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名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名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末測試試卷
一、null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土地是承載萬物的媒介?!抖Y記》云:“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币驗橥恋氐闹匾裕瑢ν恋氐囊缿僖渤蔀槿祟惖囊粋€古老而重要的心理情結。盡管“戀土情結”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世界上的各個民族也都有對土地的崇拜和依戀現(xiàn)象,但在中國文化中,這種“戀土情結”卻表現(xiàn)得最為鮮明、最為持久。在費孝通先生看來,傳統(tǒng)中國就是鄉(xiāng)土社會,如《鄉(xiāng)土中國》一書所描述的:“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鄉(xiāng)土”才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底色??梢哉f,對土地的依戀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基因,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邏輯。
作為一種物質(zhì)和元素,土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傳說,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共識和集體記憶。早在先秦流行的中國傳統(tǒng)“五行”觀念中,土就是居中的,最為尊貴也最為重要。中國人不僅把土地看作是一切生命的母體,也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靈魂的歸宿。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入土為安”也是一種重要的死亡和喪葬觀念。選擇一方“風水寶地”,不僅能夠護佑自己,也可以護佑整個家族。中國人信仰的“風水觀念”也與土地密切相關。
中國人對土地的崇拜和依戀在漢語和漢字中也有鮮明的體現(xiàn)?!班l(xiāng)土”“風土人情”“土生土長”等詞語都體現(xiàn)了對土地的依戀。中國古代常常用“社稷”來代表國家,“社”,即土地神,“稷”則是谷神。在中國文化中,土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為“國家”的代表,這當中體現(xiàn)的即是農(nóng)業(yè)民族的土地崇拜觀念。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幾乎每個村落都有土地廟,里面伺奉著“土地公公”或“土地奶奶”。在鄉(xiāng)民的眼里,土地神是一方鄉(xiāng)土的保護神?!耙环剿烈环饺恕?,正是通過這樣一種對土地的崇拜觀念和祭祀儀式,日復一日,這方土地上的人們就形成了一個共同體“社會”。可以說,中國文化飽含了對土地的歷史記憶,從神話傳說到民間信仰再到我們的語言詞匯,處處可見“戀土情結”的印記。
對土地的依戀和崇拜伴隨了中國文化的始終,并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不論游子、戰(zhàn)士還是商人或移民,他們都會帶一包家鄉(xiāng)的泥土在身邊?!傍B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痹趥鹘y(tǒng)中國人的觀念中,土地既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物質(zhì)財富,也是一種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
土地給中國人帶來的不僅是財富,也是一種安全感和穩(wěn)定感。正是千百年來對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影響到了士人的價值觀,“大人不華,君子務實?!币幌蚴侵袊ベt先哲所倡導的一種精神。
中國人對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個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固守土地使中國人變得十分溫和,樂天知命,安土重遷,這樣的民族本能地反對暴力和侵略,追求和平?!鞍餐炼睾跞?,故能愛?!敝袊鴤鹘y(tǒng)儒家思想更是把“安土”和“修身”聯(lián)系在一起,如《禮記》中所言:“不能安土,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其身?!?/p>
土地與“鄉(xiāng)土”情結也影響著中國人的交往觀念。遠親不如近鄰,中國人的社交圈子往往局限在他們生長的那塊土地上,“鄉(xiāng)土情誼”在中國人的交往觀念中顯得十分重要,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特征。改革開放以來,“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同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浙江的溫州人就用“一人帶一人去,一家?guī)б患胰ァ钡姆椒ǎ押芏嗤l(xiāng)和產(chǎn)業(yè)帶到了世界各地?!班l(xiāng)土文化資本”“鄉(xiāng)誼關系”成為華人交往實踐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
在人與土地的關系中,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這種觀念無疑是一種中國智慧,對于今天的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而言,也極富啟示價值。立足新時代,只有深刻認識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文化中的“戀土情結”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發(fā)展,我們才能真正地建立“文化自信”,并在社會層面實現(xiàn)“天時、地利、人和”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摘編自潘祥輝《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戀土情結”及其揚棄》)
材料二:
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造成了文化體制的高度集中,也造成了中華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因而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覺性非常強烈,這是由我們的歷史文化決定的。余光中經(jīng)歷了“雙重放逐”,先是到因政治因素與大陸相隔的寶島臺灣,后來又赴美留學,在另一個不同文化的海外生活,他先是接受臺灣另一種政治形態(tài)的熏陶,后又受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他也曾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懷疑,但是思維中固存的“落葉歸根”的想法讓多愁善感的詩人的鄉(xiāng)土情結尤為濃重,以致后來他意識到他的西化是蒼白和空虛的,然后清醒地回歸并堅定傳統(tǒng)文化的路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這是一種鄉(xiāng)愁情結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皈依和堅守。
余光中對于鄉(xiāng)愁的看法是:“所謂鄉(xiāng)愁,原有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層次,不必形而下地系于一鄉(xiāng)一鎮(zhèn)。地理當然不能搬家,民族何曾可以改種,文化同樣換不了心,歷史同樣整不了容。鄉(xiāng)愁并不限于地理,他應該是立體的,還包含時間。一個人的鄉(xiāng)愁如果一鄉(xiāng)一鎮(zhèn)就可以解,那恐怕只停留在同鄉(xiāng)會的層次。真正的華夏之子潛意識深處耿耿不滅的,仍然是漢魄唐魂,鄉(xiāng)愁則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直經(jīng)橫緯,而與整個民族禍福共承,榮辱同當?!边@段話映射出他認為鄉(xiāng)愁中應包含的“文化回歸”和對中華民族血脈的認同。“真正的華夏之子潛意識深處耿耿不滅的,仍然是漢魄唐魂,鄉(xiāng)愁則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直經(jīng)橫緯,而與整個民族禍福共承,榮辱同當?!边@種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投射于他的詩中,更是表現(xiàn)出余光中對故園的渴念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摘編自傅天虹《詩國的游子—論余光中詩歌的原鄉(xiāng)性》)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戀土情結”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各個民族,但在中國文化中,表現(xiàn)得最為鮮明、最為持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
B.中國人對土地的依戀在語言文字中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如用“社稷”來代表國家,就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土地的崇拜觀念。
C.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造成了中華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表現(xiàn)為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覺性非常強烈,余光中的經(jīng)歷生動地體現(xiàn)這一點。
D.余光中認為鄉(xiāng)愁不是系于某人出生地的具體的那個鄉(xiāng)鎮(zhèn),而是立體多層次的,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直經(jīng)橫緯,與整個民族禍福共承,榮辱同當。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多處引經(jīng)據(jù)典,不僅分析了“戀土情結”在中國文化中的表征,同時也闡釋了其對中國文化及國民心理的影響,論證精當有力。
B.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人在死后也會選擇“風水寶地”作為歸宿,這既體現(xiàn)了中國人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靈魂的歸宿的理念,也體現(xiàn)了迷信落后的一面。
C.中國古代有“春祈秋報”的祭祀儀式,即春耕前舉行祭祀,祈禱土地神保佑豐收,秋收后舉行儀式報答土地神的恩德,這是“戀土情結”的一種體現(xiàn)。
D.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如能對其中的“戀土情結”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發(fā)展,必然會對今天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產(chǎn)生積極作用。
3.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中國人“安土重遷”的一項是()
A.云閑望出岫,葉落喜歸根?!ㄋ危╆懹巍对@》
B.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宋)范成大《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
C.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D.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宋)李覯《鄉(xiāng)思》
4.請結合材料一概括“戀土情結”對中國文化及國民心理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5.為建設好“美麗鄉(xiāng)村”,某地擬“鄉(xiāng)情為骨,鄉(xiāng)韻為魂”為主題的座談活動,請根據(jù)上述材料為他們提兩點建議。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活界碑
丁迎新
將軍來了,年逾九旬的將軍脫下軍裝已久,心中仍裝著千軍萬馬,裝著邊疆,人人還叫他將軍。將軍是來驗證一件事,一個人,他不相信媒體上看到的,唯有目睹,必須目睹。
這是新疆毗鄰某國邊境幾十平方公里的無人區(qū),之所以無人,是因為環(huán)境惡劣。根本不適宜人生存。寸草不生的戈壁荒灘一望無邊,夏天蚊蟲獨霸天下,號稱“十個蚊子一盤菜”;冬季零下四十攝氏度,狂風暴雪是主人,積雪深達一米。這一切,將軍再熟悉不過,五十年前的親身經(jīng)歷至今難以忘懷。
面前的人讓將軍吃驚不已,沒想到他會如此老相,看上去跟自己一樣老。面色黑褐,石般質(zhì)地,滿是皺紋如刀刻,腰背略顯佝僂,步伐卻矯健,精神抖擻。面對將軍,他顯得格外興奮活潑。
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將軍放眼望去,有變化,也有些沒變,是他熟悉的地方,也有他陌生的事物。只有他倆,在偌大的天地之間巡視。
居住的屋,石塊壘砌,不大,但牢固,堅不可摧。屋有些年份了,一次次發(fā)黑,又一次次刷白,在荒原上格外醒目?;臎鲆褜儆谶^去,如今有綠草茵茵,似一張綠毯向四方鋪陳。環(huán)屋而立的是樹,一排排,一行行,個個精干,像嚴陣以待的士兵,不分晝夜站崗放哨。
最奪目的是屋門正前方場地邊的旗桿上,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從不停歇地飄揚。旗桿是一棵削枝去葉的樹干,下接大地,上頂藍天,雖不夠光滑,不夠筆直,但絕對直立向上。四面八方的樹木草莖隨時聽從號令,向它看齊。
屋里屋外忙碌的女人,同樣蒼老,手腳卻沒閑的時候,總是有事在做。偶爾遠眺的目光。天地全在視野的范圍,無物可以躲避。男人嘿嘿地笑,向?qū)④娊榻B,還是她。也是山東臨沂的,中間曾后悔,受不了苦,跑回了家,我又把她追了回來。跟我一樣,如今死都不想走了。將軍的目光投注到女人的一刻,有了溫度,不再冷硬。
有草了,在原先風卷沙土揚的荒原上,雖不茂盛稠密,但畢竟是有了斑斑駁駁的草。男人指著那些草說,種的,一次不行兩次,一年不行兩年,我有的是時間和干勁,它耗不過我。
有樹了,稀稀拉拉,像針插在地上,偶爾會成排,那肯定是在特定的位置上。男人說,種樹更難,我對兒子和女兒都沒對它們好,眼睛盯著,用手扶著,懷里摟著。水,我舍不得喝,一口口喂給它們。搬石頭圍成圈,天天守著它,它不敢不活,不活就對不起我了。
將軍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里或那里,同樣是樹是草,長在那一塊范圍的是一個國旗的形狀。另一塊是黨徽的形狀,又一塊是八一的形狀。平原廣闊平坦,土黃草青樹綠,站在遠處高處看,異常醒目。以將軍一生的經(jīng)歷,這是三個再熟悉不過的圖案,也時時可見,但眼前的景象,改變了根深蒂固的荒涼,竟心潮涌動,不能自抑。男人不在意,只是嘿嘿地樂,說,反正是植草,是栽樹,不如一物多用。讓那邊的人一眼就能明白,這是咱中國的地盤,不但我在堅守,而且一草一木都在堅守。
眼前是邊境線了,將軍看到了界碑。界碑只有一塊,可沿著界碑,是一排長長的石頭堆出來的長城,兩端看不到邊際。石頭有大有小,有方有圓,但相互咬合穿插,像無數(shù)個人相互握手擁抱,肩腰摟纏,匯聚成強大的壁壘,生根兀立。這是什么樣的工程?這里最多的是土,僅僅是土,雞蛋大的鵝卵石都不易發(fā)現(xiàn)。男人憑借一個人的力量,花費了多少時間,花費了多少心思,又是什么樣的毅力、斗志和干勁?
它們跟界碑一樣,比我盡責多了。男人有點兒不好意思。不過,關鍵時候還得靠我。五十來年,勸返制止臨界人員有上千吧,不多,一年不過二十次,沒發(fā)生一起涉外事件。說到這,男人的自豪感又上來了,還有自信。
男人領著將軍攀上一個高處,方圓幾十公里盡收眼底。石墻,樹木,草叢,早已置換了曾經(jīng)的荒涼,處處生機。男人的大手從左指到右,轉(zhuǎn)了一圈,驕傲地對將軍說。我官不比你小啊,它們都是我的兵,是祖國的兵。白天晚上都在站崗放哨,戍守邊疆。當年建制撤銷解散,我讓您犯了錯誤,特批我留下,我沒愧對您吧?
將軍忍不住了,閉了半天的嘴一聲干咳,喊出了立正的口令。男人發(fā)愣,怎么還要挨訓?小時候,一喊立正就意味著訓斥。將軍的眼里隱隱閃爍著淚的珠光,說,你站好,我給你敬個禮。
這一個軍禮,沉重莊重,蘊含無限。男人的回禮是顫抖的,禮畢,哽咽著說,抱歉!我不能陪您終老了。我要在這兒守下去,死后的骨灰也埋在這些樹根下,讓樹繼續(xù)長,再壯些高些,陪它們一起往下堅守。
將軍好想說,兒子,還有我呢,我們一起。
(有刪改)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將軍來到邊境,“是來驗證一件事,一個人,他不相信媒體上看到的”,小說一開始就為讀者留下懸念,引人入勝。
B.“將軍放眼望去,有變化,也有些沒變”,沒變的是環(huán)境的惡劣與生活的艱苦,變化的是這里有了草木、“長城”等等。
C.將軍看到青草綠樹組成的國旗、黨旗與八一圖案,“心潮涌動,不能自抑”,主要因為這些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D.將軍眼里閃著淚光,莊重地給“男人”敬了個軍禮,以這種反常的舉動,表述了對戍邊戰(zhàn)士的肯定、尊重與禮贊。
7.關于文中對“男人”形象的刻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人區(qū)”“蚊蟲獨霸天下”“狂風暴雪是主人”等自然環(huán)境描寫,襯托了“男人”的愛國主義精神。
B.“面色黑褐”“精神抖擻”,這些肖像描寫與心理描寫,體現(xiàn)了“男人”守邊的艱苦與意志的堅定。
C.“眼睛盯著,用手扶著”“一口口喂給它們”,這些細節(jié)表現(xiàn)出“男人”甘于奉獻、一心守邊的情懷。
D.為了刻畫“男人”形象,除了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8.作品的結尾出人意料,將軍與“男人”是父子。其實,前文有多處伏筆,請結合文中相關內(nèi)容簡要分析。
9.小說為什么以“活界碑”為題目?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叢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于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于時。尋登進士第。宰相董晉出鎮(zhèn)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其為賓佐。愈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于世務。調(diào)授四門博士,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務。宮市之弊,諫官論之不聽。愈嘗上章數(shù)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愈自以才高,累被擯黜,作《進學解》以自喻,執(zhí)政覽其文而憐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jié)度使,請愈為行軍司馬?;?、蔡平,十二月隨度還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詔愈撰《平淮西碑》,其辭多敘裴度事。時先入蔡州擒吳元濟,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詔令磨愈文,憲宗命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少時與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稱薦于公卿間,而籍終成科第,榮于祿仕。后雖通貴,每退公之隙,則相與談宴,論文賦詩,如平昔焉。而觀諸權門豪士,如仆隸焉,瞪然不顧。而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大抵以興起名教,弘獎仁義為事。凡嫁內(nèi)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長慶四年十二月卒,時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文。
(節(jié)選自《舊唐書·韓愈傳》)
10.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
B.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
C.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
D.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
11.關于文中加點的文化常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古代男子二十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字。
B.尋,文中是隨后、不久之意?!短一ㄔ从洝分小皩げ〗K”與本文詞義不同。另外,俄、旋在古文中也有“不久”的意思。
C.兼,有兼任、都等詞義,文中是兼任的意思,該詞義“兼”多出現(xiàn)在官職之前。官職前的“署”與之不同,是代理或暫任官職之意。
D.謚,即謚號。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據(jù)德行被評定的一種稱號,有褒貶的色彩。
12.下面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愈文采受人賞識。應舉進士科,他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間,前任宰相鄭余慶為他宣揚美名,由此在當代知名。
B.韓愈一度仕途暢通。宰相董晉征召他到幕府任巡官,在此之前,徐州張建封曾請他到自己幕府充當賓客佐僚。
C.韓愈具有修史才能。宰相看到韓愈的《進學解》之后,認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為比部郎中和史館修撰。
D.韓愈性情寬宏通達。張籍名聲不顯達時,韓愈在公卿間稱贊推薦他,韓愈顯貴后,與之論文賦詩,和昔日同。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愈嘗上章數(shù)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
②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詔令磨愈文。
14.皇帝為什么起先“詔愈撰《平淮西碑》”,后來又“詔令磨愈文”?
三、名言名句默寫(6分)
15.(2023高二下·龍華期中)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離騷》中“,”兩句,揭露了當時庸人違背準繩而追隨邪曲、以迎合討好為法度的惡劣行徑。
(2)《蜀道難》中,描寫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星辰,并且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的句子是“,”。
(3)《陳情表》中用“,”兩句表明自己缺少親屬幫助并且事必躬親的孤弱。
四、古代詩歌閱讀(滿分共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閏月訪同年李夷伯①子真于河上②子真以詩謝次韻
宋·黃庭堅
十年不見猶如此,未覺斯人嘆滯留。
白璧明珠多按劍,濁涇清渭要同流。
日晴花色自深淺,風軟鳥聲相應酬。
談笑一樽非俗物,對公無地可言愁。
①李夷伯:字子真,與黃庭堅同年舉進士。②河上:此時在北京國子監(jiān)任職,南臨黃河,故曰河上。
1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用詞平易而含蘊豐富,寫出了詩人與友人重逢的感受,也體現(xiàn)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詩人在稱贊友人品行的同時對其處境表示了擔憂,并告誡他要稍收斂鋒芒,適應環(huán)境。
C.二人河上相會,花朵爭艷,鳥聲此起彼伏,用盎然的初春之景,反襯惆悵之感。
D.全詩情、景、理交融,既寫出了對友人的關切,也富含著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17.詩人通過本詩表述了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五、語言文字應用(滿分共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踏入西安城門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jīng)進入了一座中華歷史博物館,這里有古樸滄桑、歷經(jīng)千年的青石磚墻,有“抖落黃塵舉世驚”的秦兵馬俑,還有見證著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鐘……
周禮秦制、漢唐風韻,無數(shù)遠古神話、史書典籍、出土文物、古跡遺址,賦予了這座城市____的氣質(zhì)。在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坐標簇擁下,西安沒有沉醉其中____,而是無比自信地敞開胸懷擁抱一切。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安____,古典與現(xiàn)代并存,傳統(tǒng)與時尚同在。
以往,人們來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見證城市恢宏的氣勢,珍貴的文物古跡品味滄桑的歷史。如今,西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態(tài)迎接著八方來客,以“千年古都,常來長安”的城市品牌而____。這座彌漫著歷史人文氣息的古老城市,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再次綻放青春活力!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修改為沒有語病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刪增詞語,但不得改變愿意。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述效果。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一座城市無論它多么現(xiàn)代和雄偉,如果____,這個城市在美學上,不過是磚塊砂礫堆砌的高樓而已,不過是____。他們告訴世人,城市不僅是一個物質(zhì)的空間,還是一個精神的家園,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方式,來營造它的美感和內(nèi)涵。真正偉大的城市,是詩在支撐它的建筑,是藝術在彰顯它無處不在的美。那些直立在時間中的建筑物,____,還是新起和新穎,只要可以引起行人注目,那些建筑就一定是一首直立著的詩,是一件巨大脫穎而出的藝術品,是詩和藝術結合的城市和美學。希臘古代詩人西蒞拉則在論及城市與詩的關系時說:“唯詩歌是城市的靈魂?!闭軐W家培根也提出更具有概括意義的表述:“城市、詩歌和藝術,三者相互交織,共同創(chuàng)造了人類的文明和智慧?!奔热蛔屛覀兩钤诔鞘欣?,那就讓我們也生活在詩歌和藝術中;既然熱愛詩歌和藝術,那就讓你所在的城市充滿詩歌和藝術!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加點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那人也帶了點兒驚訝說:“二老你還不知道?就是我們河街上的儺送二老!就是岳云!”
B.但是,誰要侮辱一下秦腔,他們要爭死爭活地和你論理,以至大打出手,使你永遠記住教訓。
C.比賽提前進行的消息,讓他們仨很詫異,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不知說什么。
D.他不住地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連-封雞毛信都不會送啊!”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語句的,使整段文字語義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
六、作文(共60分)
23.(2023高二下·松北期中)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史記》中記載,伯禽受封于魯,向周公匯報政績時說:“改變他們風俗中不合禮儀的地方,要三年才能看到效果?!苯庥邶R地,向周公匯報政績時說:“我簡化君臣間繁瑣禮節(jié),一切因地制宜。
后來姜太公聽說伯禽的情況,嘆息道:“唉!魯國的后代將要臣服于齊。”以上材料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fā)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解答部分
1.D
2.B
3.C
4.①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特別重視故鄉(xiāng)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②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③造就了中國人“平和”的文化基因;④影響了中國人“鄉(xiāng)土情誼”的交往觀念
5.①宣傳好“鄉(xiāng)土情結”,留住本地人建設家鄉(xiāng);②利用好“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吸引在外地發(fā)展成功的老鄉(xiāng)回鄉(xiāng)投資;③挖掘好當?shù)刭Y源,因地制宜建設“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
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論據(jù)支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
(2)本題考查根據(jù)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nèi)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nèi)容的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論點論據(jù)的分析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原文,整體理解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明確文章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從哪些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論證的,使用了哪些論據(jù),然后結合選項所給的材料進行分析,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
(4)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答題時應首先通讀全文明確論述話題,然后篩選出每一段的關鍵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的觀點和態(tài)度。
(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nèi)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D.“不是系于某人出生的具體的那一個鄉(xiāng)鎮(zhèn)”說法錯誤,文中說的是“不必形而下地系于一鄉(xiāng)--鎮(zhèn)”,是“不必”,不是“不是”。
故解析為:D。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也體現(xiàn)了迷信落后的一面”于文無據(jù),原文“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入土為安’也是一種重要的死亡和喪葬觀念。選擇一方‘風水寶地’,不僅能夠護佑自己,也可以護佑整個家族。中國人信仰的‘風水觀念’也與土地密切相關”并沒有體現(xiàn)這是迷信落后的依據(jù)。
故解析為:B。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C.主要表述了詩人的抱負,不能體現(xiàn)中國人“安土重遷”。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根據(jù)“對土地的依戀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基因,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邏輯”可知,宣傳好“鄉(xiāng)土情結”,留住本地人建設家鄉(xiāng);根據(jù)“改革開放以來,‘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同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浙江溫州人就用‘一人帶一人去,一家?guī)б患胰ァ姆椒?,把很多同鄉(xiāng)和產(chǎn)業(yè)帶到了世界各地?!l(xiāng)土文化資本’‘鄉(xiāng)誼關系’成為華人交往實踐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可知,利用好“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吸引在外地發(fā)展成功的老鄉(xiāng)回鄉(xiāng)投資;根據(jù)“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這種觀念無疑是一種中國智慧,對于今天的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而言,也極富啟示價值”可知,挖掘好當?shù)刭Y源,因地制宜建設“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吸引人才回歸。
故解析為:C。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對土地的依戀和崇拜伴隨了中國文化的始終,并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可知,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特別重視故鄉(xiāng)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根據(jù)“正是千百年來對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可知,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根據(jù)“中國人對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個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可知,造就了中國人“平和”的文化基因;根據(jù)“土地與‘鄉(xiāng)土’情結也影響著中國人的交往觀念”可知,影響了中國人“鄉(xiāng)土情誼”的交往觀念。
故解析為:①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特別重視故鄉(xiāng)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②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③造就了中國人“平和”的文化基因;④影響了中國人“鄉(xiāng)土情誼”的交往觀念。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根據(jù)“對土地的依戀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基因,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邏輯”可知,宣傳好“鄉(xiāng)土情結”,留住本地人建設家鄉(xiāng);根據(jù)“改革開放以來,‘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同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浙江溫州人就用‘一人帶一人去,一家?guī)б患胰ァ姆椒?,把很多同鄉(xiāng)和產(chǎn)業(yè)帶到了世界各地?!l(xiāng)土文化資本’‘鄉(xiāng)誼關系’成為華人交往實踐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可知,利用好“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吸引在外地發(fā)展成功的老鄉(xiāng)回鄉(xiāng)投資;根據(jù)“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這種觀念無疑是一種中國智慧,對于今天的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而言,也極富啟示價值”可知,挖掘好當?shù)刭Y源,因地制宜建設“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吸引人才回歸。
故解析為:①宣傳好“鄉(xiāng)土情結”,留住本地人建設家鄉(xiāng);②利用好“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吸引在外地發(fā)展成功的老鄉(xiāng)回鄉(xiāng)投資;③挖掘好當?shù)刭Y源,因地制宜建設“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
6.C
7.B
8.①“面對將軍,他顯得格外興奮活潑。”士兵見了將軍,更多的應該是畢恭畢敬,而兒女見了父母,則是“興奮活潑”。
②“將軍的目光投注到女人的一刻,有了溫度,不再冷硬?!睂④姷哪抗鈶撌菄烂C的“冷硬的”,而長輩看晚輩才會“有了溫度”。
③“小時候,一喊立正就意味著訓斥?!币话愕氖勘?,在小時候不會被將軍訓斥,而孩子被父母訓斥,則是常事。
④“抱歉!我不能陪您終老了?!笔勘话悴粫銓④娊K老,而兒子陪父親終老,則是常理。
9.①從形象塑造上看,主人公“男人”就是“活界碑”,塑造了一個忠心愛國的戍邊戰(zhàn)士的形象。
②從情節(jié)安排上看,文中描寫的樹木、草叢、石墻,都是“活界碑”,都是祖國的兵,都在站崗放哨,成守邊疆,使敘事情節(jié)更集中。
③從主題上看,這些“活界碑”,日夜堅守,突出了為祖國站崗放哨、成守邊疆的愛國精神。
④從表述效果上看,題目新穎,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分析文本的結構,概括文本的主題;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賞析文本的內(nèi)涵;中國現(xiàn)當代小說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文本內(nèi)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人物刻畫的理解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應結合著文中敘述性的語句,從身份、地位、修養(yǎng)、氣質(zhì)等總體上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然后根據(jù)小說中描寫這個人物的言行舉止的語句,以及的議論,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3)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所謂伏筆,可以理解為前文為后文埋伏線索,也可以理解為前文對后文所作的提示或的暗示。它的好處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結構嚴密、緊湊,讀者讀到下文內(nèi)容時,不至于產(chǎn)生突兀懷疑之感。伏筆是為了前后照應,在看到后面情節(jié)后恍然明白前面寫一些看似閑筆的內(nèi)容原來是為此服務的。
(4)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標題作用的分析能力。把握小說標題的作用:貫穿全文,起線索作用;概括小說主要事件;點明時間地點,創(chuàng)設故事背景;渲染環(huán)境氛圍,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顯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深化主題;從給讀者的帶來的感受角度來說,還有吸引讀者,引發(fā)閱讀沖動的作用。
6.C選項“主要因為這些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戎馬生涯”錯誤。原文是“這是三個再熟悉不過的圖案,也時時可見,但眼前的景象,改變了根深蒂固的荒涼,竟讓人心潮涌動,不能自抑”,將軍激動的原因固然有軍旅情結,但更主要的是被眼前的青草綠樹打動,被“男人”的毅力與精神打動。
故解析為:C。
7.B選項“這些肖像描寫與心理描寫”錯誤,原文“精神抖擻”不是心理描寫。
故解析為:B。
8.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
結合“面前的人讓將軍吃驚不已,沒想到他會如此老相,看上去跟自己一樣老。面色黑褐,石般質(zhì)地,滿是皺紋如刀刻,腰背略顯佝僂,步伐卻矯健,精神抖擻。面對將軍,他顯得格外興奮活潑”可知,面對將軍,他顯得格外興奮活潑,士兵見了將軍,更多的應該是畢恭畢敬,而兒女見了父母,則是“興奮活潑”。
結合“屋里屋外忙碌的女人,同樣蒼老,手腳卻沒閑的時候,總是有事在做。偶爾遠眺的目光。天地全在視野的范圍,無物可以躲避。男人嘿嘿地笑,向?qū)④娊榻B,還是她。也是山東臨沂的,中間曾后悔,受不了苦,跑回了家,我又把她追了回來。跟我一樣,如今死都不想走了。將軍的目光投注到女人的一刻,有了溫度,不再冷硬”可知,將軍的目光投注到女人的一刻,有了溫度,不再冷硬。將軍的目光應該是嚴肅的“冷硬的”,而長輩看晚輩才會“有了溫度”。
結合“將軍忍不住了,閉了半天的嘴一聲干咳,喊出了立正的口令。男人發(fā)愣,怎么還要挨訓?小時候,一喊立正就意味著訓斥”可知,小時候,一喊立正就意味著訓斥。一般的士兵,在小時候不會被將軍訓斥,而孩子被父母訓斥,則是常事。
結合“這一個軍禮,沉重莊重,蘊含無限。男人的回禮是顫抖的,禮畢,哽咽著說,抱歉!我不能陪您終老了。我要在這兒守下去,死后的骨灰也埋在這些樹根下,讓樹繼續(xù)長,再壯些高些,陪它們一起往下堅守”可知,抱歉!我不能陪您終老了。士兵一般不會陪將軍終老,而兒子陪父親終老,則是常理。
故解析為:①“面對將軍,他顯得格外興奮活潑。”士兵見了將軍,更多的應該是畢恭畢敬,而兒女見了父母,則是“興奮活潑”。②“將軍的目光投注到女人的一刻,有了溫度,不再冷硬?!睂④姷哪抗鈶撌菄烂C的“冷硬的”,而長輩看晚輩才會“有了溫度”。
③“小時候,一喊立正就意味著訓斥?!币话愕氖勘谛r候不會被將軍訓斥,而孩子被父母訓斥,則是常事。
④“抱歉!我不能陪您終老了。”士兵一般不會陪將軍終老,而兒子陪父親終老,則是常理。
9.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標題作用的分析能力。
從形象塑造上看,主人公“男人”就是“活界碑”,小說寫他在幾乎無法生存的新疆“無人區(qū)”堅守,植樹種草,用石頭壘“長城”,塑造了一個忠心愛國的戍邊戰(zhàn)士的形象。
從情節(jié)安排上看,“環(huán)屋而立的是樹,一排排,一行行,個個精干,像嚴陣以待的士兵,不分晝夜站崗放哨”“旗桿是一棵削枝去葉的樹干,下接大地,上頂藍天,雖不夠光滑,不夠筆直,但絕對直立向上。四面八方的樹木草莖隨時聽從號令,向它看齊”“這里或那里,同樣是樹、是草,長在那一塊范圍的是一個國旗的形狀。另一塊是黨徽的形狀,又一塊是八一的形狀。平原廣闊平坦,土黃草青樹綠,站在遠處高處看,異常醒目……反正是植草,是栽樹,不如一物多用。讓那邊的人一眼就能明白,這是咱中國的地盤,不但我在堅守,而且一草一木都在堅守”“界碑只有一塊,可沿著界碑,是一排長長的石頭堆出來的長城,兩端看不到邊際。石頭有大有小,有方有圓,但相互咬合穿插,像無數(shù)個人相互握手擁抱,肩腰摟纏,匯聚成強大的壁壘,生根兀立”,文中描寫的樹木、草叢、石墻,都是“活界碑”,都是祖國的兵,都在站崗放哨,成守邊疆,使敘事情節(jié)更集中。
從主題上看,文章反復強調(diào)樹“像嚴陣以待的士兵,不分晝夜站崗放哨”;樹、草組成國旗、黨徽、八一的形狀,“一草一木都在堅守”;石頭壘的長城“手擁抱,肩腰摟纏,匯聚成強大的壁壘”;男人說“它們都是我的兵,是祖國的兵,白天晚上都在站崗放哨,戍守邊疆”。這些“活界碑”,日夜堅守,突出了為祖國站崗放哨、成守邊疆的愛國精神。
從表述效果上看,“活界碑”題目新穎,什么是“活界碑”?是干什么的?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故解析為:①從形象塑造上看,主人公“男人”就是“活界碑”,塑造了一個忠心愛國的戍邊戰(zhàn)士的形象。②從情節(jié)安排上看,文中描寫的樹木、草叢、石墻,都是“活界碑”,都是祖國的兵,都在站崗放哨,成守邊疆,使敘事情節(jié)更集中。
③從主題上看,這些“活界碑”,日夜堅守,突出了為祖國站崗放哨、成守邊疆的愛國精神。
④從表述效果上看,題目新穎,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10.A
11.B
12.B
13.①韓愈曾經(jīng)呈上幾千字的奏章極力勸諫,皇帝不聽從,發(fā)怒貶謫讓他擔任連州陽山令。
②李愬的妻子出入宮中,借機向皇帝訴說碑文失實,憲宗下詔令讓人磨掉韓愈寫的碑文。
14.①淮西和蔡平定之后,韓愈隨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憲宗詔命韓愈編寫《平淮西碑文》②韓愈在碑文中較多記述裴度的事跡,而當時首先進入蔡州活捉吳元濟,李愬功勞應為第一,所以李愬對碑文不服,李愬妻出入禁中,申訴碑文不實。
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
(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要根據(jù)常見的句首句尾語氣詞、句式、修辭、意思進行斷句。本題可以根據(jù)句中動詞、虛詞、句子結構,抓住關鍵詞,然后根據(jù)語意進行斷句。
(2)本題考查學生對相關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的含義和用法,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把握內(nèi)容要點和鑒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類題目要梳理原文內(nèi)容,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把各個選項與原文內(nèi)容進行細致比對,逐個排除。
(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譯首先要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重點字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語法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述流暢與優(yōu)美。
(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nèi)容,特別是側(cè)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nèi)容。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親名叫韓仲卿,沒有什么名聲地位。韓愈三歲時喪父,寄養(yǎng)在堂兄家中。韓愈自認為是孤兒,所以從小就刻苦學習儒家經(jīng)典,不需要別人獎勵督促。等到應舉進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間,前任宰相鄭余慶很是為他宣揚美名,由此在當代知名。不久韓愈考中進士科。宰相董晉出京鎮(zhèn)守大梁,征召韓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晉幕府撤除后,徐州張建封又請他到自己幕府充當賓客佐僚。韓愈說話直率,無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長應付世務。后調(diào)任四門博士,轉(zhuǎn)任監(jiān)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門隨意發(fā)布政令,宰相不能獨立掌管機務。宮市的宦官到民間強買物品的弊端,諫官議論過而德宗不聽。韓愈曾經(jīng)呈上幾千字的奏章極力勸諫,皇帝不聽從,發(fā)怒貶謫讓他擔任連州陽山令。韓愈自認為才華出眾,而又多次遭受排擠貶官,作《進學解》來自己開導自己。宰相看了這篇文章后同情他,認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為比部郎中和史館修撰(編寫史書)。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處置使,兼任彰義軍節(jié)度使,他上奏請韓愈任行軍司馬?;次骱筒唐蕉ㄖ螅马n愈隨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憲宗還下詔命韓愈編寫《平淮西碑文》,韓愈在碑文中較多記述了裴度的事跡。而就當時首先進入蔡州活捉吳元濟一事而言,李愬功勞為第一,所以李愬對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出入宮中,借機向皇帝訴說碑文失實,憲宗下詔令讓人磨掉韓愈寫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學士段文昌重新撰寫碑文并刊刻碑上。
韓愈性情寬宏通達,和別人交往,無論人家榮辱沉浮他都不改變態(tài)度。年輕時和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關系友好,孟郊、張籍名聲和地位還不顯達時,韓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間稱贊推薦他們,結果張籍終于考中進士科,仕宦之途順利。后來韓愈雖然顯貴,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們交談會餐,論文賦詩,和昔日一樣。然而他對待諸權門豪士,就像對待奴仆一樣,瞪著眼睛不予理睬。他還頗能獎掖鼓勵后輩,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連自己的早飯都供不上了,也和顏悅色地不在意。他總是把振興名教和弘獎仁義作為自己的職責,經(jīng)他資助出嫁的內(nèi)外親戚及朋友的孤女多達十人。長慶(穆宗年號)四年十二月韓愈去世,死時五十七歲,朝廷追贈韓愈禮部尚書的官職,謚號為“文”。
10.句意:父親名叫韓仲卿,沒有什么名聲地位。韓愈三歲時喪父,寄養(yǎng)在堂兄家中。韓愈自認為是孤兒,所以從小就刻苦學習儒家經(jīng)典,不需要別人獎勵督促。“父仲卿”是判斷句,單獨成句,排除BD;
“三歲”是“生”的補語,二者不能斷開,排除C。
故解析為:A。
11.B.錯誤?!短一ㄔ从洝分小皩げ〗K”與本文詞義相同。句意:不久韓愈考中進士科。/不久病死了。故解析為:B。
12.B.“宰相董晉征召他到幕府任巡官,在此之前,徐州張建封曾請他到自己幕府充當賓客佐僚”先后邏輯錯誤。宰相董晉征召韓愈在前,徐州張建封聘請韓愈在后。故解析為:B。
13.①“嘗”,曾經(jīng);“章數(shù)千言”,定語后置,幾千字的奏章;“極”,極力;“為”,擔任。②“禁中”,宮中;“因”,趁機,借機;“詔”,下詔令;“磨”,磨掉。
故解析為:①韓愈曾經(jīng)呈上幾千字的奏章極力勸諫,皇帝不聽從,發(fā)怒貶謫讓他擔任連州陽山令。
②李愬的妻子出入宮中,借機向皇帝訴說碑文失實,憲宗下詔令讓人磨掉韓愈寫的碑文。
14.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①由原文“淮、蔡平,十二月隨度還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詔愈撰《平淮西碑》”可知,淮西和蔡平定之后,韓愈隨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憲宗詔命韓愈編寫《平淮西碑文》。②由原文“其辭多敘裴度事。時先入蔡州擒吳元濟,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可知,韓愈在碑文中較多記述裴度的事跡,而當時首先進入蔡州活捉吳元濟,李愬功勞應為第一,所以李愬對碑文不服,李愬妻出入禁中,申訴碑文不實。
故解析為:①淮西和蔡平定之后,韓愈隨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憲宗詔命韓愈編寫《平淮西碑文》②韓愈在碑文中較多記述裴度的事跡,而當時首先進入蔡州活捉吳元濟,李愬功勞應為第一,所以李愬對碑文不服,李愬妻出入禁中,申訴碑文不實。
15.(1)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2)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3)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
名句;名篇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寫易錯的字詞有:繩墨、競、捫、仰脅息、撫膺。
故解析為:(1)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2)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3)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
此題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寫的能力。對于上下句的識記性默寫,難度不大,難在理解性默寫。需要理解背誦篇目的內(nèi)容,針對問題選對句子并默寫正確。
16.C
17.①詩人對友人清高品格的贊美之情。直言對老友的印象“猶如此”多年不改其志,美行像白璧、明珠一樣瑩潔。②勸告其收斂鋒芒,體現(xiàn)了對友人的勸勉之情。頷聯(lián)勸友人隨和同流,悄悄收斂鋒芒,適應環(huán)境,免遭暗算,等待時機。③與友人相聚時的歡樂之情。頸聯(lián)河上相會的美景,以生機盎然的初春景色,襯托出與友人聚會的歡快心情。
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重要字詞含義作用、情感和藝術手法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句,看所給選項的內(nèi)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jù),或者是否能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合理地推斷出來或者是否正確。
(2)本題考查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答題前先要基本讀懂詩歌,然后分析詩歌營造的意境,還要結合詩題和解釋進行分析。從而把握詩歌表述的情感。
1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nèi)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
C.“反襯惆悵之感”錯。尾聯(lián)“談笑一樽非俗物,對公無地可言愁”的意思是:杯酒談笑我們都非俗物,對著你實在不容我說憂愁。由此可以看出是“友人聚會的歡快心情”,而不是“惆悵之感”。
故解析為:C。
1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詩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聯(lián)直言對老友的印象,“猶如此”三字,既是與友人闊別重逢的總體感受,也是對他不改昔日思想品格的真實寫照。詩人未曾感到子真因沒升官而長吁短嘆,生動地刻畫了子真的秉性耿介和不阿附權貴。直言稱贊友人不因一時失意而沉淪,言辭懇切。
頷聯(lián)言子真“滯留”的原因,并委婉勸導友人。運用了兩個典故,說子真的美行高材像白璧、明珠一樣瑩潔,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嫉恨,難免使人按劍而視。詩人勸說子真:您看,渾濁的涇水和澄清的渭水不是合流了?合流后清濁界線依然分明,您不妨隨和些。詩人一面贊美友人的品格清高,一面勸以隨和同流,要子真稍稍收斂鋒芒,適應環(huán)境,免遭小人的暗算,等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時機。
頸聯(lián)宕開筆鋒,描寫河上相會的美景,以生機盎然的初春景色,烘托出友人聚會的歡快心情;尾聯(lián)極寫兩人談笑飲酒之樂。此處不再直接全面,更體現(xiàn)出詩人的委婉高妙。詩中委婉而懇切地對友人的沉淪表示同情和慰勉,對他的高雅情操表示敬佩,同時勸其采取清醒而隨和的態(tài)度。
故解析為:①詩人對友人清高品格的贊美之情。直言對老友的印象“猶如此”多年不改其志,美行像白璧、明珠一樣瑩潔。②勸告其收斂鋒芒,體現(xiàn)了對友人的勸勉之情。頷聯(lián)勸友人隨和同流,悄悄收斂鋒芒,適應環(huán)境,免遭暗算,等待時機。③與友人相聚時的歡樂之情。頸聯(lián)河上相會的美景,以生機盎然的初春景色,襯托出與友人聚會的歡快心情。
18.無與倫比;固步自封;與時俱進;聲名遠播
19.人們來到西安,從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感受城市恢宏的氣勢,從珍貴的文物古跡里感受滄桑的歷史。
20.①結構相同,使用了“有……有……還有……”三個相同的分句句式;內(nèi)容相關,“青石磚墻”“秦兵馬俑”“雁塔晨鐘”都是西安城的歷史遺跡。
②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加強語氣,突出強調(diào)西安城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氣息。
修辭手法的分析、運用;成語的使用;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
(1)本題考查學生對具體語境中詞語的運用的辨析能力。要結合積累的詞語來分析,在平時的學習中,首先我們對于遇到的詞語要做好積累,其次是注意可以從詞義、詞語的感彩、習慣用法等方面進行歸納。
(2)此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應熟知病句的類型,最常用的判別方法是劃分句子結構成分,先看主謂賓,再看定狀補,判斷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殘缺贅余、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語序不當?shù)葐栴}。
(3)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修辭手法的能力。修辭是為了修飾文字詞句而運用各種表現(xiàn)方式,使語言表述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主要包括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要對這些修辭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記于心。
18.本題考查學生對具體語境中詞語的運用的辨析能力。
第一空,此處語境是指賦予了這座城市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氣質(zhì),所以應該用成語“無與倫比”。“無與倫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沒有能夠與它相比的同類的東西。
第二空,此處語境是指西安沒有沉醉其中安于現(xiàn)狀,不求進步,所以應該用成語“固步自封”?!肮滩阶苑狻?,自己停留在原地。比喻保守,安于現(xiàn)狀,不求進步。
第三空,此處語境是指西安不斷進取,永不停滯,所以應該用成語“與時俱進”?!芭c時俱進”,與時間一起前進。指不斷進取,永不停滯。
第四空,此處語境是指以“千年古都,常來長安”的城市品牌而名聲傳得很廣,遠近聞名,
故解析為:無與倫比;固步自封;與時俱進;聲名遠播
19.此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語病有:
一是結構混亂,畫波浪線的句子陳述對象是“人們”,而后面句子的主語變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珍貴的文物古跡”,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和“珍貴的文物古跡”的前后加上“從……里”;
二是搭配不當,“見證……氣勢”“品味……歷史”搭配不當,改為“感受……氣勢”“感受……歷史”。
故解析為:人們來到西安,從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感受城市恢宏的氣勢,從珍貴的文物古跡里感受滄桑的歷史。
20.本題考查學生辨析修辭手法的能力。
畫線句子連續(xù)運用三個“有……青石磚墻”“有……秦兵馬俑”“還有……雁塔晨鐘”句式相同的整句,構成排比;“青石磚墻”“秦兵馬俑”“雁塔晨鐘”均為西安城的歷史遺跡,與前文“一座中華歷史博物館”相應。
三個整句“有古樸滄桑、歷經(jīng)千年的青石磚墻”“有‘抖落黃塵舉世驚’的秦兵馬俑”“還有見證著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鐘”,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加強語勢,突出強調(diào)西安城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氣息。
故解析為:①結構相同,使用了“有……有……還有……”三個相同的分句句式;內(nèi)容相關,“青石磚墻”“秦兵馬俑”“雁塔晨鐘”都是西安城的歷史遺跡。②句式整齊,節(jié)奏感強;加強語氣,突出強調(diào)西安城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氣息。
21.B
22.沒有詩和藝術的精神支撐;鋼筋水泥澆筑的建筑罷了;無論是古老和陳舊
近義詞辨析;語句補寫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及用法的能力。學生可以結合語境,首先理解畫橫線處的詞語的含義和用法,然后再分別理解選項,找出其含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
(2)本題考查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閱讀語段,把握語段大意;分析語段的特征;檢查樣子是否符合要求,將擬寫句子寫在語段的相應位置。看是否前后連貫,是否有語病是否簡潔。如有問題進行修改,如滿意無問題,寫到答題卡上。
2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人稱代詞的能力。
文中加點的“你”是泛指,可以指任何人;
A.指代聽話一方,指翠翠;
B.泛指,可以指任何人;
C.“你”和“我”是用兩個不同的人稱代詞前后呼應,不確指某人;
D.指代自己。
故解析為:B。
22.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述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第一空,結合后文“真正偉大的城市,是詩在支撐它的建筑,是藝術在彰顯它無處不在的美”可知,真正偉大的城市要有詩和藝術的精神支撐,再結合下句“這個城市在美學上,不過是磚塊砂礫堆砌的高樓而已”可知,講的是假設城市沒有詩和藝術的精神支撐下的情況,所以此處應該填寫“沒有詩和藝術的精神支撐”。
第二空,結合上句“不過是磚塊砂礫堆砌的高樓而已”可知,講的是假設城市沒有詩和藝術的精神支撐下的情況,所填內(nèi)容結構要與前一句保持一致,應填“鋼筋水泥澆筑的建筑罷了”。
第三空,結合上句“那些直立在時間中的建筑物”可知,是從時間上講建筑物,可見是“古老和陳舊”,再結合下句中的“還是”,此句應該用“無論”,所以應該填寫“無論是古老和陳舊”。
故解析為:沒有詩和藝術的精神支撐;鋼筋水泥澆筑的建筑罷了;無論是古老和陳舊
23.范文:
材料作文
材料主要寫了周公與伯禽的對話以及周公與姜太公的對話。伯禽改變民眾的風俗,要三年才能看到效果;而姜太公順從民眾的風俗,一切因地制宜。導致遲快的原因“改變——順從”才是核心理念。材料中包含的核心問題是:為什么伯禽匯報政績遲,而姜太公匯報政績快?伯禽重在改變,但也不是亂改瞎改;姜太公重在順從,但也不是盲從偽從,他們都是依據(jù)現(xiàn)實,必須改的就要改,能夠保留的則保留。行文時可以從贊同伯禽的做法的角度寫,也可以從贊揚姜太公的做法的角度寫。本材料立足的角度是從政治民,寫作時可以進行合情合理的遷移,大到國家方針,小到個人生活,都可以寫,但首先要將材料中的關系與內(nèi)涵厘清。切忌空談,要將虛題實寫、大題小寫,選準一個小角度切入。
此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要整體感知材料,從材料中提煉出主旨,再根據(jù)主旨,自選角度進行寫作,切不可偏題。材料中的側(cè)重點一定要抓準。材料作文的開頭,最好能夠聯(lián)系材料,運用材料中的事例或者名言,可以保證自己的觀點的確源于材料,不會脫離材料,且能夠明確地體現(xiàn)從材料中提煉自己的中心論點的過程。
在線組卷平臺(zujuan.)自動生成1/1登錄在線組卷平臺助您教考全無憂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名校2022-2023學年高二下學期語文期末測試試卷
一、null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土地是承載萬物的媒介?!抖Y記》云:“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因為土地的重要性,對土地的依戀也成為人類的一個古老而重要的心理情結。盡管“戀土情結”普遍存在于人類社會,世界上的各個民族也都有對土地的崇拜和依戀現(xiàn)象,但在中國文化中,這種“戀土情結”卻表現(xiàn)得最為鮮明、最為持久。在費孝通先生看來,傳統(tǒng)中國就是鄉(xiāng)土社會,如《鄉(xiāng)土中國》一書所描述的:“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薄班l(xiāng)土”才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底色??梢哉f,對土地的依戀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基因,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邏輯。
作為一種物質(zhì)和元素,土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傳說,成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共識和集體記憶。早在先秦流行的中國傳統(tǒng)“五行”觀念中,土就是居中的,最為尊貴也最為重要。中國人不僅把土地看作是一切生命的母體,也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靈魂的歸宿。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入土為安”也是一種重要的死亡和喪葬觀念。選擇一方“風水寶地”,不僅能夠護佑自己,也可以護佑整個家族。中國人信仰的“風水觀念”也與土地密切相關。
中國人對土地的崇拜和依戀在漢語和漢字中也有鮮明的體現(xiàn)?!班l(xiāng)土”“風土人情”“土生土長”等詞語都體現(xiàn)了對土地的依戀。中國古代常常用“社稷”來代表國家,“社”,即土地神,“稷”則是谷神。在中國文化中,土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為“國家”的代表,這當中體現(xiàn)的即是農(nóng)業(yè)民族的土地崇拜觀念。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幾乎每個村落都有土地廟,里面伺奉著“土地公公”或“土地奶奶”。在鄉(xiāng)民的眼里,土地神是一方鄉(xiāng)土的保護神。“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通過這樣一種對土地的崇拜觀念和祭祀儀式,日復一日,這方土地上的人們就形成了一個共同體“社會”??梢哉f,中國文化飽含了對土地的歷史記憶,從神話傳說到民間信仰再到我們的語言詞匯,處處可見“戀土情結”的印記。
對土地的依戀和崇拜伴隨了中國文化的始終,并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不論游子、戰(zhàn)士還是商人或移民,他們都會帶一包家鄉(xiāng)的泥土在身邊?!傍B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痹趥鹘y(tǒng)中國人的觀念中,土地既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物質(zhì)財富,也是一種魂牽夢繞的精神家園。
土地給中國人帶來的不僅是財富,也是一種安全感和穩(wěn)定感。正是千百年來對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影響到了士人的價值觀,“大人不華,君子務實?!币幌蚴侵袊ベt先哲所倡導的一種精神。
中國人對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個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固守土地使中國人變得十分溫和,樂天知命,安土重遷,這樣的民族本能地反對暴力和侵略,追求和平。“安土敦乎仁,故能愛?!敝袊鴤鹘y(tǒng)儒家思想更是把“安土”和“修身”聯(lián)系在一起,如《禮記》中所言:“不能安土,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其身?!?/p>
土地與“鄉(xiāng)土”情結也影響著中國人的交往觀念。遠親不如近鄰,中國人的社交圈子往往局限在他們生長的那塊土地上,“鄉(xiāng)土情誼”在中國人的交往觀念中顯得十分重要,這也是中國文化的突出特征。改革開放以來,“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同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浙江的溫州人就用“一人帶一人去,一家?guī)б患胰ァ钡姆椒ǎ押芏嗤l(xiāng)和產(chǎn)業(yè)帶到了世界各地。“鄉(xiāng)土文化資本”“鄉(xiāng)誼關系”成為華人交往實踐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
在人與土地的關系中,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這種觀念無疑是一種中國智慧,對于今天的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而言,也極富啟示價值。立足新時代,只有深刻認識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文化中的“戀土情結”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發(fā)展,我們才能真正地建立“文化自信”,并在社會層面實現(xiàn)“天時、地利、人和”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摘編自潘祥輝《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戀土情結”及其揚棄》)
材料二:
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造成了文化體制的高度集中,也造成了中華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因而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覺性非常強烈,這是由我們的歷史文化決定的。余光中經(jīng)歷了“雙重放逐”,先是到因政治因素與大陸相隔的寶島臺灣,后來又赴美留學,在另一個不同文化的海外生活,他先是接受臺灣另一種政治形態(tài)的熏陶,后又受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他也曾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懷疑,但是思維中固存的“落葉歸根”的想法讓多愁善感的詩人的鄉(xiāng)土情結尤為濃重,以致后來他意識到他的西化是蒼白和空虛的,然后清醒地回歸并堅定傳統(tǒng)文化的路線,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這是一種鄉(xiāng)愁情結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皈依和堅守。
余光中對于鄉(xiāng)愁的看法是:“所謂鄉(xiāng)愁,原有地理、民族、歷史、文化等層次,不必形而下地系于一鄉(xiāng)一鎮(zhèn)。地理當然不能搬家,民族何曾可以改種,文化同樣換不了心,歷史同樣整不了容。鄉(xiāng)愁并不限于地理,他應該是立體的,還包含時間。一個人的鄉(xiāng)愁如果一鄉(xiāng)一鎮(zhèn)就可以解,那恐怕只停留在同鄉(xiāng)會的層次。真正的華夏之子潛意識深處耿耿不滅的,仍然是漢魄唐魂,鄉(xiāng)愁則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直經(jīng)橫緯,而與整個民族禍福共承,榮辱同當。”這段話映射出他認為鄉(xiāng)愁中應包含的“文化回歸”和對中華民族血脈的認同?!罢嬲娜A夏之子潛意識深處耿耿不滅的,仍然是漢魄唐魂,鄉(xiāng)愁則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直經(jīng)橫緯,而與整個民族禍福共承,榮辱同當?!边@種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投射于他的詩中,更是表現(xiàn)出余光中對故園的渴念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摘編自傅天虹《詩國的游子—論余光中詩歌的原鄉(xiāng)性》)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戀土情結”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各個民族,但在中國文化中,表現(xiàn)得最為鮮明、最為持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
B.中國人對土地的依戀在語言文字中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如用“社稷”來代表國家,就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土地的崇拜觀念。
C.中國自古以來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造成了中華文化凝聚力的高度集中,表現(xiàn)為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自覺性非常強烈,余光中的經(jīng)歷生動地體現(xiàn)這一點。
D.余光中認為鄉(xiāng)愁不是系于某人出生地的具體的那個鄉(xiāng)鎮(zhèn),而是立體多層次的,彌漫于歷史與文化的直經(jīng)橫緯,與整個民族禍福共承,榮辱同當。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多處引經(jīng)據(jù)典,不僅分析了“戀土情結”在中國文化中的表征,同時也闡釋了其對中國文化及國民心理的影響,論證精當有力。
B.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人在死后也會選擇“風水寶地”作為歸宿,這既體現(xiàn)了中國人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靈魂的歸宿的理念,也體現(xiàn)了迷信落后的一面。
C.中國古代有“春祈秋報”的祭祀儀式,即春耕前舉行祭祀,祈禱土地神保佑豐收,秋收后舉行儀式報答土地神的恩德,這是“戀土情結”的一種體現(xiàn)。
D.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如能對其中的“戀土情結”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發(fā)展,必然會對今天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產(chǎn)生積極作用。
3.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xiàn)中國人“安土重遷”的一項是()
A.云閑望出岫,葉落喜歸根。——(宋)陸游《寓嘆》
B.三輪世界猶灰劫,四大形骸強首丘?!ㄋ危┓冻纱蟆吨鼐湃招袪I壽藏之地》
C.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ㄌ疲├畎住赌狭陝e兒童入京》
D.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ㄋ危├钣M《鄉(xiāng)思》
4.請結合材料一概括“戀土情結”對中國文化及國民心理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5.為建設好“美麗鄉(xiāng)村”,某地擬“鄉(xiāng)情為骨,鄉(xiāng)韻為魂”為主題的座談活動,請根據(jù)上述材料為他們提兩點建議。
1.D
2.B
3.C
4.①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特別重視故鄉(xiāng)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②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③造就了中國人“平和”的文化基因;④影響了中國人“鄉(xiāng)土情誼”的交往觀念
5.①宣傳好“鄉(xiāng)土情結”,留住本地人建設家鄉(xiāng);②利用好“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吸引在外地發(fā)展成功的老鄉(xiāng)回鄉(xiāng)投資;③挖掘好當?shù)刭Y源,因地制宜建設“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
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論據(jù)支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
(2)本題考查根據(jù)材料信息進行理解推斷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nèi)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nèi)容的比較辨別,確認正確選項。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論點論據(jù)的分析能力,答題前先通讀原文,整體理解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明確文章的觀點是什么,文章從哪些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論證的,使用了哪些論據(jù),然后結合選項所給的材料進行分析,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
(4)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答題時應首先通讀全文明確論述話題,然后篩選出每一段的關鍵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把握的觀點和態(tài)度。
(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題一般的答題模式為:第一步,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語,確定篩選對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內(nèi)容要點的基礎上,在文中找到題干信息對應的語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
D.“不是系于某人出生的具體的那一個鄉(xiāng)鎮(zhèn)”說法錯誤,文中說的是“不必形而下地系于一鄉(xiāng)--鎮(zhèn)”,是“不必”,不是“不是”。
故解析為:D。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B.“也體現(xiàn)了迷信落后的一面”于文無據(jù),原文“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入土為安’也是一種重要的死亡和喪葬觀念。選擇一方‘風水寶地’,不僅能夠護佑自己,也可以護佑整個家族。中國人信仰的‘風水觀念’也與土地密切相關”并沒有體現(xiàn)這是迷信落后的依據(jù)。
故解析為:B。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
C.主要表述了詩人的抱負,不能體現(xiàn)中國人“安土重遷”。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根據(jù)“對土地的依戀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基因,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邏輯”可知,宣傳好“鄉(xiāng)土情結”,留住本地人建設家鄉(xiāng);根據(jù)“改革開放以來,‘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同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浙江溫州人就用‘一人帶一人去,一家?guī)б患胰ァ姆椒?,把很多同鄉(xiāng)和產(chǎn)業(yè)帶到了世界各地?!l(xiāng)土文化資本’‘鄉(xiāng)誼關系’成為華人交往實踐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可知,利用好“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吸引在外地發(fā)展成功的老鄉(xiāng)回鄉(xiāng)投資;根據(jù)“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這種觀念無疑是一種中國智慧,對于今天的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而言,也極富啟示價值”可知,挖掘好當?shù)刭Y源,因地制宜建設“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吸引人才回歸。
故解析為:C。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對土地的依戀和崇拜伴隨了中國文化的始終,并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可知,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特別重視故鄉(xiāng)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根據(jù)“正是千百年來對土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可知,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根據(jù)“中國人對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個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可知,造就了中國人“平和”的文化基因;根據(jù)“土地與‘鄉(xiāng)土’情結也影響著中國人的交往觀念”可知,影響了中國人“鄉(xiāng)土情誼”的交往觀念。
故解析為:①沉淀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特別重視故鄉(xiāng)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②形塑了中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③造就了中國人“平和”的文化基因;④影響了中國人“鄉(xiāng)土情誼”的交往觀念。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根據(jù)“對土地的依戀是中國文化的一種基因,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和行為邏輯”可知,宣傳好“鄉(xiāng)土情結”,留住本地人建設家鄉(xiāng);根據(jù)“改革開放以來,‘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同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轉(zhuǎn)型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浙江溫州人就用‘一人帶一人去,一家?guī)б患胰ァ姆椒?,把很多同鄉(xiāng)和產(chǎn)業(yè)帶到了世界各地。‘鄉(xiāng)土文化資本’‘鄉(xiāng)誼關系’成為華人交往實踐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可知,利用好“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吸引在外地發(fā)展成功的老鄉(xiāng)回鄉(xiāng)投資;根據(jù)“中國文化主張‘天、地、人’的和諧共處,這種觀念無疑是一種中國智慧,對于今天的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而言,也極富啟示價值”可知,挖掘好當?shù)刭Y源,因地制宜建設“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吸引人才回歸。
故解析為:①宣傳好“鄉(xiāng)土情結”,留住本地人建設家鄉(xiāng);②利用好“鄉(xiāng)誼網(wǎng)絡”吸引在外地發(fā)展成功的老鄉(xiāng)回鄉(xiāng)投資;③挖掘好當?shù)刭Y源,因地制宜建設“天、地、人”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文明環(huán)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活界碑
丁迎新
將軍來了,年逾九旬的將軍脫下軍裝已久,心中仍裝著千軍萬馬,裝著邊疆,人人還叫他將軍。將軍是來驗證一件事,一個人,他不相信媒體上看到的,唯有目睹,必須目睹。
這是新疆毗鄰某國邊境幾十平方公里的無人區(qū),之所以無人,是因為環(huán)境惡劣。根本不適宜人生存。寸草不生的戈壁荒灘一望無邊,夏天蚊蟲獨霸天下,號稱“十個蚊子一盤菜”;冬季零下四十攝氏度,狂風暴雪是主人,積雪深達一米。這一切,將軍再熟悉不過,五十年前的親身經(jīng)歷至今難以忘懷。
面前的人讓將軍吃驚不已,沒想到他會如此老相,看上去跟自己一樣老。面色黑褐,石般質(zhì)地,滿是皺紋如刀刻,腰背略顯佝僂,步伐卻矯健,精神抖擻。面對將軍,他顯得格外興奮活潑。
這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將軍放眼望去,有變化,也有些沒變,是他熟悉的地方,也有他陌生的事物。只有他倆,在偌大的天地之間巡視。
居住的屋,石塊壘砌,不大,但牢固,堅不可摧。屋有些年份了,一次次發(fā)黑,又一次次刷白,在荒原上格外醒目?;臎鲆褜儆谶^去,如今有綠草茵茵,似一張綠毯向四方鋪陳。環(huán)屋而立的是樹,一排排,一行行,個個精干,像嚴陣以待的士兵,不分晝夜站崗放哨。
最奪目的是屋門正前方場地邊的旗桿上,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從不停歇地飄揚。旗桿是一棵削枝去葉的樹干,下接大地,上頂藍天,雖不夠光滑,不夠筆直,但絕對直立向上。四面八方的樹木草莖隨時聽從號令,向它看齊。
屋里屋外忙碌的女人,同樣蒼老,手腳卻沒閑的時候,總是有事在做。偶爾遠眺的目光。天地全在視野的范圍,無物可以躲避。男人嘿嘿地笑,向?qū)④娊榻B,還是她。也是山東臨沂的,中間曾后悔,受不了苦,跑回了家,我又把她追了回來。跟我一樣,如今死都不想走了。將軍的目光投注到女人的一刻,有了溫度,不再冷硬。
有草了,在原先風卷沙土揚的荒原上,雖不茂盛稠密,但畢竟是有了斑斑駁駁的草。男人指著那些草說,種的,一次不行兩次,一年不行兩年,我有的是時間和干勁,它耗不過我。
有樹了,稀稀拉拉,像針插在地上,偶爾會成排,那肯定是在特定的位置上。男人說,種樹更難,我對兒子和女兒都沒對它們好,眼睛盯著,用手扶著,懷里摟著。水,我舍不得喝,一口口喂給它們。搬石頭圍成圈,天天守著它,它不敢不活,不活就對不起我了。
將軍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里或那里,同樣是樹是草,長在那一塊范圍的是一個國旗的形狀。另一塊是黨徽的形狀,又一塊是八一的形狀。平原廣闊平坦,土黃草青樹綠,站在遠處高處看,異常醒目。以將軍一生的經(jīng)歷,這是三個再熟悉不過的圖案,也時時可見,但眼前的景象,改變了根深蒂固的荒涼,竟心潮涌動,不能自抑。男人不在意,只是嘿嘿地樂,說,反正是植草,是栽樹,不如一物多用。讓那邊的人一眼就能明白,這是咱中國的地盤,不但我在堅守,而且一草一木都在堅守。
眼前是邊境線了,將軍看到了界碑。界碑只有一塊,可沿著界碑,是一排長長的石頭堆出來的長城,兩端看不到邊際。石頭有大有小,有方有圓,但相互咬合穿插,像無數(shù)個人相互握手擁抱,肩腰摟纏,匯聚成強大的壁壘,生根兀立。這是什么樣的工程?這里最多的是土,僅僅是土,雞蛋大的鵝卵石都不易發(fā)現(xiàn)。男人憑借一個人的力量,花費了多少時間,花費了多少心思,又是什么樣的毅力、斗志和干勁?
它們跟界碑一樣,比我盡責多了。男人有點兒不好意思。不過,關鍵時候還得靠我。五十來年,勸返制止臨界人員有上千吧,不多,一年不過二十次,沒發(fā)生一起涉外事件。說到這,男人的自豪感又上來了,還有自信。
男人領著將軍攀上一個高處,方圓幾十公里盡收眼底。石墻,樹木,草叢,早已置換了曾經(jīng)的荒涼,處處生機。男人的大手從左指到右,轉(zhuǎn)了一圈,驕傲地對將軍說。我官不比你小啊,它們都是我的兵,是祖國的兵。白天晚上都在站崗放哨,戍守邊疆。當年建制撤銷解散,我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電網(wǎng)考試要點回顧:試題及答案
- 鉆石市場的動態(tài)觀察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系統(tǒng)分析師復習必讀試題及答案
- 2025yy房屋租賃代理合同
- 2025合同法律風險防控:租賃合同法律風險及其防范措施
- 跨學科視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與實施路徑
- 智能化質(zhì)檢設備的使用試題及答案
- 食品質(zhì)量監(jiān)管政策與質(zhì)檢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荊州理工職業(yè)學院《桃李全媒體營銷實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針灸七版下篇
- Java基礎實踐教程-Java編程基礎
- 養(yǎng)殖烏龜入門知識培訓課件
- 高等職業(yè)學校建設標準(2022年版)
- 無人機的生產(chǎn)流程
- 油漆修繕施工方案
- 山東省濟南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
- 獎學金評定模型
- 室外管網(wǎng)工程-工程施工進度計劃表
- 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王光龍老師)
- 耳部銅砭刮痧技術評分標準
- 向拉齊尼巴依卡同志學習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