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倒計時第八天語文必練題型-文言文閱讀-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1頁
2018高考倒計時第八天語文必練題型-文言文閱讀-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2頁
2018高考倒計時第八天語文必練題型-文言文閱讀-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3頁
2018高考倒計時第八天語文必練題型-文言文閱讀-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4頁
2018高考倒計時第八天語文必練題型-文言文閱讀-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8高考倒計時第八天語文必練題型-文言文閱讀人教版高三總復習2018高考倒計時第八天語文必考題型

文言文閱讀

第一卷

評卷人 得分

一、文言文閱讀

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王漢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蕩,有膂力,形質魁岸,善騎射。節(jié)帥高繼沖欲召至帳下,漢忠不往。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補殿前指揮使,累遷內殿直都知。從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戰(zhàn)益急,上壯之,遷東西班指揮使。劉繼元降,以所部安撫城中。師還,改殿前左班指揮使,三遷右班都虞候、領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馬步軍都軍頭。端拱初,出為賓州團練使,歷冀、貝二州部署,徙天雄軍。二年,入為侍衛(wèi)馬軍都虞候、領洮州觀察使、高陽關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漢忠合諸軍擊敗之,斬馘甚眾。真宗即位,自中山召歸。俄復出為高陽關都部署,進領威塞軍節(jié)度。成平三年,又為涇原、環(huán)慶兩路都部署兼安撫使,遷侍衛(wèi)馬軍都指揮使,改鎮(zhèn)、定、高陽關都部署、三路都排陣使。契丹掠中山,漢忠率諸將陣于野,契丹遁,追斬甚眾,獲其貴將。加殿前副都指揮使,改領保靜軍節(jié)度。五年,罷西面經略使,命漢忠為鄰寧、環(huán)慶兩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為鈐轄,領戍兵二萬五千人,委漢忠分道控制。數月召還,坐違詔無功,責為左屯衛(wèi)上將軍、出知襄州,常奉外增歲給錢二百萬。未上道,暴得疾卒。贈太尉,以其長子內殿崇班從吉為閣門祗候,次子從政、從益為左右侍禁。漢忠有識略,軍政甚肅,每行師,詰旦,必行香祝曰:“愿軍民無犯吾令,違者一毫不貸?!惫仕繜o益。性剛果,不務小節(jié),輕財樂施。好讀書,頗能詩,喜儒士,待賓佐有禮,名稱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帥不悅。

(節(jié)選自《宋史.王漢忠傳》)

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B.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C.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D.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不肯還/西至京師/太宗在藩邸/召見/奇其材/力置左右/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即位指開始做帝王或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繼承位子。

B.刺史是古代官職名,其職權在不同的時期不完全相同,在這里僅是虛銜。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個年號,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比如雍熙。

D.贈,這里是皇帝為已死的官員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員往往非正常死亡。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漢忠身材出眾,年少豪放不羈。他膂力甚強,身形魁梧高大,面對高繼沖的征召,他卻不肯前往應召,最后因為斗毆殺人而跑到京城。

B.王漢忠作戰(zhàn)勇敢,得到皇帝賞識。他在攻打太原的戰(zhàn)斗中,受傷不下火線,受到太宗皇帝的賞識,皇上將其由內殿直都知升為東西班指揮使。

C.王漢忠受到重任,英勇抗擊契丹。他在兩次抗擊契丹入侵的戰(zhàn)斗中,表現出色,殺敵甚多,并在第二次戰(zhàn)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顯要的將領。

D.王漢忠愛好讀書,軍隊紀律嚴明,他愛好讀書,喜歡讀書人,并且還能作詩,但是因為對待將士們要求嚴格,所以將領們都不太喜歡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從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戰(zhàn)益急,上壯之,遷東西班指揮使。

②漢忠有識略,軍政甚肅,每行師,詰旦,必行香祝日:“愿軍民無犯吾令,違者一毫不貸?!?/p>

2.閱讀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欒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為家人時,嘗與布游。窮困,賃傭于齊,為酒人保。數歲,彭越去之巨野中為盜,而布為人所略賣,為奴于燕。為其家主報仇,燕將臧荼舉以為都尉。臧荼后為燕王,以布為將。及臧荼反,漢擊燕,虜布。梁王彭越聞之,乃言上,請贖布以為梁大夫。使于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已而梟彭越頭于洛陽下,詔曰:“有敢收視者,輒捕之。”布從齊還,奏事彭越頭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聞。上召布,罵曰:“若與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獨祠而哭之,與越反明矣。趣烹之?!狈教崛?布顧曰:“愿一言而死?!鄙显?“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彭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而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傳之萬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反形未見,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烹”于是上乃釋布罪,拜為都尉。孝文時,為燕相,至將軍。布乃稱曰:“窮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貴不能快意,非賢也?!庇谑菄L有德者厚報之,有怨者必以法滅之。吳楚反時,以軍功封俞侯,復為燕相。燕齊之間皆為欒布立社,號曰欒公社。景帝中五年薨。子賁嗣,為太常,犧牲不如令,國除。太史公曰:欒布哭彭越,趣湯如歸者,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選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有刪節(jié))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使于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

B.使/于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

C.使于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

D.使于齊/未還漢/召彭越/責以謀/反夷三族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詔是天子下達臣屬的文體,分為即位詔、遺詔、表詔、密詔、手詔、口詔等,屬于命令文體。

B.古代舉行儀式,授予官職稱作“拜”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拜相如為上大夫”。

C.古人對人身故有多種描述方式,最常見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殤”,而“薨”則專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動詞,意為繼承、繼位等。如嗣王,意為繼位之王;嗣君,意為繼位的君主。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欒布因為貧困給人做傭工;后來因臧荼提拔,擔任了都尉;經彭越進言,被釋放并做了梁國大夫;吳、楚反叛時,因有功被封為俞侯,擔任燕國丞相。

B.在皇帝將要烹殺自己時,欒布仍為國著想,痛陳皇帝“以苛小案誅滅之”將導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認為彭越即使犯了錯誤,因為功大也不該殺之。

C.欒布在景帝五年時去世,他的兒子欒賁繼承了爵位,擔任太常一職,后來因為上貢用的豬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規(guī)定,封國被廢除。

D.彭越對欒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難,欒布敢“祀而哭之”,并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這種“有德者厚報之”的壯舉,深受作者的贊賞。

4.將原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項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

②彼誠知所處,不自重其死,雖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范質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九歲能屬文,十三治《尚書》。后唐長興四年舉進士。晉天福中,召入為翰林學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誥。契丹侵邊,少帝命漢祖等十五將出征。是夜,質入直,少帝令召諸學士分草制,質曰:“宮城已閉,恐泄機事?!豹毦卟菀赃M,辭理優(yōu)贍,當時稱之。周祖自鄴起兵向闕,京城擾亂,質匿民間,物色得之,喜甚,時大雪,解袍衣之。且令草太后誥及議迎湘陰公儀注,質蒼黃論撰,稱旨。乃白太后,以質為兵部侍郎、樞密副使。顯德四年夏,從征壽州還,加爵邑。質建議以律條繁冗,輕重無據,吏得因緣為奸。世宗特命詳定,是為刑統(tǒng)。六年夏,世宗北征,質病留京師,賜錢百萬,俾市醫(yī)藥。師還,以樞密使魏仁浦為相,命質與王溥并參知樞密院事。世宗不豫,入受顧命。宋初,加兼侍中。先是,宰相見天子議大政事,必命坐面議之,從容賜茶而退,唐及五代猶遵此制。及質等憚帝英睿,每事輒具札子進呈,具言曰:“如此庶盡稟承之方,免妄庸之失?!钡蹚闹?。由是奏御浸多,始廢坐論之禮。乾德初,帝將有事圜丘,以質為大禮使。質與鹵簿使張昭、儀仗使劉溫叟討論舊典,定南郊行禮圖上之。帝尤嘉獎。由是禮文始備,質自為序。禮畢,進封魯國公,質奉表固辭。初質既登朝猶手不釋卷人或勞之質曰有善相者謂我異日位宰輔誠如其言不學何術以處之。后從世宗征淮南,詔令多出其手,吳中文士莫不驚伏。質每下制敕,未嘗破律。朝廷遣使視民田,按獄訟,皆延見,為述天子憂勤之意,然后遣之。質以廉介自持,未嘗受四方饋遺,前后所得祿賜多給孤遺。身沒,家無余貲。太宗嘗稱之曰:“宰輔中能循規(guī)矩、慎名器、持廉節(jié),無出質右者?!睆淖有申角笞噙w秩,質作詩曉之,時人傳誦以為勸戒。乾德二年九月,卒,年五十四。將終,戒其子旻勿請謚,勿刻墓碑。太祖聞之,為悲惋罷朝。

(節(jié)選自《宋史.范質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初/質既登朝/猶手不釋卷/人或勞之/質曰/有善相者/謂我異日位宰輔/誠如其言不學/何術以處之

B.初/質既登朝/猶手不釋卷/人或勞之質/曰/有善相者謂/我異日位宰輔/誠如其言/不學/何術以處之

C.初/質既登朝/猶手不釋卷/人或勞之/質曰/有善相者/謂我異日位宰輔/誠如其言/不學/何術以處之

D.初/質既登朝/猶手不釋卷/人或勞之質/曰/有善相者謂/我異日位宰輔/誠如其言不學/何術以處之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尚書》,最早書名為《書》,它是儒家核心經典之一,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

B.進士,是指科舉考試中通過殿試者。凡殿試應試者謂之舉人,中試者稱為進士。及第者分為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C.知制誥,官名。唐翰林學士加知制誥者起草詔令,其余僅備顧問。宋翰林學士雖都起草詔令但也帶知制誥銜,稱為內制。

D.遷秩,官員晉升品階。秩,本來指根據功過確定的官員俸祿,后引申為根據功過評定官員品階。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范質才華橫溢。他單獨為少帝起草的詔令,辭理都很優(yōu)美豐贍,當時就受到稱贊。他匆促之間為周祖草擬的誥文儀注,也符合周祖的心意。

B.范質受皇帝關愛重用。世宗北征時他因病留在京城,世宗特意賜給他百萬錢,讓副將在市場上給他求醫(yī)問藥。世宗生病時,又讓他入宮接受顧命。

C.范質改革典章,完備禮制。他提議皇帝廢棄了宰相與天子論議重大政事時的坐論之禮,之后又為朝廷完備了禮樂儀制。

D.范質不重名利,廉潔自守?;实垡M封他為魯國公,范質上表堅決推辭。他也從不接受別人的饋贈,所得俸祿常賞賜送給無父母的子女,死后家中沒有余財。

4.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朝廷遣使視民田,按獄訟,皆延見,為述天子憂勤之意,然后遣之。

②太宗嘗稱之曰:“宰輔中能循規(guī)矩、慎名器、持廉節(jié),無出質右者?!?/p>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章溢,字三益。龍泉人。始生,聲如鐘。弱冠,與胡深同師王轂。溢從之游,同志圣賢學。天性孝友。嘗游金華,元憲使禿堅不花禮之,。改官秦中,要與俱行。至虎林,心動,辭歸,歸八日而父歿。

蘄、黃寇犯龍泉,溢從子存仁被執(zhí),溢挺身告賊日:“吾兄止一子,寧我代?!辟\素聞其名,欲降之,縛于柱,溢不為屈。至夜紿守者脫歸,集里民為義兵,擊破賊。俄府宮以兵來,欲盡誅詿誤者。溢走說石抹宜孫曰:“貧民迫凍餒,誅之何為?”宜孫然其言。檄止兵.留溢幕下。

明兵克處州,避入閩。太祖聘之,與劉基、葉琛、宋濂同至應天。太祖勞基等曰:“我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紛紛,何時定乎?”溢對曰:“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王?!碧?zhèn)テ溲?授僉營田司事。巡行江東、兩淮田,分籍定稅,民甚便之。浙東設提刑按察使,命溢為僉事。胡深出師溫州,令溢守處州,饋餉供億,民不知勞。山賊來寇,敗走之。遷湖廣按察僉事。時荊、襄初平.多廢地,議分兵屯田。且以控制北方。從之。會浙東按察使宋思顏、孔克仁等以職事被逮,詞連溢。太祖遣太史令劉基請之曰:“素知溢守法,毋疑也?!睍钊腴}陷沒,處州動搖,命溢為浙東按察副使往鎮(zhèn)之。既至。宣布詔旨,誅首叛者,余黨悉定。太祖諭群臣曰:“溢雖儒臣。父子宣力一方,寇盜盡平。功不在諸將后?!?/p>

洪武元年,與劉基并拜御史中丞兼贊善大夫。時廷臣伺帝意多嚴苛溢獨持大體或以為言溢曰憲臺百司儀表當養(yǎng)人廉恥豈恃搏擊為能哉!遭母喪,乞守制。不許。再上章乞終制。詔可。溢悲戚過度,營葬親負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親撰文,即其家祭之。

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時廷臣伺帝/意多嚴苛/溢獨持大體/或以為言溢曰/憲臺百司儀表/當養(yǎng)人廉恥/豈恃搏擊為能哉

B.時廷臣伺帝/意多嚴苛/溢獨持大體/或以為言/溢曰/憲臺百司儀表/當養(yǎng)人廉恥/豈恃搏擊為能哉

C.時廷臣伺帝意/多嚴苛/溢獨持大體/或以為言溢曰/憲臺百司儀表/當養(yǎng)人廉恥/豈恃搏擊為能哉

D.時廷臣伺帝意/多嚴苛/溢獨持大體/或以為言/溢曰/憲臺百司儀表/當養(yǎng)人廉恥/豈恃搏擊為能哉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弱冠:《禮記.曲禮上)記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男子20歲舉行冠禮,并賜以字。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能用于女子。

B.從子:古人的宗族觀念很重,通常會追溯到曾祖父。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輩兄弟——從祖兄弟、從父兄弟的孩子,稱為從子。唐宋開始將親兄弟之子也稱作從子。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從弟”即堂弟。

C.檄:古代寫在木簡上的官方文書.用于征召、曉諭的政府公告或聲討、揭發(fā)罪行等的文書。如《三國演義》中“操作檄文以達諸郡”?!跋摹迸c“救令”一樣都是長官用干下行的文書。

D.乞守制:古代禮俗,“自聞喪日起,不計閏,守制二十七月,期滿起復”。官員遭父母喪應棄官家居守制,稱“丁優(yōu)”。服滿再行補職。但是情勢需要,不得離職,可以“奪情”,合法地不守禮制?!皧Z情”,意思是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以素服辦公,不參加吉禮。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章溢天性孝順,年輕時在去秦中做官的路上,忽然心悸力辭而歸,抵家八日后父親去世;母親去世.章溢多次上奏章請求回家守孝,最后因為悲傷過度.鹼葬時又親自背運土石,得病而逝。

B.章溢受朱元璋聘請,與劉基、葉深、宋鐮一同來到應天。朱元璋與章滋交流非常高興,覺得章溢的話特別有道理,授予他金營田司事。章滋巡行江東、兩淮田地,根據戶籍確定稅額,這對百姓十分有利。

C.章溢雖是儒臣,但是先守住龍泉,后來又平定處州。胡深出師溫州,章溢受命駐守處州.保證糧晌供應。朱元璋感嘆說:他們父子效力一方.寇賊全被平定.他們的功勞不比諸將小。

D.章溢深得皇帝信任。浙東按察使宋思顏、孔克仁等人的供詞中牽涉到章溢,朱元璋派人去安慰章溢,消除他的顧慮;他去世,皇帝親自寫了悼文.到他家里祭莫。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溢走說石抹宜孫曰:“貧民迫凍餒,誅之何為?”宜孫然其言。

②天道無常,惟德是輔,惟不嗜殺人者能一之耳。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朱暉宇文季,南陽宛人也。家世衣冠。暉早孤,年十三,天下亂,與外氏家屬入宛城。道遇群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物。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暉拔劍前曰:“財物皆可取耳,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賊見其小,壯其志,笑曰:“童子內刀?!彼焐嶂?。初,光武召暉,拜為郎。暉尋以病去,卒業(yè)于太學。永平初,顯宗舅新陽侯陰就遣家丞致禮,暉閉門不受。就聞,嘆曰:“志士也,勿奪其節(jié)?!焙鬄榭だ?太守阮況嘗欲市暉婢,暉不從。及況卒,暉乃厚贈送其家。人或譏焉,暉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聞命,誠恐以財貨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愛也?!睍熀霉?jié)概,有所拔用,皆厲行士。剛于為吏,見忌于上,所在多被劾。建初中,南陽大饑,米石千余,暉盡散其家資,以分宗里故舊之貧羸者。初,暉同郡張堪素有名稱,嘗于太學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暉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睍熞钥跋冗_,舉手未敢對??白?暉聞其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之。暉少子頡怪而問曰:“大人不與堪為友,平生未曾相聞,子孫竊怪之?!睍熢?“堪嘗有知己之言,吾已信于心也?!睍熡峙c同郡陳揖交善,揖早卒,有遺腹子友,暉常哀之。及司徒桓虞為召暉子駢為吏,暉辭駢而薦友。元和歲中遷太山太守,上便宜,陳密事,深見嘉納。詔報曰:“補公家之闕,不累清白之素,斯善美之士也?!笔菚r谷貴,縣官經用不足,朝廷憂之。尚書張林上言均輸之法,帝然之,有詔施行。暉獨奏曰:“均輸之法與賈販無異,誠非明主所當宣行?!钡圩湟粤值妊詾槿坏脮熥h因發(fā)怒切責之暉自系獄三日詔赦出之。曰:“國家樂聞駁議,黃發(fā)無愆,詔書過耳,何故自系?”暉因稱病篤,不肯復署議。后數日,詔使直事郎問暉起居,太醫(yī)視疾病。后遷為尚書令,以老病乞身,拜騎都尉。

(選自《后漢書.朱暉傳》,有刪動)

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斷,正確的一項是()

A.帝卒以林等言為然/得暉議因發(fā)怒切責之/暉自系獄/三日/詔敕出之

B.帝卒以林等言為然/得暉議/因發(fā)怒/切責之/暉自系獄/三日/詔敕出之

C.帝卒以林等言為然/得暉議因發(fā)怒切責之暉/自系獄/三日/詔敕出之

D.帝卒以林等言為然/得暉議/因發(fā)怒切責之暉/自系獄/三日/詔敕出之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府君,漢代時對太守的尊稱,后也可用作對官員或對尊君長者的敬稱。

B.縣官,指朝廷、官府,也可指縣級行政長官,本文中意為前者。

C.黃發(fā),指青少年,人在少年時頭發(fā)的顏色偏黃,之后慢慢變黑,是年輕活力的象征。

D.乞身,指官員因華老而自請退休的委婉說法,也可以稱為“乞骸骨”。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朱暉天性勇敢。小時候路遇群盜,為使長輩不受羞辱。他能挺身而出,群盜看他是個小孩,卻隨身帶著武器,有些害怕,只好放棄搶劫離開了。

B.朱暉以誠待人。朋友張堪去世后,他使親自去張堪家探望,并花很多錢接濟他們;桓虞征引朱暉之子朱駢做官,但他卻推薦了朋友陳揖的兒子陳友。

C.朱暉不懼權勢。顯宗皇帝的舅舅新陽候陰就曾派人給他送禮,他卻閉門不受;面對皇帝在“均輸法”上的錯誤做法,敢于仗義執(zhí)言,即使龍顏大怒,他也毫不畏懼。

D.朱暉重義輕利。太守阮況想買他家的婢女,他不答應,等到阮況死了,他卻送厚禮給阮家;南陽發(fā)生了大的饑荒,米價飛漲,朱暉散盡家產,分給宗族故舊中貧弱的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所以不敢聞命,誠恐以財貨污君。今而相送,明吾非有愛也。

②元和歲中遷太山太守,上便宜,陳密事,深見嘉納。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張曰韜,字席珍,莆田人。正德十二年進士。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縱其黨橫行州縣將抵常州民爭欲亡匿時知府暨武進知縣咸入覲曰韜兼綰府縣印,召父老約曰:“彬黨至,若等力與格?!庇轴屒敉?令與丐者各具瓦石待。已,彬黨果累騎來。父老直遮之境上,曰:“常州比歲災,物力大屈,無可啖若曹。府中惟一張推官,一錢不入,即欲具芻秣,亦無以辦?!毖砸?彬黨疑有他變,乃稍退,馳使告彬。曰韜即上書巡按御史言狀。御史東郊行部過常州,謂曰:“事迫矣,彬將以他事縛君。”命曰韜登己舟先發(fā),自以小舟尾之。彬黨果大至,索曰韜,誤截御史舟。郊使嚴捕截舟者,而陰令緩之。其黨恐御史上聞,咸散去,曰韜遂免。彬亦戒其黨毋擾,由是常以南諸府得安。世宗即位,召為御史。楊廷和等之爭織造也,曰韜亦上言:“陛下既稱閣臣所奏惟愛主惜民,是明知織造之害矣。既知之,而猶不已,實由信任大臣弗專,而群小為政也。自古未有群小蒙蔽于內,而大臣能盡忠于外者。崔文輩二三小人嘗濁亂先朝,今復蒙惑圣衷,竊弄威福。陛下奈何任其逞私,不早加斥逐哉?臣聞織造一官,行金數萬方得之。既營之以重資,而欲其不責償于下,此必無之事也?!钡鄄荒苡谩O瘯灾兄及萆袝?曰韜與同官胡瓊各抗疏力爭。既受杖,猶占疏劾奸人陳洸罪。未幾,竟死。隆慶初,追贈光祿少卿。

(節(jié)選自《明史.張曰韜傳》)

[注]江彬:曾任明朝邊將,后成為明武宗義子,統(tǒng)領鎮(zhèn)軍,恃寵擅權。

1.下列對文中加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縱其黨橫行州縣/將抵常州/民爭欲亡匿時/知府暨武進知縣咸入覲/曰韜兼綰府縣印/

B.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縱其黨橫行州縣/將抵常州/民爭欲亡匿/時知府暨武進知縣咸入覲/曰韜兼綰府縣印/

C.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縱其黨橫行州縣/將抵常州/民爭欲亡匿/時知府暨武進知縣咸入覲/曰韜兼綰府縣印/

D.授常州推官/武宗南巡/江彬縱其黨橫行州縣/將抵常州/民爭欲亡匿時/知府暨武進知縣咸入/覲曰韜兼綰府縣印/

2.下列對文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老,古代鄉(xiāng)里管理公共事務的人,多由年歲大德望高的人擔任,有時也用作老年人的尊稱。

B.御史,先秦時為負責記錄的史官,其后為監(jiān)察性質的官職,負責監(jiān)察朝廷、諸侯官吏,并承擔緝捕盜賊等職責。

C.織造,明清于江寧、蘇州、杭州各地所設的專門織造宮廷所需絲織品的機構,也指該機構的相關官員。

D.先,古代用以尊稱已故之人,如“先考”“先妣”分別是對已故父母的尊稱。文中“先”指先帝。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曰韜不懼江彬,智弱以對。江彬放縱黨羽橫行州縣,在他們將抵達常州時,張曰韜發(fā)動民眾積極應對,最終使江彬黨羽疑有他變而退去。

B.張曰韜上書御史,贏得主動。阻止江彬黨羽之后,張曰韜立即上書巡按御史說明江彬橫行情況,恰逢御史東郊率領部隊路過常州,設計保護了他。

C.張曰韜積極進言,指陳政弊。楊廷和等爭論織造之利弊,張曰韜積極上言希望皇上明辨是非,信任大臣,斥逐小人,但進言未被采用。

D.張曰韜不懼龍威,抗疏力爭?;噬舷轮既蚊瘯鵀樯袝?他與同僚胡瓊上書竭力反對;受杖刑后他仍口述奏書揭發(fā)奸臣陳洸的罪行。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常州比歲災,物力大屈,無可啖若曹。

②既營之以重資,而欲其不責償于下,此必無之事也。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孫綽,字興公。博學善屬文,少與高陽許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會稽,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賦》以致其意。嘗鄙山濤,而謂人曰:“山濤吾所不解,吏非吏,隱非隱,若以元禮門為龍津①,則當點額暴鱗矣?!彼育S前種一株松,恒自守護,鄰人謂之曰:“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恐永無棟梁日耳?!本b答曰:“楓柳雖復合抱,亦何所施邪!”綽與詢一時名流,或愛詢高邁,則鄙于綽,或愛綽才藻,而無取于詢。沙門支遁試問綽:“君何如許?”答曰:“高情遠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詠一吟,詢將北面矣?!本b重張衡、左思之賦,每云:“《三都》、《二京》,五經之鼓吹也?!眹L作《天臺山賦》,辭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睒s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宮商?!比幻恐良丫?輒云:“應是我輩語?!本b性通率好譏調嘗與習鑿齒共行綽在前顧謂鑿齒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鑿齒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p>

征西將軍庾亮請為參軍,補章安令,征拜太學博士,遷尚書郎。揚州刺史殷浩以為建威長史。會稽內史王羲之引為右軍長史。轉永嘉太守,遷散騎常侍,領著作郎。時大司馬桓溫欲經緯中國,以河南初平,將移都洛陽。朝廷畏溫,不敢為異,而北土蕭條,人情疑懼,雖并知不可,莫敢先諫。綽乃上疏?;笢匾娋b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