級索煤礦地質報告_第1頁
級索煤礦地質報告_第2頁
級索煤礦地質報告_第3頁
級索煤礦地質報告_第4頁
級索煤礦地質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滕州市級翔(集團)級索煤礦山東省煤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五月滕州市級翔(集團)級索煤礦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編寫單位:山東省煤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項目負責:王峰編寫:王峰郭艷培審查人:來慶新經理:劉福廣提交報告單位:滕州級翔(集團)級索煤礦報告提交時間:二〇一〇年五月目錄第一章礦井及井田概況第二章以往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評述第三章地質概況第四章區(qū)域水文地質第五章礦井水文地質第六章礦井開采受水害影響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難易程度評價第七章礦井水文地質類型的劃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議附圖順序號圖號圖名比例尺11山東省滕縣煤田(北部)級索煤礦綜合水文地質圖1:500022山東省滕縣煤田(北部)級索煤礦綜合柱狀圖1:20033-1山東省滕縣煤田(北部)級索煤礦12煤充水性圖1:200043-2山東省滕縣煤田(北部)級索煤礦14沒充水性圖1:200053-3山東省滕縣煤田(北部)級索煤礦16煤充水性圖1:500063-4山東省滕縣煤田(北部)級索煤礦17煤充水性圖1:500074山東省滕縣煤田(北部)級索煤礦水質化驗圖1:5000附表1、抽水試驗成果匯總表2、水質分析成果匯總表3、漏水鉆孔統(tǒng)計表

第一章礦井及井田概況第一節(jié)礦井及井田基本情況山東省滕州市級翔(集團)級索煤礦,位于滕州市級索鎮(zhèn)境內,隸屬于滕州市,為地方國有煤礦。1985年棗莊煤炭工業(yè)局以“(85)棗地煤字第124號”文批準了《滕縣級索煤礦初步設計》,1986年3月10日由山東省地方煤礦建井工程處破土興建,1991年10月建成并試生產,設計生產能力為9萬噸/年,1993年由棗莊市工業(yè)設計院進行改擴建設計,山東省煤炭工業(yè)局和山東省計劃委員會分別以“(93)魯煤基字第349號、(93)魯計工—(基)第784號”文審查確定,將井型由9萬噸/年改為21萬噸/年。礦井開采12下、14、16、17四層煤,采用一對立井開拓,為單一水平上下山開采。主、副井位于井田中部,主井坐標:X=20495712.668,Y=3877778.910,副井坐標:X=20495684.604,Y=3877796.341,主、副井井口標高均為+39.5m,井底車場標高為-64m。礦井東翼以-88m,西翼以-127m作為主要開采水平。中央變電所及主要運輸和回風巷道布置在16層煤中,水倉泵房設在16層煤-127m水平。礦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風方式。主井提升煤矸、下放物料和設備兼進風,副井提人兼回風。采煤方法:采用傾斜長壁后退式全部冒落法,電煤鉆打眼,放炮落煤,溜子運輸,工作面長度60~90m,村莊壓煤采用條帶開采。第二節(jié)井田位置、交通一、位置級索煤礦位于山東省滕州市級索鎮(zhèn)及微山縣留莊鄉(xiāng)交界處,行政區(qū)劃歸級索鎮(zhèn)、留莊鄉(xiāng)管轄。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5′29″~116°58′24″,北緯:35°00′05″~35°02′50″。二、范圍2005年之前級索煤礦井田范圍是由六個拐點坐標圈定的,面積為5.1625km2,開采標高-50m~-200m。為合理利用煤炭資源,2005年10月級索煤礦與王晁煤礦就井田邊界調整達成協(xié)議,礦井邊界調整后,級索煤礦重新辦理了新的采礦許可證,該采礦許可證由山東省國土資源廳于2006年3月15日頒發(fā),證號3700000620057。有效期限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井田范圍:自然邊界東以張坡斷層與17煤層露頭相交點,西至41勘探線,南到17煤露頭線,北以張坡斷層為界。平面上呈長條形,東西平均長約5.8km,南北平均寬約1.2km,以8個拐點坐標圈定其范圍,面積5.5795km2,拐點坐標見表1-2-1.級索井田礦區(qū)拐點坐標表1-2-1點號XY備注13876059.0020493132.00開采深度:由-50m米至-299m米標高。23877213.5120494052.8733878353.0020495371.0043879223.0020495704.0053879399.0020496187.0063879900.0020497570.0077877520.0020495777.0083874925.0020493838.00三、交通級索煤礦位于京滬鐵路線、京福高速公路和104國道西側,東距滕州市火車站20km。井田內公路可直達濟寧、滕州、微山等縣市。西、南為南四湖,礦井西距留莊港航運碼頭3km,可通往京杭大運河。公路縱橫交錯,水陸交通極為便利。(見圖1-2-1)。圖1-2-1級索煤礦交通位置示意圖第三節(jié)地形地貌井田內地形平坦,地勢由東向西逐漸降低,地面坡度約千分之一,屬濱湖沖積平原,海拔標高+39m~+35m。工業(yè)廣場及井口標高分別為+38.0m和+39.5m。第四節(jié)水文氣象一、水文井田東北部有小黑河,由東向西流經本井田匯入北沙河。為一人工改造的季節(jié)性河流。該河流僅在每年的豐水期存在積水,平時干涸。井田西有南四湖中的獨山湖,湖面遼闊,常年積水;最高洪水位達+36.48m。二、氣象本井田氣象屬華北類黃河南區(qū),為季風型過度性氣候。據(jù)滕州市氣象局近年來的資料,結合已往的氣象資料敘述如下:(一)氣溫近年來最高氣溫38.9℃(1988年7月7日),最低氣溫-15.2℃(1990年2月1日),平均氣溫14.0℃。1、2月份氣溫最低,7月份氣溫最高。歷年最高氣溫40.4℃(1966年7月中旬),最低氣溫-21.8℃(1957年1月中旬)。(二)降水歷年雨季一般始于6月下旬,9月中旬結束,以7、8月份雨量最多。近年來年最大降水量991.1mm(1993年),年最小降水量415.3mm(1988年),平均年降水量707.3mm;日最大降水量220.2mm,其中官橋鎮(zhèn)最大日降水量達410.0mm,超過歷年最高日降水量。往年年最大降水量1245.8mm(1964年),年最小降水量388.9mm(1981年),日最大降水量230.3mm(1958年6月30日)。(三)濕度近年來平均相對濕度69%,最小相對濕度4%(1988年1月22日)。往年最小相對濕度1%(1962年3月23日)。(四)蒸發(fā)量近年來年平均蒸發(fā)量1554.0mm,年最大蒸發(fā)量1731.2mm(1988年),年最小蒸發(fā)量1388.0mm(1991年)。(五)氣壓近年來平均氣壓1009.7毫巴,最高氣壓1036.3毫巴(1993年12月17日),最低氣壓984.8毫巴(1993年4月23日)。(六)積雪近年來平均積雪2.5cm,最大積雪6cm(1990年1月31日),最小積雪1cm(1988年12月)。(七)凍土近年來最大凍土深度14cm(1988年12月17日),最小凍土深度5cm(1992年)。往年最大凍土深度30cm(1963年2月5日)。最早凍結日期10月28日(1966年),最晚凍結日期3月25日(1970年)。(八)地表溫度近年來平均地溫16.3℃,極端最高值65.4℃(1988年7月8日),極端最低值-18.7℃(1991年12月29日)。往年極端最高值68.5℃(1958年6月27日),極端最低值為-21.4℃(1964年2月17日)。三、地震1979年7月滕縣地震辦公室提供資料:根據(jù)中國科學院出版的全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棗莊市、滕縣、微山縣定為7度區(qū)。第五節(jié)排水設施能力現(xiàn)狀礦井排水系統(tǒng)設在-127m水平,設有中央水倉泵房,安設3臺150D30×7型水泵,一臺工作,一臺備用,一臺檢修,兩趟直徑159mm×7mm排水管路直通地面,一級排水。水泵排水能力為155m3/h,揚程210m,總排水能力為308m3/h;配用電機型號為YB315L1-4,功率160Kw。井下中央水倉布置于-127m水平,設有左倉和右倉,水倉有效凈斷面6m2,長度440m,有效容積1584m3(其中左倉780m3,右倉804m3),礦井實際觀測最大涌水量為61.7m3/h,礦井8小時的正常涌水量為490m3,當一個水倉清理時,另一個水倉容量能滿足8小時正常涌水量。水泵、水管總排水能力滿足24小時礦井的最大涌水量,因此能夠滿足《煤礦安全規(guī)程》對于排出礦井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的要求。東三采區(qū)正常涌水量為30m3/h,最大涌水量35m3/h。排水系統(tǒng)設在-174m水平,,安設3臺DA1-100×8型水泵,兩趟直徑108mm×6mm排水管路一級排至-88m水平運輸大巷水溝。水泵排水能力54m3/h,揚程140m;配用電機型號YB2-200L2-2,功率37Kw。水倉布置于-174m水平,水倉斷面積5m2,長度40m,有效容量150m3,采區(qū)4小時的正常涌水量為120m3/h,水倉容量滿足要求。東二采區(qū)正常涌水量為25m3/h,最大涌水量35m3/h。排水系統(tǒng)設在-158m水平,,安設2臺DA1-100×8型水泵,兩趟直徑108mm×6mm排水管路一級排至-88m水平運輸大巷水溝。水泵排水能力54m3/h,揚程140m;配用電機型號YB2-200L2-2,功率37Kw。水倉布置于-158m水平,水倉斷面積5m2,長度30m,有效容量120m3,采區(qū)4小時的正常涌水量為100m3/h,水倉容量滿足要求。第二章以往地質和水文地質工作評述第一節(jié)建井前期各階段工作成果評述一、地質工作成果評述1957年原華東煤田地質局123隊對北起濟南、南至薛城、東起平邑、西到巨野的1054km2的魯西地區(qū)進行了普查找煤填圖(1:20萬),發(fā)現(xiàn)和證實了滕縣等煤田,提交了《魯西踏勘報告》。1958年12月原山東省煤炭工業(yè)局地質勘探局123隊提交了《山東省滕縣煤田(南部)綜合勘探普查及第Ⅰ精查區(qū)地質報告書》。1960年2月原山東省煤炭工業(yè)局地質勘探局123隊提交了《山東省滕縣煤田第Ⅰ精查勘探區(qū)綜合地質報告》。1982年6月山東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隊提交了《山東省滕縣煤田滕北勘探區(qū)普查地質報告》。這些勘探地質報告為井田勘探、建井提了可貴的地質資料。但是由于地質勘探程度較低,地質資料遠不能滿足礦井設計和建設的需要。1985年9月山東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隊提交了《山東省滕縣煤田級索井田地質資料》。1985年10月經原山東省地方煤炭局以(85)魯?shù)厣?73號文批準。以此作為最終地質勘探成果,供設計和生產部門使用。(一)鉆探工作1.鉆探工程量本井田普查、詳、精查階段共施工鉆孔20個,鉆探工程量3644.36m。各階段工程量見表2-1-1。勘探工程統(tǒng)計表表2-1-1項目勘探階段工程量施工時間施工單位鉆孔(個)工程量(m)普查1183.171958.4~1960.1123隊91761.341980.11~1981.7山東煤田地質局第一勘探隊詳、精查91579.131985.1~1985.7山東煤田地質局第一勘探隊計193523.64建井1120.72合計203644.362.鉆探工程質量評述(1)鉆孔質量本井田從1957年開始普查找煤,歷經二十九年時間。普、詳查階段施工的鉆孔均按煤炭部1978年頒發(fā)的“煤田勘探鉆孔質量標準”對鉆探、測井和綜合質量等級分別進行了驗收評定,鉆探級別甲級15個,綜合級別甲級15個,甲級孔率均為100%。其中33-28、33-29、33-15號孔因抽水未驗收而未參加評級。鉆孔質量等級統(tǒng)計表表2-1-2勘探階段鉆孔(個)有級別無級別鉆探級別綜合級別特甲乙丙等外特甲乙丙普查119299詳、精查9999合計201821818(2)煤層質量井田內共穿過各可采煤層的見煤點40個,可采見煤點30個,勘探各階段施工的鉆孔可采煤層煤芯總長度為24.85m,穿過可采煤層總厚度為34.20m,煤芯平均采取率達88%(不包括不要求取芯、無芯點)。各可采煤層的鉆探級別和鉆探、測井綜合級別見表2-1-3。由表2-1-3可以看出,各個勘探階段的煤層質量較好。煤層質量統(tǒng)計表表2-1-3勘探階段煤層點數(shù)鉆探級別綜合級別甲乙級占%甲乙丙無芯甲乙丙優(yōu)質合格不合格優(yōu)質合格不合格普查261712182100詳、精查1321746131627715100補充勘探4328924384198合計40927764185037037299(3)巖芯采取普查階段除1958~1981年施工的鉆孔外均為全取芯或分段取芯。詳、精查階段煤系地層基本全取芯,設計了解奧陶系灰?guī)r溶蝕、裂隙發(fā)育情況的鉆孔,自本溪組至奧灰全取芯。詳、精查施工中認真執(zhí)行了設計,取芯層段進行了詳細分層和鑒定,巖芯采取達到了設計要求。取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