行為屬于未遂

C:陳某將戒指扔回柜臺內(nèi)屬于預備行為

D:陳某將戒指扔回柜臺內(nèi)屬于中止行為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答案】Ao解析:盜竊罪的既遂與未遂的區(qū)別是:盜竊行為已經(jīng)使被害人喪失

了對財物的控制時,就是既遂。至于行為人是否最終達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處

置該財物的目的,并不影響既遂的成立。本題中陳某趁珠寶柜臺的售貨員接待

其他顧客時,伸手從柜臺內(nèi)拿出一枚價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此時戒指

已經(jīng)在其控制之下,即其秘密竊取財物的行為已經(jīng)實施完畢,符合盜竊罪的全

部構成要件,成立盜竊既遂,故選項B說法錯誤。陳某速將戒指扔回柜臺內(nèi)的

行為是發(fā)生在盜竊犯罪既遂之后,因此不存在盜竊中止的情形,其將戒指扔回

柜臺只是屬于被迫返還財物,而并不影響對其犯罪性質的認定。

22、單選題犯罪嫌疑人甲在押期間患嚴重疾病需辦理取保候審,下列主體中無申請權的是

A:甲本人

B:甲聘請的律師

C:甲所在單位的法定代表人

D:甲的父親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c

解析:《六部委刑事訴訟規(guī)定》第20條規(guī)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

定:'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申請取保候

審。'第九十六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

保候審。'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和律師申請

取保候審,有權決定的機關應當在七日內(nèi)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復。同意取保候審

的,依法辦理取保候審手續(xù);不同意取保候審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不同

意的理由?!?/p>

23、單選題養(yǎng)花專業(yè)戶李某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圍私拉電網(wǎng)。-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觸電,經(jīng)送醫(yī)

院搶救,不治身亡。李某對這種結果的主觀心理態(tài)度是什么?_____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過于自信的過失

D:疏忽大意的過失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答案】B。解析:李某明知私拉電網(wǎng)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仍然在自己的

花房周圍拉電網(wǎng),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止結果出現(xiàn)的措施,對出現(xiàn)的結果是一種

漠不關心的放任態(tài)度,所以是間接故意。

24、單選題一般來說,以下犯罪行為不屬于腐敗犯罪表現(xiàn)的是一

A:遺棄罪

B:權錢交易犯罪

C:濫用職權罪

D:以權謀私犯罪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答案】Ao解析:遺棄罪,是指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

能力的人,負有扶養(yǎng)義務而拒絕扶養(yǎng),情節(jié)惡劣的行為。遺棄罪屬于侵犯公民

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中的一個罪名,應選。

25、單選題甲某精心準備竊取銀行客戶密碼,晚上在家中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將客戶賬上的10萬元轉入自己

的賬戶。其妻發(fā)覺后極力勸阻,甲某悔悟,又將10萬元轉入客戶的賬戶。甲某的行為屬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構成犯罪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C

解析:盜竊罪(《刑法》第264條)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公私財

物數(shù)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的行為。其構成要件是:①犯罪主體為一般自然人

主體,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不可能成為盜竊罪的主體。②在

一般情況下,主觀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構成。③多次竊取他人財物或竊取他人

財物數(shù)額較大,是盜竊罪的客觀方面的主要特征。④本罪的直接客體在一般情

況下是為刑法所保護的所有權制度。

盜竊罪的既遂與未遂的區(qū)別是:盜竊行為已經(jīng)使被害人喪失了對財物的控制

時,就是既遂。至于行為人是否最終達到了非法占有并任意處置該財物的目

的,并不影響既遂的成立。

26、單選題某甲在公共汽車上竊取某乙人民幣3000元,下車時被某乙發(fā)現(xiàn),要將其扭送派出所途

中,甲猛地將乙打倒在地,竄入一死胡同,被群眾抓獲,某甲的行為應認定為。

A:構成搶劫罪

B:構成盜竊罪

C:構成搶奪罪

D:尚未構成犯罪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A

解析:甲的行為構成轉化搶劫罪。參見《刑法》第269條:犯盜竊、詐騙、搶

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

的,依照搶劫罪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27、單選題犯罪的本質特征是—

A: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B: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具有刑事違法性

C: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D:犯罪是觸犯法律的行為,具有違法性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答案】Co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犯罪三個基本特征之間的關系。我國

刑法理論認為,犯罪具有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

受刑罰懲罰性。本題選項ABC就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選項D不是犯罪的基

本特征。在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中,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征。

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懲罰性的基礎,它是犯罪的最基本

屬性;刑事違法性是社會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現(xiàn),它與應受刑罰懲罰性一起構

成社會危害性的度量。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未達到違反刑法、應受刑罰懲罰的程

度,則不構成犯罪。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o

28、單選題賈某騎摩托車違章撞傷田某,造成田某腿部表皮破裂。賈某送田某到醫(yī)院治療,護士未作

皮試,即給田某注射破傷風針,HI某因藥物過敏而死。賈某的行為對Hl某死亡而言屬于—

A:過失殺人罪

B:過失致人重傷罪

C:交通肇事罪

D:意外事件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答案】Do解析:賈某撞傷田某,但無法預見到田某因醫(yī)生失職而死亡。賈某

撞傷田某并送其至醫(yī)院的行為于田某的死亡沒有直接因果關系。屬于意外事

件。

29、多選題刑法是法律體系中重要的法律部門,下列各項中屬于刑法的任務的是

A:保衛(wèi)國家安全,保衛(wèi)人民民生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B:保護社會主義的經(jīng)濟基礎

C: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D:維護社會秩序

參考答案:ABCD

本題解釋:

ABCD[解析]《刑法》第2條明確了我國刑法的任務,即“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

為作斗爭,以保衛(wèi)國家安全,保衛(wèi)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

國有財產(chǎn)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chǎn),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chǎn),保護公民的

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jīng)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

設事業(yè)的順利進行?!庇纱丝芍珹、B、C、D四項均是我國刑法的任務。

30、多選題下列各項中屬于犯罪中止的要件的是

A:必須是在危害結果產(chǎn)生之前放棄犯罪

B:必須自動放棄犯罪

C:必須是徹底放棄犯罪

D:必須有效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參考答案:ABCD

本題解釋:

ABCD[解析]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

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的行為。犯罪中止的構成要件包括以下四項:

(1)必須是在危害結果產(chǎn)生之前放棄犯罪;(2)必須自動放棄犯罪;(3)徹底

放棄犯罪;(4)必須有效防止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BCDo

31、單選題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可能—

A:都是主犯

B:都是從犯

C:都是脅從犯

D:有的是主犯,有的是從犯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D

解析:根據(jù)《刑法》第29條規(guī)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

所起的作用處罰。共同犯罪中行為人有兩人以上,因此教唆犯可能是主犯,也

可能是從犯。

32.單選題朱某因婚外戀產(chǎn)生殺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某在給李某炸油餅時投放了可以致死的

“毒鼠強”。朱某為防止其6歲的兒子吃餅中毒,將其子送到幼兒園,并囑咐其子等他來接。不料李某當

日提前下班后將其子接回,并與其子一起吃油餅。朱某得知后,趕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關

于本案,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__

A:朱某對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痛故意

B: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具有間接故意

C: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具有過失

D:朱某對其子的死亡屬于意外事件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答案】Co解析:朱某為防止其6歲的兒子中毒,將其送到幼兒園,并囑咐其

子等他來接,這表明了他不希望兒子中毒,因此不具有直接故意和放任危害結

果發(fā)生的間接故意。朱某已經(jīng)預見到可能發(fā)生此危害結果,以為將其子送到幼

兒園就能避免危害結果的發(fā)生,輕信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發(fā)生,對其主觀心態(tài)應

當認定為過于自信的過失。

33、多選題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wèi)的相同之處包括—

A:目的相同

B:行為的對象相同

C:前提相同

D:危害來源相同

參考答案:AC

本題解釋:

【答案】AC。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異同。正當

防衛(wèi)和緊急避險的相同點在于:(1)目的相同。兩者都是為了保護國家、公共

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權益;(2)前提相同。兩者都必須是合法權益正在受

到侵害時才能實施;(3)責任相同。兩者超過法定的限度造成相應損害后果

的,都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在本題的選項中,選項AC都

是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相同點,而選項BD都是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的區(qū)別,

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Co

34、單選題某甲是間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傷,在群眾抓捕他

時,某甲因驚恐而精神病發(fā)作。則某甲o

A: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減輕處罰

B: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可以從輕處罰

C:不負刑事責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應當負刑事責任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D

解析:《刑法》第18條第2款規(guī)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

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選Do

35、單選題關于緩刑,下列哪一選項是錯誤的?__

A:對于累犯不適用緩刑

B: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適用緩刑

C:對于數(shù)罪并罰但宣告刑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適用緩刑

D:雖然故意殺人罪的法定最低刑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緩刑條件,仍然可以適用緩刑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答案】Bo解析:根據(jù)《刑法》第74條的規(guī)定,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

分子,不適用緩刑。所以A項正確。第72條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

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一)犯罪情

節(jié)較輕;(二)有悔罪表現(xiàn);(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四)宣告緩刑對所

居住社區(qū)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jù)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舉期限內(nèi)從事特定

活動,進入特定區(qū)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

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zhí)行。由于刑法中各種減輕、免除處罰規(guī)定的存在,

數(shù)罪并罰和故意殺人罪最后的宣告刑都有可能為3年以下,所以兩者都有能夠

適用緩刑的可能,C、D均正確。刑法中并未明確規(guī)定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不可適用緩刑,所以B項錯誤。

36、單選題下列犯罪中屬于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是一

A:誣告陷害罪

B:強迫職工勞動罪

c:非法搜查罪

D:侮辱罪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答案】Do解析:侮辱罪屬于告訴才處理的犯罪。

37、單選題李某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發(fā)現(xiàn)有人正盜竊工廠倉庫中的生產(chǎn)器材,便上前阻攔。竊賊掏

出匕首刺向李某,搏斗中,竊賊被李某用力推倒在地,頭撞在被盜器材的鐵角上當場死亡。李某的行為是

A:正當防衛(wèi),不承擔刑事責任

B:過失致人死亡,承擔較輕的刑事責任

C: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承擔刑事責任

D:間接故意殺人,但由于李某是為了保護他人的利益,應當免除刑事責任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正當防衛(wèi)的概念。正當防衛(wèi),是指為了國家、

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

不法侵害人所實施的制止不法侵害且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失的行

為。本題中李某為了使集體財產(chǎn)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實行

防衛(wèi),屬于正當防衛(wèi)。由于歹徒當場使用暴力手段抗拒抓捕,其犯罪性質已經(jīng)

由盜竊罪轉化為搶劫罪?!缎谭ā返?0條第3款規(guī)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

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wèi)行

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wèi)過當,不負刑事責任。因此李某將竊

賊推倒在地,致其死亡的行為屬于特殊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選項A為正確答

案。

38、單選題以下可能構成共同犯罪的是一

A:甲是故意,乙是過失

B:甲、乙都是過失

C:甲無意中幫助乙完成了犯罪

D:甲、乙共同故意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D

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39、多選題搶劫罪與搶奪罪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A:犯罪客體不伺

B:犯罪目的不同

C:犯罪手段不同

D:犯罪結果不同

參考答案:ACD

本題解釋:

【答案】ACD。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搶劫罪和搶奪罪的區(qū)別。搶奪罪和

搶劫罪都是行為人當著被害人的面公然的實施奪取財物的行為;主觀上都是出

于非法占有的目的,為直接故意;主體都是一般主體。兩者的區(qū)別主要有以下

幾點:(1)侵犯的客體不同。搶奪罪侵犯的客體是簡單客體,即公私財產(chǎn)所有

權。而搶劫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即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和他人的人身權利。

(2)犯罪手段表現(xiàn)不同。搶奪罪是趁人不備公然奪取財物,而搶劫罪則是行為

人采取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財物或者直接將財物搶走。

(3)犯罪結果不同。搶奪罪的法定結果為非法占有他人財物,而搶劫罪的法定

結果除非法占有他人財物之外,還包括可能造成被害人傷亡的結果。所以,本

題的正確答案是ACD,

40、單選題某檢察院決定逮捕涉嫌受賄的某市副市長畢某,畢某聞訊后潛逃。為緝捕畢某,有權發(fā)布

通緝令的機關是一。

A:人民檢察院

B:公安機關

C:人民法院

D:某市紀檢委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B

解析:本題屬一般常識,只有公安機關有權發(fā)布通緝令。

41、單選題吳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剝奪政治權利3年。則他實際被剝奪政治權

利的時間應為多少年?____。

A:3年

B:10年

C:13年

D:7年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C

解析:參見《刑法》第58條: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zhí)行完

畢之日或者從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施用于主刑執(zhí)行期間。

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

公安部門有關監(jiān)督管理的規(guī)定,服從監(jiān)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的各項

權利。

42、單選題乙與丙因某事發(fā)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謊稱自己受丙所托帶口信給乙,如果乙不

拿出2000元給丙,丙將派人來打乙。乙害怕被打,就托甲將2000元帶給丙。甲將錢占為己有。對甲的行

為應當如何處理?___

A:按詐騙罪處理

B:按敲詐勒索罪處理

C:按侵占罪處理

D:按搶劫罪處理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A

解析:可以采用排除法來解答本題。首先甲的行為不構成搶劫罪,因為不符合

搶劫罪的行為方式。其次,甲的行為也不構成侵占罪,因為侵占罪的前提是合

法持有他人財務。

43、單選題李某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3年。緩刑考驗期滿后,司法機關查獲李某在緩

刑考驗期內(nèi),曾經(jīng)伙同他人盜竊財物價值達3萬元,對李某應當如何處理?_____

A:不撤銷緩刑,以累犯從重處罰

B:撤銷緩刑,以慣犯從重處罰

C:不撤銷緩刑,以盜竊罪從重處罰

D:撤銷緩刑,前后罪數(shù)罪并罰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答案】Do解析:《刑法》第77條第1款規(guī)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

在緩刑考驗期限內(nèi)犯新罪或者發(fā)現(xiàn)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

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fā)現(xiàn)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

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guī)定,決定執(zhí)行的刑罰?!?/p>

44、單選題根據(jù)《刑法》關于量刑的規(guī)定,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B:對于立功的犯罪分子,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C:對于累犯,應當從重處罰,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

D:累犯不適用緩刑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答案】Bo解析:根據(jù)《刑法》第68條,一般立功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不是“應當”。B錯誤。要牢記一般自首和一般立功都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

罰?!缎谭ā返?5條規(guī)定,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

歲的人犯罪除外。《刑法》第74條規(guī)定,對于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

適用緩刑。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o

45、多選題下列關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確的有______

A: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的,不以共同犯罪論處

B: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犯罪集團的全部罪行處罰

C:事前與盜竊犯罪人通謀、事后為其銷贓的行為,構成盜竊罪的共同犯罪

D:實行犯的實行行為超過了共同犯罪故意范圍的,其他共同犯罪人對超出共同故意范圍的行為不承擔刑

事責任

參考答案:ABCD

本題解釋:

【答案】ABCDo解析:《刑法》第25條第2款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過失犯罪,

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故選項

A正確?!缎谭ā返?6條第3款規(guī)定,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

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故選項B正確。一般地,若事前通謀,事后按照

約定對犯罪分子犯罪所得贓物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

法掩飾、隱瞞的,應按犯罪分子所實施的特定犯罪的共同犯罪處理,故選項C

正確。在共同犯罪中,實行過限行為,由實行該種行為的人獨自承擔刑事責

任,其他共同犯罪人對此不負刑事責任,故選項D正確。本題應ABCDo

46、單選題公、檢、法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監(jiān)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_____個月。

A:3

B:4

C:7

D:6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D

解析:《刑事訴訟法》第58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jiān)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

月?!?/p>

47、單選題下列屬于犯罪中止的是

A: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但犯罪未發(fā)生

B: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發(fā)生

C:在犯罪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結果未發(fā)生

D: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準備了工具,但沒有著手實施犯罪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答案】B。解析: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

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所以B項正確。

48、多選題以下關于追訴時效的說法,錯誤的是_____o

A:追訴時效期限是以法定最高刑為標準,不是以實際應當判處的刑罰為標準

B: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5年,不再追訴’

C:法定最高刑為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15年以后,如果認為有必要追訴,可以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

D: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10年,不再追訴

參考答案:CD

本題解釋:

CD[解析]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15年,不再追訴,故C、D

項說法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CDo

49、單選題被判處死緩的罪犯,死緩執(zhí)行期間,應當予以減刑的條件是―

A:死緩執(zhí)行期間,沒有犯罪的

B:死緩執(zhí)行期間沒有故意犯罪的

C:死緩執(zhí)行期間有悔改表現(xiàn)的

D:死緩執(zhí)行期間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B

解析:《刑事訴訟法》第210條第2款規(guī)定:“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zhí)行的罪

犯,在死刑緩期執(zhí)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死刑緩期執(zhí)行期滿,應當予以

減刑。”

50、單選題李某屬國有企業(yè)的財務人員,私自動用了一筆數(shù)額較大的公款去炒股,一個月后被領導發(fā)

現(xiàn),其行為屬于_____

A:貪污罪

B:挪用公款罪

C:濫用職權罪

D:職務侵占罪

參考答案:B

本題解釋:

【答案】B。解析: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

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shù)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

的,或者挪用數(shù)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李某是國有企業(yè)的財務人

員,屬于國家工作人員,并且挪用數(shù)額較大,用于炒股,構成挪用公款罪,所

以選Bo

51、多選題關于被害人承諾阻卻行為的違法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兒童趙某生活在貧困家庭,甲征得趙某父母的同意,將趙某賣至富貴人家。甲的行為得到了趙某父母

的有效承諾,并有利于兒童的成長,故不構成拐賣兒童罪

B:在錢某家發(fā)生火災之際,乙獨自闖入錢某的住宅搬出貴重物品。由于乙的行為事后并未得到錢某的認

可,故應當成立非法侵人住宅罪

C:孫某為戒掉網(wǎng)癮,讓其妻子丙將其反鎖在沒有電腦的房間一星期。孫某時放棄自己人身自由的承諾是

無效的,丙的行為依然成立非法拘禁罪

D:李某同意丁砍掉自己的一個小手指,而丁卻砍掉了李某的大拇指。丁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罪

參考答案:ABC

本題解釋:

ABC[解析]被害人的承諾只有符合如下條件才可能阻卻行為的違法性:(1)承

諾者對被侵害的法益具有處分權;(2)承諾者必須對所承諾的事項的意義、范

圍具有理解能力;(3)承諾必須出于被害人的真實意志;(4)必須存在現(xiàn)實的

承諾;(5)承諾至遲必須存在于結果發(fā)生時;(6)經(jīng)承諾所實施的行為不得超

出承諾的范圍。此外,雖然沒有得到被害人承諾,但如果推定被害人會承諾

的,也阻卻行為的違法性。A項中,趙某的父母對于被侵害的法益沒有處分

權,而趙某自身對于承諾的事項不具有理解能力,因此承諾無效,A項錯誤。B

項中的情況可以推定被害人會做出承諾,因此可以阻卻行為的違法性,B項錯

誤。C項中,作為成年人的孫某承諾放棄自己短暫的自由是有效的,丙的行為

不構成犯罪,c項錯誤。D項中,丁某實施的行為超出了李某的承諾范圍,因此

構成犯罪,D項正確。故本題答案為ABC。

52、多選題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刑事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審判須滿足的條件包括

A:案件事實清楚

B:證據(jù)充分

C: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

I):公訴人或自訴人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

參考答案:ABC

本題解釋:

ABC[解析]《刑事訴訟法》第208條第1款規(guī)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判:(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的;

(二)被告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的;(三)被告人

對適用簡易程序沒有異議的。”故應排除D項。

53、單選題下列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是

A:武大飲酒過量神志不清,暴打妻子致其重傷

B:劉二見胡同里有一人強暴婦女,于是拿磚頭將其打昏,事后鑒定為重傷

C:張三15歲,盜竊珠寶店財物價值20余萬元

D:李四精神病發(fā)作砍死其父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答案】A。解析:《刑法》第18條第4款規(guī)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

責任,A項當選。B項屬于正當防衛(wèi)。C項未滿16周歲未成年人只對故意殺

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罪負刑事責任,故張三不應負刑事責任。D項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

時候造成危害結果,不負刑事責任。

54、單選題符合下列哪一情形而在五年以內(nèi)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不構成累犯?

A:前罪的刑罰執(zhí)行完畢以后

B:赦免以后

C:緩刑考驗期滿以后

D:假釋考驗期滿以后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答案】Co解析:《刑法》第65條規(guī)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

分子,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內(nèi)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

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

除外?!彼訟、B不選。

《刑法》第85條規(guī)定“如果沒有本法第八十六條規(guī)定的情形,假釋考驗期滿,

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jīng)執(zhí)行完畢,并公開予以宣告?!彼?,假釋考驗期滿符合

刑罰已經(jīng)執(zhí)行完畢的條件,可以構成累犯,選項D不選。

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zhí)行,不屬于刑罰執(zhí)行完畢,所以C選項應

選。

55、單選題金融犯罪的表現(xiàn)形式不同。下列屬于金融犯罪的是

A:對違法票據(jù)承兌、付款

B: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的操作風險

C:由于銀行自身不完善的流程造成的操作風險

D:由于銀行自身不完善的系統(tǒng)漏洞造成的操作風險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A[解析]金融犯罪,是指發(fā)生在金融活動過程中,違反金融管理法規(guī),破壞金融

管理秩序,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缎谭ā返?89條第1款規(guī)定,銀行或

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在票據(jù)業(yè)務中,對違反票據(jù)法規(guī)定的票據(jù)予以承

兌、付款或者保證,造成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

重大損失的,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B、C、D三項不構成金融犯罪。故本題選

Ao

56、單選題對于判處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可以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

A:確有悔改表現(xiàn)

B:確有立功表現(xiàn)

C: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yī)的

D:正在提出申訴的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C

解析:《刑事訴訟法》第214條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

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

(-)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yī)的;

(二)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p>

57、單選題某甲,男,16歲,因與其父共同涉嫌貪污而被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在審查起訴過程中,

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guī)定,公訴人訊問某甲時,下述正確的做法是____。

A: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B:應當通知其監(jiān)護人到場

C:應當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D:應當通知其聘請的律師到場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A

解析:《刑事訴訟法》第14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

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對于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

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訴訟

參與人對于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

為,有權提出控告。”

58、單選題下列情形哪一項屬于自首?

A:甲殺人后其父主動報案并將甲送到派出所,甲當即交代了殺人的全部事實和經(jīng)過

B:甲和乙共同貪污之后,主動到檢察機關交代自己的貪污事實,但未提及乙

C:甲和乙共同盜竊之后,主動向公安機關反映乙曾經(jīng)詐騙數(shù)千元,經(jīng)查證屬實

D:甲給監(jiān)察局打電話,承認自己收受他人1萬元賄賂,并交代了事情經(jīng)過,然后出走不知所蹤

參考答案:A

本題解釋:

【答案】A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

的解釋》第1條規(guī)定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jīng)親友規(guī)勸、陪同投案

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

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A選項正確。

該解釋第1條還規(guī)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

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

實,才能認定為自首。”B選項中未供述同案犯乙,C選項中未供述本人罪行,

均不成立自首。

依據(jù)該解釋第1條的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

首?!盌選項中甲出走不知所蹤,屬于自動投案后又逃跑的情況,也不能認定

為自首。

59、單選題甲、乙為劫取財物將在河邊散步的丙殺死,當場取得丙隨身攜帶的現(xiàn)金2000余元。甲、

乙隨后從丙攜帶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總經(jīng)理。兩人經(jīng)謀劃后,按名片上的電話給丙的妻子丁打電話,

聲稱丙已被綁架,丁必須于次日中午12點將10萬元現(xiàn)金放在某處,否則殺害丙。丁立即報警,甲、乙被

抓獲。關于本案的處理,下列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__

A:搶劫罪和綁架罪并罰

B:以故意殺人罪、盜竊罪和綁架罪并罰

C:以搶劫罪和敲詐勒索罪并罰

D:以故意殺人罪、侵占罪和敲詐勒索罪并罰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搶劫過程中故意殺人案件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規(guī)

定:“行為人為劫取財物而預謀故意殺人,或者在劫取財物過程中,為制服被

害人反抗而故意殺人的,以搶劫罪定罪處罰?!彼?,甲和乙為劫取財物而將

丙殺死,當場取得現(xiàn)金2000元的行為應認定為搶劫罪。

行為人故意殺死被害人后,又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被害人被綁架為名,向其

親屬索取財物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架罪,在客觀

方面表現(xiàn)為利用被綁架人的親屬或者他人對被綁架人安危的考慮,劫持或者控

制他人,提出勒索財物的要求。行為人是否實際綁架了他人,是勒索財物行為

構成綁架罪還是敲詐勒索罪的關鍵所在。所以甲和乙將丙殺害后,又臨時起意

給丙妻丁打電話,聲稱丙已被綁架,勒索現(xiàn)金10萬元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

應當對二人的上述行為以搶劫罪和敲詐勒索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所以C選項為正

確答案。

60、單選題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在管制的判決和執(zhí)行方面,下列哪一說法是不正確的?

A: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shù)罪并罰時最高不得超過3年

B: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qū)矯正

C:對于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勞動中應酌量發(fā)給報酬

D: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zhí)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答案】Co解析:依據(jù)《刑法》第38條和第69條的規(guī)定,管制的期限,為三

個月以上二年以下。數(shù)罪并罰時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

子,依法實行社區(qū)矯正。所以A、B選項的內(nèi)容本身是正確的。根據(jù)《刑法》第

39條的規(guī)定,對于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所以C選

項內(nèi)容本身是錯誤的。在勞動中應酌量發(fā)給報酬的是對判處拘役的犯罪分子的

執(zhí)行內(nèi)容。根據(jù)《刑法》第41條的規(guī)定,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zhí)行之日起計

算;判決執(zhí)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二日。所以D選項不選。

61、單選題下列有關刑事訴訟證據(jù)的表述,錯誤的是_____。

A: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jù),重調(diào)查研究,不輕信口供

B: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jù)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C: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jù)確實、充分的,不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D:行政機關在行政執(zhí)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shù)據(jù)等證據(jù)材料,在刑事

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jù)使用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C[解析]《刑事訴訟法》第53條第1款規(guī)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

據(jù),重調(diào)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jù)的,不能認定

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jù)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

有罪和處以刑罰?!惫蔆項錯誤,應選。

62、單選題下列與不作為犯罪相關的表述,哪一選項是正確的?_____

A:甲警察接到報案:有歹徒正在殺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現(xiàn)場,但只是站在現(xiàn)場觀看,沒有采取任何措

施。此時,縣衛(wèi)生局副局長劉某路過現(xiàn)場,也未救助被害婦女。結果,歹徒殺害了該女子。甲和劉某都是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都沒有履行救助義務,均應成立瀆職罪

B:甲非常討厭其侄子乙(6歲)。某日,甲攜乙外出時,張三酒后駕車撞傷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

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離開了現(xiàn)場。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張三負有救助義

務,所以甲不構成不作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發(fā)現(xiàn)自家門前放著一包來歷不明、類似面粉的東西。甲第二天上班時拿到實驗室化

驗,發(fā)現(xiàn)是海洛因,于是立即倒入廁所馬桶沖入下水道。甲雖然沒有將毒品上交公安部門,但不構成非法

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規(guī)定,任何人發(fā)現(xiàn)火災都必須立即報警。過路人甲發(fā)現(xiàn)火災后沒有及時報警,導致火災蔓

延。甲的行為成立不作為的放火罪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答案】C。解析:不作為是指在能夠履行自己應盡義務的情況下,不履行該義

務。成立不作為犯罪必須具備以下客觀要件:(1)行為人具有某種特定的義

務。義務的來源通常包括:①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義務;②職務或業(yè)務上要求的義

務?,③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④先行行為造成的。(2)行為人

能夠履行特定義務。(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據(jù)此a項中縣衛(wèi)生局副局長

劉某雖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但對阻止犯罪行為并不具有法律或職務上的義

務,不成立犯罪。同理d項中路人也不構成不作為犯罪。b中甲攜6歲的侄子

乙外出,由于這一先行行為,甲對乙便負有救助的義務。甲構成不作為。故

ABD三項表述均有誤。

63、單選題我國刑法對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分為

A:主犯、脅從犯、預備犯、教唆犯

B:首犯、脅從犯、未遂犯、幫助犯

C:主犯、實行犯、幫助犯、從犯

D:主犯、從犯、脅從犯、同時還規(guī)定了教唆犯

參考答案:D

本題解釋:

參考答案:D

解析:《刑法》第26規(guī)定:“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

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

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

全部罪行處罰。對于第三款規(guī)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

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