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學文化常識·文化常識中國古代教育與禮儀主講人考點解讀
科舉、官員選拔制度與教育一直是密不可分的,歷史上很多著名文人也都身居官職,官場的制度、氣候與政治民生也息息相關(guān)。科舉制度雖然一直是被后世批判的對象,但也是離我們最近的古代考試制度,常會作為文學常識積累考查,如連登三甲、秋闈等,會出現(xiàn)在判斷、選擇題中。教育一直是熱點問題,古今教育對比,考試與課程安排的變化,經(jīng)常會以材料分析、觀點討論的形式出現(xiàn),這部分內(nèi)容建議大家開拓思維、結(jié)合實際進行分析。
另外,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是禮儀之邦,無論是婚喪嫁娶或者日常交往,都有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這方面最突出的考查點就是語言得體性、謙稱與尊稱的使用。
考查具體內(nèi)容包括:第一,文化常識的識記,如科舉考試、特色書院,以及“三百千千”“四書五經(jīng)”等讀本;第二,歷史名臣的典故、主要事跡、人物生平、特點等,可作為常識記憶,也會出現(xiàn)在文言文閱讀理解、小作文中;第三,古今結(jié)合的熱點問題,如官員的廉潔與無私奉獻、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都會出現(xiàn)在材料分析和觀點討論中;第四,禮儀文化這方面主要要求考生對古代禮儀進行探究,考查考生對這些古代禮儀的了解和運用,除此之外,還有可能先給出閱讀文本,然后讓考生解答相關(guān)題目。0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選官制度
選官制度是保證封建制度的重要舉措,歷代統(tǒng)治者對此極為關(guān)注,選拔標準由家世、財產(chǎn)逐漸發(fā)展到才學,形式日益嚴密,選拔標準逐步趨向公平、客觀。世官制
即貴族世代為官的制度。世官制是先秦時期在選官用人方面所實行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就其所任而言,世官并不等于世職,并不局限于某家族世代擔任某一固定官職,就其主體而言,世族是世官的基礎(chǔ),只要一個世家大族不倒,其成員就隨時可能出任重要官職。世官制是西周時人們?nèi)员3种喂痰淖宓难壜?lián)系、人群基本以族區(qū)分的產(chǎn)物,并得到宗法封建制的制度上的保證,從而自然形成了各級宗族長同時也是各級官長,家國一體、家國同構(gòu)的統(tǒng)治模式和格局。察舉征辟制
察舉又稱“薦舉”,漢代實行的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選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級別的官吏通過考察,將無官職的士人及下級官吏推薦給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予官職或予以提升。其科目主要有賢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經(jīng)、童科等?!百t良方正”是人才的基本標準,多由中央在國都附近的地區(qū)直接挑選人才。“孝廉”“秀才”則由郡國長官奉天子之命,征求地方有名望的人士或于本署官吏中選其優(yōu)者,舉送朝廷。士人選送中央后,通過策問或考試的方式,決定被授予官職或進行調(diào)補??荚嚪椒ㄓ袑Σ?、射策兩種,所試內(nèi)容一般為諸生試經(jīng)學,文吏試章奏。但東漢末年,漸為豪門所把持,流弊百出,所選之人大多無真才實學,以致“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的現(xiàn)象很普遍。魏晉之后被“九品中正制”所代替。與察舉制度相補充的是征辟制度,也是始于漢武帝時?!罢鳌奔础罢髡佟?,是不經(jīng)舉薦,由皇帝直接招納隱于民間的高士;“辟”為“辟除”,是長官自行征聘布衣入仕為幕僚。所征之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詔的職位,而所辟之士多稱掾史。二者合稱“征辟”。九品中正制
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選官制度。在地方設(shè)置中正官,負責選拔人才。同時把推舉人才的權(quán)力賦予地方豪紳集團,讓他們推舉一些優(yōu)秀的人才上來進行考察。他們將人才分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和下下,通過推舉以后,再進行進一步考察,然后授予不同的官級。這一制度起到了選拔人才的作用,其選拔標準是家世、品德、才能并重,所謂“蓋以論人才優(yōu)劣,非謂世族高卑”,同時也剝奪了州郡長官自辟僚屬的權(quán)力,將官吏的任免權(quán)收歸中央,有利于加強中央的權(quán)力。但由于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與中正推舉之權(quán),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quán)。于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到西晉時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婆e制
又稱科舉、科舉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作科舉。士子應(yīng)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qū)別。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guān)系和世族的壟斷,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但后期從內(nèi)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yīng)考者,使許多人不講求實際學問,束縛思想??婆e制是我國古代歷時最長、影響最大的一種官吏選拔制度,從隋代開始實行,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jīng)歷了1300多年的時間。名臣典故
典故的來源大致有三個。第一,來源于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第二,來源于一些歷史書上或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第三,來源于佛經(jīng)、圣經(jīng)等宗教書上的故事、人物、禮儀等。周公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fā),吃一頓飯時,亦數(shù)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賢士。所謂“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后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管鮑之交
“管鮑”是指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鮑叔牙,最初見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惫苤儆置奈?,青年時經(jīng)常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有賢才。管仲家境貧困,常常占用鮑叔牙的一部分財產(chǎn),鮑叔牙卻不因此心生怨言。后來鮑叔牙服侍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糾。后小白立為齊桓公,公子糾被殺死,管仲也被囚禁。鮑叔牙就向桓公保薦管仲。鮑叔牙薦舉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shù)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贊管仲的才干,反而贊美鮑叔牙能夠識別人才。后常用“管鮑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鞠躬盡瘁
出自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出師表》。諸葛亮在表中表示為了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堅定意志,深刻地表現(xiàn)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諸葛亮幼年喪父,同叔父到南陽躬耕隱居,后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為劉備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礎(chǔ)。蜀漢開國后,被封為丞相、武鄉(xiāng)侯。他對內(nèi)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lián)吳抗魏,為實現(xiàn)光復大漢的政治理想,數(shù)次北伐,卻因過于操勞而病重,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quán)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后“鞠躬盡瘁”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多半用于形容人的偉大。房謀杜斷
出自《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碧瞥酢吧袝笃蜕洹狈啃g和“尚書右仆射”杜如晦,許多規(guī)章典法,都是他們兩人商量制訂的。人們把他們兩人并稱為“房杜”。唐太宗同房玄齡研究國事的時候,房玄齡總是能夠提出精辟的意見和具體的辦法,但是往往不能做決定。而杜如晦將問題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齡的意見和辦法。房、杜二人,就是這樣一個善于出計謀,一個善于做決斷,所以叫作“房謀杜斷”,形容他們各具專長而又各有特色。人們稱贊他們“笙磬同音,惟房與杜”。桃李滿天下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周公唯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fā),吃一頓飯時,亦數(shù)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賢士。所謂“一沐三捉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后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鐵面無私
鐵面無私是對包拯的形容。包拯(999-1062),字希仁,北宋官員,以清廉公正聞名于世,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包拯辦案以鐵面無私著稱,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皇親國戚,一律秉公處理,就連自己的親屬也不會徇私。為人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quán)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精忠報國
精忠報國是對岳飛的評價。岳飛出任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盡忠報國”四字(后被演繹為“精忠報國”),以期岳飛日后能夠為國竭盡忠誠。常用以教育,激發(fā)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岳飛(1103-1142),字鵬舉,南宋著名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軍,一直堅持戰(zhàn)斗在抗金的最前線,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殺敵。他率領(lǐng)的“岳家軍”不畏強敵,獨當一面,先后六次與金兵交鋒,均獲全勝,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統(tǒng)帥不得不驚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1140年,完顏兀術(shù)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穎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zhèn)。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朝廷殺害,當時岳飛年僅39歲。臨刑前,他奮筆疾書,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后又追謚武穆、忠武,追封鄂王。岳飛雖然慘遭殺害,但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光輝業(yè)績,深深地銘刻在世代中國人民的心中。兩袖清風
典出明人都穆《都公譚纂》。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于謙,曾先后擔任過監(jiān)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于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于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鹿偻跽褚詸?quán)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于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quán)貴,也應(yīng)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chǎn)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于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于謙曾作過《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焙笠浴皟尚淝屣L”比喻為官清廉。02中國古代教育文化常識科舉制
科舉制度是古代中國及受中國影響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婆e制度是封建時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它擴展了封建國家引進人才的社會層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層社會的人士進入統(tǒng)治階級。特別是唐宋時期,科舉制度之初,顯示出生氣勃勃的進步性,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黃金時代。院試
科舉的第一關(guān)是院試,是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預先設(shè)定的一種考試。各地考生在縣或府里參加考試,由省里的學政主持,因?qū)W政稱“提督學院”,故此考試稱為院試。在明清之前還要通過縣試、府試兩關(guān),被錄取的童生才有資格參加院試。正試一場,復試一場,名次揭曉稱“出案”。錄取者為生員,俗稱“秀才”或“相公”。然后送入府、縣學宮,稱“入學”,受教官的月課與考校。鄉(xiāng)試
科舉的第二關(guān)是鄉(xiāng)試,又稱“鄉(xiāng)闈”。明清兩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考試,由皇帝欽命的正副主考官主持。凡本省生員和監(jiān)生、貢生等,經(jīng)科考、錄科、錄遺考試合格者,均可應(yīng)考。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朝廷慶典加科為恩科??计谠诎嗽?,因此也稱“秋闈”。考試分三場進行,中試者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會試
科舉的第三關(guān)是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舉行,由禮部主持,各省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yīng)考。逢辰、戌、丑、未年為正科,若鄉(xiāng)試有恩科,則次年也有會試恩科??计谠诙?、三月間,因此也稱“春闈”。會試中試者為“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殿試
科舉的第四關(guān)是殿試,由皇帝在殿廷上親發(fā)策問,亦稱“廷試”。明清時,殿試分三甲發(fā)榜,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所有殿試中試的進士,都用黃紙按照名次書寫姓名,張榜公告。這張黃紙就是所謂的“金榜”,如果考中進士,名字就會出現(xiàn)在黃紙上,也就是所說的“金榜題名”了。學府門類
中國古代教育是指中國歷史上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構(gòu)、教育家等。從廣義文化的角度看,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即經(jīng)驗、知識和技能等,是依靠廣義上的教育手段來傳承和擴播的。所以,教育是人類文化傳播的首要手段。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教育一詞最早見于《孟子·盡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墩f文解字》釋“教,上所施下所效”;“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誨培育的意思。官學
中國古代由官府興建管轄的學校,由朝廷直接管轄的為中央官學,如西周的國學,漢代的太學、鴻都門學、四姓小侯學,唐代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律學、弘文館、崇文館,元明清的國子監(jiān)等。歷代官府按行政區(qū)劃在地方設(shè)置的學校為地方官學,如西周的鄉(xiāng)學,漢代的郡國學,唐代的府州縣學,宋代的府州軍監(jiān)縣學,元代的路府州縣學及社學,明清府州縣學及衛(wèi)學、社學等。私學
私人創(chuàng)辦的學校。始于春秋時期??鬃釉O(shè)學于魯國都城曲阜,外出游歷時,弟子相從,為春秋末期最大的私人講學團體。墨子創(chuàng)辦的私學規(guī)模也較大,與孔子創(chuàng)辦的學校齊名,并稱“顯學”。孟子“后車數(shù)十乘,從者數(shù)百人,以傳食于諸侯”。許行倡躬耕自食,亦有“徒數(shù)十人”。秦代禁私學,然禁而未絕。漢代私學昌盛,有的相當于太學程度,由經(jīng)師自立“經(jīng)館”“精舍”“精廬”等開門授徒,專習一經(jīng)或數(shù)經(jīng)。由于漢代官學中缺乏蒙學一類機構(gòu),所以,啟蒙教育主要由私學中的“書館”等負責進行。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官學興廢無常,私學相對地得到發(fā)展,不僅經(jīng)學家設(shè)學授徒,而且玄學家、陰陽學家等也都教授門徒。隋唐以后,名稱益繁,有家塾經(jīng)館、義學、村塾、冬學等。宋代興書院,多由著名學者私人創(chuàng)建或主持,設(shè)于山林僻靜處,收徒講學。元代以后,書院逐漸官學化。私學是官學的重要補充形式。鄉(xiāng)學
西周設(shè)于鄉(xiāng)(都城外百里以內(nèi)的地方)遂(都城外百里以外的地方)的學校,其制度和名稱古籍記載不一?!抖Y記·學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shù)有序,國有學?!倍睹献印る墓穮s只說“周曰庠”。事實上,西周不可能有這樣普遍的學校網(wǎng),但地方組織有塾、庠、序、校之類的教育機構(gòu)當是可信的。教育對象主要是奴隸主子弟,塾中的優(yōu)異者可升入鄉(xiāng)之庠序,庠序中的優(yōu)異者可升入國之大學。教官由地方各級行政首長兼任,大司徒總其成,并有退職的大夫和士任教師。教育內(nèi)容主要是人倫道德。辟雍·泮宮
據(jù)《禮記·王制》記載:“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辟雍,亦作“璧雍”,西周大學設(shè)于王城?!俄n詩說》:“辟雍圓如璧,雍之以水,·立明堂于中”。辟雍既是王子與其近侍學射的地方,也是“定兵謀”、“獻俘”、舉行鄉(xiāng)飲之禮的場所。西周鼎盛之時,隨著“六藝”教育的形成,辟雍的建筑也有變化,發(fā)展為整齊對稱的四合院式課堂。按方位和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各有專名。東面稱東序,又名東學;西面稱瞽宗,又名西學;南面稱成均,又叫南學;北面稱上庠,又叫北學,中間稱太學,又叫中學,總名辟雍。學生按季節(jié)輪流到瞽宗學禮,到上庠讀書,到成均、東序?qū)W習樂舞和射藝?!按呵锝桃远Y樂,冬夏教以詩書。”東漢以后,歷代皆設(shè)辟雍以存古制,但除北宋末年為太學之預備學校(外學)外,僅為祭祀之所。
泮宮,西周諸侯國都所設(shè)的大學?!抖Y記·明堂位》:“泮宮,周學也。”泮宮,以其半面環(huán)水而得名,既為貴族子弟學習射御禮樂的地方,也是諸侯國君飲酒獻俘的場所,是行政機構(gòu)與教育場所的合一,反映了西周“學在宮府”的教育特征。后世文廟和某些學校有一半月形水池,稱為“泮池”,從中我們可以窺視泮宮的歷史影子。太學
太學,古代設(shè)于京師的全國最高學府,太學之名西周已有。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公孫弘的建議,于元朔五年(前124)下詔在長安設(shè)太學,為五經(jīng)博士置博士弟子員五十人。博士為教官,博士弟子為太學生。王莽秉政時,廣筑學舍,學生達萬余人。東漢建武五年(29)在洛陽開陽門外興建太學,順帝永建元年(126)重修,建成240房、1850室。質(zhì)帝時學生逾三萬人。西漢博士多由名流充當,采用征拜或薦舉的方式選拔;東漢博士須經(jīng)考試,還要寫“保舉狀”。太學以儒家五經(jīng)為教學內(nèi)容,科目逐漸增多,設(shè)立五經(jīng)、《爾雅》等課程??荚嚪椒ㄊ恰霸O(shè)科射策”,分甲、乙兩科。西漢時每年一考,東漢為兩年一試。通過者授予官職,未通過者允許繼續(xù)學習。因考試甚嚴,又無學習年限規(guī)定,故有“結(jié)童入學,白首空歸”者。魏晉以后,或設(shè)太學,或設(shè)國子學,或兩者并設(shè)。唐代太學隸屬國子監(jiān),凡文武五品以上子孫皆可入學。宋代品第限制有所放寬,學生資格限于八品官員以下的子弟和庶民的俊秀者。元代分設(shè)國子監(jiān)、蒙古國子監(jiān)、回回國子監(jiān),分轄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和回回國子學。明代國子監(jiān)兼具教育管理行政機構(gòu)和最高學府性質(zhì),內(nèi)設(shè)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yè)六堂為講習之所。水樂年間遷都北京后,遂有南北二監(jiān)(即京師國子監(jiān)與南京國子監(jiān))。清沿明制,光緒三十一年(1905)設(shè)學部,國子監(jiān)撤銷。北宋四大書院
書院是中國古代民間教育機構(gòu)。開始只是地方教育組織,最早出現(xiàn)在唐代,正式的教育制度則是由朱熹創(chuàng)立,發(fā)展于宋代。原由富商、學者自行籌款,于山林僻靜之處建學舍,或置學田收租,以充經(jīng)費。后由朝廷賜敕額、書籍,并委派教官、調(diào)撥經(jīng)費等,逐步變?yōu)榘朊癜牍傩再|(zhì)的地方教育組織。
四大書院是指北宋時的嵩陽、石鼓、岳麓、白鹿洞等四所著名的書院。
嵩陽書院初名“太乙書院”“太室書院”,原址在河南登封縣太室山南麓。五代后周時在嵩陽觀設(shè)“太乙書院”,宋太宗時更名太室書院。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嵩陽書院遂成為宋代理學的發(fā)源地之一。嵩陽書院院地原有漢武帝所封之將軍柏三棵,故有“后人就柏而置嵩陽書院”之說。
石鼓書院在湖南衡陽縣北石鼓山回雁峰下。宋仁宗賜“石鼓書院”匾額及學田。以后歷朝歷代都曾對書院進行擴建或修葺,韓愈、周敦頤、朱熹、文天祥等接踵至此,或講學授徒,或賦詩作記,或題壁刻碑,或?qū)び挠[勝,其狀蔚為壯觀。
白鹿洞書院是最早成為學者鴻儒講學之地的書院之一。亦稱“白鹿洞書堂”“白鹿書院”“朱晦翁書院”。原址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初為唐李渤與兄李涉隱居讀書之地。相傳李渤曾養(yǎng)白鹿以自娛,人稱白鹿先生,白鹿洞因此而得名。宋初改名為“白鹿洞書院”,宋仁宗時因戰(zhàn)亂被毀。南宋由理學大家朱熹就遺址復建書院,自兼洞主,白鹿洞書院這才揚名國內(nèi),并成為南宋以后七百年書院辦學的樣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guī)章制度之一。
岳麓書院原址在湖南長沙岳麓山抱黃洞下,中國著名書院之一,享有“千年學府”美譽。唐末五代由僧人智璿等首建。北宋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chǔ)上,正式創(chuàng)立岳麓書院。南宋理學家朱熹等曾在此講學,據(jù)說,鼎盛時期從學者有千人之眾。學官生員
學官又稱教官,是指主管學務(wù)的官員和官學教師。傳說夏代就有學校。最早的學校叫庠、序、校,以教武藝為主。
封建科舉制時代,在太學等處學習的人統(tǒng)稱生員,唐代指在太學學習的監(jiān)生,明清時代指通過最低一級考試,取入府、縣學的人,俗稱秀才。祭酒
官名。古時為饗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早在《儀禮·鄉(xiāng)飲酒禮》中就有“祭酒”的記載,戰(zhàn)國荀子在齊為三老,被稱為“祭酒”。東漢時稱博士首席為博士祭酒,主管太學,祭酒遂演變成學官。西晉改設(shè)國子祭酒,隋唐以后稱國子監(jiān)祭酒為國子監(jiān)的主管官。清代光緒年間廢國子監(jiān),設(shè)學郡,置尚書,“國子監(jiān)祭酒”一職遂廢除。博士
博士,春秋戰(zhàn)國時代儒家所說的“博學之士”的泛稱,不是官名。博士作為官名,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命群臣訂帝制議帝號,博士參與其事,說明秦代已有博士官。漢武帝設(shè)置“五經(jīng)博士”為學官,以傳習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始有五經(jīng)博士之稱。漢以后歷代皆設(shè)經(jīng)學博士,或沿用五經(jīng)博士舊名,或分稱國子博士、太學博士、四門博士等。博士的選用,西漢和東漢以前采取征拜和薦舉的辦法,而且有一定的標準。到了東漢,任博士還須經(jīng)過考試,只有精通《易》《書》《孝經(jīng)》《論語》的人,方能當選博士。漢代被授為博士的,有人們熟識的賈誼、董仲舒等。秦代至漢代,博士的職責主要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到了唐代,設(shè)置國子、太學、四門等博士。另有律學博士、書寫博士、算學博士,府學、州學、縣學博士之稱,均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學傳授儒經(jīng)學官的專稱。生徒
中國古代學生的泛稱。包括漢代的博士弟子、太學生、郡學生,唐代的天文觀生、梨園弟子,宋代的上舍生、內(nèi)舍生、外舍生,元代的蒙古國子學生、陪堂生,明清的監(jiān)生、增廣生,以及書院學生等。東漢博士弟子、太學生通稱“諸生”。明清時“諸生”作為府、州、縣學生員的通稱,有時也泛指儒生、眾弟子。及門弟子
又稱“受業(yè)弟子”。指直接從師受教的學生。從漢代始,人們習慣稱受業(yè)弟子為及門弟子。大師講學,學生往往有數(shù)百千人,經(jīng)常采用高業(yè)弟子轉(zhuǎn)相傳授的教學方法,與及門弟子相對,指沒有得到某人的親身教授,而又敬仰他的學問并尊之為師的行為,稱之為私淑。孟子就曾因為沒有能受到孔子的教授而抱憾,稱“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中醫(yī)界,“私淑”這個詞也經(jīng)常被提到。如古時仕途失意儒生通過自學來掌握醫(yī)學知識,讀某人醫(yī)書著作,則稱為“私淑”某人,如張子和私淑劉河間、張景岳私淑李東垣。貢生
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yōu)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jiān)讀書,稱為貢生。意謂以人才貢獻給皇帝。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yōu)貢和例貢。清代貢生,別稱“明經(jīng)”。塾學讀本
私塾是中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shè)于家庭、宗族或鄉(xiāng)村內(nèi)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gòu)。它是舊時私人所辦的學校,以儒家思想為中心,它是私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前夕,共產(chǎn)黨在解放區(qū)實行土地改革政策,一些私塾的學童因為土地被充公而喪失了聘請塾師的能力。同時,隨著對塾師的思想改造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部分塾師感到不再適合設(shè)館謀生,便另圖他業(yè)。新中國成立后,私塾逐漸消失。五經(jīng)四書“五經(jīng)”即《詩經(jīng)》《尚書》《禮經(jīng)》(包括《儀禮》《周禮》《禮記》)《周易》《春秋》,是漢武帝時確立下的五部儒家經(jīng)典的合稱??鬃觿h定六經(jīng)(《詩》《書》《禮》《樂》《易》《春秋》),戰(zhàn)國時期,《樂經(jīng)》失傳,所以漢武帝時立五經(jīng)博士,傳授經(jīng)典,五經(jīng)地位從此確立?!八臅奔础墩撜Z》《孟子》《大學》《中庸》四部儒家經(jīng)典。在宋代,《孟子》始定為經(jīng),統(tǒng)治者要求讀書人把《孟子》《論語》與《禮記》中的《中庸》《大學》配合研讀。南宋理學家朱熹撰寫《四書章句集注》,對它們進行注釋,于是始有“四書”之名。從此科舉考試始從“四書”出題,至明清兩代“四書”更是成為應(yīng)舉者的標準讀本?!八臅褰?jīng)”也就從此成為后世對儒家經(jīng)典的代稱?!叭偾А?/p>
《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簡稱“三百千千”,被稱為“國學啟蒙小四書”,是中國古代兒童入學誦讀的啟蒙教材?!读信畟鳌?/p>
亦稱《古列女傳》,古代女子家教讀物,西漢劉向編。書中列舉古代一百零五名婦女的事跡,每一事跡有四言贊語,附圖解說明。后屢經(jīng)傳寫,到宋代已非原本,其后續(xù)寫本有《列女后傳》十卷,高氏《列女傳》八卷,皇甫謐《列女傳》六卷等。它為研究古代婦女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歷史資料?!洱埼谋抻啊?/p>
古代蒙學課本,初名《蒙養(yǎng)故事》,明代蕭良有撰,夏廣文注,后楊臣諍補訂,易名《龍文鞭影》,以古代良馬,見鞭影而疾馳,代指讀此書可收到“逸而功倍”的效果。書分上、下兩卷,內(nèi)容包括自然名物和歷史典故,均為四言韻文,按韻部編排,流暢順口,利于學童記誦。清中葉后廣為流傳。清代李暉吉、徐蘭畦續(xù)編《龍文鞭影二集》兩卷?!队讓W瓊林》
中國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原名《幼學須知》,清程允升著,后經(jīng)鄒圣脈增補,改名《幼學瓊林》。全書四卷,涉及著名人物、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風俗禮儀、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鳥獸花木、朝廷文武、飲食器用、宮室珍寶、文事科第、釋道鬼神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本書用對偶句寫成,容易誦讀,便于記憶。書中許多警句、格言,到現(xiàn)在還傳誦不絕?!对鰪V賢文》
古代兒童啟蒙讀物,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jù)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于萬歷年間?!对鰪V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如“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寅”“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樂不可極,樂極生悲”“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等,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流傳至今?!睹汕蟆?/p>
古代蒙學課本。唐代李瀚著,宋代徐子光注。全書廣集歷史人物和傳說人物的故事,編為四言對偶韻文。上下兩句對偶,各講一個掌故,如“匡衡鑿壁,孫敬閉戶”“孫康映雪,車胤聚螢”。《弟子規(guī)》
著名蒙學課本,清李毓秀撰,原名《訓蒙文》,經(jīng)賈木齋修訂后定此名。分為“總敘”“人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五節(jié),概述古代家庭教育各項內(nèi)容。以三言韻文寫成,語言淺近簡練,易于蒙童記誦。在清代極為流行,其影響超過《三字經(jīng)》。
清代家教讀物,亦稱《朱子家訓》,清人朱用純(號柏廬)撰。內(nèi)容為勸人勤儉持家,安分守己,恪守陳規(guī),有相當一部分格言警句值得我們今天借鑒。在清至民國初期具有廣泛影響?!吨熳又渭腋裱浴贰秾W記》
《禮記》中的一篇,先秦儒家教育教學思想的總結(jié),是教育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學理論的著作。其突出的貢獻在于它所提出的有關(guān)課程安排、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思想。03中國傳統(tǒng)禮儀重要禮儀
禮儀是一種用來確定人與人或者人與事物關(guān)系的一種行為方式,往往傳達一種情緒,如信任,尊重,臣服,祝賀等。禮儀是人們約定俗成的,對人,對己,對鬼神,對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識的,各種慣用形式和行為規(guī)范。這里的慣用形式包括禮節(jié)和儀式,禮節(jié)一般是個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頭、鞠躬、拱手、問候等;而儀式大多是集體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來完成,譬如奠基儀式,下水儀式,迎賓儀式,結(jié)婚儀式,祭孔大典,等等。人類最早的禮儀是祭祀禮儀,它主要是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祭祀之禮
祭祀是華夏典禮的一部分,是一種向神靈求福消災(zāi)的傳統(tǒng)禮俗儀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鬼。天神泛指天上的神仙;地祇指土地神、山神、河神等百物之神;人鬼,包括先祖、先師、功臣,以及其他歷史人物等。
人類最初的祭祀活動相對簡單,也比較粗獷。當時的人們在祭祀時,一般是用竹木或泥土塑造心中的神靈偶像,或者在石巖上畫出日月星辰、野獸等圖畫,作為神靈的附體。祭祀時,大家會在這些神像面前陳列各種各樣的食物和禮品,并由主持者進行祈禱,然后眾人一起對著神靈唱歌、跳舞,表達心愿。進入文明社會后,生產(chǎn)力發(fā)展,物品日益豐富,寄托著人們美好愿望的祭祀禮節(jié)也就隨之變得復雜起來,祭禮用品更加講究,并形成了一定的制度,如祭祖、祭天地等大型祭祀活動,祭品豐盛,儀式煩瑣。冠禮
古代男子的成年禮,一般在二十歲舉行,由父親或兄長主持,地點在宗廟里。舉行冠禮前,要先用蓍草進行占卜,以選定加冠的良辰吉日。在冠禮儀式上,主持人要給受冠男子加三種形式的冠:先加用黑麻布做成的緇布冠,表示男子從此有了治人特權(quán);其次加用白鹿皮制成的皮弁,表示男子從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用葛布或絲帛做成的爵弁,表示男子從此有了生兒育女權(quán)?;槎Y
一種結(jié)婚儀式,其意義在于獲取社會的承認和親朋好友的祝福,幫助新婚夫婦適應(yīng)新的角色和生活。在中國古代,婚禮被稱之為“昏禮”。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就在黃昏舉行娶妻禮儀。中國古代婚禮有“三書六禮”之說,“三書”是指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采就是向女方求婚;問名就是請教女子的芳名,古代有同姓不婚的講究;納吉就是去占卜未婚男女的生辰八字是否合適;納征就是向女方家交納彩禮;請期就是約定迎娶新娘的日期;親迎就是迎娶新娘入門。
中國人的婚禮還有許多獨特的講究。比如婚禮上一般會準備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食物,寓意“早生貴子”或者“連生貴子”。還會用牡丹、蘭花、荷花和水仙等作為裝飾,代表著富貴、美麗和愛情。拜堂無疑是中國婚禮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又被稱為拜高堂、拜花堂?;槎Y時,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拜父母,最后夫妻對拜,就算成親了。鬧洞房也是很有意思的婚禮習俗。古時候新人婚前互不相識,兩人突然生活在一起,心理上可能會感到不自在。為了消除他們的膽怯和羞澀,人們就會去鬧洞房,并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他們的祝福。賓客之禮
古代把諸侯朝見天子以及諸侯之間相互拜訪時的禮儀,稱為賓禮,后來也包括官員之間、平民百姓之間相見時的禮節(jié)?!俺笔琴e禮中的重要內(nèi)容,所謂“朝”,就是古代諸侯按規(guī)定的時間來朝見天子的禮節(jié)。如果諸侯不按規(guī)定時間來朝見天子,那就是“大不敬”,將要受到討伐。諸侯朝見天子時是不能空手的,要帶上玉帛、獸皮、珍珠及本地的奇異特產(chǎn)等作為禮物,以示忠心,這種方式被稱為“朝貢”。天子收到禮物后,也要以玉帛、珠寶等物象征性地進行回贈。諸侯朝見天子時,有一套嚴格的禮儀,不同爵位的諸侯要穿不同的服飾,拿著不同的禮器,站在不同的方位。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也講究待客之道。有人來訪的時候,要起身出門迎接,請客人進屋,然后讓座、倒茶,陪客人說話??腿俗邥r,主人要起身相送,歡迎客人下次再來。軍禮
古代把諸侯朝見天子以及諸侯之間相互拜訪時的禮儀,稱為賓禮,后來也包括官員之間、平民百姓之間相見時的禮節(jié)。“朝”是賓禮中的重要內(nèi)容,所謂“朝”,就是古代諸侯按規(guī)定的時間來朝見天子的禮節(jié)。如果諸侯不按規(guī)定時間來朝見天子,那就是“大不敬”,將要受到討伐。諸侯朝見天子時是不能空手的,要帶上玉帛、獸皮、珍珠及本地的奇異特產(chǎn)等作為禮物,以示忠心,這種方式被稱為“朝貢”。天子收到禮物后,也要以玉帛、珠寶等物象征性地進行回贈。諸侯朝見天子時,有一套嚴格的禮儀,不同爵位的諸侯要穿不同的服飾,拿著不同的禮器,站在不同的方位。
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也講究待客之道。有人來訪的時候,要起身出門迎接,請客人進屋,然后讓座、倒茶,陪客人說話??腿俗邥r,主人要起身相送,歡迎客人下次再來。喪葬之禮
中國傳統(tǒng)葬禮的主色調(diào)為白色和黃色,故稱白事,與紅事(喜事)相對。喪禮包括報喪、奔喪、停靈、出殯、下葬、燒七等過程。給死者穿壽衣要盡早,甚至有時在斷氣之前就進行,因為人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02 B動量守恒定律 中檔版2025新課改-高中物理-選修第1冊(21講)
- 臨床門診護理工作制度
- 法律服務(wù)行業(yè)相關(guān)投資計劃提議
- 社區(qū)護理社區(qū)老年人保健
- 護理專病查房措施
- 物業(yè)公司園林苗木養(yǎng)護管理綠植病蟲害防治作業(yè)指導書
- 我國大城市交通擁擠對策及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
- 第二章 科學認識和科學問題課件
- 藝教企業(yè)未來規(guī)劃
- 金融行業(yè)培訓解決方案分享
- 化工基礎(chǔ)題庫
- 一年級北師大下學期數(shù)學幾何圖形專項過關(guān)題
- 沿空留巷研究現(xiàn)狀
- 年度教師師德師風考核表
- 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場滲瀝液調(diào)節(jié)池容積計算方法探討-
- 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帶拼音打印版)
- 食堂食品定點采購詢價記錄表
- 裝修工程分項工程材料用量計算表
- 51單片機P0口工作原理詳細講解
- 企業(yè)高校項目合作協(xié)議
- 2022年新入團考試試卷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