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guān)分析研究_第1頁
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guān)分析研究_第2頁
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guān)分析研究_第3頁
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guān)分析研究_第4頁
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guān)分析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8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相關(guān)研究摘要:為引導大學生的進行合理歸因、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并最終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運用文獻研究的方法對現(xiàn)代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文獻進行整理,從三者之間的特點、相關(guān)關(guān)系等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分析文獻資料,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jié)論:1、采取消極的歸因方式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從而影響學習和生活。但是,也有研究從正面證實了那些積極歸因方式的人能夠更好的處理學業(yè)和生活中的事情,具有較為健康的心理。2、自我效能感影響人們的歸因模式,同時歸因方式也對個體的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3、大學生對負性事件的歸因方式、體驗到的自我效能感,都會影響到個體的心理健康。關(guān)鍵詞: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Abstract:Inordertoguidetheconductofreasonableattributedtocollegestudents,enhancetheirself-efficacy,andultimatelyimprovetheirmentalhealth,theresearchdiscusstheattributionalstyle,self-efficacyandmentalhealthofmoderncollegestudents,fromdocumentmaterials,Itwillbefromthefeaturesandotheraspectsofrelationshipamongthemtodotheresearch.Byanalyzingthedocumentmaterials,wecandrawthefollowingconclusions:1、peoplewhotakeanegativeattributionalstylearemorelikelytosufferfromdepression,whichaffectstheirstudyandlife.However,otherresearchhasalsoconfirmedfromthepositiveattributionofthosepositivepeoplewhoarebetterabletodealwiththingsinschoolandlife,andtheirmentalhealtharemorehealthy.2、Self-efficacyhasaneffactofpeople'sattributionalstyle,atthesametime,attributionalstyleisimpacting.Individual`sself-efficacy.3、CollegeStudents`attributionalstyleonthenegativeevents,andtheself-efficacyexperience,willinfluencetheindividual'smentalhealth.Key-words:attributionalstyle,self-efficacy,mentalhealth在個體畢生發(fā)展的歷程中,大學階段是人生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是人才成長的重要階段,此時他們一般都處在自己一生中最具活力的一個時期,所以無論是獲得成功還是遭遇失敗,他們都勇于去承擔責任(歸因于內(nèi)在因素>。將正性事件的發(fā)生歸因于個體內(nèi)在的因素,可以增強個體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提高自信心,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而將負性事件歸因于內(nèi)在因素,說明當代大學生勇于正視自己內(nèi)在的不足之處,勇于自己承擔責任,對于今后奮發(fā)上進具有積極的激勵作用。但如果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話,這種歸因方式也容易導致個體產(chǎn)生自怨自責、后悔等不良情緒,這種負性情緒如果不能及時排解,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個體的身心健康。因此良好的歸因方式對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很關(guān)鍵。為了能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生活,人們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更需要對自己充滿信心,確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水平,只有那些相信自己能夠解決問題的人,即具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才能更好地面對挫折。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高校關(guān)注的熱點,也是困擾教育工作者的難點之一,由于大學的學習、生活及環(huán)境的變化,給個體帶來了壓力與挑戰(zhàn),隨之出現(xiàn)的情緒困擾與心理問題大大增加。因此,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而對指導大學生進行合理歸因及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國大學生的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具有什么特點?他們與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如何?本研究擬運用文獻研究的方法對現(xiàn)代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文獻進行整理,從三者之間的特點、相關(guān)關(guān)系等方面進行研究。1.歸因方式1.1歸因方式概念歸因(Casualattribution>是指原因的歸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歸因指人對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精神文化現(xiàn)象等做出解釋、說明的過程。狹義的歸因?qū)V甘切睦韺W意義上的歸因,是指個體根據(jù)行為或事件的結(jié)果,通過感知、思維、推理等內(nèi)部信息加工過程而確定造成該結(jié)果的原因的認知活動[1]。歸因方式也稱“歸因風格”或“解釋方式”(attributionalstyle或explanatorystyle>指個體所具有的獨特的歸因認知方式及由此產(chǎn)生的特有的歸因傾向,或者說是個體在過去經(jīng)驗和當前期望的基礎上,對不同的事件或行為以一種相似的或習慣性的方式做出原因推理的傾向性。1.2歸因理論美國心理學家海德(Heider>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最早提出歸因理論。經(jīng)過不斷的完善,具有代表性的歸因理論主要有:(l>單維度歸因理論。歸因理論的創(chuàng)立者海德1958年出版了《人際關(guān)系心理學》一書,他將個人行為的原因分為內(nèi)部、外部兩大類別,并詳細分析了歸因活動的普遍性以及歸因?qū)θ藗兊闹匾饬x。他認為每個人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行為可能來自外部環(huán)境,也可能來自內(nèi)部因素。他提出了人們尋找原因所遵循的一般原則—“協(xié)變原則”(Covariationprincple>,就是說當一種因素與待解釋的行為事件協(xié)同變化時,它就會被定為該行為事件的原因。(2>相應推斷理論。瓊斯(E.E.Jones>和戴維斯(K.E.Davis>于1965年提出了“相應推斷理論”(Theoryofcorrespondentinfrence>。該理論認為人們在知覺和自我概念及其各個特定方面,包括生理自我、道德倫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社會自我,均與個體心理健康狀況負相關(guān),自我概念較積極的被試其心理健康狀況較良好。樊富氓、付吉元[10]采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及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1006名大學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進行了測量,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較高的正相關(guān),也就是說自我概念得分高的大學生其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其中自我總分與憂郁、人際關(guān)系敏感、精神病性、強迫因子有較高負相關(guān)。葉映華,楊宏飛[11]研究了初中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各因子均呈負相關(guān),癥狀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低,這與樊富眠、付吉元對大學生進行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姚信[12]研究了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guān)系,同樣發(fā)現(xiàn)了與樊富氓、付吉元相同的結(jié)論。都浩麗,王國芳[13]研究了青春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認為自我概念各維度和心理癥狀各因子基呈顯著負相關(guān),自我概念水平對心理健康狀況有較強的預測性??偟膩碚f,自我概念較高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好于自我概念較低的青少年。楊昭寧、孔祥軍[14]對大學生的自我概念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幸福感指數(shù)各維度與自我概念總分顯著正相關(guān),總體情感指數(shù)、生活滿意度、幸福感指數(shù)與自我批評因子有顯著負相關(guān),與自我概念其他各因子有顯著正相關(guān)。4.3大學生自我效能與歸因方式的相關(guān)研究在自我效能與歸因方式的相關(guān)研究[15]中,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是自我效能影響人們的歸因模式。第二是歸因方式對其自我效能產(chǎn)生影響。個體主動對結(jié)果進行積極的歸因,對自我的能力就產(chǎn)生較強的信任感,其行為的堅持性將更強,也愿意應付學業(yè)上的挑戰(zhàn);其自我效能也會增強;相反,如果進行消極的歸因,個體將可能會因?qū)ψ晕胰狈π判亩麡O應付,從而影響自我效能。同時研究指出成功經(jīng)驗對效能期望的影響還要受個體歸因方式的左右,如果把成功歸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會增強效能,把失敗歸因于內(nèi)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會降低效能。因此,歸因方式直接影響自我效能的形成。Schunk(1982>實驗顯示對過去的行為給予努力歸因反饋較之于對將來的行為給予努力歸因的反饋,對提高自我效能更有效。研究表示自我效能感高者往往把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失敗歸因為努力不夠。這種采用內(nèi)部歸因的思維方式促進了動機水平的提高及活動的成功。但是是采用能力歸因,還是采用努力歸因,以及何時采用能力歸因或努力歸因?qū)μ岣咦晕倚芨惺遣煌摹?.4以往對大學生歸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相關(guān)研究的幾個結(jié)論4.4.1采取消極的歸因方式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癥,從而影響學習和生活。但是,也有研究從正面證實了那些積極歸因方式的人能夠更好的處理學業(yè)和生活中的事情,具有較為健康的心理。4.4.2自我效能感影響人們的歸因模式,同時歸因方式也對個體的自我效能感產(chǎn)生影響。4.4.3大學生對負性事件的歸因方式、體驗到的自我效能感,都會影響到個體的心理健康。參考文獻【1】【5】張學軍.大學生歸因方式與心理健康、創(chuàng)造性、未來成就能力的相關(guān)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02.【2】【6】李成齊.大學生歸因方式及其與心理健康關(guān)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3】[美]A.班杜拉著.林穎等譯.思想和行動的社會基礎一一社會認知論(下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程瑋.大學生心理教育與發(fā)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4-11.【7】胡勝利.歸因方式對,訟理健康的影響及干預研究之概觀[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2(2>:461-464.【8】張彩霞.歸因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3>:101-103.【9】陳衛(wèi)旗.自我概念、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5(4>:212-214.【10】樊富鞏,付吉元.大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相關(guān)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15(2>:76-77.【11】葉映華,楊宏飛.初中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的關(guān)系研究[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3,2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