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設計_第1頁
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設計_第2頁
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設計_第3頁
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設計_第4頁
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全冊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

六年級上冊教材的內容都明顯的很有深度,全冊共有六課:芬芳茉莉、悠揚民歌、

美麗童話、京腔京韻、贊美的心、兩岸情深、七色光彩,內容包括歌曲、讀譜知識、

綜合訓練、欣賞等。綜合訓練以多聲部發(fā)聲練習與創(chuàng)編旋律練習為主,提高學生的合

唱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欣賞曲目共有七首,著重訓練學生的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并能

用自己喜愛的形式表現出來。本冊的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的發(fā)聲練習曲及二聲部練

習曲來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學生更好的表現歌曲;感受樂曲的速度、力度、

強弱的變化,分辨并表現感受到的音樂情緒,同時受到思想教育。難點是通過節(jié)奏、

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訓練,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音樂表現力。

教學目標及要求:

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之情,增進對英雄的敬愛。區(qū)分善惡的品德。

認識民族樂器、西洋樂器的演奏形式,并且能掌握西洋樂器的名稱及音色特點。

掌握、鞏固、切分節(jié)奏,反復記號的唱法,二聲部的合唱學習。

教學改革與措施:

1.認真?zhèn)湔n,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fā)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zhàn)性以及表演性,最

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

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5.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

教學進度:

第1-2周:欣賞三個地域的《茉莉花》、《東邊升起月亮》,學唱江蘇民歌《茉莉

花》

第3-5周:學唱歌曲《媽媽格桑拉》、《趕母歸來啊哩哩》,欣賞音樂《小河淌水》、

《迪克西島》

第6-8周:學唱歌曲《木偶兵進行曲》、《月亮姐姐快小來》,欣賞音樂《魔法師

的弟子》,《波斯市場》

第9-10周:學唱歌曲《校園小戲迷》,欣賞音樂《京劇唱腔聯奏》《包龍圖打坐

在開封府》《你待同志親如一家》

第11-13周:學唱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龍的傳人》,欣賞音樂《五彩繽紛

的大地》《黃河頌》

第14T6周:學唱歌曲《半屏山》,《阿里山的姑娘》,欣賞《丟丟銅仔》《阿里山

的姑娘》

第17T8周:學唱《七色光之歌》《螢火蟲》,欣賞《木星》《日出》

第19周:復習測試

第一課芬芳茉莉

備課時間: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

一、聆聽多首以“茉莉花”為題的音樂作品,能夠從中認識到以“茉莉花”為代

表的中國民歌是世界音樂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進一步收集并了解影響民歌變異的

多種因素。

二、能夠用柔美的聲音、細膩的情感來演唱根據《茉莉花》改編的合唱,并能夠

背唱一段歌詞。

三、欣賞《圖蘭朵特》中的《東邊升起月亮》、三首我國不同地區(qū)的《茉莉花》

及合唱,能夠聽辨并能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他們在情感、風格上的差異。

四、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現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茉莉花》,每個學生都在其中承

擔任務。

學習重、難點:

用欣賞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聆聽不同地區(qū)的《茉莉花》,享受不

同風格帶來不同的感受。

學習準備:琴、錄音、多媒體

課時安排:3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感受江蘇、河北、東北不同地區(qū)的歌曲《茉莉花》。

2.通過欣賞,讓學生樂于進一步搜集并了解影響民歌變異的多種因素。

3.接觸多首以“茉莉花”為題的音樂作品,能夠從中認識到以“茉莉花”為代

表的中國民歌是世界音樂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學習重點:采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欣賞,了解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之間的關系。

學習難點:理解民歌并能產生喜愛民歌的情感。

學習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聆聽江蘇民歌《茉莉花》

(1)導入

在2008年,我們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它的盛大、成功,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中

國;其實早在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一段來自中國的動人旋律已經讓全世界對中國

充滿了向往……觀看奧運會視頻

(2)揭題

導:小女孩唱著《茉莉花》邀請全世界是因為《茉莉花》不但在中國非常有名,

在海外也是聲名遠播,廣為流傳?!盾岳蚧ā肪烤褂惺裁戴攘κ顾苊麚P海內外?今

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它的芬芳。

(3)初聽歌曲

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它表達了什么內容?

小結:這是一首江蘇民歌,它的情緒優(yōu)美、抒情,充滿著江南水鄉(xiāng)的清新,展現

了茉莉花的芬芳、純潔。

(4)復聽歌曲

導:歌曲不僅展現了茉莉花美的姿態(tài),更是給我們帶來了茉莉花的香味。那是怎

樣音樂要素(速度、力度、旋律)使《茉莉花》這首歌曲如此優(yōu)美細膩,散發(fā)香味呢?

讓我們再來聽聽歌曲。

再聽歌曲(力度:mf,速度:稍慢,旋律:級進)

(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是息息相關的)

(5)理解小調

導:《茉莉花》就是一首小調。小調,亦稱“小曲”,是我國民歌的重要體裁,

是流傳于城鎮(zhèn)集市,并多被民間藝人加工提高的民間歌曲,演唱中經常加進表演及伴

奏。歌曲的起承轉合不僅有著承上啟下,層層遞進的關系,它們還有著力度上的變化。

起句通常較弱,承句比起句強,轉句是最強的,結尾又變弱。

(6)聆聽現代版《茉莉花》

導:改編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在伴奏、演唱方法上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但

在演唱時,歌曲的音樂要素沒有變,所以歌曲的情緒也沒有變,依然是抒情、優(yōu)美的。

音樂要素不變,音樂的情緒也不會變,這就是音樂要素的重要性!江蘇《茉莉花》淡

淡的清香飄滿了全世界。

2.聆聽東北《茉莉花》

⑴導入

導: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音樂也是這樣。江蘇的茉莉花透露著江南

水鄉(xiāng)的清秀,你來聽聽這首《茉莉花》,猜猜它是哪里的?

(2)初聽歌曲

導:歌曲是哪里的?你是怎么聽出來的?

(情緒:歡快、爽朗,旋律:跳進,力度:f,速度:中速)

(3)復聽歌曲

導:東北的茉莉花歡快、爽朗,就像東北人干脆、爽快的性格。再來聽聽,你覺

得歌曲里哪些地方是最具有東北特色的?對比演唱下滑音,演唱襯詞

(4)理解民歌

為什么江蘇的《茉莉花》和東北的《茉莉花》截然不同呢?(民歌通常是由口頭

創(chuàng)作、傳唱,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加工、完善,民歌流傳到一個地方,往往會加

入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具有較強的地方性)

3.欣賞河北《茉莉花》

(1)導入

導:讓我們再來聽聽民歌傳到河北后,《茉莉花》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2)初聽歌曲

導:邊聽邊想,歌曲的情緒、力度、速度、節(jié)奏、旋律各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3)比較兩首歌曲

出示兩首歌的旋律(簡短的一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

(4)復聽歌曲

導:河北的茉莉花有了豫劇的特點,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

顯現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樂風格特點。讓我們再來聽一聽,跟著哼唱一下。

(5)哼唱歌曲

導:用“l(fā)a”來哼唱歌曲,唱出爽朗、明快的音樂特點。

三、小結:今天,我們了解了這么多關于《茉莉花》的內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

樂史上的地位。老師想起一句話一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更應該將這首經

久不衰的佳作永遠創(chuàng)唱下去。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熟練演唱歌曲《茉莉花》,并能背唱。

2.通過學唱《茉莉花》,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麗,并能通過優(yōu)美、抒情

的歌聲表現出來。

3.通過演唱、欣賞等活動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學習重點:指導學生用舒展,流暢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學習難點:通過演唱、欣賞等活動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學習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學習歌曲

(1)導入

導:今天,我們來學唱江蘇民歌《茉莉花》,感受歌曲的魅力。

(2)初聽歌曲

導: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速度、力度、旋律呢?

出示:情緒----

速度一一

力度----

旋律----

(3)復聽歌曲

導:歌曲是一首典型的江南民歌,細膩、委婉,充滿了江南水鄉(xiāng)淡雅的清新。讓

我們再來聽一聽,邊聽邊找找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

(4)再聽歌曲

導:歌曲的節(jié)奏非常緊湊,用了很多的十六分音符,在演唱的時候就顯得較為細

膩、小巧,小波動比較多。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5)學唱高聲部

A、師范唱高聲部

B、齊唱高聲部

C、師指導演唱

D、師彈二聲部,生演唱高聲部

E、跟音樂伴奏演唱高聲部

(6)學唱低聲部

A、師范唱低聲部

B、齊唱低聲部

C、師指導演唱

D、師彈二聲部,生演唱低聲部

E、跟音樂伴奏演唱低聲部

(7)二聲部合唱

A、合唱,師指導演唱'

B、跟琴合唱

C、跟音樂伴奏合唱

2.欣賞與拓展

(1)導入

導:《茉莉花》是首民歌流傳于全國各地,歌詞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異,旋律上

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獨特的地方特色,從而鮮明的表現了民歌的變異性。還有的

把它改變成了器樂曲。

(2)欣賞女子十二樂坊改編的《茉莉花》

導:女子十二樂坊改編的《茉莉花》和我們演唱的《茉莉花》有什么異同?

(3)課后作業(yè)

導:課后請你再去找一找,《茉莉花》還被改編成了哪些演唱、演奏形式。

三、組織下課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欣賞歌曲《東邊升起月亮》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進一步

喜愛中國民歌。

2.在欣賞《東邊升起月亮》中引發(fā)學生自豪感,從而更加認真得去感受歌曲的

優(yōu)美。

學習重點:通過欣賞歌曲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進一步喜愛中國民歌。

學習難點:通過學習能喜愛中國的民歌

學習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新課教學

1.欣賞歌曲

(1)故事導入

導: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樓蘭國有一位公主,名叫圖蘭朵,很美麗動

人,但也很殘酷。據說她給來自各國的求婚者提了個條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個問題,

就可以娶她,并贏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頭。因此很多人包括國外的王子

死在了她的刀下???,劊子手們又在磨刀了

(2)播放歌劇片斷

導:原來有個勒粗國王子也被圖蘭多的美貌打動,決心不顧一切要娶到圖蘭多,

對圖蘭多提出的三個問題,對答如流,終于獲勝,可圖蘭多仍不甘心。這時,王子倒

慷慨地來幫她,請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沒有猜中圖蘭多的謎語

那樣,被處死刑。

(3)播放到百姓的場面

導:此夜,全城無人入睡,百姓和僧侶們都在向月神祈禱,希望圖蘭多誠服,從

此結束殺戮。瞧,月亮出來了,僧侶的祈禱樂響起。

(4)茉莉花的旋律響起

導:或許就是這動人的音樂感化了美麗殘酷的公主。終于她良心發(fā)現,從此改邪

歸正。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時刻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5)初聽歌曲

導:剛才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聽過?有誰能哼唱兩句給大家聽聽?是的,這首曲

子名叫《東邊升起月亮》,它所用的旋律正是我們江蘇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讓

我們完整地來聽一聽,音樂給你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6)復聽歌曲

導:歌曲在情緒、速度上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那么你能從旋律中找出歌曲音樂素

材上的變化嗎?邊聽邊來找。

出示歌曲旋律圖。

(7)哼唱歌曲

導:歌曲的素材變簡潔了,加入了一些外國的元素。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8)再聽歌曲

導: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這段音樂在歌劇中所起的作用。

2.簡介《圖蘭朵特》

(1)簡介歌劇、作者

導:《圖蘭朵特》是劇作家阿達米和西蒙尼根據高吉的同名劇改編而成的。由意

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將其改編為歌劇,我們所聽到的歌曲《東邊升起月亮》就是歌劇中

的一首插曲。剛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劇之王普契尼所創(chuàng)作的歌劇

《圖蘭朵特》的片斷。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

律,可見這首歌是很受歡迎的。還有更早的,英國人190多年前就把這首歌寫在書里

印刷出版了。

(2)談感受

導:了解到這些,你有什么感想?

3.歌曲拓展

(1)導入

導:通過前面的欣賞,我們知道了《茉莉花》受到外國作曲家的喜歡。還有一件

事,也證明了《茉莉花》的魅力。

(2)欣賞宋祖英悉尼演唱會

導:我國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舉辦了一場世界性的演唱會。就

在這場演唱會里,她深情演繹了《茉莉花》,將《茉莉花》再度介紹給了全世界,獲

得全場來自世界各國的觀眾熱烈的掌聲。

三、組織下課

教學反思:

第二課悠揚民歌

備課時間: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一、能記住樂曲《小河淌水》的主題旋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樂曲與聲樂曲的

不同感受。

二、聆聽樂曲《迪克西島》,感受樂曲悠然自得的情緒,認識并聽辨出短笛的音

色。

三、能用深情、飽滿的聲音背唱歌曲《媽媽格桑拉》,并能以邊唱邊跳藏族舞蹈

的形式,表達自己祝福媽媽幸福之情。

四、能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趕坪歸來啊哩哩》節(jié)選,感受歌曲歡樂喜悅

的情緒,并能與同伴用多種形式表演。

教學重難點:目標三和四

教學準備:打擊樂器、鋼琴、音頻資料

課時安排: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演唱歌曲《媽媽格桑拉》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復習相關:

1.聽音樂復習《我的家在日喀則》:剛才我們聽唱的是哪個地方風格的歌曲?那

兒有怎樣的風土人情?

2.視唱P9片斷旋律,說出這是哪個地區(qū)的民歌

三、新授:

導:媽媽含辛茹苦地養(yǎng)育了我們,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今天,

讓我們一起去聽聽藏族小朋友唱給媽媽的歌一一《媽媽格桑拉》!

1.欣賞歌曲《媽媽格桑拉》。

(1)解釋歌名。

“媽媽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嗎?請看屏幕?!案裆@笔且痪洳卣Z“格?!笔切?/p>

福的意思,“拉”表示對媽媽的尊敬。“媽媽格桑拉”就是祝媽媽幸福。

(2)歌曲分析。

這是一首藏族風格的兒童歌曲;唱出了對媽媽的愛。

2.教師范唱(用錄音伴奏)。

(1)這首歌的速度是怎樣的?(稍慢)

(2)這首歌的情緒是怎樣的?(優(yōu)美,深情)板書:稍慢深情3、模唱(哼唱)

歌曲旋律。(用“nu”音跟琴模唱)

3.用“nu”音來哼唱這首歌曲的旋律。

(老師指導。重點指導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花”的時值、兩處的切分節(jié)奏和低音。

第二部分中間兩句“話”和“拉”六拍長音,找到換氣的地方,要求學生唱得連貫圓

滑。)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這首歌曲不僅旋律美,歌詞也很深情感人,請大家?guī)е鴮寢尩膼塾懈星榈匕迅?/p>

詞朗讀一遍。

歌曲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樂段,敘述了小時候,母子生活的感人畫面;第二樂段,

抒發(fā)了兒女對媽媽的感激之情、依戀之情。

板書:第一樂段,敘述;第二樂段,抒情

5.教師指導唱歌詞。

(學生跟琴唱,老師指導。重點指導第一樂段最后一句“花”的時值、兩處的切

分節(jié)奏和低音。第二樂段中間兩句中“話"和''拉"兩處長音,要求學生唱得連貫、

圓滑,才能表現出對媽媽深厚的感情。)

6.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7.歌曲的處理:怎么樣才能夠把這首歌唱好呢?

第一,要唱得稍慢。第二,要注意強弱的變化,歌曲的第一樂段是敘事,聲音要

唱弱一點;第二樂段是抒情,聲音要唱強一點。

8.用多種形式進行合唱練習,老師指揮。

指導學生用右手做一些動作來表達歌詞的含義。(女生領唱第一樂段,全班齊唱

第二樂段;男生領唱第一樂段,全班齊唱第二樂段。)

9評價小結。

四、拓展延伸:

如果請你送給媽媽一句深情的話,你會說什么呢?你們還知道哪些贊美媽媽的

歌?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管弦樂《小河淌水》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歌曲復習。

三、聆聽:

L聆聽《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對比它們之間的相同與不同:

女聲獨唱版和《炎黃風情》組曲的演奏版。

2.生自由回答:

3.簡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現的意境。

回顧以前學過的云南民歌《其多列》《猜調》

4.生跟著音樂哼唱歌曲的第一樂句:

男女生分句演唱歌詞、全班齊唱,加深對旋律的熟悉與記憶。

5.完整聆聽樂曲《小河淌水》

你聽到樂曲有哪些樂器演奏

管弦樂隊與鋼琴演奏、人聲演唱相比,你認為哪一種表現形式在表達歌曲的意境、

感情上更細膩更豐富

6.教師簡單介紹管弦樂《炎黃風情》組曲及作者鮑元愷。

7.再次完整聆聽樂曲,哼唱歌曲。

四、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趕坪歸來啊哩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穿彝族服飾:想不想跟我交朋友呢?

2.簡介彝族(播放課件,背景音樂《趕坪歸來啊哩哩》)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貴州。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間辛勤的勞作,

繁衍生息。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節(jié)日、慶豐收或辦喜事,人們就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

聚在一起,唱啊,跳呀?;鹗且妥遄非蠊饷鞯南笳?。在彝族地區(qū),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火

把節(jié)。當夜幕降臨,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歡呼,祈求五谷豐登,生

活幸福。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徹夜狂歡。同學們我們從圖片可以看出,的確,

彝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老師已經迫不及待想加入他們的集會當中,你們愿意跟

老師學唱這首歌曲跟彝族姑娘跳起來唱起來嗎?

3.在學習歌曲之前我們了解一個常識,歌曲中的趕好是什么意思?阿哩哩又是什

么意思?

師:趕坪在彝族地區(qū)就是趕集,啊哩哩是襯詞,表示很高興的心情,因此歌名的

意思就是一一趕集回來很高興。

4.練聲

我們知道彝族人熱情好客、能歌善舞,一聽到有人喊歌,總能一呼百應,想不想

體驗一下?(想?。┪液澳銇響脝??

4/46-5-|6--|6-5-|6---|

(師)啊哩哩(生)啊哩哩

4/46-5-|3——|6-5-|3——||

(師)啊哩哩(生)啊哩哩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1.聽歌曲范唱:

說說歌曲可分為幾個樂段,各樂段的情緒是怎樣的?演唱的速度是怎樣的?歌曲

描述了怎樣的畫面?歌曲的拍號、強弱規(guī)律?

(第一樂段歡快、活潑,第二樂段是歌曲的高潮,情緒上更加歡快、熱烈)

生:歡快、活潑的情緒。中速稍快。歌曲生動的描繪了彝族農家姑娘,在趕集歸

來的路上,嬉戲歡笑,愉快歌唱的歡樂場面。

2.學唱歌曲第一段

歌詞用la模唱(慢速),注意:每個“l(fā)a”舌尖都要輕抵上牙齒,把字發(fā)清楚,

襯詞用li模唱并拍手拍出襯詞部分的節(jié)奏

重點指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以及前十六后八,前八后十六這幾種節(jié)奏的唱法。

3.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使其對號入座。

4.分組進行合作學習

一組同學唱詞,其他同學唱襯詞并且拍手。

5.邊模唱邊用三種節(jié)奏分別拍一拍。

6.生生、師生合奏。

7.上波音記號的唱法,以及最后一小節(jié)的唱法

問:第四小節(jié)“2”上的記號是什么記號?引導學生感受有無波音記號不同的效

果。并用原速正確演唱。

8.師:用怎樣的聲音表達歌曲,表現歌曲的情緒的呢?生:歡快、活潑的、富

有彈性的聲音……

9.分別請學生唱一唱,并互相評價一下。

三、拓展延伸,表現歌曲

1.老師引導學生用領唱、對唱、齊唱等演唱形式來演唱,強調聲音要富有彈性。

2.老師講解彝族舞蹈的簡單動作,學生學著做一做,再和著音樂邊唱邊表演。

3.請部分學生用雙響筒、鈴鼓、鈴鐺為歌曲伴奏,其他學生歌表演,邊唱邊舞,

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奏、舞合一。

4.用多媒體播放視頻短片,欣賞通俗版玖月奇跡的《趕坪歸來啊哩哩》,讓學

生聽賞并討論不同版本的特點。

四、小結

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學習了彝族風格的歌曲《趕坪歸來啊哩哩》,感受了

民族音樂的魅力,感受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希望同學們認真去感受生活的美,感受

音樂的美、享受快樂美好的生活!有好的音樂也可帶到課堂上我們一起分享。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迪克西島》、本課復習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欣賞:

1.律動導入:

播放一年級樂曲《口哨與小狗》的音樂片段,生邊聽邊隨著音樂的節(jié)拍做律動,

并模擬吹著口哨與小狗散。

2.初聽樂曲《迪克西島》片段第一部分:

樂曲的情緒怎樣它與《口哨與小狗》在音色和情緒上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3.再聽樂曲第一部分,認識短笛,記住短笛的音色。

設問:樂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還聽到什么樂器在演奏

出示短笛的圖片或實物,認識短笛的形狀、音色特點及演奏姿勢。

4.復聽樂曲,聽辨樂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動作表達:

(聽到短笛演奏時,模擬短笛的演奏姿勢,當聽到口哨吹奏時,隨音樂節(jié)拍走動,

會吹口哨的學生可以試著吹一吹)

5.完整聆聽樂曲:

第三部分和哪一部分相同?

6.小結。

三、本課復習展示。

表演唱《媽媽格桑拉》;小樂器伴奏歌曲《趕坪歸來啊哩哩》節(jié)選。

四、把旋律補充完整并唱一唱。

五、評價總結。

第三課美麗童話

備課時間: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一、聽出《波斯市場》各主題出現的先后順序及主題3的主奏樂器,能隨著音樂

用XXX的節(jié)奏來表現主題4中的鈴鼓聲。

二、聆聽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哼唱并記住“掃帚拎水”的主題,知道節(jié)奏、

速度、力度與主題情緒的變化之間的關系,與同伴一起根據音樂片段編創(chuàng)音樂短劇并

表演。

三、能自信地用行進速度與風格演唱歌曲《木偶兵進行曲》。

四、能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來》,并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表達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五、認識西洋樂器分類一中所呈現的樂器,能根據樂器的形狀、構造特點進行分

類。

教學重點:目標三和四

教學難點:目標二和三

教學準備:西洋樂器資料、音頻資料、鋼琴

課時安排:四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木偶兵進行曲》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新授:

1.導入:同學們,你們見過木偶兵練操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木偶兵是

怎樣練操的。(播放音樂)

2.設問:

樂曲是幾幾拍的?你覺得木偶兵做了什么動作?有什么曲的風格。

3.復聽歌曲錄音,邊聽邊用手上的筆,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輕輕敲擊。

這首歌曲是否似曾相識,與你聽過的哪首樂曲旋律相同?

4.再聽歌曲,分析歌曲的結構,找出各段樂句中相同的樂句,用相同的線條圖形

顏色標出來。

5.按節(jié)奏讀歌詞,進一步感受歌曲風格及內容。

6.學唱歌曲:

提示:A、第一樂段弱起小節(jié),兩小節(jié)換氣速度快,放慢速度學,咬字清晰后再

到原速;

B、有變化音的地方要隨琴帶唱;

C、第二樂段中要注意音程關系,大跳注意唱準。

7.邊唱歌曲,邊輕輕敲筆,感受進行曲的速度與風格。

8.分組模仿木偶兵隨音樂表演唱。

9.互相評價。

三、總結。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魔法師的弟子》、西洋樂器分類(一)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導入新課

師講述《魔法師的弟子》的故事情節(jié):

魔法師的徒弟經多次窺察,從師父那里學得一句咒語,能使掃帚代人取水。一日,

師父外出,徒弟趁機念起咒語,于是掃帚取水不止,徒弟樂不可支。水越來越多,徒

弟忽然發(fā)現自己未學會使掃帚停止取水的咒語,眼看流水滾滾不止,徒弟驚慌失措,

一斧頭將掃帚劈成了兩半。不料,分成兩半的掃帚變成兩把掃帚,輪流取水,大水泛

濫成災,徒弟大呼救命。正巧師父趕到,急念咒語,才解救了災難。

三、欣賞樂曲《魔法師的弟子》

1.指導學生初聽樂曲,設問;魔法師神氣地命令掃帚拎水的主題音樂在樂曲中

出現了幾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2.生仔細聆聽并做好記錄。

3.師再次播放樂曲,指導學生復聽旋律。

教師隨著音樂講解故事的發(fā)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

4.師簡介交響詩:

交響詩是按照文字、繪畫、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等構思創(chuàng)作的一種大型管弦樂曲。

它是標題音樂的主要體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鳴曲式、變奏曲式等單樂

章曲式。結構較自由。文學性的交響詩也稱為音詩;以童話故事為題材的交響詩有時

稱為交響童話。

5.指導學生分析樂曲中的角色主要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在速度、力度、音色上有

什么變化這些變化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魔法師、魔法師弟子的形象、心態(tài)有什么關系。

6.介紹曲作者:

迪卡斯(1865?1935)法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遵循古典音樂傳統(tǒng),吸收現代

音樂(特別是印象主義)的某些因素,堅持表現自己的個性,在法國被稱為“獨立派”。

其音樂成就主要表現在大型管弦樂曲方面。例如,《C大調交響曲》兼有古典主義的

嚴謹和浪漫主義的熱情;交響詩《魔法師的弟子》有生動的節(jié)奏和絢麗的配器,是他

獨創(chuàng)性最強的作品,被德彪西譽為一部“作曲法講義”。我國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法

國曾隨迪卡斯學習過理論作曲。迪卡斯創(chuàng)作的主要作品有:《C大調交響曲》、交響

詩《魔法師的弟子》等。

7.將學生分成小組,根據《魔法師的弟子》的音樂編創(chuàng)音樂劇。

四、了解西洋樂器中的弓弦樂器和木管樂器,說說剛才欣賞到的都有什么。

五、總結評價。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月亮姐姐快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老師提問:你知道什么時候月亮姐姐最圓最亮嗎?

2.學生回答問題。

二、初聽歌曲

1.欣賞歌曲《月亮姐姐快下來》,引起學生的歌唱欲望。

2.歌曲的演唱形式。我們前面學過什么歌曲也是這樣的演唱形式?

3.找出歌曲中的切分音,它在歌曲表現中有什么作用。

三、學習歌曲

1.用劃拍視唱的方法教學生視唱第一段,在甜美的音樂里增強對聲音的審美感

受。

2.老師彈奏琴,教學唱歌曲。

3.引導學生用分聲部輪唱方法視唱第二段,鞏固學生的視唱能力。

4.分小組視唱。

5.全班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老師提問:歌曲結尾句以漸弱的長音結束,表現了什么樣的意境?

四、創(chuàng)編活動

L學生試著演唱歌曲,身體自由隨著音樂律動,感受三拍子音樂搖曳、流暢的動

律感。

2.分小組選擇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比比哪一個小組表演的更好。

五、課堂小結:

通過與“月亮姐姐”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波斯市場》,本課復習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欣賞

1.導入

出示地圖,提出問題:波斯在哪兒你能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嗎你知道波斯有些

什么特產嗎你估計波斯的市場上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

2.簡單介紹樂曲作者的生平以及波斯的民俗風情。

3.初聽樂曲,樂曲中男聲合唱出現了幾次?邊聽邊在重音處拍手。

4.完整聆聽作品,聽出音樂主題出現的先后順序,用數字或者圖形來表示,邊聽

邊記錄出主題2的演唱形式。順序為1234562313尾聲

5.分段欣賞主題2音樂,用"啦”模唱旋律。

6.說出主題3主奏的樂器名稱“大提琴“,并隨主題旋律的流動做模擬豎琴彈奏

動作,感受和表現旋律的特點。

7.主題4:讓學生用手拍擊以X的節(jié)奏或用鈴鼓來表現鈴鼓聲。

8.再次完整聆聽樂曲,并根據自己對每個主題音樂的感受與理解,給每個主題起

一個小標題。

9.展示。

三、本課復習:

1.表演唱《木偶兵進行曲》。

2.打擊樂伴奏歌曲《月亮姐姐快下來》

3.西洋樂器。

四、總結。

第四課京腔京韻

備課時間: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一、認識京劇的行當,能聽出樂曲京劇唱腔聯奏中的行當唱腔。

二、聆聽傳統(tǒng)京劇唱腔片段《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和現代京劇唱腔片段《你待

同志親如一家》,體會其中的聲腔特點和京韻。

三、能背唱歌曲《校園小戲迷》并唱出歌中的韻味。

四、在聆聽、學唱活動中,能說出幾個京劇人物,模仿幾個亮相動作和背唱一段

唱腔。

教學重點:目標二和三

教學難點:目標一和四

教學準備:音視頻資料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京劇唱腔聯奏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說唱臉譜導入,歌詞啟發(fā)指引。

一、說一說:

京劇知識我知道:京劇行當、唱腔。

三、辨一辨

教師播放幾個唱腔片段或視頻,引導學生抓住各行當唱腔的演唱特征,聽辨出各

是哪個行當的唱腔。

四、聽一聽

初聽樂曲,聽出演奏的樂器是噴吶

五、議一議:

再聽樂曲,聽出啖吶模擬了哪幾個行當唱腔?(分別是凈、旦、生、旦)引導學

生多聽或多看,通過議論和交流,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

六、演一演:

請學生各自設計一個適合生、旦、凈、丑四個行當角色的動作聽到樂曲中行當唱

腔出現時,用動作來表現。

七、選擇自己喜歡的行當畫臉譜。

八、總結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演唱歌曲《校園小戲迷》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欣賞導入:

剪輯一段少兒京劇表演的視頻給學生觀看,拉近現代小學生與傳統(tǒng)京劇的距離,

引起學生學唱歌曲《校園小戲迷》的興趣。

三、聆聽歌曲《唱臉譜》,復習京劇臉譜行當。

你對歌詞唱的“慢慢騰騰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怎么能夠跟上時代趕上潮流”有

什么看法復習京劇行當的劃分,唱腔特點,請學生模仿其中行當角色的動作造型。

四、用聽唱法學唱歌曲《校園小戲迷》

1.朗讀歌詞,了解京劇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2.初聽范唱,邊聽邊打節(jié)奏跟讀歌詞,感受歌詞的節(jié)奏特點。

3.再聽范唱,分角色模唱。

其中男、女生演唱的片段,按音色要求模唱,盡量把握老生剛勁挺拔,青衣細膩

婉轉的演唱風格,體驗京劇唱腔的字正腔圓和行腔圓潤的要領,要唱出韻味來。

4.跟教師學唱歌曲最后一句,注意音準,并唱足尾音的時值。

5.學習京劇手位動作:拉山膀。邊唱邊做。

6.教學生走走京劇的基本臺步及幾個亮相動作。

7.完整演唱歌曲,邊唱邊演。

五、總結評價。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京劇選段《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你待同志親如一家》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復習歌曲。

三、欣賞《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

1.復習京劇的四大行當,辨別教科書中劇照,判斷分析《包龍圖》屬于四大行當

中的哪一個行當

2.你知道包公嗎你知道這個故事嗎鋤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

師根據情況簡介京劇《惻美案》的劇情,讓學生明白《包龍圖》是小說和戲劇中

對包拯的稱謂。

3.初聽唱腔片段《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

思考:西皮“導板”與“原板”有什么不同

4.生自由議一議,教師小結:導板是大唱段的起始句,常用于劇中人感情激越奔

放之時,原板常用于敘事、抒情和景色描述,一板一眼,中速。

5.跟著錄音試著模唱第一句“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

試著學京劇演員的表演來模唱。

6.再聽:談談自己對“凈”這一行當聲腔的感受,引導學生結合唱腔中的唱詞,

說說這一聲腔和人物之間的關系。

小結:凈角用真嗓子演唱,音色更寬宏、粗獷等。

四、聆聽京劇選段《你待同志親如一家》

1.回顧以前聽過的現代京劇唱腔片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迎來春色滿人間”,

唱一唱,聽一聽或者辨一辨。

2.簡單回顧京劇《沙家浜》劇情,唱段中有幾個主要角色

3.觀看唱段《你待同志親如一家》視頻,感受傳統(tǒng)京劇與現代京劇的不同。

4.再聽,隨著音樂哼唱,體會京劇的韻味,按節(jié)奏以一板一眼的形式拍擊.

5,試著表演。

五、總結。

教學反思:

第五課贊美的心

備課時間: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一、記住《黃河頌》的主題旋律,感受樂曲壯闊而深切的激情。

二、能用多種演唱形式表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能用親切自然的歌聲背唱

《龍的傳人》,用歌聲表達自己對祖國母親的熱愛與祝福之情。

三、聆聽合唱曲《五彩繽紛的大地》,感受孩子們對祖國大地的贊美之情。

四、認識反復記號并能說出和反復記號的不同用法,認識西洋樂器分類二的樂器,

能聽辨并說出樂器的名字和所屬的樂器組別。

教學重難點:目標二和四

教學準備:音頻資料、鋼琴、西洋樂器資料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演唱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導入:

師:你知道你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你知道祖國媽媽的生日又是哪一天?說說

你對祖國媽媽生日的祝福。熱愛祖國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心聲,在生活中,我們能

聽到很多歌頌祖國的歌曲,它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達了熱愛祖國的感情。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歌頌祖國的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

三、新歌教學

1.作品介紹這首歌是女作曲家古建芬1989年的作品。歌曲中透露著深深的眷戀

之情,引子中的鐘聲,宛如晨鐘敲響,預示著舉國歡慶的新的一天的來臨。第一段旋

律在中、低音區(qū)跌宕起伏,情緒顯得深邃、厚重而婉轉抒情,第二段在高潮時用襯詞

“啊”來進行詠嘆,如激動的訴說和熱切地祝愿,給人一種感人的力量。

2.教師播放音樂,學生欣賞。

師:這首歌曲分幾個樂段?情緒是怎樣的?(歡快的、熱情的、充滿想象的)

3.再聽一遍歌曲。認識反復記號D.S.,知道演唱順序。

4.有感情按順序朗讀歌詞,特別是對祖國的祝福語。

4.聽琴視唱旋律A:

矯正:A附點節(jié)奏B長音時值.C八度大跳

5.聽唱旋律B,畫出旋律線。

6.填詞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國》若干遍,教師矯正學生的問題。

7.怎樣唱才能更好地表達我們對祖國生日的祝福之情

提示:不要喊唱,一字多音又帶連音線的地方要注意唱準節(jié)奏。

8.鞏固練習,分組比賽,看那一組唱的既有感情又準確,看哪一組能較多地、正

確的指出其他組的優(yōu)缺點。

三、小結:

熱愛祖國是我們的共同情感。你們用歌聲表達了對祖國最真摯的情、深深的愛,

愿感人的歌聲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力。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歌曲《五彩繽紛的大地》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復習歌曲。

三、聆聽:

1.導入

是什么給大海以蔚藍?是什么給花朵的鮮紅?是什么給霓虹以七彩.....五光

十色的世界,讓我們陶醉在色彩之中。揭題《五彩繽紛的大地》

介紹:《大地贊美歌》組歌的第五首,贊頌的是改革開放后五彩繽紛的祖國大地

2.初步聽賞歌曲,感受歌曲。知道演唱形式,體會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

3.欣賞城市夜景,感受祖國大地的美麗。

4.再次聽賞歌曲。隨音樂輕哼主題旋律。

邊劃拍邊唱,感受圓舞曲的歡快和流動感。

5.反復聆聽歌曲,感受歌曲節(jié)拍和情緒的變化。

1)指名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2)分角色朗讀歌詞。

3)隨音樂齊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隨音樂邊唱邊跳。

五、總結: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做。你愛祖國這片土地嗎?

你將會怎樣讓這片土地更加五彩繽紛?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龍的傳人》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龍”的知識知多少。

帶有龍字的運動;最能代表龍的中國建筑;龍的成語等。

三、歌曲:

1.初聽歌曲,理解歌名的涵義。

設問:你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嗎?你會唱嗎?你知道龍的傳人指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從歌詞中知道龍的傳人的根,即歌中唱的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

字叫中國,黑眼睛黑頭發(fā)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2.了解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詞曲作者侯德健,臺灣省音樂人,他在創(chuàng)作《龍的傳人》這首歌的時候,當時是

1979年,正式中美建交,美臺斷交之時,詞曲作者得此消息后,心情感到非常沉重,

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以悲憤的心情寫出了這首歌。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因該以一種什么樣的情緒來唱這首歌呢?(以一種游子對

母親深深的思念的情緒)

3.再聽歌曲,播放張明敏演唱的錄音或視頻,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會唱的學生

可輕聲跟著哼唱。

4.學唱歌譜,比較分析旋律:

跟琴哼唱,找出旋律中相同的地方。

5.再唱,感受旋律的進行,談談從哪一樂句開始情緒產生了變化。

6.有感情地演唱歌詞。

四、小組展示,評價。

五、總結:

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源地,我們都是龍的傳人,讓我

們一起祝福我們的祖國。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樂曲《黃河頌》,西洋樂器分類,本課復習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談話導入:

設問:有一條河全長5464千米,流經我國九個省區(qū),是我國第二大河流,你知

道這條河叫什么嗎?你學過哪些描寫贊美黃河的詩或文章?給大家朗誦一下。

三、聆聽:

1.師生以接龍的方式演唱《龍的傳人》第一段歌詞,一問一答地自然過渡。

2.播放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頌》的旋律片段,師朗誦黃河頌歌詞中的幾句:

黃河你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fā)源……

3.聆聽或觀看黃河頌的演唱,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誦歌詞,理解歌詞中蘊藏的對祖國母親贊美之心。

5.聆聽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頌》感受樂曲表現的力量。

6.講解協(xié)奏曲,聆聽主題,聽出樂器演奏的音色

鋼琴協(xié)奏曲

樂曲開始時是什么樂器演奏的,鋼琴再次演奏這一主題時給你怎樣的感覺?

交流

7.再次聆聽全曲,加深對樂曲的感受。

你聽到黃河奔流的聲音了嗎?鋼琴是如何表現黃河的奔流的?

8.再次完整聆聽全曲,哪一段旋律使你最為激動?

引導學生邊聽邊看四個主題,比較一下它們的旋律進行音區(qū)等的特點,簡介樂曲

及歌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

四、西洋樂器分類。

五、本課復習。

六、總結回顧。

教學反思:

第六課兩岸情深

備課時間: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一、能聽出樂曲《丟丟銅仔》的主奏樂器二胡,說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點及

不同的情緒。

二、聆聽樂曲《阿里山的姑娘》,自選樂器并設計節(jié)奏伴奏,表現樂曲熱烈歡快

的情緒。

三、能用自然優(yōu)美的歌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并和同學合作用多種演

唱形式來表現歌曲。

四、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隨音樂邊唱邊跳,體驗歌曲的情緒。

五、能按編創(chuàng)節(jié)奏的要求做編創(chuàng)練習,并能在教師琴聲的帶領下做視唱練習。

教學重點:目標二、三、四

教學難點:目標三、五

教學準備:打擊樂器、鋼琴、音頻資料。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演唱歌曲《半屏山》

教學過程

一、教師彈琴,學生伴著音樂進入教室。

二、導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優(yōu)美抒情的歌曲,在學習之前呢,我們先來

看一段錄像,然后告訴我你們看完錄像后的思想感情和錄像中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是什

么?(欣賞小品《一張郵票》片斷,內容:一個臺灣姑娘為自己在臺灣生活50年不

能回家見亡母的爺爺尋找風箏郵票的故事)

2.講述半屏山一山兩分的民間傳說:

師:在中國的東南部,有一座山被削成兩半,叫做半屏山,你知道它們分別坐落

在哪兒嗎?

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是臺灣人民與大陸人民共同的心愿,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聆

聽臺灣同胞們是如何用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的!(聽歌曲)

三、新授課:

1.初聽歌曲,為歌曲用固定節(jié)奏伴奏,熟悉旋律。

找出前十六、后十六和切分,創(chuàng)編節(jié)奏。

2.再賞歌曲,說出歌曲的情緒。

3.請學生朗讀歌詞,理解歌詞中所表達的深刻意義及情感。

4.學生跟琴視唱旋律,錯處老師指導改正;在熟悉樂譜的基礎上,跟琴演唱歌詞。

6.分析歌曲及其演唱風格,在分析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以情帶聲,控制氣息;

裝飾音要唱得自然;

休止時聲斷而氣息不可斷。

7.嘗試學習用閩南方言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8.設計多種形式來演唱歌曲:

討論,試唱,相互評價,確定方案。(男女生、普通閩南、小樂器伴奏等)

四、小結延伸: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歌曲意味深長,感人至深。臺灣是我們祖國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祖國統(tǒng)一是海峽兩岸人民同的心愿,讓我們就在這首帶著無數中國人民心

聲的歌曲中結束我們今天的課吧?。ㄑ莩枨?/p>

搜集臺灣當地的風俗文化資料分享。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聆聽民族管弦樂《丟丟銅仔》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歌曲復習。

三、新課

1.回憶演唱《一只鳥仔》《外婆的澎湖灣》《鄉(xiāng)間的小路》,設問:這幾首歌曲都

是哪個地方的歌曲?

2.初聽樂曲《丟丟銅仔》,聽聽這首樂曲的旋律與哪一首歌相似?

3.再聽樂曲:由什么樂器主奏的?有什么感受?

(引導學生從主奏樂器二胡所表現的形象談起和本課活頁練習中的提示)

4.簡單介紹民歌《丟丟銅仔》的背景及意思:

是流行在臺灣和福建閩南一帶的民歌,兩百多年前,順水路運送木材的工作在返

回宜蘭的路上,常常唱著這首歌走過山洞,“丟丟銅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

聲。

5.完整聆聽全曲,比較樂曲1、2段在旋律上有什么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情緒?

6.唱一唱1的旋律.

四、總結回顧。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音樂問好)

2.欣賞《七子之歌--澳門》,歌中的“七子”都指哪些地方?生:澳門、香

港、臺灣,,,,

師: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和旅大七塊領土為母親離散的孤

兒,大約在100萬年以前,臺灣島和祖國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后來呀由于臺灣海峽

這一部分地殼下沉,被海水淹沒,才使臺灣同祖國大陸分離。如今“七子”只有“臺

灣”尚未回歸,盡管如此,同學們或多或少還是對臺灣有所了解,那你都了解哪些呢?

3.一起進臺灣,去看一看那里的風光

臺灣位于我國東南部,與福建省隔海相望,別看臺灣面積小,但這里不僅風景優(yōu)

美,而且物產特別豐富,被稱為“樟腦王國”。在山明水秀的臺灣,有美麗的“日月

潭”,“日月潭”是一個很大的湖,它坐在海拔760米的高山上,湖水被一個小島隔開,

一邊像圓圓的太陽,一邊像彎彎的月亮,所以叫“日月潭”?!鞍⒗锷健笔桥_灣名山

之一,它以奇特的林濤和云海為人們所稱頌。

“高山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是最早居住在臺灣的古老的民族,他們有自己的

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那舞姿優(yōu)美動人,歌聲清脆悅

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阿里山的姑娘》

二、新課教學

1.聽賞歌曲

《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是臺灣高山族民歌,又名《高山青》,今天我們欣賞的

歌曲由歌唱家鄧立君演唱的,歌曲旋律親切流暢、略帶俏皮,表現了阿里山的姑娘活

潑、多情的性格。大家聽過歌后,你的感覺如何?音樂情緒又是怎樣的呢?

2.復賞歌曲

A、引子,在欣賞時帶著這樣兩個問題:

這段旋律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聽了這段旋律你的感受如何?

請試一試。

B、第二部分:

這段旋律所表現的音樂情緒是怎樣的呢?我們來對比一下,這部分和引子部分有

什么區(qū)別?(從速度、情緒)那這部分應用什么樣的形式演唱呢?(活潑、歡快)大

家隨著音樂試著唱一唱。

3.跟琴視唱歌譜,請學生邊聽邊在歌譜中劃出這條旋律。

4.學唱歌曲,表現歌曲熱情歡快的情緒。

男女生對唱,分組接龍唱的形式,與同伴一起邊唱邊加上簡單的動作。

5.展示評價。

三、總結。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欣賞《阿里山的姑娘》,復習本課。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復習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三、欣賞:

1.聆聽樂曲,感受熱烈歡快的情緒:

樂曲的旋律你熟悉嗎?它是根據哪首歌曲改編的?

2.復聽樂曲?聽出1在全曲中出現的次數.

3.再聽樂曲,注意聆聽樂曲中使用的打擊樂器的音色。

4.自選打擊樂器并設計節(jié)奏,當聽到旋律1出現時,為音樂伴奏。

5.展示評價。

四、本課展示評價

五、總結。

第七課七色光彩

備課時間: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一、能用明亮而圓潤的聲音演唱《七色光之歌》,表現歌曲活潑、熱情、積極樂

觀的情緒。

二、能用柔美的聲音,恰當的速度與力度演唱歌曲《螢火蟲》,并能選擇合適的

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表現出歌曲的意境。

三、能哼唱《木星-歡樂使者》兩個音樂主題,并背唱其中一個主題的旋律,比

較出它們在速度、力度和主奏樂器音色上的不同與變化。

四、能聽出《大峽谷》組曲之《日出》的旋律演奏樂器的組別,說出力度變化在

樂曲中的作用。

五、能獨立完成視唱練習,懂得西洋管弦樂隊的排列。

教學重點:目標一、二

教學難點:目標三、五

教學準備:鋼琴、音頻資料

課時安排: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教學過程:

一、課堂組織:

二、音樂知識:

L節(jié)奏接龍。

2.切分音的認識。

3.加入旋律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