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1單元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課時規(guī)范練4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1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1單元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課時規(guī)范練4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2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1單元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課時規(guī)范練4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3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1單元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課時規(guī)范練4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4頁
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 第1單元 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課時規(guī)范練4 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規(guī)范練4專制集權的不斷加強一、選擇題1.(2018河南許昌、平頂山一模,25)下圖中描述了秦漢時期貴族化趨向的演變。對此演變的正確理解應是()A.貴族化趨向必將引起分裂割據(jù)B.貴族化趨向沖擊皇位有序傳承C.豪富家族促進貴族化趨向發(fā)展D.削藩弱國促使貴族化趨向弱化答案D解析“貴族化趨向必將引起分裂割據(jù)”無法通過材料圖表得出,且說法過于絕對化,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貴族化與皇位繼承的關系,故B項錯誤;豪富家族并不能促進貴族化趨向發(fā)展,故C項錯誤;根據(jù)材料中的時間點,貴族化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轉直下,再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削弱了諸侯國實力,所以古代中國的貴族化趨勢呈現(xiàn)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態(tài)勢,故D項正確。2.(2018廣東佛山一模,25)平定“七國之亂”的功臣周亞夫,其子曾購買甲盾之類的葬器,以備周亞夫死后發(fā)喪用,被人告發(fā)。周亞夫因此而下獄,閉食自盡。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周亞夫的兒子愚昧迷信 B.監(jiān)察制度不斷完善C.西漢嚴禁民間私藏武器 D.中央集權得到強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周亞夫的兒子購買葬器并不能說明其愚昧迷信,故A項錯誤;材料中僅說明周亞夫的兒子購買甲盾之類的葬器被人告發(fā),不能說明監(jiān)察制度的完善,故B項錯誤;材料中周亞夫的兒子購買的是葬器,非武器,故C項錯誤;由材料內容可推斷周亞夫的兒子購買甲盾之類的葬器是非法的,然后周亞夫作為功臣依然被人告發(fā),說明中央對地方及官僚的控制不斷強化,故D項正確。3.(2018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lián)合體二模,25)雖然漢以后,曾有過南北朝的割據(jù)局面,但南北政權都爭以“中國”為正統(tǒng)。隋唐兩朝,天下一統(tǒng),在修史時,將歷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權,都歸入“中國”,納入正史。據(jù)此可知從漢到隋唐()A.統(tǒng)治者注重從法統(tǒng)上堅持統(tǒng)一意識B.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認同感C.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逐漸加強D.“中國”的內涵隨著時代發(fā)展而發(fā)展答案A解析隋唐時期把歷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權都歸入“中國”,說明統(tǒng)治者從法統(tǒng)上堅持統(tǒng)一意識,故A項正確;在隋唐時期,南北方并沒有形成共同的民族認同感,故B項錯誤;題干主要反映了對國家統(tǒng)一的認同感,不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故C項錯誤;題干沒有涉及“中國”的內涵,故D項錯誤。4.(2018湖北荊、荊、襄、宜四地七??荚嚶?lián)盟期中,7)北宋宰相趙普認為,“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宋初統(tǒng)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財?shù)拇胧┦?()A.委任中央文官“權知軍州事”B.設置轉運使收繳地方財權C.增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D.中央設置二府三司答案B解析委任中央文官“權知軍州事”是從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即“惟稍奪其權”,故A項錯誤;設置轉運使收繳地方財權,符合“制其錢谷”,故B項正確;增設“參知政事”為副宰相是削弱宰相的行政權,故C項錯誤;中央設置二府三司也是為了加強皇權,削弱相權,故D項錯誤。5.(2018江蘇鹽城三模,3)趙翼《陔馀叢考》載:“至元設行中書省于各路,遂又移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稱,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時,州縣為元兵殘破,乃隨處設行省,以治一方?!庇纱苏f明()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設 B.行省制度開啟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繼承性 D.行省為流動的中書省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金宣宗時,州縣為元兵殘破,乃隨處設行省,以治一方”可知設行省是為了治理一方,故A項錯誤;行省制度開啟于元代,故B項錯誤;材料“然行省之稱,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時,州縣為元兵殘破,乃隨處設行省,以治一方”表明行省制度的形成經歷了一個過程,故C項正確;行省為流動的中書省與材料的內容強調行省制度的形成過程不符,故D項錯誤。6.(2018河南洛陽期末,7)元朝行省實行圓議連署制與分領制相結合。圓議連署制下,數(shù)名行省正官共同議政決策,“事從公議”。分領制指“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四大職事由正官分別執(zhí)掌。這種權力運作方式()A.使地方決策方式發(fā)生異變B.有效提高了中書省的行政效率C.繼承了唐代三省運行機制D.體現(xiàn)地方權力間的分權與制約答案D解析材料體現(xiàn)地方決策程序,沒有體現(xiàn)異變,故A項錯誤;材料描述的是地方機構運行問題,與中央機構無關,故B項錯誤;元朝實行行省制,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xiàn)了地方權力運作的制約,故D項正確。7.(2018豫西南部分示范性高中期中,8)“宰相制度既然僅是皇權為實現(xiàn)自身利益而設置的,那么,它一旦能夠找到其他替代制度,且這一制度能夠更有效維護皇家利益的話,皇帝就會毫不猶豫地廢除宰相制度?!庇纱丝芍?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是為了()A.加強君主專制 B.提高六部地位C.限制中書權力 D.給予內閣實權答案A解析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的根本意圖就是強化皇權,故A項正確;廢除宰相制度,客觀上使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但提升六部地位并不是明太祖的目的,故B項錯誤;明朝的宰相就是中書省的最高級長官,明太祖廢除了中書省,故C項錯誤;內閣只是皇帝的內侍機構,在明太祖時期內閣尚未形成,故D項錯誤。8.(2018安徽安慶二模,27)《明史·職官志》記載:“凡內官司禮監(jiān)掌印,權如外廷元輔……秉筆、隨堂視眾輔。”這從本質上反映了 ()A.內閣制徹底瓦解 B.宦官操縱威柄C.皇權專制的痼疾 D.內閣首輔無權答案C解析材料“元輔”“眾輔”是對內閣大臣的稱呼,說明內閣制仍然存在,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凡內官司禮監(jiān)掌印”可知宦官操縱權柄的原因來自于掌印,即來自于皇權,故B項錯誤;材料“凡內官司禮監(jiān)掌印”與“權如外廷元輔”說明原本無權的宦官因為掌握象征皇權的玉璽而獲得內閣首輔一樣的權力,這種現(xiàn)象本質上是皇帝專制的結果,故C項正確;材料說明司禮監(jiān)掌印權力很大,“權如外廷元輔”表明內閣首輔仍舊非常重要,故D項錯誤。9.(2018四川廣安三模,27)明代中期曾出現(xiàn)過皇帝的“批紅”都會采納內閣“票擬”的現(xiàn)象,甚至“圣意所予奪,亦必下內閣議而后行”,皇帝如越過內閣發(fā)布旨意會被認為不合成例。這反映出當時()A.皇帝權力受到嚴格限制 B.內閣掌握決策大權C.中樞權力運行較為有序 D.相權一度得以恢復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圣意所予奪,亦必下內閣議而后行”可知決策權仍舊在皇帝手中,故A項錯誤;據(jù)材料“圣意所予奪,亦必下內閣議而后行”和“采納內閣‘票擬’”可知內閣只具備建議權,而不是決策權,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批紅’都會采納內閣‘票擬’的現(xiàn)象,甚至‘圣意所予奪,亦必下內閣議而后行’,皇帝如越過內閣發(fā)布旨意會被認為不合成例”可知中樞權力運行有序,故C項正確;明太祖廢除丞相后,明清兩代并未設丞相,故D項錯誤。10.(2018河南商丘三模,27)清代軍機處有官無吏,因此其灑掃庭院、勤雜送水等工作皆由15歲以下不識字的兒童充任。這說明清代軍機處()A.獨掌政務決策大權 B.職官簡練,事務清閑C.理政人員素質低下 D.重視保密,較為封閉答案D解析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軍機處無決策權,故A項錯誤;B項表述中“事務清閑”不符合史實,故錯誤;理政人員素質低下屬于主觀臆測,故C項錯誤;由材料“有官無吏”“其灑掃庭院、勤雜送水等工作皆由15歲以下不識字的兒童充任”可知,軍機處保密性強,故D項正確。11.(2018陜西渭南韓城教學質量檢測,27)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九卿奏報各處田苗,康熙帝將該無關機要的奏折交內閣大學士閱覽,并說:“九卿奏折,朕已知。爾等票簽具奏?!贝伺e ()A.說明內閣具有決策權B.說明內閣專職批答奏折C.反映出相權得到恢復D.益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清朝內閣沒有決策權,決策權掌握在皇帝一個人手中,故A項錯誤;“康熙帝將該無關機要的奏折交內閣大學士閱覽”說明內閣不是專職批答奏折,故B項錯誤;清朝沒有恢復相權,故C項錯誤;“康熙帝將該無關機要的奏折交內閣大學士閱覽”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故D項正確。12.(2018山東濟寧一模,27)據(jù)載,從1748年始,奏折與題本成為清朝兩種并行的上行文書。中央和地方官員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報機密事務,用題本報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創(chuàng)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減少了決策失誤C.確保了政治清明 D.削弱了中樞權力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中“中央和地方官員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報機密事務”得出奏折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項正確;決策失誤的減少體現(xiàn)在多人參與,與“奏折”制度的創(chuàng)立無關,故B項錯誤;政治清明體現(xiàn)在多人參與決策,題目中并未牽涉,故C項錯誤;D項表述與題目中“中央和地方官員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報機密事務”不相符,故錯誤。二、非選擇題13.(2018河南許昌、平頂山一模,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設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揮使“三司”,互不隸屬,雖是強化中央集權之舉,但事權不一,不利于彈壓地方。于是相繼出現(xiàn)了巡撫、總督的設置,以節(jié)制三司,統(tǒng)一協(xié)調地方權力,消除牽制、扯皮、效率遲緩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設立巡撫30余處,總督10余處,但設置尚未完全固定,轄區(qū)大小不均,如內地巡撫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邊地巡撫轄區(qū)卻小于一省?!幾詮埛吨袊糯喪贰凡牧隙谇逭铝τ趯嵭辛椪w之后,它處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義和團事件之后不久,清政府已經開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飭吏治和改組過時的官僚機構。但是這種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難。造成許多官員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過時的原因被認為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存在著“捐納”制度,特別是賣官鬻爵。以前當政府需要額外收入時,它就臨時求助于賣官鬻爵的辦法,但是自從太平軍戰(zhàn)爭以后,這個制度就成了一項長期措施。結果官場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錢或軍功獲得他們的官職的。人們認為這種作法造成了大量的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幾乎沒有職守。在中國,子女們被認為應遵循由父母規(guī)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歷代皇帝設立的衙署即使在時移世易和需要改組時,仍然被保持了下來?!幾再M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點。(2)根據(jù)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與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的相同之處,并說明不同之處及其產生的原因。參考答案(1)原因:明初三司事權不一互不隸屬,存在政出多門效率低下的問題;保證地方行政長官既擁有相對集中的權力,又不違背中央集權原則。特點:注重調節(jié)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因地制宜設置地方行政長官的轄區(qū)。(2)相同:改組過時的官僚機構;提高行政效率。不同:明代是加強中央集權;清末是著眼于新政改革的需要。原因:清政府“捐納”制度長期存在,貪污腐化嚴重;官僚制度落后過時;政府機構臃腫,行政效率低下。14.(2018河北邢臺質檢,4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國古代公文文種演變概況表時期文書概況西周周王通過誥、誓、命、訓、令等文書來管理國家,這一時期文種簡單,劃分粗略秦漢秦漢時期文書的文種體系日益龐大,劃分也越來越細,比例最大的是有兩類,一類是君對臣的專用文種(詔敕類),一類是臣對君的專用文種。從下行文種來看,秦代的詔敕文書主要有“制”和“詔”,據(jù)《史記》解釋:“命為制,令為詔?!薄爸啤焙汀霸t”分別是皇帝頒布重大命令和一般命令時使用的文種。到了漢代,詔敕文書的文種有所增加,蔡邕《獨斷》卷上記載:“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唐朝唐代的正式公文有15種,主要的變化在君臣專用文種。其中皇帝專用的文種除原有的制、詔、令、冊外,新增和變動的主要有批答和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言之制”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堂貼”,是開元后中書門下(又稱政事堂)獨立指揮百司的公文文種,“堂貼”不必奏請皇帝批準,由三省宰相直接裁決,集體簽署,其公文效力相當于國家最高政令明清明代皇帝專用文種有十種,新增了諭旨,又稱圣諭(上諭),有宣諭、口諭、手諭,其中手諭如需保密,可以不抄發(fā),而到了清代,這種保密諭旨逐漸制度化。而在臣子上奏的文種中,有一特殊的公文“密疏”,是可直達御前的——整理自何莊《古代公文文種變遷原因探析》等從表中提取相關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參考答案示例論題:古代公文的演變適應了古代君主專制加強的趨勢。闡述:秦漢時期,隨著封建大一統(tǒng)王朝的建立與發(fā)展,中國的君臣、中央與地方的概念才逐漸強化,因此這一時期的中國公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