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學課件_第1頁
旅游地理學課件_第2頁
旅游地理學課件_第3頁
旅游地理學課件_第4頁
旅游地理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緒論旅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旅游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旅游地理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第一節(jié)旅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一、閑暇、游憩和旅游

閑暇(leisure)是指人們扣除謀生活動時間、睡眠時間、個人和家庭事務活動時間之外剩余的時間。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們在閑暇時間所進行的各種活動,游憩可以恢復人的體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圍極其廣泛,從在家看電視到外出度假都屬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閑暇時間所從事的游憩活動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學的研究對象

旅游者從居住地經過旅游通道到達旅游目的地參觀、游覽再回到居住地這個過程是旅游的本質屬性。旅游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休憩療養(yǎng)、康樂消遣同地理環(huán)境以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相互關系的一門學科(郭來喜,1985)。第二節(jié)旅游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一、旅游地理學的研究內容皮爾斯(Pearce,1989)、郭來喜(1985)。皮爾斯比較重視旅游主體的研究,郭來喜相對重視旅游客體的研究。從地理學的觀點來看,旅游由三個主要的成分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聯(lián)系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旅游通道。

旅游者離開旅游客源地

旅游者返回

旅游者到達、暫停、游覽

旅游通道自然、文化、社會、經濟、政治、技術環(huán)境圖1.2旅游系統(tǒng)(據Leiper,轉引自BonifaceBG&CooperCP,1987,p.4)旅游目的地二、研究內容簡析

旅游產生的條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為規(guī)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預測。旅游通道。旅游資源評價。旅游地演化規(guī)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環(huán)境容量。旅游區(qū)劃。旅游開發(fā)的區(qū)域影響。旅游規(guī)劃。第三節(jié)旅游地理學與

相關學科的關系

根據本學科的對象和內容,旅游地理學同許多相鄰學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補充的聯(lián)系。

旅游地理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心理學計量地理學土木工程學零售地理學福利經濟學區(qū)域科學經濟地理學地貌學氣候學生態(tài)學自然地理學旅游地理學基礎樹狀圖(引自SmithSLJ,1983,p.189)第二章旅游地理學

發(fā)展簡史國外旅游地理學發(fā)展歷史回顧國外旅游地理學的發(fā)展趨勢中國旅游地理學的發(fā)展中國旅游地理學的發(fā)展趨勢(略)第一節(jié)國外旅游地理學

發(fā)展歷史回顧

一、二戰(zhàn)之前

這一時期地理學者對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覺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時將旅游作為一種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這一領域的地理學者也只是個別的,麥克默里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二、二戰(zhàn)之后至20世紀60年代初

總的來說,地理學者對于旅游的研究沒有明顯的方向和興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這一時期參與旅游研究的地理學者人數仍然有限,如英國人文地理學家科波克(CoppockJT),美國克萊門特(ClementHG)。三、20世紀60年代中以后世界旅游業(yè)在此時期也進入發(fā)展最快最穩(wěn)的時期。這一時期地理學者對于旅游的研究以主動參與和多樣化的研究內容為特點。地理學者在這一時期所做的大量旅游研究的實際工作,為旅游地理學的科學化和迅速發(fā)展提供了基礎。四、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

包括旅游地理學者在內的各學科旅游學者在繼續(xù)實用研究的同時,開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總結。五、20世紀80年代初旅游地理學這一學科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構架,發(fā)展是相當快的。第二節(jié)國外旅游地理學

的發(fā)展趨勢各國學者對自己的研究領域的稱謂雖略有差別,總的趨勢是將研究視野放到閑暇時間從事的所有活動。

研究旅游和休閑的地理學者中大部分同時還有其他的研究領域。轉移到以服務設施的空間經濟分析、旅游者的空間行為與旅游目的地的推銷、大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規(guī)劃、旅游對于區(qū)域自然、經濟和社會文化影響的過程與機制為研究主題。

理論和實用研究各不偏廢。參與多學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術手段的運用。

第三節(jié)中國旅游地理學的發(fā)展

一、古代旅游知識的積累

旅游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源遠流長、浩如煙海、瑰麗多姿的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著大量的詩詞、歌賦、散文、游記、專著,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祖國的錦銹山河,廣闊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壯美與情趣。二、現代旅游地理學的發(fā)展

在中國系統(tǒng)地開展旅游地理學的科學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組建旅游地理學科組為標志開始的。陳傳康、郭來喜、楊冠雄等是當代中國旅游地理學的主要開拓者。經過20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學已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在整個地理學領域中逐漸確定了其相應的地位,并開始受到廣泛的重視。第三章旅游者行為旅游者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及活動行為層次旅游者的決策行為旅游者的空間行為旅游者行為研究的實踐意義第一節(jié)旅游者一、國際上的定義國際旅游者旅游者是指離開定居國,到其他國家旅行24h以上的人。

國內旅游者國內旅游者指在本國某目的地旅行超過24h而少于1a的人,其目的是娛樂、度假、運動、商務、會議、學習、探親訪友、健康或宗教。二、中國對游客的定義

海外指任何一個因為休閑、娛樂、觀光、度假、探親訪友、就醫(yī)療養(yǎng)、購物、參加會議或從事經濟、文化、體育、宗教活動,離開常住國到其他國家,連續(xù)停留時間不超過12個月,并且在其他國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過所從事的活動獲得報酬的人。

海外旅游者指來華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國旅游住宿設施內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國人、華僑、港澳同胞。

海外一日旅游客指來華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國旅游住宿設施內過夜的外國人、華僑、港澳同胞。

國內旅游者指我國大陸居民離開常住地在境內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設施內至少停留一夜,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國內游客。

國內一日旅游客指我國大陸居民離開常住地10km以上,出游時間超過6h、不足24h,并未在境內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設施內過夜的國內游客。第二節(jié)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及

活動行為層次

一、旅游需要分析

馬斯洛需求層次:基本的生理需要

安全的需要

社會的需要

尊重感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二、旅游動機及其種類

日本學者田中喜一將旅游動機歸為四類:心情的動機、身體的動機、精神的動機、經濟的動機。

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也將旅游動機分作四類:身體健康的動機、文化動機、交際動機和地位與聲望的動機。三、旅游動機的激發(fā)旅游動力由三部分構成:內動力、外動力和中間條件內動力:即人的旅游動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外動力:即旅游地與客源地的空間相互作用;

中間條件:即收入、閑暇時間和交通條件。

產生旅游地與客源地的空間相互作用的條件有三個:互補性、替代性和可達性。

互補性:并不是任何客源地和目的地彼此之間都存在相互作用。

替代性:當游客從A地向B地移動時,A和B兩地間介入了另一個與B地一樣性質的旅游地,從而產生替代作用。

可達性:盡管現代運輸和通訊工具已經十分發(fā)達,但是距離因素仍然是影響旅游的重要因素。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動行為層次基本層次旅游活動最基本的層次是游覽觀光。提高層次娛樂旅游和購物是旅游的提高層次。專門層次休養(yǎng)、療養(yǎng)旅游出席會議宗教朝拜各種科學和社會考察、調查,以及其他專業(yè)活動。

相互關系一般來講,較高層次的旅游行為的出現,是在較低層次的活動行為出現之后。第三節(jié)旅游者的決策行為從旅游決策的角度,我們可以將旅游活動分成兩類:

一類是旅游者實際不參與決策或對旅游目的地選擇余地很小的旅游,如會議旅游、商務旅游、團體福利旅游等;

另一類旅游則相反,其決策由旅游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員、旅伴之間協(xié)商作出,如各種形式的自費旅游。一、影響決策的主要因素

感知環(huán)境最大效益的原則最小的旅游時間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選擇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選擇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與居住地差異較大的旅游地旅游旅游偏好年齡職業(yè)學歷

二、普雷德(Pred)度假者決策行為矩陣

1967年,普雷德提出一個度假者決策行為矩陣,矩陣中,H11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顯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機會)和旅游者經濟能力范圍內的旅游目的地(可達機會),才進入旅游決策,成為真正后選的旅游目的地(現實機會)。

王家駿(1997)完成的無錫市居民對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機會和可達機會的調查結果對開拓無錫市客源市場很有價值,其兩點推論對一般旅游目的地營銷也具有參考價值。

旅游者的可達機會隨距離增加而急速衰減。

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機會主要靠歷史積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三、旅行距離決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長短是根據一定條件決定的,最重要的條件是時間、費用和旅途不適。德國經濟學者霍斯特·托特認為,如果時間限定,則旅行距離也是限定的。四、旅游決策過程

旅游決策過程一般包括三個步驟:第一步:認識需要階段第二步:信息收集階段第三步:評價對比第四節(jié)旅游者的空間行為一、大尺度旅游空間行為

力圖到級別較高的旅游點旅游。

盡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級別旅游點。力圖采用環(huán)狀路線旅游。二、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間行為

采用節(jié)點狀路線旅游。

旅行路線影響旅游效果。第五節(jié)旅游者行為研究的

實踐意義資源個體的評價獨特性、共性和近鄰效應旅游路線的設計和賓館選址第四章旅游需求預測影響旅游需求的要素旅游需求的時空分布旅游需求預測模型趨勢外推模型引力模型特爾菲模型第一節(jié)影響旅游需求的要素

旅游需求定義: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定價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夠購買的旅游產品的數量,即旅游者對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數量。

一、影響旅游需求的要素主要有兩方面影響:

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要的水平和旅游者個人的情況。

旅游目的地:供給部分。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性因素人口特征(出生率,年齡,性別構成)收入與閑暇職業(yè)和教育水平資源和交通價格和匯率詳析:二、旅游需求預測資料的獲取按資料的來源和性質分:

第一手資料主要方法:調查法、觀察法。

第二手資料

來源主要有三個:

·

企業(yè)內部材料;

·

旅游報刊、雜志、調研專輯;

·

國際和區(qū)域旅游組織和專業(yè)旅游市場調研。機構年報及其他資料第二節(jié)旅游需求的時空分布

集中性旅游需求的顯著特點:需求隨時間變化而出現劇烈的變化;每一個旅游目的地都有自己相對穩(wěn)定客源地。

一、旅游需求的時間分布集中性

季節(jié)性(時間)強度指數R高峰指數

二、旅游需求的空間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空間分布結構:主要指旅游者的地理來源和強度。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數來定量分析。第三節(jié)旅游需求預測模型趨勢外推模型結構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四種模型的相關關系實際應用、選擇模型時主要考慮到精確性與時間、經費和其他資料限制之間的關系。精確性要求越高,所需要的時間、經費和其他資料越多;反之,精確性要求較低,投入的時間、經費和其他資料都較少。第四節(jié)趨勢外推模型

一、簡單回歸分析概述一元線性回歸是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趨勢外推數學方法,在研究以年為時間單位的旅游需求量變化時較為常用。其數學形式為:y=a+bx

式中:y為因變量;x為自變量;

a為常數項;b為y對x的回歸系數。二、時間序列模型概述一般而言,旅游需求的時間序列圖形為季節(jié)性需求圖形。季節(jié)性交乘趨勢的應用

·

方法概要。

·

舉例分析:頤和園游客分月預測。模型的應用加上科學的分析,能使預測更為準確有效,更好地為決策服務。第五節(jié)引力模型一、引力模型的發(fā)展1929年,賴利(ReillyWJ)提出假定天體物理學者司徒瓦特(StewardJQ)第一個指出這些概念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同型關系。1948年,司徒瓦特定義了兩地間的“人口統(tǒng)計力”(demographicforce)經濟學家齊普夫(ZipfGK)于1949年創(chuàng)立了人類行為中的最少努力原則艾薩德(IsardW)1960年提出的模型,對所有系統(tǒng)進行了闡述以及修正了社會引力模型20世紀70年代初,英國地理學者威爾遜(WilsonAG)將引力模型和潛能模型混為一體,形成了放大的引力模型或稱之為一般空間相互作用模型二、旅游研究中的引力模型及其發(fā)展

克朗蓬(CramponLJ,1966)第一個清楚地證明引力模型在旅游研究中是有用的,他的基本引力模型,也是絕大多數其他研究者應用的基本引力模型是

Dij=G*(PiAj/Dij)該式給出的引力模型的弱點:模型無約束,也就是說模型預測的旅行次數沒有上限。模型有過高估計短途旅行次數和過低估計長途旅行次數的傾向。解決的方法:發(fā)展有確定的實際上限的有約束模型和修正距離變量。三、實例分析

保繼剛(1986)利用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組織的國內游客抽樣調查資料,建立起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到京游客量的預測引力模型,下面介紹這個工作,討論引力模型的應用。影響北京游客量的因素分析旅游業(yè)是一項季節(jié)變動很強的行業(yè),因此根據預測模型結果進行外推時一般不宜任意變動時間季節(jié)。北京6月份國內游客預測引力模型的建立,基于一次抽樣調查的數據進行模擬,從實際應用角度來講是不充分的,但作為一種方法論應用探討,在沒有更詳實數據的情況下則是可行的。所以將模型限制在6月份。第六節(jié)特爾菲法一、概述特爾菲法是預測模型中最著名的也是最有爭議的方法之一。當歷史資料或數據不夠充分,或者當模型中需要相當程度的主觀判斷時,趨勢外推模型和結構模型都無能為力,這時就得憑借特爾菲法預測事件的發(fā)展。特爾菲法最先由美國蘭德公司(RANDCorporation)在20世紀50年代初創(chuàng)立在軟科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大量令人滿意的成果。二、特爾菲法的工作步驟確定預測的問題,選擇征詢的專家組。制定和分發(fā)第一輪問卷。第一輪問卷回收后,整理結果。將第一輪問卷的統(tǒng)計總結附在第二輪問卷上寄給第一輪征詢的專家組,各個專家自己第一輪回答的問卷也復印附上作為參考?;厥盏诙唵柧聿⒄斫Y果。將第二輪問卷的結果和意見綜合進第三輪,問卷的說明與第二輪相似。第三輪問卷的結果出來之后,要決定是否需要做第四輪問卷調查以獲得進一步一致的預測。最后一輪預測之后綜合出來的結果包括中位數,內四分位數(inter-quartile)范圍,還要確定有哪些事件沒有一致性。

三、實例分析謝弗、莫勒和格蒂(ShaferEL、MoellerGHand.GettyRE)1974年應用特爾菲法預測未來有哪些發(fā)展將會影響美國的公園和游憩管理。第五章旅游資源

和旅游地評價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旅游資源和旅游地分類旅游資源和旅游地的體驗性評價旅游資源的技術性評價旅游地和旅游資源的綜合性評價第一節(jié)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一、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有這樣一些內涵:旅游資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這就排除了從客源地到目的地之間的因素;“資源”的概念本身即意含著“有用”的內涵;旅游資源應該是直接用于欣賞、消遣等的因素,而不包括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而必須使用的純粹接待因素;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資源的構成不一樣,一個地方只是純粹屬于接待的因素,在另一個地方可能就是旅游資源。二、旅游地

一定地理空間上的旅游資源同旅游專用設施、旅游基礎設施以及相關的其他條件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成為旅游者停留和活動的目的地,即旅游地。三、評價的理論基礎

根據評價的著眼點不同,可以將旅游資源和旅游地的評價分為三類:體驗性評價

技術性評估

綜合性評估第二節(jié)旅游資源和旅游地分類一、旅游資源分類所依據的標準主要有四個方面:以旅游資源本身的特性作為分類標準;以旅游活動的性質作為分類標準;以游客的體驗性質作為分類標準;以綜合資源的特性與游客體驗作為分類標準。

二、旅游地的分類

一般認為,旅游地可以劃分為七個大類:自然風景旅游地

文化旅游地

歷史古跡旅游地

娛樂旅游地(游樂園為主體)

運動型旅游地

產業(yè)旅游地(如以園藝業(yè)為主體)

綜合性旅游地第三節(jié)旅游資源和旅游地的

體驗性評價一、一般體驗性評價

一般體驗性評價是由旅游者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對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資源)就其整體質量進行定性評估。例如:《中國旅游報》1985年主持的中國十大名勝的評選:序次旅游名勝名稱1萬里長城2桂林山水3杭州西湖4北京故宮5蘇州園林6安徽黃山7長江三峽8臺灣日月潭9避暑山莊10秦陵兵馬俑二、美感質量評估

專業(yè)性質的旅游資源美感質量評價大都有旅游規(guī)劃和管理上的實用目的。這類評價一般是基于對旅游者或專家體驗的深入分析,建立規(guī)范化的評價模型,評價的結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數量值,其中,對于自然風景質量的視覺美評估技術已經比較成熟。

關于自然風景的視覺質量評估,目前較為公認的有四個學派:專家學派

心理物理學派

心理學派

現象學派A級:評分總和為19分以上B級:評分總和為18-12分之間;

C級:評分總和為11-0分之間

A級:評分總和為19分以上;

B級:評分總和為18-12分之間;

C級:評分總和為11-0分之間

第四節(jié)旅游資源的技術性評價旅游資源的技術性評價,是指對旅游資源各要素對于旅游者從事特定旅游活動的適宜程度的評估,大量技術性指標的運用是這類評價的基本特征。一、氣候的適宜性評價

氣候對所有的戶外旅游活動都有影響,其影響分為兩個方面:第一,對旅游者參與某一旅游活動的環(huán)境和活動質量產生影響,如在自然風景旅游區(qū)的多雨季節(jié)去賞景,旅游體驗不能不大打折扣;第二,氣候狀況直接影響人的生理過程,影響人的體感舒適程度,因此,一個自然風景優(yōu)美、海灘狀況極佳的地方,如果常年氣候偏冷,夏天適合海浴的時間極短,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海浴勝地。

二、地形的適宜性評價一般來說,地形因素對于運動型的旅游活動至為重要,是關鍵的旅游資源因子。三、資源要素組合的技術性評價在旅游開發(fā)的實際工作中,通常是要求對特定地域的旅游資源總體進行評估,就旅游資源的技術性評價而言,則是要求評價資源要素組合的適宜性狀況和等級。1970年,喬戈拉斯(Georgulas)在研究旅游地的一般特征時,提出如下的一級海灘評價標準。

用于消極活動。

·

海灘。沙質細潔,海灘至少長91m,寬15m。沙灘在全年中至少應有80%時間免于曝曬。

·

后腹地。有遮掩、有樹木、環(huán)境幽雅,無人工廢棄物和自然危害物。坡度小于15度,因之易于通達。具開發(fā)潛力。

用于積極活動。

指游泳等。水底沒有或很少淤泥,水質無色,無味,大腸桿菌含量小于50/100mL,無生物垃圾,高潮時深8英尺(1英尺=0.3048m)的海底無珊瑚和尖石,無危險性激流。與水域領接之海灘坡度不大于8度。海灘性質同上,但要更長更寬。一年應有9個月的時間適于游泳。第五節(jié)旅游地和旅游資源的綜合性評估

旅游資源或旅游地的綜合性評估包含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含義和特點:評估的范圍包括現有的旅游資源和潛在的旅游資源;評估的目的是著眼于對不同地域的旅游資源進行開發(fā)價值比較;對于某一類型的旅游資源,評估工作遵循一個統(tǒng)一的評估系統(tǒng),有著確定的通用的評估標準;評價系統(tǒng)中的各被評估因子大都帶有合適的權重值;評估的結果多是數量化的指數值。一、菲什拜因-羅森伯格模型Aj=∑(Vi)(Bij)

式中:Aj為選擇某一產品j的意愿;

Vi為產品的第i個特征的重要性;

Bij為本產品j相對于其它產品擁有特征i的程度;

n為產品的特征項數。ni=1旅游地綜合性評估模型是建立在菲什拜因-羅森伯格模型模型的基礎上的。

旅游地綜合性評估模型的形式為:

E=∑(Qi)(Pi)其中:E為旅游地綜合性評估結果值;

Qi為對應評價因子的權重;

Pi為評價因子的評價值;

n為評價因子的數目

ni=1二、評估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旅游地綜合性評估的工作分為兩大部分:

確定各評價因子的權重

獲得各評價因子的評估值

評價因子分為三個方面:

旅游資源旅游地及其所在區(qū)域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包括旅游設施、基礎設施、自然生態(tài)條件、用地狀況、當地社區(qū)中心等因素旅游地的區(qū)位關聯(lián)特性,包括旅游地與客源地的區(qū)位關聯(lián)、旅游地之間的相互影響等因素三、中國觀賞型旅游地評價模型我國大部分學者所著眼的評價工作也是集中在觀賞性的旅游資源或旅游地,郭來喜、楊冠雄、保繼剛等在這方面先后作過一些有意義的工作。7.0241.4131.4955.7621.2620.6810.1590.1640.2290.2431.2730.2221.0690.2040.1780.0440.2611.0012.2670.4950.5460.3850.6310.8710.566武陵源衡山

10.010.010.07.5010.02.505.010.010.05.05.010.02.55.07.5010.05.010.07.507.05.05.05.05.07.57.57.56.03.510.02.507.57.5評價結果武陵源衡山旅游資源59.9241.24區(qū)域條件11.549.02區(qū)位特性9.019.55總體評價80.4759.81探討與思考1.簡述旅游資源和旅游地的概念。2.舉例說明何為旅游資源的技術性評價。3.論述旅游資源體驗性評價、技術性評估、和綜合性評價的含義及其三者之間的關系。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與空間競爭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的應用旅游地空間競爭第一節(jié)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德國學者克里斯泰勒在研究歐洲旅游業(yè)發(fā)展時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概念,美國學者斯坦斯菲爾德在研究大西洋城旅游發(fā)展時也提出了類似的概念。但受到學者們廣泛注意和應用的是巴特勒(ButlerRW)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模型)。

一、布特爾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

布特爾根據產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經過6個階段:

探查階段(explorationstage)

參與階段(involvementstage)

發(fā)展階段(developmentstage)

鞏固階段(consolidationstage)

停滯階段(stagnationstage)

衰落或復蘇階段(declineorrejuvenationstage)

圖6.1旅游地生命周期(引自Butler

RW,1980)

時間量客游

發(fā)

A

B

C

D

E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述評

對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的應用和討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

作為旅游地的解釋模型

·指導市場營銷和規(guī)劃

·

作為預測工具就中國情況而言,布特爾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我們提供了研究旅游地演化過程的理論框架。第二節(jié)旅游地生命周期

理論的應用一、具有廣域旅游市場的國際級旅游地

以北京頤和園為例。表6.1頤和園外地游客與本地游客比率(引自保繼剛,1987)

日期外地游客/%本地游客/%抽樣量/人1983.8.10星期四69.0130.997841983.8.14星期天48.0551.959491985.6.6星期四73.9526.055741985.6.9星期天71.6828.32977

圖6.2頤和園游客年變化曲線(引自:保繼剛,1998)

年份12001000游客量/104人具有廣域旅游市場的國際級旅游地的特點:可以沒有探索階段和參與階段直接發(fā)展階段或者前兩個階段時間較短,但是成熟穩(wěn)定階段維持時間長。這類旅游資源由于其不可替代的地位,除非發(fā)生特大的自然災害,或社會經濟動蕩,不會進入衰退階段。二、具有區(qū)域旅游市場的國家級旅游地以廣東省肇慶市七星巖風景區(qū)為例圖6.3

肇慶七星巖游客量年變化曲線具有區(qū)域旅游市場的國家級旅游地的特點:由于面臨的旅游地空間競爭,又連續(xù)的巴特勒生命各個階段,穩(wěn)定發(fā)展階段短,導致較快進入停滯和衰退階段三、喀斯特洞穴旅游地圖6.4廣東英德寶晶宮、樂昌古佛巖洞、曲江獅子巖洞和云南彌勒白龍洞的游客量年變化曲線

(引自保繼剛,1995)

年份游客量/104人圖6.5貴州安順龍宮洞和云南瀘西阿廬古洞的游客量年變化曲線(引自保繼剛,1995)

游客量/104人年份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特點:沒有探察和參與階段,直接進入發(fā)展階段。孤立的洞穴鞏固階段和停滯階段都很短,很快進入衰落階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后會在某一個旅游水平上維持發(fā)展。原因:1.遍在型旅游資源;2.共性大獨特性小、重游率低;喀斯特洞穴旅游資源規(guī)劃是需注意的幾點:在同一地域出現多個喀斯特洞穴時,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個開發(fā)。旅游投入以滿足基本游覽條件為準,不宜在游客量下降時進行大的投資,這種投資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當游客量下降到低于門檻游客量,維持不了管理費時,應考慮關閉洞穴。圖6.6建水燕子洞年游客量變化曲線(引自保繼剛,1998)

游客量/104人年份第三節(jié)旅游地空間競爭一、旅游地空間競爭的理論解釋

旅游地的空間競爭可以用引力模型來分析。旅游研究中的基本引力模型為

Tij=G*PiAj/Dijb

…(1)

Ti1/Ti2=A1/A2

*(Di2/Di1)b

…(2)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間競爭

名山旅游資源的特點遍在性旅游資源共性大,個性強重游率高低取決于名山的旅游功能名山旅游地空間競爭的特點是非名影響名山旅游地空間競爭的主要因素是名山的地位級別、功能和可進入。名山旅游地空間競爭的特點是非替代性競爭。

名山旅游地空間競爭的主要因素和特點

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間競爭

喀斯特石林旅游資源的特點非遍在性旅游資源地域分布相對集中

共性大、獨特性小、以觀光行為為主

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間競爭的主要因素和特點

影響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間競爭的主要因素影響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間競爭的主要因素是石林的地位級別和可進入性,而以地位級別為主要。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間競爭的特點

替代性競爭是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間競爭的特點。第七章城市旅游與

主題公園城市旅游概述城市游憩商業(yè)區(qū)(RBD)主題公園的概念、類型和特點主題公園布局的影響因素第一節(jié)城市旅游概述

一、城市旅游研究的起源和定義城市旅游研究的起源城市旅游的定義(簡單概括):城市旅游是指以城市為目的地的旅游活動,及其對社會、經濟和環(huán)境的影響。二、城市旅游研究的內容通過市場營銷(社會媒體、宣傳材料)來刺激需求消費者需求旅游體驗旅游動機旅游需求對旅游服務/產品的消費對環(huán)境、文化、社會的影響(客源地、路途中、目的地)旅游者的旅游體驗公共/私人部門管理、市場營銷、規(guī)劃、開發(fā)與發(fā)展旅游設施供給城市旅游吸引力住宿設施飲食設施購物設施交通設施娛樂設施顧客反饋滿意程度調查游憩商業(yè)區(qū)(RBD)空間與功能集聚三、城市旅游吸引(資源)體系城市旅游吸引(資源)要素城市旅游吸引(資源)建設的主要內容第二節(jié)城市游憩商業(yè)區(qū)(RBD)一、RBD概念二、RBD與CBD的關系

在區(qū)位選擇上在形態(tài)上在功能上三、城市RBD的功能及意義四、城市RBD的類型大型的購物中心型(shoppingmall)特色購物步行街型舊城歷史文化改造區(qū)型新城文化旅游區(qū)型第三節(jié)主題公園的概念、

類型和特點一、基本概念主題公園定義:主題公園是具有特定的主題,由人創(chuàng)造而成的舞臺化的休閑娛樂活動空間,是一種休閑娛樂產業(yè)。

主題公園的緣起

迪斯尼樂園的出現標志著主題公園的誕生。1989年9月深圳錦繡中華的成功開業(yè),標志著中國主題公園的誕生。主題公園具有下列特性:

主題公園是一種產業(yè),其投資建設是一種企業(yè)行為;主題公園是一種休閑娛樂空間;主題公園必須有特定且易于了解的主題;園中所有內容,包括實體環(huán)境的塑造、營運管理等都是在該統(tǒng)一主題之下構成的;主題公園是一種非日?;?、戲劇性的舞臺空間,讓游客產生暫時擺脫現實時空的心理效果。二、主題公園的類型

主題公園的類型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劃分,但一般或以主題內容進行劃分,或以吸引范圍進行劃分,或以規(guī)模大小進行劃分。以主題內容劃分

以花卉園藝為主題;以專門鐵路沿線開發(fā)新世界為主題;以保存文化、歷史為主題;以異國地理環(huán)境,動植物特征為主題;以博覽會、博物館為主題;以童話幻想、科學、宇宙為主題。

以吸引范圍劃分

具有國際吸引力的主題公園,如迪斯尼世界。具有區(qū)域吸引力(美國概念)或國家吸引力(歐洲概念)的主題公園。具有地方吸引力的主題公園。以規(guī)模大小劃分

大型主題公園?。ㄎⅲ┬椭黝}公園三、主題公園的特點

強烈的個性,普遍的適宜性被動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規(guī)模大 高門票,高消費 第四節(jié)主題公園布局的

影響因素

影響主題公園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

客源市場和交通條件

·

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

·

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

空間集聚和競爭

·

決策者行為一、客源市場和交通條件

客源市場主題公園要求選址在經濟發(fā)達、流動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保證有良好的客源市場條件。

交通條件主題公園所在的城市除了客源市場條件好以外,還必須有良好的城市對外公共交通,也即可進入性(accessibility)要好。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

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在兩方面影響主題公園的發(fā)展,一方面是投資規(guī)模,另一方面是游客的消費水平。三、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概念:城市旅游形象是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覽城市的過程中通過對城市環(huán)境形體(硬件)的觀賞和市民素質、民俗民風、服務態(tài)度等(軟件)的體驗所產生的城市總體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個綜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個城市作為旅游產品的特色和綜合質量等級。

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的影響城市的旅游感知形象對旅游者的決策行為影響很大。城市旅游感知形象,主要影響的是大、中尺度(即二級和三級客源市場)旅游者的決策行為。四、空間集聚和競爭

主題公園的空間集聚一般指主題公園在同一城市的集聚,多個主題公園在空間上集聚,可以增加這一地區(qū)的總體吸引力,同時也產生空間競爭,使游客分流。

但是,主題公園是一種高投入的旅游項目,維持費用高,要求的門檻游客量也較高。五、決策者行為

決策者行為關系到兩個層次:

一個層次是投資者的決策行為;

另一個層次是政府的決策行為。投資者決策行為

投資者決策行為首先是宏觀區(qū)位的選擇,在此基礎上從兩方面影響主題公園的發(fā)展,一是投資規(guī)模,二是主題選擇。投資規(guī)模與投資者的經濟實力和經營方針戰(zhàn)略聯(lián)系在一起,同時與主題選擇密切相關。在一定的客源市場、交通條件、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等背景下,主題公園開發(fā)成功與否的關鍵是主題的選擇。

政府決策行為

目前,各地政府都將旅游業(yè)擺在發(fā)展第三產業(yè)的重要位置,因此各級政府對旅游投資都給予扶持和優(yōu)惠政策,甚至在基礎設施方面給予配套,這對主題公園的經營成本有很大影響。六、影響因素系統(tǒng)分析

客觀因素主要包括二個必要條件和二個限制條件:

必要條件:客源市場和交通條件以及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水平

限制條件:城市的旅游感知形象和主題公園的空間集聚和競爭主觀因素:

·

投資者的決策行為和政府的決策行為。

·

投資者的決策行為包括宏觀區(qū)位確定、微觀選址、投資規(guī)模和主題選擇。

·

政府的決策行為重要的是關系到主題公園的微觀選址(土地獲?。?,以及基礎設施的配套等優(yōu)惠條件。影響主題公園發(fā)展因素的相互關系系統(tǒng)分析見下頁圖:城市與區(qū)域感知形象客源市場與交通條件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投資能力、消費能力空間集聚與競爭主題公園宏觀選址投資決策行為;宏觀區(qū)位、投資規(guī)模、主題選擇、微觀定位主題公園微觀選址與主題內容政府決策行為:微觀區(qū)位主題公園經營主題公園生存發(fā)展主題公園衰亡限制條件影響因素限制條件必要條件必要條件關鍵因素影響因素超過門檻游客量低于門檻游客量第八章旅游環(huán)境容量研究進展概述旅游環(huán)境容量的概念體系旅游環(huán)境容量的量測旅游環(huán)境容量在旅游規(guī)劃和管理中的應用第一節(jié)研究進展概述

國外研究概況

中國研究概況

第二節(jié)旅游環(huán)境容量的概念體系一、基本容量

在旅游環(huán)境容量的概念體系中,有五種基本容量,它們又分為供給與需求兩個方面:

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資源容量。旅游的生態(tài)容量。旅游的經濟發(fā)展容量。旅游地地域社會容量。二、非基本容量

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極限容量。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

與旅游活動的空間尺度相聯(lián)系的容量概念。第三節(jié)旅游環(huán)境容量的量測一、基本空間標準

旅游環(huán)境容量的量測,基點在于有一個同旅游地承受的旅游活動相對應的適當的基本空間標準,即單位利用者(通常是人或人群,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載體,如船、車等)所需占用的空間規(guī)?;蛟O施量。二、旅游資源容量和旅游感知容量的量測三、生態(tài)容量的測定四、經濟發(fā)展容量的測定五、旅游地容量的測定第四節(jié)旅游環(huán)境容量在旅游

規(guī)劃和管理中的應用一、飽和、超載與旅游污染飽和:旅游地域和場所(可以是旅游景點、景區(qū)、旅游地、旅游區(qū)域或旅游設施)承受的旅游流量或活動量達到其極限容量。

旅游超載:超出極限容量值。

根據旅游飽和與超載發(fā)生的時間和空間特點,可以將其分為如下幾種情況:

周期性飽和與超載和偶發(fā)性飽和與超載。長期連續(xù)性飽和與超載和短期性飽和與超載??臻g上的整體性飽和與超載和局部性飽和與超載。

旅游飽和與超載對于環(huán)境和設施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踐踏后果。

對水體的影響。

噪聲。

對設施的影響。二、超載與旅游的空間分流解決旅游飽和與超載的措施分為兩個方面:

是從旅游需求方面著眼,減低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旅游地域飽和點之內。提高旅游供給能力,或調控旅游供給的內部結構并輔之以對旅游需求的引導措施。三、實例分析——頤和園的旅游環(huán)境容量與管理第九章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概述旅游交通運輸類型索道建設問題第一節(jié)旅游交通概述

一、旅游交通的概念

旅游交通是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處旅游活動而提供的交通設施及服務。二、旅游與交通的關系

旅游與交通發(fā)展關系的模式在不同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下表現形式并不一樣,大致包括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兩種發(fā)展類型。三、旅游交通的層次和特性

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外部交通,第二層次是由旅游中心城市到風景區(qū)的交通,第三層次是內部交通,指風景區(qū)內的交通。特點:高質量是現代旅游交通的特點,也是構成旅游競爭能力的決定性因素。質量要求一是安全運行;二是正點運行;三是各個層次之間的旅游交通連接性好;四是設備舒適;五是經濟。第二節(jié)旅游交通運輸類型一、交通運輸成本和價格

運輸成本和價格是旅游交通規(guī)劃的基礎,每一種交通運輸方式的不同價格結構影響著旅游者的決策,進而影響了交通流量。二、旅游交通運輸類型

根據交通工具、線路以及地理環(huán)境,可將旅游交通劃分為航空、鐵路、公路、水路和特種旅游交通等基本類型。三、旅游者對旅游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

旅游者在選擇旅游交通運輸方式時,主要受價格和費用,距離和時間,收入和旅游經驗等因素的影響。第三節(jié)索道建設問題

一、索道建設的利弊

二、索道規(guī)劃建設的原則

經濟原則

與景觀協(xié)調原則第十章旅游區(qū)劃旅游區(qū)劃的目的、意義和原則中國旅游資源區(qū)劃中國大陸地區(qū)旅游季節(jié)氣候區(qū)劃中國旅游地理區(qū)劃中國旅游文化區(qū)劃第一節(jié)旅游區(qū)劃的目的、

意義和原則

一、旅游區(qū)的概念和特性

一般所指的旅游區(qū),是綜合性的旅游區(qū),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點與旅游接待設施組成的地域綜合體,它不僅包括旅游資源,也含有為旅游者實現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種基礎設施。一般而言,旅游區(qū)具有下列特性:系統(tǒng)性地域性層次性優(yōu)化性二、旅游區(qū)劃的類型

旅游資源區(qū)劃旅游氣候區(qū)劃旅游者產出區(qū)劃旅游感應區(qū)劃功能區(qū)劃現狀旅游區(qū)劃和遠景旅游區(qū)劃綜合區(qū)劃1、旅游區(qū)劃的直接任務就是要明確各個旅游區(qū)比較合理的范圍和界線,以及區(qū)內各級旅游經濟中心。2、明確各旅游區(qū)的性質、特征、功能、地位和優(yōu)勢,提出區(qū)域旅游發(fā)展方向和規(guī)劃建設重點,為研究各地的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指導和依據。3、闡明不同區(qū)域的旅游地理環(huán)境狀況,摸清不同區(qū)域旅游資源的賦存狀況和主要資源特色。4、闡明不同區(qū)域的主要旅游路線,明確區(qū)域的主要和代表性旅游點及其主要功能特征,以便發(fā)揮旅游“熱點”的優(yōu)勢,促進旅游“冷點”開發(fā),提高旅游區(qū)的整體功能效益。旅游區(qū)劃的任務三、旅游區(qū)劃的目的和意義

1、有利于制定區(qū)域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2、有利于合理開發(fā)、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3、便于統(tǒng)一安排區(qū)域旅游設施和旅游服務系統(tǒng)的建設,有利于全面系統(tǒng)組織涉及到住、行、游、購、娛的區(qū)域旅游活動,為旅游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4、有利于形成和強化各地的旅游活動特色。5、有利于旅游業(yè)與區(qū)域內其他經濟部門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相互促進。6、有利于協(xié)調旅游產業(yè)活動與區(qū)域社會、經濟、文化和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旅游區(qū)劃的意義

四、旅游區(qū)劃的原則

綜合性和整體性原則。相似性原則。主導因素原則。完整性原則。旅游中心地和交通便捷性原則。區(qū)域社會經濟原則。第二節(jié)區(qū)劃案例

一、中國旅游區(qū)劃研究現狀

迄今為止,中國尚未進行正式的旅游區(qū)劃。一些學者為了教學的需要,或從科研的角度,依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區(qū)劃方案。二、中國旅游地理區(qū)劃

區(qū)劃原則和方法郭來喜的中國旅游地理區(qū)劃方案,分為三個層次:旅游帶、旅游省和旅游區(qū)。

區(qū)劃方案

依據上述原則,作者將全國劃分為9個大旅游帶:京華古今風貌旅游帶。白山黑水北國風光旅游帶。絲路尋蹤民族風情旅游帶。華夏文明訪古旅游帶。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風情旅游帶。荊楚文化湖山景觀旅游帶。吳越文化江南水鄉(xiāng)風光旅游帶。嶺南文化南亞熱帶-熱帶風光旅游帶。世界屋脊獵奇探險旅游帶。

三、中國大陸地區(qū)旅游季節(jié)氣候區(qū)劃

區(qū)劃原則和方法

濮靜娟、朱曄應用特吉旺以氣溫為主導因素來考慮的舒適度和風效指數的概念,對中國大陸地區(qū)氣象資料進行分析計算,分別得出各地多年月平均值的舒適度和風效指數,由其時空分布分析歸納出各地最佳旅游月份和適宜旅游季節(jié),進而進行旅游季節(jié)氣候區(qū)劃。

區(qū)劃指標大區(qū)指標氣候區(qū)指標氣候亞區(qū)指標四、中國旅游文化區(qū)劃

陳傳康的中國旅游文化區(qū)方案指出7個旅游文化區(qū)的范圍、傳統(tǒng)文化資源、現代文化資源、自然風光、開發(fā)重點和客源市場。1.京津冀旅游區(qū)一、旅游地理環(huán)境(一)地貌類型多樣(二)暖濕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典型(三)文化藝術繁榮,旅游商品豐富(四)海陸空交通運輸四通八達二、旅游資源的基本特征(一)民族的搖籃,文物古跡薈萃,人文旅游資源博大精深。(二)海濱優(yōu)美,名山眾多,自然旅游資源豐富。 三、旅游空間格局(一)旅游空間格局一個中心:以北京為旅游中心一條主軸:承德-北京-保定-石家莊-邯鄲兩條支線:1承德-清東陵-北戴河-山海關2曲阜三孔-泰山-青島-嶗山-膠東半島

第二節(jié)京津旅游亞區(qū)一、概述二、北京游覽區(qū)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guī)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筑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筑,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一)故宮

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后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1、三大殿

故宮建筑的后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風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以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后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里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2、內廷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廣場。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五星紅旗在廣場上空高高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在廣場的中央;人民大會堂和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廣場的東西兩側遙遙相對;毛主席紀念堂和正陽門城樓矗立在廣場的南部。現在,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到這里參觀、游覽,天安門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二)天安門廣場

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是明代皇城的正門,當時叫“承天門”,有承天啟運之意。剛開始修建的時候,可不是現在看到的這個模樣,而是五座木牌坊,后來改建成九開間門樓。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清世祖福臨重新修建這座城樓。建國后,人民政府又重建了城樓上的木建筑、加厚城墻,才成了現在的樣子。明、清兩朝,這兒是禁地,到公元1911年清王朝覆滅為止,除了皇親貴族,老百姓不準過往。它最大的用途,是國家有大慶典(如皇帝登極、冊立皇后)時在此舉行“頒詔”儀式。

天安門城樓北海位于今北京城的中心地區(qū),與中南海一橋之隔,總面積1063畝,其中水面占一半以上,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園林。辛亥革命后的1925年8月,北海被辟為公園向游人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北海公園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北海被評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四)北海(五)天壇

天壇在永定門內大街東側,為京城“天地日月”諸壇之首,是一座典型壇廟,乃我國和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天壇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占地273公頃,有外壇墻和內壇墻兩重,北面外壇墻呈圓弧形,南墻與東、西墻直角相交,取“天圓地方”之意,因為天壇建成之初不僅祭天還要祭地,直到嘉靖年間北郊地壇建成后,才專事祭天。壇墻最初均以土坯砌成,乾隆時才將土城以磚包砌。四周古柏森森,恰當地烘托出祭天時神秘、肅穆的氣氛。

雍和宮在北京城的東北角,南北長約400米,占地66400平方米,是北京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喇嘛教黃教寺院。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雍正駕崩后,他的靈寢停在雍和宮內永佑殿。為此,將殿宇升級,在15天內把原來的綠色琉璃瓦全部換成黃色,雖然雍正之棺槨后葬在西陵,但因其“御影”留在這里,所以雍和宮又稱雍正祠堂。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正式改為喇嘛廟。(六)雍和宮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前身清漪園,頤和園是三山五園中最后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占四分之三。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中間的“甕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甕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二十公里的皇家園林區(qū)。(七)頤和園昆明湖長廊諧趣園(八)中華民族園位于亞運村附近的北京中華民族園是一座集我國眾多民族傳統(tǒng)建筑,民俗風情,歌舞表演,工藝制作,民族美食以及收藏陳列于一體,全方位展現中華民族風情風貌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中華民族園內濃縮了16個民族的建筑群落,每組建筑都以1:1的比例建造,重現了每個民族所特有的建筑風貌。

在中華民族園中無處不突顯出各民族的風情風貌。各個民族村寨的建筑及布置都涵蓋了本民族的風土、人情,在餐飲、歌舞、農耕、體育、傳統(tǒng)手工藝諸方面其傳統(tǒng)文化都得到了全方位,立體的展現。每年的7-9月都特別推出民族歌舞狂歡夜。

(九)盧溝橋位于廣安門外豐臺區(qū),距離市中心約20公里。該橋因跨越盧溝河(今永定河)而得名。盧溝橋位列中國三大古代名橋之首,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兩座是河北的趙州橋和泉州的洛陽橋。歷史:盧溝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迄今已經有八百余年的歷史。該橋所跨越的盧溝渡口是當時進出都城的唯一門戶,原有的浮橋和木橋等臨時性交通設施已經不能適應都城所在地的交通狀況,為此,建了一座耐用的大石橋,即盧溝橋,初名廣利橋。三、京城郊縣游覽區(qū)(一)八達嶺長城(二)明十三陵

中國明代13個皇帝陵墓的總稱。位于北京市昌平縣天壽山下。明代遷都北京后,自成祖朱棣起,至末帝思宗朱由檢止,共十四帝,除景帝朱祁鈺因故別葬金山外,其他皇帝均葬此。依次為成祖長陵、仁宗獻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憲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慶陵、熹宗德陵、毅宗思陵。(三)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四)十渡

十渡風景區(qū)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十渡和張坊境內,距市區(qū)96公里,是距首都最近、北方獨特、華北地區(qū)最大、最典型的巖溶峰林峽谷,有天然石佛、飛來石、一線天、龍山“佛”字、水往高處流、石中石等12大地質奇觀,享有“青山野渡,百里畫廊”之美譽。拒馬河蜿蜒迂回,穿山而過,宛如一條玉帶,與峰林映襯,相得益彰。山水景物既有中國北方之雄奇,又有江南水鄉(xiāng)之柔媚。1986年被評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1999年被評為北京市首批風景名勝區(qū),為國家AAA景區(qū)。

(四)北京主要旅游線路1、天壇-天安門-故宮-景山-北海-恭王府-鼓樓2、頤和園-圓明園-大鐘寺-動物園3、亞運村-釣魚臺-大觀園-世界公園4、長城=明十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5、香山-碧云寺-臥佛寺-八大處-潭柘寺6、盧溝橋-周口店-十渡-野三坡四、天津游覽區(qū)(一)水上公園

(二)獨樂寺

(三)盤山三勝(四)大沽口炮臺一、概述河北旅游亞區(qū):包括冀東北和冀西南兩個游覽區(qū)。冀東北游覽區(qū):是指秦皇島—承德為核心長城東起點山海關內外文化遺跡和濱海地帶的療養(yǎng)區(qū)為主要內容的游覽、避暑、療養(yǎng)區(qū)域。冀西南游覽區(qū):是河北省西南部地區(qū),包括石家莊、保定、邯鄲等城市中的游覽點。河北旅游亞區(qū)(一)承德避暑山莊避暑山莊位于承德市中心區(qū)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距離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發(fā)現承德這片地方地勢良好,氣候宜人,風景優(yōu)美,又直達清王朝的發(fā)祥地--北方,是滿清皇帝家鄉(xiāng)的門戶,還可俯視關內,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選定在這里建行宮。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開始在此大興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宮,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莊的圍墻。雍正朝代暫停修建。乾隆六年(1741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又繼續(xù)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莊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莊外的外八廟,形成界墻內約占地564公頃,其規(guī)模壯觀,是別具一格的皇家園林,為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古代園林建筑杰作。1、宮殿區(qū):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建有皇帝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2、湖泊區(qū),在宮殿區(qū)的北面,湖泊面積包括州島約占43公頃,有8個小島嶼,將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區(qū)域,層次分明,富有江南景色;3、平原區(qū):在湖區(qū)北面的山腳下,地勢開闊,有萬樹園和試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風光;4、山岳區(qū):在山莊的西北部,面積約占全園的五分之四,這里山巒起伏,溝壑縱橫,眾多樓堂殿閣、寺廟點綴其間。整個山莊東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國自然地貌的縮影。山莊根據地形劃分為四大景區(qū):(二)外八廟包括:溥仁寺、溥善寺、安遠廟、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普仁寺(三)秦皇島及北戴河海濱位于河北省東北部,北依燕山的東端,東南瀕蒼茫的渤海,是一個突人海中的半島。因為它擁有避暑勝地北戴河、歷史名城山海關和天然不凍良港而馳名天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在統(tǒng)一中國后的第六年,巡行來到這里,在此派人入海尋找長生不老之藥,秦皇島一名便由此而來。據載,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l5年),秦始皇東巡到達秦皇島附近的碣石山,在山上刻寫了歌功頌德的“碣石門辭”,由此,碣石山名聲大震,歷代皇帝、名人皆慕名而至。漢武帝劉徹曾帶領文武大臣登臨碣石,所以碣石山主峰仙臺頂又稱“漢武臺”。三國時曹操北征烏桓(公元207年)歸來,在此觀覽滄海,寫下了《觀滄海》的詩篇。亭等。北戴河在秦皇島市區(qū)西南15千米處。它西起戴河口,東至角石,東西氏約10千米,南北寬約1500米,是一處天然海濱浴場。每年5月至10月來此避暑、療養(yǎng)和游覽的游客絡繹不絕。北戴河除了有廣闊的海濱浴場以外,還有20余處風景名勝,主要有鷹角石、金山嘴、老虎石、東西聯(lián)峰山、蓮花石、觀音寺、望海北戴河(四)山海關“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是明代萬里長城東部的一個重要關隘。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在這里設山海衛(wèi),徐達見這一帶“枕山襟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于此,連引長城為城之址”,次年十二月筑起了山海衛(wèi)城。衛(wèi)叫山海衛(wèi),關叫山海關,因它位于山海之間。山海關城是一座土筑磚包的雄偉關城,城高14米,厚7米,周長4千米,呈正方形。整個城池與萬里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城有四門:東門面向關外,叫鎮(zhèn)東門;西門對關內,叫迎恩門;南門面海,稱望洋門;北門臨北疆,稱威遠門。在四個城門中,氣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鎮(zhèn)東門,門上有箭樓,門外有甕城,明代書法家肖顯所書的“天下第一關”巨匾就高懸在箭樓檐下。里長城比作一條翻山越嶺的巨龍,那這些伸入海里的建筑就恰似龍首在吞波吐浪,因此人們把它稱為“老龍頭”。山海關三、冀西南游覽區(qū)(一)趙州石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于隋煬帝大業(yè)年間(605-616年),至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石拱橋是用石塊拼砌成彎曲的拱作為橋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橋面,以行車走人。而趙州橋的特點是“敝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進的一種。(二)蒼巖山蒼巖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河北省井陘縣東南部,距省會石家莊市70公里,景區(qū)面積180平方公里。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優(yōu)美,享有“五岳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的盛譽,而且又以宗教文化著稱,相傳早在1300年前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就到此出家修行,山巒中至今還有不少古剎名殿留存,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三)清東陵中國清代皇陵區(qū)。在河北省遵化縣馬蘭峪西。清朝定都北京后,于順治十八年(1661)建陵于此,后又在易縣建皇陵,分別稱清東陵、清西陵。整個陵區(qū)沿燕山余脈昌瑞山而建,分“后龍”與“前圈”,占地約2500平方公里?!昂簖垺痹O有內、中、外、火道及汛撥,駐兵看守?!扒叭Α?8平方公里的陵區(qū)內,建有帝陵5座,為世祖順治孝陵、圣祖康熙景陵、高宗乾隆裕陵、文宗咸豐定陵、穆宗同治惠陵,皇后陵4座,妃園寢5座。陵區(qū)外圍還建有王爺、皇太子、公主等園寢。埋葬帝、后、妃、王、公主等160余人。1928年乾隆裕陵和慈禧陵地宮被軍閥孫殿英盜掘一空。至1945年其他各陵也都被盜掘。該陵是中國現存規(guī)模宏大、建筑體系完整的皇室陵寢。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響堂山石窟響堂山石窟位于邯鄲市峰峰礦區(qū)鼓山,分南北兩處,相距約15公里。因石窟群在山腰,人們談笑、拂袖、走動均能發(fā)出鏗鏘的回聲,故名響堂山石窟。現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龕,大小造像5000余尊,還有大量刻經、題記等。它是河北省現已發(fā)現的最大的石窟,也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響堂山石窟大佛洞

(五)西柏坡西柏坡,這個光耀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原本是河北省平山縣一個只有百十來戶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選定這個地方,1948年5月,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這里,使這個普通的山村成為“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和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進行戰(zhàn)略大決戰(zhàn),創(chuàng)建新中國的指揮中心。從此,西柏坡以其獨特的貢獻,彪炳于中國革命史冊,豎起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

“中國命運定于此村”,這是時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的題詞。

“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這是作家閻濤同志在其創(chuàng)作西柏坡紀實文學《東行漫記》時概括出的一句名言,并作為這部紀實文學的副題(1999年該書再版時就以此作為書的名稱)。

兵民是勝利之本序廳指導晉察冀斗爭展廳(六)白洋淀白洋淀簡介

白洋淀是華北地區(qū)最大的淡水湖泊,總面積366平方公里.其中85%的面積位于安新縣境內,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廣袤的華北大地上。

白洋淀有著迷人的自然風光,由143個大小淀泊(尤以白洋淀面積最大,故得名)和3700多條溝壕組成.每個淀都有各自的名字和動人的傳說.淀內溝壕縱橫,河淀相連,田園交錯,蘆葦相間,一年四季,景隨時移,特別是夏季,葦綠荷紅,魚肥水美,別有天地.江澤民同志親筆題詞”華北明珠白洋淀”.清乾隆帝御題”北國江南”.安新白洋淀景區(qū)是國家AAAA級風景區(qū)。

白洋淀有著燦爛的革命文化.白洋淀是革命老區(qū),聞名中外的雁翎隊利用有利地形,打日寇,鋤漢奸,譜寫了一曲白洋淀人民搞日救國的英雄贊歌。近年來,特別是2001年來,安新縣大力實施”旅游興縣”戰(zhàn)略,建設了旅游碼頭,旅游路,白洋淀溫泉賓館等一批配套基礎設施,建成了荷花大觀園,鴛鴦島,漁人樂園及王家寨民俗村,文化苑等系列景點,并推出了打水仗.魚鷹捕魚表演,放荷燈,水鄉(xiāng)婚俗表演等30多項參與性項目.今年,又緊緊抓住國家發(fā)展紅色旅游的機遇,推出了融生態(tài),紅色游于一體的大淀觀光線路.,白洋淀旅游的品位和檔次不斷提升。

面對國內處旅游蓬勃發(fā)展的大好形勢,安新人民將以發(fā)展生態(tài)游和文化游為重點,以爭創(chuàng)國家5A景區(qū)為目標,加強白洋淀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科學合理開發(fā)利用白洋淀資源,使白洋淀這顆“華北明珠”更加璀璨奪目2.冰雪林海、關東風情

——東北旅游大區(qū)第一節(jié)概述山環(huán)水繞、沃野千里。寒溫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稠密的交通運輸網。一、旅游地理環(huán)境概況二、旅游資源的基本特征北國林海雪原火山與熔巖景觀溫帶海濱風光名勝古跡以清代遺跡居多旅游資源知名度高,開發(fā)前景廣闊三、旅游分區(qū)與旅游路線遼東旅游環(huán)線遼西旅游環(huán)線長春—吉林旅游線長白山旅游線黑龍江南部旅游線一、概述

遼寧省簡稱遼,位于中國東北地區(qū)的南部,是中國東北經濟區(qū)和環(huán)渤海經濟區(qū)的重要結合部。海岸線東起鴨綠江口,西至山海關老龍頭,大陸海岸線全長2178公里,占中國大陸海岸線總長的12%,島嶼岸線長622公里占中國島嶼岸線總長的4.4%。近海分布大小島嶼506個,島嶼面積187.7平方公里。

第二節(jié)遼寧旅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