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教材】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選擇性
必修1全冊知識點復習提綱(全面,必備!)
【新教材】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1全
冊知識點復習提綱第一章地球的運動
1.1地球的自轉
1.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北逆南順”)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呈逆時針南極上空呈順時針
☆方法技巧:自轉方向的判斷
(1)由南北極點判斷,“北逆南順”
(2)由經緯度判斷:東經度增大的方向為地球自轉方向,
或西經度減小的方向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圖例:-地球自轉方向(箭頭所指方向永遠是東)
2.自轉周期
恒星日:以遙遠的恒星作為參照物,地球自轉一周(360°)
所用的時間
太陽日:以太陽為參照物,地球自轉一周(晝夜交替)所
用的時間
恒星日
太陽日
參照物
恒星
太陽
時間
23時56分4秒
24小時
旋轉角度
360°
360°59'
意義
自轉的真正周期
晝夜交替周期,太陽高度日變化的周
期
3.自轉速度
(1)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極點,任何地點自轉角速度相
等,為15。山。
第1頁共45
頁
(2)線速度:赤道最大,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赤道最大,約1670千米/小時;
南北緯60。處:為赤道的一半,為837千米/小時
極點角速度、線速度均為
☆地球表面自轉線速度的規(guī)律:①緯度越低,線速度越大;
②同緯度地區(qū),海拔越高,線速度越大。
航天發(fā)射基地選址應選擇在自轉線速度較大、緯度低、海
拔高的地區(qū),并且向東發(fā)射☆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選址的區(qū)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3.
地勢:平坦開闊
返航基地區(qū)位①地勢平坦開闊②人煙稀少③無大片森林和
大河湖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一)導致晝夜交替現(xiàn)象
1.晝夜交替的成因
地球是不發(fā)光、不透明的球體一地球有晝夜現(xiàn)象
地球不停自轉
假如地球不會自轉,晝夜更替仍然存在,此時周期為一年。
2.晨昏線(圈)的概念及晨線、昏線判斷方法
(1)晨昏線(圈):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
把所經過的緯
線分為晝弧和夜弧。
(2)晨線、昏線判斷方法
晨線:隨地球自轉(自西向東),從“黑夜”進入“白天”的
過渡
線。晨線上正值日出。
昏線:隨地球自轉(自西向東),從“白天”進入“黑夜”的
過渡線?;杈€上正值日落。
文昌相對于三大發(fā)射衛(wèi)星基地的優(yōu)勢
①交通便利,海運便于發(fā)射大噸位
②緯度低線速度大提高發(fā)射質量
③安全系數(shù)高,可以多方位發(fā)射,直接面向大海
晝夜交替
第2頁共45
頁
3.用太陽高度表示晝夜情況:
晝半球:太陽高度大于(正午的太陽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陽高度小于(半夜的太陽高度最小);
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等于
4.晝夜交替的周期及意義
(1)周期:一個太陽日,24小時
(2)意義:①晝夜交替的周期長短適宜,使得地面白晝
不會過于炎熱,黑夜不會過于寒冷,有利于有機體的生存和發(fā)
展;
②生物形成晝夜節(jié)律(即“生物鐘”)
5.晨昏線(圈)的特點
①晨昏線是過地心的一個大圓,平分地球。
②晨昏線所在平面始終和太陽光線垂直。
③晨線上各點為日出點,昏線上各點為日落點。
④晨昏線上各點太陽高度角為。
⑤晨昏線與赤道有兩個交點,永遠平分赤道,即赤道全年
晝夜平分,晨線與赤道的交點永遠為6點,昏線與赤道的交點
永遠為18點。
⑥平分晝半球的經線(晝半球的中央經線),地方時為
12點,為正午經線。夜半球的中央經線,地方時為24點(或
點),為子夜經線(時經線)
第3頁共45
頁
⑦晨昏線與經線的夾角變化范圍為。?23。26,,且夾角與太
陽直射點的緯度相等。二分日時晨昏線與經線重合,二至日時
與經線夾角為23。26,
⑧晨昏線隨地球自轉不斷西移,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速
度為157h0
⑨確定極晝極夜范圍。晨昏線與哪條緯線圈相切,該緯線
到極點范圍內就會出現(xiàn)極晝或者極夜。(二)物體水平運動方
向發(fā)生偏轉
1.地轉偏向力的規(guī)律
①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無偏轉(南左北右
赤道無);
②與物體運動方向始終垂直;
③只改變物體運動方向,不改變物體運動速度;
④緯度越高,偏轉越大(緯度越高越顯著);
⑤速度越快,偏轉越大。
第4頁共45
頁
2.地轉偏向力的應用
對平直河道的影響:北半球是右岸沖刷,左岸沉積。故北
半球港口、防洪堤壩一般建在右岸;聚落、挖沙場地宜選在左
岸。南半球相反。
同時對風向、洋流的流向及鐵軌軌道的磨損程度等產生影
響。
(三)產生時差
A地方時
1.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一同一緯線,東邊比西邊的地點先看
到日出一東邊比西邊的地點時間要早一同一時刻不同經線的地
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時一產生時差
2.地方時特點:
①東早西晚(數(shù)值東大西?。?;
②經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時相同
③經度相差15°,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相差1。--4分
鐘;
3.地方時的計算
(1)公式:所求的地方時二已知的地方時土(經度差X4
分鐘)
(2)計算步驟:
先畫出表示全球的所有經線
一定時:挖掘材料信息,確定某經度的地方時
二定向:標出已知經線及其地方時,再標出所求經線,確
定所求點與已知時間點的相對東西方向。
公式中“士”的選取原則:所求地點在已知地點以東用“十”,
以西用“一”(東加西減)三定差:確定所求點與已知時間點的
經度差。
兩地同處東(西)經,大數(shù)減小數(shù);分屬東西經,則用兩
地經度數(shù)相加。(同減異加)四定值:計算出所求時間。
例:甲地經度為136°E,乙地經度為120°Eo若乙地此時
為11時,求甲地此時的時間。
第5頁共45
頁
☆一些特殊的地方時
①晝半球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12時;夜半球中央經線的
地方時為24時(或時);
②晨線與赤道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6時;昏線與赤道
交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為18時。③春分(3月21日左右)、秋
分(9月23日左右)前后,全球各地日出時間大約為6時,日落
時間大約為18時。
④剛好極晝日出時間為時。極夜后首次日出時間為12時。
⑤一天當中太陽高度最大時是12時。某地太陽光直射時
為當?shù)?2時。一天當中當?shù)貧鉁刈罡邥r為14時。
⑥凌晨(早上):日出前后。傍晚(黃昏):日落前后。
a時區(qū)與區(qū)時
1.時區(qū)(時區(qū)是指一個經度范圍)
由于各地經度不同,地方時也全然不同,為了克服時間上
的混亂,國際上規(guī)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qū),每個時區(qū)跨15
個經度。
2.時區(qū)的劃分:
①以本初子午線(即。經線)為基準,向東、向西各取
7.5。,合起來為15。作為中時區(qū)(零時區(qū))-國際標準時間
②在中時區(qū)以東依次劃分為東1區(qū)至東11區(qū),172.5。£至
180。為半時區(qū),即東12區(qū)③在中時區(qū)以西依次劃分為西1區(qū)
至西11區(qū),1725W至180。為半時區(qū),即西12區(qū)④東十二區(qū)
和西十二區(qū)各跨經度7.5。,合為一個時區(qū),即東西十二區(qū)。
3.區(qū)時(區(qū)時是指時間概念)
每一個時區(qū)內以該時區(qū)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整個時區(qū)的統(tǒng)
一時間,即區(qū)時,又稱標準時。相鄰時區(qū)的區(qū)時相差1小時。
4.時區(qū)確定:若已知某地經度為X。,確定該地所處的時
區(qū),方法是
X-15°=n……9(n為所求得的商,。為余數(shù))
①0V7.5。,時區(qū)數(shù)為n;9>7.5°,時區(qū)數(shù)為(n+1)
第6頁共45
頁
②X為東經度為東時區(qū),西經度為西時區(qū)
③7.5°W~7.5°E為零時區(qū);172.5°E~172.5°W為東西十二
區(qū)。
5.中央經線的計算:某時區(qū)中央經線的度數(shù)=時區(qū)數(shù)xl5。
6.區(qū)時計算:所求區(qū)時二已知區(qū)時土兩地的時區(qū)差xl小時
計算步驟:
先畫出表示24個時區(qū)的數(shù)軸
一定區(qū)時:挖掘材料信息,確定已知區(qū)時
二定方向(土):在數(shù)軸上標出已知時區(qū)及其區(qū)時,再標出
所求時區(qū),確定兩點的東西方向。所求地在已知地東為
所求地在已知地西為(東加西減,確保東邊時間早)
三定區(qū)差:計算時區(qū)差時。同區(qū)相減,異區(qū)相加(同減異
加)。
四定時間:計算出所求區(qū)時。
☆注意:
所求區(qū)時>24,則區(qū)時為減去24小時,日期加一天;
若所求區(qū)時V,則區(qū)時為加上24小時,日期減一天。
例1:已知東8區(qū)為9:00時,此時西8區(qū)的區(qū)時為幾點?
例2:已知西5區(qū)為19:00時,此時東八區(qū)的區(qū)時為幾點?
☆計算與行程有關的時間
若有一架飛機某日某時從A地起飛,經過m小時飛行,
降落在B地,求飛機降落時B地的
第7頁共45
頁
時間。
計算步驟:
第一步:起飛時B地時間二起飛時A地時間土時(區(qū))差(注
意:加減的選取原則為東加西減)第二步:降落時B地時間=
起飛時B地時間+行程時間
?日期的分界線及其劃分
1.國際日界線:國際規(guī)定把東西12區(qū)之間的大體沿180°
經線穿行的折線作為國際日期變更線,人為日界線,固定不變。
2.自然日界線:時所在的經線叫做自然日界線,由于地球
不斷自轉,時經線是不斷變化的。時經線為平分夜半球的經線
注意:過國際日界線,日期變而時刻不變
3.日期的劃分
(1)一般情況下,全球被兩條日界線分為兩個日期:順著
地球自轉方向,從地方時為時的經線向東到國際日界線(180°)
的范圍為新的一天;從時經線向西到國際日界線的范圍為舊的
一天。
(2)當180。經線地方時為X時,“今天”的范圍占全球的
X/24
或者算出時經線向東到180。經線所跨越的經度范圍n,則
“今天”占全球的n/360°(3)當180。經線地方時為時(24時)
時,全球處于同一天
1.2地球的公轉
>^一、地球的公轉
1.公轉軌道:地球繞太陽運行叫作公轉,地球公轉軌道是
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橢圓
第8頁共45
頁
的一個焦點上。
2.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北逆南順),與自轉方向一樣
3.公轉周期
①恒星年:以其他恒星作為參照物,為365天6時9分
10秒,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②回歸年(太陽年):以太陽
作為參照物,為365日5時48分46秒,地球上四季更替的周
期。
4.公轉速度:角速度—平均每天向東移動約59分;
線速度—平均每秒約30千米。
(1)速度變化:
每年1月初,地球經過近日點時,公轉速度最快;
每年7月初,地球經過遠日點時,公轉速度最慢。
冬半年公轉速度較快,為179天;夏半年公轉速度較慢,
為186天。
(2)近、遠日點與冬、夏至日的區(qū)別及速度的變化:
①時間上的區(qū)別:
近日點為1月初,冬至日為12月22日左右;遠日點為7
月初,夏至日為6月22日。②在公轉軌道上的區(qū)別:
近日點的位置較冬至日靠東;
遠日點的位置較夏至日靠東(公轉方向自西向東)。
A二、黃赤交角及其影響
(一)黃赤交角
1.黃赤交角的形成:
地球的赤道面(自轉軌道面)與黃道面(公轉軌道面)的
夾角。目前的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約23°26,
第9頁共45
頁
(23.5°)
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南北回歸線的度數(shù);太陽直射點能達到
的最北、最南緯度數(shù)
極圈的度數(shù)+黃赤交角的度數(shù)=90。
2.黃赤交角的特點
(1)“一軸兩面三角度”
“一軸”指地軸;“兩面”指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
“三角度''指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夾角為23.5°;地軸與
黃道平面的夾角為66.5。;地軸與赤道平面的夾角為90。。
(2)“三個基本不變”
①地球在運動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基本不變,北極始
終指向天空的北極星附近;②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時期內基
本不變,約保持23.5。;
③地球運動的方向不變,總是自西向東。
(二)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1.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原因:黃赤交角
2.太陽直射點南北移動的規(guī)律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23.5。:>0,
到達最北界,開始南移
夏至日一秋分日一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南移,秋分日直射
赤道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23.5°S),到達最南界,開始北移冬至日一春分日一夏至日,
太陽直射點北移,春分日直射赤道
3.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往返運動,稱為太陽直
射點的回歸運動。
周期:1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1回歸年)
4.黃赤交角與五帶的關系
第10頁共45
頁
氣候現(xiàn)象
終年嚴寒
四季分明
天文現(xiàn)象
終年炎熱
四季分明
終年嚴寒
☆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了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范圍;決定了
太陽直射點移動的最北界和最南界,即南北回歸線;決定了南
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的度數(shù)。
假如黃赤交角變?yōu)?0°,交角增大:熱帶面積增大,溫帶
面積減少,寒帶面積增大。假如黃赤交角變?yōu)?0°,交角減小:
熱帶面積減小,溫帶面積增大,寒帶面積減小。
三、地球公轉的意義
(一)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1.太陽高度:指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也叫太陽高度
角。
夜半球:太陽高度<0。
晝半球:太陽高度>0。
晨昏線:太陽高度=0。
2.正午太陽高度:
當?shù)卣?地方時12點)的太陽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的
太陽高度。
3.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第11頁共45
頁
例題:求冬至日這天,4(TN的正午太陽高度?
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23.5°S,所求地4(TN與直射點分別
屬于南北半球,
則緯度差為23.5+40=63.5,
因此H=90-緯度差=90-63.5=26.5。
4.正午太陽高度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
①太陽直射的緯線的正午太陽高度為90°,距該緯線越遠,
正午太陽高度越??;
②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緯線向南北兩側等緯
距遞減;
③若兩緯線關于太陽直射點對稱分布,則這兩緯線正午太
陽高度相等;
④位于太陽直射點同一側的兩地正午太陽高度差=兩地的
緯度差。
5.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
當太陽直射點向本地所在緯線移來,則正午太陽高度增大,
移去則減小。
地區(qū)最大值
南北回歸線上一次最大值=90。
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一次最大值V90。(夏至)
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一次最大值<90。(冬至)
最小值
一次最小值
一次最小值(冬至)
一次最小值(夏至)
第12頁共45
頁
南北回歸線之間
(除赤道)
赤道
6.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1)確定地方時
兩次最大=90。
(直射當?shù)貢r)
兩次最大二90。(春秋分)
一次最小
(南半球在夏至,北半球在冬至)
兩次最?。ǘ?、夏至)某地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時,即正
午,地方時為12時,也就是說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的地方時
為12時。
(2)確定地理緯度
根據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結合“正
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可判斷出當?shù)氐牡乩砭暥取?/p>
例題:在夏至日這天,某地測得當天太陽高度最大為82°
而此時北京時間為11:00點,那么此地的地理坐標可能是?
15°26'N、135°E或31°26'N、135°E
(3)確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正南方,因此房屋門
窗應朝南;
在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因此房屋門
窗應朝南。
(4)確定日影長短及方向
①太陽直射點上,物體的影子縮短為零;正午太陽高度越
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日影越長。
②日影方向永遠背向太陽。
(5)確定樓距、樓高
以我國為例,見右圖,南樓高度為h,該地冬至日正
午太陽高度為H,則南北樓最小樓間距L,三者應該
滿足tanH=h/L
(6)熱水器安裝傾角
為了更好地利用太陽能,應不斷調整太陽能熱水器與樓頂
平面之間的傾角,盡可能使太陽光與受熱板之間成直角。如下
圖,a代表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與地面夾角,H代表當?shù)卣?/p>
太陽高度角。
其安裝傾角a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關系為:a+H=90。
第13頁共45
頁
簡單來說,太陽熱水器的安裝傾角a=兩點緯度差(當?shù)?/p>
緯度和太陽直射點緯度的差值)☆注意:春秋分日,當熱水器
安裝夾角為當?shù)鼐暥葧r,效果最好
(二)晝夜長短的變化
晨昏線把每一條緯線分為晝弧和夜弧兩部分,晝夜長短用
晝弧和夜弧所占的比例表示。地球自轉一周,如果所經歷的晝
弧長于夜弧,則晝長夜短;反之,則晝短夜長。
1.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
(1)由“直射點位置”確定晝夜長短分布
①太陽直射點在哪一半球,哪個半球就晝長夜短,②且越
向該半球的高緯度地區(qū)白晝時間越長。③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
的極點周圍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第14頁共45
頁
(2)由“移動方向”確定晝夜長短變化
“移動方向”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①太陽直射點向哪
個半球移動,哪個半球就晝變長夜變短,②且緯度越高,晝夜
長短變化幅度越大。
(3)從晨昏線的傾斜上看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以北半
球為例)
2.晝長、夜長的計算
(1)晝弧、夜弧計算法
在光照圖中,根據某緯線上的晝弧、夜弧所占的經度數(shù),
按15。/小時可推算出某地某日的晝長和夜長。
晝長時數(shù)二晝弧所跨經度數(shù)/15。夜長時數(shù)=夜弧所跨經度
數(shù)/15。
(2)日出、日落時間計算法
第15頁共45
頁
白晝長度為從日出到日落的時間,白晝的最中間時間為正
午12點(地方時),上午和下午等長。晝長二日落時間-日出
時間
晝長二(12-日出時間)x2=(日落時間-12)x2
日出時間=12-晝長/2日落時間=12+晝長/2
例題:假設今天晝長為13小時,那今天幾點日出,幾點
日落呢?
5:30日出,18:30日落
(3)根據分布特點進行計算。
①同緯度各地的晝長相等,夜長相等。
②南北半球緯度數(shù)相同的地區(qū)晝夜長短對稱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晝長(夜長)與南半球同緯度的夜長(晝長)相等。例
如,4(TN的晝長等于40°S的夜長。
③同一緯線(除南北回歸線外)的晝夜長短在一年中有兩個
日期相同,且這兩個日期近似關于二至日對稱。
(三)四季更替和五帶的劃分
1.四季和五帶產生的原因
地軸是傾斜的(根本原因)
存在黃赤交角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直接原因)
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角的
周年變化緯度變化
四季五代
2.四季的劃分
劃分依據晝夜長短、太陽高度、熱量
夏季
冬季
春季
秋季
一年中晝最長、夜最短,太陽高度最大、獲得熱量最多的
季節(jié)
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太陽高度最小、獲得熱量最少的
季節(jié)
由冬季過渡到夏季的季節(jié)
由夏季過渡到冬季的季節(jié)
歐美:以“二分二至”劃分
第16頁共45
頁
我國:以“四立”劃分
二十四節(jié)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依據對氣溫的統(tǒng)計進行劃分(北溫帶)
春季:3、4、5月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冬季:12、來年1、2月
3.五帶的劃分
(3)四、太陽周日視運動
1.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的結果。
2.太陽東升西落,日出、日落及正午時太陽的位置由太陽
直射點決定。
3.太陽日出、日落規(guī)律
太陽直射赤道時(二分日),全球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除
了南北兩極點外均為從正東方向升起、從正西方向落下。
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全球各地除了極晝、極夜地區(qū)以外,
太陽都是從東北方向升起、從西北方
第17頁共45
頁
向落下;極晝地區(qū),太陽正北升,正北落。
太陽直射南半球時,全球各地除了極晝、極夜地區(qū)以外,
太陽都是從東南方向升起、從西南方向落下;極晝地區(qū),太陽
正南升,正南落。
☆就某一地點而言,在太陽直射點向北運動期間,太陽升
落的方位將日漸偏北;
反之則日漸偏南。
4.視運動軌跡圖
觀察點A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則太陽運行軌道面均
向南傾
斜,正午時太陽在正南。
觀察點A位于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則太陽運行軌道面均
向北傾
斜,正午時太陽在正北。
觀察地點在赤道上,則太陽運行軌道面與地平圈垂直。
第二章巖石圈與地表形態(tài)
2.1巖石圈的物質組成
A(一)礦物
1.礦物:是由地質作用形成的,一般為結晶態(tài)的天然化合
物或單質,是組成巖石的基本單元。2.特點:具有相對固定的
化學成分和確定的晶體結構,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保持穩(wěn)
定;自然界已發(fā)現(xiàn)的礦物達3000多種,常見的有五六十種,最
多的礦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3.礦物有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三種基本存在形式。絕大名數(shù)
礦物以固態(tài)形式存在。
第18頁共45
頁
A(二)巖石
1.巖石概念:是在自然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的礦
物集合體,是構成巖石圈的主要物質。2.三大類巖石的主要分
布
(1)巖漿巖約占地殼總體積的65%,最主要的成分是
SiO
2
*
(2)沉積巖僅占地殼質量的5%,但分布十分廣泛;在
大陸部分有75%的面積出露沉積巖;(3)變質巖分布廣泛。
太古宙地層大都是變質程度很深的巖石。
3.巖石按照成因分為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
類型成因
巖漿在地表
以下冷凝形
成的巖石
巖漿噴出地
表冷凝形成
的巖石
特點
冷卻(結晶)
慢,礦物結晶
顆粒較粗,結
構致密
常見巖石開發(fā)利用
花崗巖是質地堅
硬、色澤美麗的
建筑材;
許多有色金屬礦
物的形成和分布
與巖漿活動有
關。
侵
在地球內部巨大壓
入
力作用下,巖漿沿
山山
石石
著巖石圈薄弱地帶
漿
侵入巖石圈上部或
山
石
噴噴出地表,冷卻凝
出固
山
石
花崗巖
裸露在地表的各種巖石,在風
吹、日曬、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
下被破壞,破壞產物(包括碎屑物
沉積巖
質和溶解物質)在原地或經搬運后
沉積下來,再經過復雜的成巖作
用而形成的巖石,稱為沉積巖
冷卻(結晶)
快,物結晶顆玄武巖、安
粒較細,有流山巖
紋或氣孔
①具有層狀礫巖(顆粒
紋理,稱為層大)、砂巖
理構造。②許(顆粒較
多沉積巖中小)、頁巖
含有化石(顆粒小)、
石灰?guī)r
已經生成的巖石受地殼運動、巖
漿活動,或者隕石沖擊的影響,
變質巖在一定的溫度、壓力等條件下,
礦物成分、結構等發(fā)生改變而形
成的一種新的巖石,就是變質巖
片理構造
石灰?guī)r是建筑材
料和化工原料;
鉀鹽是化工原
料;煤、石油是當
前世界最重要的
能源
①多含有豐富的
金屬礦和非金屬
礦。例如,全世界
片麻巖、大
70%以上的鐵礦
理巖、石英
就儲藏在前寒武
巖、板巖
紀古老的變質巖
中。
②大理巖是建筑
材料
二、巖石轉化與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
A(一)巖石轉化
原生物質地質作用過程
巖漿冷卻凝固作用
巖漿巖、變質巖和已經生成風化、侵蝕、搬運、沉積、
的沉積巖固結成巖等
形成新的物質
山4A山
石莖石
沉積巖
第19頁共45
頁
巖漿巖、沉積巖和已經生成
變質作用
的變質巖
各類巖石重熔再生
A(二)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
變質巖
巖漿
常見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關聯(lián)圖如下:
?(三)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的判讀方法
找準巖漿是判斷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基礎
L三大類巖石和巖漿,大致可以用進出箭頭的多少來
進行,一定要讀準箭頭的指向
⑴巖漿:“三進一出”。巖漿是“巖石之本”,巖石圈物
質循環(huán)源于巖漿,巖漿也是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中各類巖
石的歸宿,三類巖石都可轉化為巖漿。
第20頁共45
頁
(2)巖漿巖:"一進三出"。巖漿巖可形成沉積巖和變質巖,
也能轉化為巖漿,而只有巖漿能生成巖漿巖。
(3)變質巖和沉積巖:“二進二出”。
①變質巖能轉化為巖漿和沉積巖,沉積巖和巖漿巖能轉化
為變質巖。
②沉積巖能轉化為巖漿和變質巖,變質巖和巖漿巖能轉化
為沉積巖。
2.判斷箭頭的地質含義
(1)指向巖漿巖的箭頭——冷卻凝固,是內力作用。
(2)指向沉積巖的箭頭——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固
結成巖作用,主要是外力作用。(3)指向變質巖的箭頭——變
質作用,是內力作用。
(4)指向巖漿的箭頭——重熔再生作用,是內力作用。
2.2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
1.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
外力作用
2.構造運動
(1)水平運動
指地殼或者巖石圈塊體大致平行于地球表面的運動,造成
巖層水平位移和彎曲變形,常形成綿長的斷裂帶和巨大的褶皺
山脈。
(2)垂直運動
指地殼或者巖石圈塊體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上升或下降
運動,它使地面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隆升或下沉,引起地勢的起伏變
化和海陸變遷。
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同時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以
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構造運動過程緩慢,不易察覺,
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方式。
3.地質構造
(1)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構造運動引起巖層永久性的變形或變位,稱為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形成的地貌類型,稱為
地球內能
地球外部的太陽輻
射和重力
主要表現(xiàn)形式
巖漿活動、地殼運動
變質作用、地震
風化作用、侵蝕作用
搬運作用、沉積作用
固結成巖
內外力關系
內力作用使地表變得高低
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趨
于平坦
第21頁共45
頁
構造地貌。最常見的地質構造是褶皺和斷層。
地質構
造
褶皺
褶皺是地下巖層受到水平擠壓發(fā)生彎曲變
形,但巖層還是連在一起的
從形態(tài)上
背斜
巖層一般向上拱起
從巖層的新老關
判斷方
法[
系上
中心部分巖層較
老,兩翼巖層較新
向斜
巖層一般向下彎曲
中心部分巖層較
新,兩翼巖層較老
巖層受力斷裂并沿斷裂面有
明顯的相對位移
斷層
圖示
未侵蝕地貌
構造地
貌侵蝕后地貌
常形成山嶺
背斜頂部受張力,
巖性疏松,容易被
侵蝕成谷地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向斜槽部受擠壓,
巖性堅硬,不易被
侵蝕,常形成山嶺
大斷層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如東非大裂谷。斷層一側上
升的巖塊,常成為塊狀山或
高地,如華山、廬山、泰
山,另一側相對下降的巖
塊,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圖示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斷
層線常發(fā)育成溝谷,有時形
成泉、湖泊
資源石油、天然氣
巖層封閉,為儲油
構造
挖隧道
穩(wěn)定、無地下水,
相對好挖
地下水、煤、鐵
底部低凹,易存
水,背斜處煤、鐵
往往已被侵蝕掉
建大壩
地下巖層堅硬穩(wěn)定
泉水出露、河谷發(fā)育
巖層斷裂、地下水出露,巖
石破碎,易被侵蝕發(fā)育成河
谷
不能建工程設施
大壩易損,水庫易滲漏,鐵
路易遭破壞實踐應
用
原因
工程建設
原因
(2)構造運動的實踐意義
第22頁共45
頁
研究地質構造,對于找礦、找水、工程建設等具有指導意
義。例如,石油、天然氣多儲存于背斜構造中;在向斜盆地中
往往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庫建設應盡量避開斷層。
板塊構造學說
一、基本觀點
(1)地球的巖石圈不是整體一塊,而是被海嶺、海溝等斷
裂構造帶分割成若干單元,稱為板塊。全球巖石圈分為六大板
塊,如上圖所示,大板塊又可以劃分為若干小板塊。
(2)板塊是不斷運動的:板塊漂浮在“軟流層”之上,處于
不斷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處
地殼比較活躍。
注意:六大板塊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
個板塊里既有陸地又有海洋。
(3)板塊運動與地貌
①板塊張裂(生長邊界):
陸地板塊內部張裂形成大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紅
海;
海洋中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大洋中脊,如大西洋中脊。
②板塊相撞(消亡邊界):
大陸板塊與大陸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形成高峻山脈和巨大
高原,如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
大陸板塊與大洋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大洋板塊因密度較大、
位置較低,便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這里往往形成海溝(它是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大陸板塊受擠上拱,隆升并形成島孤和
海岸山脈,如馬里亞納海溝、日本島弧、安第斯山脈。
【熟記】部分地形區(qū)的板塊位置
(1)大褶皺山系、大島弧鏈多是消亡邊界,如阿爾卑斯
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日本群島、馬來群島、新
西蘭等均是由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第23頁共45
頁
(2)澳大利亞、南亞、阿拉伯半島、印度群島、斯里蘭
卡島、塔斯馬尼亞島屬于印度洋板塊;格陵蘭島、西印度群島、
火地島屬于美洲板塊。
(3)冰島(大西洋“S"形海嶺上)——生長邊界;新西蘭南
北二島---消亡邊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為太平洋板塊
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脈為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
撞形成。
外力與地表形態(tài)的變化
1.外力作用
外力是指地球外部的作用力,其能量主要來自于太陽能、
地球重力能等,主要是通過風、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作
用改造地表形態(tài),其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風化、侵蝕、搬運、堆積
等。外力通過風化、侵蝕作用對地表進行破壞,并將破壞了的
物質從高處搬運到低處堆積起來,從長時間、大范圍來看,其
結果往往使地表起伏趨向和緩。
2.風化
在溫度變化、水、大氣及生物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
的巖石常發(fā)生性狀或組成變化的過程叫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通常分為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和生物風化三種類
型。
物理風化作用也稱機械風化作用,是指巖石發(fā)生疏松崩解
等機械破壞的過程。常見的有花崗巖的球狀風化、冰劈作用。
化學風化作用是指巖石在水、氧氣及二氧化碳等作用下發(fā)生分
解,進而化學成分發(fā)生改變的過程。如富含鐵的巖石被氧化后
變成紅色。生物風化作用是指巖石受生物活動的影響發(fā)生物理、
化學變化的過程。常見的有根劈作用。
風化作用的結果是使巖石變成松散的碎屑風化物,如果風
化物殘留原地,則稱為風化殼。風化作用為侵蝕作用準備了條
件。風化產物也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溫度越高,濕
度越大,風化作用越強。干燥的環(huán)境中,主要以物理風化為主,
且隨著溫度的升高物理風化作用逐漸加強。濕潤的環(huán)境中,主
要以化學風化作用為主,且隨著溫度的升高化學風化作用逐漸
加強。風化殼的厚度主要與氣候、生物、地形、地質結構等因
素相關,從寒冷的極地到濕熱的赤道,風化殼逐漸增厚。熱帶
森林地區(qū)溫度高,水分多,生物越豐富,風化作用越強的地區(qū)風化
殼厚度最大。
3.侵蝕和搬運
(一)侵蝕作用
定義:是指流水、風、波浪和冰川等外力對地表巖石及其
風化產物的破壞過程。
作用類型:流水侵蝕、風力侵蝕、冰川侵蝕、海水侵蝕等。
第24頁共45
頁
(1)流水侵蝕
概念:水流掀起地表物質、破壞地表形態(tài)的作用,侵蝕作
用還包括河水及其攜帶物質對地表的磨蝕作用,以及河水對巖
石的溶蝕作用。
分布:濕潤半濕潤的地區(qū)、河流流經的地區(qū)。
形式:河流侵蝕作用,按其方向可分為三種形式:下蝕、
側蝕、溯源侵蝕。
對地貌的影響:
a流水侵蝕作用是一種常見的侵蝕作用。在河流中,除流
水本身的沖蝕作用外,其挾帶的泥沙等物質也對河床和地表進
行撞擊和磨蝕。
b山區(qū)河流坡度較大,河床下蝕作用強,形成V形谷;
c溯源侵蝕是指在河流或溝谷地形變陡之處,因流水沖刷
作用加劇,受沖刷的部位不斷向上游方向移動的現(xiàn)象。溯源侵
蝕常形成瀑布,有利瀑布發(fā)育的地質條件是:組成河床底部的
巖石下軟上硬;位于斷層構造帶。
d水蝕作用會造成一些特殊的地理現(xiàn)象。例如,當河流源
頭向上游溯源侵蝕到達并切穿流域分水嶺后,有可能發(fā)生分水
嶺一坡的河流奪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現(xiàn)象,這種水系演變現(xiàn)
象稱為河流襲奪。河流襲奪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低水位的河流襲奪
高水位河流的地區(qū)。河流上游被襲奪后成為斷頭河,河流徑流
量減少,搬運能力減弱,導致大量砂礫和亞沙土沉積下來;襲
奪河奪取襲奪河的水量,徑流量加大,侵蝕能力增強,河谷會
不斷變寬變深。。
e在河流轉彎處,側蝕作用加強。一般情況下,凹岸侵蝕,
凸岸堆積,在平原地區(qū),河流側向發(fā)展導致凹岸侵蝕后退,凸
岸堆積前伸,河曲不斷向下游移動,形成曲流帶。當河床彎曲
越來越大時,便會發(fā)生裁彎取直,形成牛軻湖。牛舸湖的形成
原理即橫向環(huán)流——河水流過彎曲的河谷,其主流線因慣性作
用而向凹岸偏移,受到較強離心力作用的上層河水會加速流向
凹岸,使凹岸水面變高,產生向下水流。凹岸下降水流沿河床
底部向凸岸推移,即底層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以維持水流的
連續(xù)性,這樣就使河床水流構成連續(xù)的螺旋狀推進的橫向環(huán)流
系統(tǒng)。底層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時,把泥沙也帶到了凸岸。
f坡面水流沖刷地面并下切,會形成溝谷,如黃土高原千
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就是流水強烈侵蝕的結果。
g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和淀積的作用,
形成溶洞、石林等喀斯特地貌。
(2)風力侵蝕
概念:是在氣流沖擊作用下土粒、沙粒脫離地表、被搬運
和堆積的過程。
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區(qū)。
第25頁共45
頁
對地貌的影響:形成風蝕城堡、風蝕柱、風蝕蘑菇等風蝕
地貌。
(3)海水侵蝕
概念:指海水對海岸的侵蝕過程。
分布:沿海地帶。
對地貌的影響:形成海蝕柱、海蝕崖、海蝕穴、海蝕橋等
海蝕地貌。
(4)冰川侵蝕
概念:由冰川運動對地表土石體造成機械破壞作用的一系
列現(xiàn)象。
分布:高山、高緯度地區(qū)。
對地貌的影響:形成角峰、冰斗、U形谷等。
(二)搬運作用
定義:外力作用于風化和侵蝕作用產生的各種物質,使它
們發(fā)生位移的過程。
作用類型:流水搬運、風力搬運、冰川搬運、海水搬運等。
(1)流水搬運
概念:水流在流動中攜帶大量泥沙并推動河底礫石向前移
動的作用,稱為流水搬運作用。
特點:河水流速越快,動力越大,推力越強,搬運能力越
強,反之則弱。
方式:主要方式有推移、躍移、懸移等。
(2)風力搬運
概念:風把從地表吹揚起來的松散碎屑物質搬運到他處的
過程。
特點:與風力的大小成正相關;與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負
相關;風力侵蝕與風力搬運相伴而行的。
(3)海水搬運
概念:海水對海蝕產物和河流帶來的物質進行搬運的過程。
特點:具有明顯的分選性。一般較粗、較重的顆粒搬運的
距離較近;較細、較輕的顆粒搬運的距離較遠。
(4)冰川搬運
概念:是冰川隨重力下滑并搬運凍結在冰塊內的巖石碎塊
的過程。
特點:是載移,搬運能力很大;凍結在冰體內的巖石碎塊
不能自由移動,彼此間很少摩擦與撞擊,只是巖塊與巖壁間有
摩擦;冰川具有較大的壓力。
4.堆積
第26頁共45
頁
定義:巖石風化和侵蝕后的產物在外力的搬運途中,由于
外力搬運能力下降等原因不再繼續(xù)搬
運而發(fā)生沉淀、沉積的過程。
作用類型:流水堆積、風力堆積、冰川堆積、海水堆積等。
(1)流水堆積
概念:流水攜帶的泥沙,由于條件改變,如坡度變緩,流
速變慢,水量減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運能力減弱而發(fā)生
堆積,這種作用稱為堆積作用。
特點:搬運作用減弱,堆積作用增強。搬運能力的減弱是
逐漸進行的,所以泥沙大小的堆積也是有次序的,大顆粒物先
沉積,小顆粒物后沉積。
對地貌的影響:形成洪積-沖積扇、三角洲、沖積平原、
河漫灘等。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當河流進入海洋時,河水很快分散,
由于流速突然降低而產生沉積作用,同時河水與海水混合,海
水中的離子使河水中不易沉積的膠體物質絮凝沉降。在大河河
口,尤其是河流泥沙含量高的河口,因泥沙大量沉積而形成三
角洲。1形成三角洲的物質條件:河流挾帶的泥沙。動力條件:
河流流速、海潮能、波浪能、地殼升降等
(2)風力堆積
概念:風的堆積發(fā)生在大氣介質中,是純機械的堆積作用。
風在搬運過程中,因風速減小或遇到各種障礙物,風運物便堆
積下來形成風積物。
特點:風速減小,堆積作用增強。顆粒大、比重大的物質
先沉積,顆粒小、比重小的物質后沉積。
對地貌的影響:形成沙丘、移動沙丘和黃土地。
【延伸拓展】根據堆積地貌判斷風向
(1)根據沙丘判斷風向。沙丘的緩坡為迎風坡,如右圖:
(2)根據堆積物的大小判斷風向。堆積物顆粒由大到小的
方向即風向,如右圖。
第27頁共45
頁
(3)海水堆積
概念:由波浪、潮汐和海流將所搬運的泥、砂、礫石在搬
運能力減弱情況下進行堆積的作用。對地貌的影響:形成沙灘。
(4)冰川堆積
概念:是在冰川運動中或消融時因搬運能力降低,而將其
攜帶的各種巖石碎屑沉積下來的堆積作用。
特點:冰川消融后的沉積物顆粒大小不分,常雜亂地堆積
在一起。
對地貌的影響:形成冰磺地貌。
【知識總結】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態(tài)
使地表巖石破壞,碎屑物殘留在地表,
風化作用形成風化殼(注:土壤是在風化殼的基礎上
演變而來的)
風力
侵蝕
侵
蝕
風力吹蝕和磨蝕,形成戈壁、風蝕洼地、
風蝕柱、風蝕蘑菇、風蝕城堡等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寬,形成“V”型谷,
使坡面破碎,形成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tài)?!凹t
色沙漠”“石漠化”
溶
蝕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
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嶇,地表水易
滲漏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蝕平原、
冰蝕洼地等
形成海蝕柱、海蝕崖、海蝕穴、海蝕平
臺等海蝕地貌
雜亂堆積、形成冰
磺地貌
顆粒大、密度
大的先沉積,顆粒
化)
干旱、半干旱地區(qū)(例:雅
丹地貌)
濕潤、半濕潤地區(qū)(例:長
江三峽、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
可溶性巖石(石灰?guī)r)分布
地區(qū)(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
地區(qū)(例:挪威峽灣、中歐一東
歐平原、千湖之國一芬蘭)
濱海地帶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緯度
地區(qū)
分布地區(qū)
普遍(例:花崗巖的球狀風
流
侵
蝕
作
用
水
侵
蝕
冰川侵蝕
海浪侵蝕
堆
積作用
冰川堆積
第28頁共45
頁
形成沖積扇(出山
流水堆積口)、三角洲(河口)、沖
積平原(中下游)
形成沙丘(靜止沙
風力堆積丘、移動沙丘)和沙漠邊
緣的黃土堆積
海浪堆積
小、密度小的后沉
積(具有明顯的分
選性)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例:黃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干旱內陸及鄰近地區(qū)(例:
塔克拉瑪干沙漠里的沙丘、黃
土高原的黃土)
濱海地帶形成沙灘等海岸地貌
2.3地表形態(tài)與人類活動
1.地形對聚落分布的影響:
我國北方平原,村落的規(guī)模一般比較大,多呈團聚型、棋
盤式的格局,聚居人數(shù)比較多;原因是平原地區(qū)土壤肥沃,水
資源豐富,河網密布,有便捷的內河航運和海上運輸,更適宜
聚落發(fā)展。
南方丘陵地區(qū),村落規(guī)模一般比較小,空間分布相對分散,
聚居人數(shù)少;河網密度大的平原地區(qū),村落多呈帶狀。
考古發(fā)現(xiàn),我國古代的村落多分布在河谷階地上,原因是
河谷階地既靠近水源,又可避免洪水淹沒;同時,河流還具有
軍事防御的作用。
高原地區(qū)聚落形態(tài)呈狹長的條帶狀。聚落分布在深切河谷
兩岸、狹窄的河漫灘平原,原因是深切河谷地勢低、氣候溫暖;
兩岸泥沙淤積的河漫灘平原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
山區(qū)聚落形態(tài)呈明顯的條帶狀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
兩岸發(fā)展。聚落分布在洪積扇、沖積扇和河漫灘平原,原因是
地勢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并淤積有肥沃土壤,
適宜聚落發(fā)展。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平
原
山
區(qū)
布局
密度高
形態(tài)
網狀
線狀(山區(qū)呈
“之”字形)
走向
限制少,
造價低
多沿河谷
延伸
密度低
山區(qū)公路呈“之”字形為了減緩道路坡度。
科技進步使地形對交通線路布局的限制不斷降低。
第29頁共45
頁
(1)山地、丘陵地區(qū)交通線路密度較小,原因是自然條
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較??;經濟相對落后,對運輸?shù)男枨罅枯^
?。恍藿ň€路成本高。
平原地區(qū)交通線路密度較大,原因是自然條件優(yōu)越,且人
口稠密、經濟發(fā)達,客貨量較大;發(fā)展交通的自然障礙少。
(2)山地、丘陵地區(qū)優(yōu)先發(fā)展公路,原因是山地、丘陵
地區(qū)修建交通干線的成本高、難度大,公路對自然條件要求低、
成本低,且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可以從門到門。
(3)交通線路選線的原則:選擇有利地形,避開不利地
形,盡量降低工程造價,少占好地,注意保護生態(tài)。
第三章大氣的運動
一、大氣水平運動一風
水平氣壓梯度力:垂直于等壓線由高壓指向低壓。同一水
平面上,氣壓差越大,則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等壓線越密
集),風速越大。
地轉偏向力:方向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摩擦力:方向與風向相反,減小風速。
二、氣壓帶、風帶的形成與分布
(1)大氣環(huán)流:
a赤道到兩極的熱力環(huán)流形成條件:地表是均勻的,地球
不自轉、太陽始終直射在赤道。
第30頁共45
頁
b三圈環(huán)流形成的條件:地表是均勻的,地球自轉、地表
熱量分布不均勻。
(2)三圈環(huán)流所對應的地面氣壓帶風帶:全球共有7個氣
壓帶,6個風帶。
由于太陽直射點的季節(jié)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也做
周期性季節(jié)移動。就北半球來說,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氣壓帶、風帶季節(jié)移動與大氣活動中心
夏季,大陸增溫比海洋快,大陸上形成熱低壓,切割副熱
帶高氣壓帶冬季,大陸降溫比海洋快,大陸上形成冷高壓,切
割副極地低氣壓帶名稱:7月份亞歐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印
度低壓);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1月份亞歐大陸上形成
亞洲高壓(蒙古、西伯利亞
第31頁共45
頁
高壓);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
季風環(huán)流
a東亞季風:
范圍:我國東部,朝鮮半島和日本等地區(qū)。
風向:冬季風—西北風,夏季風—東南風。
成因:海陸熱力差異。
B南亞季風:
范圍:印度地區(qū),我國的西南地區(qū)。
風向:冬季風一東北風,夏季風一西南風。
成因:夏季風主要成因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冬季風
主要成因是海陸熱力差異。
全球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征
一、氣候的要素
(一)氣候類型: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qū)多年時段大氣的
一般狀態(tài),是該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xiàn)。氣象要素(氣
溫、降水等)的各種統(tǒng)計量(均值、極值、概率等)是表述氣
候的基本依據。常用冷、暖、干、濕這些特征來衡量其降水條
件和溫度條件,并劃分類型。
(二)氣候要素
1、氣溫
(1)氣溫的日變化規(guī)律:一般情況下,一天中,最低氣
溫出現(xiàn)在日出前后,最高氣溫出現(xiàn)在午后14點左右;
氣溫日較差(晝夜溫差):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平
原〉山地;晴天,陰天;隨緯度增高而減小。
年溫差:一般隨緯度增高而增大;北半球陸地氣溫7月最
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上氣溫8月最高、2月最低。
(2)氣溫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同
緯度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山區(qū)氣溫隨海拔升高
而降低。
(3)影響氣溫的因素:
①緯度因素:緯度高(低),太陽高度?。ù螅?,太陽輻
射能少(多);
②海陸位置:海洋性氣候一比熱容大,冬溫夏涼,溫度季
節(jié)變化小,降水豐富、均勻;大陸性氣候一比熱容小,冬冷夏
熱,溫度季節(jié)變化大,降水量小、集中;
③地形:地勢高,氣溫低;地形封閉,不易散熱;
第32頁共45
頁
④洋流:寒流(上升補償流)降溫,暖流增溫。
2、降水
(1)降水分布規(guī)律:赤道地區(qū)降水多,兩極地區(qū)降水少;
中緯度地區(qū)沿海降水多,內陸降水少;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
東岸降水多,西岸和內陸降水少。
(2)影響降水的因素:
①大氣環(huán)流:低壓帶(上升流)易降水,高壓(下沉流)
不易降水;西風帶降水多,信風帶降水少;海風夏季風降水多,
陸風冬季風降水少。
②海陸位置:近海受暖濕氣流影響的地方降水多,內陸地
區(qū)降水少
③地形: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④洋流:暖流增濕,寒流減濕
⑤人類活動:興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
二、常見的氣候類型、成因(氣壓帶風帶、海陸位置)與
氣候特征(溫度、干濕度)
第33頁共45
頁
三、氣候類型的判讀方法
(一)根據分布規(guī)律判讀氣候類型
1、從緯度位置確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溫度帶;
2、從經度位置確定海陸位置(大陸的東、中、西部);
3、對照下圖確定氣候類型。
(二)根據氣候特征來判斷氣候類型
第34頁共45
頁
根據氣候的兩大要素資料來判讀,判讀時可遵循以下三個
步驟:以形定位、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1、以形定位
6、7、8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峰線)為北半球,12、
1、2月氣溫高(氣溫曲線呈波谷線)為南半球。
2、以溫定帶
最冷月均溫均5℃——熱帶(4種)
最冷月均溫0-15℃——亞熱帶(2種)或溫帶海洋氣候
最冷月均溫-15℃---0℃——溫帶大陸氣候或溫帶季風氣
候
最熱月均溫<15℃-----寒帶氣候
3、以水定型
年雨型:熱帶雨林(年降水>2000mm)、溫帶海洋氣候
(年降水700-1000mm)
夏雨型:季風氣候(3種)、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和降水最多月單月降水都超過熱帶
草原氣候。
冬雨型:地中海氣候(年降水:300—1000mm)
(三)依據氣候的成因判斷氣候類型
第35頁共45
頁
1.單一成因形成的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
溫帶海洋氣
候
終年受西風
控制
熱帶沙漠氣候
終年受下沉
氣流控制
少雨型
溫帶大陸性氣候
終年受大陸氣團
控制
單一成因終年受赤低控制
降水類型
2.交替成因形成的氣候類型
年雨型
氣候類型
交替成因
降水類型
熱帶草原氣候
赤低+信風
夏雨型
地中海氣候
西風+副高
冬雨型
3、季風成因:根據緯度判斷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
候、溫帶季風氣候。
(四)特殊地區(qū)氣候類型的判斷
1、四處特殊熱帶雨林氣候: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
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成因:來自
海洋的信風+迎風坡+沿岸暖流);
2、赤道上的熱草原氣候:東非高原地勢較高,上升氣流
弱,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3、西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
于安第斯山東側,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形成干燥少雨的溫
帶大陸性氣候(成因:位于西風帶內,但處于山脈的背風坡);
4、大陸東岸的溫帶海洋氣候(澳大利亞東南部和新西蘭);
5、南、北美洲南北走向條帶狀氣候分布特征,主要是因
為受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響;6、受寒流影響熱帶沙漠氣
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魯寒流沿岸、索馬里洋流影響
下的熱帶沙漠。
第36頁共45
頁
知識點一:鋒與天氣
(1)氣團:氣團分為暖氣團和冷氣團。單一氣團控制,則
天氣晴朗。冷暖氣團相遇會形成鋒面,有冷鋒和暖鋒之分。鋒
面過境會帶來天氣變化,能否降水取決于暖氣團的含水量與上
升情況。
(2)鋒:當冷、暖兩種性質不同的氣團接觸時,它們之間
就會出現(xiàn)一個交界面,叫作鋒面,如圖中B。鋒面與地面相交
而成的線,叫作鋒線,如圖中C。
一般把鋒面和鋒線統(tǒng)稱為鋒。
天氣特征:鋒面兩側的溫度、濕度、氣壓差別很大,鋒面
附近常伴有云、大風、降水等天氣現(xiàn)象。(3)鋒的類型:根據
鋒面兩側冷、暖氣團的移動方向,可把鋒分為冷鋒、暖鋒、準
靜止鋒等。
①冷鋒、暖鋒
比較項目
氣團運動
雨區(qū)位置
天氣系統(tǒng)過境前
冷鋒
冷氣團主動移向暖氣團
主要在冷鋒鋒后
單一暖氣團控制
溫暖晴朗
過境時暖氣團被迫抬升,常出現(xiàn)較大的風,
并出現(xiàn)雨、雪天氣
過境后冷氣團占據了原來的暖氣團的位置,
氣壓上升,氣溫和濕度下降,天氣轉
晴
暖鋒
暖氣團主動移向冷氣團
暖鋒前部
單一冷氣團控制
低溫晴面
暖氣團沿冷氣團爬升,冷卻凝結產
生連續(xù)性降水
暖氣團占據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
溫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
天氣實例我國大多數(shù)降水和災害性天氣。
如北方夏季的暴雨
華南地區(qū);春暖多晴、春寒雨起②準靜止鋒:冷、暖氣團
勢均力敵,或遇地形阻擋,移動緩慢或很少移動的鋒。準靜止
鋒會帶來陰雨連綿的天氣。
我國的準靜止鋒:夏初,冷、暖氣團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
區(qū)交綏,形成江淮準靜止鋒,造成該地區(qū)長達一個多月的梅雨天
氣。冬半年,南下的冷空氣遇云貴高原上山脈的層層阻擋,鋒
面在昆明和貴陽之間停滯,形成昆明準靜止鋒,給貴陽等地帶
來持續(xù)的陰雨天氣。
③中國的鋒面雨帶形成于副熱帶高壓中心的西北部,因此
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影響了我國鋒面雨帶的位置。
正常年份,我國雨帶推移規(guī)律:每年3-5月,主要雨帶位于華
南沿海地區(qū)。6月中旬或下旬,雨帶北移至長江流域。7月底
至8月初,雨帶北移至華北、東北一帶達到一年中最北位置。
8月底到9月上旬開始,雨帶隨著北方冷空氣的活躍而開始迅
速南撤。10月上旬,雨帶退至江南華南地區(qū),隨后退出
第37頁共45
頁
大陸。
知識點二:低氣壓(氣旋)、高氣壓(反氣旋)與天氣
1.氣旋、反氣旋與天氣
天氣系統(tǒng)
氣壓狀況
氣流北半球
南半球
低壓(氣旋)
氣壓中心低、四周高
逆時針方向中心輻合上升
順時針方向中心輻合上升
多陰雨天氣
高壓(反氣旋)
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順時針方向四周輻散上沉
逆時針方向四周輻散上沉
多晴朗、干燥天氣天氣狀況
我國典型的天氣
春秋季節(jié)東南沿海地區(qū)經常出現(xiàn)的
臺風天氣
長江流域7.8月份的扶早。
北方地區(qū)的“秋高氣爽”天氣2.鋒面氣旋
①分布特點:鋒面氣旋一般活動在中高緯度地區(qū)的春季,
多見于溫帶地區(qū)。
②在等壓線分布圖中,等壓線閉合起來的地區(qū),如果中心
氣壓高于四周,就稱為高氣壓;中心氣壓低于四周,則稱為低
氣壓。從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qū)域,叫高壓脊;從低氣壓延
伸出來的狹長區(qū)域,叫低壓槽;低壓槽常形成鋒面,低壓中心
左側的鋒面為冷鋒,右側的為暖鋒。冷鋒過鏡時常會形成大風、
降溫、雨雪天氣;暖鋒過鏡時常出現(xiàn)連續(xù)性降水或霧;高壓控
制下多晴天,低壓控制下多陰雨天。
③對于鋒面氣旋而言,無論南北半球,鋒面一般出現(xiàn)在低
壓槽附近,且左側低壓槽為冷鋒,右側低壓槽為暖鋒,如下圖:
第四章陸地水與洋流
知識點一:相互聯(lián)系的陸地水體
1.陸地水體:陸地水體包括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
其中水量占全球水儲量3.47%,供應人類生產和生活需要的淡
水
第38頁共45
頁
2.陸地水與自然環(huán)境、人類活動的關系
(1)自然環(huán)境對陸地水體的影響
陸地水體的類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環(huán)境的制約。
氣候濕潤的地區(qū)河網密度大,水量豐富氣候寒冷自的高海
拔高緯度章地區(qū)冰川發(fā)育:
地勢較低的地區(qū)容易積水形成湖泊或沼澤,斷陷凹地可形
成較大湖泊。
(2)陸地水體對自然環(huán)境、人類活動的影響
(1)對氣候具有調節(jié)作用。
(2)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動力。
(3)為人類活動提供淡水資源。
(4)具有航運、發(fā)電、水產養(yǎng)殖、生態(tài)服務等價值。
河流湖泊、沼澤對周邊氣候具有調節(jié)作用;
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態(tài)的主要動力;
陸地水體與人類活動關系密切,不僅提供人類活動所必需
的淡水資源;
而且還具有航運、發(fā)電水產養(yǎng)殖、生態(tài)服務等價值
知識點二:河流的補給
1.河流因其流經地區(qū)的氣候、地形等條件存在差異,其補
給類型和特點亦存在差異,具體比較如下:河流補給水源徑流
變化規(guī)律
熱帶雨林氣候區(qū),全年汛期;地中
降水
海氣候區(qū),冬季汛期,夏季枯水
期;季風氣候區(qū),夏秋汛期,冬春
枯水期
季節(jié)性積雪融
水
永久性積雪和
冰川融水
主要影響因素我國典型地區(qū)
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
季節(jié)變化;降水的年際變
化
普遍,尤以東
部季風區(qū)最典
型
春季積雪融化常形成春汛
春季氣溫高低;積雪多
少;地形狀況
夏季氣溫高低;氣溫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英石深加工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立項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安全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企業(yè)施工人員勞務合同與職業(yè)發(fā)展支持協(xié)議3篇
-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同濟大學)學習通測試及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存量房屋買賣合同范本:物業(yè)交割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合伙人信息保密與新興技術保護合同3篇
- 2025年度教育信息化項目咨詢服務協(xié)議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中菲韓三國漁業(yè)風險管理與合作合同3篇
- 心肺復蘇知識培訓總結與反思
- 楚雄師范學院-18級-葡萄酒專業(yè)-葡萄酒工藝學復習題及答案
- 高速公路機電工程標準化施工管理質量控制
- 助產士的述職報告
- 醫(yī)保繳費問題排查整改報告
- 維護社會穩(wěn)定規(guī)定
- 2024年黑龍江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數(shù)學試卷試題(含答案詳解)
- 2024年度醫(yī)院財務部述職報告課件
- 《牙髓血運重建術》課件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
-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上學期期末數(shù)學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