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期末語文試題(解析)_第1頁
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期末語文試題(解析)_第2頁
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期末語文試題(解析)_第3頁
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期末語文試題(解析)_第4頁
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期末語文試題(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期末語文試題(解析)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期末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是小說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它有別于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特點。其他古典小說也有把詩詞組織在故事情節(jié)中的,但多數(shù)情況下是可有可無的閑文?!都t樓夢》絕大多數(shù)詩詞曲賦都融合在故事情節(jié)中。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沒有看那部分情節(jié)。

《紅樓夢》中通過賦詩、填詞、題額、制謎、行令等情節(jié)描繪,多方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統(tǒng)治階級的文化精神生活。曹雪芹立意要讓這部以親身經(jīng)歷、廣見博聞獲得的豐富生活素材為基礎(chǔ)而重新構(gòu)思創(chuàng)造的小說,以“閨閣昭傳”的面目出現(xiàn),所以他把熟悉的素材鍛鑄變形,寫的好像只是日常生活瑣事,其實,通過小說曲折反映的現(xiàn)實生活,比表面描寫的范圍更廣闊。

小說中確有必要寫到的詩詞,曹雪芹根據(jù)要塑造的人物的思想性格、文化修養(yǎng),摹擬得十分逼真、成功,從而讓這些詩詞隨小說的主體描述文字一道傳世。這里的關(guān)鍵在于小說中的詩詞曲賦是從屬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的。

海棠詩社諸芳所詠,黛玉的風流別致、寶釵的含蓄渾厚、湘云的清新灑脫,都自有個性。黛玉作《桃花行》,寶玉一看便知出于誰手。在摹擬各人所寫詩詞時,心中先已存有每人的“聲調(diào)口氣”,“瀟湘子稿”絕不同于“蘅蕪之體”,而在賦予人物某些特點時,還考慮到他為人行事及與身世經(jīng)歷間的聯(lián)系。寶釵的“淡極始知花更艷”,不但是詠白海棠的佳句,而且完全符合她為人寡語罕言、安分從時,喜歡素樸淡雅,遇到旁人見怪的事情能渾然不覺,因而博得賈府上下夸贊的特點。湘云的“也宜墻角也宜盆”,借此道出她面對自幼在綺羅叢中受到嬌養(yǎng),如今卻來投靠賈門、寄人籬下的環(huán)境改變,而滿不在乎的那種“闊大寬宏”的氣量?!对伨铡吩姟皾M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大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癡,誰解其中味”的味道。這樣幽怨寂寞的心聲,自非出自黛玉不可。讓湘云的《詠白海棠》“壓倒群芳”,讓黛玉在《菊花詩》諸詠中奪魁,讓寶釵諷和的《螃蟹詠》被推為“絕唱”。以吟詠者的氣質(zhì)、生活態(tài)度與所詠之物的特性或詠某物最相宜的詩風暗合,這也是的精心安排。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喜歡預(yù)先隱寫小說人物的未來命運。太虛幻境中的判詞和曲,是人物命運的預(yù)示;《燈謎詩》回目點明是“讖語”;小說人物詠柳吟花的詩也常常是“詩讖式”的。

詩讖式的表現(xiàn)方法,可以找出其缺點,那就是給人一種宿命的、神秘主義的感覺,它多少與對現(xiàn)實的深刻的悲觀主義思想有關(guān)。但從小說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和嚴密性來說,它倒可證明曹雪芹每寫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貫始終的。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從小說角度看,藝術(shù)成就很高。讀懂它,欣賞它,才不致辜負曹雪芹這位偉大文學家的一片苦心。

(摘編自蔡義江《論中的詩詞曲賦》)

材料二:

真正的詩人之詩與小說中的詩要分別來看。如果把《紅樓夢》的詩詞放在詩人、詞人中衡量,它實在不能說是很好的作品。但這樣衡量是不公平的,因為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詩詞,而是曹雪芹小說里的詩詞。如果作為小說里的詩詞來看,《紅樓夢》中的詩詞是了不起的。它大致可以分為幾類,若以詩詞標準來說,還是有高下之分。一類是作為一種暗示性質(zhì),預(yù)先用詩詞介紹小說人物,如金陵十二釵判詞。作為小說看,很巧妙地掌握了每個人的性格和命運。另外一類,《紅樓夢》中常常寫女孩子組織一些詩社。比如菊花開,組織菊花社,大家寫菊花詩。柳絮飄飛,大家組織柳絮社,填柳絮詞。這一類作品有它的特色。曹雪芹表現(xiàn)了他各方面的才華,用了各種寫作技巧。前邊他用了諧音、拆字,概括掌握了金陵十二釵的一生?,F(xiàn)在更進一步,設(shè)身處地地替小說中的人物設(shè)想每個人的遭遇、性情,按照她們的個性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來,這很了不起?!都t樓夢》里真正好的詩詞,是曹雪芹借著對小說的預(yù)言,寫出了自己內(nèi)心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的詩詞。如《好了歌》,寫世人追求物質(zhì)的落空。《紅樓夢》與很多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在于,它不是根據(jù)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而是地地道道的創(chuàng)作,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是透過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寫出來的。假托“荒唐言”,因為有些他不愿直說,不能直說。外表看是“荒唐言”,真正里面是“一把辛酸淚”。

《紅樓夢》中寫得最長最動人的是《葬花詞》。托擬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齡寫《葬花詞》,曹雪芹寫得好。但如果真與中國大詩人、詞人相比,像杜甫說的“一片花飛減卻春”,就知道層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淺,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摘編自葉嘉瑩《漫談中的詩詞》)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中的詩詞吟詠等情節(jié)描繪,是所處時代的有關(guān)文化精神生活的反映,取材于現(xiàn)實,又重新創(chuàng)造,體現(xiàn)作家的藝術(shù)才能。

B.《紅樓夢》中有多次詩社活動,眾人寫詩,風格各不相同,這是精心的安排。詩社中所詠之物,常與季節(jié)、自然景物的變化有關(guān)。

C.詩讖式的方法是《紅樓夢》的藝術(shù)特點之一,在這部小說中很常見。如太虛幻境中的判詞、《葬花詞》等,都預(yù)先暗示人物的未來命運。

D.《水滸傳》《聊齋志異》不同于《紅樓夢》,它們只是根據(jù)一段歷史或一個神怪的傳說加工改編,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很有限。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中的詩詞并非可有可無的閑文,如果跳過不看,往往會影響對前后文意的理解。

B.《紅樓夢》寫了日常生活瑣事,以“閨閣昭傳"面目出現(xiàn),而實際反映現(xiàn)實生活很廣闊。

C.小說中寶釵、湘云等女孩們的海棠詩,與她們的為人行事、經(jīng)歷都有一定聯(lián)系,不能互換。

D.曹雪芹每寫一人一事,都胸中有全局,這導(dǎo)致《紅樓夢》中的詩都給人一種宿命論的感覺。

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一項是()

A.《紅樓夢》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庇弥C音、拆字等方法暗示了香菱的一生,嚴格說來,不能算是很好的詩。

B.《紅樓夢》開篇《頑石偈》是好詩,“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zhèn)鳌!备爬耸^的悲劇,寫出了曹雪芹的內(nèi)心感慨。

C.脂硯齋批語“(《紅樓夢》)從詩詞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筆墨也試問觀者,此非‘隔花人遠天涯近’乎?”王實甫《西廂記》中有“隔花陰人遠天涯近”句。

D.李后主的《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以“落花春去”寄寓了深遠的亡國之痛,而《葬花詞》主要表現(xiàn)的是葬花的場景和心里的哀傷,兩者層次不同。

4.木心說:“《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闭埥Y(jié)合材料,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5.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簡要分析《紅樓夢》中林黛玉《詠菊》詩的作用。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無言者

師陀

正午,炮火和轟炸發(fā)過一陣脾氣,靜下來了。遠處,房屋好像玩物,都在干燥沸騰的大氣中閃動,有著很遠的間隔,有的還在燃燒。太陽無光,似有幾分無聊,寂寞地照著田野。

“喂喂!”有人壓低嗓子打電話。

草里忽然露出一個頭來,問道:“魏連德完賬了嗎?”

“完了吧。”

魏連德覺得很沉,連同身體下的地面一并落下。

“魏連德,你喝水不喝?“

魏連德很渴,可是說不出話。前面的景物吸引了他。田野、樹木、村莊,挨著鞭的畜牲、撓撥著的母雞、蹣跚的小豬……

他的老婆在剝綠豆;坐在旁邊的小女,望著吃她砍來青草的山羊。

“爸爸上火線打仗,為什么要我們出錢?”她詫異地向媽媽張大了眼睛。

“不知道!”魏連德的老婆呵斥著她,小孩子不該用問題難為長者。

魏連德回到了家。

“看你瘦的呀!”和魏連德往常從田地里回來一樣,她并不驚訝。

“在火線上三天了……三天沒有吃飯,沒有人送,連水都弄不到。”

“他們按戶要錢,說要打仗,養(yǎng)活你的!”

魏連德很生氣。打仗是不錯,要說養(yǎng)活他,那可全胡說。

這時一大群他熟識的人來了。立在最前面的是保長,一個剃得很光的紅紅的臉的男子。

“他要牽我的牛!”中間一個濃眉毛的農(nóng)民憤忿地說?!耙獱课业呐?,要我怎樣耕種呀!”

一個老頭在背后咕嚕道:“我繳不出錢,他要我出四分利息,母豬的利息’……”

“他把我的雞籠都搶走了……”一個女人低聲訴苦。

雖是要聽也無從聽起,眾人紛紛嚷著,當保長回過頭去憤怒地望著他們的時候,可又一聲都不出了。

“喂,”保長轉(zhuǎn)過來問魏連德的老婆道,“你們的甲長已經(jīng)向我報告過了,他說你不出錢!”

“我為什么出錢,我的男人在火線上拼著命!”

她低著頭說,像我們熟識的許多鄉(xiāng)下女人一樣:狹隘的、易怒的,雖是等待著災(zāi)殃似的低頭。一陣急驟的冰雹早在醞釀,一瞬間后,可真要爆發(fā)了。

“我窮得沒飯吃,我的男人在火線上,我還得出錢;可是你們——你們卻在家里享福,在后面發(fā)財!”

“誰呀?”保長的嘴唇動彈起來,接著是連喘息都能清楚聽見的片刻靜寂。那些在后面包圍著保長的農(nóng)民,又怯懦的、早已被嚇壞似的嗡嗡低聲議論著。

“財主;財主家的兒子……”

“對呀,對呀,他們留在家里做什么呢?難道他們比別人做兒子的要好些嗎?”“財主的兒子是念書的!”保長露了牙的模樣像狼。

他冷冷地望著那些陡然沉默下來的農(nóng)民?!澳銈儭銈兪鞘裁??”

那正在吃草的山羊吃了一驚,“什么”?仿佛也這樣問了,一面向眾人眨著眼。魏連德的小女跪在地上,用小小的手臂攪住羊的脖頸。

“不要理他,乖乖吃你的草!”

魏連德很想奔上去狠狠地給保長一頓拳腳;可惜保長并不把他放在眼里,根本就沒看見他一樣。

“你的錢準備好了沒有?”

“我沒有!”

保長碰了釘子,就不再聲響,實際他也的確怕會弄出什么亂子。和窮鬼們爭吵有什么好處呢?在眾人不說話的一瞬,他直撲魏連德的女孩,什么也不說,拉住拴羊的韁繩就走。

“哦,哦,我的……”魏連德的小女一看見自己的羊沒有了,向空中揚起胳膊,嚷著嚷著就倒在草堆上哭起來。他的老婆大聲吼道:“強盜,強盜,青天白日他可敢搶劫啊!”

魏連德一面直奔保長,后面的莊稼人一片吶喊。保長跑得很快,直把后面的山羊拖得踉踉蹌蹌一路上翻著跟斗。魏連德比起保長是衰弱的,任怎樣都趕他不上。

“你連家都不要了,盡是為人家跑路!”保長太太遠遠地就埋怨保長。

保長不理,一口氣沖進去,門起門來。魏連德不能夠進去。他躲到窗戶下面,聽保長氣咻咻地喘著說:“你懂什么!剛才我?guī)Щ貋硪换\小雞,這又是一頭羊;冬至來了,把羊宰了吃餃子?!?/p>

“我才不吃羊肉餃子!地里草都長滿了,還挨人家在背后罵。你是一個混蛋!

“你才是混蛋!”保長生氣地說,“要吃小雞,你就得當保長;要當保長,你就先得使財主們歡喜:要使財主們歡喜,你就得得罪那些窮種罵算得了什么,損著什么了嗎?”

大概是真害怕會被剁成餃子餡,山羊忽然間東沖西撞地在屋子里跑起來。接著是什么東西被弄翻了,女人尖了嗓子叫著,男人咒罵著。

“當人家拼命的時候,你們在后面啃老百姓的骨頭……”魏連德咕嚕著,正要打進去,不料背后有人嘻嘻地笑道:“他不知道的還多著哩!”

回頭一看,是一個又肥又大的家伙:也剃著光光的臉,但并不紅,而是像水浸過的饅頭一樣的白。魏連德還沒有聽清后面說了什么,就有人拖住了他的腿。

“你要寫家信嗎,伙計?"

魏連德不要寫信,他的老婆和小女都在家里等著他打勝了回去,難道他忍心向他們報告他的死嗎?然而這樣的話他沒有說出,他流出了最后的眼淚。

飛機嗡嗡地在空中盤旋;機關(guān)槍生氣地在遠處咯咯地笑著;炮彈嗚嗚地翻起泥土。

一個在前線服務(wù)的童子軍向魏連德致了敬禮。

“他已經(jīng)光榮的死了,愿他平安?!?/p>

“死的光榮……”

一個掩埋隊的人低聲應(yīng)著。

1937年10月上海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寫抗戰(zhàn)初期的農(nóng)村生活狀況,表現(xiàn)百姓困境。魏連德老婆窮得沒飯吃,百姓的牛、雞、羊等最后薄產(chǎn)都被強征強搶。

B.小說借助人物的對話,揭示了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窮人要上火線去拼命,財主家的兒子卻可以安穩(wěn)地在家念書。

C.保長“拉住拴羊的韁繩就走”,可見其無賴霸道;“魏連德比起保長是衰弱的”,用對比突出保長落荒而逃時的心虛。

D.“挨著鞭的畜牲、撓撥著的母雞、蹣跚的小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鄉(xiāng)土風物?!暗乩锊荻奸L滿了”,寫出了田地的荒蕪。

7.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敘事采用雙重視角,既有第三人稱敘事的全知視角,又有主人公視角觀看周圍及他人。這與卡夫卡《變形記》相似。

B.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多處使用擬人手法,生動傳神,彌漫著戰(zhàn)地硝煙,籠罩了一層緊張壓抑的氣氛,又與結(jié)尾處形成呼應(yīng)。

C.保長家門外“又肥又大的家伙”,盡管只說了一句話,卻讓人很震驚。寥寥幾筆,寫出了他與保長的異同,暗示人物身份。

D.魏連德回到家、與妻子對話、臨終前流下淚,山羊吃驚發(fā)問、害怕被剁成餡而亂跑等情節(jié),都具有明顯的魔幻荒誕的意味。

8.矛盾沖突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元素。請簡要分析這篇小說有哪幾個層面的矛盾沖突。

9.請結(jié)合小說內(nèi)容,探究小說以“無言者”為題的意圖。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答曾公立書①

王安石

某啟:示及青苗事。治道之興,邪人不利,一興異論,群聾和之,意不在于法也。孟子所言利者,為利吾國、利吾身耳。至狗彘食人食則檢之,野有餓殍則發(fā)之,是所謂政事。所以理財,理財乃所謂義也。一部《周禮》,理財居其半,周公豈為利哉?奸人者因名實之近,而欲亂之,眩惑上下,其如民心之愿何?始以為不請,而請者不可遏;終以為不納,而納者不可卻。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得不然也。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貸之,貨之不若與之。然不與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為其來日之不可繼也。不可繼則是惠而不知為政,非惠而不費之道也,故必貸。然而有官吏之俸、輦運之費、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廣之,以待其饑不足而直與之也,則無二分之息可乎?則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豈可易哉?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與王介甫第三書②

司馬光

夫議法度以授有司,此誠執(zhí)政事也,然當舉其大而略其細,存其善而革其弊,不當無大無小,盡變舊法以為新奇也。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茍有司非其人,雖日授以善法,終無益也。介甫所謂先王之政者,豈非泉府賒貨之事乎?竊觀其意,似與今日散青苗錢之意異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顧以此獨為先務(wù)乎?今之散青苗錢者,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強抑與之,歲收其什四之息,謂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與變法而講利者,邪說、壬人為不少矣。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盤庚遇水災(zāi)而遷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盡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已志也。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

(選自《司馬溫公集》,有刪改)

[注]①曾公立,王安石同僚。該信寫于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之后不久。②司馬光給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的回信。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B.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C.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D.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啟,書信開頭格式語?!澳场保瑢懶湃俗苑Q,文中指王安石?!皢ⅰ?,指寫信人的陳述,敬請對方看信。

B.名實,意為名稱和實際,儒家重視“名”“實”是否相符,如《答司馬諫議書》“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

C.“豈可易哉”與《燭之武退秦師》“以亂易整,不武”、《齊桓晉文之事》“以羊易之”的“易”意思都相同。

D.泉府,周朝時負責政府借貸的機構(gòu)?!吨芏Y》有相關(guān)記載。司馬光認為“泉府賒貸”與青苗法有所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指出,青苗法的實施影響了一些人的利益,不少人提出反對意見,這些人的用意并不在新法本身。王安石從為國利民的角度出發(fā),肯定新法的意義。

B.司馬光不同意王安石“不征利”之說,他認為青苗法的實施中,官府不問百姓貧富、是否愿意,都強行借貸給他們,且收取高利息,這就是“征利”的表現(xiàn)。

C.司馬光在信中論述了用人和執(zhí)法的關(guān)系。他認為官員任用很重要,如果選用不當,即使授以善法,最終也沒有益處,王安石周圍有很多歌功頌德、曲意逢迎之人。

D.王安石和司馬光持論時,都引經(jīng)據(jù)典,條分縷析。王安石引孟子之語證新法合“義”,司馬光以盤庚遷都事勸王安石應(yīng)改變目前用酷刑威脅百姓服從的做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

(2)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

14.青苗法實施中收取“二分之息”,王安石陳述了哪些理由?請簡要概括。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水調(diào)歌頭·桂林中秋①

張孝祥

今夕復(fù)何夕,此地過中秋。賞心亭②上喚客,追憶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玉界擁銀闕,珠箔卷瓊鉤。

馭風去,忽吹到,嶺邊州。去年明月依舊,還照我登樓。樓下水明沙靜,樓外參橫斗轉(zhuǎn),搔首思悠悠。老子興不淺,聊復(fù)此淹留。

[注]①本詞作于詞人到任廣西靜江(今桂林)府不久。次年,詞人因讒言被罷官,北歸途中作《念奴嬌·過洞庭》。②賞心亭位于建康(今南京),詞人曾在此地與南宋主戰(zhàn)重臣張浚有交游。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撫今追昔,回憶過去自己在賞心亭的經(jīng)歷,同時寫出了眼前桂林百姓笙歌不斷、慶祝中秋的美好畫面。

B.“玉界擁銀闕,珠箔卷瓊鉤”兩句是對月夜景象的著意描摹,與“玉鑒瓊田三萬頃”這句都具有景中含情的意味。

C.詞的下闋寫自己游興不減,月下登樓賞景,既有夜晚難眠的“搔首思悠悠”,又表述了不會長期滯留于此的豪情。

D.本詞和《念奴嬌·過洞庭》都用了虛實結(jié)合、比喻等手法,語言風格上也一以貫之,體現(xiàn)愛國詞人的心路歷程。

16.這首詞起句“今夕復(fù)何夕”,《念奴嬌·過洞庭》結(jié)尾句“不知今夕何夕”,都有感于中秋而賦“今夕何夕”,兩者在表情達意上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詞作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梢院汀皹贰苯M合在一起,表述外出的歡愉。魏征《諫太宗十思疏》的“____________”旨在諫游樂,“____________”這句以春秋出游寫垂拱而治的理想。

(2)通感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杜牧《阿房宮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將視覺、觸覺互通,增強了藝術(shù)效果。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晚秋”景色之悲、抒朝代變遷之慨。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某種程度上說,作家的文學批評往往感性有余、理論構(gòu)架淡化,但恰恰是他們的批評實踐為眾人提供了一條批評回歸文本細讀的個人化路徑。比如,畢飛宇以“看蒼山綿延,聽波濤洶涌”概括對蒲松齡《促織》的閱讀體驗,因而從小說背景、架構(gòu)、語言、情節(jié)等方面,將小說細微精彩處一一得以實現(xiàn)。如果說小說本身靜水深流,表面①,內(nèi)里意象萬千,畢飛宇的解讀就如跳躍的山澗,奔騰起伏,跌宕有致。他將原文細節(jié)不斷放大并定格,幫助粗心的讀者捕捉到原著的內(nèi)在精妙。比如,他是這樣解讀“華陰令欲媚上官”一句的:“欲媚”的文化說到底就是奴性的文化,當有了“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的背景之后,華陰令的這個行為就顯得②了。作家的敏銳感受力,就是他獨具的批評優(yōu)勢。作家的批評文章往往不合常規(guī)套路,③。其創(chuàng)作談本身就是通往小說叢林的秘徑??梢哉f,近年來作家積極介入文學批評,他們生動而引人深思的批評文字,對風行已久的遠離文本的“專業(yè)批評”是有糾偏意義和啟發(fā)的。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gòu)成和表述效果。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失溫也稱低溫癥、低體溫癥。失溫時,人體熱量流失,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失溫會造成人體核心區(qū)溫度降低,還會產(chǎn)生寒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如果不及時采取相關(guān)保暖措施,失溫最終可能造成死亡。①:身體產(chǎn)熱保暖的能力與散熱的速度。保暖的能力關(guān)鍵看人們所穿的衣物尤其貼身衣物是否潮濕。通常失溫在極寒冷天氣下發(fā)生,但如果淋雨或在潮濕環(huán)境下衣物被冷水浸透,失溫也可能在4-5攝氏度的天氣情況下發(fā)生。身體失溫發(fā)生時,成人可能出現(xiàn)寒戰(zhàn)、虛脫、記憶喪失、言語不清、有睡意等,嬰幼兒則會出現(xiàn)皮膚鮮紅、發(fā)冷等。如果發(fā)現(xiàn)這些信號中的任何一個,②,如果測出體溫低于35攝氏度,要立即就醫(yī)。③,必須設(shè)法升高體溫:進入溫暖房間或住所,及時脫掉潮濕的衣服,采取相應(yīng)措施溫暖身體核心區(qū)域,服用熱飲料,幫助提高體溫等。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2.請結(jié)合材料給“失溫”下定義。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古時有一種傾斜易覆的盛水器,名曰欹器。它的特別之處在于“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也就是空著的時候是傾斜的,加了一半水后就會正,加滿水后就會翻倒。古人制作此器的目的在于提醒人們,凡事要懂得節(jié)制,剛剛好才是最高境界。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蘇省蘇州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期末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是小說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的有機組成部分。這是它有別于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特點。其他古典小說也有把詩詞組織在故事情節(jié)中的,但多數(shù)情況下是可有可無的閑文。《紅樓夢》絕大多數(shù)詩詞曲賦都融合在故事情節(jié)中。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沒有看那部分情節(jié)。

《紅樓夢》中通過賦詩、填詞、題額、制謎、行令等情節(jié)描繪,多方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統(tǒng)治階級的文化精神生活。曹雪芹立意要讓這部以親身經(jīng)歷、廣見博聞獲得的豐富生活素材為基礎(chǔ)而重新構(gòu)思創(chuàng)造的小說,以“閨閣昭傳”的面目出現(xiàn),所以他把熟悉的素材鍛鑄變形,寫的好像只是日常生活瑣事,其實,通過小說曲折反映的現(xiàn)實生活,比表面描寫的范圍更廣闊。

小說中確有必要寫到的詩詞,曹雪芹根據(jù)要塑造的人物的思想性格、文化修養(yǎng),摹擬得十分逼真、成功,從而讓這些詩詞隨小說的主體描述文字一道傳世。這里的關(guān)鍵在于小說中的詩詞曲賦是從屬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的。

海棠詩社諸芳所詠,黛玉的風流別致、寶釵的含蓄渾厚、湘云的清新灑脫,都自有個性。黛玉作《桃花行》,寶玉一看便知出于誰手。在摹擬各人所寫詩詞時,心中先已存有每人的“聲調(diào)口氣”,“瀟湘子稿”絕不同于“蘅蕪之體”,而在賦予人物某些特點時,還考慮到他為人行事及與身世經(jīng)歷間的聯(lián)系。寶釵的“淡極始知花更艷”,不但是詠白海棠的佳句,而且完全符合她為人寡語罕言、安分從時,喜歡素樸淡雅,遇到旁人見怪的事情能渾然不覺,因而博得賈府上下夸贊的特點。湘云的“也宜墻角也宜盆”,借此道出她面對自幼在綺羅叢中受到嬌養(yǎng),如今卻來投靠賈門、寄人籬下的環(huán)境改變,而滿不在乎的那種“闊大寬宏”的氣量。《詠菊》詩“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大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癡,誰解其中味”的味道。這樣幽怨寂寞的心聲,自非出自黛玉不可。讓湘云的《詠白海棠》“壓倒群芳”,讓黛玉在《菊花詩》諸詠中奪魁,讓寶釵諷和的《螃蟹詠》被推為“絕唱”。以吟詠者的氣質(zhì)、生活態(tài)度與所詠之物的特性或詠某物最相宜的詩風暗合,這也是的精心安排。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還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喜歡預(yù)先隱寫小說人物的未來命運。太虛幻境中的判詞和曲,是人物命運的預(yù)示;《燈謎詩》回目點明是“讖語”;小說人物詠柳吟花的詩也常常是“詩讖式”的。

詩讖式的表現(xiàn)方法,可以找出其缺點,那就是給人一種宿命的、神秘主義的感覺,它多少與對現(xiàn)實的深刻的悲觀主義思想有關(guān)。但從小說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和嚴密性來說,它倒可證明曹雪芹每寫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貫始終的。

《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從小說角度看,藝術(shù)成就很高。讀懂它,欣賞它,才不致辜負曹雪芹這位偉大文學家的一片苦心。

(摘編自蔡義江《論中的詩詞曲賦》)

材料二:

真正的詩人之詩與小說中的詩要分別來看。如果把《紅樓夢》的詩詞放在詩人、詞人中衡量,它實在不能說是很好的作品。但這樣衡量是不公平的,因為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詩詞,而是曹雪芹小說里的詩詞。如果作為小說里的詩詞來看,《紅樓夢》中的詩詞是了不起的。它大致可以分為幾類,若以詩詞標準來說,還是有高下之分。一類是作為一種暗示性質(zhì),預(yù)先用詩詞介紹小說人物,如金陵十二釵判詞。作為小說看,很巧妙地掌握了每個人的性格和命運。另外一類,《紅樓夢》中常常寫女孩子組織一些詩社。比如菊花開,組織菊花社,大家寫菊花詩。柳絮飄飛,大家組織柳絮社,填柳絮詞。這一類作品有它的特色。曹雪芹表現(xiàn)了他各方面的才華,用了各種寫作技巧。前邊他用了諧音、拆字,概括掌握了金陵十二釵的一生?,F(xiàn)在更進一步,設(shè)身處地地替小說中的人物設(shè)想每個人的遭遇、性情,按照她們的個性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來,這很了不起?!都t樓夢》里真正好的詩詞,是曹雪芹借著對小說的預(yù)言,寫出了自己內(nèi)心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的詩詞。如《好了歌》,寫世人追求物質(zhì)的落空?!都t樓夢》與很多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在于,它不是根據(jù)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而是地地道道的創(chuàng)作,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是透過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寫出來的。假托“荒唐言”,因為有些他不愿直說,不能直說。外表看是“荒唐言”,真正里面是“一把辛酸淚”。

《紅樓夢》中寫得最長最動人的是《葬花詞》。托擬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齡寫《葬花詞》,曹雪芹寫得好。但如果真與中國大詩人、詞人相比,像杜甫說的“一片花飛減卻春”,就知道層次的不同,哲理的深淺,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摘編自葉嘉瑩《漫談中的詩詞》)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中的詩詞吟詠等情節(jié)描繪,是所處時代的有關(guān)文化精神生活的反映,取材于現(xiàn)實,又重新創(chuàng)造,體現(xiàn)作家的藝術(shù)才能。

B.《紅樓夢》中有多次詩社活動,眾人寫詩,風格各不相同,這是精心的安排。詩社中所詠之物,常與季節(jié)、自然景物的變化有關(guān)。

C.詩讖式的方法是《紅樓夢》的藝術(shù)特點之一,在這部小說中很常見。如太虛幻境中的判詞、《葬花詞》等,都預(yù)先暗示人物的未來命運。

D.《水滸傳》《聊齋志異》不同于《紅樓夢》,它們只是根據(jù)一段歷史或一個神怪的傳說加工改編,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很有限。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中的詩詞并非可有可無的閑文,如果跳過不看,往往會影響對前后文意的理解。

B.《紅樓夢》寫了日常生活瑣事,以“閨閣昭傳"面目出現(xiàn),而實際反映的現(xiàn)實生活很廣闊。

C.小說中寶釵、湘云等女孩們的海棠詩,與她們的為人行事、經(jīng)歷都有一定聯(lián)系,不能互換。

D.曹雪芹每寫一人一事,都胸中有全局,這導(dǎo)致《紅樓夢》中的詩都給人一種宿命論的感覺。

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紅樓夢》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庇弥C音、拆字等方法暗示了香菱的一生,嚴格說來,不能算是很好的詩。

B.《紅樓夢》開篇的《頑石偈》是好詩,“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zhèn)??!备爬耸^的悲劇,寫出了曹雪芹的內(nèi)心感慨。

C.脂硯齋批語“(《紅樓夢》)從詩詞句中翻出者,皆系此等筆墨也試問觀者,此非‘隔花人遠天涯近’乎?”王實甫《西廂記》中有“隔花陰人遠天涯近”句。

D.李后主的《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以“落花春去”寄寓了深遠的亡國之痛,而《葬花詞》主要表現(xiàn)的是葬花的場景和心里的哀傷,兩者層次不同。

4.木心說:“《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闭埥Y(jié)合材料,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5.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簡要分析《紅樓夢》中林黛玉《詠菊》詩的作用。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1.D2.D3.C

4.①《紅樓夢》中的詩是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②作為小說里的詩有很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③這些詩融合在故事情節(jié)中,能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不可或缺;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據(jù)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修養(yǎng),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逼真成功)。④若脫離小說孤立看這些詩,不能說都是很好的作品。

5.突出林黛玉的形象特征:吟詠者的氣質(zhì)(首聯(lián)、頷聯(lián)),身世悲愁、無人理解的自哀自憐(頸聯(lián)),孤標傲世的高潔志趣(尾聯(lián)、以“素怨”“秋心”詠“菊”)。借林黛玉之口,流露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和感慨,頸聯(lián)句有“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的味道,暗含生命的體驗。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的能力。

D.“它們只是根據(jù)一段歷史或一個神怪的傳說加工改編,作家的生活經(jīng)歷和生命體驗很有限”曲解文意,推斷有誤。結(jié)合材料一“曹雪芹立意要讓這部以親身經(jīng)歷、廣見博聞獲得的豐富生活素材為基礎(chǔ)而重新構(gòu)思創(chuàng)造的小說……其實,通過小說曲折反映的現(xiàn)實生活,比表面描寫的范圍更廣闊”和材料二“《紅樓夢》與很多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在于,它不是根據(jù)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而是地地道道的創(chuàng)作,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是透過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寫出來的”只能說曹雪芹是根據(jù)自己經(jīng)歷寫作,但不能說明其他兩部小說的加工改編不是有意為之。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

D.“這導(dǎo)致《紅樓夢》中的詩都給人一種宿命論的感覺”強加因果。根據(jù)原文“詩讖式的表現(xiàn)方法,可以找出其缺點,那就是給人一種宿命的、神秘主義的感覺,它多少與對現(xiàn)實的深刻的悲觀主義思想有關(guān)。但從小說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和嚴密性來說,它倒可證明曹雪芹每寫一人一事,都是胸中有全局、目光貫始終的”可知,只是先說一般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再轉(zhuǎn)折指出曹雪芹的優(yōu)點,選項將二者順序顛倒并強加因果。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C.該項說的是《紅樓夢》化用前人詩句,與材料二觀點“真正的詩人之詩與小說中的詩要分別來看”無關(guān)。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句子的含義的能力。

“《紅樓夢》中的詩,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這句話的意思是水和草不能分離,意思就是詩不能脫離小說內(nèi)容而存在。

根據(jù)原文“《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是小說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描寫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作為小說里的詩詞來看,《紅樓夢》中的詩詞是了不起的”可知,①《紅樓夢》中的詩是小說的有機組成部分。②作為小說里的詩有很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

根據(jù)原文“《紅樓夢》絕大多數(shù)詩詞曲賦都融合在故事情節(jié)中。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者等于沒有看那部分情節(jié)”“《紅樓夢》中通過賦詩、填詞、題額、制謎、行令等情節(jié)描繪,多方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統(tǒng)治階級的文化精神生活”“這里的關(guān)鍵在于小說中的詩詞曲賦是從屬于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的”可知,③這些詩融合在故事情節(jié)中,能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不可或缺;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據(jù)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修養(yǎng),寫出不同風格的作品,逼真成功)。

根據(jù)原文“如果把《紅樓夢》的詩詞放在詩人、詞人中衡量,它實在不能說是很好的作品”也可得出:④若脫離小說孤立看這些詩,不能說都是很好的作品。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中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根據(jù)原文“這樣幽怨寂寞的心聲,自非出自黛玉不可”“以吟詠者的氣質(zhì)、生活態(tài)度與所詠之物的特性或詠某物最相宜的詩風暗合,這也是的精心安排”以及結(jié)合對《紅樓夢》的閱讀理解可知,是要突出林黛玉的形象特征:首聯(lián)“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詩作的時間、地點以及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湘妃子詠菊的時候跟一般人不同:“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币环N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象神魔附體似的,使得她從早到晚激動不已.,欲罷不能。創(chuàng)作靈感來了,她甚至不能靜坐于閨房,只好繞過籬笆,來到假山旁邊,斜靠在山石上,面對著菊花,專心致志地去構(gòu)思、低吟。頷聯(lián)“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筆來,一瀉千里,把贊美菊花的秀麗篇章寫了出來。這還不夠,還要對著天上的明月反復(fù)誦??梢姡耆两谕瓿稍娮骱蟮木薮笮腋V?。這里兩聯(lián)寫出吟詠者的氣質(zhì)。而頸聯(lián)“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緒之中:借頌揚菊花來抒發(fā)我愁怨的詩篇,又有誰能夠理解我像素秋一樣高潔的情懷呢?傳達出身世悲愁、無人理解的自哀自憐。尾聯(lián)“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自從陶淵明在詩歌中評說、贊揚菊花以后,千百年來菊花的不畏風霜、孤標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為人們所仰慕,所傳頌,直到今天。寫出一種孤標傲世的高潔志趣。

根據(jù)原文“《詠菊》詩‘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大有‘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癡,誰解其中味’的味道”“假托‘荒唐言’,因為有些他不愿直說,不能直說。外表看是‘荒唐言’,真正里面是‘一把辛酸淚’”可知,其實是借林黛玉之口,流露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和感慨,頸聯(lián)句有“一把辛酸淚”“誰解其中味”的味道,暗含生命的體驗。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無言者

師陀

正午,炮火和轟炸發(fā)過一陣脾氣,靜下來了。遠處,房屋好像玩物,都在干燥沸騰的大氣中閃動,有著很遠的間隔,有的還在燃燒。太陽無光,似有幾分無聊,寂寞地照著田野。

“喂喂!”有人壓低嗓子打電話。

草里忽然露出一個頭來,問道:“魏連德完賬了嗎?”

“完了吧?!?/p>

魏連德覺得很沉,連同身體下的地面一并落下。

“魏連德,你喝水不喝?“

魏連德很渴,可是說不出話。前面的景物吸引了他。田野、樹木、村莊,挨著鞭的畜牲、撓撥著的母雞、蹣跚的小豬……

他的老婆在剝綠豆;坐在旁邊的小女,望著吃她砍來青草的山羊。

“爸爸上火線打仗,為什么要我們出錢?”她詫異地向媽媽張大了眼睛。

“不知道!”魏連德的老婆呵斥著她,小孩子不該用問題難為長者。

魏連德回到了家。

“看你瘦的呀!”和魏連德往常從田地里回來一樣,她并不驚訝。

“在火線上三天了……三天沒有吃飯,沒有人送,連水都弄不到?!?/p>

“他們按戶要錢,說要打仗,養(yǎng)活你的!”

魏連德很生氣。打仗是不錯,要說養(yǎng)活他,那可全胡說。

這時一大群他熟識的人來了。立在最前面的是保長,一個剃得很光的紅紅的臉的男子。

“他要牽我的牛!”中間一個濃眉毛的農(nóng)民憤忿地說?!耙獱课业呐#以鯓痈N呀!”

一個老頭在背后咕嚕道:“我繳不出錢,他要我出四分利息,母豬的利息’……”

“他把我的雞籠都搶走了……”一個女人低聲訴苦。

雖是要聽也無從聽起,眾人紛紛嚷著,當保長回過頭去憤怒地望著他們的時候,可又一聲都不出了。

“喂,”保長轉(zhuǎn)過來問魏連德的老婆道,“你們的甲長已經(jīng)向我報告過了,他說你不出錢!”

“我為什么出錢,我的男人在火線上拼著命!”

她低著頭說,像我們熟識的許多鄉(xiāng)下女人一樣:狹隘的、易怒的,雖是等待著災(zāi)殃似的低頭。一陣急驟的冰雹早在醞釀,一瞬間后,可真要爆發(fā)了。

“我窮得沒飯吃,我的男人在火線上,我還得出錢;可是你們——你們卻在家里享福,在后面發(fā)財!”

“誰呀?”保長的嘴唇動彈起來,接著是連喘息都能清楚聽見的片刻靜寂。那些在后面包圍著保長的農(nóng)民,又怯懦的、早已被嚇壞似的嗡嗡低聲議論著。

“財主;財主家的兒子……”

“對呀,對呀,他們留在家里做什么呢?難道他們比別人做兒子的要好些嗎?”“財主的兒子是念書的!”保長露了牙的模樣像狼。

他冷冷地望著那些陡然沉默下來的農(nóng)民?!澳銈儭銈兪鞘裁??”

那正在吃草的山羊吃了一驚,“什么”?仿佛也這樣問了,一面向眾人眨著眼。魏連德的小女跪在地上,用小小的手臂攪住羊的脖頸。

“不要理他,乖乖吃你的草!”

魏連德很想奔上去狠狠地給保長一頓拳腳;可惜保長并不把他放在眼里,根本就沒看見他一樣。

“你的錢準備好了沒有?”

“我沒有!”

保長碰了釘子,就不再聲響,實際他也的確怕會弄出什么亂子。和窮鬼們爭吵有什么好處呢?在眾人不說話的一瞬,他直撲魏連德的女孩,什么也不說,拉住拴羊的韁繩就走。

“哦,哦,我的……”魏連德的小女一看見自己的羊沒有了,向空中揚起胳膊,嚷著嚷著就倒在草堆上哭起來。他的老婆大聲吼道:“強盜,強盜,青天白日他可敢搶劫啊!”

魏連德一面直奔保長,后面的莊稼人一片吶喊。保長跑得很快,直把后面的山羊拖得踉踉蹌蹌一路上翻著跟斗。魏連德比起保長是衰弱的,任怎樣都趕他不上。

“你連家都不要了,盡是為人家跑路!”保長太太遠遠地就埋怨保長。

保長不理,一口氣沖進去,門起門來。魏連德不能夠進去。他躲到窗戶下面,聽保長氣咻咻地喘著說:“你懂什么!剛才我?guī)Щ貋硪换\小雞,這又是一頭羊;冬至來了,把羊宰了吃餃子?!?/p>

“我才不吃羊肉餃子!地里草都長滿了,還挨人家在背后罵。你是一個混蛋!

“你才是混蛋!”保長生氣地說,“要吃小雞,你就得當保長;要當保長,你就先得使財主們歡喜:要使財主們歡喜,你就得得罪那些窮種罵算得了什么,損著什么了嗎?”

大概是真害怕會被剁成餃子餡,山羊忽然間東沖西撞地在屋子里跑起來。接著是什么東西被弄翻了,女人尖了嗓子叫著,男人咒罵著。

“當人家拼命的時候,你們在后面啃老百姓的骨頭……”魏連德咕嚕著,正要打進去,不料背后有人嘻嘻地笑道:“他不知道的還多著哩!”

回頭一看,是一個又肥又大的家伙:也剃著光光的臉,但并不紅,而是像水浸過的饅頭一樣的白。魏連德還沒有聽清后面說了什么,就有人拖住了他的腿。

“你要寫家信嗎,伙計?"

魏連德不要寫信,他的老婆和小女都在家里等著他打勝了回去,難道他忍心向他們報告他的死嗎?然而這樣的話他沒有說出,他流出了最后的眼淚。

飛機嗡嗡地在空中盤旋;機關(guān)槍生氣地在遠處咯咯地笑著;炮彈嗚嗚地翻起泥土。

一個在前線服務(wù)的童子軍向魏連德致了敬禮。

“他已經(jīng)光榮的死了,愿他平安?!?/p>

“死的光榮……”

一個掩埋隊的人低聲應(yīng)著。

1937年10月上海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寫抗戰(zhàn)初期的農(nóng)村生活狀況,表現(xiàn)百姓困境。魏連德老婆窮得沒飯吃,百姓的牛、雞、羊等最后薄產(chǎn)都被強征強搶。

B.小說借助人物的對話,揭示了不公平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窮人要上火線去拼命,財主家的兒子卻可以安穩(wěn)地在家念書。

C.保長“拉住拴羊的韁繩就走”,可見其無賴霸道;“魏連德比起保長是衰弱的”,用對比突出保長落荒而逃時的心虛。

D.“挨著鞭的畜牲、撓撥著的母雞、蹣跚的小豬”,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鄉(xiāng)土風物?!暗乩锊荻奸L滿了”,寫出了田地的荒蕪。

7.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敘事采用雙重視角,既有第三人稱敘事全知視角,又有主人公視角觀看周圍及他人。這與卡夫卡《變形記》相似。

B.開頭的環(huán)境描寫,多處使用擬人手法,生動傳神,彌漫著戰(zhàn)地硝煙,籠罩了一層緊張壓抑的氣氛,又與結(jié)尾處形成呼應(yīng)。

C.保長家門外“又肥又大的家伙”,盡管只說了一句話,卻讓人很震驚。寥寥幾筆,寫出了他與保長的異同,暗示人物身份。

D.魏連德回到家、與妻子對話、臨終前流下淚,山羊吃驚發(fā)問、害怕被剁成餡而亂跑等情節(jié),都具有明顯的魔幻荒誕的意味。

8.矛盾沖突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元素。請簡要分析這篇小說有哪幾個層面的矛盾沖突。

9.請結(jié)合小說內(nèi)容,探究小說以“無言者”為題的意圖。

6.C7.D

8.①事件沖突:前線戰(zhàn)場斷水斷糧、抗戰(zhàn)者出生入死,需要支援,后方農(nóng)村地主階層以收錢抗戰(zhàn)為口實壓榨百姓。

②不同人物間的沖突:地主、保長與農(nóng)民、魏連德、魏連德的妻女之間,保長與保長的妻子之間。

③人物的內(nèi)心沖突:農(nóng)民憤怒不滿財主和保長欺壓,卻又懦弱不敢反抗。(保長為謀私利甘愿為財主效力,無賴兇殘,卻害怕“出亂子”。)

9.①概括了以魏連德為代表的無法訴說自己悲苦遭遇的農(nóng)民士兵的形象。

②他們在戰(zhàn)場為國犧牲,家人卻在鄉(xiāng)村受到欺壓,表述的同情。

③為農(nóng)民士兵代言,傳達他們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惦念、不舍,肯定他們?yōu)閲瑺奚膬r值。

④揭示現(xiàn)實殘酷,表述的悲哀和無奈,引發(fā)對戰(zhàn)時農(nóng)村問題的思考。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

C.“對比突出保長落荒而逃時的心虛”錯誤。寫到保長拉起魏連德女兒的山羊就跑,而魏連德怎樣都趕不上他,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保長的蠻橫無理。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

D.“臨終前流下淚,山羊吃驚發(fā)問、害怕被剁成餡而亂跑等情節(jié),都具有明顯的魔幻荒誕的意味”錯誤?!芭R終前流下淚”不是魔幻荒誕的。

故選D。

本題靠擦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小說沖突的能力。

由原文“魏連德覺得很沉,連同身體下的地面一并落下”“在火線上三天了……三天沒有吃飯,沒有人送,連水都弄不到”可知,本文描寫到前線戰(zhàn)場斷水斷糧、抗戰(zhàn)者出生入死,需要支援。由原文“他要牽我的牛!”“他把我的雞籠都搶走了……”“我窮得沒飯吃,我的男人在火線上,我還得出錢;可是你們——你們卻在家里享福,在后面發(fā)財!”“財主;財主家的兒子……”可知,后方農(nóng)村地主階層以收錢抗戰(zhàn)為口實壓榨百姓。所以文中描寫的事件構(gòu)成了沖突。

本文寫到魏連德臨死之前“回到”自己家里,這時保長帶著一大群人來到他家,一個濃眉毛的農(nóng)民憤忿地說“他要牽我的牛!”,一個老頭在背后咕嚕道“我繳不出錢,他要我出四分利息,母豬的利息’……”,一個女人低聲訴苦“他把我的雞籠都搶走了……”,保長對魏連德的妻子說“你們的甲長已經(jīng)向我報告過了,他說你不出錢!”,魏連德的妻子說“我窮得沒飯吃,我的男人在火線上,我還得出錢;可是你們——你們卻在家里享福,在后面發(fā)財!”,最后保長拉走了魏連德女兒的山羊,魏連德向保長奔去,卻怎樣也趕不上他,所以本文描寫了地主、保長與農(nóng)民、魏連德、魏連德的妻女之間的矛盾沖突。保長回到家里之后,他的妻子埋怨到“你連家都不要了,盡是為人家跑路!”“我才不吃羊肉餃子!地里草都長滿了,還挨人家在背后罵。你是一個混蛋!”,而保長也生氣地說“你才是混蛋!”,所以本文也寫到保長與保長的妻子之間。刻畫了不同人物間的沖突。

由原文“雖是要聽也無從聽起,眾人紛紛嚷著,當保長回過頭去憤怒地望著他們的時候,可又一聲都不出了”“保長的嘴唇動彈起來,接著是連喘息都能清楚聽見的片刻靜寂。那些在后面包圍著保長的農(nóng)民,又怯懦的、早已被嚇壞似的嗡嗡低聲議論著”“他冷冷地望著那些陡然沉默下來的農(nóng)民”可知,刻畫了人物的內(nèi)心沖突:農(nóng)民憤怒不滿財主和保長欺壓,卻又懦弱不敢反抗。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標題作用的探究能力。

本文的主人公是以魏連德為代表的農(nóng)民士兵,魏連德臨時之前“回到”自己的家里,看到老婆窮得沒飯吃,百姓的牛、雞、羊等最后薄產(chǎn)都被強征強搶。但是臨死之前,問他要不要寫信,魏連德不要寫信,最后只能流出了眼淚,所以本文概括了以魏連德為代表的無法訴說自己悲苦遭遇的農(nóng)民士兵的形象。

本文寫到以魏連德為代表的農(nóng)民戰(zhàn)士,他們在戰(zhàn)場上三天沒有吃飯,沒有人送,連水都弄不到,最終他們在戰(zhàn)場為國犧牲,而他的老婆窮得沒飯吃,百姓的牛、雞、羊等最后薄產(chǎn)都被強征強搶,在鄉(xiāng)村受到欺壓,表述了的同情。

本文以魏連德的視角進行敘述,寫到魏連德在臨死之前“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看到自己的妻子受到保長的欺壓,窮的沒飯吃,而自己犧牲在抗戰(zhàn)的前線,所以為農(nóng)民士兵代言,傳達他們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惦念、不舍,肯定他們?yōu)閲瑺奚膬r值。

本文寫到以魏連德為代表的農(nóng)民戰(zhàn)士,他們在戰(zhàn)場上三天沒有吃飯,沒有人送,連水都弄不到,最終他們在戰(zhàn)場為國犧牲,而他的老婆窮得沒飯吃,百姓的牛、雞、羊等最后薄產(chǎn)都被強征強搶,在鄉(xiāng)村受到欺壓,從而揭示現(xiàn)實殘酷,表述的悲哀和無奈,引發(fā)對戰(zhàn)時農(nóng)村問題的思考。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答曾公立書①

王安石

某啟:示及青苗事。治道之興,邪人不利,一興異論,群聾和之,意不在于法也。孟子所言利者,為利吾國、利吾身耳。至狗彘食人食則檢之,野有餓殍則發(fā)之,是所謂政事。所以理財,理財乃所謂義也。一部《周禮》,理財居其半,周公豈為利哉?奸人者因名實之近,而欲亂之,眩惑上下,其如民心之愿何?始以為不請,而請者不可遏;終以為不納,而納者不可卻。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不得不然也。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貸之,貨之不若與之。然不與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為其來日之不可繼也。不可繼則是惠而不知為政,非惠而不費之道也,故必貸。然而有官吏之俸、輦運之費、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廣之,以待其饑不足而直與之也,則無二分之息可乎?則二分者,亦常平之中正也,豈可易哉?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選自《臨川先生文集》)

與王介甫第三書②

司馬光

夫議法度以授有司,此誠執(zhí)政事也,然當舉其大而略其細,存其善而革其弊,不當無大無小,盡變舊法以為新奇也。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茍有司非其人,雖日授以善法,終無益也。介甫所謂先王之政者,豈非泉府賒貨之事乎?竊觀其意,似與今日散青苗錢之意異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顧以此獨為先務(wù)乎?今之散青苗錢者,無問民之貧富、愿與不愿,強抑與之,歲收其什四之息,謂之不征利,光不信也。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與變法而講利者,邪說、壬人為不少矣。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盤庚遇水災(zāi)而遷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盡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已志也。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

(選自《司馬溫公集》,有刪改)

[注]①曾公立,王安石同僚。該信寫于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之后不久。②司馬光給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的回信。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B.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C.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D.公立更與深于道者論之/則某之所論/無一字不合于法/而世之譊譊者/不足言也/因書示及/以為如何/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某啟,書信開頭格式語。“某”,寫信人自稱,文中指王安石?!皢ⅰ?,指寫信人的陳述,敬請對方看信。

B.名實,意為名稱和實際,儒家重視“名”“實”是否相符,如《答司馬諫議書》“蓋儒者所爭,尤在于名實”。

C.“豈可易哉”與《燭之武退秦師》“以亂易整,不武”、《齊桓晉文之事》“以羊易之”的“易”意思都相同。

D.泉府,周朝時負責政府借貸的機構(gòu)?!吨芏Y》有相關(guān)記載。司馬光認為“泉府賒貸”與青苗法有所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安石指出,青苗法的實施影響了一些人的利益,不少人提出反對意見,這些人的用意并不在新法本身。王安石從為國利民的角度出發(fā),肯定新法的意義。

B.司馬光不同意王安石“不征利”之說,他認為青苗法的實施中,官府不問百姓貧富、是否愿意,都強行借貸給他們,且收取高利息,這就是“征利”的表現(xiàn)。

C.司馬光在信中論述了用人和執(zhí)法的關(guān)系。他認為官員任用很重要,如果選用不當,即使授以善法,最終也沒有益處,王安石周圍有很多歌功頌德、曲意逢迎之人。

D.王安石和司馬光持論時,都引經(jīng)據(jù)典,條分縷析。王安石引孟子之語證新法合“義”,司馬光以盤庚遷都事勸王安石應(yīng)改變目前用酷刑威脅百姓服從的做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

(2)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

14.青苗法實施中收取“二分之息”,王安石陳述了哪些理由?請簡要概括。

10.D11.C12.D

13.(1)至于批駁不正確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果然能做到這樣,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氣。

(2)我哪里是要勸您不顧念國家大事,而附和世俗、向眾人獻媚討好呢?只是說對于天下不同的議論,也應(yīng)當稍加留意,采納察知罷了。

14.出于長遠考慮,為國家理財。國家開支項目多、耗費高,充實府庫,以備饑荒石賑濟百姓。沿用過去常平的常規(guī)手法。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你再去和懂得滅多事理的人討論下這件事,那么我所說的沒有一個字是不符合法度的,而世上那些胡亂嚷嚷的人,不值得和他們爭辯。借這封信把我的想法交代清楚,你認為怎么樣?

“與”為介詞,和“深于道者”構(gòu)成介詞結(jié)構(gòu),修飾動詞“論”,所以中間不應(yīng)斷開,應(yīng)在“之”后斷開,排除AB;

“于法”是“不合”的狀語,“世”是“譊譊者”的定語,所以應(yīng)在“法”后面斷開,排除C。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學文化常識以及文言詞語含義的能力。

B.正確。句意:讀書人爭論的問題,主要在于名稱和實際的關(guān)系。

C.“意思都相同”錯誤。“改變/代替”句意:怎么可以改變呢?/用混亂相攻取代聯(lián)合一致,是不勇武的。

故選C。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勸王安石應(yīng)改變目前用酷刑威脅百姓服從的做法”錯誤。由原文“盤庚遇水災(zāi)而遷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盡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已志也。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可知,盤庚遇到水災(zāi)而要遷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盤庚不忍心使用刑罰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復(fù)勸說,最終還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順從,并不是說廢棄所有人的意見,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勸您不以國事為重,以媚俗從眾為榮?只是說天下有不同的意見,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體察而已。所以司馬光以盤庚遷都事勸王安石要聽取不同的意見。

故選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能力。

(1)“辟”,批駁;“難”,排斥;“是”,這樣;“乃國家生民之福也”,判斷句,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氣。

(2)“恤”,體恤,顧念;“異同之議”,不同的言論;“少”,稍微;“垂意”,留意。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為其來日之不可繼也。不可繼則是惠而不知為政,非惠而不費之道也,故必貸”可知,因為都送出去,以后就不能繼續(xù)維持了。不能繼練維持的話,這是恩惠但不懂得如何為政,不是施惠于人而無所耗費的辦法,所以一定要借貸??梢?,是出于長遠考慮,為國家理財。

由原文“然而有官吏之俸、輦運之費、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廣之,以待其饑不足而直與之也,則無二分之息可乎”可知,這里有官吏的俸祿、運輸?shù)馁M用、水旱災(zāi)年的拖欠、老鼠鳥雀的損耗,因此一定要增加儲營,準備饑荒到來民眾匱乏時直接送給人們。這樣的話,沒有兩分利可以嗎?孝祥

今夕復(fù)何夕,此地過中秋。賞心亭②上喚客,追憶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畫,萬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頭。玉界擁銀闕,珠箔卷瓊鉤。

馭風去,忽吹到,嶺邊州。去年明月依舊,還照我登樓。樓下水明沙靜,樓外參橫斗轉(zhuǎn),搔首思悠悠。老子興不淺,聊復(fù)此淹留。

[注]①本詞作于詞人到任廣西靜江(今桂林)府不久。次年,詞人因讒言被罷官,北歸途中作《念奴嬌·過洞庭》。②賞心亭位于建康(今南京),詞人曾在此地與南宋主戰(zhàn)重臣張浚有交游。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上闋撫今追昔,回憶過去自己在賞心亭的經(jīng)歷,同時寫出了眼前桂林百姓笙歌不斷、慶祝中秋的美好畫面。

B.“玉界擁銀闕,珠箔卷瓊鉤”兩句是對月夜景象的著意描摹,與“玉鑒瓊田三萬頃”這句都具有景中含情的意味。

C.詞的下闋寫自己游興不減,月下登樓賞景,既有夜晚難眠的“搔首思悠悠”,又表述了不會長期滯留于此的豪情。

D.本詞和《念奴嬌·過洞庭》都用了虛實結(jié)合、比喻等手法,語言風格上也一以貫之,體現(xiàn)愛國詞人的心路歷程。

16.這首詞起句“今夕復(fù)何夕”,《念奴嬌·過洞庭》結(jié)尾句“不知今夕何夕”,都有感于中秋而賦“今夕何夕”,兩者在表情達意上有何異同?請結(jié)合詞作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

15.A16.同:因明月朗照感良辰之至,贊嘆夜色美好,表述佳節(jié)來臨的喜悅;借月之皎潔喻心之澄澈,體現(xiàn)詞人高潔的人格追求、豪放曠達的胸襟。

異:本詞于句首言之,引出下文今昔對照,是“嶺邊”境遇下的自我紓解,苦悶之中仍有凌云壯氣。《念奴嬌·過洞庭》于結(jié)尾收束全詞,是“嶺邊”一年“孤光自照”經(jīng)歷后的情感傾吐,詞人與自然同在,忘懷一切寵辱得失而灑脫自適。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A.“眼前桂林百姓”錯。不是眼前的畫面,本詞上闋純?yōu)樵~人鋪敘上一年在建康中秋賞月的情況。

故選A。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詞是張孝祥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七月到桂林以后,在中秋節(jié)賞月時寫的?!敖裣?fù)何夕,此地過中秋”一落筆即開門見山,贊嘆夜色美好,表述佳節(jié)來臨的喜悅。此句著重點染詞題的時空性,以時序的更迭和地方的變遷,來對比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和桂林兩地過中秋佳節(jié)景況的不同。今昔對照,是“嶺邊”境遇下的自我紓解,用以抒發(fā)他對人事凌替的感慨,苦悶之中仍有凌云壯氣。

《念奴嬌·過洞庭》詞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fā)了自己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同時隱隱透露出被貶謫的悲涼。結(jié)尾句“不知今夕何夕”贊嘆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時間)。張孝祥因受政敵讒害而被免職。他從桂林北歸,途經(jīng)洞庭湖,即景生情,寫下這首詞。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結(jié),從秋月秋水回歸自我,扣舷是動作,獨嘯是聲音,從空間上說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從時間上說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穩(wěn)泛;從心理上說是由知到不知,通過對照,說明詩人已忘情這月白無風之夜,忘情于與大自然交融之中。

根據(jù)以上理解,從同與異的角度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游”,??梢院汀皹贰苯M合在一起,表述外出的歡愉。魏征《諫太宗十思疏》的“____________”旨在諫游樂,“____________”這句以春秋出游寫垂拱而治的理想。

(2)通感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杜牧《阿房宮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將視覺、觸覺互通,增強了藝術(shù)效果。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晚秋”景色之悲、抒朝代變遷之慨。

①.則思三驅(qū)以為度②.鳴琴垂拱③.歌臺暖響④.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⑤.六朝舊事隨流水⑥.但寒煙衰草凝綠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驅(qū)”“融”“凝”。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某種程度上說,作家的文學批評往往感性有余、理論構(gòu)架淡化,但恰恰是他們的批評實踐為眾人提供了一條批評回歸文本細讀的個人化路徑。比如,畢飛宇以“看蒼山綿延,聽波濤洶涌”概括對蒲松齡《促織》的閱讀體驗,因而從小說背景、架構(gòu)、語言、情節(jié)等方面,將小說細微精彩處一一得以實現(xiàn)。如果說小說本身靜水深流,表面①,內(nèi)里意象萬千,畢飛宇的解讀就如跳躍的山澗,奔騰起伏,跌宕有致。他將原文細節(jié)不斷放大并定格,幫助粗心的讀者捕捉到原著的內(nèi)在精妙。比如,他是這樣解讀“華陰令欲媚上官”一句的:“欲媚”的文化說到底就是奴性的文化,當有了“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的背景之后,華陰令的這個行為就顯得②了。作家的敏銳感受力,就是他獨具的批評優(yōu)勢。作家的批評文章往往不合常規(guī)套路,③。其創(chuàng)作談本身就是通往小說叢林的秘徑??梢哉f,近年來作家積極介入文學批評,他們生動而引人深思的批評文字,對風行已久的遠離文本的“專業(yè)批評”是有糾偏意義和啟發(fā)的。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述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gòu)成和表述效果。

18.①波瀾不驚

②恰如其分

③別開生面

19.畢飛宇以“看蒼山綿延,聽波濤洶涌”概括對蒲松齡《促織》的閱讀體驗,進而從小說背景、架構(gòu)、語言、情節(jié)等方面,將小說細微精彩處一一呈現(xiàn)。

20.以“叢林”喻小說,“秘徑”喻作家阿德“創(chuàng)作談”;生動形象指出:小說具有小說具有內(nèi)涵豐富精妙、可探究性的特點,而作家文學批評由于投入創(chuàng)的敏銳感受,貼近作品本身,能捕捉內(nèi)在細節(jié),是幫助讀者打開解讀作品的有效途徑;肯定作家文學批評的獨特性。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①本處是說小說本身靜水深流,所以表面是很平靜的,可用“波瀾不驚”?!安懖惑@”,微風吹過,水面上風平浪靜,比喻局面平靜、形勢平穩(wěn),沒有什么變化或曲折。

②本處是說在“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的背景之后,華陰令“欲媚”上官的行為就顯得很恰當合適,可用“恰如其分”。“恰如其分”,一指說話辦事不過分;二指辦事或說話十分恰當合適。

③本處是說批評家的文章往往不合常規(guī)套路,很具有自己的特色,可用“別開生面”?!皠e開生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