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試題分類匯編一文言文閱讀
(10年全國卷I)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ro題。
王祎,字子充,義烏人。幼敏慧,及長,身長岳立,屹有偉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
敝,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危素、張起巖并薦,不報。隱青巖山,著書,名日盛。太祖征
江西,祎獻頌。太祖喜日:“江南有二儒,卿與宋濂耳。學(xué)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
雄,濂不如卿?!碧鎰?chuàng)禮賢館,召置館中。累遷侍禮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
惠政,賜金帶寵之。太祖將即位,召還,議禮。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
要,在忠厚以存心,寬大以為政,法天道,順人心。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浙西既平,
科斂當(dāng)減?!碧婕渭{之,然不能盡從也。明年修《元史》,命祎與濂為總裁。祐史事擅
長,裁煩剔穢,力任筆削。書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奉詔預(yù)教大本
堂,經(jīng)明理達,善開導(dǎo)。召對殿廷,必賜坐,從容宴語。五年正月議招諭云南,命祎赍詔
往。至則諭梁王,亟宜奉版圖歸職方,不然天討旦夕至。王不聽,館別室。他日,又諭
日:“朝廷以云南百萬生靈,不欲殲于鋒刃。若恃險遠,抗明命,悔無及矣?!绷和躐?/p>
服,即為改館。會元遣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祎。王不得已出祎見之,脫脫欲屈
祎,祎叱曰:“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博火馀燼,敢與日月爭明邪!且我與汝皆
使也,豈為汝屈!”或勸脫脫日:“王公素負重名,不可害?!泵撁撊帘墼唬骸敖耠m孔
圣,義不得存。”祎顧王曰:“汝殺我,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彼煊龊Α?/p>
(節(jié)選自《明史?王祎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危素、張起巖并薦,不報報:答復(fù)。.
B.多惠政,賜金帶寵之寵: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懇求。.
D.法天道,順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膽識的一組是
①為書七八千言上時宰②雷霆霜雪,可暫不可常
③浙西集平,科斂當(dāng)減④裁煩剔穢,力任筆削
⑤亟宜奉版圖歸職方⑥天兵繼至,汝禍不旋踵矣
A.①②⑤B.①?⑥
C.②③④D.④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祎兼有堂堂儀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聰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偉岸而有風(fēng)度,明太
祖將他與當(dāng)時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論,還認為他在才思方面勝過宋濂。
B.王祎憑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績受到朝廷禮遇。明太祖創(chuàng)建禮賢館,將他招至館中,后又
升遷為侍禮郎;有時太祖雖不能完全聽從他的建議,但也會褒獎他。
C.王祎具備很高的史學(xué)家素養(yǎng)和教育才能。編撰《元史》時,他與宋濂同為總裁,書成
后任國史院編修官;奉命講授國史,能充分說明道理,善于開導(dǎo)學(xué)生。
D.王祎出使云南時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曉諭梁王,朝廷憐惜云南百姓,不想
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后悔無及。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會元遺脫脫征餉,脅王以危言,必欲殺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既訖汝元命,我朝實代之。汝墉火馀燼,敢與日月爭明邪!
譯文—
8、答案:B
解析:寵:以,”,為寵,把,”,作為寵信。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9、答案:B
解析:②是一個比喻;④是編修《元史》,文采好;⑤勸說梁王歸順的話。
考點定位: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0、【答案】D
【解析】他先是曉諭梁王,迅速歸順,不然朝廷的征討很快到來,又對梁王說朝廷憐惜
云南百姓,不想動用武力;繼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險遠、抗拒朝廷,將后悔無及。
【考點定位】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k【答案】
(1)適逢元朝派遣脫脫征集糧餉,拿故意嚇人的話威脅梁王,一定想要殺死王祎。
(2)上天已經(jīng)要終結(jié)你們元朝的命,我們明朝確實要取代你們。你們(元朝)就像火
把將要燒完,怎么敢和太陽月亮(一樣的明朝)爭奪光明呢!
【解析】(1)注意“會”“遺”“必”“脅王以危言(狀語后置)”的翻譯。⑵注
意“既”“訖”“實”“馀燼”“敢與日月爭明”的翻譯。文言文翻譯要嚴(yán)格執(zhí)行直譯的
原則;找準(zhǔn)得分點:重點實詞、活用詞、句式特點、重要虛詞、通假、偏義復(fù)詞;保持譯
句流暢通順讓,譯句和原文語境吻合。
【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io年全國卷n)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康保裔,河南洛陽人。祖志忠,討王都戰(zhàn)沒。父再遇,從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
在周屢立戰(zhàn)功,及再遇陣沒,詔以保裔代父職,從石守信破澤州,又從諸將破契丹于石嶺
關(guān),領(lǐng)登州刺史。尋知代州,移深州,領(lǐng)涼州觀察使。真宗即位,召還,以其母老勤養(yǎng),
賜以上尊酒茶米。詔褒之,為高陽關(guān)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諸將與戰(zhàn)于河間,保裔選精銳
赴之,會暮,約詰朝合戰(zhàn)。遲明,契丹圍之?dāng)?shù)重,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保裔曰:“臨難
無茍免?!彼鞗Q戰(zhàn)。二日,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兵盡矢絕,援不至,遂沒焉,時車
駕駐大名,聞之震悼,廢朝二日,贈侍中。以其子繼英為六宅使、順州刺史,繼彬為洛苑
使。繼英等謝日:“臣父不能決勝而死,陛下不以罪其孥幸矣,臣等顧蒙非常之恩!”因
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惻然曰:“爾父王事,贈賞之典,所宜加厚?!鳖欀^左右曰:“保裔
父、祖死疆埸,身復(fù)戰(zhàn)沒,世有忠節(jié),深可嘉也?!北R嶂敽窈枚Y,喜賓客,善騎射,弋
飛走無不中。嘗握矢三十,引滿以射,箸鎬相連而墜,人服其妙。屢經(jīng)戰(zhàn)陣,身被七十
創(chuàng)。貸公錢數(shù)十萬勞軍,沒后,親吏鬻器玩以償。上知之,乃復(fù)厚賜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戰(zhàn),而援兵不至,唯張凝、李重貴率眾策應(yīng),遇契丹兵交戰(zhàn),保裔為敵
所覆,重貴與凝赴援,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敵乃退。當(dāng)時諸將多失部分,獨重貴、
凝全軍還屯,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曰:“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上
聞而嘉之.
(節(jié)選自《宋史?康保裔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及再遇陣沒及:趁著。.
B.尋知代州。移深州尋:不久。
C.會暮,約詰朝合戰(zhàn)會:適逢。.
D.援不至,遂沒焉遂:于是。.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奮身殺敵的一組是
①保裔選精銳赴之②左右勸易甲馳突以出
③殺傷甚眾,蹴踐塵深二尺④身復(fù)戰(zhàn)沒,世有忠節(jié)
⑤屢經(jīng)戰(zhàn)陣,身被七十創(chuàng)⑥腹背受敵,自申至寅力戰(zhàn)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⑥D(zhuǎn).③④⑤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報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戰(zhàn)死邊境:他
代父職后,又隨眾將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來,給予賞賜嘉獎。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擊契丹。契丹大舉入侵,雙方約定次日早晨交戰(zhàn),契丹卻提
前至黎明層層包圍宋軍,保裔不愿茍免于死,戰(zhàn)至兵盡矢絕,最終陣亡。
C.康保裔戰(zhàn)死沙場引起強烈反響。他的死訊傳來,皇上深深震驚哀悼,停止朝會兩天
天.又賜封其子官職,同時一再表示,保裔是為王事而死,理應(yīng)厚重褒獎。
D.康保裔品行端正,嚴(yán)謹厚道。他待人接物講究禮貌,又擅長騎馬射箭,射飛禽走獸
無不中;在與契丹血戰(zhàn)時,張凝、李重貴與他共同抗敵,敵軍這才退去。
11.把(選擇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貸公錢數(shù)十萬勞軍,沒后,親吏鬻器玩以償。
譯文:
(2)凝議上將士功狀,重貴喟然日:“大將陷沒,而吾曹計功,何面目也!”譯文:
答案:
8、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凹啊痹谖闹械囊馑际恰暗搅耍?/p>
等到”,故選A。
9、解析: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①說康保裔篩選精兵出征,②說身邊人勸康保裔
逃跑,⑥是說張凝、李重貴作戰(zhàn)的情形。故選D。
10、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在康保裔與契丹血戰(zhàn)時,張凝、李
重貴率領(lǐng)軍隊策應(yīng)他,沒有與他共同抗敵。故選D。
11、(1)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幾個重點詞語:貸,借;勞,犒
勞;“沒”通“歿”,死亡;鬻,賣;以,目的連詞,來。故譯為:借了公家的數(shù)十萬錢
款犒勞軍隊,死后,親屬和部下賣掉器物珍玩來償還。
(2)解析:木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幾個重點詞語:議,建議;上,上奏;
狀,情形;吾曹,我們;面目,臉面。故譯為:張凝建議上奏將士立功情況的文書,李重
貴嘆息記:“大將陷敵陣亡,而我們卻計算功勞,有什么臉面呢!”
(10年北京卷)
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居善藥。有自山澤來,必歸宋清氏,清優(yōu)主之。長安醫(yī)工得
清藥輔其方,..
輒易雕,咸譽清。疾病它瘍者,亦畢樂就清求藥,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yīng),雖不持錢
者,皆與善藥,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
輒焚券,終不復(fù)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p>
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
也亦謬。”.
清居藥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shù)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shù)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
于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
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
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zhí)其道不廢,卒以.
富。求者益廣,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與善藥如故。
一旦復(fù)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
亡者眾矣。柳先生口:“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xiāng)黨以士大夫
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于市人也?!?/p>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傳》
注:①市:買賣場所,后文也指經(jīng)商、交易。②轆: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價值,
價錢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居善藥居:聚積,搜集.③②①B.積券如山券:借據(jù),欠條.
C.未嘗詣取直詣:前往.
D.終不復(fù)言復(fù):回答.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清優(yōu)主之市人以其異,皆笑之A.B.不害清之富也清不以怠遇其人
清其有道者歟求者益廣C.D.執(zhí)其道不廢益厚報清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其饋遺清者相屬于戶
那些等待宋清饋贈的人在門前排成了隊
B.彼之為利不亦翦翦乎
他們的求利不也太短淺了嗎
C.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
現(xiàn)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樣從長遠考慮回報的人嗎
D.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
天下那些窮困潦倒而還可以活下去的人就會躲起來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生意場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計較的,宋清就是一個例證。
B.宋清認為做生意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計較蠅頭小利不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與人交往不僅異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10.文言文《宋清傳》中說“清之取利遠,遠故大”。意思是“宋清謀取利益放眼于長
遠,因為考慮長遠所以獲得的利益較大”這概括了宋清經(jīng)商的特點,請從文中舉一例加以
說明,并結(jié)合當(dāng)下的社會生活談?wù)勛约簩@一概括的領(lǐng)悟(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發(fā)而不中,反求諸身”吾嘗學(xué)射矣始也心志與中目存乎鵠手往從
之十發(fā)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諸身,手持權(quán)衡,足蹈規(guī)矩,四肢百體,
皆有法焉,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fā)十中矣。
(取材于蘇軾《仁說》)
6、D7、D8、A9、B
10、(10分)略11、(5分)
吾嘗學(xué)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fā)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fā)十中矣。
(10年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
丁丑,俞琪在居庸關(guān)剽掠,居民竊走來告,上曰:“居庸關(guān)山路險峻,北平之襟喉,百
人守之,萬夫身窺,據(jù)此可無北顧之憂。今俞琪得之,利為彼有,勢在必取,譬之人家后
戶,豈容棄與寇盜。今乘其初..”乃命徐安往討之、安攻其城,俞琪走懷來,依宋忠。
捷至,上日:“使賊知固結(jié)人心,謹守是關(guān),雖欲取之,豈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
也?!蹦肆钋魠怯袷刂?/p>
上語諸將臼:“宋忠擁兵懷來,居庸關(guān)有必爭之勢,因其未至,可先擊之?!敝T將皆
日:“賊眾我寡,.
難與爭鋒,擊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賊眾新集,其心不
一,宋忠輕躁寡謀,狠愎自用,乘其未定,擊之必破?!?/p>
癸未,上率馬步精銳八千,卷甲而進。甲申,至懷來。先是,獲賊間諜,言宋忠誑北平
將士云:舉家皆為上所殺,委尸填滿溝壑,宜為報。將士聞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為前鋒,用其舊日旗幟,眾遙見旗幟,識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
“噫!我固無.
恙,是宋都督誑我也,幾為所誤?!彼斓垢陙須w。宋忠余眾倉皇列陣未成,上麾師渡
河,鼓噪直沖其陣,..
宋忠大敗,奔入城。我?guī)煶酥耄沃壹蹦溆趲?,搜獲之,并擒俞琪,斬孫泰于陣,
余眾悉降,..
諸招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給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柄便爾驕
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qū)區(qū)勝之何足喜也咸頓首稱善。
(選自明謝黃《后登陸》卷下,有刪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上語諸侯曰”談?wù)?
B.委尸填滿溝壑放置.
C.識其父兄子弟咸在標(biāo)志.
D.噫!我固無姜禍患.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今俞IM得之乃令吳玉守之..
B.利為彼有宜為報仇..
C.降家皆為上所殺兒為所誤..
D.我?guī)煶酥?,宋忠匿于廁斬孫泰于陣,余眾悉降..
7.下列各句,都能表現(xiàn)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組是(3分)
①居庸關(guān)山路險峻,北平值襟喉②譬之人家后戶,豈容棄與寇盜①③今乘其初至,又
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④賊眾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擊之必破⑥乃以其家人為前鋒,用其舊日旗幟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朱棣深謀遠慮,迅速出擊居庸關(guān),打敗了俞琪;然后進軍懷來,一舉擊潰敵軍,活
捉宋忠、俞琪。
B.俞琪逃往懷來,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勝追擊,于是分析了敵人的實際情況,確定了
制勝之策。
C.為了穩(wěn)定軍心,鼓舞上氣,宋忠用欺騙手段來蒙蔽下屬,但被敵方間諜獲知,最終
未達到目的。
D.宋忠失敗的原因在于輕率浮躁,加上計策失當(dāng),不少部下臨陣嘩變,以致不堪?
擊,兵敗如山倒。
9.斷句和翻譯。(10分)
(1)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4分)
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日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
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qū)區(qū)勝之何足喜也諸將咸頓首稱善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②上麾師渡河,鼓噪直沖其陣。
答案:
5、B委放置,丟棄
A語,說C識,明白,知曉,動詞D恙,病,擔(dān)憂。
6、B
利為彼有,為,二解。其一,介詞,表被動。其二,判斷動詞,不譯。
宜為報仇為+動詞,判介詞,省小賓。譯:給,替
A代詞且皆為居庸關(guān)
C表被動,為”所結(jié)構(gòu)
D方位地點
7、D
排除法。1句,地勢之要,2句,喻證地勢之要,皆與形勢分析無關(guān)。
8、C
敵方間諜,錯。原文中,“獲賊間諜”,其人為宋忠部下。
9、
(1)
諸將已得宋忠/頗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才/以利口取得/諂諛奸惡/貨賂得官/才掌兵
柄/便爾驕縱/此輩熒惑小人/視之如狐鼠耳/區(qū)區(qū)勝之/何足喜也/諸將咸頓首稱善(2)
①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翻譯:而今上天把(居庸關(guān))授予我們,不可以(再)丟失。
賦分:授予,古今異義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②上麾師渡河,鼓噪直沖其陣。
皇上指揮軍隊度過黃河,吶喊(著)直接沖擊宋忠的軍陣。
賦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10年山東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申甫傳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俠有口辨。為童子時,嘗系鼠矍于途,有道人過之,教甫為戲。遂命
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數(shù)奔突不能出。已而誘貍至,貍欲取鼠,亦訖不能
入,狎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語甫日:“此所謂八陣圖也,童子亦欲學(xué)之乎?”甫時尚
幼,不解其語,即應(yīng)日:“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啟初,甫方為浮屠,往河南山東間,無所得。入嵩山,復(fù)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
其術(shù),師事之。道人瀕行,授以一卷書,遽別去,不知所之。啟視其書,皆古兵法,且言
車站甚具。甫遂留山中,習(xí).
之逾年,不復(fù)為浮屠學(xué)矣。
已而瘞其書嵩山下,出游潁州,客州人劉翁廷傳所。劉翁,故潁州大俠也,門下食客數(shù)
百人,皆好.
言兵,然無一人及甫者。劉翁資遣甫之京師。甫數(shù)以其術(shù)干諸公卿,常不見聽信。愍帝
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師,九門皆晝閉。于是庶吉士劉公之綸、金公聲知事急,
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勞以溫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
自效?!彼炝⑹趧⒐珵閰f(xié)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為參軍,而甫為京營副總兵,然
實無兵予甫,聽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簍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術(shù),
又長于車,卒不能辦。方擇日部署其眾,未暇戰(zhàn)也。當(dāng)是時,權(quán)貴人俱不習(xí)兵,與劉公、
金公數(shù)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謀先委之當(dāng)敵,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戰(zhàn),而會武經(jīng)略桂
敗歿與安定門外。滿桂者,故大同總兵官,宿將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師,愍帝方倚重
之。既敗,京師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眾繾城出,未至盧溝橋,眾竄亡略盡。甫
親搏戰(zhàn),中飛矢數(shù)十,遂見殺。于是權(quán)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
歸,竟無理甫死者。距甫死數(shù)FI,劉公復(fù)八路出師。趨遵化,獨率麾下娘娘山,遇伏發(fā),
督將士殊死戰(zhàn),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選自《堯峰文鈔》卷三十四,有刪改)
[注]①矍(xi):嬉戲。②瘞(yi):埋葬③簍(jfl):貧窮。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道人瀕行瀕:臨近.
B.客州人劉翁廷傳所客:寄居.
C.遽薄京師薄:逼近.③21D.又長于用車,卒不能辦卒:步兵.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童子亦欲學(xué)之乎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B.遂言甫于朝當(dāng)其欣于所遇.
C.金公以御史為參軍以勇氣聞于諸侯.
D.聽其召募其皆出于此乎.
11.以下六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甫失敗原因的一組是
①甫為京營副總兵,然實無兵予甫
②率皆市中簍人子不知操兵者
③甫所授術(shù),又長于用車,卒不能辦
④權(quán)貴人俱不習(xí)兵
⑤FI夜下兵符,促甫使戰(zhàn)
⑥諸路援兵不至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申甫小時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過貍鼠的游戲向申甫展示了八陣圖的神奇,兵打
算傳授給他,但由于年幼無知申甫不愿意學(xué)習(xí)。
B.申甫學(xué)佛不成改學(xué)道人所傳兵書,潁州大俠劉廷傳的叔伯門客雖然喜歡談?wù)摫ǎ?/p>
卻都趕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劉廷傳的賞識。
C.申甫到京師后屢遭挫折,后得到劉之綸、金聲等人的舉薦,被皇帝召見后授予京營
副總兵的官職,申甫非常感動,表示誓死為國效力。
D.在滿桂兵敗、朝廷遭遇危難之時,申甫親自帶兵上陣殺敵,身重數(shù)十箭。為國捐
軀,最后卻沒有達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嘆碗。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入嵩山,復(fù)遇故童子時所見道人。乞其術(shù),師事之。(4分)
(2)甫數(shù)以其術(shù)干諸公卿。常不見聽信。(3分)
(3)于是權(quán)貴人爭咎甫,而譏劉公、金公不知人。(3分)
答案:
9、【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卒,通“猝”,倉猝。
【高考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易錯提醒】考查重點實詞“卒”的通假情況,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備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
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dǎo)詞義。聯(lián)系上下文,前后照應(yīng),保持一
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huán)境。
10、【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A代詞,代指“八陣圖”;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
都是介詞,表對象,譯為“向,對”;C介詞,憑,”,的身份;介詞,因為。D代詞,他,
代指申甫;語氣副詞,大概。
[高考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易錯提醒】C項意義在翻譯上有略微不同,但屬于同一義項。
【備考提示】要把文言虛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能翻譯成同一個詞。聯(lián)系
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一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guān)系。借助語句的結(jié)構(gòu),看兩句中該
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備考需要夯實課本中的基本篇目中重點實虛詞的含義。
11、【參考答案】B
【試題分析】②④是說權(quán)貴人。⑥是申甫死后。
【高考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
【易錯提醒】④是側(cè)面表現(xiàn),如果不看清題干,容易誤選。
【備考提示】要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
項。要注意從離中心最遠的開始排除。必須注意每一個句子和題干規(guī)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
或解證關(guān)系。照應(yīng)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要
注意題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關(guān)鍵詞、“正面”、“側(cè)面”等詞語。
12、【參考答案】C
【試題分析】應(yīng)該是被皇帝召見后,申甫非常感動,表示誓死為國效力,皇帝立刻授予
申甫京營副總兵的官職。
【高考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易錯提醒】認真將題肢與原文對照,注意時間的前后順序。
【備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yīng)的語句,一一對應(yīng)。中心、主旨重點分析
議論的語句??傮w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
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zhǔn)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dāng)。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選項相關(guān)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有個別選
項是對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個詞翻譯得不對。
13、【參考答案】(1)申甫進入(隱居)嵩山,又遇到了過去小孩子時見到的道人,
(向他)請求(學(xué)習(xí))那木領(lǐng),用對待師長的禮節(jié)侍奉他。(2)申甫屢次憑借他的本領(lǐng)
干謁各位公卿,一直不被聽從信任。
(3)在這時掌權(quán)的權(quán)貴爭著責(zé)怪申甫,并且批評劉公、金公不能識別人(的優(yōu)劣)。
【試題分析】(1)注意“復(fù)”,“故”,“乞”名詞用作動詞,“師”名詞作狀語。
注意全句的文意。(2)注意“數(shù)”“以”,“見”表被動。(3)注意“于是”古今異
義,“咎”“譏”。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易錯提醒】“故”原來的,過去的。“見”表被動。“于是”在這時。
【備考提示】文言文翻譯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
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yīng)翻譯,做好換、留、冊h補、調(diào)。抓住句子中關(guān)鍵字詞翻
譯,要與上下文對應(yīng),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xiàn)代詞、成語推導(dǎo)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注意
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fù)詞。復(fù)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guān)
系。意譯詞語根據(jù)上下文推導(dǎo),不拘泥于原文結(jié)構(gòu),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10年江蘇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
歐陽修
慶歷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來自吳興,出其哭內(nèi)之詩而悲曰:“吾妻謝氏亡矣。”丐
我以銘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歲中,書七八至,未嘗不以謝氏銘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賓客諱濤之女、希深
之妹也。希深父子為時聞人,而世顯榮。謝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歸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斂以嫁時之衣,甚矣..吾貧可知也。然謝氏怡然處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飲
食器皿,雖不及豐侈,而必精以旨;其衣無故新,而浣濯縫紉必潔以完;所至官舍雖卑
陋,而庭宇灑掃必肅以嚴(yán);其平居語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窮于世久..
矣,其出而幸與賢士大夫游而樂,入則見吾妻之怡怡而忘其憂。使吾不以富貴貧賤累其
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嘗與士大夫語,謝氏多從戶屏竊聽之,間則盡能商榷其人才能賢
否,及時事之得失,皆有條理。吾官吳興,或自外醉而歸,必問曰:'今日孰與飲而樂
乎?’聞其賢者也則悅;否,則嘆曰:'君所交皆一時賢雋,今與是人飲而歡耶?'是歲
南方旱,仰見飛蝗而嘆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盜賊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
此。我為婦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貧而不困者,其性識明而知道理多
類此。嗚呼!其生也迫吾之貧,而歿也又無以厚焉,謂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
知文章為可貴;歿.
而得此,庶凡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請銘于子之勤也?!比舸?,予忍不
銘?..
(選自《歐陽修全集》,有刪節(jié))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年二十以歸吾歸:出嫁.
B.其平居語言容止容止:形貌.
c.謂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著:彰顯.
D.庶幾以慰其魂庶幾:希望..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現(xiàn)梅圣俞夫婦情深的一組是(3分)
①出其哭內(nèi)之詩而悲②其衣無故新,而浣濯縫紉必潔以完
③入則見吾妻之怡怡而忘其憂④聞其賢者也則悅
⑤我為婦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為可貴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zhuǎn).④⑤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請求好友歐陽修為她寫墓志銘,后來在給歐陽修的多封信
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謝氏出身名門望族,但安貧樂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關(guān)心丈夫與士大夫的交往,是
名副其實的賢內(nèi)助。
C.西兵進攻江淮地區(qū),隨后又相繼發(fā)生旱災(zāi)、蝗災(zāi),謝氏仰天長嘆,憂心忡忡,可見她
關(guān)注百姓疾苦。
D.謝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時不時和梅圣俞探討來訪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
能講得頭頭是道。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斂以嫁時之衣,甚矣吾貧可知也。
(2)使吾不以富貴貧賤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3)君所交皆一時賢雋,今與是人飲而歡耶?
答案:
5、B
【解析】B.容止:儀容舉止(根據(jù)《漢語大詞典》解釋)?!爸埂奔从小熬幼?、止
息”意,所以此詞不單指“形貌”。
6、B
【解析】②表現(xiàn)其妻之賢惠,④表現(xiàn)其妻子之賢、明事理,⑥表現(xiàn)其妻把文章看的很
重。
7、C
【解析】“西兵未解”、“盜賊暴起于江淮”指西部邊境戰(zhàn)爭威脅未能解除、江淮地區(qū)
盜賊作亂,并非指“西兵進攻江淮地區(qū)”。
8、(1)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穿上人棺,我的噴窮超乎尋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讓我不因為財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慮,這是妻子對我的幫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當(dāng)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現(xiàn)在竟與這種人喝酒取樂了?
【解析】(1)要點: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主謂倒裝句式、甚
(2)要點:使、累其心、抑(副詞。表示語氣。相當(dāng)于或許、或者。)、判斷句。
(3)要點:所交、一時、邪(句末語氣詞,表疑問或反問)
附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從吳興來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詩作,并
悲傷地說:“我的妻子謝氏死了?!闭埼覍懸黄怪俱憗戆苍崴?。我當(dāng)時沒有空閑寫作。
過了一年,他寫了七八封書信來,書信中沒有不提到給謝氏寫墓志銘的。并且說:“我
妻子是已故太子賓客謝濤的女兒、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當(dāng)時都是舉世聞名的人,世家榮
耀。謝氏生于一個富盛的家族,她二十歲嫁給了我,總共過了十七年就去世了。死的時
候,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穿上入棺,我的貧窮超乎尋常,就可以知道了??墒侵x氏卻安
適自在(不嫌棄)。治理家庭,有她自己的辦法,家里的飲食器皿,雖然不是很多,但
(飯菜)一定做得精細又有味;我們的衣服不論舊的新的,都一定清洗得干干凈凈,并縫
補得整整齊齊;所居住的房舍雖然簡陋卑微,但一定把庭院灑水清掃得干凈整潔;她的一
言一行和日常起居,都很和悅從容。我一世貧窮由來已久,外出時有幸能與賢士大夫共游
而感到快樂,回家則能見到我妻子的淡靜怡然從而忘掉煩憂。讓我不因為財富多少、地位
高低而焦慮,這是妻子對我的幫助吧。我經(jīng)常與士大夫交談,謝氏多從屏風(fēng)后悄悄聽我們
談話,過后,她對某人的才能、品德好壞以及時事的得失都能作出評價,都評說得有條有
理。我在吳興做官,有時從外面喝醉了回來,她一定會問:'今日和誰飲酒這么快樂
呢?'聽說是與賢能的人飲酒,就高興;如果不是,就感嘆道:'您所交往的都是當(dāng)今品
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現(xiàn)在竟與這種人喝酒取樂了?'這一年,南方大旱,她仰頭看見
飛蝗而感嘆說:'如今西夏的戰(zhàn)爭威脅還沒有解除,天下蒼生賦稅很重、生活困難,盜賊
又在江淮地區(qū)強勢出來作亂,而且天又大旱、飛蝗災(zāi)害又來。我作為婦人,死了還得能有
夫君埋葬我,已經(jīng)算是幸運的了!'她之所以能安然面對貧困的生活而不感到困苦,是因
為她見識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多才能如此。(此處翻譯值得商榷,應(yīng)該是兩個方面,一是安
居貧而不困,一是性識明而知道理,對上文的總結(jié)??煞g為:她能安然面對貧困的生活
而不感到困苦的情形,她見識高明而且懂得道理,大多像這樣?!爸浴笨刹槐刈g
出。)哎!她一生受我貧困所累,而去世后也沒有得到厚葬,只有文字可以彰顯她的不
朽。而且她的平生尤其懂得文章是最珍貴的;死后能得到這樣的墓志銘,希望能以此安慰
她的靈魂,而且彌補我的悲痛。這是我經(jīng)常向您請求為她寫墓志銘的原因啊?!毕襁@種情
況,我能忍心不寫嗎?
(10年湖北卷)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2題。
原弊
[宋]歐陽修農(nóng)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古之為國者未嘗敢忽,而今之為吏
者不然,薄書聽斷而已矣,聞有道農(nóng)之事,則相與笑之曰:鄙。夫知賦斂移用之為急,不
知務(wù)農(nóng)為先者,是未原為政之本末也。知務(wù).
農(nóng)而不知節(jié)用以愛農(nóng),是未盡務(wù)農(nóng)之方也。
古之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濟。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節(jié),民無遺力,國不過
費,上愛其下,下給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盡其所任;一日之用,節(jié)之必量
其所入。一歲之耕,供公與民食,皆出其間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備。今乃不然,
耕者,不復(fù)督其力;用者,不復(fù)計其出入。?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shù)月。甚者,
場功甫畢,簸糠秋而食枇稗,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
水旱,則相枕為餓殍。此甚可嘆也!
國家罷兵,三十三歲矣,兵嘗經(jīng)用者老死今盡,而后來者未嘗聞金鼓、識戰(zhàn)陣也。生
于無事而飽于衣食也,其勢不得不驕惰。今衛(wèi)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給糧,
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驕如此,況肯冒辛苦以戰(zhàn)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戰(zhàn),雖耗農(nóng)
民,為之可也。奈何有為兵之虛名,而其實驕惰無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長大壯健者皆在南畝,農(nóng)隙則教之以戰(zhàn),今乃大異,一遇兇歲,則州郡吏以尺
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招之去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為隨兵。
吏招人多者有賞,而民方窮時爭投之。故一經(jīng)兇荒,則所留在南畝者,惟老弱也。而吏方
日:不收為兵,則恐為盜。噫!茍知一時之不為盜,而不知終身驕惰而竊食也。古之長大
壯健者任耕,向老弱者游惰;今之長大壯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甚邪!然
民盡力乎南畝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為僧、兵,則終身安佚而享豐腴,則南畝之
民不得不日減也。故日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有刪改)
10.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相與笑之曰:鄙.
B.場功甫畢.鄙:卑鄙甫:剛剛
畜:通“蓄”
籍:登記C.或采橡實、畜菜根以延冬春.D.籍之以為廂兵.
【參考答案】A
【試題分析】鄙,見識淺薄。
【高考考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易錯提醒】考查重點實詞“鄙”,定在原文中理解。
【備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
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dǎo)詞義。聯(lián)系上下文,前后照應(yīng),保持一
致。一定要把對實詞的解釋帶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huán)境。
11.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視農(nóng)'業(yè)所造成的惡果的一組是
①?歲之耕供公僅足,而民食不過數(shù)月
②不幸一水旱,則相枕為餓殍
③生于無事而飽于衣食也,其勢不得不驕惰
④?遇兇歲,則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長大而試其壯健者
⑤則南畝之民不得不日減也
⑥故曰有誘民之弊者,謂此也
A.①②⑤
【參考答案】A
【試題分析】③是說后來的士兵;④是說饑荒時選廂兵的標(biāo)準(zhǔn),⑥是作者的結(jié)論。
【高考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
【易錯提醒】④是說饑荒時選廂兵的標(biāo)準(zhǔn)。
【備考提示】要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詞地琢磨。選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
項。要注意從離中心最遠的開始排除。必須注意每一個句子和題干規(guī)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
或解證關(guān)系。照應(yīng)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要
注意題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關(guān)鍵詞、“正面”、B.①③⑥C.②④⑥
D.③④⑤“側(cè)面”等詞語。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農(nóng)業(yè)是天下之本,當(dāng)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愛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過古今施政的對比,揭示了宋朝農(nóng)民在利益被嚴(yán)重侵害下的悲慘遭遇。
C.作者認為,休戰(zhàn)以來的士卒已經(jīng)老邁,因此背軍糧的任務(wù)只好雇請他人來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壯的不種田,年老體弱的卻在田地勞作,有時吃的是豬狗食。
【參考答案】C
【試題分析】文中說:“國家罷兵,三十三歲矣,兵嘗經(jīng)用者老死今盡,而后來者,,,,
其勢不得不驕惰,”,禁兵給糧,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弊髡哒J為,休戰(zhàn)以來的士卒已經(jīng)老邁
逝世已經(jīng)都沒有了,后來的人未曾經(jīng)歷戰(zhàn)爭,士兵驕惰,禁軍背軍糧的任務(wù)自己不做,雇
請他人來做。
【高考考點】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易錯提醒】認真將題肢與原文對照,注意時間的前后順序。
【備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yīng)的語句,一一對應(yīng)。中心、主旨重點分析
議論的語句??傮w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
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跡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zhǔn)確,人物性格陳述是否恰當(dāng)。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選項相關(guān)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有個別選
項是對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個詞翻譯得不對。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而今之為吏者不然,簿書聽斷而已矣。(3分)
(2)耕者,不復(fù)督其力;用者,不復(fù)計其出入。(3分)
(3)茍知一時之不為盜,而不知終身驕惰而竊食也。(3分)
【參考答案】(1)但是如今當(dāng)官的不是這樣,只是處理公文、辦理政務(wù)罷了。
(2)耕種的人不再督責(zé)盡力耕種,消費者不再更具收入確定支出。
(3)只知道他們一?時不去做盜賊,卻不知道他們一生都在驕橫懶惰竊取衣食。
【試題分析】(1)為吏、然、簿書聽斷;(2)督、用者、計其出入;(3)茍知、
而、竊食
【高考考點】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易錯提醒】簿書聽斷,詞類活用。
【備考提示】文言文翻譯要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傾向性。詳知譯句上下文的含
義。審視句子特點,逐字對應(yīng)翻譯,做好換、留、冊h補、調(diào)。抓住句子中關(guān)鍵字詞翻
譯,要與上下文對應(yīng),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由現(xiàn)代詞、成語推導(dǎo)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注意
詞類活用、倒裝、通假、偏義復(fù)詞。復(fù)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guān)
系。意譯詞語根據(jù)上下文推導(dǎo),不拘泥于原文結(jié)構(gòu),由實到虛。組合成句子,前后通順。
【參考譯文】
農(nóng)業(yè)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國家制訂統(tǒng)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國家的人不曾敢輕視疏
忽,但是如今當(dāng)官的不是這樣,只是處理公文、辦理政務(wù)罷了。聽見有人說起農(nóng)業(yè)之事,
就相互笑他說:(這是)低賤的事情。他們知道通過賦稅將農(nóng)業(yè)物資移用到自己身上是緊
急的事情,不懂得致力于農(nóng)業(yè)是首先要考慮的,這是沒有弄清統(tǒng)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
力于農(nóng)業(yè)而不懂得節(jié)約用度來愛護農(nóng)民,這是沒有盡到致力于農(nóng)業(yè)的辦法啊。
古代治理國家的人,統(tǒng)治者和百姓相互移用來互相補充。處于下位的百姓盡力很勤勉,
處于上位的統(tǒng)治者使用物資有節(jié)制,百姓不保留自己的氣力,國家不過分浪費,統(tǒng)治者愛
護他們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資給統(tǒng)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擾。一位男子的力氣(官府)
督促他一定要盡力完成自己的職責(zé),一天的用度(官府)約束他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收入,
一年種出的莊稼供給官府和百姓,食物都從這里面出來,因而常常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
能余下一年的儲備?,F(xiàn)在卻不是這樣,耕種的人不再督責(zé)盡力耕種,消費者不再更具收入
確定支出。農(nóng)民一年耕種打下的糧食供給官府才剛剛夠,而農(nóng)民自己的食物卻不超過幾個
月。嚴(yán)重的,收獲的事情剛剛結(jié)束,農(nóng)民只能將簸出來的糠款或枇稗作為食物,或者采摘
橡樹的種子、存儲菜根來勉強度過冬春的饑荒時節(jié)。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災(zāi)旱災(zāi),就會紛
紛倒下成為餓殍。這樣的情況很是可悲可嘆??!
國家停止用兵已經(jīng)33年了,士兵中那些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現(xiàn)在幾乎都沒
有了,而后來當(dāng)兵的人不曾聽見過戰(zhàn)鼓。懂得戰(zhàn)陣。生活在沒有戰(zhàn)事的時代而衣食不缺,
那情勢不能不驕傲懶惰。現(xiàn)在士兵進入兵營,不自己抱著自己東西而讓別人抱著;禁兵領(lǐng)
取糧食,不自己挑著而雇人挑著。他們的驕縱懶惰就是這樣,又怎么愿意冒著辛苦而參加
戰(zhàn)斗呢?如果能讓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夠戰(zhàn)斗,即使損耗農(nóng)民的利益,這樣做也是可以
的。但奈何他們只有當(dāng)兵的虛名,而實際上是一群驕縱懶惰的無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都在田間勞作,農(nóng)閑的時候就招作戰(zhàn)的技能教給他們,
現(xiàn)在卻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災(zāi)年,那么各州郡的冠巖就用尺子度量百姓中身材高大身體健
壯的人,招他們?nèi)プ鼋?,稍差一點低于尺度且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記在冊作為廂兵。官
員招人多的有賞賜,而百姓正處于窮困之時爭相投軍。所以,一遇上兇年荒災(zāi),那么留在
田地的,只有老弱之人了。而官方這時也說:如果不將他們收留當(dāng)兵,那么恐怕就會做強
盜。唉!只是知道他們某段時間不做強盜,卻不知道他們一生驕縱蘭度而竊取食物啊。古
代那些身材高大身體健壯的人承擔(dān)種田的工作,而年老體弱的游玩;現(xiàn)在身材高大身體健
壯的人游玩,而老弱之人卻留守在田地間。為什么相反到了這么嚴(yán)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
在田間盡力耕作的,有時不免于吃豬狗之食,而一旦離開田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終身安樂
舒適而享有豐美的食物,那么種田的農(nóng)民不能不一天天減少啊。所以說有引誘農(nóng)民離開田
地的弊端,說得就是這種情況。
(10年天津卷)
閱讀下面古文,完成8~11題。
南人祖?zhèn)?,秦漢前有洞主吳氏,土人呼為吳洞,取兩妻,一妻卒,有女名葉限,少惠,
善淘金、父愛之,末歲父卒,為后母所苦,常令樵險汲深。
時嘗得一鱗,二寸余,赦髻金目,遂潛養(yǎng)于盆水,日日長,易數(shù)器,大不能受,乃投于
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輒沉以食之。女至池,魚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復(fù)出,其母知
之,每伺之,魚未常見也。因詐女曰:“爾無勞乎,唔為爾新其糯?!蹦艘灼浔滓?。后令
汲于他泉,千里數(shù)百也。母徐衣其女衣,抽利刃.①行向池乎漁,魚即出首,因斫殺之。
魚已長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魚,藏其骨于郁棲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復(fù)見魚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發(fā)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爾
無哭,爾母殺.
爾魚矣!骨在糞下,爾歸,可取魚骨藏于室,所須第祈之,當(dāng)隨爾也?!迸闷溲?,金
磯衣食隨欲而具。
及洞節(jié),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遠,亦往,衣翠紡上衣,躡金履,母所生女認
之,謂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覺遽反,遂遺一只履,為洞人所得。母歸,
但見女抱庭樹眠,亦不之慮。.其洞鄰海島,島中有國名陀汗,兵強,王數(shù)十島,水界
千里。洞人遂貨其履于陀汗國,國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減一寸,乃令一國婦
人履之,竟無一稱者。其輕如毛,履石無聲。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錮而榜掠
之,竟不知所從來。乃以是履棄之于道旁,既遍歷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
之以告。得葉限,令履之而信。葉限因衣翠紡衣,躡履而進,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
王,載魚骨與葉限俱?.
還國。其母及女即為飛石擊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薄?/p>
陀汗王至國,以葉限為上婦。一年,王貪求,祈于魚骨,寶石無限,逾年,不復(fù)應(yīng)。
王乃葬魚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為際。至征卒叛時,將發(fā)以贍軍。一夕,為海潮
所淪。..
——選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卷一《支諾皋上》。略有刪節(jié)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乃易其敝衣敝:破舊.
B.女角遽反遽:急忙.
C.始具事于王,載魚骨與葉限俱還國具事:陳述事實..
D.至社卒叛時,將發(fā)以蟾軍發(fā):發(fā)放.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組是
因詐女曰:“爾無勞乎,吾為爾新其儒”.
A.
因泣下霜矜,與武訣去.
忽有人被發(fā)粗衣,自天而降.
B.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乃以是履棄之于道旁.
C.
斧斤以時入山林.
一夕,為海潮所淪.
D.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2
10.下列各組句子中,能分別表現(xiàn)“葉限所得魚乃神奇之物”和“后母虐待葉限”的最
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女至池,魚畢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復(fù)出
A.
母所生女認之,謂母曰:“此甚似姊也?!蹦敢嘁芍?/p>
曾其肉,味倍常魚
B.
常令樵險汲深
其輕如毛,履石無聲
c.
及洞節(jié),母往,女守庭果
女用其言,金及衣食隨欲而具
D.
后令汲于他泉,計里數(shù)百也
1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葉限的好運表面看來是魚給的,實際上是她的善良帶來的
B.葉限暗中去參加洞節(jié),是對后母的無聲的反抗,也側(cè)面反映出洞節(jié)的吸弓I力。
C.葉限的后母,妹妹被飛石擊死,洞人為她們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D.這個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們要遠離邪惡,不要貪得無厭。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有向池呼魚。
(2)母歸,但見女抱挺樹眠,亦不之慮。
(3)陀汗于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錮拷掠之,競不知所從來。
答案:
8D9A10D11C
12.(8分)
(1)后母慢慢穿上它女兒的衣服,袖子里藏著鋒利的刀子走到池塘邊呼喚魚。
(2)后母回來,只見女兒抱著院子里的樹睡覺,也就不再懷疑她了。
(3)陀汗王猜測那個洞人是通過不正當(dāng)?shù)耐緩降玫叫?,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終也
不知鞋是從哪里來的。
(10年重慶卷)
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寧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親筆硯。未冠,以詞業(yè)稱。侍母
渡江,奉養(yǎng)以孝聞。母嘗病,思敘羹,方冬苦寒,市之不獲。道泣禱于河,鑿冰取之,得
蹶尺許以饋,母疾尋愈。.
端拱初,舉進士高第??軠?zhǔn)薦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
使兩川者,得道公正清潔之狀以聞,優(yōu)詔嘉獎。遷秘書丞,俄徙知果州。時寇黨尚有伏巖
段依險為柵者,其酋何彥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鼓弓露刃。詔書招諭之,未
下,咸請發(fā)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懼罪,欲延命須臾爾。其黨豈無讓誤邪?”遂
微服單馬數(shù)仆,不持尺刃,間關(guān)林壑百里許,直趨賊所。初悉驚畏,持滿外向。道神色自
若,踞胡床而坐,諭以詔意。或識之曰:“郡守也,嘗聞其仁,是寧害我者?”即相率投
兵羅拜,號呼請罪,悉給券歸農(nóng)。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災(zāi)民歉,道不候報,出官縻米賑之,又設(shè)粥糜以救饑者,給
州麥四千斛為種于民,民賴以濟,所全活萬余人。二年五月,卒,訃聞,真宗軫惜之,詔
其子奉禮郎循之乘傳往治喪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較,所至務(wù)寬恕,胥吏有過未嘗笞罰,民訟逋負②者,或出己錢償
之,以是頗不治。.嘗出按部,路側(cè)有佳棗,從者摘以獻,道即計直掛錢于樹而去。兒時
嘗戲畫地為大第,曰:“此當(dāng)分贍孤.
遺?!奔熬泳?,家甚貧,多聚親族之煢獨者,祿賜所得,散施隨盡,不以屑意。與人
交,情分切至,廢棄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給。
初,赴舉,貧不能上,親族裒錢三萬遺之。道出滑臺,過父友呂翁家。翁喪,貧簍無以
葬,其母兄將鬻女以襄事。道傾褚中錢與之,且為其女擇婿,別加資遣。又故人卒,貧
甚,質(zhì)女婢于人。道為贖之,嫁士族。措紳服其履行。好學(xué),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
-食,默坐終日,服玩極于卑儉。享年六十四。
[注]①間關(guān):輾轉(zhuǎn)。②逋負:拖欠稅賦。
(節(jié)選自《宋史?查道傳》)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得蹶尺許以饋饋:進獻.
B.或出己錢償之,以是頗不治治:追究.
C.兒時嘗戲畫地為大第第:住宅.
D.貧甚,質(zhì)女婢于人質(zhì):人質(zhì).
9.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現(xiàn)查道對親友“孝義”與對老百姓“仁厚”的一組是()
道泣禱于河,鑿冰取之祿賜所得,散施隨盡,不以屑意
A.B.
得道公正清潔之狀以聞道不候報,出官瘴米賑之
廢棄孤露者,待之愈厚,所得周給。親族哀錢三萬遺之
C.D.①道傾褚中錢與之,且為其女擇婿道即計直掛錢于樹而去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查道小時候性格沉穩(wěn),不茍言笑,喜歡寫字作文,后來以詞業(yè)著稱。好學(xué),喜歡弈
棋。因奉養(yǎng)母親竭盡孝道而聞名當(dāng)世。
B.查道舉進士高第,得道寇準(zhǔn)的賞識。知果州時候,尚有以何彥忠為首的賊黨伏巖谷依
險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們歸順為農(nóng)。知虢州時,遇蝗災(zāi),查道千方百計賑災(zāi),救
活了一萬多人。
C.查道性格淳厚,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寬恕,胥吏有過失的,他不笞罰;老百姓拖欠稅賦
的,他自己出錢償還;仆從摘棗以獻,他掛錢于樹;待廢棄孤露者,尤其優(yōu)厚。
D.查道對親族朋友有情有義。居京師時,家里貧窮,也要供養(yǎng)親族之煢獨者;傾其所有
為友人辦喪事、擇婿嫁女,自己生活卻極為節(jié)儉。
11、(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的部分斷句。(3分)
子厚前時少年,用于為人,不自貴重顧藉,謂功業(yè)可立就故坐廢退既退又無相知有氣力
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窮裔材不行予時也。
(取材于韓愈《柳予厚墓志銘》)
(2)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母嘗病,思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獲。(3分)
②遂微服單馬數(shù)仆,不持尺刃,間關(guān)林壑百里許,直趨賊所。(4分)
答案:
8、【答案】:D質(zhì):典當(dāng)、抵押或譯為:把,”,抵押給,是名詞活用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馬戲團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個人別墅測繪項目合同范本
- 2025版房地產(chǎn)開發(fā)項目施工合同交底書范本2篇
- 2025-2030全球三氟化銪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高折射率光纖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滑動軸承襯套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全球落地護眼燈行業(yè)調(diào)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國微膠囊熱致變色顏料行業(yè)頭部企業(yè)市場占有率及排名調(diào)研報告
- 石料破碎加工合同范本
- 2025版?zhèn)€人股權(quán)交易保密協(xié)議書4篇
- 中國末端執(zhí)行器(靈巧手)行業(yè)市場發(fā)展態(tài)勢及前景戰(zhàn)略研判報告
- 北京離婚協(xié)議書(2篇)(2篇)
- 2025中國聯(lián)通北京市分公司春季校園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康復(fù)醫(yī)學(xué)科患者隱私保護制度
- Samsung三星SMARTCAMERANX2000(20-50mm)中文說明書200
- 2024年藥品質(zhì)量信息管理制度(2篇)
- 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試卷真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 廣東省廣州市2024年中考數(shù)學(xué)真題試卷(含答案)
- 高中學(xué)校開學(xué)典禮方案
- 內(nèi)審檢查表完整版本
- 3級人工智能訓(xùn)練師(高級)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